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辽沈战役1:国运之危机

时间: 2021-04-14 22:49:52 | 作者:老旦Dr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辽沈战役1:国运之危机

辽沈战役.开篇

你是个当将军的料吗 ?

相信很多男孩都和我一样,从小有个将军梦,看了许多战争史,总觉得自己妙计百出,是个当将军的人才。

但是,在战场上面对战略决策的时候,天才妙计其实并没有用。因为,只要是万人级别以上的战争,最起码都有10个以上的智囊在一旁给指挥官出主意,一天能给你拿出100套作战方案来——每一套看起来都似乎是一份妙计,而这里面,很可能只有1条,是真正的制胜之道。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在这100条方案中,你能找到这条唯一的制胜之道吗?

假设你确实有战略的天份,慧眼如炬发现了制胜之道,这只是微不足道的第一关罢了。下一关,真正的考验来了:

这条路,你真的能坚持走下去吗?

让我们回到1948年的2月,一起看看摆在我军面前的东北战略问题。

1.东北局势(1948年)

我自己画了个图,黄色部分是国民党控制部分,我知道,你们是不是想问,那我军控制部分呢?

很简单,除了黄色的部分全被我军控制了。

这样一说,是个人就能看出来,国民党在东北已经完蛋了,兵力已经处于下风不说,还被分割在三个城里。分割也就算了,其中有个长春远远的孤悬在北边,被打了根本都没法救。

但是这里有个要点,因为我军主要的根据地在北满,也就是哈尔滨附近,因此我军基本上所有的主力都在长春以北地区。其他地区并没有太多部队驻防。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国民党不出来占领我军防守薄弱的地方?因为国民党现在的策略往好听里说就是“死守大城市”,实际的情况是此时国民党野战已经完全打不过我军了,林彪是巴不得国民党出城来送,那真是出来多少死多少。小城市也一样守不住,所以国民党只能龟缩在大城市靠着坚固的防御体系苟住。

你可能要说了,那这东北不是送分题吗,这有什么难的?

问题就在这里,因为这道题不是问怎么解放东北,而是怎么解放全中国。

2.全国局势(1948年)

让我们回到全国战场再来看看。

这兵力统计口径复杂极了,我就是画个大概,别太较真,基本上是算上能够调动的兵力

除了东北之外,我军在哪个战场都处于绝对劣势(西北战场真是惨极了,彭老总常年扛着1比3的劣势在奋战,关键还老能打赢)。

那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毛主席当时主要的顾虑其中一条,就是如果全国战争打成持久战,搞不好哪天美国就要深度参与进来搅和,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形成隔江对峙,两党划江而治的局面。这是列强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却是中国人民最糟糕的结果。

有人可能觉得我在这危言耸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叫司徒雷登的人(名字很熟悉吧,《别了,司徒雷登》,至于文章写的啥就不知道了吧哈哈哈)。他是美国那段时间的驻华大使。我来给你们说说这人想对中国做啥:

司徒雷登最开始的计划是让中国碎成满地碎片,东北给我党,西北给三马,中原让桂系和老蒋自己闹去,新疆西藏就策划他们独立。这个政策随着我党越来越壮大,司徒雷登发现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因为老蒋还好控制一些,但是只要我党一旦胜利,以我党的作风,绝不允许一个分裂的中国存在。

既然不能打碎,他也打算过和毛主席合作,这也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这里有个问题,那时候美国只要提到共产主义就变脸,根本不打算跟我们谈。

这些招数都不行,他的最后一招就是,怂恿美国军队直接进入中国武力支持老蒋,最终让两党划江而治,这就非常非常恐怖了。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美国一掺和,苏联肯定不会看着,那时候中国人的命运就真的身不由己了。

大家现在不了解那时候的局势,是不是都以为这个事情好像不会发生。其实那个时候美国一个师的兵力直接就在青岛呆着,而且是45年就来了。之所以后来这支部队没有参与三大战役,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打得实在是太好,国军败得实在是太快,美国这大象头还没转过来,老蒋已经跑台湾去了。

(1945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六师的2个团及7个直属营共2.7万余人,在司令谢勃尔的率领下抵达青岛)

现在大家再回头看看全国局势,如果东北的国民党军只是被击溃,然后撤退到华北,或者华东一带,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稍微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一下能反应过来,淮海战役肯定是没法打了,因为淮海战役我军和国军实力几乎相当,双方几乎是拼到最后一个师的战力。而东北这45万生力军里,还有新1军新6军这样的国民党皇牌主力,这批部队入关,最轻也会严重拖慢全国解放的进度。最严重点,就是导致我军始终无法打过长江,全国局面变成长期战争,最终很可能导致美国介入形成南北朝。

好了,前面这些情况说完了,请大家记住,无论是美国的政策,还是淮海战役的经过,那都是我们现在开了天眼回头看才知道的事情。那时候我们的毛主席最多只能是慧眼如炬,认识到有这个巨大的风险,谁也不知道如果放跑了东北国军风险具体有多大,美国会不会真的介入等等。

现在,题目分析完了,我们来看看,毛主席和林彪面临的历史级难题。

3.打哪里?

这问题林彪其实根本就没犹豫,打长春啊。

我们先谈谈林帅,大家可能都知道林帅是我军最善战的统帅,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林帅打仗非常精细,每次打仗前,林帅都搬个凳子死盯战略地图,一点一点算。每次打完任何一仗,林彪都要求大家把歼敌数、缴获数、伤亡数一五一十全报上来,而且是落实到每个班都要报,数字报到个位数,枪要分清楚步枪机枪手枪,报完数大家去庆功,他就连夜分析数据,用数据反推战法、战果,然后分析敌人的布置、我军的操作,研究下一次怎么打。好家伙整个就是人肉大数据,这种人不成军神才有了鬼了。

所以林彪的战略很清晰,先打长春,再打锦州,稳扎稳打。

但是有人觉得不行。

1948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东北野战军,明确提出“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战略构想。虽然没有提出要直接攻打锦州,但是提到要东野直接进攻锦州附近到山海关一线,也就是国民党撤出东北的唯一陆上通道。

林彪收到毛泽东电报的第三天就回电表示:虽然必须将国民党军截歼于东北,但目前在锦州一线没有作战条件。

4月,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提出攻打长春的作战计划,并再次陈述了攻击锦州“不甚适宜”。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林彪就不愿意直接打锦州呢。

我画个图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红色箭头是我军需要走的路线,黄色箭头代表国民党军可能出击的路线

根据东北当时的道路情况,林彪的主力必须经过长春,然后南下至彰武,经过阜新,到达义县开始进攻。大家可以看图。

简单来说,这么打,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线太长了,长得简直离谱,并且更为夸张的是,这条补给线旁边就是国民党主力军团,随时都可以全力出击一下子打断补给线。古代军队打仗仅仅需要保障粮草运输,现代军队除了粮草之外,弹药补给同样是个致命的问题。此时林彪的部队已经有超过千门大炮,决战时需要的炮弹、手榴弹、子弹都是天文数字,没有弹药,枪炮都是废铁。这就需要后方补给线畅通,源源不断向前运输补给。

打锦州如果战事稍微拖长一点,哪怕只是10天半个月,补给线被沈阳,长春的国军部队出动切断的话(几乎是必然),断粮还勉强能想办法,弹药一旦断了,那还打什么。

而万一补给没了,打不下来,需要撤退,人还可以想办法跑回来,可是所有的重武器可就全交代了,那可是东北几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这一仗要是输了,那真是删号重练,我军在东北将不再有任何优势,怕是至少要几年才能缓过气来。

也就是说,如果要打锦州,就要以迅雷之势,几天之内一举拿下,哪怕打慢了都不行,打慢都是个死局。这对于百万大军的指挥官来说根本就是噩梦,没人会去选这样的战略。

当时我军东北野战军七纵的老兵亲身经历:“当时说要打锦州,大家心情都很沉闷。大家知道,打赢了就是大胜,打输了就要退回江北(松花江)去”。大家都觉得,打输了,整个东北又要让给国民党。

我们来复盘一下,主席面临的局面。

1、经过无数年艰苦的奋斗,我军终于在东北取得了优势,全国其他地方仍然还比较艰难。可以说,东北是我党多年奋斗以来看到的第一线胜利的曙光。

2、东北其实就两个方案:先打长春,基本必胜,即使打输也没有任何损失,打国民党可能会撤离东北,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战略(例如急行军直奔锦州)把国军留住;先打锦州,胜负完全难料,因为战斗条件极为苛刻,虽然打胜了能够最大概率把国军留在东北(但不太可能会是全部,因为国军还可以从海路撤退),但是打输了东北野战军就一夜返贫,全国局面会遭到巨大打击。一线曙光又将暗淡下去。

3、东北前线总指挥,我党的常胜将军林彪发回的信息是,打锦州没有条件,坚决不同意直接打锦州。

4、直接打锦州带来的最大和最终收益,是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南北朝,而这个局面究竟是不是真的会发生,说真的,我们开了天眼都不知道。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主席看到了这最险、最难的一条道路。但似乎,所有人、特别是最资深的一线将领们,都在反对他,告诉他,这条路不对。

那么,主席会如何选择呢。

(未完待续)

如果觉得写得还行的话,麻烦顺手点个关注和赞吧~

后续文章在专栏里:

好看的战争史www.zhihu.com图标
文章标题: 辽沈战役1:国运之危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22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