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9 06:04:4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4次
中国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它建造于中国商朝时期,现在存放于中国的博物馆里面。司母戊鼎出土于殷墟,在1939年三月河南的一个农田当中被村民发现,这个青铜器重量达到832.84千克,高133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挖出时司母戊鼎只有一个顶耳,另一个顶耳不知去向。后来专家们依照司母戊鼎上另一只顶耳,将它补助上去算是完整了。整个司母戊鼎呈长方形,显示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四面中央都是无文字的长方形。
从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来看,一般认为铸造方形的青铜器比铸造圆形的更加困难,而司母戊大方鼎更是在建制造工艺上显示了古代工匠们卓越的技艺。专家们分析,根据当时最先进的铸造手段,也需要同时演练70个锅。再加上修理和纹饰,需要两三百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制作完毕。
日本人知道了这个司母戊鼎,很想将此物抢劫回去。村民们便利用了狸猫换太子的方式,骗过了日本人,保护了国宝。
北平有一个古董商人愿意出20万银元购买,但要求将其砸坏,分成几十块带走。村民们受20万银元的诱惑真的开始肢解,先是用钢条锯,但是由于硬度极高没锯动。后面,村民们醒悟了,认为把司母戊鼎破坏太可惜,万一破坏了他又不要,不完整的更会难以出手,于是村民就把司母戊鼎埋入地下存了起来。
青铜器最早起源两河流域,在我国来说最早的应该是夏朝。在中国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它高达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到986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目前,此鼎的国博文字牌名是“后母戊鼎”。
在1939年的时候,出土于河南省的安阳市,因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书体雄壮,力道遒劲而被称之。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典型的代表我国奴隶制时期青铜的高度技术水平,此鼎商王为祭祀他母亲所制作的,其鼎形状雄伟,整体古朴、庄重、有着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器腹各面铸造这一半的浮雕状的兽面纹,两耳外侧对称且铸有二虎。
从青铜的铸造工艺来看,一般认为方形器的铸造比圆形器的难,而在这司母戊大方鼎显示出古代工匠们超绝的技艺。根据考古人员研究,鼎是由组芯的造型铸造的,根据铸造痕迹,鼎身每面用两块外范,四面用八块,鼎底用四块拼成,鼎足由3块铸成,最后在铸合成为一个整体。专家对此鼎分析。按每个坩锅熔铜12.7公斤计算,875公斤重的司母戊鼎,需七八十个坩锅同时并熔。每个坩锅燃炭、观火色、运料、运铜液等项工作需三四人,七八十个坩锅则要二三百人同时协作。可见其高超的锻造水平了。
出土后的鼎,当地人民怕被日本侵略者掠走,又将它重新埋入地下。可惜后面再次挖掘的时候,已经失掉一只立耳,后专家对着另一只立耳修复安上去的。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出土于中国。现在在国家博物馆内存放,这个青铜叫做后母戊鼎(原名为司母戊鼎),是到现在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挖出时此鼎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后来专家们仿照鼎上另一只鼎耳将它补铸上去,算是完整了。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出现在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出土于殷墟,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村民发现,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了祭祀他的母亲所铸造的。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此鼎器型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释作“后母戊”。
鼎在古代统治者的心目中也是很有重要性。在商周之前是一个青铜器大国,鼎作为青铜器里的重器,一直是青铜器里的重要种类。中国古代有九州的说法,其实就是铸九州以鼎,就各州都以鼎的形式以命名和给定,还有“一言九鼎”的说法。从青铜器铸造工艺看,一般认为方形器的铸造比圆形器难,但在在后母戊大方鼎在铸造的工艺上充分的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