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历史故事
(一)
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四川共有350万人出川抗战,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还强,他们大部分都是隶属于川军,所有的武器装备都算是国军中最差的之一,但是他们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前线。
川军将领杨森说“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军阀刘湘抱病出战,病死客乡,却在临终不忘勉励同袍“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时任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说“ 此次出川抗日,不成功便成仁”,在台儿庄战役中王铭章壮烈殉国。
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我此去,为国而战,义无反顾,我万死不辞”,在弹尽粮绝被日寇包围的情况下自戕殉国、慷慨成仁。以上仅是列举的一部分在抗战中的川军将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在前线奋战的士兵,可以这样说在日寇曾侵占的每一块中国土地上都留有川军将士的鲜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将领在抗日战争之前基本上都经历过军阀混战,但是与民国政府却未曾发生过战争而是和平易帜,在对红军的多次围剿也基本以失败告终,所以也有人戏称川军是“内战外行,外战内行”。
(二)
在宋朝末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但是在钓鱼城却折戟成沙,蒙哥也在此战死,当然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四川在被占领之后被蒙古铁骑屠杀,人口由原来的1920万锐减到82.5万,这也是后来为什么会有湖广填四川的说法。
“秦并巴蜀,得地广国,取财缮兵,终席卷八荒,一匡天下。 唐时玄、德、僖三宗避乱入蜀后再图恢复中原。日军侵华,国民西迁,蒋曰:诚失关内十五省,西南不失,抗战可胜。
川民供赋,纳粮八千万石,泪送川兵三百万奔赴沙场血战! 观青史,川人从未负国”
(三)
70年前,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低价处理。王的媳妇张氏觉得可惜,于是当街起卖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
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
(四)
很不幸,当历史的车轮进入17世纪中叶的时候,她被一个乱世枭雄盯上了,这个人就是张献忠。
张献忠入四川,是习惯于在沉默中自在自为,独善其身的四川人的巨大灾难。震惊世界的张献中屠川事件,几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了四川的文化与生产力。
尤其是对四万贡生——中国文明与文化传承者的屠杀,给后人留下了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的空白——从此再无四川人。
公元1646年深秋,已被多年战乱摧毁的四川以及成都经济,已经无力承担张献忠大顺政权及近60万军队的生存,再加上周边明朝军队正从多处逼近,张献忠决定放弃四川,打回陕西老家。张献忠临走之前,趁夜一把大火彻底烧毁成都,然后朝广汉退去。
此刻,在张献忠进攻成都时被俘,后逃脱到四川犍为起兵,成为明朝抗击张献忠主力将领的杨展,正在四川彭山江口的一条战船上调兵谴将,突见成都方向浓烟冲天,大火映红了天空,如同白昼。几个时辰后,他得到了张献忠撤退的消息,慑于张献忠强大的兵力,三天后,杨展方进入成都。
此时的成都烟雾弥漫,仍有余火在燃烧,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焦糊味。曾经千年繁华,让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大都会,连同城内数十万居民,从杨展眼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记忆中繁华的街道已被残垣断壁淹没,金碧辉煌,巍峨壮观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蜀王宫建筑群早已灰飞烟灭。成都,被张献忠从地球上彻底抹掉了。
(五)张献忠与“柳荫街”
言谈间多次提到张献忠,于是黄尚军讲了一个关于张献忠和“柳荫街”的故事。
话说成都锦江宾馆旁,有一条年代很久远的街道,叫做“柳荫街”,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保存得相当完好。人们都知道这条街很古老,但关于张献忠与林荫街得名的传说,却少有人知道了。
相传,张献忠入川,行到柳荫街这个地方时,发现一个妇女正在逃命,她带了一大一小俩小孩,年龄稍大的被妇女背在背上,小的被妇女牵着走。小的那个孩子确实太弱,跟不上大人的脚步,被拖着不停哭闹,妇女丝毫没有理睬小孩的哭闹,反而还不停地打骂。
张献忠的手下看到这场景十分愤怒,心想,都说这蜀人心狠手辣,果然连对自己的孩子都如此,应当诛杀。于是押着老小三人来到张献忠面前。
张献忠问:你如此狠心对待牵着的小孩子,他肯定不是你的亲骨肉吧,背上背的应该才是你的亲儿子。妇女回答:大老爷啊你错了,这小儿子是我亲身的骨肉,背上背的是我大哥的骨肉。
大哥、大嫂都因战乱而死,这是他们唯一的后代了,我孩子死了,我还能再生,可大哥的孩子死了,就断了香火了啊。
张献忠听后大为感动,心想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来四川人中还是有好人存在的。
于是,他便下马走到妇女身边说,明天我要屠城了,你是个好人,不用逃难,直接回家,你在门口插一支柳枝作为记号,我的人来了就不搜不杀。
妇女听后马上回家,通知周围没有逃走的街坊邻居,都在自家门前插上一支柳枝。这样一来,这条街的所有人都逃过一劫。而后,这条街兴起了插柳枝的风俗,也从此更名为“柳荫街”。
1、梁山伯与祝英台:
陵台在封丘县东北25里之青堆。战国时期,宋康王驾车出游,见到一位采桑女天生丽质,欲纳为妾,使人探知该女为门下舍人韩凭之妻息氏。为见息氏,宋康王令筑青陵台以观之,息氏恐,乃作歌以拒之,投台身亡,韩凭也自尽。宋康王把二人分葬,后两墓各长出一棵梓树(又名相思树),根结于下,枝交于上,有鸳鸯雌雄各一只恒栖树上悲鸣,后化为蝴蝶飞去,据考梁祝化蝶的情节源于此。
2、二郎记:
早在秦昭王时期 ,李冰任蜀郡守,他与儿子一同组织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福泽着川西地区的人民。 《二郎记》即以李冰儿子二郎战胜引发水灾的孽龙的传说,来记载其历史功绩的。战国时为 巴国将军的巴曼子,曾以自刎的方式用头保住了巴国的土地,得到了川东百姓的传颂。إ
3、巴蜀神话:
巴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廪君。据说巴人有五个姓氏,居住在武落钟离山(又名难留山,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山上有赤、黑二穴,巴氏住赤穴,其余四姓住黑穴。他们决定选出一个首领,把五姓人统一起来,便于生存。怎么选法呢?先比赛投剑,谁能中穴,谁为首领。结果,巴人务相投中,其余不中;又比赛乘船,船是泥土做的,那四姓人坐上去都沉没了,唯独务相的船漂浮水面。大家决议立巴人之子务相为首领,号曰“廪君”。
4、蜀王刘备:
214年,于雒城被刘循挡攻势,战事长达一年,幸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军入蜀援助,最终刘璋投降,刘备成为蜀主。
5、都江堰:
早在秦昭王时期 ,李冰任蜀郡守,他与儿子一同组织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福泽着川西地区的人民。 《二郎记》即以李冰儿子二郎战胜引发水灾的孽龙的传说,来记载其历史功绩的。
大约1万年以前,四川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如磨光石器、陶器、家畜遗骸等,在东起长江三峡,西至甘孜、阿坝的全川范围内广泛分布,迄今发现遗址200处以上,表明新石器革命的种子已经撒遍了四川大地,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遗址有巫山大溪遗址、绵阳边堆山遗址、 岷江上游遗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遗址、西昌礼州遗址、成都金沙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第一期。
其中最重要的是广汉三星堆遗址。这里发现了密集的居址,大量磨光石质生产工具、陶器、动物遗骸,以及工艺品,表明已经达到新石器的全盛时期。由于新石器文化的高度发展,引起了川西平原腹地文明要素的逐渐产生。大约4000年前,在广汉三星故地出现了早期城市,原始形态的刻划文字和青铜器,一个古文明中心于那时在四川诞生。
而这一时期,正与史籍所载“三代蜀王”角逐争雄局面的结束和川西平原政治的一体化相一致,表明一个植根于社会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产生出来。这个政权,便是早期的蜀王国。
四川在中国古史传说里占有重要地位。据中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文献记载,约在公元前30世纪,华夏始祖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为妻,蜀山氏女生子高阳,便是名扬中华、迹遍海内的帝颛顼。
古文献还记载夏禹在川西高原岷山地区和川东重庆治水。也有文献说大禹生于西川石纽,地在今北川县。这些都是远古四川与中国各地存在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的证据。
四川人杰地灵,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有影响的人和事,大都被口头文学记录。早在秦昭王时期 ,李冰任蜀郡守,他与儿子一同组织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福泽着川西地区的人民。 《二郎记》即以李冰儿子二郎战胜引发水灾的孽龙的传说,来记载其历史功绩的。战国时为 巴国将军的巴曼子,曾以自刎的方式用头保住了巴国的土地,得到了川东百姓的传颂。
四川为三国时的蜀国所在地,刘备、关羽、诸葛亮、张飞、赵子龙等自然是当地人传唱不衰 的英雄,其中有一首《庞统死在落凤坡》,让人对当年凤雏先生挥军西川途中,被乱箭射死 于德阳市罗江镇的悲壮场景感喟不已。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巴山 蜀水孕育下的诗人为这片土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因此家乡人述说起李白也格外传 神,“但愿长江化为酒,将身卧在沙滩上。浪一浪来喝一口,太白斗酒诗百篇。”
在民间传说故事类中,除了有流传甚广的孟姜女、梁祝等既多且精致外,还选录了《二十四 孝歌》。虽然后者从内容上仍以强调封建道德观念中的孝为主,而且有的还是愚孝。但考虑 到孝敬父母、老人也是人类社会所应提倡的,何况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歌,还反映了许多民 俗事象,传达出崇尚兄弟团结、媳妇先母后儿、“孝为百行先”等传统人文观念。
清朝末年,四川与全国一样,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诸如李永和、蓝大顺为响应太 平军,由云南起义很快席卷到川中、川南的广大地区;四川的义和拳活动等。《蓝大顺造反 》、《打救干人上铁山》、《邹天星造反》,都反映了近代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划归四川。1997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
四川自古以来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据考古证明,旧石器时期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时期,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很早兴起,使历史上四川的农业、冶金、丝织、建筑等都得到一定发展。
“四川”的名称来历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王朝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新的调整,将巴蜀之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是“四川”得名之始。在宋徽宗大观三年
(公元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公元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元朝合并四路,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 “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文化
历史被写在尘封虫蚀的故纸堆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遥远而隔膜的。而凝固在山水名胜中的历史,却活生生地展示着三千年灿烂的文明。巴山蜀水多奇观,自古文人多入川。川江号子、秦岭山歌唤起悠远的历史回忆,数千年的灿烂文化装点出秀美的巴蜀风光。从世界之最的大佛到历史悠久的古堰;从灵秀雅致的三苏故里到素洁静谧诗圣故居,四川到处是知名的历史古迹,到处是森森翠柏的风雨楼台……
四川地灵人杰,是著名的文化之邦。它地处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多年来既有利于揉合吸收东西民族之长,又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要冲。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华,哺育出了巴蜀地区光辉灿烂的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川是人才荟萃的地方。众多历史人物或出生于四川,或成长于四川,或在蜀地为官,或游览于蜀地,多有遗址或纪念物留存,并留下了千古佳句与著名诗篇。李太白曾从这里杖剑远行,杜工部曾在此地望月怀乡;陈子昂、白居易、苏东坡、陆放翁、黄庭坚、杨升庵、张大千、郭沫若等恰若灿烂的明星,辉耀着这片浪漫的大地。刘皇叔白帝托孤,诸葛亮六出歧山,武则天皇泽“相会”
,唐玄宗剑阁闻铃,元宪宗“上帝折鞭” ,多少忠臣怨主,几许盛衰欢悲。都留在了这里的森森翠柏、茫茫白波、重重殿宇之间,留给了风雨楼台,暮鼓晨钟……
四川宗教十分发达,主要教种有佛教、道教。因而四川有上千座保存较好的宗教寺庙,在历史古迹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相传四川乃道教的发祥地,自魏晋以来道教便开始在四川盛行,传播较广,四川境内的主要道观有:成都的青羊宫、青城山的福建宫、天师洞、上清宫等。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在四川传播得很快。明代,特别是万历年间佛教盛行,四川兴建了大量的寺庙、宝塔和古建筑。目前保存较好的上千座寺庙中,绝大部分为佛教庙宇,经历代培修,许多庙宇至今保存完好。其中新都宝光寺、梁平双桂堂、成都文殊院、广元皇泽寺、乐山大佛寺、平武报恩寺及峨眉山的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金顶等规模较大,较为著名。四川庙宇大多雕柱飞檐,金碧辉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而且寺庙内众多的匾额楹联、古碑石刻,记载着古代不少诗人墨客的诗文,是考察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不可多得的史料。
与宗教发展相联系的是四川众多的石窟造像、石刻与绘画艺术。四川石窟规模宏大,有的摩崖造像上万尊,大多为佛教造像,也有道教和儒家造像,栩栩如生。其中人物摩崖造像以唐、宋时期的石刻规模最为巨大、最为完整和分布广泛。影响较大的有:唐、宋时期的乐山石刻、荣县石刻,唐代的夹江千佛岩,南北朝和唐代的广元千佛崖以及新近开发的唐、宋时期的安岳石窟等。此外,四川石刻造像的又一大特色是佛像高大,依山而凿。如世界第一大佛乐山大佛,始建于唐,高71米;四川第二大佛为荣县大佛,始建于北宋,高36.67米;还有潼南大佛,始建于明代,高27米。安岳石窟则是以石刻文字为主,称为“经窟”(指经文石刻)。四川石刻之精湛、完整,集我国石刻艺术之大成。创建于唐的成都大慈寺、剑阁昭觉寺和创建于宋的蓬溪宝梵寺,还保存有不少古代壁画。据史书记载,其中大慈寺壁画最为壮观,苏轼誉之为“精妙冠世”,无奈明清时已毁于战火。
四川境内还有不少帝王陵墓。陵墓中规模较大的有:位于成都城南的三国时刘备(161年--223年)之“汉昭烈皇帝之陵”
,史称“惠陵” 。位于成都西郊的五代前蜀国皇帝王建(847年―918年)的陵墓,又称“永陵”
。位于成都北郊磨盘山麓的五代后蜀国孟知祥(893年―934年)的陵墓,史称“和陵”
。这些陵墓中藏有不少文物,其中以王建墓的墓室和文物保存最为完好,为研究五代时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四川是三国历史文物保存最多的省份,这体现出四川文化遗迹的又一大特色。古今史学家认为,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是治理得最好的。刘备、诸葛亮及其继任者蒋琬、费?,给蜀地带来过短暂的安宁和繁荣,蜀地百姓尊敬他们,乐于为他们修祠建庙。故三国之中,魏国、吴国保留的遗迹少,而蜀国则多。四川是蜀国的中心,当然三国遗迹就多在四川了。从历史记载和目前的文物保护单位数字来看,四川的三国遗迹,与其他各省比较,的确是最多的。著名的有成都武侯祠、阆中的张飞庙、汶川姜维城、剑门蜀道、庞统墓、子龙墓、蒋琬墓等,他们为热衷于三国故迹的专家、游客提供了探访、参观的场所,对于三国历史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川地区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这一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或者揭开了笼罩在这一地区历史上的迷雾,或者丰富和印证了史籍上已有的记载。四川地区的考古发现,其时间包括了从远古的侏罗纪地质年代到晚清时期的数亿年时间,以其时间长和特色鲜明著称。
四川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因而对于产生和繁荣于这个地区的早期的人类文明,史籍记载很少。人们知道四川曾有过灿烂的文明,但史籍记载也很少。人们知道四川曾有过灿烂的文明,但对它的了解仅限于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的诗句,正是这种状况的极好说明。
青铜时代蜀国都城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揭开了这一历史上的千古之谜。三星堆文明不仅以其迥然不同于同时期中原文明的特色,引证了关于中华民族起源于全国若干地区的“满天星斗说”,而且以其明显的西亚文化特征,说明四川地区是最早开始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地区之一。加之三星堆文明本身的发达程度令人震惊,它的发掘成果震惊了世界。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居于世界的前列。对此,诸多的史籍如《史记》、前后《汉书》等都有详尽的文字记载,汉代发达的文学艺术也有生动的描绘,但有关这一时期形象资料却不多见,尤其是关于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形象资料,更是十分少见。
汉画像砖只在四川地区才有出土,它是一种刻有图画的墓砖。图画的内容除宗教和民间传说外,大量的是反映墓主人生前日常生活的画面。由于墓主人的身份涵盖了从士大夫到普通老百姓的各个阶层,这些画像砖也就成了广泛研究汉代文化的珍贵资料。
四川地区民族众多。古往今来,许多少数民族在这里生存、迁徙,素有“民族走廊”之称。各个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为这一地区的文化增添了异彩,其中最有特色的就?人悬棺。由于悬棺高高地置于悬崖峭壁之上,又由于它的主人已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消失,悬棺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迷雾。四川地区的悬棺不仅分布广泛,而且以其时代延续长、类型丰富和保存完好的特点,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了系统而丰富的资料。揭开悬棺之迷,对于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诞生、发展和消亡,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成都的历史故事有什么?
1、龟化城
传说一: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当时镇守成都的张仪、司马错着手修筑成都城墙。传说张仪筑城时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张仪根据巫师的指点,沿着龟爬行的路线筑城,果然成功,所以成都又叫龟城。出自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三“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
传说二:张仪修筑成都城墙时,最初是按照秦咸阳城来修的,但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中,张仪受到乌龟龟背上的图案的启示重修设计成都的城墙,后来就没有垮过了。
龟在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是四灵之一,四神中的玄武也有龟的形象。虽然被某地网痞曲解了意思,不过反而暴露出某地部分网友集体性的无知,当然,故意的曲解也和个人素质挂钩。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是你们所不能及的。——出自《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一·鳞介部三·龟~4272~ 《华阳国志》
2、蓥华寺
相传彭县蓥华山有一个学佛的人,心极慈悲,乘驴行而不施鞭策。成正果后,善男信女为他立庙,号“蓥华祖师”。成都亦立了庙,在东较场附近。清末,该庙被军队占为兵营,哥老会众又在外东三官堂街购地新建一庙,石柱为楹,以为奉祀。成城中学创办时,租其殿为礼堂,至今如故,这就是现在的成都第十九中学。——出自《什邡县志.人物》
3、花牌坊
相传明朝朱元璋为振邦兴国开科取士罗织人才。居住在成都市西门一条街上的秀才花如春上县、府应考,均名落孙山,便灰心丧气。一日他在茶铺吃闲茶,见一叫化婆伸手行乞,心生怜悯之心,遂将身上仅有的五文钱送与她买馒头。
叫化婆随即谢过他,说,你是将相之才,可要努力考取功名。花如春受到叫化婆的激励,便重拾书卷,日夜攻读。
一天夜里,他读书困倦在几案上趴着睡着了,梦中见叫化婆点化他,到了京考,花如春一看试卷,试题果在《春秋》范围内,便提笔挥就一篇恤民安国的锦绣政论类文章,深得主考官大悦,呈上朱元璋,钦点花如春状元,并批示花如春打马游街,以显示皇恩浩荡。
花如春在省亲期间,深入百姓之中,了解百姓疾苦,上奏减轻赋税徭役,劝导农耕惜民等治国安邦之策,深得朱元璋嘉许并施行之,取得非凡效绩。于花如春功劳赫然,成都府尹上奏朱元璋修建一花姓牌坊,彰显花如春。朱元璋准奏,因而得名。——出自《毕节县志》
成都的历史故事还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在成都了杜甫草堂。还有成都地区的武侯祠。在读说的是杜甫跟诸葛亮的故事。
温州古城有哪些历史故事?
温州历史: 温州古代称瓯越。还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气候温暖,"虽隆冬而恒燠",故名温州。
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政府。 温州古称“瓯”,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原始瓯人繁衍生息。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 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 。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 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 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 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南宋时温州在农业、造船、采矿等方面发展很快,并成为对外贸易口岸之一,此后温州一直为历代路、府所处。
由于土地肥沃,山海兼利,温州物产十分丰富。已发现矿藏有铅、锌、锡等40多种,探明大小矿点300多处,明矾石储量达2.2亿吨,有“世界矾都”之称。
温州素以奇山秀水扬名海内外,境内雁荡山和楠溪江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区。北雁荡山号称“寰中绝胜”,总面积460平方公里,有7个景区,500多个景点,奇峰怪石,移步换景,瀑飞泉涌,洞壑幽深,古人诗云“欲写龙秋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楠溪江100多公里曲折的江流,清澈澄碧,有36湾72 滩,滩湾风光四时晨昏变幻多姿,保持着田园式自然生态风光。沿岸还有古建筑和大若岩等著名景点
温州有泰顺的“承天雪龙”、永嘉的“乌中早”、乐清的“餍荡毛峰”等珍品名茶,多年来中外驰名。
被称为“神水”的泰顺承天氡泉泉水含氡量高,是浴疗、旅游兼得之地。
温州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内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生态,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温州的西双版纳”。
温州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省的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闽北,西与丽水地区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浙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1984年被国务院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辖鹿城、瓯海、龙湾3区和乐清、瑞安2市及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个县,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总人口720万,市区人口80万。
温州山川秀美,风光绮丽。
温州山水甲东南。温州的山脉有洞宫山、括苍山、雁荡山等山脉,群山峰峦叠嶂,青翠欲滴。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由于长期受流水侵蚀,或地震影响,山体崩塌形成了无数奇峰、异洞、怪石、陡壁、峡谷、飞瀑。奇特的造型,优美的神韵,深遂的意境,令人不能不慨叹天工造物之美。
温州河流众多,主要有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这些溪流由西向东注入东海。其中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庆元县的凤阳山,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其上游转折迂回于崇山峻岭形成许多急流险滩,下游北岸为永嘉、乐清,南岸是温州市区。江面宽阔,由于江流海潮相互激荡,彼此消长,泥沙沉积,形成了西洲岛、江心屿、七都涂、灵昆岛四个江中沙洲,苑如玉带上的翡翠,给美丽的温州城增添了许多资色。
温州气候宜人,物产丰饶。
温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足量,雨水充沛。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约280天,年降水量1100~2200毫米。温和湿润的气候,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沿海平原是温州主要产粮区,一年三熟,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柑桔、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60余种,西部山区有大量的林产品资源。温州海域广阔,海岸线长达355公里,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等渔场,海水鱼有带鱼、黄鱼、鳗鱼、鲳鱼、鲈鱼等370多种,还有近百万亩的浅海滩涂,养殖着蛏、蚶、蛎、虾、蟹等海洋生物。
温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历代名人辈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雁荡山、楠溪江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乌岩林、南麂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7个省级风景区,8个市级风景区。旅游景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强。
温州地名传说
温州东门外涨桥头,住着一个叫柳美儿的人。他平日靠卖青盐橄榄维持一家人生活。一年到头勤力省径,还是双手空空。
这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财主人家都放炮仗,摆分岁酒,快快活活过年。柳美儿一家呢,镬灶冰冷,细儿哭叫,他老安挂着眼泪,只是叹气。柳美儿怕别人来逼债,起五更就溜到外面避债去了。
他走呀走,走到一座土地殿前,脚刚伸进殿门,只见神橱下早宿着一个人。柳美儿问他在这里做什么,那人说自己姓花,住在西郭外,因做木材生意亏了本,只得到这里避债。柳美儿一听,也把自己欠债避难的事对他讲了。姓花的就问他欠多少债,柳美儿说欠了五十个银番钱。姓花了听了忙说:"老弟,这五十个银番钱好解决,呶,我身边还有,你先拿去还债,走归与家人团聚。"柳美儿说:"人客,勿开玩笑,你自欠的债也还不了嘛!"姓花的讲:"哎呀,我不是欠几十,是好几百呀,东借西借还是凑不拢。唉!两家受苦,不如我一个人受苦好。老弟,勿推三阻四了。"
柳美儿见他恁讲,就收下了钱。一走归,那班讨债的人正挤在房间里,见他进来,都围拢讨债。柳美儿兜里有钱,也就客客气气地一个一个还清了债,打发他们走了。
讨债的走完了,柳美儿从兜里摸出银番钱点一点,还剩下十五个。他老安见柳美儿还了债,觉得奇怪,问他这些钱是哪里来的,柳美儿就把经过讲了一遍,老安说:"世上还有恁好的人,真是难得啊!哎,你快去把他请来一起过年。""讲是讲是!"柳美儿边讲边摸出五个番钱,吩咐老安买菜、舀酒。他自己跑去请那个大恩人。
一会儿,大恩人请到了,柳美儿老安也从菜市场里买来了一条大鲤鱼,鲤鱼活鲜鲜的,嘴还一张一合地动着。柳美我拎着鱼,走到后门塘河埠头去剖鱼。正想动手刮鳞,哪晓得的一滑,鱼掉到河里去了。他就跳落水去摸,左摸右摸,鱼就是摸勿着。奇怪了,脚下怎么会有啷啷声,他双手伸到脚下去摸,摸上来一看,哎呀,是光溜溜的银番钱啊。柳美儿快活煞,还叫姓花的恩人一起摸,两个在塘河里摸了半日,摸了满登登三四篮儿。
柳美我得到了这些钱财,就对姓花的恩人说:"这财应该是你的,你拿去还债吧!"姓花的讲:"动勿得,这财是你先摸到的,归你!" 两个推来推去,柳美儿老安讲了:"勿推,勿推,听我说,若不是恩人,勿讲会得来恁多银番钱,这年还不晓得怎么过呢!钱嘛,依我看,你拿一半还债,另一半呢,不如拿来翻修这条塘河。 "
两个人一听,都觉得这办法好,第二日就雇人来修塘河。塘河修好了,地方人都讲他两个人品德好 ,就把这条塘河叫做花柳塘,到现在大家还是恁叫呢。
"五马街"的由来
很久以前,温州五马街不是叫五马街,也勿晓得叫什么。听讲,住在四圈的老百姓,每日夜里都听见一阵阵"得得得"马跑过的声音。开门一看,又不见马的影子。
那时候,这条街上住着一个打草鞋的老人。老人屋外有一块石头。每日打草鞋时节,他把草放在这 块石头上慢慢捶软。 石头是青色的,因为捶得长久了,光溜溜,也蛮好看。
一日,有个人看见这块石头,就去对老人说:"老伯伯,你这块石头卖给我吧,我给你五两银子!"老人听了有些奇怪,摇摇头:"我勿卖,这块石头是我捶了好多年,捶熟了,舍不得卖。 好多看热闹的人都觉得这人要花恁多的银子买一块石头,实在奇怪。 那人走了。 老人不放心,怕石头被人偷去了,就把石头搬到屋里来。过了三日三夜,那个客人又来了。他带来更多的银子,想请老人将石头卖给他。那客人一看石头没有了,很着急,赶紧问老人。老人告诉他,已经搬到屋里来了。"几日了?"那客人慌张地问。"三日三夜。"老人说。"唉!"那客人叹了一口气,说:"现在你就送给我,我也不要了。我是采宝客。我看到你这块石头上有五匹马,石头放在外面,马日日有露水喝,又吃了你日日捶的草,所以长得活泼健壮。现在你把石头搬到屋里,五匹马没有露水喝,一定都渴死了。"
说着,那采宝客就把石头一翻,果真石头上有五匹马的影子,只是不动了。 听的人都为老人叹可惜,说他运气不好。老人呢,一点不在乎。他说:"以前我不晓得它是宝贝,我当做宝贝恁爱它。现在这五头马不动了,我捶还是照样便当,还象块宝贝嘛!" 以后老人照旧勤勤恳恳打草鞋卖,照旧用这块石头捶草,一直到死。老人死后,大家叫老人住的这条街为五马街
温州地名传说
温州东门外涨桥头,住着一个叫柳美儿的人。他平日靠卖青盐橄榄维持一家人生活。一年到头勤力省径,还是双手空空。
这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财主人家都放炮仗,摆分岁酒,快快活活过年。柳美儿一家呢,镬灶冰冷,细儿哭叫,他老安挂着眼泪,只是叹气。柳美儿怕别人来逼债,起五更就溜到外面避债去了。
他走呀走,走到一座土地殿前,脚刚伸进殿门,只见神橱下早宿着一个人。柳美儿问他在这里做什么,那人说自己姓花,住在西郭外,因做木材生意亏了本,只得到这里避债。柳美儿一听,也把自己欠债避难的事对他讲了。姓花的就问他欠多少债,柳美儿说欠了五十个银番钱。姓花了听了忙说:"老弟,这五十个银番钱好解决,呶,我身边还有,你先拿去还债,走归与家人团聚。"柳美儿说:"人客,勿开玩笑,你自欠的债也还不了嘛!"姓花的讲:"哎呀,我不是欠几十,是好几百呀,东借西借还是凑不拢。唉!两家受苦,不如我一个人受苦好。老弟,勿推三阻四了。"
柳美儿见他恁讲,就收下了钱。一走归,那班讨债的人正挤在房间里,见他进来,都围拢讨债。柳美儿兜里有钱,也就客客气气地一个一个还清了债,打发他们走了。
讨债的走完了,柳美儿从兜里摸出银番钱点一点,还剩下十五个。他老安见柳美儿还了债,觉得奇怪,问他这些钱是哪里来的,柳美儿就把经过讲了一遍,老安说:"世上还有恁好的人,真是难得啊!哎,你快去把他请来一起过年。""讲是讲是!"柳美儿边讲边摸出五个番钱,吩咐老安买菜、舀酒。他自己跑去请那个大恩人。
一会儿,大恩人请到了,柳美儿老安也从菜市场里买来了一条大鲤鱼,鲤鱼活鲜鲜的,嘴还一张一合地动着。柳美我拎着鱼,走到后门塘河埠头去剖鱼。正想动手刮鳞,哪晓得的一滑,鱼掉到河里去了。他就跳落水去摸,左摸右摸,鱼就是摸勿着。奇怪了,脚下怎么会有啷啷声,他双手伸到脚下去摸,摸上来一看,哎呀,是光溜溜的银番钱啊。柳美儿快活煞,还叫姓花的恩人一起摸,两个在塘河里摸了半日,摸了满登登三四篮儿。
柳美我得到了这些钱财,就对姓花的恩人说:"这财应该是你的,你拿去还债吧!"姓花的讲:"动勿得,这财是你先摸到的,归你!" 两个推来推去,柳美儿老安讲了:"勿推,勿推,听我说,若不是恩人,勿讲会得来恁多银番钱,这年还不晓得怎么过呢!钱嘛,依我看,你拿一半还债,另一半呢,不如拿来翻修这条塘河。 "
两个人一听,都觉得这办法好,第二日就雇人来修塘河。塘河修好了,地方人都讲他两个人品德好 ,就把这条塘河叫做花柳塘,到现在大家还是恁叫呢。
郫县古城镇有什么好玩的啊
这礼拜想和男友去郫县古城镇玩。不知那边有什么好玩的?比较实惠点的。谢谢咯。
介绍:1、水乡三道堰
距郫县6公里处,有一座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三道堰古镇。都江堰的两大支流:柏条河、徐堰河纵贯全境。镇因古人在柏条河下游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且有一千多年,是座历史悠久的川西古老水乡。古镇还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民国时期就有“川西小少林”之称。现在镇内建有供水量高达145万吨的“成都自来水六厂”,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生活用水厂。古镇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筑成依河而居、傍花随柳的居家环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 的生态风格。以“亲水性” 为主题的呤诗楼、品茶楼、书画楼、棋牌楼、饮食文化楼、观景楼沿柏条河两岸鳞次栉比。镇内错落有至的青瓦屋顶,高低有序的封火山墙,青石河栏傍河护佑,卵石小道逶迤弯曲,尽显的是传统与现代共生,自然同城市结合,丰富多变的典型川西民居。古镇的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白鹭、垂杨,鸟语花香,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情画卷,游客可在生态农业园区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长,令人流连忘返。
三道堰有著名的野生黄辣丁、炒大虾、戴大肉、水乡豆花等。
休闲和餐馆:休闲港、饮食楼、水上人家、阅江楼等。
节日活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龙舟会”,是三道堰古镇独具魅力的传统节日。
三道堰主要看它的川西水乡民居、水、桥的风情,要有时间也可以到农家乐去玩玩。
2、郫县古城镇
古城镇古名马镇,又称马街,传说三国名将魏延曾在此地屯兵牧马,历久,商贾往来,行旅聚居,成为集镇。上个世纪40年代初改称古城,后经过几次行政区划调整,1998年恢复古城乡建制,2000年撤乡建镇。
古城镇地处郫县、彭州、新都交界地,距市区20公里,距郫县9公里,距都江堰30公里,锦水河、墓水河由西向东流贯全境,孕育着这一方。
古城镇政府所在地马街为"史前宫殿遗址",距今有4000年,1997年"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大型礼仪建筑基址,是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发祥地,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古城镇以仿古建筑,再现古蜀文化,形成旅游景点;以古蜀文化,顺应复古时尚,开发旅游项目;以各特产品建设交易市场,活跃古城经济;以古蜀景观,联姻影视部门,建设拍摄基地,用3-5年时间将古城建设成集旅游城、民俗文化和影视城于一体的"西蜀古城"。
古城镇采柚节,郫县古城风俗节,古城每年一度的柚子节,当然古城柚就相当的有名了,现在正在开发古城的旅游,不久它将会以古文化和吃文化相结合,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古城镇有非常著名的“古城柚”,非常不错,值得品尝。
(购买提示:古城城外路边有很多卖“古城柚”的老农,你可以先品尝然后再购买,购买的时候可以狠狠的压价,因为老农们看你是外地人,会故意把价格叫高的)
休闲和餐馆:城外周边有很多风格独特的农家乐,价格一般为20-35/人/天(二餐,茶牌免费)
参观卫校、、、
没什么好耍的
乾州古城的历史神话故事
乾州文庙
穿过文庙中门,左右两边是东庑跟西庑,以前是供奉孔子七十二弟子牌位的地方。后用来做国立八中的教室。正前方就是大成殿,殿前设置供皇帝参拜的“御道”,上雕盘龙图案,此道只能皇上走,其他群臣或有功名者只能从左右进拜。御道上的五爪金龙是没有龙头,那是因为以前文庙对面有一所书院,屡屡失火,当地百姓便请来苗老司,这里的老司可不是指现在的老师,而是我们这里有法术的长者,他掐指一算,说是文庙里御道上的龙在做怪,这条龙是火龙,跟万溶江里的水龙打架时,殃及到书院。解决办法是把这火龙龙头砍下,然后用钉子钉上。据说龙头砍去后,书院就再也没有失过火。
(网上摘抄)
文章标题: 郫县古城有哪些历史故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9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