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游泳的人如何预防余氯的危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泳运动日益普及。近年来,因游泳池水质恶劣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事故时有发生,更普遍的情况是,泳池水中的致病源令游泳人群中某些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因此,对游泳池水质监测工作应予以加强。本文以根据现有资料和我们的实践,探讨泳池水中余氯量控制的若干问题。1、 余氯量控制的要求 据资料表明,各国泳池水质的控制标准主要是细菌和余氯量。因细菌指标分析测试相对麻烦,需要较多的设备、仪器,而且技术要求也高,不便游泳池的管理。余氯量的测量相对方便,可在现场快速测定,所以将余氯控制作为泳池管理的主要项目。所谓余氯,就是说游泳池施放含氯消毒剂后剩余在水中的游离氯。它代表游泳池施药量是足够的,而且尚有盈余。这样就可以保证水体的消毒效果。国家在游泳池水指标中把余氯量定为0.4~0.6mg/L(0.4~0.6ppm)之间。但在国家指标中,没有指明时间,是一天24小时都要达到这一标准,还是在游泳池开放期间要达到这一标准。其实,余氯在游泳池中的变化是很急速的,夏季的睛天下降速率:漂白水为0.25mg/L.h、TCCA为0.1mg/L.h。这就意味着,如果你要在24小时把余氯保持在0.4~0.6mg/L之间,那你就要24小时不断的补充消毒剂,才能达到这一标准。所以,这里讨论,其实就是如何正确理解和有效地执行我国国家标准中对余氯量规定的问题。既保证水质合格,又节约用药。 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国家标准对余氯上下限的设定。我们理解,0.6mg/L这一上限是根据游泳者的感官接受程度而定的。从人体所接触的液体中在耐受余氯浓度的角度看(此处不考虑pH值),一般说来,皮肤、肌肉组织在31.5mg/L以下,不会发生损伤*反应;粘膜则可耐取12.5mg/L以下。但是可接受不等于感觉不到不适,实际上,当浓度达到0.5mg/L时,有部份人可以嗅到其气味,但无害。而对下限,美国公共卫生局和国际泳联规定为0.2mg/L,根据我国的国情,人员复杂,某些人有不良的卫生习惯,为更好的保证游泳者的健康,把下限定为0.4mg/L更保险。所以我们认为在游泳池开放时间内,要求确保池水余氯控制在0.4—0.6mg/L 之间。 其次,游泳池水中的致病源,除了较易杀灭的繁殖型细菌外,还有对氧抵抗能力较强的芽孢型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阿米巴包囊等。要杀灭这些致病源,一个方法是加大消毒剂的浓度;另一个方法是延长消毒时间。消毒剂的品种也是致关重要的,有些消毒剂在低浓度下,其消毒效果较差。既然游泳池开放时间是有限的,就可以考虑非开放时间内增强消毒效果,具体说是在非开放时间内施放消毒剂,提高池水余氯量,让消毒剂作有和时间长久些,以达到较好的消毒目的。 概括起来,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控制余氯,在开放时间内确保达到国家标准内,非开放时间尽可能维持消毒能力。2、 余氯量在游泳池中的变化 各种含氯消毒剂投入游泳池水中以后,都会自行发生化学变化,生成Hclo。由于Hclo不稳定*会使其逐渐失去杀菌消毒能力,其可检测的表征就是余氯量的下降。根据文献资料以及我们的观测,在导致余氯下降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如下几个:2.1环境的影响 露天游泳池无遮无挡,受环境影响最大,太阳直射尤甚。太阳光中作用最大的是紫外线,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当云层遮住太阳时,肉眼看上去阳光减弱了很多,但由于紫外线透过量仍很大,池水中消毒剂受光而分解,阳光越强分解速度越快;空气、雨水、尘埃中都夹杂着大量的微生物和杂质,它们对余氯的消耗也是不中忽略的。有些游泳池在下雨以后,池水有变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为什么有些游泳池下雨后池水不会有变化呢?原因是空气环境的污染各地不同下雨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再者,在下雨时,游泳池水中存在余氯量不同所致。这就是说游泳池水中消毒剂的余氯量足以抵挡外来微生物的侵犯,水质才能保持良好,否则就变,有时一变就不可收拾。微生物在池水中生存,在适宜的温度、pH值的环境中,其再生速度是成数学方根发展的,如果当地水源受磷污染严重,其再生速度更是惊人的,一、二个小时之内可将游泳池中水由清变浊,变浊以后的水再处理,就要消耗大量的药剂,同时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处理好。因此,在平时要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余氯的控制,防范以未然。 在游泳池水中,根据我们在20天的连续观测,一个标准的游泳池在露天的情况下,晴天余氯平均下降速率为0.26mg/L.10min(指漂水起始浓度为0.6—0.8mg/L),浓云雨天和黄昏,降速为0.11—0.15mg/L.10min,在晚上为0.025mg/L.10min。从以上观测可知,晚上余氯降率为白天的十分之一。因此,施放消毒剂应该在晚上进行,其好处是消毒剂损耗小,在施放量相同时,晚上余氯浓度高,况且又有充足的时间接触,达到消毒效果更佳的目的。2.2游泳者的影响 相似的天气、温度条件下、比较一下,有人和无人游泳时,池水余氯的降速,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因素的效果。据观测,在一般情况下,每100人每小时可令池水余氯下降0.04mg/L(这是指除了各项本身降幅之后的降幅)。 我们分析认为,游泳者因素导致余氯下降原因如下:排尿。我们作过多次测试,平均每1ml尿液可使33L游泳池水的余氯量下降0.1mg/L。也就是说,只要在400名游泳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排一次尿,就足以令一个标准的游泳池余氯下降0.04mg/L。而根据我们对游泳者的调查,四分之一这个数字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汗液和其他分泌物及人体表皮携带的菌类,也会使余氯下降。据我们的测试,平均1ml汗液可使10L游泳池水余氯下降0.1mg/L。由于运动中的人体的搅动,增加了池水与空气的接触,空气中的尘埃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也会增加余氯的下降。3、 消毒剂对余氯的影响 目前,我国游泳池采用的消毒剂有:液氯、漂精粉、漂水、强氯精(TCCA)。因液氯危险大、在游泳池中引起多次泄漏中毒事故,现已很少游泳池采用。漂精粉因有残渣,堵塞管道,影响水质,也逐步被淘汰。漂水含氯极不稳定,其有效氯会随环境、温度、湿度、光线及存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下降,据我们分析,用塑料桶盛装的漂水在露天存放15天,其有效氯含量要下降50%,其下降率如此之大,令使用者很难掌握加氯量。漂水出厂时的有效含氯量为10%,一些经销商从厂购回,存放一段时间,用户购回量又较多,存放时间又较长,其有效氯的损失就更大。(这里还没有考虑到经销商为降低售价而冲稀因素) 另外,漂水在放入游泳池后,其分解速度是很快的。本文第2.2项所测数据均是以漂水为消毒剂。据我们的测定,如果按规定2ppm投加漂水。在晴天,加入二小时后,再测量水中余氯几乎为零。漂水在碱*水中,杀菌效果很差,只有次氯酸杀菌效果的1%。显然,如果能稳定次氯酸,使其不分解成次氯酸根,则等于是提高了杀菌效果的99倍。TCCA就是根据这样的思路开发出来的新型杀菌剂。由于TCCA分子具有共轭键,在水中逐步分解释出次氯酸,留下的异氰尿酸盐对水中的有效氯有稳定作用。它本身又无毒,因而它具有漂水所没有的特效作用。TCCA杀菌力强,药剂稳定,适应pH值范围广,药效时间维持长,存放又相当稳定。据测定,TCCA存放一年,其有效氯损失只有1%。因此,欧美、日等国游泳池基本采用TCCA作为消毒剂。近几年来,我国也有相当多的游泳池改用TCCA作为消毒剂。效果明显,水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4、 余氯的测量 其实,余氯的测量比较简单、方便,了解其使用方法,一般管理者均能掌握。在水质监测和分析中,有许多项目是采用比色分析法来进行的。测量余氯也是如此。它通过试剂与有效氯经化学反应生成有色物质,根据这一物质颜色的深浅来比较浓度的大小。比色分析法之优点在于*作简便、测定迅速、测试范围广、数据稳定可靠。余氯的检测,每个游泳池都应具备,否则就无法掌握游泳池余氯的变化情况。*作无科学依据,这样就很难保证游泳池水质。SXZ—3型袖珍式比色器能测定游泳池剩余氯,pH值两个项目。其中剩余氯的测定范围为0.05~2.5ppm;pH测定范围为6.0~7.6。它携带方便,*作、使用简单、反应迅速灵敏,它在测试时,比液是放在一个暗盒中,不受测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跳出泳池的时候 不管是中途休息喝奶茶还是去厕所 都要先冲冲水 我是有这个怪癖的 但内心觉得很安全。否则就感觉不舒服
余氯是不能超标的,标准是在0.3MG左右。你可以穿连体游泳衣,这样可以很有效的防御。如果不是对氯过敏,即使天天游也没问题的,想想游泳运动员吧,天天游,1天2次也没有任何问题
跳慢点
带泳冒,穿泳衣
分光光度计比色皿厚度有什么区别
两者主要在厚度,耐磨度,数据准确性以及外观等四方面存在区别。
一、厚度
分光光度计:厚度比后者厚很多,高达几十倍。
比色皿:相比分光光度计来说很薄,两者硬度相差很大。
二、耐磨度
分光光度计:和比色皿相比较,非常耐磨。
比色皿:不耐磨,如果把两个对磨,分光光度计将很少被磨损,而比色皿磨损非常大。
三、数据准确性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比比色皿要比玻璃比色皿优越的多,化验数据更准确、更可靠。
比色皿:数据的准确性不如分光光度计。
四、外观
分光光度计:主要是所带字母的不同,分光光度计上有一个Q字样。
比色皿:比色皿的上面有一个G字样。
分光光度计
比色皿
扩展资料
比色皿主要是由石英粉烧制的石英比色皿,也有微量、半微量、荧光等比色皿出现。
注意事项
比色皿一般为长方体,其底及两侧为磨毛玻璃,另两面为光学玻璃制成的透光面采用熔融一体、玻璃粉高温烧结和胶粘合而成。所以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拿取比色皿时,只能用手指接触两侧的毛玻璃,避免接触光学面。同时注意轻拿轻放,防止外力对比色皿的影响,产生应力后破损。
2、凡含有腐蚀玻璃的物质的溶液,不得长期盛放在比色皿中。
3、不能将比色皿放在火焰或电炉上进行加热或干燥箱内烘烤;。
4、当发现比色皿里面被污染后,应用无水乙醇清洗,及时擦拭干净。
5、不得将比色皿的透光面与硬物或脏物接触。盛装溶液时,高度为比色皿的2/3处即可,光学面如有残液可先用滤纸轻轻吸附,然后再用镜头纸或丝绸擦拭。
分光光度计测量范围一般包括波长范围为380~780 nm的可见光区和波长范围为200~380 nm的紫外光区。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特有的发射光谱,因此可采用不同的发光体作为仪器的光源。
钨灯的发射光谱:钨灯光源所发出的380~780nm波长的光谱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可得到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连续色谱;该色谱可作为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
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线透过测试的样品后,部分光线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色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光光度计
用标准溶液作工作曲线和样品分析时 ,都用同一套比色皿 ,在同样工作条件下操作, 比色皿的厚薄对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光光度计中不同比色皿厚度之间吸光度的换算可以进行换算,公式为:
①A=abc或②A=εbc
A为吸光度,b为液层厚度即比色皿厚度,单位用厘米,c为浓度,在①中,c的单位为克每升,在②中c的单位为摩尔每升,a为常数,ε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特征常数
比色皿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比色皿时,两个透光面要完全平行,并垂直置于比色皿架中,以保证在测量时,入射光垂直于透光面,避免光的反射损失,保证光程固定。
比色皿一般为长方体,其底及两侧为磨毛玻璃,另两面为光学玻璃制成的透光面粘结而成。所以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1拿取比色皿时,只能用手指接触两侧的毛玻璃,避免接触光学面。
2.2不得将光学面与硬物或脏物接触。盛装溶液时,高度为比色皿的2/3处即可,光学面如有残液可先用滤纸轻轻吸附,然后再用镜头纸或丝绸擦拭。
2.3凡含有腐蚀玻璃的物质的溶液,不得长期盛放在比色皿中。
2.4比色皿在使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必要时可用1∶1的盐酸浸泡,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2.5不能将比色皿放在火焰或电炉上进行加热或干燥箱内烘烤;
2.6在测量时如对比色皿有怀疑,可自行检测。用户可将波长选择置实际使用的波长上,将一套比色皿都注入蒸馏水,将其中一只的透射比调至95%(数显仪器调置100%)处,测量其他各只的透射比,凡透射比之差不大于0.5%,即可配套使用。
2.7有人用过的经验:
2.7.1使用前将比色皿在2%的硝酸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用水,蒸馏水依次冲洗干净,擦干。
2.7.2比色前将各个比色皿中装入蒸馏水,在比色波长下进行比较,误差在±0.001吸光度以内的比色皿选出4-8个进行比色测定,可避免因比色皿差异造成测量误差
2.7.3 比色皿中的液体,应沿毛面倾斜,慢慢倒掉,不要将比色皿翻转,直接口向下放在干净的滤纸上吸干剩余液,然后用蒸馏水冲洗比色皿内部倒掉(操作同上)避免液体外流,使第2次测量时不用擦拭比色皿,不致因擦拭带来的误差。
用标准溶液作工作曲线和样品分析时 都用同一套比色皿 在同样工作条件下操作 比色皿的厚薄对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常规的壁厚是1.25mm,厚度不一样光程也会不一样。
比色杯的使用
玻璃和石英比色杯的使用波长范围是什么?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使用比色皿时,两个透光面要完全平行,并垂直置于比色皿架中,以保证在测量时,入射光垂直于透光面,避免光的反射损失,保证光程固定。
取比色皿时,只能用手指接触两侧的毛玻璃,避免接触光学面。不得将光学面与硬物或脏物接触。盛装溶液时,高度为比色皿的2/3处即可,光学面如有残液可先用滤纸轻轻吸附。凡含有腐蚀玻璃的物质的溶液,不得长期盛放在比色皿中。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比色皿架及比色皿在使用中的正确到位问题。有些使用者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因操作不当造成偶然误差,严重影响分析结果。
2、应保证比色皿不倾斜放置。稍许倾斜,就会使参比样品与待测样品的吸收光径长度不一致,还可能使入射光不能全部通过样品池,导致测试比准确度不符合要求。
3、应保证每次测试时,比色皿架推拉到位。若不到位,将影响到测试值的重复性或准确度。最后,还应保证比色皿的清洁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色管
石英比色皿既可用于紫外区又可用于可见区,但是价格一般比较贵,所以要根据使用波长选择比色皿.
普通玻璃比色皿只能用于350nm至1000nm的可见区。(好象还能到2000nm,不过在这里不做讨论了)。
注意事项:
2.1拿取比色皿时,只能用手指接触两侧的毛玻璃,避免接触光学面。
2.2不得将光学面与硬物或脏物接触。盛装溶液时,高度为比色皿的2/3处即可,光学面如有残液可先用滤纸轻轻吸附,然后再用镜头纸或丝绸擦拭。
2.3凡含有腐蚀玻璃的物质的溶液,不得长期盛放在比色皿中。
2.4比色皿在使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必要时可用1∶1的盐酸浸泡,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2.5不能将比色皿放在火焰或电炉上进行加热或干燥箱内烘烤;
2.6在测量时如对比色皿有怀疑,可自行检测。用户可将波长选择置实际使用的波长上,将一套比色皿都注入蒸馏水,将其中一只的透射比调至95%(数显仪器调置100%)处,测量其他各只的透射比,凡透射比之差不大于0.5%,即可配套使用。
2.7有人用过的经验:
2.7.1使用前将比色皿在2%的硝酸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用水,蒸馏水依次冲洗干净,擦干。
2.7.2比色前将各个比色皿中装入蒸馏水,在比色波长下进行比较,误差在±0.001吸光度以内的比色皿选出4-8个进行比色测定,可避免因比色皿差异造成测量误差
2.7.3 比色皿中的液体,应沿毛面倾斜,慢慢倒掉,不要将比色皿翻转,直接口向下放在干净的滤纸上吸干剩余液,然后用蒸馏水冲洗比色皿内部倒掉(操作同上)避免液体外流,使第2次测量时不用擦拭比色皿,不致因擦拭带来的误差。
中国为什么可以大胆到不用色彩?
中国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他们将色彩大胆地运用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他们天生就是色彩搭配大师。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蓝天、土地、绿树、鲜花、彩虹、羽毛、毛皮都是他们获取色彩的灵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色彩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族群、年龄以及社会地位的区别符号,色彩折射出民族的审美情趣。认识中国少数民族可以先从认识中国少数民族的色彩开始。
古代中国人在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从大自然复杂的色彩中归结出五种基本色彩——红、黄?青?黑和白。从周代开始,古人把红、黄、青三色称为彩,把黑和白称为色,并把这五色列为正色。除正色以外,其他的颜色都称为间色。五色与五行、五方相结合,形成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东方属木,色青;南方属火,色红;西方属金,色白;北方属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这种宇宙观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的民族直接将汉族的这套五行五色五方系统运用到风水占卜之中,或者是用天干地支和五行来推算新生儿适合穿戴的服色;有的民族把代表五方的颜色运用到一起,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如南方的一些稻作民族在重要的节日吃五色糯米饭,有些彝语支民族会在端午节的时候给小孩缠上保平安的五色丝线,到火把节的时候再把丝线用火把烧掉。
南方稻作民族将糯米用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草等泡染后再蒸煮出红、黄、黑、白、紫的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一般在重要的节日中食用,以求吉祥。 (摄影 李琳)
因为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影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钟爱的颜色,这种“民族色”追根溯源的话,基本都是的红、黄、青、黑、白五色中的颜色。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颜料的进一步掌握,色彩的种类越来越多,爱美的天性使一些民族在最初“民族色”的基础上衍生出别的色彩,但不管怎样,这些色彩都不离“民族色”太远。如朝鲜族、傣族,他们都崇尚白色,但是粉红、浅绿等浅色调的颜色也成为他们喜爱的色彩,这些颜色与他们喜爱素雅的民族审美情趣始终保持一致。基于此,还是从红、黄、青、黑、白五色开始来梳理少数民族的色彩文化。
红
红色是太阳,是火光的颜色,红色带给人温暖的感觉。正如德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艺术史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谈到一样,红色是一切民族都喜爱的颜色。除了红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振动频率最慢,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兴奋、紧张、激动之外,在罗格塞看来,对先民而言没有什么比获得食物的狩猎,扩张地盘的战争更令人兴奋,而其中不可避免地流淌的鲜血自然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甚至人类最初所使用的红色颜料,可能就来自敌人或者猎物的鲜血。
彝族在尚黑的同时,因为对火的崇拜,以及对红艳的索玛花的喜爱,红色成为彝族人最喜欢的颜色之一。云南石屏花腰彝的妇女服饰由大面积红色的绣片缝制而成。( 摄影 列来拉杜 )
在古代,人们用红花、苏木、茜草等植物做染料。其中,红花是红色植物染料中色彩最鲜明的一种。红花中可作为染料的成分是红花素,易溶于碱性溶液后可在丝、麻、毛上染色,得到鲜艳纯正的深红色。红花染色在民间应用很广。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此外还有赤铁矿粉末和朱砂等颜料可用来染红。
红色在很多民族中代表吉祥。图为贵州黄平县革家人婚礼。 (摄影 汪黔林)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崇尚红色的民族有: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白族、景颇族、赫哲族、柯尔克孜族、德昂族、水族、裕固族、塔吉克族等。在汉文化圈里,红色为帝王所钟爱,北京故宫的朱红色尽显华贵又不失威严。受汉文化影响,在很多民族中,红色不会轻易用在民居中。在藏区,红色只能用在护法神殿和灵塔殿的外墙上。布达拉宫宫体分为红宫、白宫两部分,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居住生活的场所,有数十座佛殿和灵塔殿,高九层,外墙刷成红色。在藏传佛教中,除了僧人,其他的人不能穿红色衣物。
红色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含义。云南的拉祜族忌用红色,自己不用,也不允许别人把红色物品带到寨子里。他们对红色的禁忌,源于对血液的避讳。但对德昂族、白族、景颇族、赫哲族来说,红色却是火或者祖先血液的象征,具有避邪驱鬼的神力。
黄
在五方的概念中,中央为土,色黄。黄是土地的颜色,因为居中央,是帝王的颜色。从唐代开始,黄袍从祭祀的专用礼服,变为皇帝的常服,这一规则被后世中国帝王所延续。与汉族民间一样,少数民族对黄色的运用也极其谨慎,除了在宗教建筑、宗教服饰中大面积运用外,黄色一般只是作为小面积的装饰出现。
黄色系植物染料有姜黄、栀子、槐花、黄檗、柘树等。姜黄是天然色素中最鲜艳的一种,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根茎中含有姜黄素,它是染黄的主要成分。姜黄可直接染棉、毛、丝等纤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黄色植物染料。
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人。(摄影 李琳)
藏传佛教格鲁派因为僧人的帽子是黄色的,又被俗称为“黄教”。传说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受戒时,各种颜色的僧帽他戴着都觉得不舒服,唯独黄帽子戴着舒服。另一种说法是,黄色僧帽是坚守出家人戒律的标志,宗喀巴弘法时,戴上黄帽来强调僧人要坚守戒律。
在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阿昌族、布朗族地区每个村寨都会有一座佛寺,这些佛寺通常都会用金色做装饰,有些规模大的佛寺修建得金碧辉煌。在阿昌族地区,人们盛行在佛像身上披黄色的布,称之为“黄单”,以示对佛的虔诚。每年十月,群众要在当地佛寺取下旧黄单,换上新黄单。
文章标题: 为什么比色液最大只能盛装五分之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