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哪些名人死在“昭狱” “昭狱”在明代起到了怎样的正负面作用

时间: 2021-08-14 20:59: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有哪些名人死在“昭狱” “昭狱”在明代起到了怎样的正负面作用

陆绎出了昭狱还是锦衣卫吗?

陆绎出了昭狱还是锦衣卫吗
 《锦衣之下》讲述锦衣卫陆绎跟女捕快袁今夏携手破案,收获爱情的故事,那么陆绎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他是真实存在的吗?最后与袁今夏的结局如何?自从《锦衣之下》定档后,网友对陆绎这个角色十分关注,还有人扒出了陆绎的真实原型
陆绎出了昭狱之后是官复原职了,也就是还是锦衣卫。
原著小说在两人成婚之后有四个甜蜜的番外,今夏还是当捕快,两人相亲相爱。
还是。因为新帝上位,陆绎沉冤昭雪,官复原职。

明朝第一才子解缙因何被“醉杀”?

自从公元前221年嬴政一统天下,创“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之后,最是无情帝王家几乎就成了皇室的真实写照。为了争夺代表国家最高权力的那把椅子,父子相疑、兄弟相残是常态,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皇帝等等,越强势的帝王,越逃脱不过这个怪圈。在这场权力游戏中,大臣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分帮战队,稍有差池就有性命之忧,明代大才子解缙就属于死得很冤枉的。

解缙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自幼聪慧绝伦,少年得志,19岁就受到明太祖朱元璋重用,常伴皇帝左右。但解缙是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为人锋芒毕露,说话还不好听,非常容易得罪人,初入官场就得罪了一大帮同僚。朱元璋爱惜人才,害怕解缙遭到群臣围攻,就于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让解缙的父亲将其领回老家,让其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只可惜解缙并没有领会到朱元璋的苦心,在老家著书立说、研究学问八年,依然脾气不改,等到建文帝朱允炆登基,解缙遭人毁谤攻讦被贬谪到边疆当一个小吏。

1403年(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缙迎来了自己的仕途巅峰,先是升任翰林侍读,入选文渊阁参与机务,成为明朝内阁的第一批成员;1404年(永乐二年),解缙升任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可惜性格决定命运,解缙很快就因为自己的言行遭到明成祖朱棣厌弃,于1410年(永乐八年)被锦衣卫抓入昭狱;1415年(永乐十三年),在朱棣授意下,锦衣卫用酒将解缙灌醉后,将其埋入雪堆冻死;解缙死后,全家都遭波及,被流放到辽东,直到1436年(正统元年)明英宗朱祁镇返还抄没的解缙家产,1465年(成化元年)明宪宗朱见深为解缙平反昭雪。对于解缙的死,明面上的罪名是“无人臣礼”,但实际上是解缙的某些言行戳到了朱棣父子间不能言说的秘密。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与建文帝朱允炆争夺天下,在这种赌上全家性命的大事上,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出了大力。三子朱高燧相对平庸就不说了,二子朱高煦勇猛善战,随军出征,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多次挽救朱棣性命;燕王世子朱高炽体弱好文、善于安抚人心,在“靖难之役”中镇守朱棣的老巢北平,帮朱棣筹措粮饷兵源,稳定后方。朱高炽和朱高煦究竟谁的功劳大?当年汉高祖刘邦大封功臣,将萧何定为开国首功,某种程度上朱高炽在“靖难”中的作用就是朱棣的萧何,朱高煦顶多是个樊哙。


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登基称帝,这一年朱棣42岁、朱高炽24岁、朱高煦22岁。朱棣刚登基就遇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皇帝年富力强,没有交出权力的打算,而皇子们已经长大成年,足以接掌皇位。特别是朱棣属于篡权夺位,为了表明自己才是朱元璋的正统继承人,要彻底扫平蒙元政权,做出远超朱元璋功业,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北伐,朱棣亲自率领大军出征,长时间远离明朝都城南京。皇帝不在国家中枢,朝政什么的自然落到皇子手里,时间长了究竟谁说的算可就不一定了,在皇位问题上,朱棣这种掌控欲极强的人自然不会去赌父子亲情,所以做出了安排。



朱棣三个儿子中,三子朱高燧年龄小、威望不足;二子朱高煦品行不端、肆意杀人,堪称声名狼藉,仅有淇国公丘福等少数武勋支持;能对朱棣形成威胁的只有长子朱高炽。朱高炽从身份上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燕王世子,在封建礼法中是朱棣最正统、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朱高炽精通儒家学术,仁爱、儒雅,深受文臣们拥戴,在很多官僚士大夫眼中是一个比朱棣更好的统治者;朱高炽在“靖难”中坐镇后方,与燕王势力的方方面面都有接触,有了一定的威望。但因为朱高炽生了一个好儿子,深受朱棣看重的“好圣孙”朱瞻基,朱棣没有去动朱高炽,反而于1404年封朱高炽为太子。


朱棣不动朱高炽一样有办法解决问题,首先是提高朱高煦、朱高燧的地位,放纵两个人监视朱高炽的一举一动,打击、迫害太子一系的官员;其次严禁朱高炽单独见朝廷重臣,大事小情都要向朱棣报告,特别是朱棣北伐的时候,杜绝朱高炽建立个人威望。朱棣父子间的这些事其实瞒不住人,但只有解缙耿直的给挑明了,先是上疏劝阻朱棣不应该专宠朱高煦,称这是“启争也,不可”,戳破了朱高炽兄弟争斗的原因;1410年的时候解缙已经被贬职到地方任职,他进京报告事情,正好赶上朱棣第一次北伐没回来,解缙就单独向监国太子朱高炽报告了,事后还没写奏折向朱棣再报告一次,犯了朱棣的忌讳,朱棣杀鸡儆猴就把解缙拿下了。





解缙就是个皇权斗争的牺牲品,堂堂大明才子不明不白的死在雪地里也是够悲催的了。在这场朱棣父子的权力游戏中,解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的牺牲品,大学士杨溥、大学士黄淮、大理寺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御史李至刚等一大批人或死于狱中,或丢官去职。就连弄死解缙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后来也因为和朱高煦走得太近,失去利用价值后于1416年以“谋大逆”的罪名被朱棣凌迟处死。说白了朱棣不偏向任何一个儿子,谁威胁到自己的皇帝权威就收拾谁。

因为他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所以才会被这样处死的,挑战了皇帝的权威。
他性格耿直,比较骄傲,说了很多得罪朱棣的话,朱棣非常生气。
主要是因为解缙不懂官场潜规则,不会圆滑处事。私自会见太子,犯了大忌,被记恨他的汉王告发,然后朱棣说了一句”解缙还活着?“被手下人误解,于解缙酒醉之际埋在了雪堆里。

汉代有没有昭狱

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同时,作为实体牢狱(即关押、囚禁犯人的场所)的“诏狱”也是存在的。
两汉时期,“诏狱”肯定已经有了,在很多文献中都可以看到。
西汉时,江都王刘建就有“我为王,诏狱岁至”(《汉书·景十三王传·江都王刘建传》)的怨言。
两汉之际,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时任更始政权的盆子兄长刘恭自以为罪恶深重,故“自系诏狱”(《后汉书·刘玄传》)。
灵帝时,曾派遣侍御史“行诏狱亭部,理冤枉,原轻系,休囚徒”(《后汉书·孝灵帝纪》)。
东汉顺帝时,大司农李固就当时选举人才中出现的弊病上书奏言。顺帝接纳其建议,“于是下诏诸州劾奏守令以下,政有乖枉,遇人无惠者,免所居官;其奸秽重罪,收付诏狱”(《后汉书·李固传》)。
文章标题: 有哪些名人死在“昭狱” “昭狱”在明代起到了怎样的正负面作用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9417.html
文章标签:明代  死在  负面  名人  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