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欧阳修的文学贡献?
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
使词突破了“艳科”的藩篱,而与诗一样,承载起全方位多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学功能;为宋词豪放派开辟了门径,使词从“艳科”向社会化扩大,从柔媚向阳刚播迁,终使词在婉约与豪放之间和谐发展,而取得了卓越的文学地位,欧阳修是一位开山式的人物。
欧阳修的词作有260多首,使用词牌达70多个。他将词的创作,贯穿于其创作之始终,并将词自觉地提升为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的地位。欧阳修在宋词发展中是位标志性的人物,其对宋词发展有三方面的贡献:将词提升到文学的主要体裁的地位,将宋词的发展成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宋词取得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开拓了宋词的题材范围。
欧公在文学上的领袖地位,在史学上的精深造诣,在政治上的卓越建树,皆昂然于其中,我知其字字得来之不易也。因为对欧公之研究,古贤今人涉及者众,涉及领域亦多,故要于此中再蹚出一条路来,自见了戛戛其难;先须有慧心接触体验之,以见欧公之超然;复得有慧眼观察研究之,以见欧公之伟然。
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如何评价伟大诗人欧阳修?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
苏轼:①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②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根据《六一居士》来评价欧阳修的快乐观!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别人不解其意,便请教这“六一”是什么意思。他说:“我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还常置有酒一壶。”又问:“这才五个一,还有呢?”欧阳修风趣地说:“还有我,一个老头子杂在这五个一中,不就‘六一’了吗?”
本文以"六一"命篇,中心意旨却并不在表现作者晚年徜徉琴棋书画之间的至乐,而在于表明亟于辞官归老的心情;结尾"三宜去",才是一篇的归趣.前面写六一之乐,只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这种乐只有在辞官司归老之后才能变为现实.预想"六一"之乐,旨在求得"三宜去"之早日得到理解和实现.
欧阳修性情豪爽,乐观旷达,学识渊博,勤于著述,直至晚年亦志气自若,“六一居士”的雅号是这种性格的体现。
【原文】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C
后人对欧阳修的评价 后人怎样评价欧阳修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
苏轼:①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②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没有人是完美的,欧阳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过也有不好的一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是如何评价欧阳修的。
他领导的古文运动把文字的意义推向高潮,但是由于当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导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武官保家卫国付出巨大牺牲而不被统治者待见。欧阳修的骨子里也带有这么一丝想法,他弹劾狄青致他被罢官,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对待贫民有宽大处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没有错,他的弹劾给人的感觉有些无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在评价欧阳修时,虽然有这么一点不足之处,但是他敢于谏言、不攀附权贵导致两次被贬,他这种品行是所有当官的楷模。
我们知道他两次被贬,不过第三次被贬是他自己的过错。皇帝死了,所有官员都要求素服,但是他没有注意自己的穿着,在送葬当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内衣且露了出来,这无疑是对过世皇帝的不敬,有些藐视皇权之意。我认为这种错是不该犯的,他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是根本不把当官当回事,而我们追求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极致,他疏忽了,美中不足之处。
我们在评价欧阳修时,他好的地方多于不足之处,为官清廉,不追求名利,时刻为他人着想,能宽大处理的绝不苛刻要求。注重办实事,倡导的古文运动形成了一种风气,使大家写文章重在价值而不是只追求文字的浮华。
著名的欧阳修是什么家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首先,他作为政治家,在政治上颇有名望。他早年步入仕途,目睹了北宋王朝的积贫积弱,他和好友范仲淹一起,向皇帝上书要求推行改革。他认为,当时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是因为腐败。北宋王朝扬文抑武,造成长期冗官冗员的现象。他和范仲淹一起针对这些问题发起改革,结果改革失败,两人双双被贬。不久,欧阳修又被召回,和范仲淹,韩琦等人重新推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但依旧被保守派击败,欧阳修再次被贬。之后,在皇佑元年,欧阳修被当时的皇帝重新任用,参与编写史书。
欧阳修还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事实上,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远远超过他在政治上的。他和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并和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国二十五史之一的《新唐书》就是他主持修订的。欧阳修在文风上,继承和发扬了韩愈的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平易明了,言之有物。当时和他针锋相对的学派是“太学体”,这种体裁的文章,都擅长玩弄古语,咬文嚼字,欧阳修最反对的就是这种文体。他认为,写文章应该严谨平易,通俗点说,就是要让人看得懂你在写什么。所以即使是他的散文,欧阳修也几乎都实实在在地写了一些事情。
据说,唐宋八大家有五位都是出自他的门下,可见其在文学界地位的杰出。而正是因为他,为当时的大宋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的文学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欧阳修作品诉衷情解读
诉衷情是一个词牌名,是唐代教坊的曲子,晚唐文学家温庭筠从屈原《离骚》中一句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的意境中创作了这个曲调。开始的时候是单调,后来演变成了双调。此后,很多著名的词人如韦庄、陆游、李清照、欧阳修等都用过此调创作词文。欧阳修用此调创作的词名叫《诉衷情•眉意》,那么这首词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涵义呢?
这是在一个冬天,“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早晨卷起帘幕,满地都是清霜,呼着热气来温暖小手,开始试着画梅花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缘起于离别的幽恨,所以把眉毛故意画成了山峰的模样。到了下片,“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歌女想起了往事,叹息着年华飞逝,更加感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最令人断肠的,就是想歌唱却不能微笑,想微笑却又愁怅。这是词句表面的意思,词人所要表达的,是歌女内心痛苦烦闷的怅惘心境。离愁别恨,跃然涌上心头。歌女整天要对着别人强颜欢笑,然而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表面虽然在微笑,然而内心却是苦闷和悲凉的。全词从写景开始,然后写歌女的外貌,最后转为写个女的内心世界,短短几句,言简意赅,虽然只是简单地几句,却将歌女为生计而不得不卖笑的状态刻画地十分传神。
欧阳修善于用心去感受最底层贫苦百姓的悲欢离合,这首诉衷情也正是他表现出对艰难困苦人民的怜悯的心境,简单的语言却刻画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专制,读了让人不禁感伤落泪,耐人寻味。
在六一居士传中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乐观豁达,豪迈,嗜酒,爱民,爱好大自然。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 (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他文史兼通,造诣很深,对宋代文风的改革颇有贡献,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编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并与宋祁等修《唐书》(《新唐书》)。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这位散文宗师还是一位金石收藏学的先驱开拓者,编辑和整理金石遗文上千卷,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其中金文跋二十余篇,其他绝大部分为石刻跋尾。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五年,杜衍、范促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疏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熟悉。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促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俞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非凡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要使“文”有光辉,“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并非“有德者必有言”。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他的散文深入汪出,既精炼又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渐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美丽,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悼亡忆旧、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以文为诗”。通俗流畅。古体诗有的显得诗味不浓,但部分近体诗却比兴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隽永。在内容上,他的诗有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例如,在《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中,描写了“军国赋敛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虚空”的社会现实;在《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饮官酒诚可乐”。而百姓“釜无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现象。不过,他写这些诗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为的是规劝统治阶级修明政治,维护封建秩序。另外一些诗,多是抒发诗人的生活感受,如《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安闲啼。”写出了对大自然和自由安闲生活的向往之情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且时有新见,后人集录成书,称为《六一诗话》。今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宋诗话考》)欧阳修的诗话,改变了以前的论诗这作或重在吕评、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并蓄,细加抽绎。他在评论诗的时候,虽然不废雕琢,但主张归于自然。他非凡称许梅尧臣“意新语工”之说,正是为宋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写的多是男女爱恋、离情别绪一类的题材。但格调较高,技巧娴熟,不乏艺术珍品。例如为人们所称道的《踏莎行》,末尾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从思妇眼中写征人,情意深远,含蓄蕴藉,给人以新奇别致的感觉。又如《朝中措》开头两句:“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 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闻名的《秋声赋》,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有独到见解,金石学有开辟之功,史学成就尤伟。他的独生子欧阳发等曾作了一个统计,所著将近二十种,仅《四库全书》收录或存目就有十三种。以现行《欧阳文忠公文集》和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的《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较全。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图片 生平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 今洛阳 )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 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 ( 1040 ),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 。以后 ,又知扬州 、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分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祐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 ,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 , 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 , 坚持不受 。改知蔡州( 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文学创作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续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一生写了 500 余篇散文 ,各体兼备 , 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 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 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 。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 ,发展了杜甫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江西永丰西阳宫欧阳修纪念馆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 。 他的词 ,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他勤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续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作品集和版本 欧阳修的著述 ,今存 《 欧阳文忠公全集》。其生平事迹,宋人胡柯撰《 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附录于全集。
如许彩琴一般的狗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六一居士」欧阳修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