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公正地评价李自成

时间: 2021-07-06 13:57: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如何公正地评价李自成

李自成的功过怎么评价

李自成是个只会破坏、不会建设、没有远见、小富即安的人,耗光了大明的元气。因意识形态,建国后将其历史地位过分拔高。

1 李自成的民族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据考证是西夏党项族后裔。

2 李自成的破坏性
  裹挟行为:李自成为了壮大势力,将大军所过之处抢劫一空,人民无所食,只得加入流寇。李自成不经营根据地,只是像蝗虫般涂炭所过之处,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
  假投降行为:大明给其机会返寇为民,还乡生产。但其为了个人野心,一旦脱困,复起作乱。

3 李自成的短视
  李自成刚刚攻陷北京,整个集团迅速腐化,内部争斗倾轧激烈,而无视山海关外满清的虎视眈眈。终于走上败亡之路,连带丢失汉家江山。
他就是根搅屎棍,大明对抗满洲人,身为一个汉人不仅不帮助同胞(虽有人说他是党项人,但经过名族融合已经是汉人了),还拖住了大明的兵力,耗尽了大明的元气,使之无法与满洲人对抗。进京后在京城大搞破坏,逼得吴三桂向满人借兵,最后不仅他的大顺完了,汉人对华夏的统治也结束了,说他是汉奸并不为过。但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他只是个目光短浅的农民罢了,想不到那么多的。
功的话好像并没有多少,他的起义只是一次失败的朝代更替,意义与辛亥革命和解放战争没法比

怎样评价李自成的历史和地位

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均田免粮”并未真正实行,只是个别地方官曾经实行过改变封建地权的措施。如在某些地区大顺地方官府默许农民进行自发的夺地斗争。起义军亦实行籍没富室政策,以解决军饷,兼济贫穷。但在这一口号下,劫掠平民、殃及无辜之事亦时有发生。起义军还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的政策。起义军进北京后,令市民照常营业。山东畿辅运河航行的商船不绝。
所以说,从一定程度上讲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我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一方面从事实上不同意。大顺朝经过了十六七年的斗争,占领了河南、陕西,明朝的陕西包括现在的宁夏、甘肃,也包括青海的一半。往东去,他的人马到了山东;往南,到了湖南边界的常德附近。这么大一个局面,会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且这女人是个妓女)就失败了,这是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你们想想。这丢掉了阶级分析,丢掉了当时具体的军事、政治、经济情况,而把原因放在一个妓女身上,理论上讲不通。从事实上说,陈圆圆被吴三桂买去,已经到了宁远,宁远现在称兴城,在锦州南边。当李自成进北京时候,陈圆圆已经不在北京,在宁远。但是吴三桂的父母和家里的人(大概有三十几人)还在北京。难道吴三桂不为父母生命着想,不为全家生命着想?难道吴三桂不为千秋名节着想?当了投敌汉奸,仅仅为着一个妓女,这种事情我们今天会不会做呢?尽管我们今天与历史不同,但是,我们了解今天的人情,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问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文化大革命”后,林彪摔死以后,我对“文化大革命”的许多斗争,看得更深了一步。回过头来看历史问题,也就更清楚了。今天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何况古时讲对父母之孝,比今天高得多。今天我们把满族看成兄弟民族,但是明朝时不是这么看,以汉族为代表的明政权,和以满族为代表的清政权,这有一个民族对立啊!那个时候不讲兄弟民族,是势不两立的民族。难道吴三桂以一个汉族人,为一个妓女被刘宗敏霸去了,竟然不顾其父母,不顾其三十口亲人被杀害,也不管千秋名节,落一个汉奸之名,你们想他肯不肯,到底肯不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封建时代,你要把他的妻子夺走,这认为是奇耻大辱。你要把他的姨太太、妾夺走了,这不算个事情,甚至可以送人。你看中了,看中了可以送给你,所以有“爱妾可以换马”的说法。看中了一匹马,骏马,非常好,没有钱买,好,把姨太太换一换。如果吴三桂要是真的知道刘宗敏把他的陈圆圆夺去,这个阔公子出身、二十几岁就当了总兵官、挥金如土的人,他就会想,算了,把陈圆圆给他刘宗敏。反过来说,真要是吴三桂为此叛变,那好,刘宗敏和李自成就抬举他,以重礼把陈圆圆给他送回去,这个问题好办。为什么产生这个战争,原因很多也很深。政治原因、阶级原因、军事原因……科学的历史家,应该从这些原因来探讨事物的本质,只有唯心主义者,才会放过了这个历史的本质,把这么大一个生死斗争归结到一个姨太太身上,这个道理站不住,何况陈圆圆此时不在北京。
又有人说,是因为进北京之后,这个刘宗敏抓了许多做官的人(据史料说是几百人),要钱,拷打要钱,追赃。这是不是一个失策?在策略方面有错误,是一个失策。但是不是刘宗敏的责任?刘宗敏究竟担负多大责任?大顺朝是刚刚建立的新的朝代,皇帝是开国皇帝,不是已经坐了几十年、几百年的一个末代皇帝。开国皇帝必然把军权、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然不能成为开国皇帝。李自成也不是一个昏庸之辈。刘宗敏敢这么胆大包天,抓那么多人要钱,道理在什么地方?我提出了问题,暂不解释。所以把这个罪状归结到刘宗敏,是忽略了当时大顺朝的政权构成,和大顺皇帝李自成的为人,忽略了这个基本问题。
还有人说,都怪在牛金星当了丞相,别的好事不作,尽劝李自成登基,劝李自成赶快做皇帝。坏就坏在牛金星,这事也不合理。做皇帝是李自成的目的,农民起义最后必然是建立封建帝国。当时还不能,农民起义以后,他变成一国之君,当然是当皇帝。当皇帝是李自成打了十几年的最终目的。有没有牛金星,他都当然要当皇帝。这个账不能算在牛金星身上。
第四个说法是,由于他错杀了李岩,所以他站不住脚了。这个说法也不可靠。李岩到底是个什么人?到今天还没有解决。过去说他是河南杞县人,是个举人,是兵部尚书李精白的儿子,这完全不对。杞县没有这个人,李精白也不是杞县人,明朝末年举人、乡宦纪事录没有李岩的名字。首先不是李精白的儿子。李精白是安徽富阳东门内人,他们安徽富阳人称李精白家为“都堂李家”。李精白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有一个儿子病死,死得早;又一个儿子,崇祯十五年被袁时中杀了。从来没有一个儿子叫李岩,现在没有铁板钉钉的证据。所以说他是李精白的儿子,没有历史根据。《杞县县志》否认,《开封府志》否认。随县有一个人跟他同时,写了一本书,否认杞县有这个李岩,证据确凿。我们现在这个李自成死在九宫山下,而湖南要争,说他隐居石门夹山。湖南的材料他们都送给我了,我看了,都不能自圆其说。历史是科学,不能随便解释。解释历史是解释科学,应该是越解释越符合科学,而不能越解释越背离科学。所以现在无法证明李岩这个事情,不知是怎么回事。但大顺军里确有个李岩,据我看确有,我们常常因为史料不足,没有占有,难以下定论。大顺朝迅速灭亡,许多档案都被敌人毁了。史料不够不要结论。没有根据,我决不说没有李岩这个人,只能说李岩有,情况不清楚。我们搞审干,还要查证落实嘛!还派许多人调查调查。我们现在对李岩这个人没有调查,查不出来。但李岩并不重要,这一点可以肯定。因为大顺朝建立中央政权,他有六部,叫六政府。尚书,没有李岩,侍郎也没有他。武官分好几级,现在有个问题我们还搞不清楚。有人说元帅算一级,我看不对。大概权将军算一级,上将。制将军算一级,中将,李岩部队的军衔是个制将军。李过都是权将军,李岩是制将军,闹了那么久,只搞了个中将,而且每次重大战役,什么人带兵去打仗,大概都清楚。还没有查到哪一次打胜仗,是李岩带兵打的。所以不要把李岩估计那么高,没有证据。退一步说,纵然李岩不死,也不会起重要作用。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胜败,军事上的胜败决定于历史的形势,而不决定于某一个人。杀李岩的时候是崇祯十七年,甲申年六月间,可能是六月下旬。这个时候,李自成已从山海关溃败,退出北京。以后又在正定一带打了两个败仗,他自己也受了伤,精锐部队差不多光了,河南到处反对大顺政权。在这个局面之下,就算给李岩两万人马(据书上说李岩要求给他两万精兵),纵然给他两万精兵到河南,茫茫中原,到处叛乱,能起多大作用?古代军队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的军队掌握机关枪,掌握迫击炮,各种大炮,还有飞机、坦克,那比老百姓的武装强得多。在三百多年前,主要战斗武器是弓箭、刀矛。你有,老百姓也有。千万不要唯心主义,认为李自成是起义的,老百姓就拥护,不见得。老百姓只看现实,你对他有好处,就拥护你。对他没有好处,就不拥护你。何况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崇祯死了,直到康熙年间,许多地方起义反清,还拿明朝后代当旗号。这封建的正统观念,看起来是思想馐叮 诮 形渥岸氛 氖焙颍 捅涑闪宋镏柿α苛恕D训赖笔钡牡胤绞屏

该怎样评价李自成才为恰当?

李自成在诸方面都远不如朱元璋 李自成为什么没有像他的前辈同行朱元璋那样,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赢得最后的胜利和辉煌?为什么朱元璋能够大破兼大立乃至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而李自成却在几度起落中最终走向了败亡乃至直接导致了整个汉民族的沉沦悲剧?

1、李自成与朱元璋的差距在哪里?

李自成(1606-1645)与朱元璋(1328—1398)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两人有一些共同的优点,比如都是刀光剑影中九死一生的好汉,都是有勇有谋的战阵人物,都有较强的组织筹划能力,能够把手下团结、凝聚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等等。

不过,朱元璋和李自成两人显然有着更多的不同。

比如,朱元璋是汉族,而李自成是西夏国党项族后人。

又比如,朱元璋在参加起义军之前,可谓没有任何不良纪录,而造反前的李自成则是杀过多人的重案刑事犯(虽有可理解之处,但杀人毕竟太过)。

再比如,这二人的出身也明显有别:朱元璋是赤贫到底,以至于只能借出家当和尚的途径来求得存活;李自成呢,虽然不及刘邦的亭长身份,但却强过朱元璋——李毕竟是明朝的驿卒——用现在的话来说,虽然是最底层的公职人员,但究竟是从政府领取薪水的。

类似的不同似乎还可以列举出若干来,不过这些区别却主要的是由于李自成在许多方面都不如朱元璋才得以显示出来的。比如朱元璋统率的军队自始至终都纪律严明,而李自成的军队在进了北京之后却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朱元璋在打天下和建国的过程中,都做到了尽最大的可能团结和笼络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社会各阶层人士,而李自成则不是这样。比如朱元璋在他历练无数大小战事的军事生涯中几乎就没有打过败仗,而李自成则屡屡大败乃至曾败落到仅剩几个十几个人的程度。又比如朱元璋的高端决策一贯正确,其战略眼光远非李自成所能企及,等等。

或许正是朱元璋和李自成这两位以上的种种不同,最终也就造成了他们最大的一个区别,也就是他们事业的成败和命运的结局——朱元璋不但率军推翻蒙元的统治成就为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并成功地把他所创建的大明帝国打造成一个延续了近三百年的辉煌朝代。而李自成则仅仅当了一天的皇帝,就于逃窜中死在了湖北九宫山。

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阐述一下这两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区别,特别是两人在即将夺得天下的前夜里迥然不同的表现。

2、李自成1644年进攻北京是下了一步大臭棋!

朱元璋的策略是先平定南方富足之地,再挥师北伐攻取蒙元首都和北方诸重地。

李自成呢,在广大的未曾遭受战火涂炭的江南地区尚在明朝统治之下的情形下,在另一竞争对手张献忠占据四川要地的情形下,他就不管不顾,乃径直向北京猛扑而去。他大约看准了这么一点——大明朝的精锐之师为防备满清基本都守在山海关,如果自己的大顺军扑过去,朝廷势必难以应对两线同时作战的局势——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决胜之机啊!

表面上看,李自成是很会用兵的,乘人之危嘛,可实际上李自成却是短视而愚蠢的。李自成似乎就没有站在民族的高度上来考虑问题。他大约没有想过,满清是否有可能趁着关内两支军事力量鹬蚌相争之机,来一个坐收鱼翁之利?而且,张献忠为了与他争天下,是不是也有可能抄他的后路呢?

事实上,李自成的进攻北京是给整个汉民族的国家出了个大难题。

如果吴三桂统领的军队早几天赶到北京,如果负责守卫北京的太监等人没有打开城门背叛投降,则李自成的军队势必将与明朝的军队血战一场,落个两败俱伤。这一血战的结果究竟会怎么样姑且不说,双方的力量却注定了都会大为折损!

而局势一旦发展到这个地步,关外的清军则势必会趁虚叩关、攻占北京。至于南方,张献忠恐怕也不会错过自己的机会吧?他势必会趁李自成主力大损的有利时机攻占其根据地西安了。再之后呢,局势恐怕就会更加错综复杂。这样分析下来,可见李自成的进军北京是多么昏聩的决策!

当然,实际情形的发展却是出人意料的。一有吴三桂救驾行动居心叵测的拖沓,二有明将唐通等人的临阵叛投,三有太监大员的开门纳降——这几个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得大明与大顺的这场大决战并没有真正上演,乃至使李自成的军队得以轻轻松松就进占了北京。尽管李自成的运气好极,但这其实并不能证明李自成这一决策的冒失与昏聩。

由此可见,李自成的战略眼光有多么糟糕,比起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来,李自成简直是差得不成样子。

我们再往下分析:一贯以“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标榜号召贫苦百姓的李自成算是顺顺利利的就进了北京,可他的数十万大军真要不吃饭那还不得饿死啊!不得已,李自成得想办法弄军饷、弄粮食啊,于是他把城里的官员统统抓起来严刑拷打,催逼金银财宝以充军费。特殊时期嘛,这么做似乎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可他的错误就在于完全不分清红皂白了,并且他的军队和士兵在这种行动中私心发作,毁坏了军纪,这也就使得他在北京大失了民心,导致他在山海关战败之后在北京也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吴三桂这个拿朝廷军队当自己砝码用的家伙这时的心思当然很复杂,可李自成竟连他待价而沽的心思都没看明白,李自成连吴三桂的家属也没有放过,一并拷掠。由此,也就导致了吴三桂在关键时刻倒向了满清而不是向他李自成举手投降。于是乎,就有了李自成的兵败山海关,就有了满清的大举入关!由此可见,李自成在那个微妙的时刻,心里有多么骄傲和大意,他显然不具备朱元璋那样无比清醒和冷静的心性与才智。
额英雄
文章标题: 如何公正地评价李自成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3275.html
文章标签:公正  评价  李自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