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基地》系列普遍被认为人物塑造不成功

时间: 2023-08-25 08:00: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为什么《基地》系列普遍被认为人物塑造不成功

基地的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生名:伊萨克·尤多维奇·奥济莫夫,Исаáк Ю́дович Ази́мов,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

出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作家与生物化学教授,门萨学会会员,他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创作和编辑过的书籍超过500册,据估计他至少写过9000封的信函和明信片,著作类别除了哲学类以外,几乎涵盖整个“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

阿西莫夫是公认的科幻大师,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阿西莫夫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为人称道,其它的主要著作还有“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归一统,被誉为“科幻圣经”。

阿西莫夫笔下产出不少短篇小说,其中《日暮》(Nightfall)曾获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票选为1964年前的最佳短篇小说。他也写推理小说和奇幻小说,以及大量的非文学类作品,并曾用笔名保罗·弗兰克西(Paul French)为青少年撰写科幻小说“幸运之星系列”。

阿西莫夫治学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学手法阐述科学概念,尽可能细数从头,理性分析科学脉络。提及某个科学家时,也会一并附上详细的背景资料,诸如国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并以语源学和发音方式介绍科技名词。

这些特点在他的《智者的科学指南》、三大卷的《认识物理学》和《阿西莫夫的科学探索史纲》(Asimov's Chronology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里处处可见。

阿西莫夫参与门萨学会多年,后来有点不甘愿的被拱为副会长,他说这个学会的会员都“好逞能斗智”,相较之下,他更乐意担任美国人文主义者协会的会长。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扩展资料:

《基地三部曲》是江苏文艺出版社1951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艾萨克·阿西莫夫。这是一部科幻小说,分别是《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该作者一生总共写了七大册的基地故事,分别是《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迈向基地》和《基地前传》。


作品特色

阿西莫夫许多的小说,都有着浓厚的温和专制主义。他的第一篇机器人短篇小说《小机》谈的是一个机器人褓姆。在《兰尼》的故事里,谈到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对一个只有三岁智能的正子脑机器人产生母爱。慢慢的,机器人越来越老于世故,它们的介入也变得广泛而微妙。

在《证据》里,机器人伪装成人类,成功赢得选举。《可避免的冲突》中,机器人在幕后以人道主义,扮演起全人类的褓姆。

其后,在《曙光中的机器人》和《机器人与帝国》中,机器人发展出“机器人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整体受到伤害。”他使得机器人的存在对人类的自由主权造成压迫,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机器人分阶段逐步撤出人类的世界。

无巧不成书,同样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也在一本非机器人系列的时间旅行小说《永恒的终结》里出现。

“第零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地位凌驾其它三大定律,如若有个机器人为保护人类整体(维护第零定律),必须杀害一个人或一群人(抵触第一定律),机器人的正子程式为了人类整体着想就会同意谋杀罪行。

在“基地系列”中(起初并没有机器人),一位科学家通过演算推测得到了旧帝国覆灭不可避免,因而开始执行了一项半机密的计划,准备用相对较短的千年的时间建立起新的稳定的银河帝国。故事里有一个精神守护者,称作《第二基地》,负责保护和纠正计划顺利完成。

阿西莫夫在1950年代中场休息时,第二基地还是人类保护者,1980年代他重拾科幻笔杆,就把温和专制主义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其计划主要是通过科技、宗教、贸易、稳定等各阶段手段来达到影响其他地区形成稳定政权,当其中遇到了计划外的事件——一个心灵变异者,通过心灵能力控制第一基地的人员,其最终被克服。

然而在计划中,第二基地作为计划监控者,是暗藏在背后,所以当第二基地被暴露后会导致第一基地不能按预定计划完全自主进行发展,产生了依赖心理。所以最终第二基地通过假象被第一基地完全毁灭而逐渐回复到暗中监控的情况。

盖娅行星在《基地边缘》登场,显然是基于盖亚假说。盖娅行星所有动植物跟矿石,都分享著一个整体意识,构成一个超级心灵,合力为大我奉献。在《基地与地球》里,主角开始搜寻地球,想找出他在《基地边缘》选择盖娅星系的原因。

阿西莫夫企图借由盖娅行星,探索集体意识的可能性。在《复仇女神》里他更进一步,让艾利斯罗行星上的原核生物拥有自我意识,并且试图与人类交流。

阿西莫夫从《基地与地球》开始,将机器人带进“基地系列”,他在最后两部小说《基地前奏》和《迈向基地》钜细靡遗探讨了它们的行为。机器人被描写成暗地里为人类福址努力的行动者。

另一个常见的特色,大概就是温和专制主义的相反面,社会压迫。在《星空暗流》中有颗生长特殊植物纤维的行星,行星上的农工都被邻近行星的贵族们所剥削。《繁星若尘》里的英雄则协助一颗行星对抗傲慢自大的行星帝国太暴人。

通常受压迫的对象不是地球人(对抗其它行星的殖民者)就是机器人。《双百人》里机器人力抗偏见想变成人类。

在《钢穴》里,地球人怨恨富有的“外世界人”和他们对待机器人(由外世界人所组装)的态度,认为他们有如指鹿为马,把机器人当“小男孩”看待。

《苍穹微石》里也有类似的情形,银河帝国统治地球,戏称地球人为“地球仔”,而地球则成了一个神权独裁世界,强迫每个人只能活到60岁就得接受安乐死,书中主角贝尔·艾伐丹是上流阶层的银河考古学家,力图克服自己的偏见。

而另一位主角是62岁的约瑟夫·史瓦兹,来自20世纪,从受迫害的欧洲逃难到美国(他可能是犹太人]吧),意外被传送到艾伐丹的时代。他必须决定是否要帮助这个想要他命的弱势社会。

阿西莫夫的作品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理性逻辑。他在小说《钢穴》和《Asimov's Mysteries》里,发明了科幻推理风格,他通常都会遵守“公平游戏”的游戏规则,先在故事中详尽介绍所有跟答案有关的科学或技术。

后来他也写非科幻类的推理小说,包括《Murder at the ABA》和《The Black Widowers》和《Union Club》短篇选集,公平公开,从不造次。在他的小说里,重要事件通常都是辩论戏,比较理性、人道(或具说服力)的一方就是赢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艾萨克·阿西莫夫

《基地》塞了大量乱七八糟的设定,和原著风格完全不同,如何评价前两集?

剧里还塞了大量的乱七八糟的设定,和原著小说风格完全不同。就像端点星的大型猛兽,原著明确说端点星没有高等生物、即刻就被砸坏的大学图书馆,几百年后川陀大学的学生守护了个寂寞吗?往脸上塞六块石头的奇葩宗教、靠近就会没命的谢顿穹顶等等很多东西。不知道编剧后续打算怎么发展,反正单看前两集,挺令人失望的。

照这样改下去,基地前传,基地后传肯定没了

第二基地的剧情也必然魔改。原著里前期有老好人克里昂和大boss丹尼尔的支持,谢顿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心里史学的研究。后期有婉达和史铁亭的精神异能支持,才有钱组建第二基地,实现谢顿的整个计划。到电视剧里,克里昂变成克隆人三兄弟了,而且实行的是皇帝的强权统治。丹尼尔变成皇帝女管家了,原著里他可是活了两万多年,并且参与了银河帝国的构建,采用两手策略:不仅支持心理史学,后期还搞出了盖娅行星的终极大boss,电视剧里我是真看不出来这演员演的有这种实力,演得真是平淡无奇。

结尾说只有哈定能接近穹窿

我记得书里穹窿是在室内吧,还能放得下椅子,应该和新闻发布会差不多,只不过前面是个全息投影的玻璃房,连作为普通民众的贝泰都能观看谢顿的演讲。怎么到剧里只有哈定能接近?一点都不合理,就算是不想让民众得知心理史学的详情,也不至于伤害接近的人吧?还有这个设定意义何在?不会要搞什么赛佛哈定是天选之人吧?那可违背心理史学的根本了。不知道第二集怎么样,希望能把不合理的地方解释解释。

第二集直接螺旋爆炸

第一集内容上其实还好,为了剧集戏剧化一些很正常,原著气质还是有的,两个角色的性转倒无所谓,小说里也就是短篇工具人的内容分量,主要看后续改编加了什么戏,有什么改编。总体还算在小说框架内。第二集直接螺旋爆炸,从罗马衰亡史,变成了星际迷航版出埃及记,槽点太多以至于不想吐槽。

前两集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对此也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人们都觉得这部电视剧有着极大的改变。
我个人认为前两集就是划水的,一大堆设定都直接在前两集介绍了。
不是很好看,内容和剧情的名字完全不搭,剧中的人物人设不好,剧情乱七八糟。
前两集的剧情并不是特别的精彩,而且剧情有一些拖沓,将原著改变了很多。

基地系列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特点?

《基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1、哈里谢顿是一个伟大的人,而在公共安全委员会眼里就是个疯子。谢顿用自己的一切,包括自由来创建心理史学,他这种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骡是一个罕见的变异人类个体,无法生育后代,所以被称为“骡”。在他死后,没有子嗣继承他的帝位,所以他的“行星联盟”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在《第二基地》中,由于健康恶化,他在30多岁时就去世了。

骡的面容丑恶,这让他在幼时倍受欺负和歧视。在他20多岁的时候他得知自己拥有强大的心智力量,遂起报复心理,要为童年的遭遇向全银河系的人类报仇。

骡是《基地与帝国》和《第二基地》的中心人物。在《基地边缘》中提到骡出生于盖娅星系。在盖娅,拥有心智力量的人会被向善良的方向培养,而骡却走上了歧途。

扩展资料:

阿西莫夫一生总共写了七大册的基地故事,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当然是核心部分的《基地三部曲》:《基地》、 《基地与帝国》以及《第二基地》 。不过阿西莫夫生前常常偷笑,说当初虽有明确的故事架构,却并未刻意写成什么三部曲,而是以连载方式一篇篇发表在科幻杂志上。直到一九五〇年代正式出书,三部曲的架构才首度出现。

阿西莫夫一生笔耕不辍,写了500多本科幻小说,堪称人肉打字机。

这“三部曲”,原本是八篇以“基地”为主题的小说,于1942年5月至1950年1月在《惊悚杂志》上连载。后来,这八篇小说集结为三本单行本,于1951、1952、1953年陆续出版。

“基地三部曲”在科幻界的地位,可谓至高无上——1965年,“基地三部曲”获得“史上最佳系列小说”(Best All-Time Series)的特别雨果奖。这是个一次性的奖项,因此直到如今,它仍是唯一获此殊荣的系列。

“基地三部曲”对于世界局势、太空探索、前沿经济学理论、好莱坞电影等方面,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西莫夫

文章标题: 为什么《基地》系列普遍被认为人物塑造不成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78071.html
文章标签:不成功  塑造  人物  基地  系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