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家长如何让孩子从小故事中学到大道理

时间: 2023-07-08 09:00: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家长如何让孩子从小故事中学到大道理

如何对孩子讲道理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逐渐变强,但形成的大多是更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有时对于家长讲的大道理他们不以为然,甚至对之抵触反抗,往往是父母讲得越多,孩子越没有耐心倾听。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在给孩子讲道理的过程中,会过度强调孩子的错误,用填鸭压式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或做法灌输给孩子。每次都是这种教育方法,孩子就会对家长的道理充耳不闻,甚至会产生反感的情绪。那么,家长在给孩子讲大道理时应该掌握哪些诀窍,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呢?
1、逻辑积极
孩子往往看待一件事情比较片面,这是因为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刚刚开始建立,这时候父母给孩子讲道理就要更多的引导孩子去关注积极的一面,让孩子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家长也是只片面的给孩子讲道理,这样的道理对孩子的教育更加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2、用婉转的方法讲道理
家长给孩子讲道理,如果直接对孩子说:“你这样做不对,应该这样做才对…”,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的感受,这种直接给别人指挥安排的感觉,我们也难以接受,孩子一样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时候的孩子非常不容易接受家长所讲的道理,这就是因为家长的“太直接”, 对孩子讲道理也要照顾孩子的一些心理因素,比如说给孩子讲故事,通过故事映射出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家长的用心,这样孩子对道理的理解与体会也更加深刻。
3、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给孩子讲道理的一大忌就是当着他人的面直接斥责孩子,让孩子的不足暴露在他人的面前,然后再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指挥孩子该怎样做。这样子的家长完全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让孩子内心备受打击。给孩子讲道理,家长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在别人面前的公然指责,反而会让孩子对家长后面讲的道理更加抗拒,让孩子明白道理固然重要,但是要记住孩子自尊心其实更加重要。
4、抓住最佳时机讲道理
孩子犯了错,应该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改正错误,但是除了孩子犯错时,其中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给孩子讲道理的机会。比如在外遇到别的小朋友和家长耍横哭闹,家长可以以此为例,让孩子点评一下对方小朋友的做法,然后再让孩子自己说一说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怎么处理。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评价就会相对公正,这时候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家长借机再给孩子讲道理时,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对父母的说教感到厌烦。只要家长能做到以上这几点,相信给孩子讲道理一定会事半功倍。

家庭教育中的小故事大道理

转摘:
父母必读:三个小故事 折射家庭教育大道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天下父母都渴望给孩子最好的家教,却或多或少采取过错误的方法。下面这三个教育小故事,简单却内涵深刻,揭示
了家庭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几条原理。各位爸妈看完之后,是否有所启发? 故事一不要轻易给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 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义工A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那个男孩很少看到这样的大卡车。顿时,义工A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你要干什么?”义工B大声呵斥,“放下!” 义工A愣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 义工B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义工B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 义工B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 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B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 义工B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 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B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义工A看着这些若有所思。 晚上,义工B对他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这天,来自义工A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天。 启示 从事家庭教育以来,很多家长问过我同一个问题——“我家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怎么办?” 每当这时,我也会问家长“你家孩子做作业不会问你的时候,你是怎么给解决的?” 家长们大都很爽快地回答“告诉他答案啊” 这时我接着问家长“你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了吗?你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了吗?” 其实,家庭教育也像义工给卢旺达的贫穷孩子发救济一样,那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给他们的,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而不是轻易的给予。还有家长给我说,在孩子还没上大学时就把孩子买房子的钱给准备好了,然后又说孩子没有上进心。我说,你连房子这样的大件都给孩子准备好了,孩子还需要上进心做什么啊?!

故事二“静”下来才会有“结果”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锯一棵大树。拉来拉去,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机械手表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当时手表可是贵重物品。这个木匠赶紧下来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过来打着灯笼帮他一块儿找,大家伙儿一块儿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块表。木匠一看,也没办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锁上门,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这个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备睡觉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了过来:“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一块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就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启示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赶鸭子上架的攀比、不动脑筋的盲从„„ 这些现象在一些家长中越来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会风气。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静,就像找手表的那个孩子,会动“脑筋”,只有“静”下来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故事三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错过便不再有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每夜10点、1点和3点左右发出非人非兽的尖锐怪声。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吃东西时,如果有人或有动物走近,便呜呜作声去吓唬人。在太阳下晒得热时,即张着嘴,伸出舌头来,和狗一样的喘气。她们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随地便溺。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总的说来,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启示 印度两个狼孩从发现到死亡的故事说明——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特性,错过这个季节就很补救与改善了。 孩子更是这样,一个孩子是绝对没有两个1岁年龄的。3-12岁就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节,这个时期的好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如同我们从孩子几个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妈妈”,孩子一旦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并长到二三岁,再想让孩子叫别人“爸爸”、“妈妈”,孩子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让孩子在早期把德、智、体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了,以后的成长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以后对孩子所费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难,有时还会无效。

怎样就可以给孩子传授重要的人生道理和经验?

如果想要给孩子传授重要的人生道理和经验,就需要家长做孩子的榜样,给孩子看到父母身上优秀的一面,也会让孩子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理念。家长有责任要让孩子形成一个明辨是非的观念,要辩证的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问题,要让孩子身心都得到锻炼,不会一发生问题就找父母帮助。

家长首先需要让孩子知道感恩,在发现别人帮助到自己时,就让孩子及时的说谢谢,也会让孩子知道并不是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家中的具体情况,在发生事情的时候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要将孩子当作一个小大人,并不能够凡事都瞒着孩子,否则就会让孩子一直生活在温室里。这样的做法也能够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辛苦,在各个方面也会为父母考虑,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家长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尊重别人,并不能够一味的用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需要让孩子知道这些道理。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需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能够一手包办,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在与朋友发生矛盾时,需要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如果真是自己的原因,就需要及时道歉,并不能够过于自负。

家长需要教授孩子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发现自己的情绪比较糟糕时,就需要通过运动、听音乐或者倾诉等方式将心事说出来,这样也会让孩子的心里更加好受。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如果孩子的心理状态出现了一些问题,就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并不能够一味的否定孩子。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给孩子灌输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要让孩子懂礼貌。

在生活中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传授生活经验,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及时给他传授道理,让他能够对这些道理有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父母要跟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要经常的跟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的话父母说的话孩子就会非常愿意听。

如何引导孩子自己总结出道理呢?

对于孩子来说,一些道理他们或许能说出来,但却并不能理解这些道理的含义,当面对家长用大道理压迫孩子听从的时候,就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思想家卢梭认为: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对孩子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很多人对这句话心存疑虑,如果不用生气、讲道理、感化孩子的教育方式,那该怎么教育孩子?

1、先处理情绪

在发现孩子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家长先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要对孩子发脾气的冲动,然后观察孩子的情绪,平静的与孩子沟通,去探寻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候的情绪,并做到理解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的不平情绪,孩子只有平静的时候,才能认真的听你说话,你的教育才会真的有效。

2、引导孩子思考

相比与给孩子讲道理,我们不如引导孩子自己认识到道理,这样孩子不会感觉到被强迫,同样也更重视自己发现的大道理。这里建议采用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比如有个妈妈每次去卫生间,孩子都不许妈妈去,搞的孩子妈妈每次上厕所,都像是小偷遇到了警察,还得偷偷摸摸的,即便这样,孩子也会大哭大闹。妈妈也尝试给孩子讲道理,但是没有什么用,孩子听不进去。

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尝试了一下,向孩子提问,“妈妈想要尿尿,你希望妈妈尿裤子里呢?孩子尿马桶里呢?”继而又提问“尿尿要去什么地方尿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孩子通过思考,得出了要去厕所尿尿的结论,也就不再拦着妈妈去厕所了。

3、巧妙的设计场景

给孩子讲道理,往往是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孩子只能被动接受,这首先会让孩子产生反感,而且孩子也很难听的进去,再加上语言的抽象性,他也很难理解讲给他们的道理。但如果利用孩子经历过的一些场景,用故事或者动画的方式还原场景,借助场景提问孩子,鼓励孩子思考,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总结出道理,孩子就不会有反感了,反而更愿意遵守自己总结的道理。

4、道理不是只针对孩子

很多家长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自己却不遵守,比如有家长一边跟孩子讲要学会尊重别人,一边当着孩子的面骂路边的环卫工人,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又怎么懂得什么叫做尊重别人?所以在给孩子讲大道理之前,首先家长自身要能够遵守这些道理,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

家长应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明白道理呢?

把“讲道理”当成教育,这几乎是“问题家长”的通病。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中。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好得多。冷冰冰的理论,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1、“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把“如何说”仅仅理解为一种说话技巧,这是一些人在教育上始终不得要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文字所到之处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一样,语言所到之处,也应该是一个人观念所到之处。与其向别人讨要说话技巧,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2、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生活就是竞争,别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后了。孩子从这些所谓的人生道理上,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却学不到大胸襟、大情怀。这样的“讲道理”,实际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限制了他的发展。3、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例如,打了孩子,然后又深情地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这简直是强盗逻辑,矫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总之,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这就是教育的道理。
文章标题: 家长如何让孩子从小故事中学到大道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74553.html
文章标签:大道理  家长  中学  故事  让孩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