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女朋友土耳其人,说成吉思汗是土耳其人,请教如何与她对线

时间: 2021-07-10 04:57:0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女朋友土耳其人,说成吉思汗是土耳其人,请教如何与她对线

成吉思汗和十字军交过手吗?

看过一些历史资料得知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西征的时间正好和欧洲十字军东征的时间有点巧合,都是在13世纪,而且双方进攻的方向正好是对应的,请问这两支军队曾经交过手吗,或者说如果没交过手,为什么时间如此巧合,它们的历次军事行动是否有些关联?
十字军即信仰基督教的国家组建的军队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兴起,占领耶路撒冷,仍对教会比较宽仁,教友还可以去朝圣。但到1070年,土耳其的塞尔格人打败阿拉伯人占领耶京。(土耳其,小亚细亚一带)破坏圣殿,教友朝圣也遭到破坏。于是在1074年,教宗额我略七世写了许多文章,希望东西方教会能够合一,共同御敌。此时,教宗正与俗人授予圣职作改革。教宗欲以圣战收复耶京,可未实现,就去世了。就把这使命留给了下任教宗乌尔班二世。

至1095年,君士坦丁堡城的皇帝亚来克西·龚南向教宗求救,是否能联合御敌,教宗接受皇帝邀请后在克勒蒙召开会议。希望西欧能起来收复失地及圣地,为此颁布很多大赦。在1095年,在乌尔班二世的倡导下,发起了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目的:1、收复失地;2、防止土耳其对欧洲的进一步侵略(如中国抗美援朝);3、团结整个欧洲;4、援救整个东方教会,实现教会的统一。

1096年,各地方人汇合于君城,1099年,攻下耶京,然后在整个巴勒斯坦建立了许多小的拉丁王国,由西方人当领袖,为更好的防止土耳其人回来。然而十字军作了一些不好的事,掠回东方的财富而引起东方的憎恨。

1099年7月,十字军击败塞尔柱突厥人,攻占耶路撤冷,建立耶路撤冷王国,以及爱德沙伯国、的黎波里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爱德沙,法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皇帝康拉德三世因此于1147年发动第二次东征,在小亚细亚和大马士革附近遭到惨败。1187年,埃及苏丹撒拉丁收复耶路撒冷,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与英王理查一世遂于1189年发动第三次东征,与撒拉丁连番激战,无功而返。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了第四次东征,原计划攻取埃及,但在威尼斯商人的干预下,反而进攻信奉同一宗教的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在巴尔干的大部地区,建立“拉丁帝国”。第五次(1217年~1221年)、第六次(1228年~1229年)和第七次(1248年~1254年)东征的目标均为埃及,第八次(1270年)东征的目标是突尼斯,均告失败。1291年,十字军丧失其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卡,宣布东征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1096年~1099年):1096年春,法国隐修士彼得和德国小骑士穷汉华尔特率领由一些贫苦农民组成的十字军东征,在小亚细亚被塞尔柱突厥人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同年秋,诺曼骑士博希芒德等率领以法国贵族为主的骑士十字军约三万人,渡海侵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西亚,次年攻占埃德萨、安条克,分别建立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099年7 月攻占耶路撤冷,建立耶路撤冷王国。十字军国家在当地横征暴敛,激起城乡人民多次起义。为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教皇批准成立圣殿、医院及条顿骑士团。第二次(1147年~1148年):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率德、法十字军东征,分别在小亚细亚和大马士革被击溃。第三次(1189年~1192年):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与英王理查一世率军东征。德皇淹死,德意志十字军折返。英法十字军攻占沿海要塞阿卡后撤回。第四次 (1202年~1204年) :由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在威尼斯商人的干预下,撕破宗教外衣,进攻信奉同一宗教的商业竞争对手拜占庭,占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在巴尔干的大部地区,建立“拉丁帝国”。第五次(1217年~1221年)、第六次(1228年~1229年)、第七次(1248年~1254年)东征埃及,第八次(1270年)进攻北非突尼斯,均失败。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地先后被埃及攻占,1291年丧失最后一个据点阿卡。)

东征失败的原因:1、缺乏战略;2、长途跋涉;3、政治、经济缺乏配合。

十字军东征的意义:虽未收复失地,但1、防止土耳其人对欧洲进一步侵略,挽救了基督教文化;2、让欧洲人意识到东征的团结是建立在信仰上而不是政治原因;3、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传教方面引起了西方教会的传教热忱。

消极方面:1、加强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1203年,抢掠东方财物;2、伦理的堕落,烧杀抢掠,杀死许多回民;3、教宗权力下降,东方教会把东征归罪于教宗。

蒙古第一次西征

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 成吉思汗灭亡西辽后,其地便与中亚最强大的国家花剌子模王国接壤。花刺子模王国原是里海之东的小国,都城兀笼格赤(原名花刺模,一作乌尔达赤,蒙古人称玉龙杰赤,在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宋庆元六年(1200年),摩诃末继位后,逐渐强盛,夺取西辽西部地区;又通过多次远征,吞并了波斯(今伊朗)、阿富汗等周围各国,达到全盛时期。建新都于撒马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企图远征蒙古,派使节到中都(今北京),探听大蒙古国虚实和路线。其后,由于分封诸子,政出多门,国力渐弱。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至讹答剌(一作兀都刺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国王屠杀之,侵吞商品与骆驼。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害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 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木华黎,而自谋征讨花剌子模之事。十三年(1218年),灭西辽后,蒙古西境遂与西域接壤。十四年,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征,历时五年。消灭了40万军队,征服了花剌子模。

十四年六月,成吉思汗亲统大军从额尔的失河出发,越过阿勒台山,经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仰吉八里(今新疆马纳斯西北)、天地(今新疆寨里木湖)、畏兀儿(今新疆东南地区)、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哈刺鲁(今哈萨克斯坦伊犁河以北地区)各以兵从,共23万人,号称60万。摩诃末与大臣议定,命各城坚壁清野,不出战。 成吉思汗于是年中秋前后抵达虎思斡耳朵,稍事集中休整,立即向锡尔河进攻;以哲别率5000骑兵为奇兵,取道畏兀儿、可失哈儿(今新疆喀什市北)、拔汗那(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地区),进入阿姆河上游,从花剌子模东南部,进攻摩诃末战略上敏感的地方。以造成切断王国与两大资源地和新军筹建基地阿富汗与呼罗珊联系的假象,吸引摩诃末的注意力。摩诃末中计,派其主力指向拔汗那对付哲别. 成吉思汗率主力乘机推进到锡尔河的讹答剌,分军为四;第一路军由皇子察合台、窝阔台指挥,留攻讹答剌。经强攻六个月,最后占领讹答剌,活捉亦难出;第二路军由皇子术赤指挥,顺锡尔河西北攻占昔格那克(也称速黑纳黑,今哈萨克斯坦契伊利东南)、讹迹邗(今吉尔吉斯斯坦乌支根)、巴耳赤邗(今契伊利西北),毡的(今哈萨克斯坦克齐尔·奥尔达东南);第三路由阿剌黑、速亦客秃、塔孩指挥,沿锡尔河东南攻占伯纳克特(一作别纳客,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忽毡(今塔吉克斯坦之列宁纳巴德)。成吉思汗与拖雷率领主力,以速不台为先锋,渡过锡尔河,通过600公里宽的基吉尔库姆沙漠,直取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撒麻耳干,切断摩诃末向受围各城支援的通道。

成吉思汗于十五年秋,派以术赤为主帅,察合台、窝阔台为副,指挥第一、二路军往攻玉龙杰赤,次年攻克。成吉思汗用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消灭花剌子模国30万军队,攻占花剌子模本土和河中地区,取得了具战略决战性的河中战役的胜利,为灭亡花剌子模国打下了基础。 成吉思汗军至撒麻耳干,获情报:摩诃末已从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捷尔梅兹北)渡河,暂住夏营地,兵力不多。于是派哲别、速不台、脱忽察儿三将,各率领1万骑兵往攻,摩诃末认为新都撒麻耳干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没有三至四年不能攻克,不料五天陷落,遂率部逃窜,路经纳克休普(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北)、巴里黑(马扎里沙里夫西)、你沙不儿(今伊朗东北部内沙布尔)、可疾云(今伊朗德黑兰西北加兹温)、哈马丹(今伊朗德黑兰西南哈马丹),马三德兰(今伊朗东北部马赞德兰省)至里海阿疏儿·阿迭岛(今伊朗戈尔甘河口以西,其岛或已下沉)、阿必思浑岛(今已无可考)隐蔽。哲别、速不台二将率领部队跟踪追击,俘其母后秃儿堪可敦和嫔妃,缴获了金库,押送撒麻耳干至成吉思汗大本营。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待命往攻玉龙杰赤,阻击乘船沿海北上的摩诃末军。

当摩诃末得知其母后、嫔妃被俘,幼子丧命,又患肋膜炎,自知不久于世,乃立札兰丁为嗣主。成吉思汗立即命令哲别、速不台率领3万骑兵(包括脱忽察儿之1万骑兵)北越高加索探察。哲别、速不台率军由南面迂回里海,进入亚塞拜然(今阿塞拜疆)进行了乔治亚(或称谷儿只,即今格鲁吉亚)之战,扫荡高加索南北诸役,举行了帖雷克河之战、迦勒迦河之战,破俄罗斯联军10万,打开了俄罗斯大门,班师回国。 拖雷奉命率领军扫荡阿姆河以西呼罗珊地区(今土库曼南部、伊朗东北部和阿富汗西北部地区)。成吉思汗率领主力攻占忒耳迷及渡口,进军忽儿忒地区(今阿富汗北部)和撒蛮(今阿富汗北部之萨曼甘),攻占了巴达哈伤(今阿富汗东北部兴都库什山以北,喷赤河以南地区)和巴里黑、塔里寒(今阿富汗东北之塔利甘),平定了阿姆河以北地区,尔后进军并攻克了另一个塔里寒(又称言内思剌惕——苦黑)。 札兰丁继位国王,决心据旧都玉龙杰赤抗击蒙古军。玉龙杰赤有9万守军,但守将不拥护甚至密谋杀死札兰丁。札兰丁率领帖木儿·灭里等300骑逃奔到哥疾宁(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的加兹尼),广事号召,奋力救亡,其部下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马鲁都督汗灭里(也称额明木勒克)、赛甫哀丁———阿里拉黑各率领4万人马来到,札兰丁信心倍增,重整军备,准备反攻。两军在巴鲁安(又作八米俺,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巴米安)遭遇。成吉思汗闻报立即率领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各军向巴鲁安急行军,追歼札兰丁,于十六年十一月举行申河(今印度河)战役,全歼札兰丁4万多众,札兰丁率50余人向印度逃遁。成吉思汗派拖雷、巴拉二将渡申河追击札兰丁,未获而还。

点评: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为军事、政治、外交综合运用。成吉思汗的战略基本原则是: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在政治上,争取对方贵族、官吏、宗教领袖、军事首领等代表人物降服,在军事上,针对花剌子模分军防守要点的特点,采用迂回及突然袭击等战术,逐次占领对方战略要点,从而取得了第一次西征的胜利。
第二次和条顿骑士团交手过,但没打过东征的十字军。

从11世纪末开始,欧洲基督教会开始发动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东征取得了令教会满意的结果,1099年,十字军占领了耶路撒冷。前不久有一部电影《天国王朝》,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圣殿骑士团的出现,使得教会拥有了自己的职业军队。十字军东征引发了后来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情节:欧洲与遥远的东方开始发生直接接触。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大约半个世纪,1147年,欧洲发动第二次东征,却遭遇了失败。15年后,在遥远的蒙古草原,有一个男孩降生,传说他降生的时候,手心里握着血块。欧洲人后来说,这是魔鬼的象征。这个男孩日后被历史称为成吉思汗。现代有医生指出,婴儿出生的时候,手心有血块并不特别,母亲生产过程的不同情况,可能会让婴儿沾染血液,如果碰巧被婴儿的手抓住,就成了成吉思汗的魔鬼象征。
成吉思汗25岁那年,1187年,阿拉伯英雄萨拉丁(库尔德人)收复了耶路撒冷。欧洲教会立即于1189年发动了第三次东征,结果依然失败。到此时为止,十字军东征已经延续了近100年,但是,这场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历史进入13世纪,1202年,欧洲教会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有点特别,攻打的对象是欧洲人自己:东罗马帝国。这次东征的发财目的已经非常明显,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现土耳其伊士坦布尔)被占领后,欧洲教会"圣战"的口号,已经掩饰不住对东方财富掠夺的实质。

1217年,继续怀抱发财梦想的十字军开始第五次东征,这一次的对象是埃及。然而,这次东征还没有结束,欧洲开始听到成吉思汗的消息。1220年,成吉思汗离开北京后,开始向西进军。我们现在不知道成吉思汗西征的决定,是否是因为得知欧亚交界的地方正在打仗,因此,他想乘虚而入。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成吉思汗的身边,有一些特殊的人,一直与西方保持着联系,只是这种民间的联系,长期都没有载入历史。1221年,成吉思汗派遣的使者到达高加索地区,要求当地人投降。同年,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结束。

此时的欧洲不得不面对从东方一路飞奔而来的蒙古军队,东欧地区的小国,在蒙古铁骑下不堪一击,眼看,整个欧洲即将落入蒙古人的手中。但是,1227年,蒙古人的进攻突然停止了。很快,欧洲教会得知:元太祖成吉思汗归天了。此后一段时间,成吉思汗的后代们,陷入一场权力斗争,暂时停止了对欧洲的进攻。于是,1228年,也就是成吉思汗归天的第二年,欧洲教会发动了第六次东征,重新占领了耶路撒冷。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继任大汗,蒙古最高领导权重新确定。而欧洲方面的第六次十字军东征也在这时结束。

我们似乎有一点奇怪,蒙古人的西征,与十字军的东征,为何呼应得如此紧密?蒙古人一停止,欧洲人就开始行动;蒙古人一开始行动,欧洲人就停止。仿佛有一种方式,使得关于蒙古的情报,能够及时到达欧洲。事实很可能就是这样。远在唐朝的时候,唐朝首都长安有一个基督教派,中国历史称其为"景教",欧洲教会称其为"聂斯托利教派"。公元5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的牧首聂斯托利创建这一教派,由于他认为耶稣是人而不是神,因此,被欧洲教会斥为异端,遭到迫害,不得不向东寻找发展机会。最远的,便来到中国。该教派在向东传播的路线中,在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高加索、印度都留下的足迹,至今还有遗留。因此,现在的研究者认为,聂斯托利教派,也就是中国的"景教",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东西方交往的角色,只不过由于宗教原因,这种沟通工作,没有被历史详细记载。

面对蒙古人随时可能继续发动的西征,欧洲教会开始密切关注东方。1235年,蒙古人攻占莫斯科;124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现在的匈牙利,一直到达维也纳附近。但是,蒙古军队再次停止了进攻,拔都的军队突然掉头向东而去。后来,欧洲人得知,成吉思汗的继任者窝阔台去世,拔都要赶回去争夺权力。此时,欧洲教会已经得知,在遥远的东方,在蒙古人统治的帝国内部,有一个基督教统治的小世界,很可能还是一个君王,于是,欧洲教会于1245年,正式向蒙古派出使者。这是历史上欧洲与中国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直接接触。 欧洲教会的使者柏朗嘉宾等方济各会教士带着教皇的书信去见蒙古人。他们一直到达蒙古首都哈剌和林,参加了窝阔台之后的大汗元定宗贵由的即位大典。欧洲教皇给蒙古大汗的信中,指责蒙古人滥杀无辜,要求蒙古人受洗成为基督徒,同时还试图与蒙古人建立一个政治联盟。元定宗贵由给教皇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你在来信中称,我等应该领洗,成为基督教徒,我们对此仅给以简单之回答:我们不解,为何我们必须如此。......你们认为,只有你们西方人是基督教徒,并且蔑视他人。但是,你们怎样知道天主究竟将加恩于谁人乎?......倘若你们渴望和平,希望把你们之幸福托付给我们,你教皇应该立即亲率诸基督教显贵前来朝见,缔结和平,仅在此时我们才能知道,你们确实渴望与吾人讲和。"

在此阶段前后,欧洲教会向蒙古派出的使团不止一个,另一个由多明我会教士阿思凌率领的使团也到达了蒙古。蒙古大汗也派出使者前往欧洲,给教皇带去信件,其中一封写道:"在上苍的法律中,拉丁派、希腊派、阿美尼亚派、聂斯托利派、雅各派以及所有向十字架祈祷的人之间不存在差别。他们在我们这里协和一致。我们希望大王不要把他们分开,而要对所有基督教徒普施慈悲"。有历史学家认为这封回信是假造的,此说证据不足。这封信很可能是元定宗贵由去世后的摄政者起草的。通过这封回信,人们相信,在蒙古人那里,确实有基督教徒。

有历史学家认为,蒙古第三任大汗元定宗贵由就是基督徒。不过,在蒙古的基督徒,都是当初被欧洲视为异端的聂斯托利派。这一教派对欧洲教皇的态度比较矛盾,他们既希望被欧洲正统教会接受,又害怕再次遭遇镇压。因此,在此前后,位于中国的聂斯托利派基督徒一方面给欧洲教皇送去了"信仰表白信",另一方面,也借蒙古之口,要求实现"宗教自由"。当时在蒙古大汗的身边,确实有一些聂斯托利派基督徒成为高官。

然而,欧洲教会与蒙古大汗的正式直接接触效果有限。1248年,蒙古第三任大汗元定宗贵由归天,蒙古汗位争夺又起。1249年,欧洲立即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在这个交往过程中,我们看到,教皇指责蒙古人滥杀无辜,但是,他们自己的十字军也在杀人。正因为如此,蒙古大汗对于教皇的指责嗤之以鼻,教皇的使者不得不降低标准,改口要求蒙古大汗不要杀基督徒。言下之意,非基督徒尽管杀。

此后,经过元宪宗蒙哥汗,到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任汗位,他更加关注中国本土。1270年,欧洲发动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也是最后一次十字军行动,从第一次算起,前后将近200年。在教皇向蒙古派出使者30年后,1275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成就了东西方交流一个重大成果。历史学家指出,欧洲教皇与蒙古的直接接触,还有一个政治意图,他们希望与蒙古联手,共同对付伊斯兰教。但是,东方的帝王们,比欧洲的教皇、国王更加喜欢"宗教自由"。进入14世纪,位于中亚的蒙古诸侯纷纷接受伊斯兰教,欧洲教皇企图联合蒙古基督徒共同对付伊斯兰教的计划彻底泡汤。

人们往往会探讨一个历史话题:在欧洲教会的统治下,为何会发生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十字军东征结束后不久,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各个城市出现。我认为,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文艺复兴并不是欧洲内部自身变化的结果,而是世界交流互动的结果。十字军东征开始还有一点"圣战"的意思,越到后来,越成为争夺财富的战争。东方的财富成为贫穷的欧洲垂涎的对象,这种财富改变了欧洲人对于基督教坚守贫穷、反对享受的看法。因此,文艺复兴最初的源头就在欧洲最富裕的意大利城市出现。其次,文艺复兴的内容来自古希腊、古罗马,这些历史文献,在以希腊语为正宗的东罗马帝国那里,长期保存。十字军东征对于君士坦丁堡的占领,让这些无知的十字军战士接触到了古希腊的古代文献。第三,伊斯兰教在学会了中国的造纸技术后,翻译了大量古希腊文献,从反面刺激了欧洲教会统治下的欧洲人。

因此,十字军东征最终的结果是。愚昧的欧洲教会统治被自己的敌人在文化上打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就是文化的交流。其中,蒙古人也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柏朗嘉宾等人到达蒙古,只是北方的大漠草原,那时候中国最富裕的南方,还是南宋统治,柏朗嘉宾无法到达,因此,他还不知道中国真正的文化和富裕。后来的马可波罗到达了中国的长江流域,他认为杭州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城市,与杭州相比,欧洲当时最富裕的威尼斯,只能算是一个村子。1299年,马可波罗关于中国的书出版,成为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畅销书,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广为传播。近200年后,哥伦布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留下了300多条读书笔记,然后开始了他到富裕中国去发财的海洋航行。
不是一个时间段的,即便交手,十字军也无胜算。蒙古人是天生战士,随便拉出一个都能打仗的。难道成吉思汗的名头是白给的。
不好意思,没有,其实后来的西征跟成吉思汗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没有,十字军只是针对穆斯林,当然第四次东征的时候进攻了拜占廷

土耳其说自己的祖先是匈奴人, 可是今天的土耳其人为什么是白种人?

土耳其是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在历史土耳其人曾经建立过辉煌一时的奥斯曼帝国,这个帝国控制东西方交通长达四个世纪,迫使欧洲人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世界地理大发现。

其实“土耳其”是汉语“突厥”的另一种翻译,土耳其就是“突厥”的意思,土耳其人祖先是突厥人的一个分支,叫塞尔柱人。众所周知,自从唐高宗灭掉西突厥之后,许多不愿臣服于大唐的突厥人开始西迁,这些突厥人在西迁的过程中慢慢的完成了伊斯兰化。

公元9世纪时,塞尔柱人趁阿拉伯帝国衰弱之际入侵伊朗高原并征服了伊朗。1055年塞尔柱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授予塞尔柱首领图格鲁克伯克“苏丹”封号,图格鲁克伯克更是自称为“东方和西方之王”。紧接着塞尔柱人向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地区扩张,建立一个庞大的塞尔柱帝国。

公元1071年,塞尔柱人击败了东罗马帝国并俘获东罗马帝国皇帝罗曼努斯四世,将小亚细亚地区收为己有,其版图也到达了巅峰时期。不过塞尔柱帝国的高光时刻并没有维持多久,塞尔柱帝国很快便陷入了王族内斗。

王族的内斗严重削弱了帝国的国力,而帝国也很快遭到了来自东方契丹人和西方十字军的两面夹击,地盘不断缩小。到12世纪中叶,帝国东部地区被花剌子模所占据,西部地区则陷入诸王割据的状态,帝国分裂成十几个小政权。

后来蒙古人崛起,成吉思汗之孙,托雷之子旭烈兀入侵西亚。蒙古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位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地面上的所有塞尔柱人政权,只剩下了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罗姆苏丹国。罗姆苏丹国是塞尔柱突厥人所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到1308年,这个政权被蒙古人消灭,塞尔柱帝国彻底灭亡。

但是在消灭罗姆苏丹国之后,蒙古人并没有在小亚细亚建立稳定的统治,于是原来罗姆苏丹国底下的一个叫“奥斯曼”的突厥人小部落开始崛起,这个部落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一步步的成长为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洲和亚洲的国家。在历史上,土耳其人曾经建立了辉煌的奥斯曼帝国。这个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长达四个世纪,迫使欧洲人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新路线,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地质的发现。实际上,“土耳其”是“土耳其人”的另一个中文译本。土耳其的意思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的祖先是土耳其人的一个分支,叫做塞尔柱人。众所周知,自唐高宗消灭西域土耳其人以来,许多不愿屈从唐朝的土耳其人开始向西迁移。这些土耳其人在西进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伊斯兰化。

9世纪,塞尔柱人利用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入侵伊朗高原,征服伊朗。1055年,塞尔柱人征服巴格达时,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授予塞尔柱人领袖“苏丹”称号,他自称“东西方国王”。然后塞尔柱人扩张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建立一个庞大的塞尔柱帝国。

公元1071年,塞尔柱人以小亚细亚地区为据点,打败东罗马帝国,夺取东罗马帝国罗马四世皇帝,领土达到顶峰。然而,塞尔柱帝国的强光时刻并没有持续太久,塞尔柱帝国很快陷入皇室内讧。皇室内部斗争严重削弱了帝国的国力,帝国很快遭到东契丹人和西十字军双方的进攻,领土不断缩小。到12世纪中叶,帝国的东部被赫瓦拉兹姆占领,而西部则陷入国王分离的状态,帝国被分成十多个小政权。

后来,蒙古人崛起,成吉思汗的孙子、东丽的儿子徐烈武入侵西亚。蒙古军队摧毁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所有塞尔柱政权,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罗马尼苏丹国。

罗马苏丹国是塞尔柱土耳其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到1308年,这个政权被蒙古人消灭,塞尔柱帝国被彻底摧毁。然而,罗马苏丹国被消灭后,蒙古人并没有在小亚细亚建立起稳定的统治,于是罗马苏丹国统治下的一个名为“奥斯曼”的突厥小部落开始崛起,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逐渐发展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其实,早在1299年,奥斯曼一世就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当时,罗曼尼苏丹国疲惫不堪,无法应付蒙古国的袭击,因此无法平息在其家门口的叛乱。罗马苏丹国垮台后,奥斯曼帝国继续吞并各地。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摧毁了东罗马帝国。此时,整个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南部地区都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

在其鼎盛时期,奥斯曼帝国几乎将西亚北非全部纳入其领土,成为最后一个有实力对抗欧洲列强的伊斯兰政权。

然而,18世纪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支持下,西欧国家的军事实力逐渐超过了奥斯曼帝国,东欧崛起的俄罗斯帝国开始向南进攻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奥斯曼帝国几乎是非洲和欧洲的全部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的失败,奥斯曼革命爆发了。帝国军队中一位名叫凯末尔的军官发动政变,废除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此后,凯末尔率部击败英法联军,根据小亚细亚的说法,独立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从唐朝开始,它向西移动,并在15世纪摧毁了东罗马帝国。土耳其人原本是黄色的,他们一直与周围的白人通婚,他们的体貌逐渐趋于白色。

在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之后,土耳其人开始同化他们周围的白人。今天,现代土耳其人主要来自希腊、斯拉夫、赫梯、阿拉伯等民族,他们的突厥血统很少。然而,今天的土耳其人在文化上仍然高度认同自己是土耳其人。在土耳其的历史教科书中,匈奴是土耳其人的祖先。因此,土耳其政府与蒙古国保持了学术交流,甚至在蒙古国举办了几次突厥帝国历史展览。

土耳其人的祖先是突厥人的一个分支,不服从唐朝的管辖后西迁到西方,逐渐发展和形成了现在土耳其的人口!
白种人和祖先是匈奴人没有多大关系呀,不能这么说。
土耳其说自己的祖先是匈奴人, 然而今天的土耳其人是白种人是因为其他历史原因

土耳其与突厥究竟是什么关系

突厥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现在全球约有1.3亿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的分布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以及中国的新疆,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者:cinason

现代土耳其脱胎于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则肇源于蒙古入侵之后塞尔柱土耳其的残余部落藩属国,而无论奥斯曼土耳其还是塞尔柱土耳其,两者都源出突厥的乌古斯部落,区别只在于前者出自乌古斯二十四部之首的海亦(Qayi)部,后者出自乌古斯二十四部之末的乞尼黑(Qiniq)部。这个二十四部的乌古斯联盟形成于九到十世纪中亚西部的锡尔河下游和咸海一带区域,在起源上与被回鹘、葛逻禄排挤西迁的西突厥残余部落及突厥北支的钦察部落关系密切,而与蒙古高原上的东突厥乌古斯(即汉文史籍中的“铁勒”)及回鹘等部落并无直接关系。古代突厥的正支特指首领为阿史那氏的蓝突厥,后分裂为蒙古高原的东突厥和西域-中亚的西突厥,东突厥后为东部乌古斯的回鹘取代,西突厥则为属下十箭部落中的突骑施取代(后又让位于西迁的葛逻禄),两个取代的时间都在八世纪中叶,此后阿史那突厥不再见载史籍,代兴的是异姓突厥,在东部,影响最大的是回鹘及其附属部落,而在西部,则以乌古斯和钦察影响最大,前者滋生了现代的土耳其,后者则在现代鞑靼、哈萨克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必须再次强调的是,西部的乌古斯在传统上同东部的乌古斯不存在直接联系,其传说中的故乡在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不在金山(古代突厥的故乡),也不在郁督军山(古代突厥及铁勒的圣地)。
匈奴是现代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共同祖先,匈奴国是蒙古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这是基本的历史常识。
古突厥最早也是蒙古人种,高加索相貌是后来才混入。所谓游牧民族,就是到处游荡的放牧,今年在蒙古草原放牧,过几年草场闹雪灾、鼠灾、蝗灾或其他灾难时,就可能转场去中亚草原了,再过十年中亚草原再闹灾时,可能就转场去东欧草原了,一路掠夺人口,可能一个突厥男人在中亚掠夺了一个波斯女人生一个儿子是混血,十几年后他混血的儿子在东欧又掠夺了一个俄罗斯女人生个孙子是高加索人了,结果一家人蒙古人种、欧亚混血、欧洲人都有,今天土耳其人以及其他突厥人就是这样诞生的。

蒙古语和突厥语都是同源,底层词汇都是相同的,两种语言分化是西迁后的事情。而西迁前的固有词汇,在当代蒙古语和当代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是共同词汇。
[图]同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满语、土耳其语的第一人称单数分别是bi、bi、bän;第二人称单数ci、si、sän;第一人称复数bid、be、biz;第二人称复数ci、suwe、siz。蒙古语和土耳其语有相同的复数后缀(蒙古语nar / ner、土耳其语 lar / lär),其他共同特点还有很多。
古突厥与今天的突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古突厥的直系就是现在的蒙古人。蒙古人属“留守突厥”,而今天土耳其以及其他的众多突厥人属“西迁突厥”。土耳其人和蒙古人一样,原本也是信奉萨满教的长生天的信徒,后来才皈依了真主,长生天即“蒙哥·腾格里”,蒙古语是“Mongke Tenger”,突厥语是“Mangu Tangri”。历史上从蒙古西迁的人几乎全部伊斯兰化,现在意义上的“突厥人”的含义即“来自蒙古草原伊斯兰化的游牧人”。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选择伊斯兰化,也是为了迎合和拉拢当地的突厥同胞。随着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的伊斯兰化,当地蒙古人的后裔也成为了新一代的突厥人。14世纪中亚著名的帖木儿大帝就是蒙古尔斯坦的突厥人(即伊斯兰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属尼伦蒙古的八鲁剌思(Barulas)部,他的祖先在西迁前与成吉思汗的祖先是亲戚。
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到蒙古都是一脉相承的,这点就连稍有良知的国内学者都承认,如《北狄与匈奴》中说:“匈奴语言上的通则与蒙古语言上的通则,不相违背。匈奴、突厥、铁勒之俗又与蒙古同。近代学者一致承认柔然使用的语言是蒙古语,突厥语又同柔然语,柔然的部族皆高车,蒙古又是铁勒中土拉河北的部族。这样,从匈奴、鲜卑、丁零、铁勒、高车、柔然、突厥到蒙古,世代相接,世系相衔,是为一脉相联也。”
[图]蒙古国北部诺因乌拉(Noyon uul)匈奴墓葬中发现的「苍狼白鹿」图腾。《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蒙古人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苍狼)和妻子豁埃马兰勒(白鹿)一同过腾汲思海(贝加尔湖)来至斡难河源头的布尔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
中国人所谓的“蒙古出自东胡室韦”,是因为宋朝学者洪皓犯下的一个低级错误,由于他对地理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后世中国史学界出现了“蒙古出自东胡室韦”的谬论。室韦和女真仅仅一江之隔,而蒙古在漠北,从《蒙古秘史》第一句,10世纪就在蒙古三河之源的布尔罕山,与室韦隔着几千里,稍微有点地理常识,了解12世纪的历史地理的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匈奴、鲜卑、柔然都是蒙古种族、蒙古语族,他们称霸草原的时候,室韦还在母系社会。但中国官方很乐意宣扬“蒙古出自东胡室韦”论,因为这样一来,蒙古人的起源地就成了“中国东北”了,意图非常明显。
原始突厥是匈奴里的北匈奴一支,居住在贝加尔湖西边,属蒙古利亚类型,这个地方就是苏武牧羊之地,当时看管苏武的匈奴人就是突厥人,贝加尔湖西岸跟西方人居住地很近,当时属于高加索种人的塞种人游牧地区跟此地接壤,所以突厥人在早期就混入高加索血统很正常,但那个时代突厥还是蒙古利亚人血统为主体的人群,包括到后来的阿史那家族以及之后的塞尔柱突厥皇族都是蒙古人种,就是今天蒙古人的长相。

现代土耳其脱胎于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则肇源于蒙古入侵之后塞尔柱土耳其的残余部落藩属国,而无论奥斯曼土耳其还是塞尔柱土耳其,两者都源出突厥的乌古斯部落,区别只在于前者出自乌古斯二十四部之首的海亦(Qayi)部,后者出自乌古斯二十四部之末的乞尼黑(Qiniq)部。

这个二十四部的乌古斯联盟形成于九到十世纪中亚西部的锡尔河下游和咸海一带区域,在起源上与被回鹘、葛逻禄排挤西迁的西突厥残余部落及突厥北支的钦察部落关系密切,而与蒙古高原上的东突厥乌古斯(即汉文史籍中的“铁勒”)及回鹘等部落并无直接关系。古代突厥的正支特指首领为阿史那氏的蓝突厥,后分裂为蒙古高原的东突厥和西域-中亚的西突厥,东突厥后为东部乌古斯的回鹘取代,西突厥则为属下十箭部落中的突骑施取代(后又让位于西迁的葛逻禄),两个取代的时间都在八世纪中叶,此后阿史那突厥不再见载史籍,代兴的是异姓突厥,在东部,影响最大的是回鹘及其附属部落,而在西部,则以乌古斯和钦察影响最大,前者滋生了现代的土耳其,后者则在现代鞑靼、哈萨克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必须再次强调的是,西部的乌古斯在传统上同东部的乌古斯不存在直接联系,其传说中的故乡在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不在金山(古代突厥的故乡),也不在郁督军山(古代突厥及铁勒的圣地)。

望采纳,谢谢!!

突厥是土耳其人的祖先。其实,‘土耳其’,就是‘突厥’的今译。
文章标题: 女朋友土耳其人,说成吉思汗是土耳其人,请教如何与她对线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3894.html
文章标签:土耳其人  成吉思汗  与她  请教  女朋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