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06 17:57: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太阳:网页链接
图片:网页链接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太阳目前正在穿越银河系内部边缘猎户臂的本地泡区中的本星际云。在距离地球17光年的距离内有50颗最邻近的恒星系(与太阳距离最近的恒星是称作比邻星的红矮星,大约4.2光年)。
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光谱为G2V),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 在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太阳的核心将发生坍缩,导致温度上升,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太阳开始把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虽然氦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氢聚变产生的能量少,但温度也更高,因此太阳的外层将膨胀,并且把一部分外层大气释放到太空中。当转向新元素的过程结束时,太阳的质量将稍微下降,外层将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运行的轨道处(这时由于太阳质量的下降,这两颗行星将会离太阳更远)。
中文名
太阳
外文名
Sun
别 称
白驹 金虎 赤乌 阳乌 金乌 金轮 火轮
分 类
恒星
质 量
1.9891×10³⁰ kg
平均密度
1.408×10³ kg/㎥
直 径
1.392×10⁶ km
表面温度
5770K
逃逸速度
617.7 km/s
视星等
(V)-26.74
绝对星等
4.83
自转周期
25.05天
赤 经
286.13°
赤 纬
+63.87°
距地距离
1.496×10⁸ km
公转周期
(2.25-2.50)×10⁸ a
半 径
6.955×10⁵ km
演化
编辑
太阳是在大约45.7亿年前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太阳形成的时间以两种方法测量:太阳目前在主序带上的年龄,使用恒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电脑模型确认,大约就是45.7亿年。这与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阳最古老的物质是45.67亿年非常的吻合。太阳在其主序的演化阶段已经到了中年期,在这个阶段的核聚变是在核心将氢聚变成氦。每秒中有超过400万吨的物质在太阳的核心转化成能量,产生中微子和太阳辐射。以这个速率,到目前为止,太阳大约转化了100个地球质量的物质成为能量,太阳在主序带上耗费的时间总共大约为100亿年。
太阳没有足够的质量爆发成为超新星,替代的是,在约50亿年后它将进入红巨星的阶段,氦核心为抵
太阳的生命归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抗引力而收缩,同时变热;紧挨核心的氢包层因温度上升而加速聚变,结果产生的热量持续增加,传导到外层,使其向外膨胀。当核心的温度达到1亿K时,氦聚变将开始进行并燃烧生成碳。由于此时的氦核心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白矮星”(电子简并态),热失控的氦聚变将导致氦闪,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太阳核心大幅度膨胀,解除了电子简并态,然后核心剩余的氦进行稳定的聚变。从外部看,太阳将如新星般突然增亮5~10个星等(相比于此前的“红巨星”阶段),接着体积大幅度缩小,变得比原先的红巨星暗淡得多(但仍将比现在的太阳亮),直到核心的碳逐步累积,再次进入核心收缩、外层膨胀阶段。这就是渐近巨星分支阶段。
地球的命运是不确定的,当太阳成为红巨星时,其半径大约会是现在的200倍,表面可能将膨胀至地球现在的轨道——1AU(1.5×101m)。然而,当太阳成为渐近巨星分支的恒星时,由于恒星风的作用,它大约已经流失30%的质量,所以地球的轨道会向外移动。如果只是这样,地球或许可以幸免,但新的研究认为地球可能会因为潮汐的相互作用而被太阳吞噬掉。但即使地球能逃脱被太阳焚毁的命运,地球上的水仍然都会沸腾,大部分的气体都会逃逸入太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太阳(6张)
即使太阳仍在主序带的现阶段,太阳的光度仍然在缓慢的增加(每10亿年约增加10%),表面的温度也缓缓的提升。太阳过去的光度比较暗淡,这可能是生命在10亿年前才出现在陆地上的原因。太阳的温度若依照这样的速率增加,在未来的10亿年,地球可能会变得太热,使水不再能以液态存在于地球表面,而使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趋于灭绝。
继红巨星阶段之后,激烈的热脉动将导致太阳外层的气体逃逸,形成行星状星云。在外层被剥离后,唯一留存下来的就是恒星炙热的核心——白矮星,并在数十亿年中逐渐冷却和黯淡。这是低质量与中质量恒星演化的典型。
参数
能量
作为一颗恒星,太阳,其总体外观性质是,光度为383亿亿亿瓦,绝对星等为4.8。
太阳热核反应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是一颗黄色G2型矮星,有效温度等于开氏5800度。太阳与在轨道上绕它公转的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单位)。按质量计,它的物质构成是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较重元素。它们都是通过核聚变来释放能量的,根据理论太阳最后核聚变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和铜等金属。
观测
日地平均的距离(1天为单位):1.49597870×10¹¹米(1亿5千万公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021年4月美国宇航局拍摄的照片(2张)
日地最远的距离:1.5210×10¹¹米
日地最近的距离:1.4710×10¹¹米
远日点与近日点距离相差500万千米
视星等:-26.74等
绝对星等:4.83等
热星等:-26.82等
绝对热星等:4.75等 [7]
物理
日地平均距离
149,598,000千米
半径 696,000千米
质量 1.989×10³³克
平均密度 1.409克/立方厘米
有效温度 5,770K
自转会合周期 26.9日(赤道);31.1日(极区)
光谱型 G2V
目视星等 -26.74等
目视绝对星等 4.83等
表面重力加速度 27,400厘米/平方秒
表面逃逸速度 617.7千米/秒
中心温度 约15,000,000K
中心密度 约160克/立方厘米
年龄 50亿年
表面面积 大约6.09×10¹²平方千米
体积 大约1.412×10¹⁸立方千米
日冕层温度 5×200K
发光度(LS) 大约3.827×10²⁶Js⁻¹
太阳寿命 约100亿年
天文符号 ☉
太阳活动周期 11.04年
总辐射功率 3.86×10²⁶瓦特 [8]
光球成分(质量)
名称所占百分比
氢 73.46%
氦 24.85%
氧 0.77%
碳 0.29%
铁 0.16%
氖 0.12%
氮 0.09%
硅 0.07%
镁 0.05%
硫 0.04%
太阳辐射的峰值波长(500纳米)介于光谱中蓝光和绿光的过渡区域。恒星的温度与其辐射中占主要地位的波长有密切关系。就太阳来说,其表面的温度大约在5800K。然而,由于人的眼睛对峰值波长周围的其它颜色更敏感,所以太阳看起来呈现出黄色或是红色。
探测历史
时间(年) 探测器名称 国家 成就
1960-1968 先驱者5-9号 美国 绕太阳运行,研究太阳风、耀斑
1974-1976 太阳神1-2号 美德合作 近距离高速掠过太阳表面,测量太阳风与磁场
1980 太阳极大使者 美国 收集了耀斑、太阳黑子和日珥发出的X射线。伽马射线、紫外辐射的资料。
1990 尤利西斯 美欧合作 在太阳极区上方的太阳风以及太阳磁场
1991 阳光 日英美合作 测量了太阳耀斑发出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以及耀斑爆发前的状况
1995 SOHO 美欧合作 研究太阳内部结构和表面发生的事件
1998 TRACE 美国 了解太阳磁场与日冕加热之间的联系
2006 STEREO 美国 全方位提供太阳爆发和太阳风的星系
2021 SDO 美国 预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