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张爱玲特别痴迷张恨水小说 据现有文字记载爱玲特别特别特别迷……………

时间: 2023-02-10 03:00:3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为什么张爱玲特别痴迷张恨水小说 据现有文字记载爱玲特别特别特别迷……………

关于张爱玲

谁能告知我张爱玲的简介~rn 还有她的经典语言,要求写出这些语言出自那部作品~~~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22迁居天津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1930改名张爱玲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

1944与胡兰成结婚
1945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
1947与胡兰成离婚
1952移居香港
1955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赖雅去世
1973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95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叽,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能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巧遇见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人生有飞扬,我飞扬不起来;人生有热闹,可是我热闹不起来。我可以逃离一切,但我逃不出这生命的苍凉。苍凉是飞扬与热闹之中的安稳与真实

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办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这世上没有一种感情,不是打补丁的。

人生在世,凡事想得太多是不行的。

人要出名要趁早。

生命是一席华丽的袍,爬满虱子。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了的一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的一料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面下着雨,已经下了许多天,点点滴滴,歪歪斜斜,像我的抄不完的草稿,

中国人好吃,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如插花与室内装修,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而相形之下又都是小事;民以食为天,但看大饼油条的精致,就知道食不光是填饱肚子就算了。

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

年纪轻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相当分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在努力的学做人,一味的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也当做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

对于大多数的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

如果你答应帮一个女人的忙,随便什么事她都肯替你做:但是如果你已经帮了她一个忙了,她就不忙着帮你的忙了。所以你应当时时刻刻答应帮不同的女人的忙,那么你多少能够得到一点酬报,一点好处——因为女人的报恩只有一种:预先的报恩。

一个男子真正动了感情的时候,他的爱较女人的爱伟大得多

算到头来,每一个男子的钱总是花在某一个女人身上。

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如果一个女人告诉了你一个秘密,千万别转告另一个女人——一定有别的女人告诉过她了。

男人做错事,但是女人远兜远转地计划怎样做错事。女人不大想到未来——同时也努力忘记她们的过去——所以天晓得她们到底有什么可想的!

女人取悦于人的方法有许多种。单单看中她的身体的人,失去许多可珍贵的生活情趣。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遍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这也无庸讳言——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其实也没有多大分别
谈女人

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个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流苏气得浑身乱颤,把一只绣了一半的拖鞋面子抵住了下颌,下颌抖得仿佛要落下来。

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流苏交*着胳膊,抱住她自己的颈项。七八年一眨眼就过去了。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希罕的。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下颌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

世上的好人虽多,可没有多少傻子愿意在银钱上做好人。

那是个火辣辣的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流苏想着,在这夸张的城里,就是栽个跟头,只怕也比别处痛些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因为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然而那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后来总还是结婚,找房子,置家具,雇佣人——那些事上,女人可比男人在行得多。

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转眼就憔悴了。总之,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她所仅有的一点学识,全是应付人的学识。凭着这点本领,她能够做一个贤惠的媳妇,一个细心的母亲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倾城之恋

三轮车夫披着方格子绒毯,缩着颈子唏溜溜唏溜溜在行人道上乱转,像是忍着一泡尿。红棕色的洋梧桐,有两棵还有叶子,清晰异常的焦红小点,一点一点,整个的树显得玲珑轻巧起来。冬天的马路,干净之极的样子,淡黄灰的地,淡得发白,头上的天却是白中发黑,黑沉沉的,虽然不过下午两三点钟时分。

高高在上的挂钟,黑框子镶着大白脸,旧虽旧了,也不觉得老,剔搭剔搭它记录的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表面上的人生,没有一点人事上的纠纷。

爱是热,被爱是光。

厨房里乌黑的,只有白泥灶里红红的火光,黑黑的一只水壶,烧着水,咕噜咕噜像猫念经。

从前她是个美女,但是她的美没有给她闯祸,也没给她造福,空自美了许多年。现在,就像赍志以殁,阴魂不散,留下来的还有一种灵异。

他是高而瘦,飘飘摇摇,戴一副茶晶眼镜。很气派的一张长脸,只是从鼻子到嘴一路大下来,大得不可收拾,只看见两肩荷一口

匡霆谷矮矮的,生有反骨,脑后见腮,两眼上插,虽然头已经秃了,还是一脸的孩子气的反抗,始终是个顽童身份。到得后来,人生的不如意层出不穷,他的顽劣也变成沉痛的

在家里他虽然火气很大,论到世界大局,他却是事理通达,心地和平的。

很奇异的许多男子,生在世上就为了操兵。

其实也用不着装,天生的她越是有一点激动,越是一片白茫茫,从太阳穴,从鼻梁以上——简直是顶着一块空白走来走去。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134945176 http://blog.sina.com.cn/u/4ab7570a010006hf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22迁居天津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1930改名张爱玲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

1944与胡兰成结婚
1945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
1947与胡兰成离婚
1952移居香港
1955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赖雅去世
1973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95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叽,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语录:

楼下公鸡啼,我便睡。像陈白露。像鬼――鬼还舒服,白天不用做事。 按:陈白露是<日出>里的交际花。她有一句出名的对白:“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我们下一代同我们比较起来,损失的比获得的多。例如:他们不能欣赏<红楼梦>。

“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

最可厌的人,如果你细加研究,结果总发现他不过是个可怜人。

不知听多少胖人说过,她从前像我那年纪的时候比我还要瘦――似乎预言将来我一定比她们还要胖。 按:爱玲不食人间烟火,从前瘦,现在苗条,将来也没有发胖的危险。

“才”、“貌”、“德”都差不多一样短暂。像xx,“娶妻娶德”,但妻子越来越唠叨,烦得他走投无路。

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有些书喜欢看,有些书不喜欢看――像奥亨利的作品――正如食物味道恰巧不合胃口。

喜欢看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高如<红楼梦>、<海上花>,看了我不敢写。低如“xx”、“xx”看了起反感。也喜欢看<歇浦潮>这种小说。不过社会小说之间分别很大。

不喜欢看王小逸的书,因为没有真实感,虽然写得相当流利,倒情愿看“闲草野花”之类的小说。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藉口。

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最可喜莫如“克服困难”,每次想起来都重新庆幸。

一个知已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来。

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

我有一阵子不同别人接触,看见人就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出外事,或者时常遇到陌生人,慢慢会好一点――可是又妨碍写作。

有人说:不觉得时间过去,只看见小孩子长大才知道。我认为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每到月底拿薪水――知道一个月又过去了。但从来没有过这种经验。 按:现在爱玲可以靠每半年结版税知道,只是相隔时间长一点。

“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这是我祖父的诗。

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

女明星、女演员见我面总劈头就说:“我也喜欢写作,可惜太忙。”言外之意,似乎要不是忙着许多别的事情――如演戏――她们也可以成为作家。

有人共享,快乐会加倍,忧愁会减半。

搬家真麻烦!可是一想起你说过:“以前我每次搬家总怨得不得了,但搬后总觉得:幸亏搬了!”我就得到一点安慰。

我故意不要家里太舒齐,否则可能:
(一) 立刻又得搬家
(二) 就此永远住下去,
两者皆非所愿。

你们卧室的小露台像“庐山一角”,又像“壶中天地”。

从前上海的橱窗比香港的值得看,也许白俄多,还有点情调。 按:近年香港也有值得大看特看的橱窗了。

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这几天总写不出,有如患了精神上的便秘。

写了改,抄时还要重改,很不合算。

人生恨事:
(一)海棠无香;(二)鲥鱼多刺;(三)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四)高鹗妄改――死有余辜。 按:前三句用在<红楼梦未完>一文中,重抄时差一点删掉,后来我说:“如果你不用,我用。”爱玲就用了。

她的眼睛总使我想起“涎瞪瞪”这几字。

很多女人因为心里不快乐,才浪费,是一种补偿作用。例如丈夫对她冷淡,就乱花钱。

听你说她穿什么衣服,有如看照相簿。面孔已经熟悉,只要用想象拿衣服配上去就可以。

有些作家写吃的只捡自己喜欢的。我故意写自己不喜欢的,如面(又快又经济)、茶叶蛋、蹄膀。

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像自己,还不要紧;只怕比自己坏,看了简直当是自己“一时神智不清”写的,那才糟呢!

写小说非要自己彻底了解全部情形不可(包括人物、背景的一切细节 ),否则写出来像人造纤维,不像真的。

写完一章就开心,恨不得立刻打电话告诉你们,但那时天还没有亮,不便扰人清梦。可惜开心一会儿就过去了,只得逼着自己开始写新的一章。

我这人只有一点同所有女人一样,就是不喜欢买书。其余的品质――如善妒、小气――并不仅限于女人,男人也犯的。在乱世中买书,丢了一批又一批,就像有些人一次又一次投机失败,还是不肯罢手。等到要仓皇逃离,书只能丢掉,或三钱不值两钱地卖掉,有如女人的首饰,急于脱手时只能削价贱卖;否则就为了那些书而生根,舍不得离去,像xxx那样困居国内。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像某些男人那么喜欢买书的女人,女人总觉得随便买什么都比买书好。 结论是:一个女人如果肯默不出声,不云干涉男人买书,可以说经得起爱情的考验。

办杂志,好像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孩,非得按时喂他吃,喂了又喂,永远没有完 我一听见xx的计划就担心这一点。

最讨厌是自以为有学问的女人和自以为生得漂亮的男人。

本来我以为这本书的出版,不会像当初第一次出书时那样使我快乐得可以飞上天,可是现在照样快乐。我真开心有你们在身边,否则告诉谁呢?

狂喜的人,我还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心理;你们这种谦逊得过分的人,我简直没法了解!

我小时候没有好衣服穿,后来有一阵拼命穿得鲜艳 ,以致博得“奇装异服”的“美名”。穿过就算了,现在也不想了。

这首诗显然模仿梁文星的作品,有如猴子穿着人的衣服,又像又不像。
我喜欢的书,看时特别小心,外面另外用纸包着,以免污损封面,不喜欢的就不包。这本小说我并不喜欢,不过封面实在好看,所以还是包了。

这张脸好像写得很好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

即使是家中珍藏的宝物,每过一阵也得拿出来,让别人赏玩品评,然后自己才会重新发现它的价值。

――原载1976年12月香港<明报月刊>132期
参考资料:【此文章由“文学视界”(http://www.white-collar.net)扫描校对,独家推出,如欲网上转载,请保留此行说明 】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22迁居天津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1930改名张爱玲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两年后,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

  1944与胡兰成结婚
  1945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
  1947与胡兰成离婚
  1952移居香港
  1955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赖雅去世
  1973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95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1921年生于上海,1995年离去于美国洛杉叽,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本来在文坛成名是件好事,可是这在解放后居然成了罪状,最后只得远走它乡!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张恨水:民国最热“冷门作家”的前世今生

张恨水,民国时期畅销榜常年第一位的作家,民国板上钉钉的最热作家。

但是,现在,他却相当于一个冷门作家。虽然有陈坤、刘亦菲等主演的《金粉世家》热播,但是他的作品的热度和销量,都远远不如鲁迅、老舍、梁实秋、林徽因、朱自清等。

为什么一个最热门的作家,现在变成了一个比较冷门的作家呢?

首先,就在于他的“鸳鸯蝴蝶派”。即便是在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也是被主流文学圈所鄙视的,左的也鄙视,右的也鄙视,所以,即便是拥有当时在老百姓中最高的知名度,但依然没有什么文坛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因为他的文风问题,自然也就被冷藏了,再加上进不了文学史,所以,后来的读者,就很少有知道他的了。

到了现在,二三十年间被限制的作家,慢慢进入大众视野,慢慢变成了热门作家,比如张爱玲和梁实秋,但是,为什么张恨水还是没有再度热起来呢?

还是通俗的问题。张恨水被称为通俗小说大师,也是章回体小说大师。在被主流文学圈依然看低的同时,这样的标签让很多不了解他的读者也认为,他的作品是过时且不入流的——毕竟,既鸳鸯蝴蝶,还章回体,谁还看啊?

然而,很多人都误会张恨水了。

张恨水不仅是个鸳鸯蝴蝶派的通俗小说大师,他还是个新闻家,是个出版人,是个散文家,是个杂文家,最后,还是个生活家。

体现他散文功底和生活家情调的文章,都在《北京人随笔》和《山窗小品》中,现在被编入《别有情调在人间》出版。

体现他对人生、社会、世界的通透看法的文章,曾经都在他的《小月旦》《最后关头》《明珠》《上下古今谈》等书里,现在,被精挑细选结合现代人的阅读需求后,便是这本《我把人生看透了》。

张恨水曾经热到什么程度?

张爱玲是他的忠实读者——张爱玲在散文《存稿》中说:“我有个要好的同学,她姓张,我也姓张,她喜欢张资平,我喜欢张恨水,两人时常争辩着。”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的回忆也证明这一点:“我父亲离婚至再婚的三四年间,可说是我们与他最亲近的一段时间。我记得姊姊放学回家,多在他的书房看书,和他闲谈她对哪一本小说的看法……《红楼梦》《海上花列传》《金瓶梅》—……以及《歇浦潮》、张恨水的长篇小说等等,都是我姊姊在他的书房里找来读的。”1944年3月16日,上海《杂志》社举办“女作家聚谈会”,张爱玲应邀出席,在谈到读什么书时,她说:“读S.Maugham,A.Huxley的小说,近代的西洋戏剧、唐诗、小报、张恨水。”和好友宋淇夫妇的书信中,也说道:“喜欢看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甚至1971年水晶访问张爱玲后评价说:“她对于张恨水,嗜之若命了。”

由此可见,张爱玲可以称是张恨水的铁杆粉丝,真正迷妹。

鲁迅的母亲也是张恨水的读者——曾有人问鲁迅的母亲鲁瑞:“您觉得您儿子的小说怎么样?”鲁瑞回答:“还可以,喜欢嘛……说不上。”老太太最爱读的是张恨水。她曾问鲁迅:“你为什么不写张恨水这样的小说给我看看呢?”鲁迅回答:“他写他的,我写我的。”1934年,鲁迅在一封寄给母亲的信中写到:“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分二包,由世界书局寄上,想已到,但男自己未曾看过,不知内容如何也……”

鲁迅自然是看不上张恨水的,奈何张恨水确实受大多数读者欢迎……

不仅如此,蒋、毛、少帅等,都曾登门拜访过张恨水,但是张恨水不想寄身于某一边,所以就都委婉拒绝了。这也可见,他当时的热门程度。

张恨水虽然长期不受文坛肯定,但是,新中国后的一些运动也没有过于波及到他,就是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做了很多支援抗战的事,并且,在毛将《沁园春·雪》发给他让他附和一首时,虽然他没有和词一首,但是却很快用头版发了出来。

张恨水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作家,但是,更多的时候,他是个资深出版人、新闻人。所以,以新闻人的敏锐度,看能看透很多事情,再辅以他犀利的文笔,所以,聊聊几笔,便能将一件事说得特别通透,一针见血。

摘录部分句子如下,相信对于张恨水的笔力,读者从中可见一斑:

《我把人生看透了》是张恨水对人生的犀利感悟,相信所有看到了人,都能从中有所获益。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论述题 字数在5000--10000 最好有提纲
(一)、张爱玲小说的大雅大俗风格
张爱玲作品既大雅又大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古典小说的根底”和“市井小说的色彩”。
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小说的根底”最为鲜明的表现于作品中的“《红楼梦》风”。
张爱玲小说中的“市井小说的色彩”,则主要指她作品中的“通俗倾向”。在对张爱玲有影响的现代作家中,既有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张恨水,又有新文学作家中的实力派代表老舍,而这些作家的创作都是以“通俗化”为主要特征的。
(二)张爱玲小说的中西合璧风格
中西两种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首先来自她的父母。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遗少式的人物,风雅能文,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而张爱玲的母亲则是一个果敢的新式女性,敢于出洋留学,敢于离婚,她的生活情趣及艺术品位都是更为西方化的。她母亲第一次从海外回来时,就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中撒下了西方文化的种子。
(三)张爱玲小说独特的悲剧美
1、无意识的错误与未加思虑的愚蠢所导致的悲剧。张爱玲通过一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现实的错觉而导致的悲剧。
2、有意识的错误所导致的悲剧。也就是说悲剧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肯定会导致悲剧的结局,但仍然坚持做下去。
3、人性欲望的扩张所导致的悲剧。对于张爱玲来说,认识人生就是认识人生的悲剧性,但是获得这种认识,既不能给人带来安慰,也无助于现实处境的改变。相反,它将人放置于空虚、幻灭的重压之下。因此,张爱玲的小说成了“没有多少亮色的无望的彻头彻尾的悲剧”。

《小团圆》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男女关系危机

01 《小团圆》男主的女友没有一个善终的

张爱玲一生写过三本自传,除了《小团圆》之外,还有《雷峰塔》和《易经》。

《雷峰塔》写的是张爱玲从四岁到十八岁的成长经历,《易经》写的是张爱玲十八到二十二岁的成长经历,《小团圆》写的是张爱玲二十二岁到三十岁的事情。

很多“张迷”都觉得,《小团圆》这本书不像是创作,更像是一种倾诉和追忆。

作者好友宋淇说,小团圆的含义是反讽——因为,一般才子佳人的小说里,都是历经坎坷然后大团圆的结局。但在《小团圆》里,男主角邵之雍是个汉奸,为了逃命浪迹天涯。他的女人,要么被休,要么分手,没有善终的。

02 反套路的《小团圆》为何这么有名

那么,为什么反套路的《小团圆》却这么有名,这么受欢迎呢?

首先,因为这是张爱玲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为了这本小说,她和自己的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信件,多次修改。甚至,都没有改完小说,就去世了。

其次,这本小说是以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的。

其实啊,在胡兰成的自传《今生今世》里,也写过他和张爱玲,但张爱玲觉得胡兰成写的不清不楚的,没有还原事情的原貌。

所以,在《小团圆》中,我们会看到另一个版本的张胡之恋。

可以说,读懂这本书,会对我们了解张爱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03 与张爱玲密切相关的人物关系

《小团圆》里的人物基本都能跟张爱玲现实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对上号:

书中的盛九莉,当然就是张爱玲自己啦。邵之雍是胡兰成。蕊秋和楚娣分别是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和姑姑张茂渊——这两个是对张爱玲影响很深的女性。比比的原型是张爱玲现实生活中的闺蜜炎樱。

就故事情节来说,《小团圆》的人物关系也错综复杂。

盛九莉和邵之雍、燕山的情感;邵之雍和小康小姐、巧玉、日本女人、以及他的两个妻子之间的感情;暗恋盛九莉的绪哥哥、德国医生范斯坦;盛九莉的姑姑楚娣与绪哥哥、简炜之间的感情;九莉母亲蕊秋和她父亲、劳以德的感情;九莉父亲和另外三个女人的感情……

在书中啊,张爱玲称自己的父亲为二叔,母亲为二婶。从称呼上就能看出来,她跟父母的关系是非常生疏的。

关于张爱玲家庭的这部分情况,我们放到后面讲。

04 “胡张恋”带给普通女性的启发和警示

要重点说明的是:《小团圆》的女主角是盛九莉,也就是张爱玲自己,但男主角并不是邵之雍,并不是胡兰成。

这本书的前三章,写的基本是她的求学经历和家庭情况,还有当时的战争动乱。光是第三章的篇幅就已经占了全书的四分之一。

直到第四章才出场,那时候小说已经到了一半了,而且后面还有好多篇幅没提到他。

所以《小团圆》绝不是只写他们俩的事,把它当作一段爱情八卦来看,是一个误区。

其实啊,他们俩的恋爱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个没有恋爱过的少女,爱上了一个多情的有妇之夫。两人不顾世俗反对结合之后,男的花心不改,多次劈腿。少女在经历了痛苦矛盾的挣扎后,终于看穿了爱人的真面目,两人最终分手。

整本书中,邵之雍占的篇幅并不多,但对盛九莉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就像是现实中的胡兰成和张爱玲,虽然在一起只有短短的三年,却对张爱玲影响很深。

胡兰成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甚至很多“张迷”都扼腕感叹啊:“才女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遇到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明明知道他不那么好、甚至有点渣,但我还是放不下呢?甚至还被分手?为什么一段感情的结束总是那么突然,毫无征兆呢?

在读这本《小团圆》的时候,我发现——

危险的男女关系背后,有很多可掌握的规律和潜在的危险信号。

女主角盛九莉,在和所谓的“渣男”谈恋爱的过程中,早就出现了很多危机,都预示着这段感情的悲剧,但是当事人却选择了忽略,直到悲剧真的成了现实。

所以啊,从女性成长的角度看,张爱玲胡兰成的爱情故事,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警示。

05 恋爱初期的危机:对方是否单身进入这段关系

在《小团圆》中,邵之雍是九莉的初恋。两人认识的那年,邵之雍39岁,有家室;盛九莉22岁,没谈过恋爱,只写过爱情小说。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危险关系的第一个信号:身份不明。

在确认恋爱关系之前,最应该做的事情,不是衡量对方收入,不是讨论三观合不合,而是确认彼此二人都是单身状态,这应该是最大的前提。

在邵之雍和盛九莉开始恋爱的时候,邵之雍还处于另一段婚姻中,是基于跟盛九莉确定了关系,才从婚姻中脱身。

胡兰成也是一样,在跟张爱玲恋爱之前,胡兰成已经是有过几次婚姻的人了。胡兰成的第一个女人叫玉凤,结发妻子,比胡兰成大一岁,属于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结婚七年因病去世,为胡兰成生了一儿一女。

第二段婚姻,是在广西和一个叫全慧文的中学教员。第三段婚姻是和一个叫做应英娣的上海舞女。第四段就是广为人知的张爱玲了。

此处要划重点了:也就是说,在认识张爱玲之前,胡兰成已经结了三次婚,而且当时第三段婚姻还没结束。

邵之雍当时在汪伪政府工作,有一天他就在报纸上读到盛九莉写的小说,惊为天人。于是就到九莉家来拜访,九莉的姑姑楚娣就一语双关地问邵之雍:“太太一块来了没有?”这等于是提醒九莉:要对有妇之夫适当保持距离啊。可九莉根本没把这当一回事。

随着二个人差不多要到谈婚论嫁的时候,盛九莉才问他,“那你太太呢”,而邵之雍则轻描淡写地说“我可以离婚”,就应付过去了。

所以,这段感情在还初期,就存在很大风险。如果对方是为了你而分手,牺牲了另一个人的利益,就很有可能为了下一个人而放弃你。

06 看清感情里的沉没成本,懂得及时止损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后来政局动荡,邵之雍四处避难,不断地认识新的女人,甚至结婚,而且丝毫不回避地都告诉九莉。

那九莉当然很痛苦啊,书中写道:“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这其实就是张爱玲在得知胡兰成不断劈腿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啊!

而邵之雍这个渣男呢,却大言不惭地说:“你这样痛苦也是好的。”

简直不可理喻。

到最后,在邵之雍逃亡前夕,在她家过夜,她竟然起了杀心,心想:“厨房里有一把斩肉的板刀,太沉重了。还有把切西瓜的长刀,比较伏手。对准那狭窄的金色背脊一刀。”

你看,错误的开始,就注定只能一路错下去,到最后心理都要扭曲了。

虽然张爱玲自己说过“爱就是不问对错”。但是,不论是书中的盛九莉,还是生活中的张爱玲,都不可能不知道那是错的,只是爱情麻痹了她们。

早发现,早止损。

不要惧怕承担感情中的沉没成本,这样总比后来痛苦强。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邵之雍虽然是渣男,但并不代表他不爱盛九莉。胡兰成是个情场高手,用情虽然不够专一,但至少也没什么虚情假意。

胡兰成对女性的心理非常了解。而当时的张爱玲才刚二十来岁,一次恋爱也没谈过。

张爱玲在和胡兰成相处后不久,写了一封信给他,意思是两人不要再见面了。而胡兰成却把张爱玲的言外之意猜得一清二楚,他说:“女子一旦爱上了男子,是会有这种委屈的。”

又有一次,两人出门,并肩而行。他突然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言下之意是:都快和我一样高了,或者都快比我高了,这样我们看起来不般配,这怎么可以?对于这种明显的暗示,少女张爱玲根本招架不住。

另外,胡兰成对张爱玲的生活也颇为关心,而且颇为大方。

在第一次见面时,邵之雍就问盛九莉说:“你一个月稿费是多少?”言下之意就是,不够的话,我以后可以补贴你啊。

当知道九莉在筹钱还母亲时,邵之雍提了一箱子钱就过来了。并且跟她说,“经济上我来照顾你,好吗?”

还有一次,张爱玲的朋友去看她,发现张爱玲穿了一件新袍子,高兴得不得了,说这是胡兰成给她买的。虽然张爱玲大可以用稿费养活自己,但她也享受这种被人宠着的感觉啊。

从胡兰成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可能只是惯用套路。但对于缺爱的张爱玲来说,胡兰成提供了一种非常温暖踏实的感觉。

所以,在《小团圆》里,盛九莉放不下的,也是这份温情和依赖,这就是沉没成本。

生活中,很多女孩因为在感情中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往往就会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做出不该有的让步。她们会觉得,既然都谈了这么久了、既然家长都见了、既然两个人房子都买了……那就忍一忍谈下去吧。

| 重点

这就是没有认清一个事实——不是每一分成本都会带来收益,感情更是如此,除了靠努力经营,还要受很多其他因素的集体作用。

如果你总是执着于过去的付出,就等于放弃了未来的机会。

这么想想,是不是很不划算呢?

07恋爱中的警觉:他是否保持多线联系

男女关系危险的第二个信号是:在恋爱中,对方是否三心二意,保持多人多线联系。

书里的邵之雍和现实生活中的胡兰成,都不是专一的人,而是同时和多位女性保持密切关系。著名诗人柏桦评价胡兰成,说他是“文学水平的试金石,也是人品人格的照妖镜。”

可见胡兰成的口碑啊,差到什么样了??

在胡兰成自己写的书——《今生今世》里,先后和他结婚和恋爱的就有八个。这还是有记载的,另外还有不少短期的没名份的伴侣,比如像他的学生王爱娟。

胡兰成之所以被说成渣男,倒并不是因为他的感情经历丰富,而是因为,他习惯同时发展好几段感情,脚踏几条船。自己还觉得很正常,并且毫不避讳地跟张爱玲分享自己的感情生活。

比如,他在武汉办报纸,认识了小护士周训德,那时候他还没跟张爱玲分手呢,还跑去跟张爱玲说这小护士长得啥样,对他多么好,你说气人不气人?

后来在逃亡过程中,他又先后勾搭上了温州的范秀梅、日本的有妇之夫一枝。

胡兰成对感情和婚姻,抱着游戏的态度,坦然得近乎于无耻。而且有意思的是,他看脸下菜,分别用不同的态度面对这八个女人,而且自创了一套严密的逻辑。

我们就来简单说说,“渣男逻辑”是什么样的?

08 藏在《小团圆》里的渣男逻辑

在书中,胡兰成这样描述第一次结婚时的感觉——“我不满意玉凤,因她没有进过学校……绣花也不精,唱歌也不会。”

对第二任全慧文的描述也是一笔带过——“我那年二十八岁,不要恋爱,不要英雄美人,惟老婆不论好歹总得有一个,如此就娶了全慧文。”这一次又把锅推给了传统风俗。

对第三任老婆应英娣也没什么留恋——“应小姐原是我前妻,昔年为了张爱玲,发脾气离开了我。”又说,“我一生就是对好人叛逆,对应,对爱玲。可是我不后悔。”

显然,前三任都比他弱很多,他的态度就是随意批评、概不负责。

到了大名鼎鼎的张爱玲,胡兰成虽然手段和心思花了不少,但也还是拿她当个猎物。他说,“我与爱玲亦只是男女相悦。”又说:“我已有妻室,她并不在意。再或我有许多女友,乃至挟妓游玩,她也不会吃醋。”

但实际上,哪有女人会不介意自己老公花心呢?这只是胡兰成的一面之词。

张爱玲饱受煎熬,都写在小说里了,当盛九莉面对风流成性的邵之雍,甚至都有过想要杀掉他的念头。

张爱玲后面的三个女人,都是胡兰成在逃亡过程中,聊以填补空虚而结交的。基本属于换一个地方,就换一个人。他跟日本女人一枝有过三年秘密关系,后来再没通信。他大言不惭地说,“李白诗‘永结无情契’,我就是这样一个无情的人。”

你看,渣男在面对比自己弱的女性时,是丝毫没有尊重的,只有狡辩。

他们就是用这套逻辑,让女人心甘情愿地为他服务,又不让自己陷入舆论的谴责。因为都是别人自愿的嘛。

所以,直到后来张爱玲真的死心了,才逃脱出了胡兰成编织的渣男逻辑。

09 什么样的女人能镇得住渣男呢

1954年3月,胡兰成和佘爱珍结为夫妻。这是胡兰成的最后一次婚姻。

为什么佘爱珍能治得住胡兰成,而其他女人却不行?首先,佘爱珍对胡兰成,可以说没用多少情。感情不深,就可以做到不在乎。

胡兰成逃到香港,四处筹钱偷渡日本。当时,佘爱珍由吴四宝的徒弟供养,依然是阔太太。胡兰成向她求助,佘爱珍只给两百元港币,就打发他走了。而佘爱珍自己吃一顿饭都会花好几千块。

一直都享受着女人无私付出的胡兰成,面对精明的佘爱珍,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自我安慰:钱是小事,枉为我当她是知己,原来,她不了解我,从来亦没有看重过我,她这样的对我无心,焉知倒是与我成了夫妻,恰如说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后来我心境平和了,觉得夫妇姻缘只是无心的会意一笑,这原来也非常好。

他用自创的一套逻辑又成功地说服了自己。而佘爱珍,属于一上来就不被他的逻辑带着跑的女人。

10 你是否处于低自尊的一方

男女关系危机的前两个信号,都是向外观察别人,一个是看对方是否单身进入这段关系,一个是看对方在这段关系中是否保持了多线联系。

但是,能否客观认识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信号是,在爱情中,你是否处于低自尊的位置?(重点)

张爱玲在这段感情中就是处于“低自尊”的位置。

张爱玲刚遇见胡兰成的时候,形容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小团圆》在写两人的初识中,很快就出现了“她崇拜他”这四个字。

书里有一个细节。邵之雍来九莉家做客,走了之后,九莉把烟灰缸里的烟蒂,一只一只拣出来,装在一只旧信封里收起来。这种行为常人无法理解,已经痴迷到癫狂的地步了。

当感情中掺有自卑情绪,两人的关系就不再对等。一方低自尊,另一方的陋习就成为了可包容的缺点,比如混乱的男女关系。

书中写,九莉前往温州去探望正在逃亡的邵之雍,邵之雍竟然与辛巧玉一道来见她——辛巧玉是邵之雍在逃亡路上认识的女人。

晚上,九莉就睡在邵之雍和辛巧玉睡过的那张床上。你看这对于张爱玲来讲,是多大的屈辱。

邵之雍还给九莉洗脑,说“刘桓公做公子的时候,出了点事逃走,叫他的未婚妻等了他二十五年”。意思就是说,你现在的这点等待啊,不算什么。

九莉实在是忍不了了,让他在自己和辛巧玉之间选择,邵之雍也只是敷衍。

到这里,张爱玲已经把邵之雍这个男人的无耻写到了极致。邵之雍根本不可能会设身处地考虑九莉的感受,九莉所崇拜的偶像破灭了。

书里写:“她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赏了。是他从乡下来信中开始觉察的一种怪腔。她一看见‘亦是好的’就要笑。”这股“怪腔”,正是对胡兰成的精准刻画。

直到这里,九莉对邵之雍,终于恢复了一个正常女人的正常辨别能力。

与书中这一段故事相对应的是:1946年2月,张爱玲去温州看望正在避难的胡兰成。

张爱玲那个时候还处于痴迷的状态,她给胡兰成写信,这么写的:“想你就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有宝珠在放光。”而胡兰成呢,看到张爱玲千里迢迢来看望自己,心理活动却是:“心里即刻不喜,甚至没有感激。”

张爱玲这下算是看明白了,心死了,回到上海后,就给胡兰成写信,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考虑到胡兰成没有收入,生活困难,信里还附了三十万块钱——这是她新写的电影剧本《不了情》和《太太万岁》得到的全部稿费。

直到这里,“姿态很低”的张爱玲也终于重新恢复了她的自尊。

女人遇到渣男,一定要赶快止损,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和感情。

| 重点回顾

我们通过分析《小团圆》中邵之雍和盛九莉的爱情,以及胡兰成和张爱玲的爱情,总结了男女关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三个危机信号——

1、恋爱初期,我们要确认对方是否是单身进入这段关系的,如果不是,及时喊停。

2、恋爱中,要注意看对方是否除了你之外,还保持着多线联系。如果是,及时止损。

3、除了观察别人,也要客观认识自己。在恋爱中,你是否处于低自尊的一方。如果是,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

11 从小的生活环境让张爱玲变得自卑、敏感

第三部分,我们来说一说张爱玲的家庭背景。

我们刚刚讲到,像盛九莉和张爱玲这样完全可以自立自足的女性,在爱情里依然低自尊、委曲求全。这是一种心理失常的表现。

有一本书,叫做《战胜低自尊》。

在那本书里啊,作者把低自尊定义为:“不敢去追求最好的,相反,有瑕疵的东西才让他们感到安全,低自尊的人在生活中,也会表现出担忧和恐惧,害怕失去,害怕被别人讨厌。”

很显然,原生家庭和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对书中的盛九莉、现实中的张爱玲,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 第一个影响:贫穷带来的自卑 ”

不管是读没读过张爱玲的人,应该都知道:张爱玲可是个妥妥的名门之后啊!

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大女儿,祖父张佩纶呢也是清末的一位名臣。也就是说,大名鼎鼎的李鸿章,是张爱玲的外曾祖父。

但自打张爱玲记事以来,大家族就已经在渐渐没落了。祖上遗留下来的财产在她父亲这一代,基本被败光了。

张爱玲的父亲没什么大追求,只会花天酒地抽大烟;她的母亲黄素琼是个比较新潮的女性,看不惯老公这样,于是在张爱玲十岁的时候啊,父母就协议离婚了。

《小团圆》中的九莉跟张爱玲的情况一模一样。上的是贵族学校,但却是学校里的“穷人”,书里写:“在这橡胶大王子女进的学校里,只有她没有自来水笔,总是一瓶墨水带来带去,非常触目。”为了省旅费,寒暑假也不能回家,为了省住宿费,只能住在免费的修道院里。

对于正在青春期的女生而言,这种自卑感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

“ 第二个影响:长期的缺爱 ”

我们在前面也说了,张爱玲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很多人以为胡兰成是张爱玲一生的痛点,但如果你看完《小团圆》,你就不会这么想了。你会发现,她的家庭对她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更大。

父母分开之后,张爱玲就只能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但是父亲对她也好不到哪去,经常打张爱玲,尤其是娶了继母之后,张爱玲更是活得像棵野草一样,整天饱受虐待。

张爱玲去探望母亲,事先没和继母说,就这点小事,就遭到了父亲毒打,还被软禁了起来。直到张爱玲生了大病,父亲也没有给她请医生。

父亲暴躁,母亲也不怎么样。

张爱玲的母亲,原本就不是那种特别爱孩子的人。她在张爱玲才四岁的时候,就跟张爱玲的姑姑一起跑到欧洲游学去了。

书里写到一个扎心的细节。九莉九岁时,母亲带她过马路,九莉牵她手的时候心里是犹豫而且挣扎的。可见母女俩的感情真的很疏远。

还有一次,学校的老师看九莉可怜,就以个人的名义给了九莉一笔奖金,800港币。刚巧,母亲来香港看她,九莉很兴奋,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结果呢,母亲随手把钱拿去赌没了。

书里写到的这些事情,基本都是张爱玲的亲身经历。这种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塑造了张爱玲自卑和敏感的性格。

所以,我们总说张爱玲的作品有种凉薄的气质,其实就是因为张爱玲经历了家族从风光到没落的过程,童年又没有得到多少爱,她骨子里是很悲观的。

12 自卑、敏感的个性塑造了张爱玲的爱情观

正因为在原生家庭里没有感受过什么温情,所以,张爱玲长大后,就一直在寻找能够给她安全感的伴侣。

张爱玲也曾经跟她的闺蜜苏青聊自己的婚姻观:“我一直想着,男人的年龄应当大十岁或是十岁以上,我觉得女人应当天真一点,男人应当有经验一点。”这种择偶观的形成,其实就是她对于父爱的一种变相追寻,对于破碎的原生家庭的一种“代偿心理”。

张爱玲先后有两段婚姻,胡兰成比她大14岁,赖雅比她大29岁。

赖雅病故后,张爱玲一直在美国过着隐居的生活。1995年,75岁的张爱玲病逝在洛杉矶的一所公寓里,一个礼拜后才被人发现。桌上摆着的手稿里,就有这部还没完成的《小团圆》。

张爱玲去世后,这份手稿也是几经辗转啊,直到2009年,才首次出版问世。

木心评价张爱玲,说她,称得上“活过”“写过”“爱过”。

从来都是看她写别人刻薄,在《小团圆》里,你能看到,她对自己也没有怜悯,像一个旁观者,注视着过去,平淡地叙述出很多不那么体面的经历。可以说,如果没有《小团圆》,我们至今为止只能看到一个被神化的张爱玲。

我读过不少张爱玲的书,对于胡兰成和张爱玲的这段故事,也看过很多个版本。虽说大家热衷于议论才女的私生活,但男女之间的感情,说到底也只是两个人的事。

张爱玲受过委屈,但一辈子都没有公开对前任有过一句差评。

作为一个女人,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13 本节回顾

1、《小团圆》是张爱玲的遗作,也是以张爱玲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警示。

2、我们通过分析《小团圆》中邵之雍和盛九莉的爱情,以及胡兰成和张爱玲的爱情,总结了男女关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三个危机信号:确认对方是否单身。注意看对方是否还保持着多线联系。检查自己是否处于低自尊的一方。

3、张爱玲的原生家庭对她在感情中的“低自尊”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也塑造了她的爱情观。

这部自传,能帮助读者走近一代才女张爱玲的真实内心。

如果大家感兴趣,建议大家亲自去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文章标题: 为什么张爱玲特别痴迷张恨水小说 据现有文字记载爱玲特别特别特别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63804.html

[为什么张爱玲特别痴迷张恨水小说 据现有文字记载爱玲特别特别特别迷……………]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