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三体》与《海伯利安》在故事层面上吸引读者的分别是什么

时间: 2023-01-08 21:01:1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三体》与《海伯利安》在故事层面上吸引读者的分别是什么

海伯利安

《三体》若是针对宇宙生存法则的纯粹理性探讨

《海伯利安》则相信诗意能够拯救灵魂


【济慈】

在一场由当局精心策划的战争前夕,七人朝圣团向着位于边境行星海伯利安的光阴冢进发,每个人都与事态发展至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是过去,或许是未来——毕竟光阴冢本身就是时光倒转的装置。

海伯利安四部曲中的第一部采用的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式的铺陈方式,由六个朝圣者的故事绘出数百年来人类逐步扩张宇宙的宏大画卷。这场伟大征途的背后涂抹着人工智能的阴谋和人类对待其它生态的残暴。少数人提出质疑,如悦石,如莫泊阁,隐忍、果决而又勇于牺牲,得以推动人类的命运滑向奇点,或生或死,至少脱离温水煮青蛙。

作者西蒙斯显然对于浪漫主义诗人格外厚爱,不仅小说名称直接致敬济慈的未竟之作Hyperion(早期中文译作《海披里安》)、亦借助诗人马丁·塞利纳斯之口多次引用济慈诗句——叶芝作品引用数量次之,也有拜伦和华兹华斯,更将两个主要赛博体(人造人,脑波可以直接进入内核)角色设为济慈人格,令其串起人类与内核之间的联系,并从某种意义上协助人类认清本质。

其中赛博体乔尼虽然并非最后的救世主,却造就了救世主伊妮娅,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个济慈的赛博体则被安排于旧地(地球)完整体验济慈本体的死亡,此段如此浓墨重彩,令人惊疑,要读至最后才能明白这是一场朝圣,赛文——该赛博体肉身最后的名字,终将指引悦石认清真正的敌人。

“有时,正是梦,将我们与机器区别开来。”(莫泊阁)


【移情】

有人诟病作为一部科幻,《海伯利安》大量讨论诗歌、宗教、哲学令人难以接受,其实海伯利安四部曲都在表述人类通过探索内心获得超越技术的力量,而非展现技术。救世主弥赛亚的能力是“移情”,这种超验力量正是诗歌和其它艺术形式素来注重的能力,对过去、对现在、对未来的不同存在的感同身受。至此超现实主义意味过于浓厚,乃至有人诟病作者无从收尾只能创造出机械之神人类之神。

并非如此。线索早已预埋。

“如果上帝进化了,那么,肯定是朝着移情进化而去——朝苦难的共感进化,而不是朝力量和统治进化。”(第二部,索尔)

降维(《三体》)可以是一种武器,移情亦可。超越人类理解的技术都可被称为神迹,因此获得移情力量的伊妮娅可被称为人类的未来,也可被称为当下人类之神。

“真希望我们有高端的技术,足以在上帝面前和他平等对决。 ”

28世纪的人类不仅困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牢笼无所知,亦对自身扩张造成的圣灵涂炭无所感。六个故事背后涂抹的是19世纪式的殖民血泪。领事关于茂伊约的故事便是整个失控扩张的缩影,第一家庭的无力反抗恰似美洲大陆上印第安人的悲歌。

夜愿的GREEK MERRY'S BLOOD同样可以献给茂伊约的希莉:Soon I will be here no more/ You'll hear my tale/ Through my blood/ Through my people/ and the eagle's cry——这个拥有移动小岛和牧岛海豚(类似牧羊犬)的奇妙世界最终被人类霸主的繁荣毒害:We cared, you took/ You fought, we lost/ Not the war but an unfair fight. 在技术内核的帮助下,发生在这些殖民星球上的只是一边倒式的大屠杀,一如19世纪的恩图曼战役:基钦纳用马克沁重机枪对付挥舞长矛冲锋的骑兵,仅仅一个上午英军就消灭了一万名敌人,而己方仅有47名士兵阵亡。

“ 我们遍洒在整个银河中,杜雷,就像肿瘤细胞遍布一个活体。我们繁殖,毫不顾忌其他无数的生命体,为了让我们繁荣重生,他们必须死或是被推在一边。我们清除跟我们竞争的智慧形式。比如希伯伦的赛内赛移情精,嘉登的湿地马人。”(第二部,圣徒)

圣徒,巨树(北欧神话中的世界之树)的忠诚之音,比任何人都更早意识到人类与内核的扭曲共生,比任何人都更早了解驱逐者(脱离内核控制而早早进化的人类)及其生存方式,提出必须进行“巨变”:人类作为宇宙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与其它智慧形态和谐共存。


【宗教】

六个叙述者中唯有索尔的内心狂乱持续到了最后,他手托婴儿于绝望之中交与劳伯的画面可谓海伯利安的经典场景。但我一直无法明白索尔的献祭究竟献给了谁,又与谁结成了联盟。因为在索尔的顿悟中,献祭亲子,不是上帝在试探亚伯拉罕,而是亚伯拉罕在试探上帝。“上帝在最后时刻拒绝了牺牲,阻止匕首的刺下,他也因此赢得了人心——在亚伯拉罕的眼中,在他子孙后代的心目中——他成为了亚伯拉罕的上帝。”(这段论述震撼我心颠覆三观)——也由此解释了一个赢得无数信仰的伦理体系竟然可以源自上帝命令一个人杀害自己的孩儿这样的悖论。但是在索尔的这场献祭之中,谁是索尔以及人类的上帝?唯一的解释只有“未来”。因为索尔的女儿从未来回溯现在,把婴儿时代的自己救起并还给自己的父亲。正如上帝阻止了死亡。

精彩的小说向来并不只有主线,作品包含的内容大于主线。出版《情人》的热罗姆·兰东指出:“有些人曾劝说她(杜拉斯)删去某些段落,我曾鼓励她保留不动,特别是关于贝蒂·菲儿南代斯的一节,这是本书最有意趣的一段……情人代表许许多多人物。”——我想我永远会记得贝蒂·费尔南代斯那段的开头:对男人的回忆不会像对女人的回忆那样,在恍然若有所悟的光彩中显现。正如我会记得索尔关于上帝的感悟。


【另】

海伯利安大量引述浪漫主义诗歌,写作手法深得我心——我喜欢古代北欧风情的谜语诗(Riddles)和悲歌(Elegy),一如《魔戒》,当然托尔金玩谜语诗可不像西蒙斯只能掉掉书袋。

马丁喋喋不休念诗之余倒也能蹦出几句妙语,例如:“我们只是我们,独自涂鸦我们自己的狂妄自大,独自阅读,独自死亡。”Kindle平台显示标注无数,想必大家都有读至精彩之处却无人分享的寂寞吧。

你觉得《三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在我有限的科幻作品阅读中,大多数的星际旅行几乎都是一个瞬间,几行字或者一个镜头。宇宙飞船就已经通过穿越黑洞或者其他什么方式到达另一个星系了。但在《三体》中,这个宇宙旅行在严密的设定下有了一个时间长度,400年。因为时间太长听上去甚至都有些不科幻了。刘慈欣身为半个科学家,不厌其烦的对书中的各种设定做着科学并臃肿的解释,这种解释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简直就是在影响阅读的流畅性。但也就是这种臃肿的解释,这种“不科幻的科幻”,使读者如同攀岩时抓握石块一样踏实的信任书中的一切,哪怕故事从过去走到现在,又从现在走向了不可预知的未来。

《海伯利安》- 四部曲

最近在Kindle上读了《海伯利安》四部曲中的前两部,简单说下感想吧。

这是部科幻小说。 从成年以后,读过的科幻小说寥寥可数 (电影不算)。

最早读的是《三体》三部曲。 之后是《火星救援》,《火星救援》先看的电影,然后在Kindle上看了书,电影很精彩,马克呆萌的表演没的说。  看了书之后,发觉电影的大部分情节还是很尊重原著的,但是电影毕竟时间有限,另外,人物的心理活动无法通过电影的展现形式充分表达,所以很多书中的情节没能在电影中展现。 因此,读书并没有一种仅仅是重温电影故事的感觉,而是会收获更多的精彩。  推荐喜欢《火星救援》电影的同学,可以读读同名小说。

接下来读了《火星崛起》-Red Rising , 这也是三部曲,但只有第一部有中文版,非常好看,很喜欢。读完第一部后,忍不住花了 几十块钱在Kindle上买了第二部 《Golden Son》(英文版), 读了1/3,虽然英文词汇量不够,读的很吃力,很多字得靠查字典,但还是能体会作者的文字十分优美,情节扣人心弦。当时,有种舍不得一口气读完的感觉,怕太快看完了就没有这么好看的书读了。后来因为什么原因就放下了,还有2/3 没读。  之后一定会继续读的。

《海伯利安》算是成年后读的第四部科幻小说,  当时是看了amazon的广告语,“《星际穿越》后不可不看的科幻小说》”,  因为电影《星际穿越》感觉还可以,就买了《海伯利安》四部曲来看。

《海伯利安》四部曲 由四本不同时间出版的书《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堕落》,《安迪密恩》和《安迪密恩的觉醒》组成

我只看坚持看完了前两部,后面两部实在是不想再看了。前两部也是跳着看的,坚持到最后只是为了为了有始有终。  《海伯利安》是美国作家丹.西蒙斯1989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先后得过包括雨果奖在内的多像大奖,小说名字来源于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长篇诗歌《海伯利安》。因此,书里面有大量的济慈的诗歌,这是我最没耐心看下去的部分。小说的故事内容不在这里概述了,感兴趣可以上网搜或参看 维基百科 。

书中描写的“技术内核”,相当于人工智能或《终结者》中的天网, 暗中掌控一切,将人类的大脑连入网络,作为计算能力 (类似于computing cloud ), 发展出超人类的能力和技术。在个人电脑,以及互联网还没出现的年代,作者就能有这样的想象力,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书中还提到了大量宗教的内容,因为我对宗教不感兴趣,因此也没有细看。

作为非科幻小说迷来说,以后看科幻小说还是得有选择性,名气大的科幻小说不一定合我口味。。

刘慈欣的《三体》好看在哪里?

《三体》作为刘慈欣最著名的长篇之一,国内外获奖无数,更是获得了科幻小说中极为重要的奖项——雨果奖,可以说是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虽然诞生的时间并不长,但《三体》依然在科幻小说界中占据较高的地位,足以称得上科幻巨著了。而《三体》的重要特点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是科幻与社会关怀的相熔铸;其二是宏观与细节的刻画;其三是中国文化的融入。

一、科幻与社会关怀的相熔铸

刘慈欣在《三体》中所写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科幻,更是将目光投向了道德与信仰等等社会问题,当科幻加入到这些理念的探讨中时,显得更独具一格。

当他将人类放入到危机之下,放入到被管控的地球之中,放入到未来的高科技之下,放入到失去援助的飞船之中,道德与信仰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类在这样的时代之中会表现出如何的精神需求,刘慈欣在文本中给出了一种答案。

二、宏观与细节的刻画

同样,《三体》在对它根基——科幻的刻画之上也毫不忽视,无论是整个世界观的构造,让三体这一星球表现出合理和科学的运行结构和演变方式;抑或是在各种宏观之上的跨越,所带给读者的时间感、致命武器的消磨感以及庞大的事物结构,磅礴的想象力让整部小说变得引人入胜又毫不失真。

三、中国文化的融入

在《三体》之中,刘慈欣同样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元素,在第一部的《三体》游戏之中,里面的人物就是通过历代帝王将相、著名人物来呈现,周幽王、秦始皇等等熟悉的名称,不仅带给了人们亲切之感,也让整部小说表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

文章标题: 《三体》与《海伯利安》在故事层面上吸引读者的分别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61056.html

[《三体》与《海伯利安》在故事层面上吸引读者的分别是什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