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3 12:57:18 | 作者:中南屋Chinahouse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1次
“大象是我们傣族人的老祖宗,我们崇拜它崇拜得很。原来大象不到我们这里来,就是五年前来了。那次是,凌晨四点的时候吧,我和另一个人(开车)去拉货。就在路上,黑漆漆的,那只大象就在路上。那么大的大象走起来一点声音都没有,就冲着我们来了,就用那个鼻子就摇(车)啊,摇啊摇啊,摇了好几下它才走掉的。它走了之后,我腿都在抖,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看见大象就很害怕。”勐海县勐阿镇黎明农场四分厂五队的一位村民说道。
自古以来,在西双版纳傣族的象文化中,大象是很智慧的动物,也是吉祥的象征。村民认为见到大象是要跪拜的,因为这是他们的信仰。
研究亚洲象的李立立博士说过:“你要注意看的话其实每头大象跟人真的是一模一样,有的大象它很大胆,有的大象它很胆小,就各有不同。”当大象遇到困难的时候,它会进到人类的村庄,向人们寻求帮助,所以说大象是很有灵性的动物。
然而,在现在的西双版纳,大象却成为了危险的象征。
“太害怕了,看都不敢看,(大象)一个早上(把甘蔗)全都嚼了。”这是勐阿镇黎明农场一位村民叙述他2021年3月的一段经历,“多少个大象都扒在我们家窗子上,还爬到房子上,房子里都搞烂了。”当说到和大象近距离相遇的经历,村民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要再来了,很害怕!”
亚洲象作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在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地区仅有200~250头,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3.7~5.1万头。成年亚洲象平均体重3~4吨,每天能吃240公斤的食物,占其体重的6%~8%。其目前有260种食物可吃,而村民在农田里所种的“美味的”农作物能给它们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因此亚洲象常常进入农田觅食。加之森林被不断开采,越来越多失去家园的亚洲象走上了公路,走入了村寨与农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形成“象灾”。而这又激起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亚洲象越来越多的仇恨情绪。
位于勐养子保护区内的香烟箐、曼稿子保护区附近的勐阿镇黎明农场,是“象灾”的重灾区。香烟箐与野象谷比邻,当地村民主要从事农业。虽然最近逐渐转向餐饮、民宿等旅游产业,但主要经济来源仍是农业生产。在“象灾”危害多年后,为了预防亚洲象的侵扰,香烟箐建设了防象围栏以及红外相机、巡逻员与无人机相结合的预警系统,通过广播、手机应用和微信群的方式为村民提供“象灾”预警。
与香烟箐不同的是,勐阿镇离保护区较远,亚洲象也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问题。勐阿镇的居民居住地相对分散,因此当地无法修建防象围栏。因此,这里的预警系统采用无人机巡逻的方法追踪亚洲象,然后通过广播、微信群、手机应用的方法为村民提供预警。
随着森林的开发,亚洲象的家园在逐渐消逝,迫使它们侵入了人类的生活区。而对于人类来说,亚洲象是入侵者,是破坏者,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目前,并没有一个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能实现既保护亚洲象也能保护人类。
人象冲突一直存在,也将会一直存在。
为了减少人象冲突造成的财产和精神损失,1992年开始云南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199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2009年,野生动物肇事由政府直接补偿转变为由商业保险补偿。对此,勐阿镇黎明农场的村民表示:“20亩可以赔6亩,800块。”“保险公司才赔(市场价的)30%,(赔的)钱也拿不着。”因此,虽说补偿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村民对亚洲象及其造成损失的负面情绪,但又带来新的问题。
首先,野象谷的工作人员提到:“负责野象肇事赔偿的是太平洋保险。保险公司是不能亏损的,如果按市场价赔偿的话,肯定公司是会亏损的……这两年赔偿是在提高的,现在可能达到三分之一的市场价吧。”
第二,保险补偿金额数量少和保险公司相对繁复的业务程序,导致当地村民不愿意申请赔偿。野象谷附近的香烟箐村村民说,如果亚洲象闯入橡胶林进行破坏,他们只能获得每棵橡胶树 20 元的补偿,而橡胶树的市价则在每棵 200 元左右。除了补偿金额少以外,村民也反应了“申请难”的问题:“如果亚洲象早上破坏了(农作物),我们就打电话申请。如果当天那个保险公司的人来看,就能够批准。但是他要新鲜的,如果隔一天,他来了就说这不是新鲜的,就不予赔偿。”勐阿镇的村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大象它虽然不吃那个鱼,但它就走到(鱼)塘子里去洗澡,然后就扯那个泵氧器。一没了那个泵氧器,鱼就一片一片的死。但是在我们这里,(死)鱼三四天就化掉了。等那个保险公司的人来,就说没有鱼嘛,就不给赔。”
第三,即使满足了申请的要求,补偿金额也迟迟到不了村民手里。当勐阿镇的农民被问询到赔偿落实的时长时,他们反映:“两三年了,(补偿金额)都拿不到啊。”当地村民认为,不值得为了一笔量少、难申、漫长的补偿金而费心费力,因此他们对补偿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第四,不公平的补偿机制也导致了部分村民的比较心理。一位同样以种田为生的村民向我们透露:“我们(心理)是有点不平衡,他们跟我们一起搞的嘛,他们甘蔗地都赔了,我们这没赔,也没有(人)通知我们,(关于赔偿)也没有人来看过。”
鉴于补偿机制难以完善,人们开始研究更有效的防象方法。
(一)防象工程——防象栏建设项目。作为“2021年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工程”的项目之一,该项目选择亚洲象经常出没的香烟箐村(新寨)和三六队两个村寨为试点进行安装,希望通过亚洲象防护栏工程的建设,阻拦亚洲象进入村寨或农户家进行取食,保障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然而,防象工程总投资1738664.05元,成本较高,而且也不适用于地广人稀的农田地区(如勐阿镇)。因此,防象工程的推广和实施拥有一定的困难性。
(二)亚洲象食源基地建设。亚洲象食源基地,是指在亚洲象可能出没的一些区域,人工种植野生亚洲象可食植物,以此有效缓解当地居民与野生亚洲象的冲突,提高当地群众保护亚洲象的积极性。
然而,亚洲象并不一定能碰巧进入食源基地,且食源基地面积相对小,亚洲象取食时如果对种植物有较大破坏的话,仍然需要政府对该项目长期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因此,对于许多地区的村民来说,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保证其财产安全。但对他们来说,比起财产,保证自己生命安全是最优先的事情——“先跑啊!当然命更重要喽!看到微信群里的警报(预警)消息就赶紧跑。”
预警系统能够使当地民众得知亚洲象的位置是否接近人类生活区,提高村民的警惕,并让村民撤离或躲避,减少人象遭遇和伤亡率,从而最终达到缓解人象冲突的目的。
在对关平防护站的工作人员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如今采用红外相机、巡护员、无人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警。巡护员通过电话沟通、使用中国移动的移动网络以及”亚洲象监测预警”的手机app(手机应用)软件进行通信。当地的村民多数通过微信群里的播报,广播和政府发放的手机应用收到亚洲象靠近的通知并进行撤离。
根据我们对香烟箐和勐阿村民的访谈得知,随着手机使用频率的上升,微信群播报成为村民最常用的接收预警的方式。香烟箐的村民们收到警报时,在防象工程保护区域里的人会避免外出(上山);而在保护区外割胶、采茶叶的村民则会撤离到防象工程保护区域里。
与香烟箐不同的是,在勐阿镇,居民居住地相对分散,因此当地无法修建防象围栏。接到预警信息时,村民只能选择撤离。但村民们普遍反映,预警系统的存在,至少减少了人员因为遭遇亚洲象而死亡的现象。
预警系统因为成本相对低廉,实施相对简单,已经在受灾村镇中普及开来。但是,现存的预警系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预警系统的设备有待改进。红外相机虽然可以自动进行监察工作,但是存在盲点和识别不准确的问题;无人机则有可能惊扰野象。因此,对监视设备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红外相机的视角范围和辨识准确度,减少无人机的噪音等等,可以提升保护效果。同时,如何让手机应用在正确的时刻发出足够大而引人注意的声音,以此警示民众注意大象活动的技术问题也亟待解决。
其次,现存的预警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人工。红外相机等定点监视系统虽然可以自动进行监察工作,但是存在盲点和识别不准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追踪和辨识。这带来了预警延迟的可能。而人工巡视和人工操纵的无人机巡视的频率和仔细程度,都大大影响整个预警系统的成效,也威胁着巡护员的生命。例如,勐阿镇的巡护员在夜间下班时,便无法监察和通报亚洲象晚上的活动情况,这导致无法避免人象在夜间相遇的情况。因此,只有随着未来相关技术的提升,才能更好地缓解人工压力、保护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现有的用于缓解人象冲突的方法有多种,且各种方法之间能够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使亚洲象和处于人象冲突风浪尖的当地居民能够受到一定保护。然而,这些方法由于受到政策、技术、经济和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只有当我们真正走入人象冲突之中,才会意识到其中问题的复杂性。
在野象谷工作了 20 年的“大象医生”保明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随着大象数量变多,人与象相遇时就会出现矛盾。大象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而人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对大象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文 | 陈欣妤 马语心 任峙岳 朱学莹
中南屋Chinahouse:西双版纳景点打卡背后,提升公众亚洲象保护意识路在何方?
中南屋Chinahouse:世界大象日 | 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西双版纳人象冲突调研回顾
中南屋Chinahouse:八十年后,请把我和世界上最后一头北极熊葬在一起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