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有什么以茶制茶的爽文故事

时间: 2023-05-12 13:00: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有什么以茶制茶的爽文故事

我要一些茶的故事

我要一些关于茶的故事
1、芙蓉茶的故事

(一) 王知县品尝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间,湖广益阳知县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黄昏,来到芙蓉山下。想寻农家住宿,见迎面来了一个和尚。王知县迎上施礼并求借宿之意。长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长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请随我来。"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装的翠嫩茶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到了芙蓉寺,长老领着知县进禅房,亲自泡茶敬客,王知县接茶一看恰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知县看得目瞪口呆,连声称赞:"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长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请用茶"。王知县双手捧碗细细品尝,觉得这茶香纯浓高,味醇鲜爽,松针在汤中竖立,欣欣向荣。笑道:"请问长老,这茶叫什么名称?"长老长叹:"此乃芙蓉山特产,叫芙蓉茶。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伤心的故事呢?"

(二) 芙蓉茶的故事 长老讲述芙蓉茶伤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着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迈的母亲种茶为生。她种的茶特别香,远近的人都喜欢喝她的茶。可是,她茶只给穷人喝,不给财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财主王员外带了一帮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脾气倔强的芙蓉姑娘坚决拒绝,气得王员外猴脸铁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树林中。村里一个名叫智明小伙子上山来帮芙蓉姑娘采茶,发现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树林中,因伤重只说了一句话:"智哥,就将我埋在这块茶园里。"便离开了人世。智明按照遗嘱,在茶园里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气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坟上长出一株茶叶苗,下端出现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梦智明,要他谷雨那天,采她坟头的那棵苗,喝了会长命百岁。智月依梦中指点采回茶叶一泡,热气升腾后,变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觉味醇鲜浓……长老含泪续说:"我就是那个智明,发誓终身不娶,削发为僧,在芙蓉姑娘坟墓边修了这个寺庙。"

(三) 湘阴知县邀功请赏失败 王知县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县衙。临行前,长老赠给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芦泉水。并再三嘱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冲泡,才会出现芙蓉奇迹。" 王知县回县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阴知县求访。王知县立即命书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只见沸水冲泡茶碗内,芙蓉奇迹便出现了。湘阴知县连称:"仙茶,仙茶!"王知县又将其来历告诉了他。临行时,王知县把芙蓉茶送一半给同窗好友。却说这湘阴知县是个官迷心窍之人,得了芙蓉茶后,如获至宝,连夜赶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请赏去了。皇上闻奏即宣献茶人上殿,问明底细后,命马上泡茶试验。湘阴知县急忙冲泡,谁知开水入杯后,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芙蓉奇观。龙颜大怒:"小小知县,竟敢戏弄寡人,罪该万死!"湘阴知县吓得浑身发抖,战战兢兢说道:"此茶乃好友益阳知县王守仁所献,我不过是跑腿而已,乞望万岁宽容。可传王守仁进京来便知分晓。"

(四) 王知县试芙蓉茶现奇观 皇帝听了,传旨命王守仁火速进京。王知县接到圣旨,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日夜兼程赶来京都。金銮殿上,皇上怒发冲冠,禁军上前要绑王知县。王知县挺立殿上说:"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这时,皇帝从龙案上抛下一包茶叶说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斩。"王知县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圣洁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现奇观。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奇观。"皇帝听了,准他一个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灭他九族。王知县日夜兼程赶往安化芙蓉寺,将经过情况告诉长老,长老将盛着芙蓉泉水的一个葫芦交给知县,他拜谢长老后赶来京城。知县一手提葫芦,从容上了金銮殿试茶,他亲自取葫芦中泉水烧开,将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内,一冲芙蓉奇观出现了,百官们翘首踮脚观望,齐声祝福皇上洪福齐天。皇帝高兴地说:"念你献茶有功,升为江南巡抚。"王知县回到驿馆,感慨万千,芙蓉茶品质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辞官为僧,拜智明和尚为师。一直活到一百岁时才圆寂。芙蓉茶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2、松罗茶的传说

安徽省休宁县有座松罗山,山上产茶颇为有名,叫松罗茶。松罗茶不仅香高味浓,而且真能够治病,至今京津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方用松罗茶的仍然很多。松罗茶主治高血压、顽疮,还可化食通便。至于松罗茶的来历,传说是明太祖洪武年间,松罗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香客来到庙堂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三日后香客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香客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这种茶三盏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点种上茶树,不久,果然发出的茶芽清香扑鼻,便起名"松罗茶"。二百年后,到了明神宗时,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痢疾,人们纷纷来让福寺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方丈便给来者每人一包松罗茶,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两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研碎吞服,两三日也愈。果然,服后疗效显著,制止了瘟疫流行。从此松罗茶成了灵丹妙药,名声大噪,蜚声天下。

3、乾隆御封龙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环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龙井村,村的四周,峰峦秀美,云雾缭绕,是著名的龙井产茶区。

传说,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精于茶道,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一时兴发,走出庙门,只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茶名龙井,山名狮峰,都似乎预兆着他彪炳千秋的功业,况且十八又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而那茶有实在赏心悦目,甘醇爽口,于是乾隆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另一版本)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4、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5、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6、大红袍的传说(闽北乌龙茶)

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7、君山银针的传说(绿茶)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8、白毫银针的传说(绿茶)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9、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0、茉莉花茶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十大名茶

一、西湖龙井
二、洞庭碧螺春
三、黄山毛峰
四、庐山云雾
五、六安瓜片
六、君山银针
七、信阳毛尖
八、武夷岩茶
九、安溪铁观音
十、祁门红茶

(详解)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一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

中国十大名茶传说

(一)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二)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三)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四)大红袍的传说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五)君山银针的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六)白毫银针的传说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七)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八)茉莉花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九)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十)冻顶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果茶的故事?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果茶的故事?
1、乌龙茶
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岩村里有一个退隐将军,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
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
2、铁观音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
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3、六安瓜片
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为峰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4、庐山云雾茶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
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
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
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5、君山银针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
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
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花果茶起源于德国,且花果茶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如瑞士的手表,法国的香水。花果茶在德国人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德国街头的男女老少无不人手一杯花果茶。
因为德国的冬季寒冷漫长,新鲜的水果无法保存,人们便想出了把水果加工烘干用热水冲泡饮食的传统,而且德国人有在前庭后院种植香草点缀房子的习惯,就会时采摘院子中的花草进行简单搭配做成花果茶饮。所以花果茶和茶叶茶不同,它由各种不同的花朵与水果浓缩干燥而成,含有各种不同的维他命、果酸与矿物质,但不含咖啡因与单宁酸、不影响睡眠,有些花果茶还会有特定的保健、疗愈功效。
花果茶一般由热带木槿花、葡萄、苹果、酸味李子、蔷薇花、番木瓜、芒果、柑橘皮、矢车菊、罗马甘菊及玫瑰花等无任何污染的花果组成。 花果茶能治感冒,是茶本身所含的活性维生素C在起作用,维生素C能够提高免疫力,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喝一杯花果茶,实际上就等于喝了一杯新鲜果汁。在德国,常常有人把花果茶当作配合药物治病的辅助方法,认为这样能够缩短病程。一些消化不良的人在喝茶的同时,连果肉也吃下去,因为它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除体内毒素,防止大便干燥。经常饮用这种茶还可以排毒养颜,避免脸上长出令人讨厌的小疙瘩。 在欧洲,花果茶已经是非常普遍的饮品,常用来取代开水 、咖啡与红茶。在欧洲,花果茶已经是非常普遍的饮品,常用来取代开水、咖啡与红茶。纯正的浪漫时光花果茶分为10种口味:浪漫西柚、浪漫樱桃、浪漫蜜桃、浪漫苹果、浪漫柠檬、浪漫木瓜、浪漫猕猴桃、浪漫菠萝、浪漫荔枝、浪漫草莓。

贡茶,夏雨荷她爸与普洱的故事

贡茶,夏雨荷她爸与普洱的故事

清朝的乾隆皇帝喜爱喝茶,于是,乾隆年间各地都会向皇帝进贡茶叶。

而普洱城内有一大茶庄,庄主姓濮,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这一年,又到了岁贡之时。濮氏茶庄的团茶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

但是进贡之前正是雨季,毛茶并未完全晾干便被压制成饼运往京城。

在路上走了三个月后,达到京城便到了夏天,打开茶包一看,茶叶的表层起了一层白霜。

正在庄主不知所措之际,店小二无意喝下了此茶,竟连赞茶叶味道好,于是一行人斗胆把霉变后的茶饼呈了上去。

这天乾隆看着全国各地送来的贡茶。突然间,他发现了上贡上去的普洱,茶饼圆和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一闻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一口,绵甜爽滑。

乾降大悦道:“此茶何名?滋味这般的好。”又问“何府所贡?”太监忙答道:“此荼为云南普洱府所贡。”

乾隆道:“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奸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

有关茶的小说(铁观音)

哪位朋友有关于的小说,或是诗句,对联也可以。越多越好。rn先谢谢了。原创或转载都可以。先谢谢了哦 。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 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 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 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 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 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 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一、古今茶学典籍概况
从我国唐代陆羽在公元780年第一本《茶经》问世到1991年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出版共经历了1200多年。在这1200多年间,各朝各代都出版了不少茶书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内容丰富,从科学到经济,从哲学到文学,无所不包。作者队伍从皇帝到平民,不拘一格。
(一).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出茶书13种,现存4种,以陆羽的《茶经》最著名,开创了茶书的先河,并且水平极高。它全面总结了唐代及以前有关茶叶的知识与经验,生动地描写了茶叶的生产、品饮、茶事,深化和提高了饮茶的深层的美学和文化内涵,被称为古代茶事的百科全书。
《茶经》以后又有裴汶的《茶述》、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苏庚的《十六汤品》、温庭筠的《采茶录》,但大部分是专题性论述。如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主要讲泡茶用水。
(二).宋元两代。这一时期出茶书31种,现存12种。总览其书,特点是地域性和专业类的茶书多。除《大观茶论》和《补茶经》外,有14种属这两类。如《北苑茶录》是专讲建安茶的,《茶具图赞》是专讲茶具的。
这时期的茶书以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最为著名,是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300多个皇帝中惟一一个写茶书的人。宋代斗茶成风,《大观茶论》中详细记载了程序繁复、要求严格、技巧细腻的斗茶。
除《大观茶论》,还有丁谓的《北苑茶录》、蔡襄的《茶录》、沈括的《本朝茶法》、唐庚的《斗茶记》、桑庆的《续茶经》等。
(三).明代。明代是我国出茶书最多的年代。250年间出茶书68种,现存33种。明代是“开千古饮茶之宗”的改革发展时期,特别是废团茶、倡散茶的改革,对我国的制茶发展、名茶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改革呼唤茶人写出适合时代需要的茶书。明代茶书有三个特点:一是重视前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也注重收集前人的资料,如朱佑槟的《茶谱》就是收集前人论茶之作,屠本的《茗芨》就是摘录陆羽《茶经》、蔡襄《茶录》等十几种茶书编成的。林大绶则把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及《浮槎山水记》等编辑成《茶经水辨》;二是有些茶书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对前人的茶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朱权的《茶谱》,就反对蒸青团茶掺以诸香,独倡蒸青叶茶饮法。三是修改删节前人的典籍比较多。如,喻政的《茶书全集》就是编辑增删了别人的茶书汇编而成的。
总之,明代的茶书是抄袭与创新融会在一起,与时代紧密结合的。
(四).清代。清代的茶叶生产、品饮大都沿前代,无多大创新。因此茶书不多,有也是摘抄汇编性的多。清代共出茶书17种,现存8种。清代茶书虽少,但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程渝的《龙井访茶记》,专记龙井茶的产地、采制等。这是最早专记龙井茶的书。二是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详细记载了清末外销出口茶叶的“着色掺杂”以及进口茶机、改良茶叶品质的一段史实,是第一手资料,很有时代特色。三是陆廷灿的《续茶经》,洋洋10万字,列出茶书72种,为古代茶书之最。
(五).清代以后。从最后的一代封建王朝灭亡到现在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1912年到1949年。这37年间,由于战乱,民不聊生,茶园凋零,茶文化陷入低潮,仅出了10种书。其中一本还是翻译美国人威兼•乌克斯的《茶叶全书》。值得一提的是,这10本书中就有3本是当代茶圣吴觉农亲自写的,他还组织翻译了《茶叶全书》。
二是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这一时期茶文化开始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茶文化空前繁荣,成为我国历史上茶学发展的最好时期。这55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共出茶书600多种(包括港台出版的茶书),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涉及教育、食品、医药、伦理、哲学等多方面。
综上所述,我国茶书隋唐五代出版了13种;宋元出版了33种;明代出版了68种;清代出版了17种;现当代出版了600多种;共740种左右。
二、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茶书经典
唐代,介绍《茶经》、《煎茶水记》。
宋代,介绍《大观茶论》、《茶录》。
明代,介绍“四书”(即《茶录》、《茶谱》、《茶疏》、《茶解》)中的《茶疏》。
清代,介绍《续茶经》。
当代,介绍《中国茶经》、《中国名茶志》、《中国茶叶大词典》及一套茶叶丛书。
(一).《茶经》,公元780年写成,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本茶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约7000字。本书从各方面总结论述了唐以前及唐代中期的茶学。“一之源”阐述了茶叶的产地、茶树生长特征和茶叶的功能。“二之具”介绍采茶制茶的15种工具。“三之造”叙述了采茶的时间和制茶工艺等。“四之器”介绍了当时煮茶饮茶的26种器具和使用方法。“五之煮”介绍了煮茶的方法。“六之饮”说饮茶始于神农,闻于周公,盛于唐朝,并介绍了饮茶方法。“七之事”介绍了一些与茶有关的人和事及文献。“八之出”介绍了唐代产茶的八大地区。“九之略”是说制茶煮茶的器具什么时候可以省略,什么时候不可以省略。“十之图”是将以上九方面的内容以白绢绘成图,看起来一目了然。
《茶经》的内容丰实,是一部茶叶百科全书,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药理学等等。《茶经》还记载了唐朝以前的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等书籍,是中国古文化的宝库。
《茶经》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学经典著作。它早于日本的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日本的荣西禅师于1191年出版)411年,早于《茶叶全书》(美国威廉•乌克斯编写,1935年出版)1155年。这三部茶书称作世界三大茶叶专著,是茶书中的经典。
《茶经》作者陆羽,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字鸿渐,是一弃儿,被湖北天门西塔寺和尚智积收养,12岁以前是寺庙中的小和尚,后逃出寺庙,到一家戏班子学戏。天宝十年(742)与礼部郎中崔国辅相识并得到资助进行了茶叶考察,从学习、考察到《茶经》写成前后用了38年。陆羽由弃儿变成了举世闻名的茶叶专家,影响全世界,被世人称为“茶圣”、“茶神”。死于唐贞元末年(804),享年71岁,葬于湖州杼山。
(二).《煎茶水记》,唐代张又新著,于825年前后成书。主要内容说陆羽在考察茶叶的同时考察了全国的名泉名水,排出了20个泡茶最好的名泉。为增加名泉的可信度,书中还写了一个陆羽认水的故事。湖州刺史李季卿有一次从湖州到扬州,路遇陆羽,请陆羽品茶,命军士以江中取南零水。军士去江中取水,回来时由于小船颠簸,到岸时桶中的水剩了一半,军士怕主人责怪,就在江边灌满。陆羽尝水后说,这不是南零水。李季卿不信,陆羽把桶中水倒掉一半再尝,说这才是南零水。李季卿方知原委,众人佩服。
张又新,河北深县人,唐元和九年进士,出身宦官之家,喜欢饮茶评水。
(三).《大观茶论》,宋代皇帝赵佶编著,1107年成书。全书2900字,正文分产地、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茗、外焙等20篇。对于产地、采制、烹调论述得非常详尽。在色香味的审评中,《大观茶论》比陆羽的《茶经》更清楚详细。在茶道精神方面,陆羽提出了“精行俭德”,而赵佶提出了“清和澹静”,境界更深了一层。这是宋代品茗斗茶更加深入的客观反映。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徽宗赵佶。此人生活豪奢,治国无能,最后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但他是一位风流文人,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尤其是诗词书画更是有名。25岁时作《桃鸠图》成为遗世国宝。他是中国惟一一位写茶书的皇帝。
(四).《茶录》,作者蔡襄。本书是作者于宋代治平元年(1051)给皇帝进的书表。全文约1000字。宋代贡茶以北苑茶为主(产于福建建安),蔡襄时任福建转运使,监造北苑贡茶。他曾继丁谓献龙团茶后又造小龙团献给皇帝,深得皇帝赏识,于是以善于识茶、制茶名震朝野,所以皇帝经常问他一些建茶的问题。但陆羽《茶经》上未论及建茶,丁谓《茶图》中只谈了采制。所以写了《茶录》上呈皇帝,以答提问。全书有前序后序。中间正文分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前序是写为什么要写《茶录》,后序是写他上奏皇帝的《茶录》手稿被秘书窃去,后被人购买而刊出,但错误较多。所以修正后于治平元年五月(1064)刻于石上以永远流传。
上篇论茶,写了建安贡茶的色、香、味、制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燎盏、候汤、点茶10个方面。如何辨别茶叶的色香味,如何保存茶,讲得简明扼要,切合实际。讲了饮团茶的6大程序(灸茶、碾茶、罗茶、燎盏、候汤、点茶)。
下篇论茶器,写了茶焙、茶笼、碾樵、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9种饮茶和储茶的器具。
《茶录》写了宋代斗茶的茶艺,特别是北苑贡茶的斗茶技艺,很受皇帝和大臣的推崇。所以大文学家、书法家、翰林学士欧阳修为其写了后序,李克、刘克庄、陈东写了跋。现在流传的有木刻本、石拓本等。
作者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八年进士,曾任福建转运使,监造贡茶,创制小龙团贡茶,很受皇帝宠爱。后为翰林院大学士,是宋代大书法家之一。
另一本《茶录》是明代张源于1595年前后写成的。全书1500字,分采茶、藏茶、火候、辨汤、泡法、投茶、饮茶、色、香、味、茶变不可用、品泉、井水不宜用、茶盏、拭盏布、分茶盒、茶道等23节,各条篇幅不长,有的仅有几句,但文笔简洁有新意。不少内容突破了陆羽《茶经》中的提法,如对土壤的认识。书中对炒青绿茶的制法写的简明扼要,深得其法。并指明茶叶的品质与制茶的关系,这是茶叶加工上的一大进步。在泡茶上提出了与蔡襄不同的看法,提出“汤须五沸,茶奏三奇”的观点。五沸是:是:虾眼、蟹眼、鱼眼、连珠、涌沸,“初声、转声、振声、骤声、无声”,要听其声看其汤。“三奇”是放茶的次序,即“上投、中投、下投。”这三种投茶的方法到现在还在应用。还提出了品茶先要温壶烫盏。在品茶时以少为贵,“独啜曰神,二客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茶录》对茶的色香味,对泡茶的用水、用器都提出了详细的科学论述,在陆羽《茶经》的基础上有了突破和创新。书的最后一节提出了“茶道”,并对“茶道”进行了高度的概括:“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张源是古代第三个提出“茶道”一词的人(一是唐皎然“孰知茶道路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二是封演“于是茶道大行”),也是提得最全面的人。这本书可以说是古代的茶艺大全,对今天的茶艺很有指导意义,建议茶馆老板抽时间看看。
作者张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包山人(今属江苏),长期隐居茶区,种茶饮茶,博览群书,所以写出了文笔简洁、非常实用的茶书。
(六).《茶疏》,是许次杼于明历二十五年(1597)写成的。全书约4700字。分产茶、古今制茶、炒茶、收藏、置顿、取用、包裹、日用置顿、择水、口啜、论客、茶所、童子、饮时、不易用、良友、出游、权宜、宜节、考本等36节。这些章节都是根据作者的体验写成的,提出了“名山出名茶”的观点。在制茶中总结了炒青绿茶的优点。提出茶的保存方法,具体实用。泡茶方法写得科学实际。书中还首次提出了茶寮(茶馆初型)基本设置。
《茶疏》在最后的《考本》中提出“茶礼”,将饮茶从物质上升到精神。
作者许次杼,字然明,号南山,钱塘(今杭州)人,能文,善诗,好藏奇石,嗜茶成癖,长期生活在茶园中,能种茶制茶。
(七).《续茶经》,是清代最大的一部茶书,也是我国古茶书中最大的。它洋洋10万字,几乎是收集了清代以前所有茶书的资料。之所以称《续茶经》,是按唐代陆羽《茶经》的写法,同样分上、中、下三卷,同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最后还附一卷茶法。
《续茶经》把收集到的茶书资料,按10个内容分类汇编,便于读者聚观比较,并保留了一些已经亡佚的茶书资料。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自唐以后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既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而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延灿一订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富。”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作者陆延灿,字幔亭,嘉定人,曾任崇安知县(现武夷市)。在茶区为官,长于茶事,采茶、蒸茶、试汤、候火颇得其道。
(八).《中国茶经》在现代茶书中具有代表性,在综合性茶书中水平是较高的。它是全国50多位茶叶专家,用了3年的时间编写的,于1992年出版。全书分茶史篇、茶性篇、茶类篇、茶技篇、饮茶篇、茶文化篇及附录七大部分共160万字。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叶的起源和传播、茶叶的性质和功能、茶叶的品类和花色、茶的栽培和贮存、茶的品饮和礼俗及茶与文化的关系,重点突出,简繁分明,是一部科学性、文化性兼备的经典性著作。全书不论在广度、深度,还是在精度上都具体体现了当代中国茶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是继唐代陆羽《茶经》问世1200多年之后具有现代水平的新《茶经》。
茶人王旭烽有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
茶与诗文对联这里有很多:http://www.wenhuacn.com/chadao/wh_shiwen.asp
石鼎茶声
叶颙(元)
青山茅屋白云中,
汲水煎茶火正红。
十载不闻尘世事,
饱听石鼎煮松风。
《蹚古道》
文章标题: 有什么以茶制茶的爽文故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70276.html
文章标签:有什么  故事  茶制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