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简介
在法国文学中,莫泊桑是公务员、小职员这一小资产阶层最出色的表现者,甚至可以说他是这个阶层在文学上的代表。他自己长期是这个阶层的一员,熟悉这个阶层的一切,他以一系列短篇对它的生活状况、生存条件、思想感情、精神状态作了多方面的描写,这方面出色的短篇有《一个巴黎市民的星期天》、《一家人》、《骑马》、《珠宝》、《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保护人》、《烧伞记》、《项链》、《遗产》、《散步》等。
在生活的描绘面上,莫泊桑对法国文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某些作家主要以巴黎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倾向,而更多地把诺曼底地区城镇乡村五光十色的生活带进了法国文学。由于有了莫泊桑,法国北部这个海滨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情世态、风俗习惯,都得到了十分精彩的描绘。莫泊桑关于诺曼底题材的短篇为数甚多,重要的有《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
莫泊桑在自己的短篇里,总是满足于叙述故事、呈现图景、刻画性格,而很少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少通过形象描绘去追求作品丰富的思想性,而且,他也并不是一个以思想见长的作家。在现实生活里,他是一个思想境界并不高的公务员,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并不深刻丰富,因此,他的短篇缺乏隽永的哲理或深蕴的含义,他在其中所要表现的思想往往是显露而浅明的。
莫泊桑在短篇小说中,几乎很少接触历史的、政治的问题,但他作为普法战争的参加者,却对这场民族灾难-有着严正的思考。他在短篇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和平主义思想,可算是他作品中最严肃、最认真的思想,是他创作中所发散出来的一束最炽热的精神火花。
莫泊桑短篇小说在思想性上另一值得肯定的价值,是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批判与讽刺。他揭露得较多的是资产者的道德沦丧、生活放荡;他还比较多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中的冷酷,这种冷酷有时表现为漠然与隔阂的关系,有时则演化为深刻的仇恨与尖锐的矛盾。
莫泊桑短篇小说思想性的另一颇具特色的内容,是对小人物、公务员、雇员的人道主义的同情。由于莫泊桑本人就是公务员行列中的一员,他对小公务员虽不乏讽刺与嘲笑,但基本上抱怜悯的态度。在他看来,这些公务员实际上过着一种监牢的生活。他从人的正常生活的观念出发,写出了行政牢房在人身上造成的扭曲与异化并寄予同情,使他的短篇具有了人道主义色彩。
他的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整个说来,莫泊桑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并不深刻,意境并不深远,在战争问题上,在社会现实问题上,他的思想并没有超过一个对普法战争有正常认识的爱国者的水平,一个具有常情常理的公务员的水平。当然,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想又不可能是单纯的。这也反映在他的短篇中,一方面他对劳动人民有着同情,另一方面他又不止一次描写下层人物中的人性恶;一方面他对纯洁忠贞的爱情作过赞颂,另一方面他又乐于描写纵欲淫乱的故事;一方面他对资产阶级共和派、民主党有过辛辣的讽刺,另一方面他又不止一次在字里行间对社会主义者、巴黎公社加以丑化;一方面他在小说里表现了清晰的思想,另一方面他有的小说又有神秘主义情绪与精神变态的迹象。他短篇中所有这些消极因素,反映了莫泊桑本人的另一个方面,即他作为一个世俗的、染有放荡的恶习、精神不甚健康的公务员的那个方面。此外,有些短篇,因为莫泊桑在其中只满足于讲故事,又不免有客观主义的倾向。
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首要贡献,在于把短篇小说艺术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标,也是他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重要标志,较之十九世纪前期巴尔扎克、斯丹达与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经完全摆脱浪漫主义色彩,更抛弃了传奇小说的一切手法。在选材上,莫泊桑的短篇大都以日常生活的故事或图景为内容,平淡准确得像实际生活一样,没有人工的编排与臆造的戏剧性,不以惊心动魄的开端或令人拍案叫绝的收煞取胜,而是以一种真实自然的叙述艺术与描写艺术吸引人。在描述中,莫泊桑甚至不用情节作为短篇的支架与线路,更力戒曲折离奇的效果,他总以十分纤细、十分隐蔽、几乎看不见的线索将一些可信的小事巧妙地串联起来,聪明而不着痕迹地利用最恰当的结构,把主要者突出出来并导向结局。以他的名篇《一家人》而言,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可言,所写的只是一个公务员家庭里从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惟一可称为情节的仅仅是老太太的休克,但小说却绝妙地表现了公务员家庭生活的情景与他们的精神状态,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生活现实,而且所有这些细节写得生动真切,富有情趣,具有可读性的艺术魅力。其他如《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戴丽叶春楼》、《水上》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莫泊桑所有这些作品实际上已形成了情节淡化与生活图景自然化的倾向,现代小说艺术的一个特点在他这里已露端倪。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惊天动地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他描写人物性格极为出色的一系列名篇如《一个诺曼底佬》、《小狗皮埃罗》、《羊脂球》等,无不具有这种特点。在莫泊桑的短篇里,也曾出现过一些不平凡的、有英雄行为的人物,如米隆老爹、索瓦热老婆婆、莫里索先生与索瓦日先生、农妇贝蒂娜等,另外,还有一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物,如《西蒙的爸爸》中的铁匠菲力普、《幸福》中为了爱情抛弃荣华富贵的苏姗娜等,在这些正面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从不给他们加上神圣的光圈,从不赋予他们格外堂皇的形貌,而力图把他们描绘得像普通人一样平凡自然,有时还让他们在形貌上比一般人更不起眼,甚至更丑陋,有时又并不回避指出这些人物身上的可笑之处和缺点过错,因此,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些人物既像普通的人,又是并不多见、难能可贵的普通人;既像平凡的人,又是有着非凡特点的平凡人。莫泊桑短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的现实主义艺术,总的来说,就是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凡化,这两个特点使他不是与过去的小说艺术,而是与他之后的现代小说的写实艺术联系了起来。
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他严格地把“逼真”和“真实”区分了开来,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而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他善于在那些粗糙、混杂、零散、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中进行选择,舍去所有对他的主题无用的东西,采用其中最具特征性的细节,以“突出表现那些被迟钝的观察者所忽视的,然而对作品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论小说》)。在这一方面,莫泊桑与自然主义的实录性的写作方法有所不同,从而避免了这种方法所必然带来的繁琐拖沓的文风。事实上,在他的短篇中,典型化的场面、图景与细节几乎处处可见,如在《两个朋友》中,莫泊桑所要表现的是巴黎被围并处于饥饿状态、战争的破坏与敌人的残暴以及普通巴黎市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内容,如此丰富的一切,仅仅用了四个中心画面,即两朋友在巴黎饥饿街头的相遇、战前垂钓之乐的回顾、战火下冒险的追求以及被俘后的就义,就完整而鲜明地传达给了读者,四个中心画面高度集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显然是作者剪裁加工、进行了提炼与典型化的结果。
莫泊桑艺术描写的逼真自然与他作品中形象的鲜明,首先来自他观察的广泛、深刻与独具见地。他在长期的习艺过程里,从老师福楼拜那里接受了这样的教导:“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聚精会神地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见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与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其他的火不大相同的特点的时候”(《论小说》),莫泊桑把这称之为“作家获得独创性的方法”。正因为莫泊桑所认定的独创性“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并且他在福楼拜的指导下长期进行了这种锻炼与实践,培养了他以“一种为自己所特有而又是从他深刻慎重的观察中综合得出来的方式来观察宇宙万物、事件和人”的才能,所以,在他的短篇中,不论现实题材、形象图景、生活场面还是人物性格,都莫不别开生面,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绝不雷同,更不落于俗套或陷于程式化,总之,如他自己所追求的那样,是“充满个性的人世假象”。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在描述对象上,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事件的某个片断,有时是某个图景,有时是一段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既有故事性强的,也有情节淡化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的,既有人物众多的,也有人物单一的,甚至还有根本没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时序上,有顺叙,有倒叙,有插叙,有目前与过去两重时间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观描述的,也有主观描述的,有时描述者与事件保持了时空的距离,有时描述者则又是事件的参加者,有时描述者有明确的身份,有时则又身份不明。在莫泊桑的短篇里,描述方法的多样化与富于变化,无疑是他以前的短篇小说作家所未具备的。他大大丰富了短篇小说的描述方式,提高了叙述艺术的水平,为后来的短篇小说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如果说莫泊桑在技法上是不拘成法、绝对自由的话,那么,他在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规律面前,却是一个忠实的服从者,他深知短篇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为此,他服从艺术规律而力求他的短篇以小见大,以一当十。要达到这个艺术境界,除了题材、图景与人物的典型化外,最重要的就是艺术上的锤炼,这正是莫泊桑长期在福楼拜指导下刻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福楼拜曾向他提出过这样严格的要求:“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是不一样的。”莫泊桑终于掌握了这种高超的技艺,使他的短篇成为以小见大、言简意赅、高度精练的艺术典范。在他的小说里,以短小的篇幅、少量的文字,完整地、准确地、鲜明地表现一种现实、一个事件、一种性格、一种状态的范例,屡见不鲜,不胜枚举。
莫泊桑的简练并不等于粗略,善于以白描的笔法进行勾画是他的特长,而以丰富鲜明的色彩进行细致的描绘,亦是他才能之所在,当他需要的时候,他往往绘制出精细入微的图景。为了揭示那些有身份的上等人的馋嘴、自私与厚颜,他把羊脂球那一篮引起他们心动的食物描写得似乎能闻其香、能见其色、能知其味;为了给普鲁士人留下一幅讽刺性的画像,他如此细致地描写了军官嘴上两撇典型的普鲁士式的胡子,甚至让读者看到了“胡子尖上只剩了一根金黄色的细丝”。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中的语言大师之一,他摒弃华丽的辞藻,使用最规范的语言,追求“一个字适得其所的力量”。他的文学语言清晰、简洁、准确、生动,像一池透明的清水。他的语言不仅与他精练的叙述方式、简明的白描手法相得益彰,巧合天成,而且,在写景状物、绘声绘色上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正是以这种优美的语言,莫泊桑对诺曼底的山川平野、小镇情貌、田舍风光、渔家景象、巴黎街景以及朝暮晦明的自然景色,进行了卓越的描绘,留下了一幅幅构图清爽、色彩鲜明的画面,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如《月光》中对月色的描写,即为脍炙人口之一例。
总的来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这既是对以往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它的补充与丰富。应该指出,莫泊桑虽然基本上恪守写真实的原则,但也并不放弃对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的追求,他有时在细节上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如在《珠宝》中,主人公丧妻后竟然那么失望,以致“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头发全都变白了”;他有时着力渲染神秘主义的气氛,如《水上》中对人物在夜间无名恐怖心理的描写;他有时更追求怪诞的效果,如《他是谁》中的种种不可理解的细节。当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较之传统的现实主义,还有一种更为引人注意的新成分,即自然主义的成分。尽管莫泊桑否认自己是自然主义作家,但由于他处于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兴盛的时代,出入自然主义文学的圈子,深受这种思潮的熏陶,他的写实艺术自然就带上了自然主义的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他的短篇中,主要是他对人的生理本能、对人的“肉体”和“肉欲”的观察与表现。在《一次郊游》与《保尔的女人》里,推动人物行动的实际上是对肉欲的或隐秘或露骨的追求,作者把人物的行动与故事情节都建立在这种性的生理本能的基础上;同样,在《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中,不仅人物盲目的性本能是具体情节发生发展的原委与契机,而且构成整篇小说的基本矛盾,决定人物的情绪、感情以及人物之间关系变化的,是人对生育后代的本能渴求,女雇工与农庄主人的矛盾由此而来,矛盾的解决也系决于此。把生理的动因写得如此明显突出,这是自然主义给文学带来的一个变化,也正因为莫泊桑对“肉”有了某种关注并企图把它带进文学,所以,在他的风景描写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文句:“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角落,给我们的眼睛带来的一种肉感美,使你不由得要用肉体的爱去爱它们。”(《索瓦热老婆婆》)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自然主义特点,在他的长篇小说里有更多的表现。
在法国文学中,莫泊桑是公务员、小职员这一小资产阶层最出色的表现者,甚至可以说他是这个阶层在文学上的代表。他自己长期是这个阶层的一员,熟悉这个阶层的一切,他以一系列短篇对它的生活状况、生存条件、思想感情、精神状态作了多方面的描写,这方面出色的短篇有《一个巴黎市民的星期天》、《一家人》、《骑马》、《珠宝》、《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保护人》、《烧伞记》、《项链》、《遗产》、《散步》等。
在生活的描绘面上,莫泊桑对法国文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某些作家主要以巴黎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倾向,而更多地把诺曼底地区城镇乡村五光十色的生活带进了法国文学。由于有了莫泊桑,法国北部这个海滨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情世态、风俗习惯,都得到了十分精彩的描绘。莫泊桑关于诺曼底题材的短篇为数甚多,重要的有《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
莫泊桑在自己的短篇里,总是满足于叙述故事、呈现图景、刻画性格,而很少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少通过形象描绘去追求作品丰富的思想性,而且,他也并不是一个以思想见长的作家。在现实生活里,他是一个思想境界并不高的公务员,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并不深刻丰富,因此,他的短篇缺乏隽永的哲理或深蕴的含义,他在其中所要表现的思想往往是显露而浅明的。
莫泊桑在短篇小说中,几乎很少接触历史的、政治的问题,但他作为普法战争的参加者,却对这场民族灾难-有着严正的思考。他在短篇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和平主义思想,可算是他作品中最严肃、最认真的思想,是他创作中所发散出来的一束最炽热的精神火花。
莫泊桑短篇小说在思想性上另一值得肯定的价值,是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批判与讽刺。他揭露得较多的是资产者的道德沦丧、生活放荡;他还比较多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家庭中的冷酷,这种冷酷有时表现为漠然与隔阂的关系,有时则演化为深刻的仇恨与尖锐的矛盾。
莫泊桑短篇小说思想性的另一颇具特色的内容,是对小人物、公务员、雇员的人道主义的同情。由于莫泊桑本人就是公务员行列中的一员,他对小公务员虽不乏讽刺与嘲笑,但基本上抱怜悯的态度。在他看来,这些公务员实际上过着一种监牢的生活。他从人的正常生活的观念出发,写出了行政牢房在人身上造成的扭曲与异化并寄予同情,使他的短篇具有了人道主义色彩。
他的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整个说来,莫泊桑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并不深刻,意境并不深远,在战争问题上,在社会现实问题上,他的思想并没有超过一个对普法战争有正常认识的爱国者的水平,一个具有常情常理的公务员的水平。当然,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想又不可能是单纯的。这也反映在他的短篇中,一方面他对劳动人民有着同情,另一方面他又不止一次描写下层人物中的人性恶;一方面他对纯洁忠贞的爱情作过赞颂,另一方面他又乐于描写纵欲淫乱的故事;一方面他对资产阶级共和派、民主党有过辛辣的讽刺,另一方面他又不止一次在字里行间对社会主义者、巴黎公社加以丑化;一方面他在小说里表现了清晰的思想,另一方面他有的小说又有神秘主义情绪与精神变态的迹象。他短篇中所有这些消极因素,反映了莫泊桑本人的另一个方面,即他作为一个世俗的、染有放荡的恶习、精神不甚健康的公务员的那个方面。此外,有些短篇,因为莫泊桑在其中只满足于讲故事,又不免有客观主义的倾向。
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首要贡献,在于把短篇小说艺术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标,也是他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重要标志,较之十九世纪前期巴尔扎克、斯丹达与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经完全摆脱浪漫主义色彩,更抛弃了传奇小说的一切手法。在选材上,莫泊桑的短篇大都以日常生活的故事或图景为内容,平淡准确得像实际生活一样,没有人工的编排与臆造的戏剧性,不以惊心动魄的开端或令人拍案叫绝的收煞取胜,而是以一种真实自然的叙述艺术与描写艺术吸引人。在描述中,莫泊桑甚至不用情节作为短篇的支架与线路,更力戒曲折离奇的效果,他总以十分纤细、十分隐蔽、几乎看不见的线索将一些可信的小事巧妙地串联起来,聪明而不着痕迹地利用最恰当的结构,把主要者突出出来并导向结局。以他的名篇《一家人》而言,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可言,所写的只是一个公务员家庭里从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惟一可称为情节的仅仅是老太太的休克,但小说却绝妙地表现了公务员家庭生活的情景与他们的精神状态,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生活现实,而且所有这些细节写得生动真切,富有情趣,具有可读性的艺术魅力。其他如《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戴丽叶春楼》、《水上》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莫泊桑所有这些作品实际上已形成了情节淡化与生活图景自然化的倾向,现代小说艺术的一个特点在他这里已露端倪。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惊天动地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他描写人物性格极为出色的一系列名篇如《一个诺曼底佬》、《小狗皮埃罗》、《羊脂球》等,无不具有这种特点。在莫泊桑的短篇里,也曾出现过一些不平凡的、有英雄行为的人物,如米隆老爹、索瓦热老婆婆、莫里索先生与索瓦日先生、农妇贝蒂娜等,另外,还有一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物,如《西蒙的爸爸》中的铁匠菲力普、《幸福》中为了爱情抛弃荣华富贵的苏姗娜等,在这些正面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从不给他们加上神圣的光圈,从不赋予他们格外堂皇的形貌,而力图把他们描绘得像普通人一样平凡自然,有时还让他们在形貌上比一般人更不起眼,甚至更丑陋,有时又并不回避指出这些人物身上的可笑之处和缺点过错,因此,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些人物既像普通的人,又是并不多见、难能可贵的普通人;既像平凡的人,又是有着非凡特点的平凡人。莫泊桑短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的现实主义艺术,总的来说,就是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凡化,这两个特点使他不是与过去的小说艺术,而是与他之后的现代小说的写实艺术联系了起来。
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他严格地把“逼真”和“真实”区分了开来,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而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他善于在那些粗糙、混杂、零散、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中进行选择,舍去所有对他的主题无用的东西,采用其中最具特征性的细节,以“突出表现那些被迟钝的观察者所忽视的,然而对作品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论小说》)。在这一方面,莫泊桑与自然主义的实录性的写作方法有所不同,从而避免了这种方法所必然带来的繁琐拖沓的文风。事实上,在他的短篇中,典型化的场面、图景与细节几乎处处可见,如在《两个朋友》中,莫泊桑所要表现的是巴黎被围并处于饥饿状态、战争的破坏与敌人的残暴以及普通巴黎市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内容,如此丰富的一切,仅仅用了四个中心画面,即两朋友在巴黎饥饿街头的相遇、战前垂钓之乐的回顾、战火下冒险的追求以及被俘后的就义,就完整而鲜明地传达给了读者,四个中心画面高度集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显然是作者剪裁加工、进行了提炼与典型化的结果。
莫泊桑艺术描写的逼真自然与他作品中形象的鲜明,首先来自他观察的广泛、深刻与独具见地。他在长期的习艺过程里,从老师福楼拜那里接受了这样的教导:“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聚精会神地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见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与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其他的火不大相同的特点的时候”(《论小说》),莫泊桑把这称之为“作家获得独创性的方法”。正因为莫泊桑所认定的独创性“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并且他在福楼拜的指导下长期进行了这种锻炼与实践,培养了他以“一种为自己所特有而又是从他深刻慎重的观察中综合得出来的方式来观察宇宙万物、事件和人”的才能,所以,在他的短篇中,不论现实题材、形象图景、生活场面还是人物性格,都莫不别开生面,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绝不雷同,更不落于俗套或陷于程式化,总之,如他自己所追求的那样,是“充满个性的人世假象”。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在描述对象上,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事件的某个片断,有时是某个图景,有时是一段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既有故事性强的,也有情节淡化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的,既有人物众多的,也有人物单一的,甚至还有根本没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时序上,有顺叙,有倒叙,有插叙,有目前与过去两重时间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观描述的,也有主观描述的,有时描述者与事件保持了时空的距离,有时描述者则又是事件的参加者,有时描述者有明确的身份,有时则又身份不明。在莫泊桑的短篇里,描述方法的多样化与富于变化,无疑是他以前的短篇小说作家所未具备的。他大大丰富了短篇小说的描述方式,提高了叙述艺术的水平,为后来的短篇小说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如果说莫泊桑在技法上是不拘成法、绝对自由的话,那么,他在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规律面前,却是一个忠实的服从者,他深知短篇小说创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为此,他服从艺术规律而力求他的短篇以小见大,以一当十。要达到这个艺术境界,除了题材、图景与人物的典型化外,最重要的就是艺术上的锤炼,这正是莫泊桑长期在福楼拜指导下刻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福楼拜曾向他提出过这样严格的要求:“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是不一样的。”莫泊桑终于掌握了这种高超的技艺,使他的短篇成为以小见大、言简意赅、高度精练的艺术典范。在他的小说里,以短小的篇幅、少量的文字,完整地、准确地、鲜明地表现一种现实、一个事件、一种性格、一种状态的范例,屡见不鲜,不胜枚举。
莫泊桑的简练并不等于粗略,善于以白描的笔法进行勾画是他的特长,而以丰富鲜明的色彩进行细致的描绘,亦是他才能之所在,当他需要的时候,他往往绘制出精细入微的图景。为了揭示那些有身份的上等人的馋嘴、自私与厚颜,他把羊脂球那一篮引起他们心动的食物描写得似乎能闻其香、能见其色、能知其味;为了给普鲁士人留下一幅讽刺性的画像,他如此细致地描写了军官嘴上两撇典型的普鲁士式的胡子,甚至让读者看到了“胡子尖上只剩了一根金黄色的细丝”。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中的语言大师之一,他摒弃华丽的辞藻,使用最规范的语言,追求“一个字适得其所的力量”。他的文学语言清晰、简洁、准确、生动,像一池透明的清水。他的语言不仅与他精练的叙述方式、简明的白描手法相得益彰,巧合天成,而且,在写景状物、绘声绘色上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正是以这种优美的语言,莫泊桑对诺曼底的山川平野、小镇情貌、田舍风光、渔家景象、巴黎街景以及朝暮晦明的自然景色,进行了卓越的描绘,留下了一幅幅构图清爽、色彩鲜明的画面,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如《月光》中对月色的描写,即为脍炙人口之一例。
总的来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体现了一整套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这既是对以往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它的补充与丰富。应该指出,莫泊桑虽然基本上恪守写真实的原则,但也并不放弃对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的追求,他有时在细节上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如在《珠宝》中,主人公丧妻后竟然那么失望,以致“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头发全都变白了”;他有时着力渲染神秘主义的气氛,如《水上》中对人物在夜间无名恐怖心理的描写;他有时更追求怪诞的效果,如《他是谁》中的种种不可理解的细节。当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较之传统的现实主义,还有一种更为引人注意的新成分,即自然主义的成分。尽管莫泊桑否认自己是自然主义作家,但由于他处于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兴盛的时代,出入自然主义文学的圈子,深受这种思潮的熏陶,他的写实艺术自然就带上了自然主义的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他的短篇中,主要是他对人的生理本能、对人的“肉体”和“肉欲”的观察与表现。在《一次郊游》与《保尔的女人》里,推动人物行动的实际上是对肉欲的或隐秘或露骨的追求,作者把人物的行动与故事情节都建立在这种性的生理本能的基础上;同样,在《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中,不仅人物盲目的性本能是具体情节发生发展的原委与契机,而且构成整篇小说的基本矛盾,决定人物的情绪、感情以及人物之间关系变化的,是人对生育后代的本能渴求,女雇工与农庄主人的矛盾由此而来,矛盾的解决也系决于此。把生理的动因写得如此明显突出,这是自然主义给文学带来的一个变化,也正因为莫泊桑对“肉”有了某种关注并企图把它带进文学,所以,在他的风景描写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文句:“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角落,给我们的眼睛带来的一种肉感美,使你不由得要用肉体的爱去爱它们。”(《索瓦热老婆婆》)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自然主义特点,在他的长篇小说里有更多的表现。
居伊·德·莫泊桑,一生写短篇小说将近300篇。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深受叔本华的影响,渗透了浓厚的悲观主义。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 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地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 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也入选了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第29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6课,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3课,还有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里面也有对莫泊桑这个人物的详细介绍。 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已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 他的小说《项链》也被选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2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语文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自读文本。 有关他的文章《莫泊桑拜师》被选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和人教版、上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
居伊·德·莫泊桑。他的作品深受叔本华的影响,渗透了浓厚的悲观主义。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 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地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合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作品深受叔本华的影响,渗透了浓厚的悲观主义。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 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地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合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严师出高徒的故事!简练的!
编的也可以!急急急!!!!!简练的!!主要是写严厉有好处的故事!严师出高徒
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只在大学法律系读了半年就应召入伍,参加普法战争。战争结束,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职员。他平时爱读文学作品,又有许多不平常的经历、感受,便在公余时间,悄悄搞起文学创作。但手中的笔不听使唤,一些想起来非常动人的故事,写到纸上却完全变了样,枯燥空泛,毫无文学气。於是他暂时放下笔,托朋友说情,投拜他最佩服的大作家福楼拜为师。
一八七三年春天的一个午后,二十三岁的莫泊桑恭恭敬敬走进福楼拜的客厅。
福楼拜用锐利的眼光把这个风度翩翩的后生打量了好一会,突然问道:「你为什麼想学写作?」
莫泊桑略一思索,说:「我感到这个世界太不公平,我有许多话闷在心里很想说出来……当然,我也很喜欢文学,很想当个作家。」
「唔?」福楼拜似乎陷入沈思:「作家脚下的路可是既不平坦,又没有尽头啊。」
「老师!」莫泊桑站起来再一次向福楼拜深深鞠个躬:「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我不敢狂言;但是我敢发誓:不管前面是荆棘、是沙漠、是冰川、是危崖,我将一直走下去,决不回头!」
福楼拜显然满意莫泊桑的回答,愉快地收下了这个徒弟。学习开始后,福楼拜双管齐下:一面注重读书积累,一面注重观察生活。
读书单以文学名著为主,兼及政治、经济、历史、军事、哲学、美学、生物学、解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类著作,洋洋近万册,足以开个图书馆。他要求莫泊桑一本一本读,读完一本交一份读书笔记。
考虑到莫泊桑昔日浅尝辄止、率意下笔的弱点,福楼拜对「观察生活」的要求更严,钉得更实、更紧。在这方面,有许多佳话轶事流传於文坛,最感人的要数传授和教会「用眼睛」了。
福楼拜教莫泊桑要像达‧文西「画蛋」那样苦练最基础的功夫。他常常指著一条斜逸的树枝、一朵初放的鲜花、一只嬉耍的小猫,让莫泊桑用一个词、一句话准确地描绘出它的姿态,并一再告诫说:「我们不论描写什麼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思索困难,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莫泊桑跟福楼拜学了一段时间,觉得收获很大,忍不住又动笔写了几篇小说,拿去向教师请教。福楼拜看了之后,连连摇头说:「你现在不应急於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更不应忙於把它们拿去发表。马上应该做的事:学会用眼睛观察。你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见的一切记在心里,回来时,再把看到的东西写出来。」大约将近一年,莫泊桑天天都跑到巴黎的街心和郊外去进行观察、感受、体验,然后再用简洁、自然、生动的语言把看到的事物准确地描绘出来。这期间他不敢多创作,只写了一篇自认为确有真情实感的小说《点心》。
福楼拜看到《点心》有明显的进步,暗暗高兴,但还是摇摇头,要莫泊桑缓一缓再说。为了进一步提高莫泊桑的观察能力,他常亲临观察现场直接指导酖酖他把莫泊桑带到一个杂货店门口,指指坐在里面的杂货商说:「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再带莫泊桑走过一个吸著菸斗的守门人面前,呶呶嘴说:「描绘一下这个守门人……」共同的要求是:「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描绘出这些人物的姿态和他们整个身体外貌,传达出他们的全部精神本质,使我不至於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守门人混同起来。」他还把莫泊桑带到马车站,指著一匹马说:「请你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这儿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匹马是不一样的。」……
虔心矢志的莫泊桑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跟著严师福楼拜勤学苦练写作基本功夫。
一八八○年,又是一个春天的午后,经过了七年苦学的莫泊桑带著新作《羊脂球》,兴奋而又惴惴不安地来到福楼拜的书房。为了写好《羊脂球》,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耗费了难以计量的心血。尽管他对这篇作品自我感觉很%
莫泊桑的作文指导老师
追加悬赏莫泊桑学作文
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莫泊桑,一生写了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他的小说,不仅在法国文坛上享有极高的盛誉,而且在世界各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莫泊桑年轻的时候,就对作文入了迷。他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文学名著,冥思苦索地写了许多篇文章。但是这些作品,无论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还是艺术风格、构思技巧等等,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甚麼特色。他心里十分焦急,於是,他想到去拜老师。
一天,莫泊桑拿自己写好的几篇文章,来到当时法国著名小说家福楼拜家,请求福楼拜给予指导。他苦恼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麼一到写文章时,总还是感到写人、记事、状物不够形象,不够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原因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是要吃苦、勤练——天天都有马车从你家门前经过,你就站在门口,仔细观察那马车,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就照老师的话去做。他整整两天站在大门口看�门前来来往往的马车,但是甚麼名堂也没有看出来,於是又跑去请教老师福楼拜。他一进门就说:「我观察了两天马车,没看出甚麼特殊的东西,那麼单调,没有什麼好写的。」
「不,不不!怎麼能说没有甚麼东西好写呢?晴天马车是怎样走的?雨天又是怎样走的?上坡下坡时马车怎样走?还有在暴风雨中、在烈日下赶车人的表情是甚麼样的?这一切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看这还单调吗?」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一个接一个的问号,都在莫泊桑脑海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他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兴致勃勃地请福楼拜指导。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你要永远记住:才气,就是长期坚持写的结果。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福楼拜说。看了看莫泊桑,见他专心地听�,又继续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出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及全部精神、本质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於同乡下农民、马车夫和别的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而且你要用一句话,仅仅一句话,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跟它前后左右的五十多匹马是不同的。」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铭记在心,遵循老师的教导,经常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积累材料,坚持天天写,后来终於成了法国著名的作家。
莫泊桑自幼就受到浓厚的文学气氛的熏陶。他母亲是位文学爱好者,舅舅和中学老师路易·布耶是当时有名气的诗人。他13岁起就不停地进行文学创作练习,深得舅舅与布耶老师的器重。普法战争结束后,他的舅舅与布耶老师领他去拜见当时的知名作家福楼拜,从此他便成了福楼拜的弟子。19世纪70年代,莫泊桑中学毕业后,著名作家福楼拜正式成为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福楼拜堪称严师,他经常指导莫泊桑进行“速写”训练,要求他的门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对莫泊桑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自家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请你给我描绘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的全部身体外貌,不但要用画家的手腕,还要请你在其中传达他们全部的精神本性,以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除此而外,福楼拜还要求莫泊桑具有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他对莫泊桑说:“你所谈到的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来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求到迄今还没有找到的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近似的、决不应利用蒙混,甚至是高明的蒙混的手法,不要利用语言戏法来逃避困难。”福楼拜对莫泊桑严格要求的真实故事已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佳话,流传至今。
故事一
一天,莫泊桑从邻人那里听来几个故事,觉得很新鲜很生动,于是就打算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写小说。但是心里有点拿不准,就跑去请教福楼拜。他在导师面前把故事讲了一遍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故事内容丰富,足够写出作品来。”然后期待大师的意见。福楼拜望了望这位虔诚的年轻人说:“我看你还是别写这些故事为好,希望你做一做这样的练习,骑着马出去走一圈,一两个钟头以后回来,再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 莫泊桑听了导师的话,打消了听取别人的故事来写故事的主意,并按照导师的说法骑着马出去跑了一圈,回来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按照这种方法练习了一年之久,终于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
故事二
福楼拜把莫泊桑当作弟子后,经常教导莫泊桑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他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他门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的面前,一个马车站的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画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身体外貌,分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杂货商、其他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和它前前后后50匹是不一样的。”
故事三
福楼拜强调写作的独创性。莫泊桑初学写作时,常去福楼拜家,拿出一些试作请他指教。福楼拜对莫泊桑说:“如果一个作家有他的独创性,首先就应该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就应该去获得。”如何获得呢?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它的树其它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
第一则故事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因为自己的所见所闻的事物有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写起来易生动感人,以此为素材容易写出成功的作品。第二则故事告诉我们,观察要细致,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第三则故事强调写作的独创性,并告诉我们独创性来自对事物长时间的观察,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少年朋友们,大师的方法对正学写作的你依然具有指导作用,请平时注意观察、学会观察吧!说不定不久的将来,你也会成为一位文学巨匠呢!
莫泊桑
(1850~1893)
作者简介: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他以《羊脂球》
(1880)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80年代。
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福楼拜呗,这在中学第二学期的14课有的
福楼拜,在小学六年级第21课就有
福楼拜
严师出高徒文言文
1. 王著教帝学书严师出高徒文言文王著'每以为未善'为什么
“著每以为未善”的原因是:王著这样说是怕唐太宗不再对书法用心,借此激励皇上更加专心临摹书法,从而让皇上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
附《宋太宗学书》全文与译文:1、原文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2、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深得他的书法窍门,在翰林书院当备用人才。
宋太宗在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习练书法,几次派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宋太宗就更加专心地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和当初的一样。
有人询问他(这样做)的意图,王著说:“(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马上就说(他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宋太宗不断勉励的结果。
2. 古代有什么严师出高徒的例子
孔子,在封建社会里被奉为“至圣”,可算是大名人了。然而,他的弟子宰予,懒惰成性,昼夜贪睡,整日昏昏沉沉,以致后世留下了“昼寝宰予”这样的成语,极言人之懒惰。孔子也对他了出了“朽木不可雕”的叹息。若严师出高徒,宰予是什么样的高徒呢?
诸葛亮,“卧龙”之名,饮誉一时,“得卧龙即得一半天下”也非戏言。可是蜀后主刘禅,虽得诸葛亮悉心扶持,也难逃亡国之厄运,刘阿斗岂非贤明之君?
鬼谷子,春秋时期著名的隐士,博学多才、名噪天下的《孙膑兵法》的作者孙膑便出自他的门下。他的另一个弟子庞涓却阴险毒辣,由于妒贤嫉才而陷害孙膑致残。虽后被孙膑计杀,但作为名人鬼谷子的学生,恐怕对于“严师出高徒”也是个莫大的讽刺吧! 求个采纳
3. 《高念东为人》文言文翻译
高念东少宰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公笑而去。
达官遣役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公亦于水中答之。
——高念东以少宰职位而在家里居住时,夏天独自在郊外行走,于堤边柳阴中乘凉时,见一个推车的人车上载满了陶器来到河堤下,几次往上拱都没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东拉车,高念东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恰恰县尉张盖这时候来了,吃惊地说:“这么高身份的人,为何做这种事?”高念东笑一笑走了。
一个大官派遣差役来看望高念东,高念东正与一群小孩儿在河里洗澡,这个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东帮着搓背,并问高侍郎的家在哪里,一个小孩儿笑着指高念东说:“这就是的。”差役吓得在水中下跪请罪,高念东也在水中应答他。
4. 严师出高徒的例子
严师出高徒孟子给人的形象是自尊而凛然不可犯,有时不免令人望而生畏,这一点,从师生关系上可以看出。在学生面前,他更多地呈现出严师的形象。
一次,孟子的学生乐正子到齐国,因为没有马上安顿好,未能当天去看孟子。第二天乐正子去见孟子时,孟子很不高兴,劈头就说:“你也想到来看我吗?”乐正子感到语气不对,也不知怎么回事,忙问:“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孟子并不直接回答,转而问道:“你到齐国几天了?”乐正子老老实实地答道:“昨天已到。”孟子听后便极为不快地说:“既如此,那么我刚才说那样的话又有什么可怪?”乐正子这才明白孟子生气的原因是自己抵达齐国后没有立即去看望他,于是赶紧解释,昨天没有及时到老师那里,是因为住所尚未落实好。孟子一点也没有放松,继续责问:“你难道听说过,一定要住所找好了才来求见长辈吗?”乐正子只好向孟子认错。在这段对话中,孟子的态度始终咄咄逼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对师道尊严的维护,显然压倒了对学生的宽厚和关心。确实,就人格形象而言,孟子可敬的一面似乎超过了可亲的一面。
孟子在对待不同观点时,常常火药味很浓,其论战的态度往往妨碍了彼此的理解与沟通;好辩表现在政治生活中,很容易变成强词夺理。在燕国是否可伐这一问题上,孟子之辩,便有这种意味。齐国大臣沈同曾私下问孟子:“燕国内乱,是否可以讨伐?”孟子回答:“可以。”原因是燕国之君子哙不该随便把君位让给燕国之相子之。后来齐国果真讨伐燕国。当时有人问孟子:“先生曾劝齐国伐燕国,是否有这回事?”孟子答道:“并无此事,当初沈同问我:‘燕国可以征讨齐国吗?’我回答:‘可以。’如果他再问我:‘谁可以伐燕国?’我就将回答:‘只有代表天意的人才可以伐燕国。’既如此,怎么能说我劝齐伐燕?”这种辩解在逻辑上固然无懈可击,但却很难使人心悦诚服,它使孟子的哲学家形象同时又带上了某种辩士的风格。
纪昌学射箭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赶上了他的老师甘蝇,真是名师出高徒。后来,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飞卫收下纪昌作徒弟后,对纪昌学习射箭可真叫严啦!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这样坚持练了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纪昌于是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昌说:「还没有学到家哩。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你还要继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个小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三年过去了,眼中看着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渐渐地变大了,大得彷佛像车轮一样大小了。纪昌再看其它的东西,简直全都变大了,大得竟像是巨大的山丘了。于是,纪昌马上找来用北方生长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出产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转睛地瞄准那彷佛车轮大小的虱子,将箭射过去,箭头恰好从虱子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的牦牛毛却没有被射断。这时,纪昌才深深体会到要学到真实本领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这一成绩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并还用手拍着胸脯,走过去向纪昌表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5. 严师出高徒
严师出高徒
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只在大学法律系读了半年就 *** 入伍,参加普法战争。战争结束,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职员。他平时爱读文学作品,又有许多不平常的经历、感受,便在公余时间,悄悄搞起文学创作。但手中的笔不听使唤,一些想起来非常动人的故事,写到纸上却完全变了样,枯燥空泛,毫无文学气。於是他暂时放下笔,托朋友说情,投拜他最佩服的大作家福楼拜为师。
一八七三年春天的一个午后,二十三岁的莫泊桑恭恭敬敬走进福楼拜的客厅。
福楼拜用锐利的眼光把这个风度翩翩的后生打量了好一会,突然问道:「你为什麽想学写作?」
莫泊桑略一思索,说:「我感到这个世界太不公平,我有许多话闷在心里很想说出来……当然,我也很喜欢文学,很想当个作家。」
「唔?」福楼拜似乎陷入沈思:「作家脚下的路可是既不平坦,又没有尽头啊。」
「老师!」莫泊桑站起来再一次向福楼拜深深鞠个躬:「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我不敢狂言;但是我敢发誓:不管前面是荆棘、是沙漠、是冰川、是危崖,我将一直走下去,决不回头!」
福楼拜显然满意莫泊桑的回答,愉快地收下了这个徒弟。学习开始后,福楼拜双管齐下:一面注重读书积累,一面注重观察生活。
读书单以文学名著为主,兼及政治、经济、历史、军事、哲学、美学、生物学、解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类著作,洋洋近万册,足以开个图书馆。他要求莫泊桑一本一本读,读完一本交一份读书笔记。
考虑到莫泊桑昔日浅尝辄止、率意下笔的弱点,福楼拜对「观察生活」的要求更严,钉得更实、更紧。在这方面,有许多佳话轶事流传於文坛,最感人的要数传授和教会「用眼睛」了。
福楼拜教莫泊桑要像达‧文西「画蛋」那样苦练最基础的功夫。他常常指著一条斜逸的树枝、一朵初放的鲜花、一只嬉耍的小猫,让莫泊桑用一个词、一句话准确地描绘出它的姿态,并一再告诫说:「我们不论描写什麽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思索困难,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莫泊桑跟福楼拜学了一段时间,觉得收获很大,忍不住又动笔写了几篇小说,拿去向教师请教。福楼拜看了之后,连连摇头说:「你现在不应急於把这些故事写出来,更不应忙於把它们拿去发表。马上应该做的事:学会用眼睛观察。你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见的一切记在心里,回来时,再把看到的东西写出来。」大约将近一年,莫泊桑天天都跑到巴黎的街心和郊外去进行观察、感受、体验,然后再用简洁、自然、生动的语言把看到的事物准确地描绘出来。这期间他不敢多创作,只写了一篇自认为确有真情实感的小说《点心》。
福楼拜看到《点心》有明显的进步,暗暗高兴,但还是摇摇头,要莫泊桑缓一缓再说。为了进一步提高莫泊桑的观察能力,他常亲临观察现场直接指导酖酖他把莫泊桑带到一个杂货店门口,指指坐在里面的杂货商说:「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再带莫泊桑走过一个吸著菸斗的守门人面前,呶呶嘴说:「描绘一下这个守门人……」共同的要求是:「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描绘出这些人物的姿态和他们整个身体外貌,传达出他们的全部精神本质,使我不至於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守门人混同起来。」他还把莫泊桑带到马车站,指著一匹马说:「请你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这儿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匹马是不一样的。」……
虔心矢志的莫泊桑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跟著严师福楼拜勤学苦练写作基本功夫。
一八八○年,又是一个春天的午后,经过了七年苦学的莫泊桑带著新作《羊脂球》,兴奋而又惴惴不安地来到福楼拜的书房。为了写好《羊脂球》,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耗费了难以计量的心血。尽管他对这篇作品自我感觉很%
文章标题: 真-文笔挑战:只用一句话就读者知道马车站里有一匹马,以及它和前前后后五十来匹马有什么不同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7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