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时间: 2021-07-16 23:01: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的《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1860年英国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除强占香港外,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有协定关税、设立租界、领事裁判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1865年始,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有三个方面:(一)兴办近代企业,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还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官督商办为主,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甲午战争一役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主要有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2021·荆州)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在上海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是轮船招商局。
(2021·宜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工业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
(2021·随州)《同治要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认识并付诸实现的是洋务运动。
(2021·新课标)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对外具有依赖性 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其中,封建性的表现形式有: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压制民族资本;既想培养洋务人才,又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洋务运动客观上为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都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同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上海县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词作者的态度是批评洋务运动。
(2021·恩施)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维护清朝统治、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在评价任何事件时都要记得要分为两个方面 既用辩证法的方法来看待事物 要分为利和弊
针对洋务运动
利是
:1.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大批的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揭开了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第一步。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基础。
2.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私人资本企业的发生建立了基础。
3.冲击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奠定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础。
4.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堂,选送留学生出过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如严复等。
5.编制新式军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一定程度上加强中国的抵抗能力。
弊:
1.洋务运动的目地是在不触动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下,学习西方的只是来做到抵御外辱,这就是它的不彻底性,也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最后总结一下因为弊一,所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完成近代化的任务。
嗯 大概就是这样了,绝对不是复制 黏贴的 打的辛苦死了,希望有帮助到你。
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有其积极作用,它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的《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1860年英国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除强占香港外,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有协定关税、设立租界、领事裁判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1865年始,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有三个方面:(一)兴办近代企业,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还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官督商办为主,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甲午战争一役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主要有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2021·荆州)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在上海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是轮船招商局。
(2021·宜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工业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
(2021·随州)《同治要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认识并付诸实现的是洋务运动。
(2021·新课标)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对外具有依赖性 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其中,封建性的表现形式有: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压制民族资本;既想培养洋务人才,又不愿改变封建科举制度。洋务运动客观上为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都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都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同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上海县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词作者的态度是批评洋务运动。
(2021·恩施)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维护清朝统治、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现了暂时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其意义表现在:
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1,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
2,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3,从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对外国经济入侵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运用“两点论”正确加以认识.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从倾向性看,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但在中国历史上仍有一定的影响。洋务派在30多年里,陆续开办了几十个近代化的军、民用企业,建立了近代化海陆军,兴建了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并不触动腐败的社会制度,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此不可能取得根本性成功。.洋务企业的利润,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洋务派没有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资本家,而是形成了垄断企业,以此作为自己在旧的统治制度中争权夺利的资本。3.洋务派办的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成本高、亏损大、产量低、质量劣,形成营私舞弊,贪污中饱,用人惟亲,冗工滥食的局面。这是用封建制度经营新式企业的必然后果。实践证明,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就完全办不好近代新式企业。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性质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有其积极作用,它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2.洋务运动有其积极作用,它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分两步:

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2.洋务运动有其积极作用,它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怎样评价洋务运动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承认两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
  但是,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经营管理大权都被其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或提调等把持,他们经营不善,管理腐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些企业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再次,洋务运动的变革措施与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和本末观发生了冲突,受到传统心理的束缚。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沿袭的基本国策,重义轻利是历代统治者提倡的修身准则,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僵化少变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习惯于安定平静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心理惰性,面对社会变革,求稳怕乱,抗拒抵制。尽管西学的输入打乱了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轨迹,但长期以来民族发展的惯性,使很多中国人仍然按照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去看待世界和社会,这就妨碍着他们去接受新的东西,同时也妨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
洋务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力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中央及地方代表势力

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总理衙门办事大臣,恭亲王奕欣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

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数与曾国藩有关:

曾国藩(汉族,道光十八年进士,湘军领导人)

李鸿章(曾国藩的门生,汉族,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淮军领导人,清朝后期的实力派)

张之洞(汉族,同治二年进士,号称「香帅」)

左宗棠(曾国藩的属下,汉族地主,率领军队收复新疆)

沈葆桢 曾国藩的属下,进士出身,接替左宗棠创设福建船政,任南洋大臣

崇厚(满洲贵族)

唐廷枢

实践过程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从1862年起,用三年时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天津机器制造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它成立时买轮船3艘,到1877年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上海轮船招商局

从19世纪70年代中斯,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支海军的倡义。舰船主要向英德两国购买,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中国海军新式军舰“南琛”号

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组成,拥有军舰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军将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整个北洋海防体系的建设宣告完成。李鸿章得意地说: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

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举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材、军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

结局影响及原因

30余年的洋务运动遭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通过各种渠道破坏洋务运动。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呢?

曾国藩第一次提出,不能再盲目和片面的抵制国外势力,应该利用洋夷并向西方学习。曾国藩的提议,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性,尽管遭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抵制,但还是引起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关注。

1861年初,恭亲王奕欣会同桂良和文祥等朝廷重臣,联名上奏咸丰皇帝,提出为了稳固大清王朝的统治,请求推行洋务运动,开始向西方学习技艺。 尽管,咸丰一直都提防恭亲王奕欣,防止他势大而危及到自己的皇权。但是,对于这种丝毫不会危及他皇位的改良主张,咸丰帝还是准奏了,下旨成立了大清朝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为“总理衙门”,由奕欣具体负责推动洋务运动。

对于这个新成立的总理衙门,朝中以乌齐格里·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大臣,开始处处刁难。因为,他们打心眼里认为西方的先进技艺不过就是奇技淫巧的雕虫小技而已。

当洋务派提出修建铁路时,顽固派就以破坏“龙脉气运”为借口加以反对,甚至质问洋务派是否有不臣之心;当洋务派提出修建工厂时,顽固派就以影响“皇家风水”为由加以阻挠。

总之,大清朝就总有那么一帮人,自己整天什么事都不干,但只要有人想干一件事,无论对错,他立即就跳出来阻拦。而且,反对的时候还大义凛然和义正言辞。

关于洋务运动开展的时的艰辛,文史不假主要以修建铁路为例,进行直观的阐述。

1863年,在上海的二十多家大小洋行,联名请求当地政府,希望能够建造“苏沪铁路”,甚至费用都可以自筹,不用国家掏钱。可是,当地的官员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却左右为难,两边都不敢得罪,索性来了个口头答应。但是,之后就没有了任何消息,铁路的修建也迟迟不见动工。

1865年,英国商人提出在京郊建造一段小铁路以方便货物的运输。但是,在顽固派的怂恿和鼓动下,周边的百姓竟然都认为铁路是不祥之物,就连慈禧太后都寝食难安,跳出来极力反对,行使了自己的一票否决权。

综上事例,不难看出当时洋务运动的阻力有多大。

尽管被顽固派一再掣肘,但洋务运动还是在逆风和严寒中继续前行,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具体的事例如下:

1861年,曾国藩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近代军火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开始在军事工业领域大胆尝试,试图振兴满清的军事工业和军事实力。

1862年,恭亲王奕欣在北京建成了京师同文馆。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所专门的外语学校,而且还属于官办的性质,主要以培养外语翻译和洋务人才为目的。

1865年,同为洋务派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成立了中国第一座大型的综合型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彻底填补了近代中国的很多空缺。

1866年,左宗棠创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座大型造船厂——福州船政局。之后,左宗棠又以此为依托,成立了福州船政学堂,专门用以培养近代化的海军专业人才,之后的北洋海军和南洋海军人才,大都出自这里。

1875年,李鸿章奉旨开始筹建满清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其规模和实力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成为洋务运动在军事领域最大的象征和标志。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我觉得这个引领了时代的进步,而且增加了青少年当时的学习力。所以我认为洋务运动是一个很积极向上的一个事件。
洋务运动的立意是比较好的,开始的时候很成功,但最后依旧离不开君主专制。
洋务运动自然是清政府展开的自救运动,但是最后没有起到什么结果。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5062.html
文章标签:洋务运动  评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