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历史系曹寅老师

时间: 2021-08-08 02:02: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历史系曹寅老师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为一部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此外,脂砚斋在批语中也透露了隐含的部分人物原型。
贾家——江宁织造曹家
王家——苏州织造李家
史家——杭州织造孙家
康熙曾指示“三处织造,视同一体”,对应在《红楼梦》中则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贾宝玉——曹頫
曹頫生于1693-1696年,曹寅嗣子,曹雪芹的父亲或叔父,自幼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中长大,“无材可去补苍天”,“好古嗜学”不爱做官的曹頫补江宁织造之缺而“被当官”,因罪入狱被抄家,乾隆上台后被赦罪,后出家。因脂砚斋批语中有小红“狱神庙慰宝玉”之文,红学界公认贾宝玉是做过牢的,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即按坐牢来拍摄。
贾政——曹寅
曹寅,曹雪芹祖父,任江宁织造之职兼管盐政。贾政在小说中逗露有两个做王妃的女儿,长子英年早逝,留有一个没有父亲的孙子,曹寅有两个做王妃的女儿,长子英年早逝,留有一个没有父亲的孙子。脂砚斋透露贾政实为巡盐御史,小说中他造过船,赈过灾,有能力决定江宁知府的命运,被参劾而“名利大灰”后,带宝玉到外地出外差;曹寅做过巡盐御史,他造过船,赈过灾,救了江宁知府的命,后因亏空被参劾,带曹頫出外差赴扬州刻书。贾政曾坐船经过毘陵时遇到下雪,曹寅曾坐船经过毘陵时遇到下雪,作有《毘陵舟中雪霁》一诗。
贾珠——曹颙
贾珠是贾政之子,死时年仅二十岁,留下幼子贾兰。脂砚斋批语曰:“略可望者即死,叹,叹!”写贾政“忽又想起贾珠来”,脂砚斋批道:“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曹颙是曹寅之子,死时二十几岁,留有遗腹子曹天佑。康熙评价曰:“曹顒朕自幼眼看其长成,此子甚可惜!是有文武才的人,朕甚期望!”
贾兰——曹天佑
贾兰是贾政之孙,年幼丧父,寡母李纨,十三岁时贾家因罪被抄家。曹天佑是曹寅之孙,为遗腹子,寡母马氏,十三岁时曹家因罪被抄家。曹天佑是否就是曹雪芹,学术界尚无定论,因曹雪芹究竟是曹颙之子还是曹頫之子,学界存在分歧。
元春——曹寅长女
曹雪芹姑姑,曹頫大姐,胡适云:“曹寅有一女奉旨嫁与镶红旗王子,典礼隆重,此即所谓贾妃也。”此王子即平郡王纳尓素。曹佳氏1706年出嫁为王妃。
探春——曹寅次女
曹雪芹二姑,曹頫的二姐或妹妹,于1709年出嫁,胡适考证其远嫁一位蒙古王子为妻。曹寅做王妃的两女,与裕瑞所称“元迎探惜者,皆诸姑辈”相合。
贾母——孙氏
曹頫的亲奶奶,杭州织造孙文成之姑,做过康熙的保姆,康熙称其“此吾家老人也”。孙文成1705年出任杭州织造,1727年因受曹頫获罪牵连,被雍正免职。
史湘云——孙氏侄孙女
王子腾——李煦
苏州织造,曹寅的妻舅。在曹寅去世后,曹颙和曹頫连续任职江宁织造的各个时期,李煦对曹家有相当的照顾和提携。后被雍正罢职抄家,流放到乌拉,至死。
王夫人——李煦堂妹
李煦堂妹嫁曹寅为妻。
王熙凤——李煦侄女
第十六回凤姐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李煦的父亲李士桢曾出任东南沿海的浙江布政使、广东巡抚等职,外国人在其职权管辖之内。
北静王——怡亲王胤祥
胤祥生于1686年,长曹頫七、八岁,康熙驻跸江宁织造署的后四次南巡,胤祥每次皆随行,与曹頫的交情很深。雍正在谕旨中也提到“王子甚疼怜你”,“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曹家被抄,是由任总理大臣的胤祥总负责,曹頫没有像李煦那样全家被逮捕。
《红楼梦》是一本有着高度艺术性的小说,是现实与虚构的完美结合。红学界认为,《红楼梦》的故事是以曹家的兴衰为背景的,作者巧妙地将繁荣至抄家的整个曹家故事融合到小说中。大观园里的故事,主要自康熙四十五年即1706年前后起,至曹寅次女出嫁的1709年前后止。1709年,曹寅因与李煦亏空300万银两而被两江总督参劾,曹寅极度惶恐,曹家自此进入了勒紧裤腰带还债的日子,到曹颙,再到曹頫一直为弥补亏空而忙碌,直到完全败落。
你想问的是那个时代吧?

魏东亭=曹寅?

刘心武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江宁制造,他的妈妈孙氏还是康熙的乳母。但二月河说里面从一开始就说魏东亭的妈妈是康熙的乳母。不变的是,乳母都是孙氏。《康熙大帝》中,魏东亭与穆子煦联亲。近期看到说,曹操是魏国的国君,“曹”就是“魏”国国君的姓,曹=魏。“寅”属虎,与“虎臣”相照应。“穆子”也可取谐音为“木子”,上木下子,合为李。《红楼梦》中,曹家确实与李家联亲。但是,魏东亭和曹寅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又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rn反正,我已经迷糊了。有哪位知道怎么回事的,就告诉我吧!
魏东亭是二月河创作的一个人物,在历史上并无这个人,他的原型为曹寅.
其实魏东亭和曹寅是两个人 。只是魏东亭和曹寅都是康熙面前的红人,但是曹寅是康熙幼时和中年时的老师,魏东亭在康熙晚年时是他的心腹。而历史上把魏东亭和曹寅归成魏东亭一个人。曹寅就很少有人了解了。你可以看百家讲坛,上面有详细介绍。
是两个人吧。
康熙身边没有魏东亭和韦小宝其人。此二人均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孙麽麽应该就是曹寅的母亲

如何评价曹雪芹?

不是介绍曹雪芹
周汝昌老师评价原文:
曹雪芹的一生,是不寻常的,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他讨人喜欢,受人爱恭倾赏,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排挤不容。他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和“痴绝”,有李义山、杜牧之的风流才调,还有李龟年、黄幡绰的音乐、剧曲的天才功力。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满族与汉族、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会综合之奇辉异彩。所以我说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
曹雪芹本人身世经历的特殊性,首先在于我们对他的身世经历知道得太少。1921年以前,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说还不能确实《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书中第一回胪列书名一段文字,有“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记载,只说“披阅”和“增删”,没有指明就是曹雪芹所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红楼梦》首次排版印行时,程伟元在卷首写道:“《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先生删改数过。”采取的是阙疑的态度。嘉庆刊本《绮楼重梦》的作者兰皋居士则说:“《红楼梦》一书,不知谁氏所作。”讷山人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增补红楼梦》写序,也认为“《红楼梦》一书,不知作自何人,或曰曹雪芹之手笔也,姑弗深考”。即使有的记载对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持比较肯定的态度,也是辗转相传,没有真凭实据。而且曹雪芹为谁,大都“不尽知也”。有的说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有的记载又说是曹寅的儿子。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

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袁枚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卒于嘉庆三年(1798年),和曹雪芹同时略晚,曾任江宁知县,他辞官后卜居的小仓山也在江宁,照说记载应该是可靠的。然而却大成问题。把雪芹说成是曹寅的儿子固属弄错辈分,《随园诗话》的另一版本称大观园就是他们家的随园,也是以讹传讹。《枣窗闲笔》的作者裕瑞说:“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曹雪芹相貌的惟一记载,但又是听“前辈姻戚”说的,不过是传闻,究竟可信与否,无法确定。至于曹雪芹叫什么名字,雪芹二字是字还是号,裕瑞承认都“不得知”。此外还有说雪芹的后人因为贫穷,陷入嘉庆年间的林清逆案因而被杀的等等。总之,曹雪芹的真实身份和具体生活经历,从《红楼梦》问世到晚清,长时间湮没无闻,只停留在传说阶段;便是前面提到的几则有关记载,有的也是后来发现的,因当时的风气,小说、戏曲不过是消遣书,人们并不特别关心作者究竟是谁。

直到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曹雪芹的身世经历才有了一个极粗略的轮廓。胡适把考证结果概括为五点:(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二)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繁华绮丽的生活,又带有文学与美术的遗传与环境。他会做诗,也能画,与一班八旗名士往来,但生活非常贫苦,他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即生于此时,或稍后。(四)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作的。作书的年代大概当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这五点,是根据《雪桥诗画》、《八旗文经》和《熙朝雅颂集》三部书考证出来的,比较接近曹雪芹的真实情况。不久,胡适又得到了敦诚的《四松堂集》的稿本,里面除有《熙朝雅颂集》曾收录的《佩刀质酒歌》和《寄怀曹雪芹》外,还有两首与曹雪芹有关的诗,一首是《赠曹芹圃》,全诗八句为: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另一首是《挽曹雪芹》: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

前一首诗的标题透露出,曹雪芹又叫曹芹圃,这在有关曹雪芹的资料极短缺情况下,也不失为有价值的发现。后一首诗表明曹雪芹活了四十多岁,胡适假定为四十五岁,因为“四十年华”只能是举整数。“孤儿渺漠魂应逐”句后有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说明曹雪芹曾有一个先他而逝的儿子,同时还有个续娶未久的新妇。1928年,胡适购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依据脂批,认定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除夕,改变了卒于甲申的说法。

关于曹雪芹,胡适的考证主要就是这些,这在当时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大收获了。不过,即使这样,我们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知道得还是太少。知道得少,于是就想多知道,因而曹学便发达起来了。而且胡适的考证,遗留下许多疑点,更增加了人们解疑问难的兴趣。比如,胡适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是对的,但怎么知道是曹--的儿子?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就不可能是曹--的儿子?胡适没有回答。关于曹雪芹的卒年,胡适始主甲申,后改主壬午,到底哪个对?至于生年,胡适说“大约生于康熙末叶”,即公元1715年至1720年之间。然而根据呢?还有,雪芹是什么时间从南京来到北京的?到北京以后做了些什么?上过学吗?跟敦诚、敦敏那样熟悉,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死的时候在北京西效?何时、什么原因促使曹雪芹要到北京西效去住?西效范围甚大,曹雪芹具体住在哪里?新妇是谁?何时结的婚?等等,等等。问题成串、成堆,都需要给予解答。如果说曹雪芹的名、字、号问题还小问题的话,那么回到北京以后曹雪芹的行踪,就是与创作《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大问题了。当然受资料的限制,胡适不可能一一求得答案。而没有答案的问题,正是学者的兴趣所在和责任所在。这些问题现在也没有全部解决、甚至大部分都没有解决,所以研究曹雪芹的身世经历具有一定吸引力,有的研究者自称是曹学家,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如何评价曹雪芹

用简短的语言
曹雪芹是一个积极反抗封建社会腐朽制度的先行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曹雪芹本人身世经历的特殊性,首先在于我们对他的身世经历知道得太少。1921年以前,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说还不能确实《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书中第一回胪列书名一段文字,有“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记载,只说“披阅”和“增删”,没有指明就是曹雪芹所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红楼梦》首次排版印行时,程伟元在卷首写道:“《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先生删改数过。”采取的是阙疑的态度。嘉庆刊本《绮楼重梦》的作者兰皋居士则说:“《红楼梦》一书,不知谁氏所作。”讷山人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增补红楼梦》写序,也认为“《红楼梦》一书,不知作自何人,或曰曹雪芹之手笔也,姑弗深考”。即使有的记载对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持比较肯定的态度,也是辗转相传,没有真凭实据。而且曹雪芹为谁,大都“不尽知也”。有的说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有的记载又说是曹寅的儿子。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

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袁枚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卒于嘉庆三年(1798年),和曹雪芹同时略晚,曾任江宁知县,他辞官后卜居的小仓山也在江宁,照说记载应该是可靠的。然而却大成问题。把雪芹说成是曹寅的儿子固属弄错辈分,《随园诗话》的另一版本称大观园就是他们家的随园,也是以讹传讹。《枣窗闲笔》的作者裕瑞说:“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曹雪芹相貌的惟一记载,但又是听“前辈姻戚”说的,不过是传闻,究竟可信与否,无法确定。至于曹雪芹叫什么名字,雪芹二字是字还是号,裕瑞承认都“不得知”。此外还有说雪芹的后人因为贫穷,陷入嘉庆年间的林清逆案因而被杀的等等。总之,曹雪芹的真实身份和具体生活经历,从《红楼梦》问世到晚清,长时间湮没无闻,只停留在传说阶段;便是前面提到的几则有关记载,有的也是后来发现的,因当时的风气,小说、戏曲不过是消遣书,人们并不特别关心作者究竟是谁。

直到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曹雪芹的身世经历才有了一个极粗略的轮廓。胡适把考证结果概括为五点:(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二)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繁华绮丽的生活,又带有文学与美术的遗传与环境。他会做诗,也能画,与一班八旗名士往来,但生活非常贫苦,他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即生于此时,或稍后。(四)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作的。作书的年代大概当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这五点,是根据《雪桥诗画》、《八旗文经》和《熙朝雅颂集》三部书考证出来的,比较接近曹雪芹的真实情况。不久,胡适又得到了敦诚的《四松堂集》的稿本,里面除有《熙朝雅颂集》曾收录的《佩刀质酒歌》和《寄怀曹雪芹》外,还有两首与曹雪芹有关的诗,一首是《赠曹芹圃》,全诗八句为: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另一首是《挽曹雪芹》: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

前一首诗的标题透露出,曹雪芹又叫曹芹圃,这在有关曹雪芹的资料极短缺情况下,也不失为有价值的发现。后一首诗表明曹雪芹活了四十多岁,胡适假定为四十五岁,因为“四十年华”只能是举整数。“孤儿渺漠魂应逐”句后有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说明曹雪芹曾有一个先他而逝的儿子,同时还有个续娶未久的新妇。1928年,胡适购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依据脂批,认定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除夕,改变了卒于甲申的说法。

关于曹雪芹,胡适的考证主要就是这些,这在当时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大收获了。不过,即使这样,我们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知道得还是太少。知道得少,于是就想多知道,因而曹学便发达起来了。而且胡适的考证,遗留下许多疑点,更增加了人们解疑问难的兴趣。比如,胡适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是对的,但怎么知道是曹--的儿子?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就不可能是曹--的儿子?胡适没有回答。关于曹雪芹的卒年,胡适始主甲申,后改主壬午,到底哪个对?至于生年,胡适说“大约生于康熙末叶”,即公元1715年至1720年之间。然而根据呢?还有,雪芹是什么时间从南京来到北京的?到北京以后做了些什么?上过学吗?跟敦诚、敦敏那样熟悉,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死的时候在北京西效?何时、什么原因促使曹雪芹要到北京西效去住?西效范围甚大,曹雪芹具体住在哪里?新妇是谁?何时结的婚?等等,等等。问题成串、成堆,都需要给予解答。如果说曹雪芹的名、字、号问题还小问题的话,那么回到北京以后曹雪芹的行踪,就是与创作《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大问题了。当然受资料的限制,胡适不可能一一求得答案。而没有答案的问题,正是学者的兴趣所在和责任所在。这些问题现在也没有全部解决、甚至大部分都没有解决,所以研究曹雪芹的身世经历具有一定吸引力,有的研究者自称是曹学家,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 《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曹沾(zhān)(约1715.6.12~约1763),清代小说家。名沾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诗人。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十二日子初初刻十分(公元1715年7月12日23时10分)生于南京,祖籍辽阳。先祖本为汉人,远祖曹俊后归降满洲,被编入正白旗。一般认为他是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B> 另外一种权威说法:据史料记载,曹雪芹于康熙50年公元1711年就诞生在位于南京大行宫的江宁织造府内。江宁织造府,又名大观园,位于如今南京的市中心大行宫地区,清朝康熙皇帝6次下江南,有5次就住在江宁织造府内。这里的地名大行宫的称呼即由于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在此住过而得名。 曹雪芹生平简表  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十二日子初初刻十分(公元1715年7月12日23时10分)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   乾隆元年(丙辰1736)   乾隆二年(丁巳1737)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雪芹家父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帖式。   乾隆六年(1741)曹雪芹和其叔父曹頫到辽东岫岩大孤山(现在东港市大孤山)探访本家曹宗政曹宗孔弟兄,为写《风月宝鉴》丰富资料,曹頫见大孤山风景秀丽,荒僻偏远是写书的好地方,便把曹雪芹留在此地改书稿《风月宝鉴》,曹雪芹用了十年功夫,终于把《风月宝鉴》改造成了千古奇书《石头记》。所以当时北京十年间不间曹雪芹的踪影。   乾隆十五年(1750)曹雪芹带《石头记》书稿回到了北京。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当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者,多咏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乙卯1759)今存“乙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脂砚斋四阅评过”。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废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佩刀质酒歌》,纪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日,受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卒年49岁。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诚开年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年华太瘦生”,皆为史证。 (周老引用的这两句诗有误,原句应为:“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全诗如下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肠回故垅孤儿泣(前数月,伊子殇,雪芹因感伤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革寒烟对落曛。
有才啊

曹寅的人物评价

26岁的货车司机曹寅自好声音后走入大众视野。帅气的外表、充满感情的声音,深情的一曲《会呼吸的痛》打动了评委老师。从梦想到现实,曹寅在追梦的道路上经受历练,赢得舞台的喝彩。(新浪娱乐评)
曹寅作为一个最好的倾听者,他不曾停歇地收集身边的感动与遗憾并用声音将所有的情绪传达出来,其实只有一个心愿:让我们听过他的歌后,更是怀念。(网易娱乐评)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历史系曹寅老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8811.html
文章标签:清华大学  历史系  评价  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