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05 22:02:0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1、东施效颦
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2、邯郸学步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
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扩展资料:
一、“东施效颦”寓意:
盲目地去仿照,反而会成为背道而驰者。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欲速不达,成为人的笑柄。
爱美之心人人有,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
二、“邯郸学步”寓意
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邯郸学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这个故事主要讲诉了一个青年人到邯郸学走路,最后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的故事。
邯郸学步这个故事大家在课本中就学过,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成语故事,那邯郸学步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详细内容 01 邯郸学步的故事
战国时候,燕国有个青年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有风度,他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潇洒又优雅,那姿势特别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要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带上盘缠,跋涉千里,专程赶到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
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03 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定要有主见。不要盲目崇拜和效仿别人。别人的长处固然应当积极学习和汲取,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但是,一味地为了学习、效仿他人,结果别人好的东西没学到而把自己的长处丢掉,这是贻笑大方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因为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庄子·秋水》记载,在战国时候,燕国寿陵(今河南洛宁县)有个年轻人到邯郸去游玩,发现那里的人走路姿态非常优美,于是就跟着学了起来。
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怎么走路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老家。这个故事逐渐演化成成语,比喻一味模仿别人,连自己的本分也忘记了。
扩展资料:
李白曾有《古风》诗云: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在邯郸市老城内沁河上现存一座“学步桥”,此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是一座七孔石拱桥。
这条成语中的“步”虽然多被解为“步伐”,但也有“舞步”的说法,寿陵少年到邯郸学的究竟是“走路”还是“舞步”,也成为不少专家学者探讨的话题。
有现代学者经过认真考证认为,邯郸学步故事中学习的其实并不是普通人走路的姿势,而是一种在当时赵国都城邯郸非常流行的舞步。
这舞步名曰“踮屣”(读dianxi),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踮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故事的本意可能是踮屣没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舞技也给忘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邯郸学步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