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陈毅让毛主席帮忙改诗,毛主席将诗改为精品,并回信:还很不满意

时间: 2021-07-07 18:27:05 | 作者:执笔读春秋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陈毅让毛主席帮忙改诗,毛主席将诗改为精品,并回信:还很不满意

在开国元帅中,毛主席最喜欢的诗人是陈毅。他晚年评价陈毅的诗时说,“豪放奔腾,有些地方像我”,又夸陈毅“有侠气,爽直”。

陈毅从少年时代起,就一直爱好文学和诗词。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后期,即便是参加革命之后,他仍爱写旧体诗。

红军长征时期,陈毅留在后方打游击战,一边指挥打仗,一边笔耕不辍。曾经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其中的“旌旗十万斩阎罗”广受好评。

毛主席爱写诗词,也爱读别人的诗词,因此他对陈毅的诗特别重视。1965年,第三届全国人大召开的时候,毛主席好奇地问陈毅:你最近怎么没有诗发表了?

当时陈毅担任外交部的负责人,接连出国去访问了多个国家。他告诉毛主席,自己写了十几首诗,只是没有定稿,并提出有七首诗想请毛主席帮他润色一下,毛主席听后就同意了。

没过多久,毛主席就写了一封信给陈毅说:“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

不过,毛主席还是给陈毅改了一首,并在信中说道:“只给你改了一首,还很不满意,其余不能改了。”毛主席改过的诗寄给了陈毅,并借此机会谈了一下自己对诗歌的一些看法。

一、毛主席修改的《六国之行·西行》

《六国之行·西行》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这首诗的原版并未发表,所以我们只能根据陈毅之子陈昊苏的介绍去了解它。据陈昊苏的相关介绍,“鹏翼展”、“鸟途通”、“千钟酒”、“万仞葱”,都是毛主席的神来之笔。

诗的基本立意是属于陈毅的,随后这首诗收入进了陈毅诗集。不过,经过毛主席的润色修改之后,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那么,“意境”到底是如何提升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毛主席在写给陈毅《谈诗一封信》里面,讲述了他对诗歌的一些看法。

首先,毛主席提到,五言律诗或者七言律诗是讲究平仄的。毛主席更是坦白地说,自己只对词格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在诗的平仄上和陈毅一样,都属于还没有入门的级别。

律诗除了平仄、押韵,还要求有“粘”和“对”,创作难度非常大。毛主席曾经说过,董必武的五律写得好,叶剑英会写七律。不过就是太讲究格律,有时候反倒放不开。

除了以上这些要求,诗歌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运用比、兴的手法。“比”就是比喻,用一物比另一物;“兴”就是先写一物,用它引出“所咏之词”。

古代的诗歌,也有主要用“赋”写成的。像杜甫的诗,韩愈的诗,大多是“以文为诗”,但绝不等于他们完全没有采用“比”、“兴”的手法。

宋代的诗人们往往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写出来的诗都干巴巴的,没意思。于是毛主席着重给陈毅的这一首诗,增添了意象,比如说诗中第三句的“鹏展翼”和“鸟途通”。

大鹏展翅比喻一个人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在这里,它同时又是指陈毅乘坐飞机出游六国,飞机的机翼张开,就像是大鹏展翅。

“鸟途通”,这个意向就很好理解了。李白在《蜀道难》中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意思是说那地方山川险峻,人迹罕至。

过去的时候,那里只有候鸟迁徙,而陈毅去六国访问,让六国同中国建立邦交,那“鸟途”也就变成宽阔的通天大道了。

“海量千盅酒”,是从飞机上俯瞰江海,把海水比喻成美酒。能饮下这湖海之中“美酒”的人,自然是有“海量”的,胸襟无比宽广,有大气魄的人。

在这里,这个“人”也有可能就是指的国家。因为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如此大的气魄,才能与六国建立起友好邦交。

“山栽万仞葱”,是从高处向下看山上的绿色植被,翠如青葱。

通过“比”的修辞方式,让整个诗更富有文学上的美感,同时能达到“兴发感动”之效。因此整个诗意境界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陈毅与毛主席的“诗心”

毛主席本人非常喜欢“三李”的诗歌,尤其喜欢向年轻人推荐李白的诗。李白的诗歌总是带着一种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充满了“正能量”,读着让人觉得热血沸腾。陈毅早年的诗歌也让人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毛主席赞陈毅有侠气。

在毛主席写给陈毅的那封信里,他和陈毅谈了他对诗歌未来发展的看法,他认为,今人写诗,可以不必用古代的典故。要用新时代的典故,“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

因此,毛主席提出了“诗歌应该向民歌取经”。在这一点上,陈毅也深以为然。陈毅爱读白居易、陶渊明的诗歌。1960年冬天,陈毅曾在《吾读》中写道:

吾读白乐天,晓畅有深意。一生事白描,古今谁能继?

陈毅以白居易为偶像,努力学习白描的诗风和平易浅近的语言,力求能够让普通人看懂。

另外,陈毅也和毛主席一样,认为未来诗歌要想发展,就必须和民歌携手,方能开辟出崭新的道路为什么一定是民歌呢?因为,诗歌是写给人民看的。

其实早在1943年的时候,陈毅在给张云川的信里就提到过“俚词此为情为意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这正是白居易诗歌中“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化用。

诗写出来是要给人读的,要给人读,就要让人能读懂。所以可以用白话写诗,但不能只用白话,而完全不讲诗词格律。像白话新诗,一概不讲任何格律平仄,写出来就没什么美感了。

结语

毛主席替陈毅改诗,改了一首就不改了。毛主席很坦白地说,五言律诗的平仄自己不懂。

写诗为什么要讲格律,如今的很多人都不懂。因为格律诗的讲究太多了,如今的人往往主张抛弃格律,但是毛主席显然认为:写诗歌,还是应该讲一点格律的。

诗词格律的形成,是我们的祖先为了追求“汉语的音韵美”,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实践才总结出来规律。因为只有这样,诗歌写出来才会富有音乐起伏的节奏和美感。

只不过,由于汉语发音的改变,“押韵”该用什么“韵书”,倒是可以商榷的。新诗完全抛弃了格律,等于直放弃了汉语的音律美,无端端让诗歌变成了“哑巴”。

另外,写诗也应当注意比、兴的运用否则,写出来的诗也没有诗的味道了。

文章标题: 陈毅让毛主席帮忙改诗,毛主席将诗改为精品,并回信:还很不满意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3502.html
文章标签:陈毅  诗词  历史人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