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7-03 17:58:5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1 斤=500 克。
一克是18×14074481个C-12原子的质量。一般说“几斤肉”、“几斤棉花”等,现在还是我国一般市场上通用重量单位。
1 市斤 = 500克 (1 克 = 0.002市斤 ),一公斤=1000克。
扩展资料
质量单位换算
公制: 1斤 = 10两 = 100钱1钱 = 5克市制: 1斤 = 16两 = 160钱
两 是市制的重量单位。
1两 = 0.05千克(公斤) = 50克
1斤 = 10两 旧时,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表示不分上下。
斤 1斤 = 0.5千克(公斤) = 500克
1斤等于500克。
斤,别称觔,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市制一斤为十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两斤等于一公斤。
斤在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中国在1929年规定,斤等于500克。
现代的斤按照各地使用习惯,与公制有如下换算:
中国大陆1斤 等于 500克(g)
香港澳门1斤 约等于 605克(g)
台湾1斤 等于 600克(g)
现时香港法律规定一斤等于一百分之一担或者十六两,即 604.78982 克(g)
台湾市集常用台制:1台斤= 600 克。但金门与马祖邻近福建省,不使用台斤,所谓的斤为1斤= 500 克。
扩展资料
斤的起源中国古代有个官职叫【司马】,司马主要掌管军事,其中因为粮秣管理需要秤重,于是【司马】就和重量单位扯上关系。
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斤(东亚传统重量单位)
1斤到底等于多少克
多少G是一斤呢?
用现在的标准来说,一斤等于十两,因为现代社会通用的是十进制。
而在“半斤八两”这个成语发明出来的古代,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个时候使用的是十六进制。
“半斤八两”的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扩展资料
中国的重量单位,以见于彝器上的锊和匀为最早,但一锊是多少以及锊和匀的关系都无法知道,这两个单位在战国时期显然还在使用,秦汉间的文献对于锊的重量也没有一致的说法。
中国的锊虽有轻重两种说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种,即三锊重二十两。这由毛公鼎铭中的"取三十锊"可以证明那里的锊不可能只有十一铢多重。
在战国时期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从当时文献中的记载看来,这两个单位是乱用的.。这两个单位同锊和匀似乎没有正式的联系,这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
虽然后来的人用铢两把这几个单位联系起来,四个单位都成为铢或两的倍数。可是在甲骨文和殷周间的金文中似乎并没有铢和两这两种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斤
一斤为十两。
古代采取十六进制,一斤等于16两。故有半斤八两之说,一般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不相上下。
“斤”也作“觔” 质量单位:市制一~为十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 ),两斤等于一公斤。"觔"另见筋(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
扩展资料:
中国的重量单位,以见于彝器上的锊和匀为最早,但一锊是多少以及锊和匀的关系都无法知道,这两个单位在战国时期显然还在使用,秦汉间的文献对于锊的重量也没有一致的说法。
中国的锊虽有轻重两种说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种,即三锊重二十两。这由毛公鼎铭中的"取三十锊"可以证明那里的锊不可能只有十一铢多重。
在战国时期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从当时文献中的记载看来,这两个单位是乱用的.。这两个单位同锊和匀似乎没有正式的联系,这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
虽然后来的人用铢两把这几个单位联系起来,四个单位都成为铢或两的倍数。可是在甲骨文和殷周间的金文中似乎并没有铢和两这两种单位。
参考链接:斤(东亚传统计量单位)-百度百科
1、一斤等于十两。
一斤,数量词,原十六两制,后改为十两制。换算公式:
一市斤=500克,一公斤=1000克,一磅(lb)≈453.6克。
港澳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沿用旧制,一斤约600克。
交叉换算:1公斤≈2.2磅。
古代换算表:
2、半斤八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 jīn bā 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扩展资料:
衡制沿革:
现行的一斤十两(合500克,0.5公斤)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当时温州人姜周元先生首倡的,十两一斤建议提出后,很快得到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重视。
1958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国多个地方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国实施衡器计量全面改革,普遍使用十两秤。
事后,中央政务院还向姜周元颁发了“中国衡器改革建议者”的证书。姜周元 这一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衡器改革的首倡人物,是深受人们爱念的。
2003年春,姜周元先生去世时,有一副特别醒目的挽联是这样写的:“一斤改十两,一斤得十两,做人做账同原则。 十亿出一人,十亿只一人,肯干肯缄不普通。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挽中央政务院“中国衡器改革建议者”证书获得人姜周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斤八两
1、现代采取十进制,一斤等于10两,古代采取十六进制,一斤等于16两。故有半斤八两之说,一般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不相上下。
2、“斤”也作“觔” 质量单位:市制一~为十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两斤等于一公斤。"觔"另见筋(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
扩展资料
1、秦朝前列国各有各的标准
秦王扫六合后,始皇帝统一度量衡,秦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直用了两千年
所以,在老计量标准里,一斤等于十六两
2、按理人都知道,一斤多说是10两。可是“半斤八两”这四个字却显然在告诉我们半斤=八两,一斤=16两的事实。
实际上"一斤十两"和"一斤十六两"在古时(今天一样)是并行的!!!
十两制多用在日常生活中买卖普通货物,如:菜,肉,米,面等,而十六两制则是用在兑换金银(古代有专门从事这类金融买卖的机构,有些类似今天的找零,即用碎银融成大的锭银或者换金子,及买卖药材等相对而言精细的东西。至今在台港澳地区买卖金银及名贵药材(如:燕窝.鹿茸)仍是"十六两"的斤制。
3、祖先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呢
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他们在天上看着人的一切。
所以说:人在做,神在看。
据说做买卖的人,如果称东西,短斤少两,都要受到惩罚。卖东西少给人一两,福星就减少这个人的福;少给二两,禄星就给这个人减禄;要少给三两,寿星就给这个人减寿。
古代人都知道“人在做,神在看”,所以人都不敢做昧良心的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量
现代来说一斤等于10两。
西汉时期:十六两为一斤。--《汉书·律历志》
半斤八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 jīn bā 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扩展资料: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半斤八两成语出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示例】
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成语辨析】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斤八两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