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18 23:59: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古代的时候,明朝明英宗和宋朝的徽钦二帝都曾经被异族俘虏,但是明英宗被俘虏之后受到了优待,而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之后却备受折磨。那么同样是皇帝,为什么他们受到的待遇不同呢?我个人认为明朝当时国力强盛,他们怕虐待明英宗受到报复,并且善待明英宗会得到好处,宋朝国力衰弱,并且宋高宗登基之后,徽钦二帝没有了利用价值,因此他们受到的待遇不一样。
一、明朝国力强盛,明英宗如果受到虐待会遭到明朝报复。明朝明英宗事情国力强盛,明英宗之所以被抓住是因为他听信了谗言,非要御驾亲征,导致被异族抓住。明英宗如果受到了虐待,明朝完全有能力打击报复,因此明英宗没有受到折磨,反而他们对明英宗非常好,怕明朝以此为借口打击他们。
二、明英宗虽然被俘,但他是明朝太上皇,可以用明英宗换取好处。明英宗虽然被俘,但是他是明朝的太上皇,他的弟弟被拥立为皇帝,他的母亲和儿子依然活着。当时两国交战的目的就是希望开展贸易,他们抓住明英宗可以要挟明朝换取利益。因此他们为了得到利益之后,没有折磨明英宗。
三、宋高宗登基之后,徽钦二帝没有价值。宋朝末年宋朝被金国灭国,当时在外面的康王赵构登基为帝建立了南宋政权,他当时对金国的态度非常软弱,并且没有想过迎回徽钦二帝,因此对于金国而言徽钦二帝已经对金国没有了利用价值,他们只是出身皇族的俘虏,因此徽钦二帝在金国受尽折磨,没有受到优待。
明英宗受到优待,而宋徽宗和宋钦宗受到折磨,很大原因是因为背后国力不同。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宋徽宗,宋钦宗和明英宗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被敌国俘虏的皇帝,他们在敌国的待遇也是截然不同的,宋徽宗,宋钦宗受尽了金国的羞辱,而明英宗虽然也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始终得到了也先的优待。
造成这种待遇上的差别,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明朝对瓦剌,宋朝对金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宋徽宗,宋钦宗和明英宗,他们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他们的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不谈什么哥俩好的,只有利益,在实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弱小的一方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宋朝和大明与敌对国家的实力差距
宋朝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军事实力弱,这就像地方的乡绅,富豪,虽然平日里在乡里呼风唤雨,过得体面自在,但是遇到土匪打劫的时候,照样是一点反抗力都没有的。宋朝面对金国的入侵,宋军几乎就没有组织过有效的反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国会担心南宋王朝来报复自己吗?根本就无所谓,两个皇帝不过就是两棵摇钱树罢了。
对于金国来说,对待宋钦宗,宋徽宗,我想羞辱你就羞辱你,让这两皇帝活下来他们还要感恩戴德,另一方面,因为南宋对待金国也是以议和为主,这样一来更加让金国有恃无恐,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待遇还能好吗?
宋朝在和金国打了几次败仗之后,两个政权的地位看似平等的,但是宋朝始终要矮着一截,这又造成了外交和政治上的不平等,金国人自然就更加看不上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人了。
明朝的状况就不一样了,在瓦剌和明朝开战之前,瓦剌每年还要来向大明朝贺,这是宗主国和番邦之间的关系,臣子和君主的关系。从最开始,瓦剌和大明就不是对等的外交关系。
瓦剌在土木堡之变中占了大便宜,有点飘了,但是瓦剌占据着漠北,物资匮乏,怎么能和大明相提并论呢?虽然明朝已经损失了很多精锐部队,但是各地的驻军还是足以和瓦剌一战的,在北京保卫战后期,随着各地驻军纷纷驰援京师,瓦剌在北京保卫战中,始终无法攻下城池,也只能退回漠北。
国力上的差距,导致大明随时可以找瓦剌的麻烦,也因此瓦剌在北京保卫战后,朱祁钰也不愿意回收明英宗朱祁镇,瓦剌更不敢撕票的情况下,只能照顾好明英宗的起居,对其礼遇有加,瓦剌可以说在及其被动的情况下,俘虏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瓦剌一方也担心明英宗在漠北出现什么意外,打又打不赢大明,并且大明方面也拒绝谈判,瓦剌也只能好吃好喝的侍候好明英宗,就怕明英宗出了意外,让大明再找瓦剌的麻烦。
国君对待敌国的态度也决定了待遇的不同
另外宋徽宗,宋钦宗和明英宗被俘获时,对待敌对势力的态度,也决定了自己以后的待遇,宋徽宗就是因为担心被金兵俘获,传位给了宋钦宗,宋钦宗被金兵俘虏后,曾恳求金人放过自己,给出的条件也是要啥给啥,从这里来看,他被人鄙视也在情理之中,宋徽宗本身就是个昏君,表现还不如宋钦宗。
而明英宗,虽然也是个昏庸的君主,但是他的表现和宋钦宗就有很大的差距了,当瓦剌士兵将他俘虏后,明英宗并未变现出任何胆怯的神色,反而在面对瓦剌的时候,问道擒获自己的赛刊王:“你是谁?是也先,还是伯颜帖木儿,或者是赛刊王。”
单是从这里来看,气质上宋徽宗和宋钦宗就差了一大截,明英宗即便成了阶下囚,也还保持着天下共主的气势,所以即便是瓦剌也先,见到了明英宗,也对他磕头行李,礼遇有加。
国力上的差距,和君主面对强敌时的态度,也是宋徽宗,宋钦宗和明英宗被敌国俘虏后,待遇完全不同的原因之一。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不顾群臣劝告,听从太监王振的怂恿轻率领兵亲征,因为指挥失误、后勤保障跟不上致使军士饥渴难忍、差点哗变给了埋伏在侧的瓦剌大军机会发动突袭,明军大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之变”。但是被俘的明英宗没落到当年宋徽宗屈辱而死的命运,反而被瓦剌人好吃好喝的供着,最后还送回了大明朝,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大明的国力远在瓦剌之上。历经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的治理,大明江山交到明英宗朱祁镇手中的时候正是国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府库充盈、国家安定、军队战斗力虽然有所下降但依旧强悍。
反观瓦剌当时刚刚吞并鞑靼,实力有限。再加上可汗脱脱不花和权臣也先的的矛盾、瓦剌诸部和鞑靼诸部的矛盾难以调和,内部矛盾严重,可以说“土木之变”瓦剌能赢完全是一个意外,是大明君臣的骄傲自大、决策失误造成了自己的大败。
其次于谦等大臣拥立朱祁钰登基,迅速形成了新的领导层,没给瓦剌人趁虚而入的机会。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俘后,瓦剌人打着送“英宗回京”的旗号妄图让明朝军队不战而降,进而大肆劫掠、勒索钱财。
但是留守京城的于谦等大臣应对及时,先是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安定人心,然后下令边关将领不用理会瓦剌用明英宗朱祁镇名义下的命令,这样一来瓦剌大军只能一路打进来给了明朝重整旗鼓的时间。
最后于谦统领军队打赢了北京保卫战,重创瓦剌。朱祁钰登基后让兵部尚书于谦掌握全权,于谦破格提拔人才,重铸大明军队指挥体系;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填补京师防卫力量,军队扩充到22万多人;抢运通州仓库数百万石储备粮入京,保障后勤供应,经过一个多月的整军备战,明军兵精粮足,士气大振。
北京保卫战开战后,于谦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极大的鼓舞了明军士气,各路兵马先后多次击退瓦剌大军的进攻。瓦剌损兵折将最后狼狈而逃,被大明军队一路赶到了塞外。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一年后,瓦剌勒索明朝的图谋失败了,打还打不过大明朝,和明朝的贸易也因为战事中断了,损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完全得不偿失。抓到手里的朱祁镇成了烫手山芋,怕得罪死了明朝不能杀他,还要好吃好喝供奉着,最后瓦剌为了表明求和的诚意,只能主动将朱祁镇送了回来。可以说明英宗朱祁镇这位俘虏皇帝能受到高规格的待遇,完全是有强大国力做后盾。
在咱们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经常会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发生战争,有两次甚至连皇帝都被对方俘虏了,一次呢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宋朝的徽钦二帝被金朝俘虏,导致北宋灭亡,另外一次呢就是明朝时期的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同样是皇帝被俘,为什么宋朝亡国了,明朝却还能继续延续下去呢?
第一,国力。靖康之变发生的时候,北宋内部起义不断,外部强敌环伺。宋徽宗诗词书画无一不精,造诣极高,但唯独不会做皇帝,是有名的昏君,元朝名相脱脱曾评价说:“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神宗之后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互相攻讦,政策多变,“三冗”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日益严重,到了徽宗统治的25年间,更是奸臣当道,国力衰微,民怨沸腾,武备废弛。家底本来就差,自己又是个败家子。而土木之变发生之时,虽然英宗也已经即位十四年之久,但其继位之时尚且年幼,其父祖两代皇帝执政之时,正是被后世称为“仁宣之治”的时期,政治清明,国富民强,英宗朝前期,外有著名的“三杨”三位能臣辅政,内有英明的张太后坐镇,直到“三杨”去世,张太后驾崩,英宗宠信的太监王振才开始兴风作浪,虽然也比较败家,但好在家底厚实。
第二,环境。靖康之时,宋朝面对的敌人,是刚刚灭掉辽的金,此时的金国方兴未艾,正走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之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虽然已经去世,但其几个儿子都是百战之将,与金朝联合灭辽的战争,又将宋的软弱腐朽,完全暴露了出来,宋金之间的战争,是金朝伐宋的战争,靖康之变,徽钦被俘,是防守方失败。而土木之变的时候呢,敌对方的瓦剌是被明代灭亡的元朝后裔分裂而成,早已不是当年成吉思汗那时的蒙古,各个部落之间并不和谐,相比之下明朝是强大的一方,瓦剌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灭亡明朝,土木之变不过是英宗皇帝远征失败,是进攻方失利。
第三,人心。靖康之时,从天子到朝臣,一直都是主和派投降派,甚至连宋钦宗自己都亲自去金营议和,主战大臣屡遭弃用,为了和金国媾和,大肆搜刮民财,汴京城一片怨声载道,哀鸿遍野,甚至禁卫军都逃散大半,在种师道身死,李纲被弃用之后,再无人有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土木之变后,北京城虽然一片空虚,兵力不足,人心浮动,但明朝朝廷迅速推出新皇继位,此时又有于谦站了出来,迅速稳定了京师局势,军民一心,一举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是故,皇帝被俘,而国不亡,土未裂。
历史看似相似,但结局不同,原因不一而足。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