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感觉五代十国的历史很乱,有什么办法可以捋清?
很多人对于历史上出现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都非常的迷茫。我当时在上初中的时候,也遇到了这种问题,因为老师讲解的不太清楚,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五代十国这一段历史有些摸不清头脑。
随着近几年自己的不断学习,对于五代十国这段历史慢慢有了了解,也终于能够分清这段历史中每一个国家和朝代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是指的哪五个朝代和哪十个国家?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便开始进入了衰败,各处藩地内的势力得到机会疯狂发展,而中央政权的衰败也无力掌控这一情况,又加上黄巢起义的爆发,使得唐朝政权最终完全崩溃。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而随着唐朝的灭亡,五代十国这一个纷杂的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
首先我们先讲一下“五代”,如果按照这五个朝代的交替顺序来进行排列的话,这五代分别为“梁、唐、晋、汉、周”,不过这些朝代在历史上已经都有过出现了,所以为了更好的讲解这些朝代,和古代出现过的朝代进行区分,所以后代的史学家在这五个朝代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后”字,以免人们混淆。
唐朝之后出现的五代中的第一个朝代叫做后梁,后梁的开国皇帝是朱温。
原本朱温是黄巢军队中的一个将领,后来黄巢军队占领长安建立大齐政权之后,被唐朝的藩镇联军攻击,而朱温在抵抗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投降给了当时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唐朝的皇帝唐僖宗正在四川地区避难,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觉得是上天恩赐的福将,于是便封朱温做了左金吾卫大将军,从此之后朱温便通过战争一步步的掌握住了更大的权利。
最后在公元907年6月1日,朱温篡位建立了后梁。
当时有很多人觉得朱温并不是正统,所以拒绝听从朱温的指挥,其中就有晋王李克用。而朱温在没当皇帝之前和李克用两人就有仇,所以当朱温建立后梁之后,便直接带着军队要和李克用来个父子局。
李克用完全不怕,带着自己的儿子李存瑁上阵父子兵,和后梁打了将近半年的战争。
到了第二年初,即公元908年,李克用因病去世,李存瑁便接替了父亲的封号成为了晋王,继续带领军队和后梁开战,最终大获全胜。
因为朱温对一些有功之臣不太信任,害怕他们也会如同自己一般篡位夺权,再加上后梁同时和几个国家开战,以至于后梁节节败退。
公元923年,晋王李存瑁称帝,设国号为大唐,自己为唐庄宗,此时是五代十国的第二个朝代,后唐建立。李存瑁称帝之后,率军攻打后梁都城,同年11月19日,后梁灭亡,这个朝代只持续了16年的时间。后唐随着多年的发展,国力也比较强盛,一度成为了五代中疆域最为广阔的一个朝代。
直至后唐的石敬瑭和契丹相互勾结,成为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义子,用“燕云十六州”作为交换条件,让契丹扶持自己称帝,建立了五代中第三个朝代,后晋。
后来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攻入洛阳,导致后唐灭亡。而石敬瑭割地给契丹的做法,让很多人都非常反感,所以石敬瑭死后,他的儿子便想着脱离契丹的控制,契丹非常恼怒,便三次南下将后晋给消灭了。
后晋灭亡之后,因为契丹在中原地区大肆烧杀抢掠,刘知远便抓住这一个机会,在太原称帝,立国号为“汉”,史称后汉,也就是五代中的第四个朝代。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刘知远称帝之后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死掉了,他的儿子刘承祐继承了皇位。刘承祐害怕其他人手中权利太大,对自己的帝位有所影响,便想要对这些大臣下手。
而后汉的大臣郭威,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连忙带兵杀入汴州,将后汉政权消灭。在此之后,郭威便自行建立了后周,即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朝代,后来被宋朝所消灭。
之所以会将五代说的比较详细,主要的原因在于“十国”的建立和这五个朝代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公元902年,此时的唐朝还没有彻底灭亡,杨行密被唐朝封为吴王,此时五代十国中的第一个国家“吴国”建立,也称为“南吴、淮阳、杨吴”。
公元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封马殷为楚王,即五代十国中的第二个国家“南楚”;封钱镠为吴越王,即五代十国中的第三个国家“吴越国”;
同年,唐朝被封为蜀王的王建自立称帝,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第四个国家“前蜀”。
公元909年,朱温封王审知为闵王,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第五个国家“闵国”;
公元913年,后梁最后一位皇帝朱友珪登基之后,便将刘龚封为南海王。公元917年,刘龚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第六个国家“南汉”。
公元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五代十国中的第七个国家“南平国”建立。
公元925年,后唐攻打前蜀,前蜀国灭亡,存世18年,成为五代十国中第一个被覆灭的国家。
公元933年,后唐封孟知祥为蜀王。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第八个国家“后蜀”。
公元937年,南吴国被徐知诰篡权,南吴国存世35年,成为五代十国第二个灭亡的国家。公元939年,徐知诰改名李昪,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第九个国家“南唐”。公元945年,南唐出兵灭闵国,闵国亡,存世36年,成为五代十国第三个被灭亡的国家。
公元951年,后汉灭亡之后,后汉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了“北汉”,这是五代十国中第十个国家。
同年11月,南唐国灭掉楚国,五代十国第四个灭亡的国家,存世44年。
公元963年,南平国向宋太祖纳地投降,成为第五个灭亡的国家,存世39年。
公元965年,北宋军队兵临城下,蜀国君主孟昶自缚出城投降,后蜀成为第六个被灭亡的国家,存世33年。
公元971年,南汉刘鋹向宋朝投降,成为第七个被灭亡的国家,存世39年。
公元975年,宋军攻克南唐,一代大文学家李煜成为亡国之君,写下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存世39年,是第八个被灭亡的国家。
公元978年,吴越国君主将所有疆土献给宋朝,吴越国彻底覆灭,成为第九个灭亡的国家,存世72年。
公元979年,宋太宗率军攻占北汉,北汉灭亡,五代十国中所有势力全部覆灭,宋朝迎来的统一。
这就是五代十国中的五大朝代和十个国家,看起来还是感觉有点多,不过没办法,我怕已经是精简得不能再精简了,如果细说起来可能还要更乱,可能大家看了都会头脑发热了!
观看纪录片和翻阅史书等。纪录片配有解说,有助于很好的理解历史,而史书则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状态,可以更加直观去理解历史。
我觉得你可以用笔记记下来,每个朝代,每个国家都给它分开来,千万不要给他混乱了,这个国家的任务弄到其他国家那里去。
用画图的方式来最好捋清,画横线代表时间点,几条竖线代表各国,画出来就捋清了
五代十国是一个烽乱群雄割据的时代,当时的历史应该怎样梳理?
五代十国时各国割据争霸,历史该如何记忆中国作为最古老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五代十国就是其中最为精彩绝伦的篇章之一。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迅速变的衰败,但是凭借盛唐时的积累和历经几代的沉淀,依然苟延残喘了近144年,直到公元前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唐朝亡,五代十国真正拉开帷幕。五代十国的历史十分混乱,短短的几十年却有20多个政权,实在是让人咋舌。那么该如何梳理好这一段混乱的历史呢?
在唐朝还没有真正亡国时,朱温挟天子以令诸侯,几乎所有人都怕他除了晋王李克用,李克用是唐朝的忠臣,不但曾经为了救出唐昭宗浴血奋战,还在朱温称帝后坚持用唐天佑的年号,一直与朱温势不两立。后来李克用去世,李存勖继位后大败朱温,李家的力量越来越强大,923年称帝,史称“后唐”,不过后来李存勖荒淫无度,后唐内乱,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吞并了东川节度使自立为王,史称“后蜀”,随后其他节度使也纷纷叛变成立“后晋”,但是由于晋王屈服于契丹,北方的家族们却不满,导致后晋到处是叛军,最后晋国被契丹灭亡。
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北征契丹,取得胜利,打退了契丹后,刘知远成立汉国,史称“后汉”,但是治国手法却十分残暴,导致大臣叛变,郭威灭后汉,建“后周”,不过汉国的残余势力在山西一带继续活动,979年北宋军消灭,最终宋国统一神州大地。
这个历史是非常不好梳理的,因为并存的,更替的,太多了。更换的又太快,就像一盘散沙,时局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
我觉得当时的历史还是很难梳理的,因为五代十国这个历史太混乱了,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太过于乱糟糟了。
当时征战是十分厉害的,四处的争霸,历史很难梳理,但是能确定的就是,争霸的百姓都是怨声载道的,无论什么时代,只要有战争,百姓首当其冲!
这个真的很难,可以自己画图来区分这些五代十国,然后再去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梳理,先弄清楚地理位置,然后再去梳理发生的事情,然后找五代十国之间的联系。
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五代十国一直是一个朝代更替十分频繁的时期,如何理清这一段历史?五代十国在我国四千多年的历史上也算是一段十分混乱割据的时代了,不同于春秋战国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好歹有个名号,而且相关里文学作品也能帮我们加深印象,也不同于三国时代那种乱中有序的格局,五代十国给人感觉更多的是冷不丁冒出一个国家,不多会一个朝代有分崩离析,所以想弄清楚五代十国,最重要的是从整体上先进行把握。
首先五代是指紧接唐朝的五个朝代,开始于公元907年,实际上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唐朝覆灭后,那些经济军事实力比较强盛的国家自然而然建立国家开始朝代,但是由于能力不足以统治整个中原地区,而且作为皇室后裔,各个藩镇之间各为其主,常常发生争斗。所以五代各朝往往存在时间短且疆域有限,知道后周被赵匡胤踏平,五代结束。
十国开始的年份比五代更早,大约在公元902年,五代十国其实是同一个时期不同地域之间的事情。五代集中在中原地区,而十国除了北汉之外都在湖广福建一带,五代十国之间也常常发生冲突。只不过十国有一些国家在存在时间上是重合的,而五代则几乎是一个接一个。同样的,十国在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也结束了,北宋由此建立。
五代十国本就是我们上学时很头疼的一段历史,因为他很多朝代的名字跟我们熟知的唐汉周类似,容易混淆。而且朝代众多,时间上也很难记忆。所以面对这么复杂零碎的知识,想单纯靠技巧记忆是很难产生高效率的,还需要我们多多接触,多多背诵才会有好效果。
五代十国的历史十分难以讲清,因为五代十国这一期间,朝代的更替是十分的频繁的,有些朝代可能短到难以想象。所以说想要具体了解清楚五代十国的历史的话,建议去图书馆查阅相关古籍,并且询问相关历史方面的专家,才能理清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在这里是非常难以梳理清晰的。
使劲背,要不然真的不好整理清楚,五代十国的时候朝代更替的太快,君主更换的太频繁,总之,是个十分混乱的年代。如果想记清楚,就按照这个顺序来吧。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吴、前蜀、吴越、闽、南汉、荆南、楚、后蜀、南唐、北汉。除了死记硬背,我觉得真的额没有任何办法了。
因为五代十国的战争不断,史书上对于该方面的记载也少,想要理清各国关系建议去比较大型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历史文物的研究从而将那时候的历史排列比较清晰,在博物馆里你可以通过文物以及专业讲解员的介绍很清楚的了解当时发展的脉络。还有可以上网咨询研究这朝代的专家,看他们写得一些对于这些历史的书籍。
建议地图和年表对照起来看,因为这个时候国家非常多,而且寿命普遍短暂,整个局势变化的很快,如果只看书的话很容易搞晕,有图像和表的帮助就可以看得更加直观一点,这样要理清这段时间的历史相对来说也就比较轻松一点了。
记忆历史有什么方法?
我学习历史总是当时背的时候记住了,但是过后就又忘了,谁有记忆历史的好方法?简单点的!背过后把书合上,列出框架自己再复述一遍。第一天两次,在头脑比较清醒的时候背,然后以后每天背一遍,背上两三天就行了。我是文科生,就是这么背的。
主要是多看,这很死的,没办法.
一些相近的内容可以自己整理一下,放在一起被,比如中国古代史,可以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放在一起背,农业发明的也一样.重要的是要自己整理,不要依靠参考资料上的,效果会好很多.
分模块和专题系统的记忆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73年。
一个世纪是100年,有些同学以为年代与世纪的换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对的。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1994年不是19世纪,而是20世纪;同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为公元1年是1世纪,101年则是2世纪,1001年是11世纪,2001年是21世纪,依次类推。所以,若将世纪换成年代,就应该将世纪数减去1再乘100,同样,把年代数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纪数。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都经历8年时间,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或结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结束(或开头)年代,这样只要记住一头就行了。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雅典梭伦改革;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第三国际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
A自然数排列: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两位数字相同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
C.首尾数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D.间隔时间相同的: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时间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我们可借助它来推算年代或事件,便于记忆。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苏丹反英大起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年红军长征;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92年朝鲜抗日;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文章标题: 最近回想起五代十国的那段历史,但是很多国家和人物时间已经模糊了,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