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22 02:00:1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曹阿瞒筵群臣,一瓜杀三妾”故事出自冯梦龙整理的笔记小说,是冯梦龙根据野史,加以小说的整理而成的故事 《古今谭概》。
有一次曹操宴请官于水阁,当时正值盛夏,在觥筹交错之际,曹操让侍妾们把西瓜端上来,请群臣品尝。当第一个侍妾把瓜端上来时,曹操突然问了一句,“这个熟吗?”侍妾愣了一下,回了一句“甚熟”。话音刚落,曹操直接让侍卫把这个侍妾拉出去斩了。在各位大臣疑惑之际,曹操再次让侍妾们重新上瓜。第二位侍妾端着瓜上来时,曹操再次问了同样的问题,侍妾答了一句“不生”曹操再次冷酷地叫侍卫拖出去斩了。这下子,群臣更加疑惑了,“甚熟”也被杀,“不生”也被杀,这到底是为何?就在群臣猜不准曹操心思的时候,曹操第三次命令侍妾上瓜。这个时候,侍妾们都心惊胆战,害怕下一个被斩头的就是自己。但是,因为曹操的命令,第三位侍妾不得不硬着头皮端上西瓜。果不其然,曹操还是问了那个问题,西瓜熟吗?而这次的侍妾回答的是“这瓜吃起来很甜”。正当侍妾以为自己过关之时,曹操眉头一皱,再次让侍卫把她拖出去斩了。
正当各位大臣若有所思,疑惑不解之时,曹操解释道:前两个侍妾并不是她们回答的不好,而是他们端盘的礼仪和姿势不对,太过于随意,至于第三位侍妾,端盘的礼仪和姿势都很标准,回答的答案也符合我的心意。但是,就是因为符合心意,我才让人把她给杀了。这时,群臣才回过味来,原来曹操是在杀鸡儆猴给他们看。
曹操此举的意思就是提醒群臣 ,尊卑有别,不要妄自揣测他心中想什么。是想让大臣们知道,做事要讲规矩,不能逾越了,否则,就杀。告诫大臣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妄加揣测。
顾名思义,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曹操因为一种瓜而杀害三个侍妾的情节,当侍妾将瓜拿上来之后,曹操都会问上一句“这个熟吗?”三个侍妾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但最后都没能逃过死亡的命运。其实这件事看起来是曹操大动干戈,而且颇为怪异,实则是曹操杀鸡给猴看,就是告诫下面的人不要妄自猜测自己的意思,也不要为了刻意迎合,只需要安静忠心自处。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曹操虽然不是君王,但勉强算得上是领袖人物,所以心思难猜。
首先,这句“曹阿瞒筵群臣,一瓜杀三妾”讲述的故事出自于《古今谭概》,此书出自冯梦龙之手。这本书的情节大都是冯梦龙根据野史加以整改的,所以故事的真实性却在疑点,这因为一个瓜的回答而杀害三个侍妾的事件有待考察。
故事开始于曹操下令大摆筵席,宴请朝中各位大臣相聚一起共饮美酒、共赏歌舞和美食。但是在宴席开展的中途,群众相聊正欢,曹操让身边的侍妾给群臣品尝一下瓜。当侍妾将瓜拿出来之后,曹操似是无意地询问了一句“这个熟吗?”侍妾没有在意,便回答说“甚熟”。但是曹操却像是被踩中了燃点,竟然让人将侍妾拖下去问斩。之后曹操再次呼唤另一个侍妾端上一个瓜,再次问了同样的问题,当侍妾回答了“不生”之后,依旧被拖出去问斩了。
场面一度陷入了恐慌,但曹操接着让侍妾端上一个瓜,再次问了相同问题,侍女回答了“这瓜吃起来很甜”之后,曹操之后稍微平静皱眉一番,依旧按照原来的触发,侍女没能逃脱死亡的结局。这样一番举动让群臣沉默了,难道这三个侍女都没有给出满意的回答吗?实则不然,第三个侍女的回答俨然按照曹操的想法进行,但是曹操还是判处了死刑。
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无疑是杀鸡儆猴。这三位侍女就好比是不同的臣子,有的行为不规范,没有重视情况,有的刻意去迎合别人,虽然回答正中人心,但是却多了几分虚伪。曹操在宴席中连杀三位侍妾,就是明晃晃告诫群众在自己身边本本分分。
曹操一瓜杀三妾的故事,并不复杂,可以说是非常的简短。只是,这个故事却显得极其的诡异。
说是盛夏天气,曹操在清凉的水阁中大宴群臣。
酒喝到高兴的时候,曹操命侍妾用玉盘将切好的甜瓜呈上来。
甜瓜的一些亚种,比如薄皮甜瓜是华夏特产,《诗经》中就有提到。而西瓜则是从西方传入的,四五世纪才传入华夏地区。
听到曹操的召唤,一名侍妾捧着玉盘,低头将瓜献上。
曹操问道:“瓜熟否?”
侍妾答复:“极熟。”
曹操一听头发都立了起来,大怒,推出去斩了。
这……曹操的确让人捉摸不透呀,这不就是一个歇斯底里综合症患者么。
曹操此举也让周围的大臣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小妾也没做什么呀,怎么就给杀了?一个个面面相觑,也不敢问。
曹操又让其他侍妾进瓜。
此时,众侍妾们也被吓到了,都在犯嘀咕,为什么被杀了?一个个都不敢去。
其中一个聪敏的侍妾似乎悟到了什么,随即整理衣衫,将瓜端了进去。
曹操再问:“瓜熟否?”
这名侍妾答道:“不生。”
估计这名侍妾一边回答,还一边心中偷偷乐呢,前面一个肯定是说话太夸张,惹怒了主上,说不生,余地大了,应该受赏了吧。
没想到的是,曹操的歇斯底里综合症再次发作,这次帽子都被立起的头发给顶掉了,可怜的侍妾又被推出去斩了。
曹操一连斩了两名侍妾,倒是很淡定,来呀,继续上瓜。
这……谁还敢呀,这不是在拿生命冒险么,太危险了,不去。
时间在凝固了片刻之后,一名叫做兰香的侍妾站了出来。
兰香因为深受曹操宠爱,而且,人也聪明伶俐,猜到了曹操的心思。
于是,她将玉盘举到齐眉的地方,捧盘而入。
曹操这次倒是换了个问法:“瓜味如何?”
香兰答道:“甚甜。”
曹操的病又犯了,这次大叫道:“速斩之!”
好了,第三个进瓜的小妾也没了。
读到这里是不是一脑袋的问号?这是曹操么?这曹操是不是因为头疼病,杀了华佗之后,导致精神异常了?
别急,故事还没结束,曹操给出了最终答案,看起来应该还算正常噢。
满座的宾客们当时都被曹操的举动给吓到了,以为曹操接下来就要处置某位大臣了,皆下拜请罪。
曹操安慰大家,并让大家重新坐好,然后,解释了原因。
曹操说前两名侍妾连进瓜时必须齐眉捧盘都不知道,而且回话也极不恭敬,竟然使用开口音。什么是开口音,后文解释。
而兰香虽然前来侍奉时间不长,却非常聪慧,高捧其盘做对了,而且用合口音回话,非常恭敬,非常合心意。可是,我曹操是用兵之人,怎么可以让人猜到自己在想什么呢?所以,必须杀兰香,以绝后患。
曹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并不复杂。
其一、曹操是想让大臣们知道,做事要讲规矩,不能逾越了,否则,杀。
为什么托盘进东西要和眉毛平齐呢?估计是因为曹操读过一个叫做“举案齐眉”的典故。而兰香也知道,所以,礼仪规矩上兰香做对了。
《后汉书》记载,东汉有一个品格高尚,长相帅气的男子名叫梁鸿,大家都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是梁鸿却都看不上。最后,梁鸿竟下聘娶了一个长得又胖、又黑、又丑,三十余岁还没嫁出去的孟氏为妻。
结婚一段时间后,孟氏随梁鸿隐居吴地,而梁鸿以替人臼米养家。
夫妻两人非常恩爱,梁鸿每天外出臼米回到家,孟氏都已经做好了饭菜。而孟氏每次都将装满饭菜的托盘,高高举起到眉毛的位置,“不敢于鸿前仰视”,恭敬的侍奉梁鸿用饭。
于是乎,举案齐眉成了形容夫妻恩爱的代名词。哈哈,曹操原来是想在大臣们面前秀恩爱呀,结果没秀成,一怒之下,杀了前两个小妾呀。
实际上,“举案齐眉”是古代一种地位不平等的象征,在古代是夫妻恩爱的表现,在现代可就未必了。现代的男士,没事了让自己老婆来一个“举案齐眉”试试,后果难以想像啊,嘿嘿。
曹操应该是想通过此举,告诉大臣们,你们都跟我媳妇一样,以后侍奉我的时候,要懂规矩啊。
其二、曹操在讲尊卑有别,告诫大臣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故事中所说的开口音和合口音,是语言学中对音韵的划分。简单的说,比如我们读a、o音时,嘴巴张得比较大,就是开口音。这类音,读出来铿锵有力,激昂向上。而闭口音,比如i、u、ü等,发音时,口型就会比较小,被称为合口音。读出来的时候,显得比较低沉、悠长。
当然,故事中的“甚熟”、“不生”应该是合口音,而“甚甜”中“甜”字才是开口音。但重点不在于此,同样的音,还是有语调、语气之别的。
曹操应该就是挑宫女回话时语气、语调的毛病了。前两名侍妾端盘子已经“大大咧咧”了,估计回话时,也是响亮利落,显得不够恭敬。而兰香答话时,却是温婉谦恭,非常恭顺,合了曹操心意。
唉,不容易呀,这要侍奉患有歇斯底里综合症的曹操,还真是难呀。
第三点,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不要随便揣测曹操们的心思。
这一点不用多解释了,所谓的“难得糊涂”么,即使猜到了,也不要说出来,风头是要留给曹操们的么。
做人难呀!真难!!!
曹操们更多的是比较看中规矩,规矩做到位了,剩下的,就不如跟曹操们请教一下了。
比如,兰香可以不直接回答瓜味如何,而是向曹操请教怎么鉴别瓜的好坏。曹操一高兴,开始在酒宴上高谈阔论自己对瓜果的鉴别知识,多尽兴。说不定,还赏几块瓜给兰香吃,岂不是皆大欢喜了。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历史上的曹操,会不会像故事中一样,斩杀三名小妾,各位有何见解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