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武侠小说人物排名
大虾们按照书中所写人物,能排名吗?以前看到过一个排名,只记得头两个好像是金世遗,再是张丹枫。反正就是这样排名了,大虾们认为梁羽生武侠小说中所有人物(当然是上档次的,起码在该书中算个高手,比如像《冰川天女传》中的唐经天这一类人及以上均可排入榜内),大虾们帮忙排出武功高低的顺序,能排几个排几个,谢啦! 一、梁羽生武侠小说人物排名如下:
状元:金世遗
榜眼:张丹枫
探花:慧明禅师
进士:牟沧浪、金逐流、白发魔女、上官云龙、云舞阳、凌未风
举人:杨炎、唐经天、空空儿、段克邪、齐勒铭、李思南、狂侠天骄魔女
二、分析:
1、梁羽生武侠人物武学虽然单调,正邪武功色彩浓重,但也不乏亮点,“天魔解体神功”、“修罗阴煞掌”、“惊魂指法”、“冰川剑法”、“幻剑”都有不错的描写,其中剑法的细腻更是精彩绝伦。成就最大的当属天山派,霍天都父子集天下剑术创天山剑派,在慧明禅师岳鸣珂手中发扬光大,包括白发魔女的天山支派,其后历代掌门无不是当世顶尖高手,代表有凌未风掌门的天山七剑、唐晓澜父子孙、杨炎孟华等。其中武学最好的当是慧明禅师,连白发魔女心里也承认不敌。天山一派受张丹枫影响颇深,霍天都父子受过他的指点,他的隔世传人孟华学了无名剑法后便与当时的天山掌门弟子唐嘉源旗鼓相当。所以,张丹枫的武学可能略高于慧明。
2、天山剑派一直领袖群伦,但后来却被另一武学世家抢了风头,那就是金世遗的金家。金世遗少时性格怪僻,学的虽是玄门正宗,招式却用旁门左道,后遇吕四娘的传人,再获乔北溟武学,终于将正邪武功融会贯通、修成正果,成为武林旷古绝今的第一人。其后徒弟江海天是当世第一高手,儿子金逐流居然当了四十年天下第一剑客,接班的是他的儿子金破浪,后代中也不乏名家,成为震烁古今的武林第一世家。金世遗一出场就和年纪相仿的天山掌门弟子唐经天打了个平手,其后武功大成,天山老掌门唐晓澜已不是他的对手,那时候他才不过30岁多,所以,他以乔北溟隔世传人的身份,武学成就当还在张丹枫之上。
3、扶桑武学也是粱派武学的一个重点,当年虬髯客和李世民以一局棋输了天下后,远走扶桑,创下扶桑一派,其武学之玄奥,招法之诡秘,虽鲜有传人踏足中原,但一来必定天翻地覆。以牟沧浪为代表的扶桑武功在唐中叶已经震惊中原武林,但可惜其已知的后世传人中屡有心术不正者,败了名声。金世遗曾以一己之力,退了扶桑七大高手,想来牟沧浪的武功与慧明禅师在伯仲之间,但慧明禅师将天山排发扬光大,排名应该在上。
金世遗确实排第一
梁羽生写的书 人物正邪很分明的。特别是正派人物,有时候感觉写的人物没什么特点了。唯独金世遗与众不同。《冰川天女传》中对他的人物刻画很鲜明,很出众。
张丹枫是正派人物里写的比较有特点的
所以别人把这2个人排在前面。
其余的感觉太没有特点了,
要说梁羽生笔下武功最强的应该是吕四娘 其次是金世遗
本来就是金世遗
看武侠小说通常是在有看书社看,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公总号里面的武侠小说比较多,而且都是些新书,比较符合现在的大部分人看
武侠迷进:关于梁羽生天山派
一直不太喜欢梁羽生,总觉得其作品格调太暗、内容太空泛、笔下的人物也是一板一眼缺乏变化, 所以虽然是个武侠迷对于梁的天山派却很陌生。 近期无意中看了《云海玉弓缘》金、厉两人确实写得很好,情节曲折,结尾也赚了我大把眼泪。决定重新读梁,但是他作品三十几部,算比较多的了。我想按照他塑造的天山派一部部读下去,有谁读过全集的帮我排下序?哈,算问对人了。天山列传,依次是: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
上面是按时间排列的,其中有好有差,较好的要属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接下来就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天山派了,江湖三女侠开始,天山唐晓澜出场,接着几部都是佳作,接着金世遗出场,一直到云海,都有必要看一遍。之后的就是讲金世遗的子女、徒弟,比较好看的就是冰河洗剑录和侠骨丹心。之后一直到最后就没什么好看的了。
说了这么多,你应该明白我也是武侠迷了吧,而且是不折不扣的梁羽生迷,当然,同大多数人一样,金大侠我还是放在第一位的。
七剑下天山
《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
顺序是:
《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 《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侠骨丹心》《风雷震九州》 《游剑江湖》 《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龙虎斗京华》
个人感觉还是《白发》和《云海》的感情强烈,相对比其他的小说要好一些,但是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还是自己体会吧。这个系列从明朝初年一直写到了清朝末年,前后跨度长达600多年。《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写得主要是天山派的创派祖师张丹枫和霍天都,还有张丹枫的弟子,从《江湖三女侠》开始才算真正的天山派故事情节,后面的》《侠骨丹心》《风雷震九州》 《游剑江湖》 《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龙虎斗京华》 其实在写一些后辈弟子的事情,故事就不算精彩了。
点评梁羽生小说人物(要尽量全面)
一、梁羽生其人
武侠小说在华人的世界里争相传阅,梁羽生的名字也随着武侠小说的流传而广为人知,梁羽生的名字是和武侠小说紧紧地联在一起的。
梁羽生的作品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
要阐释这一问题,还是古人说的:“知人论世”。让我们从梁羽生的身世谈起。
1.梁羽生的生平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2 年出生,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梁羽生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家中很有一些产业,算得上是一个富户。他家在乡下,地近瑶山,是游览的好地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梁羽生熟读古文,好弄词章,经常填词作赋,一抒情怀。
1943 年,广州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梁羽生便拜史学家简又文教授为师,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一说是《新晚报》)做副刊编辑。1949 年以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市。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博闻广识,多才多艺,曾用“梁慧如”、“冯瑜宁”等笔名写过许多散文、文艺评论和文史随笔,还曾用“陈鲁”的笔名写中国象棋的评论文章。他的棋评写得相当精采,公认为一绝,读来比亲临现场观棋还有兴味。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宫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1954 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采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
在众多的香港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和金庸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明星。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而金庸则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创作者,人们往往将梁羽生和金庸相互比较。为此,梁羽生用“佟硕之”
的笔名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发表在1966 年香港的《海光文艺》上),详尽分析二人异同。其中有这样两句话:“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所论颇为中肯。
从1954 年到1984 年,梁羽生在武侠文坛上辛勤笔耕了三十个春秋, 共创作了三十五种武侠小说,总字数达一千余万言。1984 年,梁羽生宣布“封刀”,从而结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弦更张,准备撰写正统历史小说。
2.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理论
很多人说,“新派武侠小说”的产生,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文化品位。
虽然如此,在文艺理论界仍然有许多人认定武侠小说不能登大雅之堂。针对这一问题,梁羽生在许多场合发表过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梁羽生的观点十分精辟、深刻,批评了文艺理论界对武侠小说的偏见,也指出了武侠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谓我国小说理论界中的一家之言,很值得我们参考。了解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理论,对我们阅读理解和评论武侠小说创作是十分有益的。
首先,梁羽生对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价值给予明确肯定。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言说:“文学形式本身并无高下之分,所谓高级与低级,只取决于作者本人的见识、才力和艺术手腕。”他的观点得到与会者的赞同。他认为中国的武侠小说源远流长,新派武侠小说更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内容、新的历史见解和成熟的艺术技巧;无视武侠小说的存在,硬将它排斥在文学殿堂之外,这是很不公平的。对于某些诋毁和否定武侠小说的观点,梁羽生不无激愤地说:“这只能表示那个人在容纳文化方面的心胸不广。他其实也不了解什么叫做武侠小说;或者他看过的许多武侠小说是荒诞离奇的,这才造成误解。其实武侠小说有好有坏,文艺小说亦是。即使是反映现实的写实小说亦有好有坏,如果作者功力不够、观察力不敏锐的话,他尽管写的是写实小说,还是不能反映现实的。”他指出,作为一种小说流派,武侠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奇异的鲜花,“应当允许武侠小说存在”。
关于如何把握武侠小说的主题,以及如何在武侠小说中反映时代精神和创造典型人物,梁羽生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武侠小说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侠”是正义的行为,做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事就是所谓仗义行侠。他又说:“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于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士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同时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腐败和暴虐,就是所谓的时代精神和典型性。”(参见冯立三《与香港作家一夕谈》)
怎样才能写好武侠小说?梁羽生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写好武侠小说并不容易,作者只有具备相当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识,并有相当的艺术手段、古文底子,而且还要懂得中国武术中的三招两式,才能期望成功。”梁羽生认为,要写好武侠小说,撰写者的创作态度应当端正。他在1977 年应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情作演讲时,介绍了自己创作武侠小说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时代的历史真实;二是着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梁羽生虽然喜爱武侠小说,竭尽心智地创作武侠小说,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对武侠小说的态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对大陆一度兴起的盲目的泛滥的“武侠热”泼过冷水。1985 年,他借《文艺报》一隅表示自己的忧虑:“有的部门作了统计,至少有五十多家小报发表我和他人的武侠小说。不少地方的一些报纸转载我的武侠小说,有的加以改写,都未经作者同意。据说有的把两个回目合并成一个回目,甚至有的不是我写的武侠小说,却标上我的名字,以蒙骗读者。我认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应当在文学园地占主要地位;但最近有些小报,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全部刊载我或其他作者的武侠小说,这样的路不是越走越窄了吗?”这表明了梁羽生的真知灼见。
二、梁羽生的作品
在梁羽生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影响最广。四十多年来,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在海内外读者中历久不衰,深受欢迎。从1954 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香港《新晚报》上连载起,直到他宣布“封笔”而准备转写历史小说,他共创作了三十五种武侠小说,合一百六十多册(香港版),字数达一千多万。
1.四大分支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虽然卷帙浩繁,但在题材内容上却有脉络可寻。从总体上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所反映的时代是封建社会中晚期,书中的侠士们置身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在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汇冲突中,为国为民,仗义行侠,表现出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和英雄本色。所以,梁羽生的作品政治色彩十分强烈,主题倾向异常鲜明。
我们从题材内容上来分析梁羽生的作品,大致可将其分为唐、宋、明、清四大分支。
反映唐代游侠生活和民族矛盾的作品有《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和《慧剑心魔》。
反映宋代侠士抗击辽、金侵犯的作品有《武林天骄》《狂侠·天骄·魔女》《飞凤潜龙》和《鸣镝风云录》等。
反映明代豪侠领导义军反抗暴政及表现统治阶级内部忠奸斗争的作品有《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和《广陵剑》等。
反映清代侠义之士和各民族人民团结反清斗争的作品有《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冰魄寒光剑》和《江湖三女侠》等。
在四大分支的作品中,每个分支的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之间都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组成了各自独立的长长的系列。
在唐代作品分支中,《大唐游侠传》、《龙风宝钗缘》和《慧剑心魔》是反映唐代游侠生活的三部曲,其故事情节前后关联,空空儿、铁磨勒、段克邪、聂隐娘、红线等人物形象在三部书中都出现过,在前二部作品中还担任主要角色。
《武林天骄》《狂侠·天骄·魔女》《飞凤潜龙》《鸣镝风云录》《瀚海雄风》和《风·云·雷·电》这六部作品在题材内容和故事情节上是前后连接的,都是以宋、金、辽之战为历史背景,描写中原武林志士抗敌卫国的壮举。檀羽冲、华谷涵、柳清瑶、耿照、完颜长之等人物在各部书中反复出现,使各部作品内容互为关联。
在明代分支里,故事内容互为相关的作品共有七部,依次为《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武林三绝》《广陵剑》和《白发魔女传》。这七部作品,除了《还剑奇情录》与各部作品略微搭线外,其余六部作品均关联密切,虽然各部小说的主人公各不相同,其中的人物关系和小说情节却联系较紧,时间顺序亦较分明。
反映清代豪侠义士反清斗争的作品数量最多,共有十七部,占了梁氏全部作品的二分之一。在这十七部作品中,有十五部小说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是互相有联系的,其中有的作品联系相当紧密,可以说是承上接下的系列作品。这十五部小说按故事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列如下:
塞外奇侠传
|
七剑下天山
|
江湖三女侠
|
冰魄寒光剑
|
冰川天女传
|
云海玉弓缘
|
冰河洗剑录
|
风雷震九州
|
侠骨丹心
|
游剑江湖
|
牧野流星
|
弹指惊雷
|
绝塞传烽录
.
剑网尘丝
|
幻剑灵旗
十五部作品中的最后二部《剑网尘丝》和《幻剑灵旗》,是姊妹编,故事首尾相连,人物上下贯通,联系十分紧密,甚至可以合为一部;然而它们与前面的十三部作品关系较为疏远,只有天山剑派和白驼山两条线将它们和十三部作品勉强搭上,所以只能用虚线标出。除了上述十五部作品外,还有两部反映义和团反清灭洋和侠士报仇雪恨的作品,即《龙虎斗京华》和《草莽龙蛇传》,这两部内容衔接的作品与以上十五部小说内容互不相干。
此外,梁羽生还有两部作品是独立成篇的,它们的故事情节完全独立,不与任何作品发生联系。这两部作品是《女帝奇英传》(虽是写唐代游侠之事,却与唐代游侠三部曲在内容上毫不相干)和《武当一剑》。《女帝奇英传》是写武则天时期,李逸、武玄霜等义侠与突厥入侵者以及武林败类的殊死搏斗,其间更有唐代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武当一剑》则写明朝末年,武当派剑侠耿玉京、牟一羽、东方亮等反抗清军入侵和揭破武林惨案的故事。
2.天山系列
在梁羽生所创立的“纸上江湖”中,武林门派林林总总,梁羽生却最偏爱“天山剑派”。他在小说里屡次描绘天山风光,景色迷人,令人心醉。
请看《七剑下天山》一书中对天山的描绘:
雄伟壮丽的天山矗立着,绝世的英雄在它的面前,也会觉得自己的渺小。凌未风等站在山脚,只见蓝蒙蒙的烟云弥漫着天际,雪山冰峰矗立在深蓝色的空中,像水晶一样闪闪发光。这时朝阳初出,积雪的高峰受到了阳光的照射,先是紫色的,慢慢地变成红色,映得峡谷里五光十色,壮丽斑斓,任是最奇妙的画工,也画不出这幅“天山日出”的景色。
梁羽生不仅描绘了天山的雄奇壮美,而且还借小说主人公凌未风之口叙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天山神话。天山本来没有冰,也没有雪,由于天山仙女为人间真情所感,犯了天条,被罚困锁天山之巅。天山之冰是她的眼泪,天山之雪是她在苦难中熬白了的头发。
据说,梁羽生有次来大陆,一定要去观赏天山。当他到了天山脚下,饱览天山美景时,竟开怀大笑,说道:“天山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
也许正是这种神奇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语言表现力,才使梁羽生作品中的“天山”风光极具魅力。
天山的风景秀丽,天山剑法更是奥妙无穷。一剑在手,万夫莫敌,剑法施展开,刚柔相济,攻守兼备,迅捷无伦,变化万端,真可谓武林独步,所向披靡!此外,天山上还有坚逾钢铁的“天山神芒”,能解百毒的“天山雪莲”。总之,人杰地灵集于“天山”一处。正如“天山七剑”之一冒浣莲所感叹的那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到天山不知世界之奇!”
“天山剑派”的创始人是霍天都。霍天都一心练剑,不问世事,想自创一门天下无双的剑法,以至和妻子凌云凤分道扬镳(事见《联剑风云录》)。霍天都终于在天山练成了独门剑法。到了晦明禅师(即《白发魔女传》中的岳鸣珂)这一代,“天山剑法”发扬光大。天山北巅有晦明禅师的天山剑法,天山南峰有白发魔女的独创剑法,而武当门下的卓一航则在天山一带游侠,他将本门剑法细心磨练,融入心得,剑术也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此时的“天山剑法”应是三家之合称。天山剑法经过晦明禅师等人的改进,更加完善,更加实用,以至轰动整个武林,出现了“七剑下天山”的盛事。“天山七剑”之后,唐晓澜成为天山剑法的传人,而“天山派”也成为领袖天下武林的万人敬仰的武林正宗,天山派的内功心法远胜于各大门派。从唐晓澜起,中经唐经天,下至唐嘉源,其间别的门派虽出现一二个武林奇才,但天山派的武林盟主的地位却一直没有动摇。
追根溯源,天山派创始人霍天都是张丹枫的大弟子,而张丹枫的师祖又是玄机逸士陈玄机。这样一来,从上至下,多多少少与天山派有关联的作品竟达二十二部,几乎占了梁羽生全部武侠小说的三分之二。我们不妨把所有与天山派产生关联的作品统称为“天山系列”。现将“天山系列”
按小说故事的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还剑奇情录
|
萍踪侠影录
散花女侠
|
联剑风云录
|
武林三绝
|
广陵剑
|
白发魔女传
|
塞外奇侠传
|
七剑下天山
|
江湖三女侠
|
冰魄寒光剑
|
冰川天女传
|
云海玉弓缘
|
冰河洗剑录
|
风雷震九州
|
侠骨丹心
|
游剑江湖
|
牧野流星
|弹指惊雷
|
绝塞传烽录
.
剑网尘丝
|
幻剑灵旗
“天山系列”包含了梁氏明、清两大分支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天山系列”代表了梁氏武侠小说的精华。
如果进一步考察梁氏作品的文化内涵,我们不难发现“天山派”在梁氏小说中所具有深层寓意:它是武林中的正义之师,是侠义精神的代表,其武功在武林社会中也具有“帝王之象”。总之,从天山派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中国传统道德力量对梁氏小说的深深制约。
3.正格变格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在总体倾向上,可以说是历史政治童话。梁羽生在创作中执着追求政治主题,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以特定的历史时代的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冲突为文化背景,将书中的主人公置身于历史政治漩涡之中,侠客的行为总是与义军的反抗异族侵略和推翻暴政的斗争联系起来,因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是趋于现实的,是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追求历史的真实性,讲现实主义”。这是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的主体倾向,我们不妨称之为“正格”。
属于“正格”的武侠小说在梁氏作品中占绝大多数。如唐代分支的《大唐游侠传》,以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为历史背景,着力描写南霁云、段圭璋、铁磨勒等大唐游侠卫国救民、抗击叛军的豪侠壮举,写实性和政治性都很强。
宋代分支中的《狂侠·天骄·魔女》,则是以宋、金斗争为历史背景。
在金兵南侵的危急关头,柳清瑶、华谷涵、柳元宗等豪侠义士,率领义军配合南宋爱国将领辛弃疾、虞允文所率官兵联合抗击金兵。金国正直侠士“武林天骄”檀羽冲也奋起反抗金主完颜亮的穷兵黩武政策。小说在创作倾向上明显是讲究现实主义的。
在明、清两大分支中,大部分作品也都属于“正格”。明代分支中的《联剑风云录》写义军北抗鞑靼与女真族入侵,南击倭寇进犯,可是明朝官军非但不予援助,反而加以围剿;于是,豪侠、义军与明朝官兵、武林败类展开了激烈搏斗。清代分支中的《江湖三女侠》叙吕四娘、冯瑛、冯琳三位江湖女侠行侠江湖,反抗清朝统治者,以及入皇宫刺杀雍正的故事。这些作品十分注重现实性、历史性和政治理念。
除了“正格”的作品,梁羽生也有少数武侠小说是不注重写实性和政治性的。在这些作品中,梁羽生着力描写的是虚幻怪诞的情节内容,热心构筑的是武林童话世界,精心描绘的是武林内部纠纷。对这部分作品,我们可以称其为“变格”,即不遵循梁氏创作武侠小说的一贯风格,而有了一些变化。
如《冰魄寒光剑》写“天山七剑”之一桂仲明之子桂华生立下宏愿要自创一派武功。为此他横跨大漠,远走异域,搜寻天下奇门武功。他在藏边“魔鬼城”无意中获悉了尼泊尔王子额尔都企图抢占西藏的阴谋,并在玉女峰下找到了一块千载玄冰。他得尼泊尔华玉公主之助,将玄冰炼成冰魄寒光剑,并和华玉公主联手击败了额尔都的阴谋。两人喜结百年之好,同创“冰川剑法”。小说不重写实,“魔鬼城”的神秘和恐怖,玉女峰下冰窟中的取宝,冰魄寒光剑的威力,都具有浓厚的虚幻色彩,与梁氏作品的主体风格不尽相同。
属于“变格”的作品,还有《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弹指惊雷》、《还剑奇情录》、《幻剑灵旗》等。这些作品对历史背景的依附性较弱,民族矛盾、政治风云在小说中被淡化而不占据主导地位,小说着重描写的是武林恩怨、门派纠纷、正义与邪恶之战、人性的善与恶。
正格作品与变格作品只是两种创作风格的不同,所谓“正”与“变”
也是就作者创作的主体倾向而言,并不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所以,在“正”与“变”之间,只有作者创作意向和创作手法的不同,并不存在优劣高下之分。写实性强的作品,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历史事件,写出时代风云和社会世相,并将其与“武”和“侠”有机融汇,那就不失为好作品。
虚幻性浓的作品,如能把荒诞不经的内容渗入坎坷的人生,表现出文化精神和复杂人性,并且时时提醒读者于虚幻世界中去追寻人生真谛和哲理情思,那么,它也是上乘作品。总之,一部作品的好与差,只能从作品本身的水准去衡量,而不能以别的标准为依据。
梁羽生的小说 我基本上看完了的 主要 专情 结局都是 大英雄式的结局
小说的起落不打 看到前面就猜得到结尾了 而且情节都不差不多的 我认为就 白发魔女 的结局还比较有看头 其他的我认为就不是很好看了
梁羽生小说天山剑法和 天山派由来和历任掌门 ?
由来:
天山派始于明,兴于清。
最早的源头是剑术大师霍行仲,当年霍行仲因战乱避于西域,其心雄万丈,也曾远游中原,矢志搜集各家剑谱,想以毕生之力,开创天山剑派。
霍行仲死后将掌门传给儿子霍天都,均是独居西域而不为中原武林所重视。
后在清朝时自唐晓澜时期天山一脉开始名扬天下。
天山派刚开始时分成南北两派,南派为凌云凤执掌,北派为霍天都当家,合并后主要定居于天山南高峰,在两条冰川汇聚之处的冰塔群里。
天山派的镇派之宝是「游龙剑」和「断玉剑」,独门暗器是「天山神芒」,武功主要是天山剑法(另外也有独门掌法等等)。
历任掌门:
天山派简介天山派的始祖:张丹枫。
●第一代正式掌门:凌未风。
凌未风小名穆郎,与刘郁芳青梅竹马,因少年时说出义军下落,与刘郁芳翻脸,后巧遇入京见妻的杨云骢,受他指引上天山拜晦明为师,途中因风寒感染痉挛。
慕士塔格山一役因痉挛发作为楚昭南所擒,被削断拇指后关于布达拉寺迷宫内,幸得韩志邦与周青相救。
凌未风教给周青一路「追风剑法」,认他为记名弟子。
回天山后演习晦明所著拳法秘笈,并接任了天山派第三代统领之位。
凌未风是天山派的第一个正式掌门人。
●天山派南支始祖:凌云凤(凌慕华)。
凌慕华,霍天都之妻,因与夫君秉性不合,携剑谱远走,反其道而行之,创出了截然相反的一套天山剑法。凌慕华收养了一个狼女,是为弟子练霓裳。
●天山派南支创立者:练霓裳。
练霓裳又称玉罗刹,原为明朝末年川陕路上的一支剧盗首领,爱慕卓一航不果,变得白发满头。
失意下远走天山,开宗立派,自称天山派南支,与晦明的北支分庭抗礼。
练霓裳有弟子两名:飞红巾、武琼瑶。
●「飞红巾」
原名哈玛雅,因喜结红巾骑快马而出名。
是回疆罗布族酋长唐努的女儿。深爱杨云骢,得知杨云骢爱上纳兰明慧后,变得白发满头。
杨云骢死后,她替纳兰明慧抚养易兰珠,因此易兰珠又唤她做妈妈。
最后做了回疆各族挂名的盟主。《塞外奇侠传》
●武琼瑶,
武元英之女,「白发魔女」的关门弟子。
后嫁与李思永,丈夫在川西战死后,武琼瑶遂也带了一双儿女,回到天山定居。
●「天山五剑」:杨云骢、楚昭南、飞红巾、辛龙子、凌未风。
●「天山七剑」:凌未风、飞红巾、桂仲明、冒浣莲、易兰珠、张华昭、武琼瑶
●天山派第二代掌门:唐晓澜。
唐晓澜是周青的弟子,后成为易兰珠的记名弟子,学了三年剑术,接掌天山门户。
唐晓澜之妻为冯瑛。冯瑛与妹妹冯琳、氓山派吕四娘三人合称“江湖三女侠”。
唐晓澜暮年曾与吕四娘比赛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了八千二百五十米的高度。
唐晓澜有弟子钟展。唐晓澜之子唐经天,是天山派三代掌门。
唐晓澜暮年败于厉胜男的天魔解体大法。
●天山派第三代掌门:唐经天。
唐经天是唐晓澜与冯瑛之子,娶冰川天女桂冰娥为妻。
●天山派第四代掌门:唐加源。
唐加源是唐经天与冰川天女桂冰娥之子,娶玉玲珑为妻。
●天山派第五代掌门:杨炎。
杨炎是杨牧与云紫萝之子。
出现书目:
11《还剑奇情录》 12《萍踪侠影录》 13《散花女侠》
14《联剑风云录》 15《武林三绝》 16《广陵剑》
【天山系列】
18《白发魔女传》 19《塞外奇侠传》 20《七剑下天山》
21《江湖三女侠》 22《冰魄寒光剑》 23《冰川天女传》
24《云海玉弓缘》 25《冰河洗剑录》 26《风雷震九州》
27《侠骨丹心》 28《游剑江湖》 29《牧野流星》
30《弹指惊雷》 31《绝塞传锋录》
“天山剑派”的创始人是霍天都。
霍天都一心练剑,不问世事,想自创一门天下无双的剑法,以至和妻子凌云凤分道扬镳(事见《联剑风云录》)。霍天都终于在天山练成了独门剑法。
到了晦明禅师(即《白发魔女传》中的岳鸣珂)这一代,“天山剑法”发扬光大。天山北巅有晦明禅师的天山剑法,天山南峰有白发魔女的独创剑法,而武当门下的卓一航则在天山一带游侠,他将本门剑法细心磨练,融入心得,剑术也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此时的“天山剑法”应是三家之合称。
天山剑法经过晦明禅师等人的改进,更加完善,更加实用,以至轰动整个武林,出现了“七剑下天山”的盛事。“天山七剑”之后,唐晓澜成为天山剑法的传人,而“天山派”也成为领袖天下武林的万人敬仰的武林正宗,天山派的内功心法远胜于各大门派。(《七剑下天山》)
从唐晓澜起,中经唐经天,下至唐嘉源,其间别的门派虽出现一二个武林奇才,但天山派的武林盟主的地位却一直没有动摇。(《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
追根溯源,张丹枫曾指点剑法于霍天都(《联剑风云录》),算是张丹枫的大弟子,而张丹枫的师祖又是玄机逸士陈玄机。
《七剑下天山》中有哪七把剑,它们的主人都是什么人物?
一
梁羽生作品《七剑下天山》影响极大,而后来这部作品也改编成多种影视作品,但是影视作品大都改的面目全非,特别是将天山七剑全部改为男子,实际上天山七剑是四女三男。
天山七剑包括凌未风,易兰珠,飞红巾,武琼瑶,桂仲明,张华昭和冒浣莲。而这七剑其实属于四个派别,像凌未风和易兰珠是天山北峰晦明禅师这一脉,像飞红巾和武琼瑶是天山南峰白发魔女这一脉,像桂仲明和张华昭属于武当卓一航一脉,像冒浣莲又属于无极剑傅青主这一脉。
而这些传承也对后世影响极大,像武当北支的出现,后来江湖三女侠里面的冯瑛属于天山派,而冯琳却是属于无极派傅青主的曾徒孙,这些也都是江湖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对于天山七剑而言,前期武功最高的当属凌未风,因为他得到师父晦明禅师的真传,不仅领悟到天山剑法的精髓,又得到师父临终前留下的拳经和剑诀,最终武学大成。只是因为他拇指被楚昭南斩断,以至于后来不能用剑,但是他对于剑术的钻研始终未曾停止,后来他自创“大须弥剑法”和“大须弥拳法”,也为天山派武学添砖加瓦。
紧随凌未风之后的,就是易兰珠和桂仲明。易兰珠是天山剑法的集大成者,因为她从凌未风那里学到天山剑法,并且后来凌未风不能使剑,故而将所创的剑法也全部传给易兰珠,使得易兰珠剑术大成,不仅如此,易兰珠还从飞红巾那里学到“反天山剑法”,这样一融合,使得易兰珠的剑法才是最精妙,在易兰珠三十岁以后,就成为天下第一剑客。
桂仲明和张华昭相继学到“达摩一百零八式”,但是还是不及易兰珠,飞红巾和武琼瑶继承白发魔女的武学,也是不弱,相比而言,冒浣莲就与其余几人差了一点。
二
其实,天山七剑之所以会有四女也是有原因的,这与最开始的天山五剑有关。
天山五剑主要也算是易兰珠出生前的天山剑客,也就是早于天山七剑二十年,当时就是杨云骢,杨云骢,飞红巾,辛龙子和凌未风。实际上,凌未风算是后来上天山的。而其中杨云骢在杭州英年早逝,对晦明禅师打击极大,而楚昭南为了功名利禄投靠清廷,辛龙子却心智未熟,总是被楚昭南忽悠,而这三人也在二十年后相继离世,所以天山剑客也面临着重新洗牌。
在杨云骢去杭州时,他从纳兰明慧手里抢走了自己的女儿,中途却遇上纽祜卢,而杨云骢因为抱着女儿难以施展全力导致他与纽祜卢同归于尽,在他临终前遇到年轻的凌未风,就委托凌未风将女儿送上天山,这就是凌未风和易兰珠一起上天山的过程。只能说,凌未风算是接了杨云骢的班,不然晦明禅师这一脉都面临着断层的危险,而易兰珠作为杨云骢之女算是晦明禅师的徒孙,也是天山派第三代。晦明禅师在收了凌未风之后再未收徒,毕竟伯乐已老,千里马也难寻。而凌未风后来也只是收了一个记名弟子周青,却再未正式收徒,而周青也基本上不在天山,导致天山派变成了一脉单传。
作为白发魔女一脉,飞红巾因为杨云骢之死,沉沦二十年,这期间她头发全白,就一直在天山南峰麻醉自己,这二十年她也未曾收徒,直到救出易兰珠,她才将“反天山剑法”传给易兰珠,所以易兰珠也算是飞红巾的一个传人。
白发魔女晚年偶然遇到武琼瑶,内心甚为喜欢,只觉这个女孩子活波开朗,而且是个练武的坯子,于是就将武琼瑶带到天山南峰,跟随自己学剑三年,这三年相当于一般人修炼十年,武琼瑶也算是得到白发魔女的真传,她的剑术可能不弱于飞红巾,只是功力有所不足,而几十年后,她也传承着天山南峰武学的唯一传承者。
三
而辛龙子临死之际,他将桂仲明和张华昭纳入师门,也使得卓一航一脉也有个传承。而辛龙子也是将“达摩一百零八式”传授给二人,特别是桂仲明剑术已然达到顶级,仅弱于凌未风和易兰珠。
而傅青主这一脉在天山也就传给了冒浣莲,这位文武双全的女子后来也嫁给了桂仲明,她也算是七剑中最幸福的女子。这样,天山七剑女子更多。
其实,这其中主要是因为白发魔女这一脉全部都是女子,差一点三代白发,而易兰珠吃下优昙仙花后头发终生都是乌黑。飞红巾堪称一代女豪杰,却一生独孤,也着实让人唏嘘。而武琼瑶虽然嫁给李思永,可是随后李思永也战死,武琼瑶带着儿子李治也在天山南高峰,算是传承了白发魔女这一脉武学。
在天山七剑中,女性着实都非常出彩,无论是易兰珠,还是冒浣莲,甚至早期的飞红巾,都是光彩夺目。易兰珠身上的侠气十足,小小年纪就做出轰动天下的大案,后来又成为天下第一剑客,冒浣莲知性温柔,又是不折不扣的才女,而且聪明机智,真是傻小子桂仲明的良配,早期飞红巾也是豪情万丈,只是心爱的杨云骢却选择了纳兰明慧,让她痛苦万分。
相比而言,七剑中除了凌未风比较出彩之外,桂仲明和张华昭都是远不及,特别是张华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的光芒完全被妻子易兰珠所盖过,而桂仲明虽然剑术高强,但是光辉甚至不及冒浣莲。
在某种程度上,梁羽生擅长写女子,他笔下的女子着实让人印象深刻,像不惜与丈夫分道扬镳的凌云凤,以及凌云凤的徒弟白发魔女,包括后来的吕四娘,厉胜男,哪个不是光芒万丈,相比他们同时期的霍天都,卓一航,唐晓澜和金世遗,可以说光芒远不及这几个女子。
女性独立的个性在梁羽生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是大都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唏嘘。
《七剑下天山》中的七把剑有:傅青主的莫问剑、楚昭南的游龙剑、杨云聪的青干剑、韩志邦的舍神剑、武元英的天瀑剑、穆郎的日月剑、辛龙子的竞星剑。
莫问剑-傅青主剑法高手,游龙剑-楚昭南晦明大师的大弟子,青干剑-杨云骢晦明大师二弟子,竞星剑-辛龙子,日月剑-穆郎晦明大师四弟子,舍神剑-韩志邦,天瀑剑-武元英
文章标题: 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唐晓澜有几个传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8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