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明朝宗室里有哪些优秀人物

时间: 2021-05-16 06:05: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明朝宗室里有哪些优秀人物

明朝最牛的人物有哪几个

明初名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朱文正、冯胜、邓愈;
内阁首辅杨廷和、徐阶、高拱、张居正;
中后期将领及名人:于谦、李成梁、戚继光、袁崇焕;自创心学的王守仁,东南第一军师徐文长,刚正不阿的海瑞。
明朝四大权阉: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开国皇帝朱元璋必须得算,因为毕竟他打下了江山
张居正,明朝内忧外患的时候他得改革有一定成效不过死后被皇帝抄家。但其提拔的戚继光确实立下不少战功。
戚继光,抗倭名将。
袁崇焕,边关大将。明末抗清战争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被处死!
孙承宗,袁崇焕的老师,能够懂得天下大势,大力提拔袁崇焕!袁崇焕之死更重要就是因为他不听孙承宗的劝告!
本人偏向了解危难时刻的重要任务,见谅
王阳明、郑和、戚继光、张居正、李时珍,还有名声不好的魏忠贤
雄武之略超出唐宗、远见卓识冠盖汉武;五逐漠北、三犁虏廷;东向经略东北之北,西向设立哈密之卫;吞并安南、四夷望风归顺;六下西洋,万国齐朝圣主;

疏通运河、永乐年夜典!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故…,这就是他一生的绩。他不是完人,却是个伟人 朱棣
除了皇帝和开国功臣外就是大太监厉害了。比如刘瑾,张让,魏忠贤等等!
忠臣如寇准等,牛逼的太多了!
徐达和常遇春和郑和和朱棣,

请列举一些明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要20个左右,详细点的。好了我在加点分

1、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2、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3、郑和

郑和(1371年?- 1433年?),回族,本姓马,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4、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5、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于崇祯三年(1630年),享年46岁。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匡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崇焕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

沈璟(公元1553年~公元1610年) ,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别号词隐。吴江人。明代戏曲家、曲论家。是吴江派的始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诗作有《玉茗堂全集》他是临川派的代表人物。

魏学洢:字子敬,明朝嘉善县。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名文《核舟记》。

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明代散曲家,名曲《朝天子  
咏喇叭》。 

夏完淳:明末抗清英雄,名诗《别云间》。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明朝中期散文家,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著有《震川集》。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公鱼。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以下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1,朱元璋,此人不必废口舌介绍,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
2,胡惟庸,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以及他牵连出的“胡惟庸案”,足以让他登上20名人榜。
3,朱允炆,明惠帝,朱元璋的皇太孙。继位不久就被其叔父燕王朱棣取代。不为别的,单单他最终的下落,史家就哥说纷纭,至今仍是谜,足以让他荣登此榜。
4,朱棣,叔侄大战中的胜利者,从燕王变为成祖,迁都北京的做法改编了中国城市的历史进程,单单这点就可以让他上榜。
5,郑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相信你已经耳熟能详了。
6,于谦,民族英雄,抗瓦剌的名将。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至今为人传唱。
7,朱厚熜,明世宗,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嘉靖皇帝。他的所作所为史家一直存在争议。但是20多年不上朝我想也创下了中国历史上昏庸皇帝的记录。
8,海瑞,在明朝历史上,仅仅是一个刚直不阿官员的楷模。仅以此点上榜难以服众。但在他身后几百年却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就是吴晗写的《海瑞罢官》。
9,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三人共占一席,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文学的巅峰,四大名著其三出自他们三人之手。
10,戚继光,他手下有令小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名将打楷模,民族英雄。单凭一句“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这种气势,在当世,无人能出其右。
11,严嵩,明朝时期权利最大的非宦官权臣。是一个令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昏官,可以说他相对于后世的和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12,张居正,三朝内阁元老,不世名臣。神宗的老师,执行变法,可惜生不逢时,最终为神宗所厌,未得善终。
13,魏忠贤,严嵩虽坏,却难以望其项背,自称“九千岁”权利滔天,可能是生理缺陷导致他的心理变态,坏的令人发指,他的存在,令明朝不明,历史因他而倒退。
14,杨涟,他的正直,他的气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东林党”的领袖。论影响力他无愧入榜。
15,朱常洛,史称光宗,红丸案的主角,失败的皇帝,别后世啼笑至今。
16,朱由检,末代皇帝,我们所说的崇祯皇帝。他除了刚愎自用,个人觉得并没有什么缺点,可惜生不逢时,最终无力回天,自挂东南枝。
17,袁崇焕,明朝后期名将中的名将,以一人之力据后金(即为后来的清朝)于山海关之外,可惜为刚愎自用的崇祯所忌惮,死于暴民之口,假如当年此人尤在,清人未必能入关。
18,李自成,李闯王功过历史至今未盖棺定论,他的最大功绩就是让明朝灭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了。
19,吴三桂,作为山海关总兵,他的“冲冠一怒”威力震慑力太大,直接让明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恶人自由天罚,未得善终。
20,史可法,以一介书生绵薄之力,于扬州苦苦抵抗清人,最终未能回天,城破身死,名垂千古的英雄。其衣冠冢现仍立于六安。
明代著名杰出人物:

刘伯温:明朝开国著名谋士,与张良,诸葛亮齐名!

徐 达:明初名将,开国元勋。他率明军攻占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被誉为“万里长城”

常遇春:明初名将,与徐达齐名。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著名谋士。

宋 濂:明初名臣,文学家。与刘伯温,高启齐名。

罗贯中:元末明初文学家,《三国演义》作者。

施耐痷:元末明初文学家,《水浒传》作者。

蓝 玉:明初名将,他率领明军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灭了北元,被朱元璋比作明朝的卫青,李靖、

郑 和:明代世界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明政府先后7次派郑和率大规模船队出使西洋。

杨士奇:明代名臣“三杨”之首,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于 谦:明代民族英雄,他在明景帝支持下组织了京师保卫战,打退了瓦剌,挽救了明王朝!

吴承恩:明代中期文学家,《西游记》作者。

汤显祖:明代后期著名戏剧家,代表作品《牡丹亭》。

唐伯虎:明代著名文人,诗文书画结合。“明四家”之一。

戚继光:明朝中期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海 瑞:明代著名大清官。

张居正:明朝后期杰出政治家,在万历初年实行了“一条鞭法”,进行改革。

顾宪成:明朝后期杰出文人,“东林党”领袖。

杨 链:明末正直士大夫,“东林党”爱国大臣。

袁崇焕:明末抗金第一名将,多次击败后金。

董其昌:明朝后期杰出书画家,其书法被赞为“颜骨赵姿”

徐 谓:明朝后期著名画家,善长泼墨。

陈洪授:明末著名人物画家。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朝后期大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

李 贤:明朝后期进步思想家。

王夫之:明末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世称“船山先生”

顾炎武:明末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世称“亭林先生”

黄宗义:明末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世称“梨洲先生”

李自成:明末杰出农民起义领袖,1644年率农民军攻入北京,灭亡明朝。

史可法:南明爱国统帅,民族英雄!在扬州誓死抵抗清兵南下。

夏完淳:南明少年民族英雄,15岁从军抗清,17岁英勇就义!

张煌言:南明抗清爱国大臣,民族英雄。

李定国:南明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郑成功:南明“国姓爷”,抗清名将,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郑 经:南明杰出的政治家,民族英雄!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明代皇帝。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元末,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旋称吴国公《后称吴王》,灭陈友谅、张士城,出兵北伐,克燕京,历15年而成帝业。年号洪武。在文化上,提倡孔教,尊孔子为圣人。论孔学是“治国之良观”。万重藏书的收集,战争期间,令部下访求图书,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移师北伐,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往北京接受元朝皇室藏书,运至南京。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征求民间藏书,建“大本堂”为藏书处所。洪武十年(1378年),又命“有司访求今年书籍,藏之内府,以资观览”。并“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以此达到“治国以教化为先”的统治目的。卒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

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后来被谥为"文成"。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今山东蓬莱县)指挥佥事;旋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倭有功,升任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戍要略》、《止止堂集》。

戚继光祖辈均系明代将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熟读兵书,精通武艺治军严明,曾任都指挥使。戚继光自幼生长在将门,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军事生活的熏染,很早就抱有忠心保国之志。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他以祖父辈为榜样,“留心韬略,奋迹武闱”,决心为保卫海疆做出贡献。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王朝为抵御蒙古鞑靼部南袭京城,把蓟州(今天津蓟县,当时指山海关至居庸关一线)列为边镇,由山东、河南抽调官兵戍防。戚继光曾一连5年,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率领本部人马到这一带执行戍务。在此期间,他曾两次上书明廷,献备敌方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佥事,主管山东防倭军务,统辖3营24卫所。防线自江苏、山东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山东半岛的北端。海防线这么长,而卫所的兵力有限,怎样设防才好?戚继光开动脑筋,思谋良策。他通过和当地官员、百姓,特别是渔民们交谈,了解到一年之中倭寇活动最猖獗的时间,是3、4、5月和9、10月间,又了解到这几个月间的一般气候和风向,以及船只可能停靠的地方。在摸清倭寇活动规律之后,便按照时间和地段重点设防。同时对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严肃纪律提高战斗力。从而巩固了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窜扰。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江地区倭患严重,戚继光调浙江,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率军抵抗倭寇。他见旧军素质不良,“兵无节制,卒鲜经练,士心不附,军令不知”,作战不力,即向上司提出“招募新兵,亲行训练”的建议后至义乌招募农民、矿工3000余人,组成新军,称“戚家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成为熟悉军纪、法度,熟练手中兵器,能够奋勇作战的队伍。继光还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改造了队列体制,创造了鸳鸯阵法,使长短兵器配合作战,用火器、弓箭掩护,在抗倭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胁力。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集结船只数百艘,人员万余,窜犯宁海、奉化、桃诸等浙江沿海县城,并企图攻占台州府城。戚继光率领戚家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偷袭、伏击、快速奔袭等战法,打得倭寇晕头转向,莫知所措。此役歼敌6000余人,使犯境倭寇遭到歼灭性打击。次年,倭寇大举窜犯福建,沿海城镇受到倭寇荼毒,戚继光率军驰援一举捣毁倭寇在横屿(今福建宁德城外海中)的老巢,取得首战胜利。随后连续发动攻势,扫平倭寇据点多处,杀伤倭寇无数,击退了倭寇的进袭,转年,倭寇又纠集残部,掳掠边城,戚继光再援福建,与巡抚谭纶、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通力合作,平定了闽、粤沿海的倭患。

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被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在镇16年,对练兵、治械、阵图等多有创建;边备修饬,节制严明,军容为诸边之冠。由于设备稳固,部队精练,鞑靼未敢轻易来犯。万历年间,蒙古部落曾3次骚扰边城,均被击败。后张居正去世,戚继光受到排挤,改派镇守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病告退,两年后去世。

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在戍边抗倭、平乱安民方面为明朝立下了不朽战功。他在一首题为《马上作》的诗中这样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这首诗正是他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
再补充几个:
高拱:名相,河南新郑人。
祖大寿:名将,抗击清军得力战将。
洪承畴:名将,兵部尚书。
吴三桂:有争议的名将。
恽寿平:著名山水画家。
徐价:名相,推倒了严嵩。
。。。。。

明朝的有哪些重要人物?

谁可以给我举出明朝有哪些在重要的大臣?还有要把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候出现的大臣写出来哦,忠臣奸臣都要写清楚哦rn还有明朝有哪些太监当到~??rn写的好的加分哦
太祖朝 文臣 刘伯温 李善长 宋濂 胡惟庸 朱升 冯胜 陶安
武将 徐达 常遇春 沐英 李文忠 朱文正 胡大海 花云 郭英 廖永忠 汤和 邓愈 常茂 周德兴 蓝玉 康茂才
建文朝 文臣 齐泰 黄子璒 方孝孺 卓敬 高巍 陈迪
武将 盛庸 铁玄 瞿能 李景隆 平安
成祖朝 文臣 姚广孝 谢缙 夏元吉 蹇义
太监 马云 郑和
仁宗 宣宗朝 文臣 金幼孜 杨士奇 杨傅 杨荣 况钟
英宗 代宗朝 太监 王振 曹吉祥
文臣 袁洪 于谦 石亨 徐有贞 吴谨 杨善
石清
宪宗朝 文臣 万安 杨继宗 商辂
太监 张敏 汪直 梁芳
孝宗朝 文臣 刘健 谢迁 邱漕 王恕
武宗朝 太监 刘瑾 张永
文臣 钱宁 江彬 王守仁 李东阳 杨一清
世宗朝 文臣 杨廷和 杨慎 毛澄 张聪 严嵩 夏言 海瑞
道士 邵元节 陶仲文
穆宗 神宗朝 文臣武将 徐阶 张居正 高拱 胡宗宪 俞大猷 戚继光 李成梁 于慎行 邓子龙 李如松
光宗朝 太监 王安
僖宗 思宗朝 太监 魏忠贤
武将 熊廷弼 袁崇焕 祖大寿 吴三桂
文臣 叶向高 徐光启 洪承畴
南明小朝廷 郑成功 马士英(奸臣) 史可法 夏完淳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明代皇帝。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元末,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旋称吴国公《后称吴王》,灭陈友谅、张士城,出兵北伐,克燕京,历15年而成帝业。年号洪武。在文化上,提倡孔教,尊孔子为圣人。论孔学是“治国之良观”。万重藏书的收集,战争期间,令部下访求图书,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移师北伐,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往北京接受元朝皇室藏书,运至南京。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征求民间藏书,建“大本堂”为藏书处所。洪武十年(1378年),又命“有司访求今年书籍,藏之内府,以资观览”。并“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以此达到“治国以教化为先”的统治目的。卒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

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后来被谥为"文成"。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伯温死后,葬于青田武阳夏山。据说,刘伯温死前曾预言胡惟庸必败,到时明太祖会为自己平反昭雪,他还特留下一封密奏给儿子,要他在日后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时候再上奏。5年后,胡惟庸果然垮台。又10年后,刘伯温果然被平反。明太祖还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今山东蓬莱县)指挥佥事;旋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倭有功,升任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戍要略》、《止止堂集》。

戚继光祖辈均系明代将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熟读兵书,精通武艺治军严明,曾任都指挥使。戚继光自幼生长在将门,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军事生活的熏染,很早就抱有忠心保国之志。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他以祖父辈为榜样,“留心韬略,奋迹武闱”,决心为保卫海疆做出贡献。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王朝为抵御蒙古鞑靼部南袭京城,把蓟州(今天津蓟县,当时指山海关至居庸关一线)列为边镇,由山东、河南抽调官兵戍防。戚继光曾一连5年,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率领本部人马到这一带执行戍务。在此期间,他曾两次上书明廷,献备敌方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佥事,主管山东防倭军务,统辖3营24卫所。防线自江苏、山东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山东半岛的北端。海防线这么长,而卫所的兵力有限,怎样设防才好?戚继光开动脑筋,思谋良策。他通过和当地官员、百姓,特别是渔民们交谈,了解到一年之中倭寇活动最猖獗的时间,是3、4、5月和9、10月间,又了解到这几个月间的一般气候和风向,以及船只可能停靠的地方。在摸清倭寇活动规律之后,便按照时间和地段重点设防。同时对卫所进行整顿,加强训练,严肃纪律提高战斗力。从而巩固了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窜扰。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江地区倭患严重,戚继光调浙江,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率军抵抗倭寇。他见旧军素质不良,“兵无节制,卒鲜经练,士心不附,军令不知”,作战不力,即向上司提出“招募新兵,亲行训练”的建议后至义乌招募农民、矿工3000余人,组成新军,称“戚家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成为熟悉军纪、法度,熟练手中兵器,能够奋勇作战的队伍。继光还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改造了队列体制,创造了鸳鸯阵法,使长短兵器配合作战,用火器、弓箭掩护,在抗倭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胁力。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倭寇集结船只数百艘,人员万余,窜犯宁海、奉化、桃诸等浙江沿海县城,并企图攻占台州府城。戚继光率领戚家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偷袭、伏击、快速奔袭等战法,打得倭寇晕头转向,莫知所措。此役歼敌6000余人,使犯境倭寇遭到歼灭性打击。次年,倭寇大举窜犯福建,沿海城镇受到倭寇荼毒,戚继光率军驰援一举捣毁倭寇在横屿(今福建宁德城外海中)的老巢,取得首战胜利。随后连续发动攻势,扫平倭寇据点多处,杀伤倭寇无数,击退了倭寇的进袭,转年,倭寇又纠集残部,掳掠边城,戚继光再援福建,与巡抚谭纶、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通力合作,平定了闽、粤沿海的倭患。

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被张居正调到北方,镇守蓟州。在镇16年,对练兵、治械、阵图等多有创建;边备修饬,节制严明,军容为诸边之冠。由于设备稳固,部队精练,鞑靼未敢轻易来犯。万历年间,蒙古部落曾3次骚扰边城,均被击败。后张居正去世,戚继光受到排挤,改派镇守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因病告退,两年后去世。

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在戍边抗倭、平乱安民方面为明朝立下了不朽战功。他在一首题为《马上作》的诗中这样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这首诗正是他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
奸臣有严嵩父子、魏忠贤、王振、刘谨、严世藩、马士英、吴三桂等比较有名的
忠臣有于谦、海瑞、戚继光、
中流砥柱:
明朝:佐弘治中兴---刘健(明史:卷一八一《刘健传》)
刘健明英宗天顺4年(1460)中进士,明世宗嘉靖5年(1526)死.

明朝:郁然负公辅之望---杨廷和(明史:卷一九零《杨廷和传》)
明英宗天顺三年—明世宗嘉靖八年(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蜀郡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县)人.系文学家杨慎之父.官至首辅,性沉毅持重,于涪国经邦,革除弊端,政声蜚著;是明代一位著名政治改革家。
杨廷和少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举于乡,十九岁中进士.于明弘治二年(489)进修撰,参修《宪宗实录》和《会典》。正德二年(1507)初由詹事人东阁,专典诰赦,因与宦党相抗,得罪司礼监大太监刘瑾,改官南京户部尚书;不久因修书功成召还,授文渊阁大学士参理机务,迁吏部尚书。及至刘瑾伏诛,于正德七年(1512)进谨身殿大学士;继李东阳出任首辅。曾屡向武宗帝奏以去奸,正朝纲之计.奈宦官恶势力如瘟疫一般迷弥充蔽,诱导皇帝日事荒淫。既然无心振作,自不会认真采纳.但杨廷和认定目标,镇静持重以待发展,表现了政治家的气度.十六年(1521)武宗朱厚照崩,无子,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 继统、得到皇太后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侯朱厚熄自驻守地安陆(今湖化应山县)回京继位。于新皇帝尚未抵京的一月之余,杨廷和借遗诏行事,励行新政,革除武宗朝所留弊政;打击宦官秉政当权恶势力,遗散平虏伯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并9多余的工程。收纳宜府(河北宜化县)行宫金银珠宝,入于内库、释放南京大狱冤囚等。最后并说服皇太后,计擒欲拥兵反叛的奸倍将领江彬,于世宗即位后当众处决,榜示天下,同时将其死党一一辑拿,分别惩办。杨廷和总理朝政三十七日,改革之举,意义深远,恶势力遭到打击,正派力量得以增长,人心大快,国家从危弱转臻初治,史称“中外倚以为安”。世宗朱厚熜即位时,杨廷和奏准颁发拟定的新政纲领,借以精兵简政,减免税赋,清理盐政、漕运等,谨慎刑审、广开言路,举荐人才,使“天下翕然称治”,朝野大悦,皆称颂新天子圣明并杨廷和之功德.因此进为左柱国,兼《武宗实录》总裁、“大礼”议起,杨廷和受到排诉。所谓“大礼”即议论世宗朱厚熜父亲的主祀与尊号,世宗帝意欲舍去原有宗法制度抬高本支身价,尊自己父母为帝为后,杨廷和以首辅之位据理规劝,以为应“继统继嗣”,尊武宗之父孝宗为皇考,与世宗议想不合.帝终按已意强行确定新帝系,重新培植亲信,进而打击阁臣,废除“新政”,恢复原来革除之弊政,旧势力重新抬头,“皇庄”、“官庄”重新发展。杨廷和痛心疾首,全力抗争,上奏章约三十道,然世宗无视,乃于嘉靖三年(1524)二月将其罢归故里新都.杨廷和去位后,世宗用大狱、廷杖、罢黜等暴力镇压了二百多位朝臣,勉强定了“大礼”。七年(1528)世宗《明伦大典》成,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籍为民。世宗八年(1529)杨廷和病故于四川新都县,享年七十一岁.于穆宗隆庆初年得以复官,赠太保,谥文忠.生平著有《杨文忠公三录》、《石斋集》传世.亦善书,笔法工整.清魏坤《倚晴阁杂钞》谓:“明《昌运宫碑》,大学士李东阳撰,杨廷和书。”
杨廷和一生博学鸿毅,光明正大,积极倡导励行“新政”,对明朝之中衰起到一定振治作用,不愧为一位有胆识卓见的政治改革家。诚如李东阳说:“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经邦济国)事,须归介夫.”

明朝:强直豪迈勇于任事---夏言(明史:卷一九刘《夏言传》)
夏言明武宗正德12年(1517)中进士,死于明世宗嘉靖27年(1548)
嘉靖七年,夏言调吏部,当时世宗正着意于向神佛或祖先进行祭祀的典章,认为"天地合祀礼,欲分建二郊,并日、月而四。"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夏言却上疏请皇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自此,夏言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
继夏言出任礼部尚书的严嵩(江西分宜人),原和夏言以同乡称,对夏言甚恭谨,遂提拔他以自代。严嵩内心却十分妒恨夏言,他看出夏言和嘉靖及武定侯郭勋等人的矛盾,便不断进谗言陷害夏言。每次太监到夏言家时,夏言都气势岸然,以"内竖"待之。而太监到严嵩那里时,严嵩却亲自让坐,"礼极恭",而且送钱给太监。故太监们按严嵩之意,在嘉靖面前总说夏言的坏话。夏言渐渐失去了世宗的宠信,接二连三地遭受斥责,如"稽缓敕之洁,不遵用印记之,人阁晏晚以及禁内扛舆(坐轿子)之洁。"小有过失即蒙申斥。
嘉靖二十一年,因"昭圣太后崩,诏问太子服制言报疏有伪字",夏言被严嵩排挤去官,回江西,并在家乡贵溪象山书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适。
待嘉靖之子穆宗继位,柄政祸国二十余年的严氏父子终于败死。夏言家人上书伸冤,穆宗予以昭雪。下诏复其官爵,重祭安葬并追溢"文憋"。夏言有《桂洲集》十八卷及《南宫奏稿》传世。他的部分创作能揭露社会矛盾,一些写景抒情之作技巧也比较纯熟。《安乡道中观妇人插田》中写道:"南村北村竞栽禾,新妇小姑兼阿婆,青裙束腰白裹首,手掷新秧如掷梭;打鼓不停歌不息,似比男儿更普力。自古男耕和女织,怜尔一身勤两役。吁嗟乎!长安多少闺中人,十指不动金满身。"夏言墓葬于上饶市郊。

明朝:功在国家难在身家---张居正(明史:卷二一三《张居正传》)
张居正明世宗嘉靖26年(1547)中进士,明神宗万历年死.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浴血疆场:
明朝:刻志平倭---俞大猷(明史:卷二一二《俞大猷传》)
俞大猷(1504年~1580年),福建泉州人。明朝一代名将,官至都督同知。保卫东南海防,抵御倭寇进犯,战功卓著。舟山多处留有他率兵剿灭倭寇的史迹。440多年过去了,岁月流逝,山河改观,神州大地,换了人间。然而这块珍贵的文化遗产——“平倭碑”,如今仍然竖在沥港下街头。此碑高近1丈,上刻 “平倭碑”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碑铭记叙了明朝嘉靖年间参将俞大猷率兵围歼倭寇的英勇事迹。该碑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倭寇侵略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叫严嵩想法子对付。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叫他到浙江去祷告海神。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音yóu)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来。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戚继光,(1527~1587) 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二人为一队,配以盾、枪、叉、钯、棍、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大忠大奸:
明朝:锦衣卫头子---陆炳(明史:卷三零七《陆炳传》)
陆炳(1510—1560),字文明,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父松袭职。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媪,炳幼小从母出入宫禁。稍长,武健沉鸷。明嘉靖十一年(1532)武进士,授锦衣副千户,父卒后转任指挥佥事,进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嘉靖十八年,随世宗南巡至卫辉(今河南汲县),夜行宫失火,冒死救世宗,深得宠幸,擢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未几,擢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升都督同知。陆炳为扩充权势,对朝廷大臣表面敬重,暗中设计陷害。又巴结阁臣夏言、严嵩,曾捶杀兵马指挥,为御史弹劾,夏言拟旨欲逮治,反被其勾结严嵩致死。后大将军仇鸾与严嵩争权,陆炳收集仇鸾不法之事,劾其虚报战功,阴谋不轨,世宗即收仇鸾敕印,致其忧惧而死。陆炳因揭发有功,进左都督,加太子太保,再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嘉靖三十三年,值内苑。越三年,弹劾司礼中官李彬等三人侵盗工所物料,仿帝陵建坟,使其处斩。不久加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陆炳笼络凶豪恶吏为爪牙,侦知民间富人有小过,即收捕并没收其财富,积资数百万,营造别宅10余所,庄田遍四方,权势倾天下。嘉靖三十九年卒,谥武惠,赠忠诚伯。墓在今平湖市秀溪乡溪漾(俗称“指挥坟”)。其子绎袭锦衣卫佥事。隆庆初,御史追论陆炳罪,削秩,夺其家产。万历三年(1575),宰相张居正等上奏陆炳救驾有功,为其开脱罪责。其孙陆逵遂世袭锦衣千户。京剧《一捧雪)(又名《审头刺汤》)演绎严世藩迫害莫怀古的故事,剧中陆炳为主持正义的清官,与史实不符。

清浊世道:
明朝:不怕丢官---海瑞(明史:卷二二六《海瑞传》)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人。举乡试入都,恩赐进士,初任南平教谕,后升任淳安知县、兴国知县。在任内推行清丈、均摇,廉洁自恃,人言“布袍可脱粟”。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其时世宗宠信方士,专意斋蘸,妄求长生不死之药,忽朝失政.无人敢谏,只有海瑞备死上疏。犯颜直谏,震惊朝野,被罢官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任应天巡抚,任内誉主持疏浚吴松江、白茹河,大力推行“一条鞭法”,遭到张居正等人的反对,被革职回乡。海瑞一生刚直不阿,居官期间,平反了一些冤狱,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南包公”。他72岁出任南京都察院右金都御史,仍力惩贪污官员,不久病逝于住所。死后,朝廷赐祭八坛,赠太子少保,溢号忠介,造官员许子伟护灵枢归葬。出殡那天,南京城里万人空巷,商者罢市,农者辍耕,大众夹道送殡,哭奠者百里不绝。

黑白之间:
明朝:人皆指目为奸臣---严嵩(明史:卷三零八《严嵩传》)
严嵩(1480年-1567年),明朝人,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专国政达20年之久,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明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 (1536),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20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著有《钤山堂集》40卷。

祸起萧墙:
明朝:辑宁中外两建奇勋---张永(明史:卷三零四《张永传》)
皇帝: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大臣【按时代顺序】:刘伯温,李善长,李文忠,徐达,宋濂,蓝玉
黄子橙,齐泰,方孝孺
解晋,杨士奇,杨荣,杨薄
刘大夏,马文升,杨一清,杨廷和,王守仁
徐阶,夏言,严嵩,海瑞
张居正
袁崇焕
宦官:汪直,王振,八虎【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江彬,钱宁,乔宇,魏忠贤
2.楼3楼已经答的比较完整了 别的肯定不少 不过比较有代表性的都列出来了。

明朝有哪些名人

张居正、李时珍、朱元璋、罗贯中、施耐庵。

一、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 ,生于江陵县(今属荆州),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二、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

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 “药圣”

三、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四、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五、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居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时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贯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耐庵

我觉得像朱元璋、 张居正、黄宗羲、顾炎武这样的人都太有名了。我这次想给你说一个比较特殊的名人。
王守仁,楼上很多人都提到了王守仁,但我想说他特殊!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故也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在日本有位海军将领叫东乡平八郎,如果有人熟悉,应该知道,他是和乃木希典并称为日本战神级别的人物;是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海军大将。他说过一句话,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他说:一生低首拜阳明。如果说名人应该比普通人伟大一点、特殊一点的话,我觉得我们可以忘记张居正,可以不认识顾炎武,可以不知道黄宗羲,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么一个连世界人都不能忽视的中国人...!
明代的名人有很多,有以奸诈出名的,比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有以才气出名的,比如明朝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等;还有出名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等。
皇帝系:朱元璋、朱棣等
文臣系:张居正、于谦、王守仁、海瑞、孙承宗等
武将系:徐达、戚继光等
其他:郑和、徐霞客等。
只要《明史》上有列传、本纪的都是名人(不名也上不了史书不是)
文章标题: 明朝宗室里有哪些优秀人物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6950.html
文章标签:明朝  宗室  优秀  人物  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