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杜家窑

时间: 2020-01-11 21:33:30 | 作者:共同阅文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杜家窑

  西流河镇四方河畔有一个集镇,叫杜家窑。杜家窑地灵人杰,民国年间先后有六人在黄埔军校学习,其中最有名的算是黄埔一期生李之龙了,十几年前这里还设过乡政府。说起杜家窑,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洪武初年的某年八月,江西赣江一带,天陡降大暴雨,一连几天不停,农田淹没,民房倒塌,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却说赣江边有一户人家,姓杜,有兄弟三人,老大十七岁,老二十五岁,老三才十二岁,由于父母早亡,兄弟三人相依为命。这一年由于农田淹没,房屋倒塌,已到了无家可归的地步,村子里的人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外出讨米要饭。在这忍无可忍地的情况下,老大把两个弟弟约在一起,背上及其简单的行李,踏上了讨米要饭之路。老大很小的时候,听说村子里有一个远房叔叔曾经去了湖北沔阳,大概沔阳是个好地方吧,于是由老大带队,杜氏三兄弟就向湖北沔阳方向讨去。经过几天几夜的餐风露宿,总算踏上了沔阳这块土地。

  杜氏三兄弟进入沔阳不久,来到了一片湖区,这里人烟稀少,但风景优美,湖的四周长满了芦苇和茅草,湖边也是一片荒坡,天上蓝天白云,百鸟飞翔,芦苇和茅草在南风中一浪一浪地起伏着,发出“沙沙”的响声。他们站在高处,欣赏着这美丽的风光,全忘掉了炎热和饥渴。

  就在这时,老三说:“我要喝水!”老大急忙跑到湖边舀了一碗水给老三喝。过了一会儿,老三又说:“我想睡觉。”想睡觉,逃荒十多天来,老三从来没有中午说想睡觉啊。俗话说,“长哥长嫂是爷娘”,自从父母亲去世后,老大就一直承担着家里的一切责任。老大警觉地伸手摸了一下老三的头,不好了,老三发烧了。老大把老三抱到岸边的一棵大树下,扯掉周围的杂草,铺上一件破衣,让老三躺着,又拿出一条汗巾到湖边打湿后放在老三的额前。又过了许久,老三又说:“我饿了。”这时老大有些发愁了,这可怎么办?老大在树周围转了几圈,对老二说:“老三病了,现在天色也快黑了,看来今天是走不了了。这样吧,你在这儿照看好老三,我在这里搭一个简易帐棚,今天晚上我们只能在这里休息了。”老大说干就干,他先去折了几根树枝,扯了些茅草,在大树下扎了一个小棚子,又扯了些芦苇,围在小棚子的四周和顶部,很快棚子搭起来了,他们总算有了自己的一个“家”。

  老二见老大忙碌了一阵子,心里有些过不去,说道:“哥,你休息一下,我趁天黑之前去湖边找点吃的。”说着就向湖边跑去。一会儿,老二用荷叶包了一大包野菱角和一根藕,还提着两条鱼回来了,俩兄弟可高兴了。老大先掰了几颗嫩菱角米,喂到老三的嘴里,老三爵了一会儿,说道:“好甜啦!”接着老大和老二将野菱角和藕生的吃了。可这鱼怎么办?又不能生的吃,还是老大的办法多,他找来一些枯芦苇叶和干杂草,用荷叶把鱼包好,把枯芦苇叶和干杂草点燃,将鱼放在火上烤,一会儿,散发出一股鱼香味。虽然没有油盐佐料,但对于一个在外逃荒,而没有东西可吃的人来说,这用火烤熟的淡而无味地鱼无疑是一道美味佳肴,他们让老三吃了一条,老大与老二共吃了一条。老二说:“明天我们再去捉鱼。”

  第二天中午时分,老三的烧退了,老大与老二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下了。这时老大对老二说:“你在这儿照顾好老三,我去湖边寻些吃的。”说着就向湖里跑去。老二也闲不住,在附近寻找干芦苇和野草,作为柴草。一个多时辰的时间,老大提着一大包野菱角,一些野菜,和几条鱼,高兴的地回来了,说:“咱们不走了,就在这里吧。这里什么都有,我们到哪里去乞讨?”老二说:“行啊()!”于是他们商量了在这里如何生存下来的一些初步打算。

  他们先到附近村庄弄了一些镰刀、锄头、锹、斧头、锯子等简单的生产工具和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一边开荒种地、种菜;一边砍芦苇、茅草、锯树枝搭棚子;一边到湖里摘野菱角、踩藕、捉鱼、挖野菜充饥。半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搭起了棚子,开荒几亩地,种上了麦子、豌豆和一些蔬菜。后来他们捉的鱼,摘的野菱角和踩的藕还有卖的,换回些油盐和生活必需品,慢慢地他们的生活稳定了。有些人看见他们兄弟三人在这里生活得很好,也来这里搭起棚子和他们一起生活了。

  一晃两年了,杜氏三兄弟由于辛勤地劳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还有了一些积蓄。老大说:“我们自己扳砖烧窑,把房子改造一下吧。”“那到哪里去请烧窑的师傅呢?”老三问。“老大在家里的时候,曾经帮一家窑厂烧过三年窑,这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老二说。“那我们就试试看。”老大胸有成竹地说。

  他们说干就干。一近入秋季,他们开始扳砖,一个多月的时间扳砖一万余块。后来是建窑,他们怕没有把握,建了一座一次只能烧五千块砖的小窑,这又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后来又到附近砍了一些芦苇、茅草和杂草。金秋十月他们开始点火烧窑了,三兄弟轮换在窑前上柴草,老大不时地在窑周围转转,看有什么问题没有,当老二和老三值班时,老大放心不下,时常来看看,不断地进行指点。一个星期了,老大决定封门停火。过了一天,窑渐渐地降温了,三兄弟不停地挑水湿窑。这样放了几天后,窑彻底冷却了。老大折开窑门,拿出一块砖一看,高兴了。就叫老二和老三一起来把砖运出来。当把砖全部搬出来后,老大兴奋不已,因为他成功了。接着他们一连烧了第二窑,共烧成了一万块砖。

  快进入冬季时,他们立即将草棚子改造成了砖瓦房子。杜氏三兄弟住进新房子时,是多么的高兴。

  附近的一些农民看见杜氏三兄弟住进了砖瓦结构的房子,很羡慕。有人直接找到他们,要求他们生产一些砖瓦卖给他们。杜氏三兄弟认为这是一个生财的好机会,于是雇请了几个民工,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当地农民的要求。一两年的工夫,杜氏三兄弟扳砖烧窑的名声传到周围几里地的村庄,他们纷纷跑地这里来买砖瓦。据说他们生产的砖瓦比别人的要好,有的农民舍近求远跑几里地到这里来买砖瓦,杜氏三兄弟生产的砖瓦供不应求。几年后,杜氏三兄弟富起来了,杜氏三兄弟接连兴建做了三栋三间的房子,一人一栋,紧接着又分别娶了媳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杜氏三兄弟在这一带很有名气,周围的一些人都称这里为“杜家窑”,也简称为“杜窑”,一直沿用至今。

文章标题: 杜家窑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51683.html
文章标签:杜家窑  杜家窑  共同阅文

[杜家窑]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