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16 03:59:3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我来说一说我的个人的看法,有些家长请不要甩锅给动画片。
最近一部国产动画片《中国奇谭》正在播出,这部动画片是由八个中国式的奇幻故事组成。一上映迅速引发热议,而这部国漫动画的评分也迅速冲向9.5分,成了2023年开年第一爆款。
许多小孩子大孩子喜欢这部动画片,是因为在动画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但是很快,有家长写文称,在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中,她家孩子就“被装鬼的乌鸦吓哭了,第二集开始不到一分钟也被吓哭了”。
然后这位家长指责“动画片一般是给孩子看的吧?……这样一部动画片,想教给孩子什么呢?有什么教育意义呢?”
“如果没有教育意义那么可以给孩子带来欢乐吗?如果会带来童年心理阴影,哪怕一丁点,作为家长也不愿意孩子看这样的。”
这个话题我看了一下,是一个动漫营销号发布,家长炮轰的文字截图也是他所首发,这位家长无名无姓,孩子也没写多大年龄,前后无头无尾,有可能是硬生生造出来的一个所谓家长炮轰《中国奇谭》的话题去博取流量。
另外,就算真的是有家长炮轰,但是这个家长说的其实也没多少道理。
首先他说“动画片一般是给儿童看的”这一句就站不住脚,动画只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作品面向的对象则是不分年龄的。
无论是中国人自己的《大闹天宫》《阿凡提的故事》《牧笛》这些非常经典的动画作品,还是日本宫崎骏、美国迪士尼的优秀动画作品,其实面向的都是全年龄段的用户,通俗地说也就是老少咸宜。
而且再退一步说,日美的优秀动画中谁说没有带来童年阴影的?
《狮子王》里辛巴的父亲被叔父谋杀有没有童年阴影?
《奥特曼》里面的打打杀杀会不会对小朋友留下童年阴影?
国产的经典动画《邋遢大王》里面还有老鼠王国的各种战争,《葫芦娃》里还有穿山甲、爷爷、小蝴蝶的死亡,这些故事情节在某些家长来看是不是给孩子留下阴影呢?
当年上影厂的经典动画片《黑猫警长》据说就是因为家长的投诉,导致只播出了仅仅五集,后续直接没有了。
每次看着我国可爱的小男孩们穿着奥特曼,小女孩们穿着迪士尼的公主裙,我想国产动画人有责任、有义务去创造更多贴近中国观众的动画IP。
一部动画片出来,家长的声音要听,孩子的声音也要听,而一些比较极端的声音,虽然很尖锐,但是在我看来,这部分声音根本不能代表所有的家长。
家长在选择影视剧、动画片给孩子看,最好提前做做功课,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多大年龄?看类似的影片多不多?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自己有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动画片!某些家长醒醒吧,你们的狭隘,只会阻止文学与艺术的发展,与其吹毛求疵,不如做好引导。
放眼全球,动画、漫画早就不限于“低幼化”“只给孩子看”了。动画作为极具个性化和想象力的表现形式,以绘画的手法进行艺术创造,涌现了大量优秀经典的作品,涵盖各种题材和风格,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认为动画就应该只给孩子看的想法,非常老旧落后;以“必须适合儿童看”的标准衡量所有动画作品,也相当的狭隘无知。不过按理说,文艺作品的讨论,本来应该是开放多元的,再优秀的作品也不可能人人都喜欢。
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各抒己见也很正常。但是为什么,随便一个家长吐槽,就上了热搜呢?因为,“家长一吐槽,作品就下架”的事情,此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有些作品,是不是给未成年人看的,是否适合未成年人看,存在标准上的模糊。有时播放平台为了避开负面舆论和风险,索性就将作品下架。虽然只是部分现象,但也足以让“家长投诉”成为很多喜欢动漫作品的成年人的心理阴影,不少二次元粉丝都迫切希望“成人向”动漫能与“儿童影视”划清界限,不要总因为一句“不适合孩子”就限制了创作的边界,扼杀了优秀作品的活力。
所以,这种热议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种“应激反应”,大家反驳这位家长的言论,其实是为了阐明“动画不代表低龄和幼稚”的道理,而且,像《中国奇谭》这样优秀的国产动画,对于很多观众而言,也是中国文艺作品之骄傲,所以也会有一种热情和使命感去保护它,不被误解和抹杀。
中国奇潭被部分家长炮轰,我的看法是:请家长先管好自己。最近出了一套号称是“国产《爱,死亡与机器人》”的动画短剧剧集叫做《中国奇谭》,三集播出之后豆瓣评分9.5。然后就有家长投诉,说这个剧吓到了他家的孩子,对孩子造成了“童年阴影”。
不做任何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之前,我的个人看法是这样的:类似《中国奇谭》这种动画片短剧集,一个导演拍一个小故事,它拍出来一定是偏向导演个人表达的。为什么?因为一群导演参加一个大项目,每人分到10几分钟时间拍一个故事,并且大家的作品最后放在一起跑。那当然每个人都会用尽全身解数,玩了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力图脱颖而出,最好让观众最喜欢自己拍的那一集。
既然是个人表达,带有鲜明的导演个人创作色彩,那么在审美上文艺青年会很喜欢,因为他们喜欢个性鲜明的东西,独特奇怪的东西,豆瓣一开始打出9.6分一点都不奇怪。随着热度上升,把大众也卷入进来之后,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大众的审美偏好要简单得多,在这里还不是简单的问题,他们在审美上的包容性也极差。这就会发生碰撞,而在历史上,历次碰撞的结果极为不公平。支持创作创新的人们,再怎么支持也增加不了多少票房和流量。但是反对的大众,随便找个什么理由,就很可能造成扼杀作品。
这一次是动画片,那理由自然是儿童。那就回到了老问题上,儿童可以看什么,不可以看什么?这是一个可以讨论一万多年的罗圈问题。具体在《中国奇谭》上,我认为可以简单做个两分法。如果你们家孩子喜欢看《聊斋》,并且从中得到趣味,那么他们就可以去看《中国奇谭》。如果你们家孩子被你保护得很好,一直看《海绵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长大,那么他们就别看了。因为你的保护,他们的童年阴影会特别多,大部分内容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有害的,什么都别看,看教科书就好。
而后一种家长很奇怪,这些家长童年时看《少林寺》王仁泽撕村姑裤子的时候,没有造成童年阴影;他们童年时看《画皮》目睹女鬼撕下人皮的时候,没有造成童年阴影;他们童年时看《天书奇谈》反复欣赏狐女色诱一个个官员的时候,深刻的乳沟和蓬勃的性欲也没有对他们造成任何童年阴影;他们童年时看《国王与小鸟》,目睹阴森的哥特式建筑和压抑恐怖的气氛,他们依然没有造成任何童年阴影。相反的,他们顺利地成人了,完成了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等他们孩子一出生,突然之间,他们的孩子周围到处都是童年阴影的威胁。
我很久不说刻薄话了,但在这里即便冒着削掉部分功德的风险,我也想要问一句:两代人差异那么大,就不考虑做一下亲子鉴定吗?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我认为《中国奇谭》为中国影视创作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适合影视化的作品就两类,一类是传奇,一类是志怪。就这两类作品里拥有曲折的剧情,和充沛的想象力。前者有风尘三侠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后者有《聊斋志异》《子不语》《酉阳杂俎》等一系列小说和笔记。从文学成就上来说,它们远不如四大名著,但是从影视化的角度来说,它们最适合改编,也最适合文化输出,人们喜欢的是其中的想象力。
跳脚反对的家长们,上面这些书名你们知道么?读过几本?风尘三侠是谁?是怡春院的大茶壶还是打手?
过去几十年间,传奇类的作品以武侠作品的形式出现,奇人奇事,奇侠奇情,大获成功。志怪类的作品最成功的有两个系列,高雅的当属《倩女幽魂》三部曲和一部动画片,通俗的当属林正英的天师斗僵尸系列,另外就是始终独树一帜再无比肩的动画片《天书奇谭》。家长们都看过吗?有童年阴影吗?为什么现在没有这样的片子了?
好容易有了一部《中国奇谭》,我才咂摸出一点点古典通俗文学的味道,就又有人以儿童的名义进行反对。反对是假,打击和下架才是真。我觉得有必要提醒这些所谓的家长几件事:
已经多少年没有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影视作品了?尤其是动画剧集?已经有多久中国的影院都在风雨飘摇之中?流媒体平台还愿意亏损几年?然后这一年多来,朋友圈已经为多少影视行业的著名人物点过蜡烛?你们马上没什么东西可看了,懂吗?今天投诉这个,明天举报那个,很快你们就要在自己家里剪皮影演给孩子看了。
麻烦用你们金鱼一样的记忆力努力回忆一下:当初你们哭着喊着要求封禁游戏,游戏起码还有没钱冲关,没人组队,不得不休息的时候。如今你们的孩子一天24小时拿着手机刷短视频,50个字的中文都看不懂写不了,拿着大把的钱给主播刷火箭,这就是所谓求仁得仁吧?
所以,麻烦家长先管好自己,真的。你们要的真空纯美世界从来就不曾降临过人间,你们要求的儿童保护多半责任就在你们自身。你们从五彩缤纷的文化产品中走出来,最终长大成人,现在却要掉头回来希望把自己孩子看到的世界变为黑白两色。按照你们现在的标准,你们当初读过看过的那些东西,足以让你们在少管所把牢底坐穿,但你们现在不也过得很好,并没有像你们童年时代家长所宣称的那样,会变成盗窃犯、抢劫犯、强奸犯和暴力团伙成员。
有没有考虑过一种可能,你自己才是你们家孩子最大的童年阴影?因为你读书少,见识浅,审美单一,但却喜欢禁止一切。我拼着残存的那点功德还想再问一句:你就不怕将来老了在ICU的时候,孩子站在床边,默默地用脚踩住你的氧气管子么?每一秒钟为了一部被你投诉举报而下架的作品,一踩就是好几年
我们国家没有动画分级制度,动画的受众并不只是儿童,《中国奇谭》在哔哩哔哩上进行网络播放,在这样的三个前提下,《中国奇谭》无需为吓哭孩子负责,相反,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有责任引导、推荐他们接触有益身心的佳作,并拦截不适合自家孩子的“问题”动画。我们国家没有动画分级制度,动画的受众并不只是儿童,代表《中国奇谭》追求民族化、艺术化的创作思路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
《中国奇谭》在哔哩哔哩上进行网络播放,独占的观看渠道本就降低了低龄儿童误点误看的可能性,家长掌握着孩子是否观看《中国奇谭》的主动权。对一位言辞间已表露出对动画有一定理解的家长来说,我们先假设这位“家长”真实存在,在国家没有动画分级制度,且播放渠道受限的情况下,不应该对儿童“误接触”影视动画作品的事实免责。恐怕此问题钓鱼可能性更大,我就谈谈自家的经历。我看的唯一一部《中国奇谭》是第三集《林林》,《中国奇谭》爆火后就有心陪孩子一起看高质量国产动画,让她在低幼动画以外涉猎些需要思考、可供感悟、触动内心的好作品,多少带了点我们国家也有佳作的朴素民族自豪情绪。
《小妖怪的夏天》带来热烈谈论的同时,给我出了个难题,就是它紧扣现实的成人化表达:“我们都是打工人”,是否能让缺少相关体验的孩子理解?《鹅鹅鹅》仅从画风就能看出妖异诡秘的志怪故事内核,会不会引起孩子的恐惧?直到第三集《林林》上线,看了大面积“浅显平庸”的总结后,我拉着孩子开始看《中国奇谭》。果然《林林》故事的内核过于浅显,猎人与狼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动画进行一半时,就已经昭然若揭了,母狼对林林的告诫直接让我家孩子问出“她妈妈是不是最后被打死了”的疑问。我认为《小妖怪的夏天》追求现实主义表达,与家长不愿孩子过早适应成人规则是不矛盾的,而《鹅鹅鹅》这样对孩子画风劝退的情景,也是观看前看宣传照就可以事先预见的。家长可以按自身经验和喜好影响孩子们接触世界的大方向,让你拿着剑与盾保护孩子,就是为了用剑打飞那些孩子不该接触的东西,并用盾缓解孩子融入社会的不适应感。一个成年人难道也要说出如孩子般“忽然蹦出来,很黄很暴力,我……我赶快给关了”,然后炮轰社会,把自身责任推卸一空么?引导从来都是细活,为了让孩子多接触文学,拿
《快乐王子》作为突破口,安利她看王尔德的短篇小说集,以童话的名义渗透文学鉴赏;为了让孩子不沉迷于躺平听喜马拉雅各种嚼太烂的故事,以故事里朱元璋轶闻安利她看《明朝那些事儿》;为了让孩子不因看“流食般易吸收”的少儿动画,造成缺乏思考,口味单一,从去年开始借了手冢的《森林大帝》、清水茜的《工作细胞》,希望她的娱乐活动能多样化。就像这次寒假开始,我按之前答应的给她借了《名侦探柯南》、《尖帽子的魔法工坊》作为消遣,结果有天她说借回来的漫画看起来有点诡异可怕,原来是我不在家时,她翻出了我的《不灭钻石》,以JOJO第四部能力的奇异风,某些神经质人设的描写来看,明显暂时不适合她。不管如何,即使我希望她少看低幼动画,也不能改变这个年纪孩子娱乐的世俗需求,只能硬着头皮劝她多看点字多的书,限制下看《汪汪队》之类动画的时间,潜移默化一步一步来。最后,《中国奇谭》原名《中国妖怪》,如果家长看到这样的原名,大概在孩子观看前能给出更合适的指导意见。我从没让孩子上B站看视频,靳东的话难道还需要我重复一次?所以我觉得拿孩子上B站看了《中国奇谭》吓哭了来攻击社会的家长,难道就一点不担心自家孩子在B站上看了更多不适合他年纪的东西?
生不生孩子不在于经济条件,而在于夫妻双方是不是达成共识要给孩子一个稳定的未来和成长环境。因生活条件艰苦而纠结生不生孩子的男女其实是很负责任的父母,应该予以肯定并表扬。怎么说呢?比起那些随心所欲不考虑未来就生育的人来说,前者要强百倍。孩子不是阿猫阿狗,不能想之即来挥之即去。很多孩子被遗弃被送人,很多孩子未成年就经历了家庭破裂的痛苦,这些都是源于父母的不负责任造成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成年人,生孩子后要扶养要教育,不能任性让孩子从小就遭遇伤害,也不能撒手不管给社会添加负担。
孩子对幸福的体验不在于穷富,而在于是否能得到父母亲的关爱。年轻人刚刚组建家庭,经济条件可能很一般,觉得无法给孩子一个宽裕的生活环境而犹豫要不要生孩子。
其实,如果夫妻双方感情稳定生活目标明确,生孩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经济困难只是一时的,只要努力奋斗一切都会改变。但是,一味想等到经济好转以后生孩子的风险在于,经济条件好了身体条件却下降了,错过了最好的生育年龄对孩子也是同样的残忍!
其实生孩子和人的年龄相关紧密,经济条件不是太重要。结婚生子,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但是在结婚以后,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条件,那就不能多生孩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有义务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我们有责任把孩子培养成才,以及我们必须考虑家庭生活实际情况这三方面原因。
1,我们有义务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达不到,就不能多生孩子。
当我们结婚生子以后,我们就有义务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份义务既是依据相关规定得出的,也是来自于我们的心中的那份责任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如果我们无力承担更多,那就不能再多生孩子了。
2,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把孩子培养成才。否则就不能多生。
作为父母,我们对于孩子除了要尽自己的义务之外,还要承担起培养教育孩子成才的责任。
……这份责任非常重大,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都维系于此。……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对孩子承担起这份责任。……多生孩子对于自身条件有限的家庭来说,意味着无法更好地培养孩子。这样的家庭就应该理智放弃多生孩子的想法,以现实的态度面对这个问题。
3,我们在是否多生孩子这个问题上必须考虑家庭实际状况。
是否多生孩子,与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如果自己家庭条件比较好,不但有足够的经济条件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还有足够的精力培养和教育孩子。那么选择多生孩子就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自身条件有限的话,选择多生孩子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己就应该理智地放弃这个想法,这样才能获得最理想的结果,让家庭生活和谐,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