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求一个科幻梗图,内容是普通世代飞船、ftl光帆、虫洞航行的比较

时间: 2023-10-27 03:00: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求一个科幻梗图,内容是普通世代飞船、ftl光帆、虫洞航行的比较

星际航行的虫洞是什么意思?

宇宙虫洞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该理论。简单地说,“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暗物质维持着虫洞出口的敞开。虫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婴儿宇宙连接起来,并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虫洞也可能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时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
理论形成研究历史虫洞软件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虫洞,英文为:Wormhole   早在19世纪50年代,已有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一些物理 虫洞
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可以使用“虫洞”,但“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航行上。   “
虫洞(15张)瞬间移动”的可能,如同超时空转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达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物质”,“反物质”也拥有“负质量”,可以吸去周围所有能量。像“虫洞”一样,“负质量”也曾被认为只存在于理论之中。不过,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   据科学家猜测,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很少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可以使用它去扩大和稳定细小的“虫洞”。   科学家指出,如果把“负质量”传送到“虫洞”中,把“虫洞”打开,并强化它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使太空飞船通过。
编辑本段虫洞来源
  虫洞的概念最初产生于对史瓦西解的研究中。物理学家在分析白洞解的时候,通过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
坦的思想实验,发现宇宙时空自身可以不是平坦的。如果恒星形成了黑洞,那么时空在史瓦西半径,也就是视界的地方与原来的时空垂直。在不平坦的宇宙时空中,这种结构就意味着黑洞视界内的部分会与宇宙的另一个部分相结合,然后在那里产生一个洞。这个洞可以是黑洞,也可以是白洞。而这个弯曲的视界,就叫做史瓦西喉,它就是一种特定的虫洞。(右图片绘制:张嘉年)   自从在史瓦西解中发现了虫洞,物理学家们就开始对虫洞的性质发生了兴趣。   虫洞连接黑洞和白洞,在黑洞与白洞之间传送物质。在这里,虫洞成为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物质在黑洞的奇点处被完全瓦解为基本粒子,然后通过这个虫洞(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被传送到白洞并且被辐射出去。   虫洞还可以在宇宙的正常时空中显现,成为一个突然出现的超时空管道。理论推出的虫洞还有许多特性,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目前我们对黑洞、白洞和虫洞的本质了解还很少,它们还是神秘的东西,很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目前天文学家已经间接地找到了黑洞,但白洞、虫洞并未真正发现,还只是一个经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理论名词。   虫洞也是霍金构想的宇宙期存在的一种极细微的洞穴。美国科学 虫洞
家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的宇宙中,“宇宙项”几乎为零。所谓的宇宙项也称为“真空的能量”,在没有物质的空间中,能量也同样存在其内部,这是由爱因斯坦所导入的。宇宙初期的膨胀宇宙,宇宙项是必须的,而且,在基本粒子论里,也认为真空中的能量是自然呈现的。那么,为何目前宇宙的宇宙项变为零呢?柯尔曼说明:在爆炸以前的初期宇宙中,虫洞连接着很多的宇宙,很巧妙地将宇宙项的大小调整为零。结果,由一个宇宙可能产生另一个宇宙,而且,宇宙中也有可能有无数个这种微细的洞穴,它们可通往一个宇宙的过去及未来,或其他的宇宙。   旋转的或带有电荷的黑洞内部连接一个相应的白洞,你可以跳进黑洞而从白洞中跳出来。这样的黑洞和白洞的组合叫做虫洞。   最后,即使虫洞存在并且是稳定的,穿过它们也是十分不愉快的。贯穿虫洞的辐射(来自附近的恒星,宇宙的微波背景等等)将蓝移到非常高的频率。当你试着穿越虫洞时,你将被这些X射线和伽玛射线烤焦。虫洞的出现,几乎可以说是和黑洞同时的。
编辑本段相关理论
  虫洞有几种说法:   一是空间中的隧道,它就像一个球,你要是沿球面走就远了。但如果你走的是球里的一条直径就近了,虫洞就是直径。   二是黑洞与白洞的联系。黑洞可以产生一个势阱,白洞则可以产生一个反势阱。宇宙是三维的,将势阱看作第四维,那么虫洞就是连接势阱和反势阱的第五维。假如画出宇宙、势阱、反势阱和虫洞的图像,它就像一个克莱因瓶——瓶口是黑洞,瓶身和瓶颈的交界处是白洞,瓶颈是虫洞。   三是你说的时间隧道,根据爱因斯坦所说的你可以进行时间旅行,但你只能看,就像看电影,却无法改变发生的事情,因为时间是线行的,事件就是一个个珠子已经穿好,你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动顺序   到现在为止,我们讨论的都是普通“完美”黑洞。细节上,我们讨论的黑洞都不旋转也没有电荷。如果我们考虑黑洞旋转同时/或者带有电荷,事情会变的更复杂。特别的是,你有可能跳进这样的黑洞而不撞到奇点。结果是,旋转的或带有电荷的黑洞内部连接一个相应的白洞,你可以跳进黑洞而从白洞中跳出来。这样的黑洞和白洞的组合叫做虫洞。   白洞有可能离黑洞十分远;实际上它甚至有可能在一个“不同的宇宙”--那就是,一个时空区域,除了虫洞本身,完全和我们在的区域没有连接。一个位置方便的虫洞会给我们一个方便和快捷的方法去旅行很长一段距离,甚至旅行到另一个宇宙。或许虫洞的出口停在过去,这样你可以通过它而逆着时间旅行。总的来说,它们听起来很酷。   但在你认定那个理论正确而打算去寻找它们之前,你因该知道两件事。首先,虫洞几乎不存在。正如我们上面我们说到白洞时,只因为它们是方程组有效的数学解并不表明它们在自然中存在。特别的,当黑洞由普通物质坍塌形成(包括我们认为存在的所有黑洞)并不会形成虫洞。如果你掉进其中的一个,你并不会从什么地方跳出来。你会撞到奇点,那是你唯一可去的地方。   还有,即使形成了一个虫洞,它也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即使是很小的扰动(包括你尝试穿过它的扰动)都会导致它坍塌。   在史瓦西发现了史瓦西黑洞以后,理论物理学家们对爱因斯坦常方程的史瓦西解进行了几乎半个世纪的探索。包括上面说过的克尔解、雷斯勒——诺斯特朗姆解以及后来的纽曼解,都是围绕史瓦西的解研究出来的成果。我在这里将介绍给大家的虫洞,也是史瓦西的后代。   虫洞在史瓦西解中第一次出现,是当物理学家们想到了白洞的时候。他们通过一个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发现时空可以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十分的发现,如果恒星形成了黑洞,那么时空在史瓦西半径,也就是视界的地方是与原来的时空完全垂直的。在不是平坦的宇宙时空中,这种结构就以为着黑洞的视界内的部分会与宇宙的另一个部分相结合,然后在那里产生一个洞。这个洞可以是黑洞,也可以是白洞。而这个弯曲的视界,叫史瓦西喉,也就是一种特定的虫洞。   自从在史瓦西解中发现了虫洞,物理学家们就开始对虫洞的性质感到好奇。   我们先来看一个虫洞的经典作用:连接黑洞和白洞,成为一个爱因斯坦——罗森桥,将物质在黑洞的奇点处被完全瓦解为基本粒子,然后通过这个虫洞(即爱因斯坦——罗森桥)被传送到这个白洞的所在,并且被辐射出去。 虫洞示意图
黑洞和黑洞之间也可以通过虫洞连接,当然,这种连接无论是如何的将强,它还是仅仅是一个连通的“宇宙监狱”。   虫洞不仅可以作为一个连接洞的工具,它还在宇宙的正常时空中出现,成为一个突然出现在宇宙中的超空间管道。   虫洞没有视界,它有的仅仅是一个和外界的分解面。虫洞通过这个分解面和超空间连接,但是在这里时空曲率不是无限大。就好比在一个在平面中一条曲线和另一条曲线相切,在虫洞的问题中,它就好比是一个四维管道和一个三维的空间相切,在这里时空曲率不是无限大。因而我们现在可以安全地通过虫洞,而不被巨大的引力所摧毁。
编辑本段虫洞性质
  利用相对论在不考虑一些量子效应和除引力以外的任何能量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些十分简单、基本的关于虫洞的描述。这些描述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我们研究的重要是黑洞,而
不是宇宙中的洞,因此我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虫洞的性质,而对于一些相关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描述,这里先不涉及。   虫洞有些什么性质呢?最主要的一个,是相对论中描述的,用来作为宇宙中的高速火车。但是,虫洞的第二个重要的性质,也就是量子理论告诉我们的东西又明确的告诉我们:虫洞不可能成为一个宇宙的高速火车。虫洞的存在,依赖于一种奇异的性质和物质,而这种奇异的性质,就是负能量。只有负能量才可以维持虫洞的存在,保持虫洞与外界时空的分解面持续打开。当然,狄拉克在芬克尔斯坦参照系的基础上,发现了参照系的选择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或者难地来分析物理问题。同样的,负能量在狄拉克的另一个参照系中,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因为能量的表现形式和观测物体的速度有关。这个结论在膜规范理论中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参照系的不同,负能量是十分容易实现的。在物体以近光速接近虫洞的时候,在虫洞的周围的能量自然就成为了负的。因而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可以进入虫洞,而速度离光速太大,那么物体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进入虫洞的。这个也就是虫洞的特殊性质之一。
编辑本段生产机制
自然产生机制
  虫洞的自然产生机制有两种:   其一,是黑洞的强大引力能。   其二,是克尔黑洞的快速旋转,其伦斯——梯林效应将黑洞周围的能层中的时空撕开一些小口子。这些小口子在引力能和旋转能的作用下被击穿,成为一些十分小的虫洞。这些虫洞在黑洞引力能的作用下,可以确定它们的出口在那里,但是现在还不可能完全完成,因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还没有完全结合。
个人假设
  1.虫洞像河流,通过的物体像船,船顺河而下。   2.虫洞体像一个圆柱形磁铁,强力的类磁力线在入口处将通过的物体分解,以波的形式在柱心管道运行,在出口处还原。通过的物体类似一个障碍,造成波的某一部分形变,然后这个形变推移到出口。   可能还涉及到横波、纵波,波的反射、折射、衍射,物质的不均匀、空间的不规则,如同水中气泡般的宇宙空洞。   3.虫洞像一个圆柱形隧道,通过时间扭曲,把物体吸入里面,进行太空旅行。
编辑本段相关言论
星空最后的前沿
  探索星空是人类一个恒久的梦想。 在晴朗的夜晚,每当我们仰起头来, 就会看到满天的繁星。自古以来, 星空以它无与伦比的浩瀚、深邃、 美丽及神秘激起着人类无数的遐想。著名的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星际旅行》(Star Trek) 中有这样一句简短却意味无穷的题记:星空, 最后的前沿(Space, the final frontier)[注一]。当我第一次观看这个电视连续剧的时候, 这句用一种带有磁性的话外音念出的题记给我留下了令人神往的印象。   在远古的时候, 人类探索星空的方式是肉眼,后来开始用望远镜, 但人类迈向星空的第一步则是在一九五七年。那一年, 人类发射的第一个航天器终于飞出了我们这个蓝色星球的大气层。十二年后, 人类把足迹留在了月球上。三年之后, 人类向外太阳系发射了先驱者十号深空探测器。一九八三年, 先驱者十号飞离了海王星轨道,成为人类发射的第一个飞离太阳系的航天器[注二]。   从人类发射第一个航天器以来,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 齐奥尔科夫斯基所预言的“人类首先将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 然后再去征服太阳周围的整个空间”就成为了现实, 人类探索星空的步履不可谓不迅速。但是, 相对于无尽的星空而言,这种步履依然太过缓慢。 率先飞出太阳系的先驱者十号如今正在一片冷寂的空间中滑行着,在满天的繁星之中, 要经过多少年它才能飞临下一颗恒星呢?答案是两百万年! 那时它将飞临距离我们六十八光年的金牛座(Taurus)[注三]。六十八光年的距离相对于地球上的任何尺度来说都是极其巨大的, 但是相对于远在三万光年之外的银河系中心,远在两百二十万光年之外的仙女座大星云,远在六千万光年之外的室女座星系团,以及更为遥远的其它天体来说无疑是微不足道的。人类的好奇心是没有边界的, 可是即便人类航天器的速度再快上许多倍,甚至接近物理速度的上限 - 光速,用星际空间的距离来衡量依然是极其缓慢的。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航天器以某种方式变相地突破速度上限, 从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那些近乎无限的遥远距离呢?科幻小说家们率先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旅行家的天堂
  一九八五年, 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的著名行星天文学家卡尔· 萨根(Carl Sagan) 写了一部科幻小说,叫做《接触》 (Contact)。萨根对探索地球以外的智慧
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客串科幻小说家的目的之一是要为寻找外星智慧生物的 SETI 计划筹集资金。他的这部小说后来被拍成了电影, 为他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   萨根在他的小说中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位名叫艾丽(Ellie) 的女科学家收到了一串来自外星球智慧生物的电波信号。经过研究, 她发现这串信号包含了建造一台特殊设备的方法,那台设备可以让人类与信号的发送者会面。 经过努力,艾丽与同事成功地建造起了这台设备, 并通过这台设备跨越了遥远的星际空间与外星球智慧生物实现了第一次接触。   但是, 艾丽与同事按照外星球智慧生物提供的方法建造出的设备究竟利用了什么方式让旅行者跨越遥远的星际空间的呢?这是萨根需要大胆 “幻想”的地方。 他最初的设想是利用黑洞。但是萨根毕竟不是普通的科幻小说家, 他的科学背景使他希望自己的科幻小说尽可能地不与已知的物理学定律相矛盾。于是他给自己的老朋友, 加州理工大学(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索恩(Kip S. Thorne) 教授打了一个电话。索恩是研究引力理论的专家, 萨根请他为自己的设想做一下技术评估。索恩经过思考及粗略的计算, 很快告诉萨根黑洞是无法作为星际旅行的工具的,他建议萨根使用虫洞 (wormhole) 这个概念。据我所知, 这是虫洞这一名词第一次进入科幻小说中[注四]。在那之后, 各种科幻小说、电影、 及电视连续剧相继采用了这一名词,虫洞逐渐成为了科幻故事中的标准术语。 这是科幻小说家与物理学家的一次小小交流结出的果实。   萨根与索恩的交流不仅为科幻小说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术语, 也为物理学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物理学中, 虫洞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米斯纳(C. W. Misner) 与惠勒(J. A. Wheeler) 于一九五七年提出的,与人类发射第一个航天器恰好是同一年。 那么究竟什么是虫洞?它又为什么会被科幻小说家视为星际旅行的工具呢? 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大家知道, 在一个苹果的表面上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需要走一条弧线,但如果有一条蛀虫在这两个点之间蛀出了一个虫洞, 通过虫洞就可以在这两个点之间走直线,这显然要比原先的弧线来得近。 把这个类比从二维的苹果表面推广到三维的物理空间,就是物理学家们所说的虫洞, 而虫洞可以在两点之间形成快捷路径的特点正是科幻小说家们喜爱虫洞的原因[注五]。只要存在合适的虫洞, 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都有可能变得近在咫尺,星际旅行家们将不再受制于空间距离的遥远。在一些科幻故事中, 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文明世界利用虫洞进行星际旅行就像今天的我们利用高速公路在城镇间旅行一样。在著名的美国科幻电影及电视连续剧《星际之门》(Stargate,港台译 星际奇兵) 中人类利用外星文明留在地球上的一台被称为“星际之门” 的设备可以与其它许多遥远星球上的“星际之门” 建立虫洞连接,从而能够几乎瞬时地把人和设备送到那些遥远的星球上。 虫洞成为了科幻故事中星际旅行家的天堂。   不过米斯纳与惠勒所提出的虫洞是极其微小的, 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消失,无法成为星际旅行的通道。 萨根的小说发表之后,索恩对虫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和他的学生莫里斯(Mike Morris) 开始对虫洞作深入的研究。与米斯纳和惠勒不同的是, 索恩感兴趣的是可以作为星际旅行通道的虫洞,这种虫洞被称为可穿越虫洞 (traversable wormhole)。
探险者的地狱
  虽然数字看起来令人沮丧, 但是别忘了当我们讨论虫洞的时候,我们是在讨论一个科幻的话题。 既然是讨论科幻的话题,我们姑且把眼光放得乐观些。 即使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建造虫洞,或许宇宙间还存在其它文明生物有能力建造虫洞, 就象《星际之门》的故事那样。甚至, 即使谁也没有能力建造虫洞,或许在浩瀚宇宙的某个角落里存在着天然的虫洞。因此让我们姑且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真的建造或者发现了一个半径为一公里的虫洞。   我们是否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星际旅行了呢?   初看起来半径一公里的虫洞似乎足以满足星际旅行的要求了, 因为这样的半径在几何尺度上已经足以让相当规模的星际飞船通过了。看过科幻电影的人可能对星际飞船穿越虫洞的特技处理留有深刻的印象。 从屏幕上看,飞船周围充斥着由来自遥远天际的星光和辐射组成的无限绚丽的视觉幻象, 看上去飞船穿越的似乎是时空中的一条狭小的通道。   但实际情况远比这种幻想来得复杂。 事实上为了能让飞船及乘员安全地穿越虫洞,几何半径的大小并不是星际旅行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按照广义相对论,物质在通过象虫洞这样空间结构高度弯曲的区域, 会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张力。这为由于引力场在空间各处的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它的一种大家熟悉的表现形式就是海洋中的潮汐。由于这种张力的作用, 当星际飞船接近虫洞的时候,飞船上的乘员会渐渐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沿虫洞的方向上有被拉伸的感觉, 而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则有被挤压的感觉。这种感觉便是由虫洞引力场的不均匀造成的。 一开始,这种张力只是使人稍有不适而已, 但随着飞船与虫洞的接近,这种张力会迅速增加, 距离每缩小到十分一,这种张力就会增加约一千倍。 当飞船距离虫洞还有一千公里的时候,这种张力已经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如果飞船到这时还不赶紧折回的话,所有的乘员都将在致命的张力作用下丧命。 再往前飞一段距离,飞船本身将在可怕的张力作用下解体, 而最终,疯狂增加的张力将把已经成为碎片的飞船及乘员撕成一长串亚原子粒子。从虫洞另一端飞出的就是这一长串早已无法分辨来源的亚原子粒子!   这就是星际探险者试图穿越半径为一公里的虫洞将会遭遇的结局。半径一公里的虫洞不是旅行家的天堂, 而是探险者的地狱。   因此一个虫洞要成为可穿越虫洞, 一个很明显的进一步要求就是:飞船及乘员在通过虫洞时所受到的张力必须很小。 计算表明,这个要求只有在虫洞的半径极其巨大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注六]。 那么究竟要多大的虫洞才可以作为星际旅行的通道呢?计算表明, 半径小于一光年的虫洞对飞船及乘员产生的张力足以破坏物质的原子结构,这是任何坚固的飞船都无法经受的, 更遑论脆弱的飞船乘员了。因此, 一个虫洞要成为可穿越虫洞,其半径必须远远大于一光年。
从科幻到现实
  但另一方面, 一光年用日常的距离来衡量虽然是一个巨大的线度,用星际的距离来衡量, 却也不算惊人。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线度大约是它的十万倍, 假如在银河系与两百二十万光年外的仙女座大星云之间存在一个虫洞的话,从线度上讲它只不过是一个非常细小的通道。 那么会不会在我们周围的星际空间中真的存在这样的通道,只不过还未被我们发现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半径为一光年的虫洞真正惊人的地方不在于它的线度, 而在于维持它所需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计算表明, 维持这样一个虫洞所需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相当于整个银河系中所有发光星体质量总和的一百倍!这样的虫洞产生的引力效应将远比整个银河系的引力效应更为显著, 如果在我们附近的星际空间中存在这种虫洞的话,周围几百万光年内的物质运动都将受到显著的影响,我们早就从它的引力场中发现其踪迹了。   因此不仅在地球上不可能建造可穿越虫洞,在我们附近的整个星际空间中都几乎不可能存在可穿越虫洞而未被发现。   这样看来,我们只剩下一种可能性需要讨论了, 那就是在宇宙的其它遥远角落里是否有可能存在可穿越虫洞?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确切地知道结果,因为宇宙实在太大了。 但是维持可观测虫洞所需的数量近乎于天方夜谭的负能量物质几乎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迄今为止, 人类从未在任何宏观尺度上发现过负能量物质,所有产生负能量物质的实验方法利用的都是微弱的量子效应。为了能够维持一个可穿越虫洞, 必须存在某种机制把量子效应所产生的微弱的负能量物质汇集起来,达到足够的数量。 但是负能量物质可以被汇聚起来吗?最近十几年来物理学家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由量子效应产生的负能量物质是不可能无限制地加以汇聚的。负能量物质汇聚得越多, 它所能够存在的时间就会越短。因此一个虫洞没有负能量物质是不稳定的, 负能量物质太多了也会不稳定!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虫洞才能够稳定的呢? 初步的计算表明,只有线度比原子的线度还要小二十几个数量级的虫洞才是稳定的[注七]!   这一系列结果无疑是非常冷酷的, 如果这些结果成立的话,存在可穿越虫洞的可能性就基本上被排除了, 所有那些美丽的科幻故事也就都成了镜花水月。不过幸运 (或不幸) 的是,上面所叙述的许多结果依据的是目前还比较前沿 - 因而相对来说也还比较不成熟- 的物理理论。未来的研究是否会从根本上动摇这些理论, 从而完全推翻我们上面介绍的许多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 退一步讲,即使那些物理理论基本成立, 上面所叙述的许多结果也只是从那些理论推出的近似结果或特例。比方说, 许多结果假定了虫洞是球对称的,而实际上虫洞完全可以是其它形状的, 不同形状的虫洞所要求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所产生张力的大小都是不同的。 所有这些都表明即使那些物理理论真的成立,我们上面提到的结论也不见得是完全   打开它的方法就是共鸣利用物质间相互吸引原理使两时空虫洞正反两种物质能量互相吸引从而打开它,但这两种能量是光能量与暗能量
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该理论。简单地说,“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暗物质维持着虫洞出口的敞开。虫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婴儿宇宙连接起来,并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虫洞也可能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时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
星际航行中的虫洞这么说吧 飞船是汽车 汽车有站点 虫洞就是马路 只是和普通的马路有点不一样 但是就结果而言差不多

有没有看懂星际穿越的大神解释一下电影说的是什么,说的尽量详细点

《星际穿越》主要讲述了一队探险家利用他们针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对于太空旅行的极限,从而开始在广袤的宇宙中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

剧情——

在人类不久的将来,地球上的的植物被一种传染性枯萎病感染开始陆续死亡,粮食作物受病害影响也已经基本灭绝,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持续产生新的氧气,地球上的氧被慢慢耗竭,环境开始恶化,漫天的黄沙弥漫着整个星球,人类面临生存险境,如果无法解决食物和氧气问题,人类终将走向灭亡。库珀是一名NASA退役宇航员,人类为了生存限制了有限的资源,

全力投入农业生产,所以多年前国家关闭了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他从此沦落成为一名农场主。很快平静的生活被发生在他身边的奇怪现象打破,女儿墨菲发现房间书架上的书经常自动掉落,玉米地里的自动收割机也莫名其妙的集体出现定位系统异常,沙尘在墨菲的房间地板上留下了神秘的图案,库珀发现神秘的图案原来是一个二进制的位置信息,

仿佛某种神秘的力量指引着库珀来到了NASA重新组建的秘密基地,在这里他见到了布兰德教授,(他们之前认识)得知人类将要面临灭亡的险境,所以NASA重新被组建,目的是在宇宙中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进行移民。多年前NASA在土星轨道附近发现了一个46年前突然出现的虫洞,虫洞简单的理解就是时空隧道,(虫洞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提出的概念)由巨大的引力作用产生,

强大的引力使得空间发生扭曲,连接宇宙中两个不同时空,通过虫洞人类可以快速到达遥远的星系,但是虫洞这种非自然现象,可能是被某种神秘力量放到这里的,(这种神秘力量后述)NASA在发现虫洞之后,启动了名为“拉撒路”的太空移民计划,派遣了第一批12名宇航员穿过“虫洞”去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他们前往12个不同的行星收集信息,

由于燃料有限只能又去无回,当他们其中有人找到适宜的星球后向地球发出信号,等待被营救,接下来人类将开启移民,为此NASA定制了AB两套的计划,A计划就是制造巨大的太空运载工具将人类迁徙到宜居星球,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这样庞大的运载工具送上太空,这也是教授正在研究的,希望通过控制引力来解决这一难题,但目前的研究遇到瓶颈,所以就有B计划,简单说就是抛弃地球上的人类,携带5000名人类受精卵,前往宜居星球繁衍新的人类生命。

由于虫洞通讯传输的技术不成熟,只能接收到第一批探索者发出的部分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将目标锁定了三颗可能宜居的星球,所以他们需要前往这三颗星球,寻找那颗适宜的人类生存的。库珀作为前NASA仅存不多的飞行员,教授希望库珀能担任此次任务的宇航员,肩负起拯救人类重任。教授在地球继续研究A计划中引力问题,并承诺当他们回到地球时,他将解决这一难题,其实教授早就解开了引力的方程,

但问题还是无法解决,需要得到黑洞内部的数据,但在黑洞内部连光都无法逃逸出,更别提通过人类的手段去探测了,所以A计划其实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教授知道A计划没有希望,所以欺骗库珀带着人类5000名受精卵在找到宜居的星球上重新建立人类明,当然库珀并不知道这一切,临行时他女儿墨菲破解了书架上的秘密,是一个单词“stay”,意思是让他留下,

最终在与家人诀别和拯救人类命运的抉择中,他踏上了这趟趟朴素迷离的星际航程,经过2年的航行他们来到土星附件的虫洞。穿过虫洞他们到达目标星系,在这里他们接收到了三颗星球发出的信号,决定先去距离最近的一个,但是这颗星球在一个巨大的黑洞旁边,黑洞巨大的引力使得星球上的时间变得很慢,上面的一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7年,

所以他们要尽量减少在这颗星球上停留的时间,飞船停留在轨道上,他们驾驶登录船来到这颗表面被一望无际的水所覆盖的星球,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前一批探索者的飞船残骸。此时由于黑洞的引力在这个星球上产生了巨大的潮汐力,形成百米多高的巨浪袭击了他们,不幸的是一名队员牺牲,巨浪退去后由于登录船引擎进水无法启动,他们在这里拖延了太多时间,

眼看巨浪再次来袭,紧急关头他们启动了引擎逃离了这里,当他们回到飞船时发现已经过了23年,他远在地球上的女儿年龄已经跟他一样大了,成为教授的副手。23年飞船上的燃料已经耗尽太多,剩下的两个星球他们只能去其中一个比较近的。接着他们又来到一个连云都被冰冻住的星球,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在休眠仓中的第一批探险者他还活着,而关于这颗星球,

探险者在来到这里时就发现这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但面对孤独和死亡,决定发出信号等待被营救,并且伪造了关于这个星球适合生存的数据,等他被人们从休眠仓中救出后,生存的欲望让他想逃离这里,他害死了一名科学家,他准备迫害库珀,但没能得逞,最后他驾驶登陆船与太空上的飞船对接时,出现故障发生爆炸,眼看飞船就要坠毁,

库珀驾驶登录船一波逆天的操作成功对接拯救了飞船,但由于爆炸造成飞船上的补给仓被炸毁,所以他们已经无法再回到地球,现在飞船上只剩下库珀和女主两人,由于飞船离黑洞太近,正在被巨大的引力拉进黑洞,他们利用两艘登录船仅剩的燃料将飞船推出黑洞边缘,并且借助黑洞“引力弹弓”把飞船上的女主推向第三颗星球。但库珀和机器人驾驶的登录船在燃料耗尽后,为了减轻重量主动脱离了母船,坠入深邃的黑洞。

库珀库珀掉进黑洞后出现在一个超维度空间中,这是一个巨大的超级立方体,时间在这里被实体化,织起了这个空间中巨大的时间网,在这里他可以看到女儿墨菲和自己,通过女儿的房间建立起了这种超时空的链接,他对女儿的爱在这里被量化。

此时和他一起掉进黑洞的机器人发来了黑洞内部的数据,这是A计划中破解引力的重要信息,有了这些人类有可能被解救,然而在这个超维空间中他无法和处在四维空间中人类对话,他发现引力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维度去建立联系。开始女儿墨菲房间书架上掉落的书,以及沙尘在墨菲的房间地板上留下了神秘的图案,原来都是自己这个维度空间中通过改变引力作用产生的,

发现这一秘密后通过改变手表指针的运动,把黑洞的数据变成摩斯密码的方式发送给了地球上的女儿。(这块表是他临走时给女儿的)墨菲在最后来到这个房间时仿佛也明白了原来他称之为所谓幽灵的东西(也就是前边提到的神秘力量)就是他的父亲,当墨菲拿到黑洞内部的数据后,破解了引力的终极密码。

随后超级立方体就自动关闭,带他们来到这里的并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虫洞和这个超维空间也许是未来的人类放在这里的,进化和科技使得人类在未来能够打破四维空间的限制在更高的维度空间建立文明。他们一直在那里静静的观察这我们。

超级立方体关闭后,库珀出现在虫洞中,遇见了他们出发时穿越虫洞时的飞船,他伸手去接触了他们,(这样完美解释了之前在虫洞里飞船上出现的扭曲的光)不久后人类发现了漂浮在太空中的库珀并被救了他,当他醒来时已经在一个人类制造的巨大空间站上(这个空间站就叫库珀空间站,这其实是他女儿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这时他已经124岁了,他的女儿墨菲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墨菲得到了方程式和黑洞数据后,完成了人类的科技革命,带领了地球上的人类迁移到这个新的宇宙空间中,成为了救世主。最后库珀又驾驶着飞船去遥远的太空找艾米莉亚。(终)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库珀 演员 马修·麦康纳

库伯是一名前NASA宇航员,也是一名工程师。人类文明危在旦夕,每天只是在种植食物、吃饭喝水中度过,不再进行发明创造,不需要工程师,库伯没有工作可做,没有新创意的诞生。库伯也是一个鳏夫,有两个孩子。有一天,一个空前伟大的冒险机会来敲门,

他能重拾梦想回到宇航员的位置,但对于库伯来说,当这个他曾痛苦放弃的梦想又回来,他却需要付出离开家庭的代价去追逐梦想;而且,他甚至不知道哪天才能结束冒险回家,就连能不能回来都是个问题。

2、艾米莉亚 演员 安妮·海瑟薇

女科学家,与库伯及其他两位科学家、两个机器人一同出发,穿越虫洞到另一个空间去探寻三个最有可能居住的星球,也面临着有去无回的险境。

3、墨菲(成年) 演员 杰西卡·查斯坦

库伯深爱的女儿,也一样喜欢科学,热爱探索, 库伯要离开她展开探索,在不同时空的父女二人被一个特殊物件所连接,她长大成人后,也成为了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

4、布兰德教授 演员 迈克尔·凯恩

艾米莉亚的父亲,他率领的顶尖团队部署星际之旅,去太阳系外寻找可以居住的星球。

所谓看懂的 依我看就是 承认了 nolan的脑洞特别大而已,看这部片子懂一些理论,就会真的觉得这部电影理论乱的一塌糊涂,
第一个理论,相对论,速度越快,时间越慢,这一点是正确的,他们达到近似乎光的速度,所以他们穿越了时间,他的一年等于他女儿的N年(因为速度点不一样,所以他最后也只是按地球年岁算为124岁)
第二个理论,虫洞理论,虫洞连接的是黑洞与白洞之间的隧道,但是很不稳定,需要一种物质稳定才能穿越(这种物质请百度,度娘告诉你)。从电影上分析,土星边上的那个入口应该就是白洞,因为大家都知道黑洞的引力是巨大的,黑洞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光都无法逃脱黑洞的吸引,所以黑洞无法靠近无法进入,进去你就出不来啦,所以我很好奇后面男主靠肉体进入黑体,没被拉成条状物简直扯淡啊。那穿越又怎么讲呢?因为白洞的那一边是黑洞,吸过去就出不来,你从白洞进入到达黑洞的时候应该是被黑洞吸引住的,不是可以离开的 ,按找我的理解是,从白洞进入虫洞,然后被虫洞直接抛出去,简单点说就是虫洞用出吃奶的力把你弹出了引力全,所以飞船出来以后不是在黑洞边上 而是直接到了 很远的引力圈外。
第三个理论,空间维度,我们也就是人类所生存的 空间是三维空间,什么叫做维度呢?检点说明一下,一维空间就是一条线,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这条线上,也就是你看人是一条线,你看杯子是一条线你看树也是一条线,而且这些线是重叠在一起的。二维空间就是我们说的平面,你看什么都是平的。三维空间比较好理解,就是你看到侧面了,有了立体感。这样说大家就理解了吧,多一个维度就是多一个面,在这部电影之前有一部叫《立方体》的惊悚科幻片里面讲过一个超级立方体的概念,里面也有很多内容,什么引力啊 时间啊 之类的,但是单从维度上来说,仅仅只是增加一个面而已,就是你看到的多了一个面,本来看三面你看了4面,就是这个道理。超级立方体也就是四维空间,所以男主进入黑洞以后进入的只是4维空间,而不是五维空间。豆瓣上有个某大神写的影评帖子里面介绍了一下维度空间的概念,我觉得比较扯,他的理论就是大一个维度可以抹掉小一个维度,这一点不能认可啊,没有1就没有2,如何抹掉?还是不能理解的话,百度一下《维度空间》应该就了解了。
最后一个,穿越,这个有点瞎啊,男主脑抽了是吗?既然回去了过去的时间,能给提示,那为毛你就在女孩小时候说一句留下。张大以后才说解算公式?记得刚开始的时候片子里面最珍惜时间的就是男主了吧?还有一点比较瞎。既然Nolan大导演,既然你已经讲穿越回去了,最后却又要讲守恒定律,时间不可逆流,历史不可改变,将男主抛回现在,又将女孩变老太。

这么一大堆的理论揉到一部片子里确实太乱的 解释也挺乱,反正,本片前面还好,结尾太乱,我是没看懂,及科幻又魔幻的片子不好拍也不好懂

什么是虫洞

虫洞到底是什么啊那个,虫洞的图是什么意思啊.
什么是“虫洞”:
在广义相对论发表后不久,1935年爱因斯坦就在理论上发现了“虫洞”--也就是由两个相连的“黑洞”所构成的时空结构中的“豁口”的存在--一条贯穿空间和时间的隧道。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建造一个稳定的虫洞,就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数学家把这种情形称作“多连通空间”(multiply connected space)。但理论家一直未搞清,虫洞仅允许光线通过?抑或飞船也能穿行?到了1988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桑恩和摩立斯终于得出了结论:虫洞的两端皆可出入,并非像黑洞那样是一种单向通道,只进不出;再者,旅行者在虫洞内仅受到一般的拉力,不像在黑洞中。并且,该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吉普·索恩(Kip Thorne)教授还提出:光找到这样一个“虫洞”还不够,还必须使它的开口时间足够长,这样才能让人有足够的时间钻入它。因为根据量子理论,这个虫洞在强力的作用之下,将于瞬间关闭。有一种假设是利用开斯米效应(Casimir effect)等量子方式向“虫洞”里灌输反物质(Otone),这样就可以延长虫洞开启的时间。并且,同样利用反物质将其“扯大”,钻出一条长度约为一光年的“时间隧道”。这样一条“时间隧道”,便是由“现在”通往“过去”的“快捷方式”。这需要融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量子引力论。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的科学家已在如何利用虫洞方面进行开拓。他们对反物质有了更深的研究:一直以来,这种奇怪的反物质只存在于理论之中,而今他们已成功地证明,反物质也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世界之中。并且得出结论:虫洞的超强(引)力场,也一样可以通过反物质来中和。(“正物质”和“反物质”有一很有意思的差别,前者拥有“正质量”,能产生能量,后者具有“负质量”,却可以吸去周围的能量。)而实际建造一个虫洞要分3步:第一步,寻找或建立一个虫洞,开辟一个隧道用来连接太空中两个不同的区域。第二步,使虫洞稳定下来。由量子产生的负能量,虫洞便允许信号和物体安全地穿越它。负能量会抵制虫洞变为密度无穷大或接近无穷大。换句话说,它阻止了虫洞演变成黑洞。第三步是牵引虫洞。一艘具有高度先进技术的宇宙飞船将虫洞的入口互相分离开。如果两个埠都放置在空间中合适的地方,那么时间差将保持恒定状态。假设这一差值是10年,一名宇航员从一个方向穿越虫洞,他将跳到10年后的未来,反之,宇航员若是从另一方向穿越虫洞,他将跳到10年前的过去。这听起来像科幻,但已是一个美国宇航局拟资助的真实的研究项目。

甚至还有物理学界权威认为,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虫洞就可能以普朗克长度(约10-33公分)这种极微的尺度下自然存在。虽然这只有原子核的1/1020那么小,但在理论上,这么小的虫洞,只需要一束能量脉冲便可将之稳住,接着便可将它膨胀到可资使用的大小。因此,如果已经有某个超文明可以驾驭它的话,那么甚至完全可以在地球表面某一特定区域建造。1979年, 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利用仪器,在百慕大魔鬼三角附近海底发现了金字塔。其由特殊材质所造,塔底边长约300米,高约200米,塔尖离海面仅100米,比埃及金字塔大得多。塔下部有二个巨大的洞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从洞底流过这里。也就是说,迄今为止人类在地球上所发现的最大的金字塔位于同处于北纬30度的百慕大三角,这就足以证明百慕大魔鬼三角与埃及金字塔之间存在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密切联系。从另一方面来考虑,如果未来文明出现了由人工制造的时间隧道,那么必然从远古至未来在外层空间甚至地球表面某一特定区域存在着时间通道的入口。由百慕大三角区域所发生的大量飞机与轮船神秘失踪事件,并且恰好又有UFO以及USO频繁出没,因此完全有理由将此作为(时间通道入口的)最大嫌疑对象。

(事实上,此处也的确发生过多起时空扭曲事件:1966年1月6日从阿鲁巴岛出发的“尤里西斯”号双桅帆船在百慕大三角神秘失踪,却于1990年突然出现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市郊的海滩上,船上的三个水手的年龄和生理状况跟24年前并无差异;1955年一架飞越百慕大三角海区时失踪的飞机于1990年完整无损地飞回原定目的地机场,其中一名飞行员的出生证表明他现在已有77岁,但他看起来只有40出头;1954年由洛根和诺顿所乘坐的热气球在魔鬼三角地带神秘失踪,经多方查找,仍无下落。1990年春在古巴的春季热气球比赛中,那只失踪36年的热气球在消失处又突然出现……)

假如技术上的诸多难题都被克服了,时间机器的生产将会打开充满悖论的潘多拉盒子。关于跨时间旅行最后还有一个悖论至今没有人可以解决。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真的“返回过去”,并且在其母亲怀他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呢?对于“外祖母谬论”,现今最受物理学界所推崇的解决方案是“多重宇宙”理论——世界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许多平行的世界。1957 年物理学家 Hugh Everett 根据量子力学提出“多重世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开始的演化过程上,如分叉路般不断地分裂为二,歧异点是某件关键事件引起的量子转移,而分出的世界便产生差异,成为多重“平行世界”或“等次元宇宙”。(迄今为止,在理论上又可分为三类:量子力学多宇宙体系、广义相对论多宇宙体系、涡流增压多宇宙体系。)并且,近年来物理学家Stephen Hawking 又指出:无数个宇宙通过“虫洞”相互连结。你回到过去,但那不是你自己的世界,而是和你的历史相似的等次元宇宙。这样,即便你打死了自己的外祖母,她在那个世界也的确死了,但当你回到未来时,她依然活得好好的。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大量的有关时间倒流的事实证据也就无从解释了。要解决此矛盾,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假设——“镜子理论”。打个比方:我们单凭自己的肉眼就能直接看到自己身体表面的大部分部位,但是不通过镜子是永远也无法看到作为产生(自己)视觉感观的物质基础的(自身的)头部,之所以无法看到自身头部是由于视线受到了空间上的限制。同样道理,所谓的“镜子”代表了与历史相似的“等次元空间”;而“头部”即代表了历史中自己的祖先以及过去的自己(作为构建了“现在的自己”存在因素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通过“时间倒流”,时间旅行者的确能够回到真的历史中,但由于受到了时空上的限制,时间旅行者是永远也无法与历史中自己的祖先以及过去的自己发生直接的接触与联系的。谋杀自己的外祖母只能在“等次元空间”中存在。因此:由于过去的物质,现在的物质,将来的物质在某些性状的本质上是有所区别的。时间旅行者一旦即将与历史中自己的祖先以及过去的自己发生接触,那么作为时间旅行者本人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中所存在的因素就将消失,就像百慕大魔鬼三角突然神秘失踪的轮船和飞机那样,而只能存在于“平行宇宙”中。

这样,既解决了“外祖母谬论”,同时又为远古地球的确受到过未来文明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虫洞
60多年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虫洞”理论。那么,“虫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虫洞”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它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婴儿宇宙连接起来,并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
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有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可以使用“虫洞”,但“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航行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达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物质”,“反物质”也拥有“负质量”,可以吸去周围所有能量。像“虫洞”一样,“负质量”也曾被认为只存在于理论之中。不过,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

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系研究人员的计算,“负质量”可以用来控制“虫洞”。他们指出,“负质量”能扩大原本细小的“虫洞”,使它们足以让太空飞船穿过。他们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各国航天部门的极大兴趣,许多国家已考虑拨款资助“虫洞”研究,希望“虫洞”能实际用在太空航行上。

宇航学家认为,“虫洞”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它潜在的回报,不容忽视。科学家认为,如果研究成功,人类可能需要重新估计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和位置。现在,人类被“困”在地球上,要航行到最近的一个星系,动辄需要数百年时间,是目前人类不可能办到的。但是,未来的太空航行如使用“虫洞”,那么一瞬间就能到达宇宙中遥远的地方。

据科学家观测,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很少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可以使用它去扩大和稳定细小的“虫洞”。

科学家指出,如果把“负质量”传送到“虫洞”中,把“虫洞”打开,并强化它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使太空飞船通过。

虫洞的概念最初产生于对史瓦西解的研究中。物理学家在分析白洞解的时候,通过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发现宇宙时空自身可以不是平坦的。如果恒星形成了黑洞,那么时空在史瓦西半径,也就是视界的地方与原来的时空垂直。在不平坦的宇宙时空中,这种结构就意味着黑洞视界内的部分会与宇宙的另一个部分相结合,然后在那里产生一个洞。这个洞可以是黑洞,也可以是白洞。而这个弯曲的视界,就叫做史瓦西喉,它就是一种特定的虫洞。

自从在史瓦西解中发现了虫洞,物理学家们就开始对虫洞的性质发生了兴趣。

虫洞连接黑洞和白洞,在黑洞与白洞之间传送物质。在这里,虫洞成为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物质在黑洞的奇点处被完全瓦解为基本粒子,然后通过这个虫洞(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罗森桥)被传送到白洞并且被辐射出去。

虫洞还可以在宇宙的正常时空中显现,成为一个突然出现的超时空管道。

虫洞没有视界,它只有一个和外界的分界面,虫洞通过这个分界面进行超时空连接。虫洞与黑洞、白洞的接口是一个时空管道和两个时空闭合区的连接,在这里时空曲率并不是无限大,因而我们可以安全地通过虫洞,而不被巨大的引力摧毁。理论推出的虫洞还有许多特性,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黑洞、白洞、虫洞仍然是目前宇宙学中“时空与引力篇章”的悬而未解之谜。黑洞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也只是得到了一些间接的旁证。当前的观测及理论也给天文学和物理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例如,一颗能形成黑洞的冷恒星,当它坍缩时,其密度已然会超过原子核、核子、中子……,如果再继续坍缩下去,中子也可能被压碎。那么,黑洞中的物质基元究竟是什么呢?有什么斥力与引力对抗才使黑洞停留在某一阶段而不再继续坍缩呢?如果没有斥力,那么黑洞将无限地坍缩下去,直到体积无穷小,密度无穷大,内部压力也无穷大,而这却是物理学理论所不允许的。

总之,目前我们对黑洞、白洞和虫洞的本质了解还很少,它们还是神秘的东西,很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目前天文学家已经间接地找到了黑洞,但白洞、虫洞并未真正发现,还只是一个经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理论名词。

虫洞也是霍金构想的宇宙期存在的一种极细微的洞穴。美国科学家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的宇宙中,“宇宙项”几乎为零。所谓的宇宙项也称为“真空的能量”,在没有物质的空间中,能量也同样存在其内部,这是由爱因斯坦所导入的。宇宙初期的膨胀宇宙,宇宙项是必须的,而且,在基本粒子论里,也认为真空中的能量是自然呈现的。那么,为何目前宇宙的宇宙项变为零呢?柯尔曼说明:在爆炸以前的初期宇宙中,虫洞连接着很多的宇宙,很巧妙地将宇宙项的大小调整为零。结果,由一个宇宙可能产生另一个宇宙,而且,宇宙中也有可能有无数个这种微细的洞穴,它们可通往一个宇宙的过去及未来,或其他的宇宙。

旋转的或带有电荷的黑洞内部连接一个相应的白洞,你可以跳进黑洞而从白洞中跳出来。这样的黑洞和白洞的组合叫做虫洞。

白洞有可能离黑洞十分远;实际上它甚至有可能在一个“不同的宇宙”--那就是,一个时空区域,除了虫洞本身,完全和我们在的区域没有连接。一个位置方便的虫洞会给我们一个方便和快捷的方法去旅行很长一段距离,甚至旅行到另一个宇宙。或许虫洞的出口停在过去,这样你可以通过它而逆着时间旅行。总的来说,它们听起来很酷。

但在你认定那个理论正确而打算去寻找它们之前,你因该知道两件事。首先,虫洞几乎可以肯定不存在。正如我们上面我们说到白洞时,只因为它们是方程组有效的数学解并不表明它们在自然中存在。特别的,当黑洞由普通物质坍塌形成(包括我们认为存在的所有黑洞)并不会形成虫洞。如果你掉进其中的一个,你并不会从什么地方跳出来。你会撞到奇点,那是你唯一可去的地方。

还有,即使形成了一个虫洞,它也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即使是很小的扰动(包括你尝试穿过它的扰动)都会导致它坍塌。
最后,即使虫洞存在并且是稳定的,穿过它们也是十分不愉快的。贯穿虫洞的辐射(来自附近的恒星,宇宙的微波背景等等)将蓝移到非常高的频率。当你试着穿越虫洞时,你将被这些X射线和伽玛射线烤焦。虫洞的出现,几乎何以说是和黑洞同时的。

物理学家一直认为,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它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旅行之上 。但是,假设宇宙中有虫洞这种物质存在,那么就可以有一种说法:如果你于12:00站在虫洞的一端(入口),那你就会于12:00从虫洞的另一端(出口)出来。

黑洞和黑洞之间也可以通过虫洞连接,当然,这种连接无论是如何的将强,它还是仅仅是一个连通的“宇宙监狱”。
虫洞(Wormhole),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

虫洞有几种说法

一是空间的隧道,就像一个球,你要沿球面走就远了但如果你走的是球里的一条直径就近了,虫洞就是直径

二是黑洞与白洞的联系

三是你说的时间隧道,根据爱因斯坦所说的你可以进行时间旅行,但你只能看,就像看电影,却无法改变发生的事情,因为时间是线行的,事件就是一个个珠子已经穿好,你无法改变珠子也无法调动顺序

到现在为止,我们讨论的都是普通“完美”黑洞。细节上,我们讨论的黑洞都不旋转也没有电荷。如果我们考虑黑洞旋转同时/或者带有电荷,事情会变的更复杂。特别的是,你有可能跳进这样的黑洞而不撞到奇点。结果是,旋转的或带有电荷的黑洞内部连接一个相应的白洞,你可以跳进黑洞而从白洞中跳出来。这样的黑洞和白洞的组合叫做虫洞。

白洞有可能离黑洞十分远;实际上它甚至有可能在一个“不同的宇宙”--那就是,一个时空区域,除了虫洞本身,完全和我们在的区域没有连接。一个位置方便的虫洞会给我们一个方便和快捷的方法去旅行很长一段距离,甚至旅行到另一个宇宙。或许虫洞的出口停在过去,这样你可以通过它而逆着时间旅行。总的来说,它们听起来很酷。

但在你认定那个理论正确而打算去寻找它们之前,你因该知道两件事。首先,虫洞几乎可以肯定不存在。正如我们上面我们说到白洞时,只因为它们是方程组有效的数学解并不表明它们在自然中存在。特别的,当黑洞由普通物质坍塌形成(包括我们认为存在的所有黑洞)并不会形成虫洞。如果你掉进其中的一个,你并不会从什么地方跳出来。你会撞到奇点,那是你唯一可去的地方。

还有,即使形成了一个虫洞,它也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即使是很小的扰动(包括你尝试穿过它的扰动)都会导致它坍塌。

后,即使虫洞存在并且是稳定的,穿过它们也是十分不愉快的。贯穿虫洞的辐射(来自附近的恒星,宇宙的微波背景等等)将蓝移到非常高的频率。当你试着穿越虫洞时,你将被这些X射线和伽玛射线烤焦。虫洞的出现,几乎何以说是和黑洞同时的。

在史瓦西发现了史瓦西黑洞以后,理论物理学家们对爱因斯坦常方程的史瓦西解进行了几乎半个世纪的探索。包括上面说过的克尔解、雷斯勒——诺斯特朗姆解以及后来的纽曼解,都是围绕史瓦西的解研究出来的成果。我在这里将介绍给大家的虫洞,也是史瓦西的后代。

虫洞在史瓦西解中第一次出现,是当物理学家们想到了白洞的时候。他们通过一个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发现时空可以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十分的发现,如果恒星形成了黑洞,那么时空在史瓦西半径,也就是视界的地方是与原来的时空完全垂直的。在不是平坦的宇宙时空中,这种结构就以为着黑洞的视界内的部分会与宇宙的另一个部分相结合,然后在那里产生一个洞。这个洞可以是黑洞,也可以是白洞。而这个弯曲的视界,叫史瓦西喉,也就是一种特定的虫洞。

自从在史瓦西解中发现了虫洞,物理学家们就开始对虫洞的性质感到好奇。

我们先来看一个虫洞的经典作用:连接黑洞和白洞,成为一个爱因斯坦——罗森桥,将物质在黑洞的奇点处被完全瓦解为基本粒子,然后通过这个虫洞(即爱因斯坦——罗森桥)被传送到这个白洞的所在,并且被辐射出去。

当然,前面说的仅仅是虫洞作为一个黑洞和白洞之间传送物质的道路,但是虫洞的作用远不只如此。

黑洞和黑洞之间也可以通过虫洞连接,当然,这种连接无论是如何的将强,它还是仅仅是一个连通的“宇宙监狱”。

虫洞不仅可以作为一个连接洞的工具,它还开宇宙的正常时空中出现,成为一个突然出现在宇宙中的超空间管道。

虫洞没有视界,踏有的仅仅是一个和外界的分解面。虫洞通过这个分解面和超空间连接,但是在这里时空曲率不是无限大。就好比在一个在平面中一条曲线和另一条曲线相切,在虫洞的问题中,它就好比是一个四维管道和一个三维的空间相切,在这里时空曲率不是无限大。因而我们现在可以安全地通过虫洞,而不被巨大的引力所摧毁。

那么虫洞都有些什么性质呢?

利用相对论在不考虑一些量子效应和除引力以外的任何能量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些十分简单、基本的关于虫洞的描述。这些描述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我们研究的重要是黑洞,而不是宇宙中的洞,因此我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虫洞的性质,而对于一些相关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描述,这里先不涉及。

虫洞有些什么性质呢?最主要的一个,是相对论中描述的,用来作为宇宙中的告诉火车。但是,虫洞的第二个重要的性质,也就是量子理论告诉我们的东西又明确的告诉我们:虫洞不可能成为一个宇宙的告诉火车。虫洞的存在,依赖于一种奇异的性质和物质,而这种奇异的性质,就是负能量。只有负能量才可以维持虫洞的存在,保持虫洞与外界时空的分解面持续打开。当然,狄拉克在芬克尔斯坦参照系的基础上,发现了参照系的选择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或者难地来分析物理问题。同样的,负能量在狄拉克的另一个参照系中,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因为能量的表现形式和观测物体的速度有关。这个结论在膜规范理论中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参照系的不同,负能量是十分容易实现的。在物体以近光速接近虫洞的时候,在虫洞的周围的能量自然就成为了负的。因而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可以进入虫洞,而速度离光速太大,那么物体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进入虫洞的。这个也就是虫洞的特殊性质之一。

但是虫洞并没有这么太平。前面说的是在安静的相对论中的虫洞,在暴躁的量子理论中,虫洞的性质又有了十分重要的变化。

我们先来看在黑洞中的虫洞,也就是史瓦西喉和奇点周围形成的子宇宙。

黑洞周围的量子真空涨落在黑洞巨大引力的作用下,会被黑洞的引力能“喂”大,成为十分的能量辐射。这种能量会毫不留情地将一切形式的虫洞摧毁。

在没有黑洞包围的虫洞中,由于同样的没有黑洞巨大引力的“喂养”,虫洞本身也不可能开启太久。虫洞有很大几率被随机打开,但是有更大的几率突然消失。虫洞打开的时间十分短,仅仅是几个普朗克时间。在如此短的“寿命”中,即使是光也不可能走完虫洞的一半旅途,而在半路由于虫洞的消失而在整个时空中消失,成为真正的四维时空组旅行者。

而且,在没有物体通过虫洞的时候,虫洞还比较“长寿”,而一旦有物体进入了虫洞,如果这个物体是负能量的,那么还好,虫洞会被撑开;但是如果物体是正能量的,那么虫洞会在自己“自然死亡”以前就“灭亡”掉。而在宇宙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能量辐射通过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而这些辐射都是正能量的,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在自然情况下是不存在虫洞的。
一九八五年的一个学期末,加州理工大学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理论物理学教授 Kip S. Thorne 刚刚上完一学年的课,正慵懒地靠在办公室的椅
子上休息,电话铃却忽然响了起来。打来电话的是他的老朋友,著名行星天文学家
Carl Sagan。 Sagan 当时正在撰写一部描写人类与外星生命首次接触的科幻小说。
写作已经接近尾声,但身为科学家的 Sagan 希望自己的作品 - 即便是一部科幻小说
- 也尽可能地不与已知的物理学理论相矛盾。在这部小说中 Sagan 安排女主人公通
过黑洞 (Black Hole) 穿越了 26 光年的距离, 到达遥远的织女星 (Vega)。这是整
部小说中最具震撼性的情节, 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 却也是最可疑的细节。于
是 Sagan 打电话给从事引力理论研究的 Thorne,为这一细节寻求技术咨询。经过一
番思考和粗略的计算,Thorne 告诉 Sagan 黑洞是无法作为星际旅行的工具的,他建
议 Sagan 使用 wormhole (虫洞) 这个概念,于是便有了随后出版并被拍成电影的著
名科幻小说 ?Contact?。

Sagan 的小说顺利地出版了,Thorne 对 wormhole 的思考却没有因此而结束。三年
后,Thorne 和他的学生 Mike Morris 在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上发表了
题为 “时空中的 wormhole 及其在星际旅行中的用途” 的论文 [1],由此开创了对
所谓 “可穿越 wormhole” (traversable wormhole)[注一] 进行研究的先河。作为
教学性刊物的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也因此而有幸在一个全新研究领域的
开创上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一笔。

Morris 和 Thorne 的文章在 wormhole 研究中具有奠基性的意义,不过 wormhole
这一名词却并非是他们两人的发明。早在一九五七年 C. W. Misner 和 J. A. Wheeler
就在一篇文章 [2] 中提出了这一名词。那篇文章讨论的主题是所谓的 “几何动力
学” (Geometrodynamics) - 一种试图把物理学几何化的理论。Misner 和 Wheeler
的 “几何动力学” 后来并没有走得很远,但他们在文章中提出的 wormhole 这一
概念却在事隔三十一年之后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并成为以星际旅行为题材的科幻小说
中的标准词汇,可谓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 什么是 wormhole?

那么究竟什么是 wormhole 呢?形象地说 wormhole 是连接两个空间区域的一种 “
柄” 状的结构。 [图一] (插图请见文末的原文网址) 便是一种很流行的 wormhole
图示,图中用蓝色轮廓线表示的倒 U 字形曲面代表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空间,连接两
个空间区域 A 和 B 的黄色线段代表的便是这种 “柄” 状结构,即 wormhole 结构
。 [图一] 是一种抽象化的图示,黄色线段实际上代表的是具有一定线度的结构,类
似于后面图三所示。不难看到,由于这种 “柄” 状结构的存在,在 A 和 B 之间存
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路径:一类由绿色曲线表示,代表在普通空间中的路径;另一类
由黄色线段表示,代表由于 wormhole 的存在而形成的新路径。由 [图一] 可以看到
,沿黄色路径从 A 到 B 显然要比沿绿色路径近得多。通常科幻小说 (包括前面提到
的 Carl Sagan 的小说 Contact) 中描述的通过 wormhole 进行星际旅行指的就是沿
图中黄色路径进行的。

[图一] 所示的 wormhole 被称为 “宇宙内 wormhole” (intra-universe wormhole
),它连接的是同一个宇宙中的两个不同的空间区域。除此之外,在理论上还有一类
所谓的 “宇宙间 wormhole” (inter-universe wormhole),这类 wormhole 连接的
则是两个不同的宇宙。我们所讨论的星际旅行中的 wormhole 通常属于前一类。不过
由于这两类 wormhole 的差别仅在于空间的大范围拓扑结构,对于讨论 wormhole 本
身的结构来说它是属于哪一类的并不重要。

在进一步讨论 wormhole 之前,有必要先澄清一个或多或少存在于文献中的概念误区
(或者说即使文献的作者心中并无误区,却特别容易在读者中造成误区的概念),那
就是 wormhole 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空间中的短程连接 (short-cut),也就是
说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作为有意义的星际旅行手段。仔细观察 [图一] 不难发现 wormhole
之所以成为 A B 之间的短程连接完全是由于空间弯曲成倒 U 字型所致。按照广义
相对论,空间 (确切的说是时空) 的弯曲是由物质分布决定的,因而 [图一] 所表示
的 wormhole 除了 wormhole 本身外,还对远离 wormhole 的背景空间中的物质分布
作了十分苛刻的假定。如果不作这种相当人为的假定,wormhole 的结构更有可能类
似于 [图二] 所示。在 [图二] 中,由 wormhole 所形成的连接 A B 的黄色路径要
比普通空间中的路径 (绿色路径) 更长。很明显,利用 [图二] 所示的 wormhole 做
A B 之间的星际旅行是不明智的举动。因此在概念上 wormhole 并不等同于星际旅
行的捷径。

三. Carl Sagan 式的问题

尽管如此,wormhole 无论对于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还是星际旅行家来说都依然是一
个极富魅力的概念。前面提到的行星天文学家 Carl Sagan 对于星际旅行的许多问题
有一种很独特提法,即从一个无限发达的文明 (infinitely advanced civilization
) 的角度来看星际旅行的可行性。对于 wormhole,一个 “Carl Sagan 式” 的问题
可以表述为:

一个无限发达的文明是否可能利用 wormhole 作为星际旅行的工具?

Sagan 所谓的 “无限发达的文明” 指的是在物理规律许可的情况下拥有一切能力的
智慧生命。对于这种无限发达的文明来说 [图一] 和 [图二] 所示的 wormhole 并无
实质的差别,只要 wormhole 存在,即使它的结构如 [图二] 所示,他们也可以通过
改变背景空间的曲率使之变为 [图一] 的形式。因此在这种 “Carl Sagan 式” 的
问题中背景空间的具体结构并不重要。

要利用 wormhole 作为星际旅行的工具当然首先得要有 wormhole。宇宙间究竟有没
有 wormhole?这归根结底是一个观测的问题。迄今为止在天文学上并没有观测到任
何有关 wormhole 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因此现阶段我们对 wormhole 的探讨仅
限于理论范畴。自 Morris 和 Thorne 以来物理学家们在对 wormhole 的研究上又获
得了一些重要的结果。这些结果主要是在引力和时空的经典理论 - 广义相对论 - 的
框架内获得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物理学家们对广义相对论的数学结构已经了
解得十分透彻。尤其是近三十余年来,随着现代微分几何手段的应用,许多非常普遍
的命题被相继证明,其中的一些对于 wormhole 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获得可做星际旅行用途的 wormhole, 一个无限发达的文明可以作两方面的努力


如果宇宙中不存在 wormhole,他们可以试图 “创造” wormhole。
如果宇宙中存在 wormhole,他们可以试图 “改造” wormhole,使之适合于星际旅
行的需要。
四. Wormhole “创世记” - 恼人的因果律

所谓 “创造” wormhole,指的是在原本没有 wormhole 的空间区域中产生 wormhole
。我们已经知道 wormhole 是空间中的一种 “柄” 状的结构,在拓扑学上具有这种
“柄” 状结构的空间被称为是复连通的,而没有这种 “柄” 状结构 (即没有 wormhole
) 的普通空间则是单连通的。因此从拓扑学角度看,“创造” wormhole 意味着使空
间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

那么空间的拓扑结构有可能发生变化吗?物理学家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一九
九二年,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S. W. Hawking 证明了这样一个定理 [3]:

[定理] 在广义相对论中,如果空间的拓扑结构在一个有界的区域内发生了变化,那
么在这个变化所发生的时空范围内存在闭合的类时曲线。

不熟悉相对论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做类时曲线。在相对论中类时曲线是物理上可
以实现的运动在时空中的轨迹。一个运动的空间轨迹闭合是十分寻常的事,比如钟摆
的运动,行星的运动,其空间轨迹在适当的参照系中都是 (近似) 闭合的。但一个物
理上可以实现的运动在时空中的轨迹闭合 (即形成所谓 “闭合的类时曲线”) 却是
非同小可的事,因为时空中的轨迹不仅记录了运动所经过的各个空间位置,而且还记
录了经过各空间位置的时刻。因此时空轨迹的闭合意味着不仅在空间上回到原点,而
且在时间上也回到原点!换句话说时间失去了实际意义上的单向性,或者说构造时间
机器成为了可能!

我们都知道自然万物的演化具有明显的不可逆性,最直接的经验莫过于我们的生命本
身,从出生到成长到衰老到死亡,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无可抗拒,不可逆转。时间的单
向性是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界最基本的观测事实之一。如果时间不是单向的,那么物
理世界中的因果关系也将不复存在,因为一个逆时间而行的旅行者可以在 “结果”
发生后返回过去将产生结果的 “原因” 破坏掉[注二]。

因此 Hawking 所证明的定理可以通俗地描述为:

[定理 (通俗版)] 在广义相对论中,“创造” wormhole 意味着放弃因果律。

如果放弃因果律,那么不仅物理学的大部分将会被改写,连科学本身的存在都将受到
挑战,因为科学本质上就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追根溯源的努力,而正是因果律的存在
使得这种努力成为可能。因此依据 Hawking 所证明的上述定理,在有足够的证据表
明因果律可以被破坏之前,我们必须认为改变空间的拓扑结构 (即 “创造” wormhole
) 是被广义相对论所禁止的。

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优美的理论之一,是引力理论和现代时空观念的基石,
但它只是一个经典理论。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关于引力和时空的真正描述就象对宇宙
中其它基本相互作用的描述一样,必须是量子化的。对广义相对论的量子化被称为量
子引力理论。

那么在量子引力理论中情况如何呢?早在量子理论出现之初物理学家就发现许多被经
典理论所禁止的过程在量子理论中会成为可能,比如说电子可以出现在经典理论不允
许出现的区域中。空间拓扑结构的改变会成为这种 “幸运” 的量子过程中的一员吗
?遗憾的是,对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引力的量子化是当今理论物理面临
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迄今为止不仅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论,连一些基本的出发点也还
在争议之中。在量子引力理论的早期研究中人们曾经认为时空就象海面一样,在大尺
度上看平滑如镜,随着尺度的缩小渐渐显出起伏,当尺度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
看到汹涌的波涛和飞散的泡沫。这个极小的距离尺度被称为 Planck 尺度。在 Planck
尺度上时空的结构会出现剧烈的量子涨落,不仅空间拓扑结构的变化是可能的,甚
至于还会产生所谓的时空泡沫 (spacetime foam)。这种有关量子时空的直观想象在
量子引力理论的具体方案提出后却在各个方案中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初步的分
析表明,量子引力理论并不完全禁止空间拓扑结构的改变,但是 由产生 wormhole
所导致的空间拓扑结构的改变即使在量子引力理论中也极有可能是被禁止 [4][5]。

因此我们可以有保留地认为,就目前人类所了解的物理学规律而言, “创造” wormhole
有可能是连一个无限发达的文明也无法做到的。

五. Wormhole 工程学 - 负能量的困惑

即使 “创造” wormhole 果真是不可能的,一个无限发达的文明仍然可以通过改造
宇宙中已经存在的 wormhole (如果有的话)[注三],使之成为可穿越 wormhole。这
并不改变空间的拓扑结构,因而不违背任何禁止空间拓扑结构改变的物理学定理。

那么要改造并维持一个可穿越 wormhole 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前面提到的 Morris 和 Thorne 的文章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定量的分析。他们研究了
维持一个稳定的球对称 wormhole 所需要的物质分布。所谓球对称 wormhole,指的
是 wormhole 的出入口,通常也称为 “嘴巴” (mouth - 见 [图三]),是球对称的
。Morris 和 Thorne 发现,为了维持这样一个 wormhole,在 wormhole 所形成的通
道的最窄处,即所谓的 “喉咙” (throat - 见 [图三]) 部位,必须有负能量物质
的存在!Morris 和 Thorne 的分析虽然对 wormhole 作了球对称这样一个简化假设
,但是运用广义相对论和现代微分几何理论所做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他们得到的 “维
持 wormhole 需要负能量物质” 的结论却是普遍成立的。

因此想当一名 wormhole 工程师首先必须有负能量物质。那么什么是负能量物质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学过 Newton 定律的人都知道,用力推一个箱子,箱子就会
沿推力的方向运动 (假定阻力可以忽略),推力的大小等于运动的加速度和箱子质量
的乘积。这是大家熟悉的结果[注四]。但是假如把普通的箱子换成 wormhole 工程师
的负能量箱子,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由于负能量箱子的质量小于零,这时加速度和
推力的方向就变得相反了。也就是说你用力去推一个负能量箱子,非但不能把它推开
,箱子反而会朝你滑过来!很显然我们谁也没见过这么古怪的箱子,迄今为止人类在
宏观世界中发现的所有物质都具有正的能量,物质越多,通常能量就越高。按照定义
只有真空的能量才为零,而负能量意味着比一无所有的真空具有 “更少” 的物质,
这在经典物理中是近乎于自相矛盾的说法。

但是量子理论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经典物理学关于真空的观念。在量子理论中,真空不
仅具有极为复杂的结构,而且是高度动态的,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虚粒子对产生和湮
灭。在这种全新的真空图景下负能量的出现至少在概念上就不再是不可思议的了。事
实上早在一九四八年荷兰物理学家 Casimir 就发现真空中两个平行导体板之间会出
现负的能量密度,并由此预言了存在于这样一对导体板之间的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
后来人们在实验上证实了这种被称为 Casimir 效应的相互作用的存在,从而间接地
为负能量的存在提供了证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S. W. Hawking 等物理学家在研
究黑洞的幅射效应时发现在黑洞的事件视界 (event horizon) 附近也会出现负的能
量密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物理学家们又发现了所谓的压缩真空 (squeezed vacuum
),即量子态分布异常的真空,在这种真空的某些区域中同样会出现负的能量密度。

所有这些令人兴奋的研究结果表明宇宙中看来的确是存在负能量物质的。可惜的是上
述所有这些已知的负能量物质都是由量子效应产生的,因而数值十分微弱。以 Casimir
效应为例,其负能量所对应的质量密度大约为:

能量密度 = - 10-44 公斤每立方米 / (以米为单位的平板间距)4

这个结果表明如果平板间距为一米的话,所产生的负能量密度只有 10-44 公斤每立
方米,相当于在每十亿亿立方米的体积内才有相当于一个基本粒子质量的负能量物质


其它量子效应产生的负能量密度也大致相仿,只需把平板间距换成那些效应中涉及的
空间尺度即可。由于能量密度和空间尺度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在任何宏观尺度上由
量子效应产生的负能量都是微乎其微的。

另一方面,物理学家们对维持一个可穿越 wormhole 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也做
了估算,结果发现:

负能量的数量 (以地球质量为单位) = - (以厘米为单位的 wormhole 半径)

也就是说仅仅为了维持一个半径为一厘米的 wormhole 就需要相当于整个地球质量的
负能量物质!而且 wormhole 的半径越大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就越多,为了维持一个
半径为一千米的 wormhole 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竟相当于整个太阳系的质量!

这无疑是一个令所有 wormhole 工程师头疼的结果。因为一方面迄今所知的所有产生
负能量物质的效应都是量子效应,所产生的负能量物质即使用微观尺度来衡量也是极
其微小的。而另一方面为了维持任何宏观意义上的 wormhole 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
数量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六. 穿越 wormhole - 张力的挑战

虽然数字看起来不那么乐观,但是别忘了我们是在考虑一个 “Carl Sagan” 式的问
题。我们的想象力已经无数次地低估过人类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因此让我们暂
且对来自无限发达文明的 wormhole 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做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假定
他们利用某种远不为我们所知的技术手段真的获得了相当于整个太阳系质量的负能量
物质,并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个半径达一千米的 wormhole。

那么他们是否就可以利用这样的 wormhole 进行星际旅行了呢?

初看起来半径一千米的 wormhole 似乎应当满足星际旅行的要求了,因为一千米的半
径在几何尺度上已经足以让相当规模的星际飞船通过了。看过科幻电影的人可能对星
际飞船穿越 wormhole 的特技处理留有深刻的印象。从屏幕上看,飞船周围充斥着由
来自遥远天际的星光和幅射组成的无限绚丽的视觉幻象,看上去飞船穿越的似乎是时
空中的一条狭小的通道 ([图四])。

但实际情况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事实上为了能让飞船及其乘员安全地穿越 wormhole
,几何半径的大小并不是星际旅行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按照广义相对论,物质在
通过象 wormhole 这样空间结构高度弯曲的区域,尤其是在负能量密集的区域附近,
会遇到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张力,即施加在单位面积物质上的力量。由于无论
飞船还是飞船乘员所能承受的张力都是有限的,因此 wormhole 所产生的张力的大小
对于星际旅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以球对称的 wormhole 为例,计算表明在星际飞船
经过 wormhole 的 “喉咙” 时 wormhole 中的负能量物质对飞船和乘员所产生的张
力大小为:

张力 = (物质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 (以光年为单位的 wormhole 半径)2

这里 “物质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指的是物质中的原子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超越了这一极限,连组成物质的原子都将受到破坏,更遑论宏观物质如飞船或飞船乘
员了。这是一个任何程度的文明都很难突破的物理极限。从这个计算结果中我们看到
穿过 wormhole 的物质所受到的张力和 wormhole 的半径成平方反比, wormhole 的
半径越大,对穿越其中的物质所施加的张力就越小,也就越适合于作为星际旅行的通
道。特别需要看到的是, 半径小于一光年的 wormhole 由于产生的张力超过物质所
能承受张力的理论极限,因而无法作为星际旅行的通道。

虽然以上这些计算都是比较粗略的估算,具体的数值会因 wormhole 的具体结构而有
所不同。但是在数量级的意义上这些计算已经足以使我们看到维持一个可供星际旅行
用的 wormhole 所面临的巨大的 “工程学” 困难:为了能让星际飞船安全通过,wormhole
的半径至少要在一光年以上。前面曾经提到维持一个半径为一千米的 wormhole 所
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大约相当于整个太阳系的质量,而一光年大约是十万亿千米
,因此维持一个半径为一光年的 wormhole 所需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大约相当于太阳
系质量的十万亿倍。 “太阳系质量的十万亿倍” 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整个银
河系中所有发光星体的总质量大约是太阳系质量的一千亿倍,因此维持一个可供星际
旅行用的最小的 wormhole 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大约相当于银河系中的所有发
光星体质量总和的一百倍!如果考虑到生物体所能承受的张力要远小于理论极限,对
wormhole 半径的要求将更高,所需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也将远大于上述估计值。使
用数量如此惊人的物质,别说这些物质都是迄今尚未在任何宏观尺度上发现的负能量
物质,即便是普通的物质,也是近乎于天方夜谭式的想法。

目前还不清楚存在于微观尺度上的负能量物质是否有可能积累成宏观的数量,如果这
种积累是可能的,那么将一个已经存在的 wormhole 改造成适合星际旅行的 wormhole
在纯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改造和维持这样一个 wormhole 所需的负能量物质的数
量即使从宇宙学尺度上看也是极其惊人的。这种数量对于任何存在于我们这个宇宙中
的文明 - 即使是无限发达的文明 - 来说都是工程学上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困难。

七. 结语 - 遥远的天梯

在我们即将结束对 wormhole 的讨论时 [注五], 我想起了远古神话中关于天梯的一
些传说。 在那些悠远的年代里, 人们幻想着天空中有一个圣洁而永恒的天界, 人
的灵魂能在那里得到永生。 虽然谁也不知道天界究竟有多远, 但人们幻想着存在一
些神秘的地方, 人们可以从那里攀上天界, 这便是有关天梯的传说。 古埃及的法
老们曾经相信宏伟的金字塔可以成为他们的天梯, 藏民们的一种传说则认为天梯是
神山上的一株巨树。 从某种意义上讲, wormhole 仿佛是一种现代版的 “天梯”,
一端连着古老而执着的梦想, 一端连着遥远而璀灿的星空。

梦想和现实之间往往是有距离的,任凭虔诚的信徒们千百年来不懈地期盼和寻觅,传
说中的天梯终究没有被找到。人类对可穿越 wormhole 的研究才进行了短短十几个年
头,下断语还为时过早。 但是从迄今所得的结果来看,利用 wormhole 进行星际旅
行大致是介于 “理论上不可能” 和 “实际上不可能” 之间。 在能够想象得到的
将来, 利用 wormhole 进行星际旅行就象寻找遥远的天梯一样,只能是一个美丽却
难圆的梦。

-------------------------------------------------------------------------
-------

注释

[注一] 所谓 “可穿越 wormhole” (traversable wormhole),广义地讲是指允许光
信号穿越的 wormhole,狭义地讲是指允许星际飞船穿越的 wormhole。本文讨论的属
于后一种。

[注二] 严格地讲, 时间的非单向性 (或闭合类时曲线的出现) 并不一定导致因果律
的破坏。 有些物理学家试图通过引进所谓的 “自洽性假设” (consistency conjecture
) 来协调时间的非单向性与因果律之间的矛盾。 不过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 这种
“自洽性” 的一种很有可能的体现方式就是物理规律自动阻止闭合类时曲线的出现


[注三] 有人也许会问,如果 “创造” wormhole 是不可能的,那么所谓 “已经存
在” 的 wormhole 从何而来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能量守恒是物
理学上的一个基本定律,也就是说物质是不能无中生有的,那么宇宙中的物质从何而
来呢?这两个问题有相似之处,由于我们对于宇宙本身的由来还知之甚少,因此这些
问题都还没有答案。我们把宇宙中 “已经存在” wormhole 作为这一节的出发点,
不仅仅是把这作为一种可能性看待,而且也是考虑到 “创造” wormhole 未必真的
已经被物理定律所严格排除。因此假定存在 wormhole,不论其来源,考虑如何将之
改造为可穿越 wormhole 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注四] 这里例子所说的质量是所谓的 “惯性质量”,另外还有一类所谓的 “引力
质量”,在广义相对论中这两类质量是相等的。另外在相对论中质量是能量的一种,
因此我们对负质量和负能量不作区分。

[注五] 有关 wormhole 还有其它一些值得讨论的方面,比如 wormhole 与时间旅行
之间的关系,量子幅射效应对 wormhole 的作用等等,日后将另文叙述。

虫洞(wormhole)是1930年代爱因斯坦与纳森·罗森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的,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他二人认为虫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因此透过虫洞可以做瞬时间的空间移转和时间旅行。

虫洞也可能通往其它太阳系,银诃系,平行宇宙及不同物理定律之其它宇宙

不过目前尚未发现其存在。

虫洞-内部结构图文解析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弦信息单位-弦比特(string 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6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了“虫洞”理论。那么,“虫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虫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间,可以让原本相隔亿万公里的地方近在咫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有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可以使用“虫洞”,但“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航行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达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物质”,“反物质”也拥有“负质量”,可以吸去周围所有能量。像“虫洞”一样,“负质量”也曾被认为只存在于理论之中。不过,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

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系研究人员的计算,“负质量”可以用来控制“虫洞”。他们指出,“负质量”能扩大原本细小的“虫洞”,使它们足以让太空飞船穿过。他们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各国航天部门的极大兴趣,许多国家已考虑拨款资助“虫洞”研究,希望“虫洞”能实际用在太空航行上。

宇航学家认为,“虫洞”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它潜在的回报,不容忽视。科学家认为,如果研究成功,人类可能需要重新估计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和位置。现在,人类被“困”在地球上,要航行到最近的一个星系,动辄需要数百年时间,是目前人类不可能办到的。但是,未来的太空航行如使用“虫洞”,那么一瞬间就能到达宇宙中遥远的地方。

据科学家观测,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很少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可以使用它去扩大和稳定细小的“虫洞”。

科学家指出,如果把“负质量”传送到“虫洞”中,把“虫洞”打开,并强化它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使太空飞船通过。

根据上述文章~~可以从理论上判定~~~是可以的~~
文章标题: 求一个科幻梗图,内容是普通世代飞船、ftl光帆、虫洞航行的比较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82543.html
文章标签:科幻  飞船  航行  世代  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