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能力平平的杜聿明为何总是被委以重任

时间: 2021-08-21 16:57: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能力平平的杜聿明为何总是被委以重任

拥有极强军事能力的杜聿明怎么被陈诚代替了?

杜聿明的军事指挥才能还是颇受争议的,在抗日战争中他指挥的最好的战役莫过于昆仑关战役,一战将日本少将中村正雄击毙。但他在指挥员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的时候,兵败野人山,让数万好男儿葬身于异国他乡。陈诚是蒋介石的老乡,是蒋介石心腹中的心腹,嫡系中的嫡系,蒋介石就是要把他培养除他之外的军事最高领导人,取代何应钦。

 

杜聿明也可以说是蒋介石的心腹。他是靠着自己的战功从一个小小的连长慢慢爬升上来。他为蒋介石拔掉了云南龙云这颗钉子,替老蒋背了黑锅,被撤了职,蒋介石将其安排在了更为重要的东北战场。东北战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日本人退出东北后,谁先占领了东北,谁就可以获得天下。到了1947年,国民党在东北的形势恶化,被东北民主联军凑得鼻青脸肿,国民党军战线不断收缩。7月蒋介石派陈诚前往沈阳,同时也批准了杜聿明到上海养病的请求。8月陈诚全面接管东北事务。

 

杜聿明原来在关麟征的25师里打仗,但是与领导关系不太好,最后毅然离开了25师。之后,他的发展全靠徐庭瑶的大力举荐,后当上了国民党军第1个机械化师200师的师长。200之师后又改为了第五军,他成为了第五军军长。在昆仑关一战中将其卓越的智慧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指挥战役的特点是稳中带狠,狠中带险,险中求胜。杜聿明兵败野人山,并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老蒋是把他安排在了东北,因为杜聿明是一个听话忠诚的将领。他本人并不愿意去东北,他认为国民党跟共产党争夺的重要地方,应该集中在山东、徐州地区。他对于东北的战争情况不是很了解,在东北打仗他很没有把握。但老蒋发了话,他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

 

结果可想而知,很快国民党就在东北站不住脚了,最后输掉了东北。淮海战役之后,杜聿明说并不是他不能打,关键是老蒋一直在越级指挥,弄得没法儿打。1944年,陈诚取代何应钦成为军政部长。1946年,陈诚已经代表蒋介石成为了海陆空的最高长官。1947年7月,东北的形势吃紧,蒋介石不想丢掉东北,便派他的心腹陈诚去接替杜聿明接手东北。此时陈诚是杜聿明的上级,上级来接手东北残局,杜聿明乐开了花,自己欣然前往更为熟悉更为拿手的徐州战场。蒋介石让杜聿明离开东北前往徐州,并不是不信任他,而正是因为太信任他了,才让他转战徐州战场。

因为杜聿明虽然军事能力非常强,但是陈诚却是蒋介石刻意培养起来的军官 ,所以蒋介石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军队,就派去了陈城
虽然杜聿明有极强的军事能力,但是和陈诚比还是差了一些,杜聿明顶多是能冲锋陷阵的前锋,而陈诚则是能统领全军的统帅,两人不是一个层次的。
因为陈诚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而且蒋介石认为陈诚的能力更加强,他的部署会更加好,可是他没有做到。
因为他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并不完全听从蒋介石的安排,所以会遭到排挤。

杜聿明在解放战争中军事才华怎样呀?为什么被俘与河南商丘?

你好,

按照GCD的历史、军事材料,杜聿明可以称为“国军名将”“战争庸才”。其实就是贬低国军的战斗实力。不过从资料分析,杜聿明的军事才华确实一般。

杜聿明主要经历战役:

昆仑关:杜聿明用机械化部队攻山头。五军可以说是当时国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火力在对阵的日军第五师团21旅团之上。可战果?4000?让21旅团逃掉了一半?伤亡?仅五军就伤11100人,亡5600人,失踪800人。
远征缅甸:200师打的的确顽强,可杜聿明整体指挥低劣,英国人有英国人的责任,可第一次远征军主力被葬送,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司令也是难辞其疚。
山海关,鞍海:杜聿明表现平平。
四平: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可杜聿明竟然打了31天才以绝对优势的火力拿下四平,放跑了林彪的主力,71军还被重创。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杜聿明搞了个什么“南攻北守”战略。结果是南边攻不下,北边守不住。北边的中小据点接连被林彪突破,南边被萧劲光、肖华等追打,杜长官损兵5万以上。
夏季攻势:杜聿明丧师8.2万,丢掉了36座县城,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000万人口,灰灰溜溜地离开了东北.
济南战役:王耀武困守孤城,引颈望救。杜聿明却害怕被粟裕打援,三个号称国军精锐的机械化兵团增援速度慢如蜗牛,结果自然是济南城破,王耀武终成阶下囚。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黄伯涛的第七兵团被华野包围于碾庄。杜聿明提了两个方案。第一方案竟然是“以黄百韬兵团坚守碾庄圩一周至十天,以十三 兵团守备徐州,以七十二军为总预备队,以第二兵团、十六兵团会合十二兵团先击破二野六个纵队,然后回师东向,击破三野以解黄百韬之围。” 亏杜长官想的出来。这个方案完全脱离实际,连刘峙都看出来此方案绝不可取。

最终下场,被解放军俘虏(没有什么特殊的过程,后期屡败,自己也有投诚的意思了)

杜聿明在历史上被称为著名抗日将领,位居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只能辩证的去看了。他的才能与否,在现在的制度下已经无从考证,只能让我们进行个人的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也希望可以采纳!
谢谢
他在三大战役中被蒋介石当成救火队长使用,东北一危急调东北,徐州一危急调徐州,如果不是他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老蒋把他调华北指挥蒋系部队放弃平津南逃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在东北作战中,杜聿明是从中期开始参与指挥,当时的东北国民党军可以说是大势已去。杜聿明的真正发挥,应该来说是在淮海战役中,在此战中,他实际指挥了战役的整个过程。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作过三次重要决策,但都最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夭折。但老蒋不见棺材不掉泪,硬要杜聿明先救黄维,结果杜聿明不得不自投罗网,虽然国民党军按照杜聿明的决策进行,未必能反败为胜,但起码淮海战役将有一个新的面貌。
黄百韬兵团被歼后,刘峙有放弃徐州西逃之意。杜认为刘太泄气了,想的只是下策,说:目前还未到考虑这一方案的时候。如果增加五个军到蚌埠,李延年兵团、黄维兵团和徐州部队南北夹击,打通津浦路,这才是上策;中策是坚守徐州,尚可以牵制敌人南下。 但是,杜聿明的决策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采纳。11月28日,蒋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 12月3日,杜聿明各兵团按计划向永城方向撤退,忽然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令杜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蚌埠北进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解黄维兵团之围。杜感到蒋的命令必然导致全军覆没,又慑于蒋的淫威,恐不解黄维之围,蒋必将整个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他,遂决定服从命令,最后为蒋效忠。果然,当杜率部按蒋的命令到达规定位置后,便发现解放军追击部队已形成包围态势。 4日,杜聿明采用遂次攻击战法,严令第二兵团攻击前进,第十三、十六兵团加紧构筑工事,进行顽抗。6日,解放军向被围困在陈官庄——带的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邱清泉、孙元良见态势险恶,主张突围。杜沉痛地说:“今天做恐怕晚了,既违命令,又不能全师,有何面目见老头子!”杜召开会议,最后决定分头突围,到阜阳集合。未几,杜又改变主意,决定邱清泉、李弥兵团不突围,继续向解放军发起攻击。同时,他迭电蒋介石,催促速调大军与解放军决战。 自10日起,解放军停止对陈官庄、青龙集地区的进攻,对国民党军展开了二十多天的政治宣传攻势。1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表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但杜未曾看到。陈毅同志也给杜写了一封信。他拿这封信去试探邱清泉的态度,见邱将信撕掉烧了,就立即告辞而去。 19日夜,杜聿明又写了一封信给蒋介石,提出上中下三策,请蒋介石作最后决定:上策是必要时放弃武汉、西安,集中力量与共军决战;中策是各兵团持久固守,争取“政治上的时间”(意即和谈);下策是突围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宣言和平。杜聿明也觉得只有和平才是出路。但到1月3日,杜忽然接到蒋的命令,按原定空军掩护突围方案实行,自5日起投足三天的粮弹。杜见蒋还是选了下策,认为这下子没有希望了。 果真,解放军于6日发动声势浩大的攻击,国民党军一触即垮。杜急电空军轰炸支援。7日,李弥兵团司令部所在地青龙集阵地被突破,杜又急电请蒋在10日投毒气弹,掩护突围。9日黄昏前后,杜到陈官庄第五军司令部,企图纠集残部,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于10日上午突围。然而,邱清泉、李弥等人威胁式的劝杜,必须当晚突围。他被迫给蒋发了最后一个电报,说:“各部队已混乱,无法维持到明天,只有当晚分头突围。”之后,他仅带着副官、卫士十来个人单独行动,10日凌晨,即被解放军战士所俘。

dfgfdgdg

能力平平的杜聿明为何总是被蒋介石委以重任?

谈杜聿明,不能不提另一位黄埔一期生宋希濂。至少三次关键职位的选择上,杜、宋是最终候选人,但胜利者是杜。

第一次:1941年选择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长官,杜、宋角逐,杜胜。宋希濂成为第二次远征的集团军总司令。

第二次:1945年选择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熊式辉和杜聿明组合与张治中和宋希濂组合角逐,熊杜胜,张宋发配新疆去了。还有一个组合是何柱国和汤恩伯,先出局了。

第三次:1948年选择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杜、宋角逐,杜胜。宋希濂去华中剿总当副总司令,最后两人都成了阶下囚。

第一次远征,核心主力定为第5军,副长官自然是杜军长的,虽然这职位除了背黑锅意义不大。如果是第71军先到云南做远征主力,副长官就是宋了。可惜山西比广西离缅甸远。

接收东北,首批出关的是第13军(第4师、第89师)、第52军(第2师、第25师、第195师),其中第25师是从第4师扩编出来的,杜聿明正是出身第4师又到第25师的,他的副手郑洞国则是第2师元老,自然比宋希濂更合适。如果是后来也去东北的第54军(其核心第36师是宋希濂的起家部队)、第71军(宋希濂的基本班底)先出关,那长官就是宋了,可惜云南比广西离东北远。

徐州剿总的道理一样。刺儿头邱清泉独服杜聿明一人,杜在豫东会战对黄百韬有救命之恩,和孙元良好歹无冤无仇。宋希濂和邱、黄毫无历史关系,和孙元良是几十年都没解开的冤家死对头。用谁不用谁一目了然。当然,杜聿明在人事因素上得分高,不代表他在作战上不行。题主关于昆仑关、第一次远征的问题,

蒋介石及国军决策层的长官们,都是在一战前完成军事教育的,脑子里全是决定性会战的思路,到处寻求主力决战,这次又明摆着要打决战,自然倾向于打赢过主力决战的指挥官。

这方面,从国军角度,杜聿明的成绩单是:1946年第二次四平会战,指挥国军击破共军追击至松花江。1947年第三次四平会战,指导国军解四平之围。杜在病房里策定方案,郑洞国负责前线指挥。连熊式辉都跑到杜的病房参加会议。1948年豫东会战第三阶段,指挥邱清泉救出黄百韬、驱逐共军过黄河、收复开封。

而宋希濂及其他同资历的将领(除杜的助手郑洞国外)拿不出同等的表现。即使战将如薛岳,国共战争初期从苏中辛辛苦苦推进到鲁南,却在几次中型败仗后被解职,所以,杜聿明从资历、从成绩上看,被委以重任都不足为奇。只是到了那个时候,换谁也无法扭转乾坤了。

免责申明:部分图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杜聿明有着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为什么最终被陈诚所代替?

         杜聿明和陈诚不是一个层次的指挥员,杜聿明是充其量是可以冲锋陷阵的战将,而陈诚则是可以指挥全军的统帅,他们就像魏延和诸葛亮一样。

       虽然国民党在东北打了败仗,但无论是谁都不能否认杜聿明的指挥能力。但杜聿明所经历的战争无不是局部战争,是在委员长或者其他人指挥下进行的战争。在这方面,杜聿明跟自己的黄埔同学张灵甫有点相似。张灵甫也是国军一员猛将,但要是让他独当一面的时候就会迷失自我、铸成大错。

     当时陈诚到东北去也是替代熊式辉和杜聿明两个人,当时熊式辉在东北挑大梁,杜聿明是去辅佐他的。东北的局势,明眼人都知道,那是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因为它是一场力量悬殊,极不对称的战争。不要说陈诚指挥,就是蒋介石指挥,孙膑和拿破仑指挥都没有一点胜算。

       杜聿明虽然不善于统帅全局,但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在去东北之前见过老蒋,建议放弃东北,这样体面一点,可以全力以赴在关内跟共军决战。

         老蒋也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利害,但东北一战是国军跟共军的前所未有的第一场大决战,如果第一战就不战而退,后面的局势如何收拾,军心、民心如何振作,美国那边怎么交代。所以只有硬着头皮,几乎孤注一掷了。

   陈诚是头脑非常清醒的人,对东北局势和国民党军纪的败坏都洞若观火,更明白东北是一盘输定的棋,但总裁重托,危难之际,不容推脱,总要有人收拾局面。

        偏巧杜聿明又有病了,需要疗养,蒋介石就顺势让杜聿明回去养病,让陈诚替换下了熊式辉和杜聿明

杜聿明,许多人眼中的他都是一个拥有极强军事能力的人,虽然这个人的能力饱受争议,但对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大部分人还是认可的,陈诚,他是蒋介石手底下最大力培养的人才,可以说是心腹中的心腹,可是本人的能力却是有些欠缺的。

许多人说杜聿明的军事能力并不行,组织了许多场失败的战役,在缅甸,这位军长史国军损失了数万将士,最后还是从野人山堪堪败退。但是他在对战日军的时候发挥的还挺不错,靠着自己手下的高机动性部队,在昆仑关打过一场很漂亮的战役,甚至击毙了日军少将,这样的成绩在整个国军的战场上都是极为少见的。

与杜玉明相比,陈成的生活一直比较顺利。他是当初追随蒋介石的人之一,得到了对方的大力提拔。面对地方军阀,他打了许多漂亮的仗。在军事成就上,他明显高于杜玉明,但在实际军事指挥上,他与杜玉明的差距太大。杜玉明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陈诚在军队中的地位更高。蒋介石的心是把他培养成他的好助手。

蒋介石心中,这两个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很明显,陈诚在他的心目中地位是更高的,虽然杜聿明有着不错的军事指挥能力,但在蒋介石手下,就算有实力也是绝对发挥不出来的。

可见,东北这一地区的国军只适合保卫城市,不适合强攻。在蒋介石的错误指挥下,国民军被打败了。这时,他想起要把杜玉明调回山东,又派陈诚到东北去,看看能不能收拾一下烂摊子。其实,这是杜玉明心里想的。他本来不想去东北。这一次,陈诚会乐于清理眼前的烂摊子,估计在蒋介石的长期指挥下,东北终将失守。

两人都是老蒋的左膀右臂,蒋把自己的嫡系部队交给他俩带但在蒋介石手下,就算有实力也是绝对发挥不出来的。
一山更比一山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陈诚有比他更杰出的才能。
在蒋介石心中,这两个人都是自己的心腹,但是很明显,陈诚在他的心目中地位是更高的,虽然杜聿明有着不错的军事指挥能力,但在蒋介石手下,就算有实力也是绝对发挥不出来的。
文章标题: 能力平平的杜聿明为何总是被委以重任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0105.html
文章标签:委以重任  平平  能力  杜聿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