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郑板桥:我从不画竹子,我画的都是自己

时间: 2021-06-10 18:27:11 | 作者:华夏古玩经纪人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郑板桥:我从不画竹子,我画的都是自己

他是诗书画界的怪才,连皇上都对他刮目相看;画竹无人能及,穷得靠卖画为生也依旧不卑不亢,风骨犹存。

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却直到49岁才得到一个七品芝麻官,又因拒绝奉承,丢了乌纱帽。

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却大彻大悟“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此人就是清朝第一怪人,身居“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

郑板桥才华横溢,正义凛然,按道理说这样的人生应该一帆风顺?可是他并没有。

反而一生跌宕起伏,让人对他有怀才不遇的惋惜。可又被人津津乐道,流芳百世,他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文|树涵 (读史专栏作者)郑板桥是举世公认的诗书画俱绝的一代艺术大师。如果现在,谁能得到他的一幅真迹,管保能因之价值连城,而跻身土豪之列。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道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写作时我们对于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有所激动而缺乏深刻的理解,这需静观默察、纵横比较和冷静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实质。“忆君心似面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构思时屏气凝神,殚思竭虑、反复酝酿,直到人、物、事、理烂熟于胸,层次,脉络辅排就绪,表现形式考虑成熟。文章胚胎才算初就。01两袖清风的郑板桥毋庸置疑,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名气最大,成就最高的。历来,人们喜欢喋喋不休地说郑板桥的“怪”,说他书法怪,题词怪,行为怪,脾气怪等等。这都只是看了表面现象的郑板桥,而没有看到实质上的郑板桥。郑板桥其实是一个对社会、对人生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富有正义感,愤世疾俗,爱憎分明,是非分明的人。用屈原的一句话:“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来形容他,再恰当不过。他追求的并保持的就是一身正气。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到他时已经家道中落,十分贫困,又屡遭变故,所以常遭人白眼,尝尽辛酸,种下了对社会不平并有着清醒认识的种子。

02一身正气的郑板桥郑板桥的一身正气,充分表现在,就像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一样,他容不得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民间流传着他许多无情鄙视、嘲讽官僚权贵的事迹。如“四菜一汤”:他做知县时,知府来巡视,他列了个菜单:“青龙卧沙滩,白皮颜又煽,一清又二白,油炸天鹅蛋。”是为四菜,再加一汤:“门泊东吴万里船。”原来分别是:拌黄瓜,醋粉皮,小葱拌豆腐,炸黄豆与鸡蛋汤。把知府气得有口难言。这也许就是“四菜一汤”的来历,但如今官场哪个做的到?如“萝卜大礼”:钦差大臣来巡查,他送去一盒萝卜,写了四句打油诗:“东北人参凤阳梨,不及潍县萝卜皮。今予钦差送厚礼,能驱魔道兼顺气。”把钦差气了半死。试问今天谁敢?

如戏耍豪绅:一豪绅请他题门匾,他写了四个字“雅闻起敬”。却嘱咐油漆匠漆一半留一半,结果出来成了“牙门走苟”。明明白白说这豪绅就是衙门走狗。令乡里无不拍手称快。如此等等。虽然未见于史籍,只流传于民间。但一看其狂傲不羁,诙谐幽默的“怪”,就可断定出自郑板桥无疑。他的画闻名天下,官僚显贵各各垂涎三尺,恨不能得之。就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登门求画。他却毫不客气拒之门外。他说:“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可见,他不是为画而画,不是为钱而画,不是为了发家致富,谋取不义之财而画。他的画以及诗和字,蕴含着他的一身正气,他的为人处世原则,他的爱恨情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正是鲁迅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人。这样的一心为民的好官,怎会不让人肃然起敬!

03兰竹石里寓高风郑板桥的一身正气,有机地融入了他的艺术创作的实践中,融入了他的诗书画当中。他在诗书画已臻至艺术创作的巅峰,可谓件件都是传世之宝。他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他的六分半书法独树一帜,很少有人比肩。尤其可贵的是,他的创作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的、有机的结合。他不是为画而画,每画必有题诗、题辞,以表达其思想和情感的蕴含和寓意。兰竹石有香有骨有节,这也正是郑板桥本人的写照。骨气与节操,其实正是每一个正直文人的立生之本。他的脍炙人口的“竹石”诗,更可谓传世绝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很显然,他所咬定的青山,就是他恪守的“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就是他为人处世的高风亮节。他所抱定的这一人生观,任千磨万击,风吹雨打,都始终坚定不移,他用他坎坷的一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他是冠盖当世,流芳后世,少有人能够企及的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具体极其高尚品德与情操的伟大的人。

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更酷爱咏竹。他笔下的竹诗意境隽永,蕴含很强的哲理性。我们常常提笔做文时,会想到他的“删繁就简三秋树”;临窗习字时,会想到他说过“不做前人墨奴”;心情郁郁时,会想到“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翻阅他的诗词文章,隔了200多年的时光,体会他的所思、所惑、所感和所悟,竟然还是如此亲切。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郑板桥身上,正可以照照我们自己,照照当代许多许多的人,我们的才,我们的德,哪一方面能比得上他?从而砥砺奋进,朝着人间正道而前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郑板桥正是一个令人钦仰的真君子!他说:“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这份旷达让他的晚年生活恬静而温馨,郑板桥在1765年冬雪纷飞时离开人世,享年72岁。离世后,人们称他为“诗书画三绝”的怪才,“清廉天真”的好官,更是穷尽一生,才“难得糊涂”的老头。郑板桥用怪、傲和真淡却了生命的不公。他说,活得太清醒,凡事争个明白,容易烦恼;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一半清醒一半醉,既食人间烟火,又不为物欲所困。“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是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成熟与智慧。人生苦短,心安是福。

文章标题: 郑板桥:我从不画竹子,我画的都是自己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9000.html
文章标签:书画  历史人物  清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