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舆时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 中的“镇压”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2-12-06 18:00: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舆时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   中的“镇压”是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的第十三回内容(复制粘贴原文)

第十三回 李倔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却说曹操大破吕布于定陶,布乃收集败残军马于海滨,众将皆来会集,欲再与曹操决战,陈宫曰:"今曹兵势大,未可与争。先寻取安身之地,那时再来未迟。"布曰:"吾欲再投袁绍,何如?"宫曰:"先使人往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可去。"布从之。且说袁绍在冀州,闻知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曰:"吕布,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若助操攻之,方可无患。"绍遂遣颜良将兵五万,往助曹操。细作探知这个消息,飞报吕布。布大惊,与陈宫商议。宫曰:"闻刘玄德新领徐州,可往投之。"布从其言,竟投徐州来。有人报知玄德。玄德曰:"布乃当今英勇之士,可出迎之。"糜竺曰:"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矣。"玄德曰:"前者非布袭兖州,怎解此郡之祸。今彼穷而投我,岂有他心!"张飞曰:"哥哥心肠忒好。虽然如此,也要准备。"
玄德领众出城三十里,接着吕布,并马入城。都到州衙厅上,讲礼毕,坐下。布曰:"某自与王司徒计杀董卓之后,又遭傕、汜之变,飘零关东,诸侯多不能相容。近因曹贼不仁,侵犯徐州,蒙使君力救陶谦,布因袭兖州以分其势;不料反堕奸计,败兵折将。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玄德曰:"陶使君新逝,无人管领徐州,因令备权摄州事。今幸将军至此,合当相让"遂将牌印送与吕布。吕布却待要接,只见玄德背后关、张二公各有怒色。布乃佯笑曰:"量吕布一勇夫,何能作州牧乎?"玄德又让。陈宫曰:"强宾不压主,请便君勿疑。"玄德方止。遂设宴相待,收拾宅院安下。次日,吕布回席请玄德,玄德乃与关、张同往。饮酒至半酣,布请玄德入后堂,关、张随入。布令妻女出拜玄德。玄德再三谦让。布曰:"贤弟不必推让。"张飞听了,瞋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玄德连忙喝住,关公劝飞出。玄德与吕布陪话曰:"劣弟酒后狂言,兄勿见责。"布默然无语。须臾席散。布送玄德出门,张飞跃马横枪而来,大叫:"吕布!我和你并三百合!"玄德急令关公劝止。

次日,吕布来辞玄德曰:"蒙使君不弃,但恐令弟辈不能相容。布当别投他处。"玄德曰:"将军若去,某罪大矣。劣弟冒犯,另日当今陪话。近邑小沛,乃备昔日屯兵之处。将军不嫌浅狭,权且歇马,如何?粮食军需,谨当应付。"吕布谢了玄德,自引军投小沛安身去了。玄德自去埋怨张飞不题。

却说曹操平了山东,表奏朝廷,加操为建德将军费亭侯。其时李傕自为大司马,郭汜自为大将军,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暗奏献帝曰:"今曹操拥兵二十余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献帝泣曰:"朕被二贼欺凌久矣!若得诛之,诚为大幸!"彪奏曰:"臣有一计:先令二贼自相残害,然后诏曹操引兵杀之,扫清贼党,以安朝廷。"献帝曰:"计将安出?"彪曰:"闻郭汜之妻最妒,可令人于汜妻处用反间计,则二贼自相害矣。"帝乃书密诏付杨彪。彪即暗使夫人以他事入郭汜府,乘间告汜妻曰:"闻郭将军与李司马夫人有染,其情甚密。倘司马知之,必遭其害。夫人宜绝其往来为妙。"汜妻讶曰:"怪见他经宿不归!却干出如此无耻之事!非夫人言,妾不知也。当慎防之。"彪妻告归,汜妻再三称谢而别。过了数日,郭汜又将往李傕府中饮宴。妻曰:"□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汜不肯听,妻再三劝住。至晚间,□使人送酒筵至。汜妻乃暗置毒于中,方始献入,汜便欲食。妻曰:"食自外来,岂可便食?"乃先与犬试之,犬立死。自此汜心怀疑。一日朝罢,李傕力邀郭汜赴家饮宴。至夜席散,汜醉而归,偶然腹痛。妻曰:"必中其毒矣!"急令将粪汁灌之,一吐方定。汜大怒曰:"吾与李共图大事,今无端欲谋害我,我不先发,必遭毒手。"遂密整本部甲兵,欲攻李傕。早有人报知□。□亦大怒曰:"郭阿多安敢如此!"遂点本部甲兵,来杀郭汜。两处合兵数万,就在长安城下混战,乘势掳掠居民。□侄李暹引兵围住宫院,用车二乘,一乘载天子,一乘载伏皇后,使贾诩、左灵监押车驾;其余宫人内侍,并皆步走。拥出后宰门,正遇郭汜兵到,乱箭齐发,射死宫人不知其数。李□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营中。郭汜领兵入官,尽抢掳宫嫔采女入营,放火烧宫殿。次日,郭汜知李□劫了天子,领军来营前厮杀。帝后都受惊恐。后人有诗叹之曰:"光武中兴兴汉世,上下相承十二帝。桓灵无道宗社堕,阉臣擅权为叔季。无谋何进作三公,欲除社鼠招奸雄。豺獭虽驱虎狼入,西州逆竖生淫凶。王允赤心托红粉,致令董吕成矛盾。渠魁殄灭天下宁,谁知李郭心怀愤。神州荆棘争奈何,六宫饥馑愁干戈。人心既离天命去,英雄割据分山河。后王规此存兢业,莫把金瓯等闲缺。生灵糜烂肝脑涂,剩水残山多怨血。我观遗史不胜悲,今古茫茫叹黍离。人君当守苞桑戒,太阿谁执全纲维。

却说郭汜兵到,李傕出营接战。汜军不利,暂且退去。傕乃移帝后车驾于?坞,使侄李暹监之,断绝内使,饮食不继,侍臣皆有饥色。帝令人问□取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傕怒曰:"朝夕上饭,何又他求?"乃以腐肉朽粮与之,皆臭不可食。帝骂曰:"逆贼直如此相欺!"侍中杨琦急奏曰:"傕性残暴。事势至此,陛下且忍之,不可撄其锋也。"帝乃低头无语,泪盈袍袖。

忽左右报曰:"有一路军马,枪刀映日,金鼓震天,前来救驾。"帝教打听是谁,乃郭汜也。帝心转忧。只闻坞外喊声大起,原来李傕引兵出迎郭汜,鞭指郭汜而骂曰:"我待你不薄,你如何谋害我!"汜曰:"尔乃反贼,如何不杀你!"傕曰:"我保驾在此,何为反贼?"汜曰:"此乃劫驾,何为保驾?"傕曰:"不须多言!我两个各不许用军士,只自并输赢。赢的便把皇帝取去罢了。"二人便就阵前厮杀。战到十合。不分胜负。只见杨彪拍马而来,大叫:"二位将军少歇!老夫特邀众官,来与二位讲和。"傕、汜乃各自还营。

杨彪与朱儁会合朝廷官僚六十余人,先诣郭汜营中劝和。郭汜竟将众官尽行监下。众官曰:"我等为好而来,何乃如此相待?"汜曰:"李傕劫天子,偏我劫不得公卿!"杨彪曰:"一劫天子,一劫公卿,意欲何为?"汜大怒,便拔剑欲杀彪。中郎将杨密力劝,汜乃放了杨彪、朱儁,其余都监在营中。彪谓儁曰:"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言讫,相抱而哭,昏绝于地。儁归家成病而死。自此之后,傕、汜每日厮杀,一连五十余日,死者不知其数。

却说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贾诩屡谏不听。侍中杨琦密奏帝曰:"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正说之间,贾诩来到。帝乃屏退左右,泣谕诩曰:"卿能怜汉朝,救朕命乎?"诩拜伏于地曰:"固臣所愿也。陛下且勿言,臣自图之。"帝收泪而谢。少顷,李傕来见,带剑而入。帝面如土色。傕谓帝曰:"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则驾被掳矣。"帝拱手称谢,傕乃出。时皇甫郦入见帝。帝知郦能言,又与李傕同乡,诏使往两边解和。郦奉诏,走至汜营说汜。汜曰:"如李傕送出天子,我便放出公卿。"郦即来见李傕曰:"今天子以某是西凉人,与公同乡,特令某来劝和二公。汜已奉诏,公意若何?"傕曰:"吾有败吕布之大功,辅政四年,多著勋绩,天下共知。郭阿多盗马贼耳,乃敢擅劫公卿,与我相抗,誓必诛之!君试观我方略士众,足胜郭阿多否?"郦答曰:"不然。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致灭亡。近董太师之强,君所目见也,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国门。则强固不足恃矣。将军身为上将,持钺仗节,子孙宗族,皆居显位,国恩不可谓不厚。今敦阿多劫公卿,而将军劫至尊,果谁轻谁重耶?"李傕大怒,拔剑叱曰:"天子使汝来辱我乎?我先斩汝头!"骑都尉场奉谏曰:今郭汜未除,而杀天使,则汜兴兵有名,诸侯皆助之矣。"贾诩亦力劝,傕怒少息。诩遂推皇甫郦出。郦大叫曰:"李傕不奉诏,欲弑君自立!"侍中胡邈急止之曰:"无出此言,恐于身不利。"郦叱之曰:"胡敬才!汝亦为朝廷之臣,如何附贼?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大骂不止。帝知之,急令皇甫郦回西凉。

却说李傕之军,大半是西凉人氏,更赖羌兵为助。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曰:"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傕闻郦言,大怒,差虎贲王昌追之。昌知郦乃忠义之士,竟不往追,只回报曰:"郦已不知何往矣。"贾诩又密谕羌人曰:"天子知汝等忠义,久战劳苦,密诏使汝还郡,后当有重赏。"羌人正怨李傕不与爵赏,遂听诩言,都引兵去。诩又密奏帝曰:"李傕贪而无谋,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饵之。"帝乃降诏,封傕为大司马。傕喜曰:"此女巫降神祈祷之力也!"遂重赏女巫,却不赏军将。骑都尉杨奉大怒,谓宋果曰:"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宋果曰:"何不杀此贼,以救天子?"奉曰:"你于中军放火为号,吾当引兵外应。"二人约定是夜二更时分举事。不料其事不密,有人报知李傕。傕大怒,令人擒宋果先杀之。杨奉引兵在外,不见号火。李傕自将兵出,恰遇杨奉,就寨中混战到四更。奉不胜,引军投西安去了。李傕自此军势渐衰。更兼郭汜常来攻击,杀死者甚多。忽人来报:"张济统领大军,自陕西来到,欲与二公解和;声言如不从者,引兵击之。"傕便卖个人情,先遣人赴张济军中许和。郭汜亦只得许诺。张济上表,请天子驾幸弘农。帝喜曰:"朕思东都久矣。今乘此得还,乃万幸也!"诏封张济为骠骑将军。济进粮食酒肉,供给百官。汜放公卿出营。傕收拾车驾东行,遣旧有御林军数百,持戟护送。

銮舆过新丰,至霸陵,时值秋天,金风骤起。忽闻喊声大作,数百军兵来至桥上拦住车驾,厉声问曰:"来者何人?"侍中杨琦拍马上桥曰:"圣驾过此,谁敢拦阻?"有二将出曰:"吾等奉郭将军命,把守此桥,以防奸细。既云圣驾,须亲见帝,方可准信。"杨琦高揭珠帘。帝谕曰:"朕躬在此,卿何不退?"众将皆呼"万岁",分于两边,驾乃得过。二将回报郭汜曰:"驾已去矣。"汜曰:"我正欲哄过张济,劫驾再入?坞,你如何擅自放了过去?"遂斩二将,起兵赶来。车驾正到华阴县,背后喊声震天,大叫:"车驾且休动!"帝泣告大臣曰:"方离狼窝,又逢虎口,如之奈何?"众皆失色。贼军渐近。只听得一派鼓声,山背后转出一将,当先一面大旗,上书"大汉杨奉"四字,引军千余杀来。

原来杨奉自为李傕所败,便引军屯终南山下;今闻驾至,特来保护。当下列开阵势。汜将崔勇出马,大骂杨奉"反贼"。奉大怒,回顾阵中曰:"公明何在?"一将手执大斧,飞骤骅骝,直取崔勇。两马相交,只一合,斩崔勇于马下。杨奉乘势掩杀,汜军大败,退走二十余里。奉乃收军来见天子。帝慰谕曰:"卿救朕躬,其功不小!"奉顿首拜谢。帝曰:"适斩贼将者何人?"奉乃引此将拜于车下曰:"此人河东杨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帝慰劳之。杨奉保驾至华阴驻跸。将军段煨,具衣服饮膳上献。是夜,天子宿于杨奉营中。

郭汜败了一阵,次日又点军杀至营前来。徐晃当先出马,郭汜大军八面围来,将天子、杨奉困在垓心。正在危急之中,忽然东南上喊声大震,一将引军纵马杀来。贼众奔溃。徐晃乘势攻击,大败汜军。那人来见天子,乃国戚董承也。帝哭诉前事。承曰:"陛下免忧。臣与杨将军誓斩二贼,以靖天下。"帝命早赴东都。连夜驾起,前幸弘农。

却说郭汜引败军回,撞着李傕,言:"杨奉、董承救驾往弘农去了。若到山东,立脚得牢,必然布告天下,令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傕曰:"今张济兵据长安,未可轻动。我和你乘间合兵一处,至弘农杀了汉君,平分天下,有何不可!"汜喜诺。二人合兵,于路劫掠,所过一空。杨奉、董承知贼兵远来,遂勒兵回,与贼大战于东涧。傕、汜二人商议:"我众彼寡,只可以混战胜之。"于是李在左,郭汜在右,漫山遍野拥来。杨奉、董承两边死战,刚保帝后车出;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郭汜引军入弘农劫掠。承、奉保驾走陕北,傕、汜分兵赶来。

承、奉一面差人与傕、汜讲和,一面密传圣旨往河东,急召故白波帅韩暹、李乐、胡才三处军兵前来救应。那李乐亦是啸聚山林之贼,今不得已而召之。三处军闻天子赦罪赐官,如何不来;并拔本营军士,来与董承约会一齐,再取弘农。其时李傕、敦汜但到之处,劫掠百姓,老弱者杀之,强壮者充军;临敌则驱民兵在前,名曰:"敢死军",贼势浩大,李乐军到,会于渭阳。郭汜令军士将衣服物件抛弃于道。乐军见衣服满地,争往取之,队伍尽失。傕、汜二军,四面混战,乐军大败。杨奉、董承遮拦不住,保驾北走,背后贼军赶来。李乐曰:"事急矣!请天子上马先行!"帝曰:"朕不可舍百官而去。"众皆号泣相随。胡才被乱军所杀。承、奉见贼追急,请天子弃车驾,步行到黄河岸边。李乐等寻得一只小舟作渡船。时值天气严寒,帝与后强扶到岸,边岸又高,不得下船,后面追兵将至。杨奉曰:"可解马疆绳接连,拴缚帝腰,放下船去。"人丛中国舅伏德挟白绢十数匹至,曰:"我于乱军中拾得此绢,可接连拽辇。"行军校尉尚弘用绢包帝及后,令众先挂帝往下放之,乃得下船。李乐仗剑立于船头上。后兄伏德,负后下船中。岸上有不得下船者,争扯船缆;李乐尽砍于水中。渡过帝后,再放船渡众人。其争渡者,皆被砍下手指,哭声震天。既渡彼岸,帝左右止剩得十余人。杨奉寻得牛车一辆,载帝至大阳。绝食,晚宿于瓦屋中,野老进粟饭,上与后共食,粗粝不能下咽。次日,诏封李乐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起驾前行。有二大臣寻至,哭拜车前,乃太尉杨彪、太仆韩融也。帝后俱哭。韩融曰:"傕、汜二贼,颇信臣言;臣舍命去说二贼罢兵。陛下善保龙体。"韩融去了。李乐请帝入杨奉营暂歇。杨彪请帝都安邑县。驾至安邑,苦无高房,帝后都居于茅屋中;又无门关闭,四边插荆棘以为屏蔽。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李乐等专权,百官稍有触犯,竟于帝前殴骂;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帝勉强纳之。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却说韩融曲说傕、汜二贼。二贼从其言,乃放百官及宫人归。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河内太守张杨献米肉,河东太守王邑献绢帛,帝稍得宁。董承、杨奉商议,一面差人修洛阳宫院,欲奉车驾还东都。李乐不从。董承谓李乐曰:"洛阳本天子建都之地,安邑乃小地面,如何容得车驾?今奉驾还洛阳是正理。"李乐曰:"汝等奉驾去,我只在此处住。"承、奉乃奉驾起程。李乐暗令人结连李傕、郭汜,一同劫驾。董承、杨奉、韩暹知其谋,连夜摆布军士,护送车驾前奔箕关。李乐闻知,不等傕、汜军到,自引本部人马前来追赶。四更左侧,赶到箕山下,大叫:"车驾休行!李傕、郭汜在此!"吓得献帝心惊胆战。山上火光遍起。正是:前番两贼分为二,今番三贼合为一。不知汉天子怎离此难,且听下文分解。
第十三回 李倔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却说曹操大破吕布于定陶,布乃收集败残军马于海滨,众将皆来会集,欲再与曹操决战,陈宫曰:"今曹兵势大,未可与争。先寻取安身之地,那时再来未迟。"布曰:"吾欲再投袁绍,何如?"宫曰:"先使人往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可去。"布从之。且说袁绍在冀州,闻知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曰:"吕布,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若助操攻之,方可无患。"绍遂遣颜良将兵五万,往助曹操。细作探知这个消息,飞报吕布。布大惊,与陈宫商议。宫曰:"闻刘玄德新领徐州,可往投之。"布从其言,竟投徐州来。有人报知玄德。玄德曰:"布乃当今英勇之士,可出迎之。"糜竺曰:"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矣。"玄德曰:"前者非布袭兖州,怎解此郡之祸。今彼穷而投我,岂有他心!"张飞曰:"哥哥心肠忒好。虽然如此,也要准备。"
玄德领众出城三十里,接着吕布,并马入城。都到州衙厅上,讲礼毕,坐下。布曰:"某自与王司徒计杀董卓之后,又遭傕、汜之变,飘零关东,诸侯多不能相容。近因曹贼不仁,侵犯徐州,蒙使君力救陶谦,布因袭兖州以分其势;不料反堕奸计,败兵折将。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玄德曰:"陶使君新逝,无人管领徐州,因令备权摄州事。今幸将军至此,合当相让"遂将牌印送与吕布。吕布却待要接,只见玄德背后关、张二公各有怒色。布乃佯笑曰:"量吕布一勇夫,何能作州牧乎?"玄德又让。陈宫曰:"强宾不压主,请便君勿疑。"玄德方止。遂设宴相待,收拾宅院安下。次日,吕布回席请玄德,玄德乃与关、张同往。饮酒至半酣,布请玄德入后堂,关、张随入。布令妻女出拜玄德。玄德再三谦让。布曰:"贤弟不必推让。"张飞听了,瞋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玄德连忙喝住,关公劝飞出。玄德与吕布陪话曰:"劣弟酒后狂言,兄勿见责。"布默然无语。须臾席散。布送玄德出门,张飞跃马横枪而来,大叫:"吕布!我和你并三百合!"玄德急令关公劝止。
次日,吕布来辞玄德曰:"蒙使君不弃,但恐令弟辈不能相容。布当别投他处。"玄德曰:"将军若去,某罪大矣。劣弟冒犯,另日当今陪话。近邑小沛,乃备昔日屯兵之处。将军不嫌浅狭,权且歇马,如何?粮食军需,谨当应付。"吕布谢了玄德,自引军投小沛安身去了。玄德自去埋怨张飞不题。
却说曹操平了山东,表奏朝廷,加操为建德将军费亭侯。其时李傕自为大司马,郭汜自为大将军,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太尉杨彪、大司农朱儁暗奏献帝曰:"今曹操拥兵二十余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献帝泣曰:"朕被二贼欺凌久矣!若得诛之,诚为大幸!"彪奏曰:"臣有一计:先令二贼自相残害,然后诏曹操引兵杀之,扫清贼党,以安朝廷。"献帝曰:"计将安出?"彪曰:"闻郭汜之妻最妒,可令人于汜妻处用反间计,则二贼自相害矣。"帝乃书密诏付杨彪。彪即暗使夫人以他事入郭汜府,乘间告汜妻曰:"闻郭将军与李司马夫人有染,其情甚密。倘司马知之,必遭其害。夫人宜绝其往来为妙。"汜妻讶曰:"怪见他经宿不归!却干出如此无耻之事!非夫人言,妾不知也。当慎防之。"彪妻告归,汜妻再三称谢而别。过了数日,郭汜又将往李傕府中饮宴。妻曰:"□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汜不肯听,妻再三劝住。至晚间,□使人送酒筵至。汜妻乃暗置毒于中,方始献入,汜便欲食。妻曰:"食自外来,岂可便食?"乃先与犬试之,犬立死。自此汜心怀疑。一日朝罢,李傕力邀郭汜赴家饮宴。至夜席散,汜醉而归,偶然腹痛。妻曰:"必中其毒矣!"急令将粪汁灌之,一吐方定。汜大怒曰:"吾与李共图大事,今无端欲谋害我,我不先发,必遭毒手。"遂密整本部甲兵,欲攻李傕。早有人报知□。□亦大怒曰:"郭阿多安敢如此!"遂点本部甲兵,来杀郭汜。两处合兵数万,就在长安城下混战,乘势掳掠居民。□侄李暹引兵围住宫院,用车二乘,一乘载天子,一乘载伏皇后,使贾诩、左灵监押车驾;其余宫人内侍,并皆步走。拥出后宰门,正遇郭汜兵到,乱箭齐发,射死宫人不知其数。李□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营中。郭汜领兵入官,尽抢掳宫嫔采女入营,放火烧宫殿。次日,郭汜知李□劫了天子,领军来营前厮杀。帝后都受惊恐。后人有诗叹之曰:"光武中兴兴汉世,上下相承十二帝。桓灵无道宗社堕,阉臣擅权为叔季。无谋何进作三公,欲除社鼠招奸雄。豺獭虽驱虎狼入,西州逆竖生淫凶。王允赤心托红粉,致令董吕成矛盾。渠魁殄灭天下宁,谁知李郭心怀愤。神州荆棘争奈何,六宫饥馑愁干戈。人心既离天命去,英雄割据分山河。后王规此存兢业,莫把金瓯等闲缺。生灵糜烂肝脑涂,剩水残山多怨血。我观遗史不胜悲,今古茫茫叹黍离。人君当守苞桑戒,太阿谁执全纲维。
却说郭汜兵到,李傕出营接战。汜军不利,暂且退去。傕乃移帝后车驾于?坞,使侄李暹监之,断绝内使,饮食不继,侍臣皆有饥色。帝令人问□取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傕怒曰:"朝夕上饭,何又他求?"乃以腐肉朽粮与之,皆臭不可食。帝骂曰:"逆贼直如此相欺!"侍中杨琦急奏曰:"傕性残暴。事势至此,陛下且忍之,不可撄其锋也。"帝乃低头无语,泪盈袍袖。
忽左右报曰:"有一路军马,枪刀映日,金鼓震天,前来救驾。"帝教打听是谁,乃郭汜也。帝心转忧。只闻坞外喊声大起,原来李傕引兵出迎郭汜,鞭指郭汜而骂曰:"我待你不薄,你如何谋害我!"汜曰:"尔乃反贼,如何不杀你!"傕曰:"我保驾在此,何为反贼?"汜曰:"此乃劫驾,何为保驾?"傕曰:"不须多言!我两个各不许用军士,只自并输赢。赢的便把皇帝取去罢了。"二人便就阵前厮杀。战到十合。不分胜负。只见杨彪拍马而来,大叫:"二位将军少歇!老夫特邀众官,来与二位讲和。"傕、汜乃各自还营。
杨彪与朱儁会合朝廷官僚六十余人,先诣郭汜营中劝和。郭汜竟将众官尽行监下。众官曰:"我等为好而来,何乃如此相待?"汜曰:"李傕劫天子,偏我劫不得公卿!"杨彪曰:"一劫天子,一劫公卿,意欲何为?"汜大怒,便拔剑欲杀彪。中郎将杨密力劝,汜乃放了杨彪、朱儁,其余都监在营中。彪谓儁曰:"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言讫,相抱而哭,昏绝于地。儁归家成病而死。自此之后,傕、汜每日厮杀,一连五十余日,死者不知其数。
却说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贾诩屡谏不听。侍中杨琦密奏帝曰:"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正说之间,贾诩来到。帝乃屏退左右,泣谕诩曰:"卿能怜汉朝,救朕命乎?"诩拜伏于地曰:"固臣所愿也。陛下且勿言,臣自图之。"帝收泪而谢。少顷,李傕来见,带剑而入。帝面如土色。傕谓帝曰:"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则驾被掳矣。"帝拱手称谢,傕乃出。时皇甫郦入见帝。帝知郦能言,又与李傕同乡,诏使往两边解和。郦奉诏,走至汜营说汜。汜曰:"如李傕送出天子,我便放出公卿。"郦即来见李傕曰:"今天子以某是西凉人,与公同乡,特令某来劝和二公。汜已奉诏,公意若何?"傕曰:"吾有败吕布之大功,辅政四年,多著勋绩,天下共知。郭阿多盗马贼耳,乃敢擅劫公卿,与我相抗,誓必诛之!君试观我方略士众,足胜郭阿多否?"郦答曰:"不然。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致灭亡。近董太师之强,君所目见也,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国门。则强固不足恃矣。将军身为上将,持钺仗节,子孙宗族,皆居显位,国恩不可谓不厚。今敦阿多劫公卿,而将军劫至尊,果谁轻谁重耶?"李傕大怒,拔剑叱曰:"天子使汝来辱我乎?我先斩汝头!"骑都尉场奉谏曰:今郭汜未除,而杀天使,则汜兴兵有名,诸侯皆助之矣。"贾诩亦力劝,傕怒少息。诩遂推皇甫郦出。郦大叫曰:"李傕不奉诏,欲弑君自立!"侍中胡邈急止之曰:"无出此言,恐于身不利。"郦叱之曰:"胡敬才!汝亦为朝廷之臣,如何附贼?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大骂不止。帝知之,急令皇甫郦回西凉。
却说李傕之军,大半是西凉人氏,更赖羌兵为助。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曰:"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傕闻郦言,大怒,差虎贲王昌追之。昌知郦乃忠义之士,竟不往追,只回报曰:"郦已不知何往矣。"贾诩又密谕羌人曰:"天子知汝等忠义,久战劳苦,密诏使汝还郡,后当有重赏。"羌人正怨李傕不与爵赏,遂听诩言,都引兵去。诩又密奏帝曰:"李傕贪而无谋,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饵之。"帝乃降诏,封傕为大司马。傕喜曰:"此女巫降神祈祷之力也!"遂重赏女巫,却不赏军将。骑都尉杨奉大怒,谓宋果曰:"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宋果曰:"何不杀此贼,以救天子?"奉曰:"你于中军放火为号,吾当引兵外应。"二人约定是夜二更时分举事。不料其事不密,有人报知李傕。傕大怒,令人擒宋果先杀之。杨奉引兵在外,不见号火。李傕自将兵出,恰遇杨奉,就寨中混战到四更。奉不胜,引军投西安去了。李傕自此军势渐衰。更兼郭汜常来攻击,杀死者甚多。忽人来报:"张济统领大军,自陕西来到,欲与二公解和;声言如不从者,引兵击之。"傕便卖个人情,先遣人赴张济军中许和。郭汜亦只得许诺。张济上表,请天子驾幸弘农。帝喜曰:"朕思东都久矣。今乘此得还,乃万幸也!"诏封张济为骠骑将军。济进粮食酒肉,供给百官。汜放公卿出营。傕收拾车驾东行,遣旧有御林军数百,持戟护送。
銮舆过新丰,至霸陵,时值秋天,金风骤起。忽闻喊声大作,数百军兵来至桥上拦住车驾,厉声问曰:"来者何人?"侍中杨琦拍马上桥曰:"圣驾过此,谁敢拦阻?"有二将出曰:"吾等奉郭将军命,把守此桥,以防奸细。既云圣驾,须亲见帝,方可准信。"杨琦高揭珠帘。帝谕曰:"朕躬在此,卿何不退?"众将皆呼"万岁",分于两边,驾乃得过。二将回报郭汜曰:"驾已去矣。"汜曰:"我正欲哄过张济,劫驾再入?坞,你如何擅自放了过去?"遂斩二将,起兵赶来。车驾正到华阴县,背后喊声震天,大叫:"车驾且休动!"帝泣告大臣曰:"方离狼窝,又逢虎口,如之奈何?"众皆失色。贼军渐近。只听得一派鼓声,山背后转出一将,当先一面大旗,上书"大汉杨奉"四字,引军千余杀来。
原来杨奉自为李傕所败,便引军屯终南山下;今闻驾至,特来保护。当下列开阵势。汜将崔勇出马,大骂杨奉"反贼"。奉大怒,回顾阵中曰:"公明何在?"一将手执大斧,飞骤骅骝,直取崔勇。两马相交,只一合,斩崔勇于马下。杨奉乘势掩杀,汜军大败,退走二十余里。奉乃收军来见天子。帝慰谕曰:"卿救朕躬,其功不小!"奉顿首拜谢。帝曰:"适斩贼将者何人?"奉乃引此将拜于车下曰:"此人河东杨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帝慰劳之。杨奉保驾至华阴驻跸。将军段煨,具衣服饮膳上献。是夜,天子宿于杨奉营中。
郭汜败了一阵,次日又点军杀至营前来。徐晃当先出马,郭汜大军八面围来,将天子、杨奉困在垓心。正在危急之中,忽然东南上喊声大震,一将引军纵马杀来。贼众奔溃。徐晃乘势攻击,大败汜军。那人来见天子,乃国戚董承也。帝哭诉前事。承曰:"陛下免忧。臣与杨将军誓斩二贼,以靖天下。"帝命早赴东都。连夜驾起,前幸弘农。
却说郭汜引败军回,撞着李傕,言:"杨奉、董承救驾往弘农去了。若到山东,立脚得牢,必然布告天下,令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傕曰:"今张济兵据长安,未可轻动。我和你乘间合兵一处,至弘农杀了汉君,平分天下,有何不可!"汜喜诺。二人合兵,于路劫掠,所过一空。杨奉、董承知贼兵远来,遂勒兵回,与贼大战于东涧。傕、汜二人商议:"我众彼寡,只可以混战胜之。"于是李在左,郭汜在右,漫山遍野拥来。杨奉、董承两边死战,刚保帝后车出;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郭汜引军入弘农劫掠。承、奉保驾走陕北,傕、汜分兵赶来。
承、奉一面差人与傕、汜讲和,一面密传圣旨往河东,急召故白波帅韩暹、李乐、胡才三处军兵前来救应。那李乐亦是啸聚山林之贼,今不得已而召之。三处军闻天子赦罪赐官,如何不来;并拔本营军士,来与董承约会一齐,再取弘农。其时李傕、敦汜但到之处,劫掠百姓,老弱者杀之,强壮者充军;临敌则驱民兵在前,名曰:"敢死军",贼势浩大,李乐军到,会于渭阳。郭汜令军士将衣服物件抛弃于道。乐军见衣服满地,争往取之,队伍尽失。傕、汜二军,四面混战,乐军大败。杨奉、董承遮拦不住,保驾北走,背后贼军赶来。李乐曰:"事急矣!请天子上马先行!"帝曰:"朕不可舍百官而去。"众皆号泣相随。胡才被乱军所杀。承、奉见贼追急,请天子弃车驾,步行到黄河岸边。李乐等寻得一只小舟作渡船。时值天气严寒,帝与后强扶到岸,边岸又高,不得下船,后面追兵将至。杨奉曰:"可解马疆绳接连,拴缚帝腰,放下船去。"人丛中国舅伏德挟白绢十数匹至,曰:"我于乱军中拾得此绢,可接连拽辇。"行军校尉尚弘用绢包帝及后,令众先挂帝往下放之,乃得下船。李乐仗剑立于船头上。后兄伏德,负后下船中。岸上有不得下船者,争扯船缆;李乐尽砍于水中。渡过帝后,再放船渡众人。其争渡者,皆被砍下手指,哭声震天。既渡彼岸,帝左右止剩得十余人。杨奉寻得牛车一辆,载帝至大阳。绝食,晚宿于瓦屋中,野老进粟饭,上与后共食,粗粝不能下咽。次日,诏封李乐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起驾前行。有二大臣寻至,哭拜车前,乃太尉杨彪、太仆韩融也。帝后俱哭。韩融曰:"傕、汜二贼,颇信臣言;臣舍命去说二贼罢兵。陛下善保龙体。"韩融去了。李乐请帝入杨奉营暂歇。杨彪请帝都安邑县。驾至安邑,苦无高房,帝后都居于茅屋中;又无门关闭,四边插荆棘以为屏蔽。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李乐等专权,百官稍有触犯,竟于帝前殴骂;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帝勉强纳之。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却说韩融曲说傕、汜二贼。二贼从其言,乃放百官及宫人归。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河内太守张杨献米肉,河东太守王邑献绢帛,帝稍得宁。董承、杨奉商议,一面差人修洛阳宫院,欲奉车驾还东都。李乐不从。董承谓李乐曰:"洛阳本天子建都之地,安邑乃小地面,如何容得车驾?今奉驾还洛阳是正理。"李乐曰:"汝等奉驾去,我只在此处住。"承、奉乃奉驾起程。李乐暗令人结连李傕、郭汜,一同劫驾。董承、杨奉、韩暹知其谋,连夜摆布军士,护送车驾前奔箕关。李乐闻知,不等傕、汜军到,自引本部人马前来追赶。四更左侧,赶到箕山下,大叫:"车驾休行!李傕、郭汜在此!"吓得献帝心惊胆战。山上火光遍起。正是:前番两贼分为二,今番三贼合为一。不知汉天子怎离此难,且听下文分解。
  却说曹操大破吕布于定陶,布乃收集败残军马于海滨,众将皆来会集,欲再与曹操决战,陈宫曰:“今曹兵势大,未可与争。先寻取安身之地,那时再来未迟。”布曰:“吾欲再投袁绍,何如?”宫曰:“先使人往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可去。”布从之。
  且说袁绍在冀州,闻知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曰:“吕布,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若助操攻之,方可无患。”绍遂遣颜良将兵五万,往助曹操。细作探知这个消息,飞报吕布。布大惊,与陈宫商议。宫曰:“闻刘玄德新领徐州,可往投之。”布从其言,竟投徐州来。有人报知玄德。玄德曰:“布乃当今英勇之士,可出迎之。”糜竺曰:“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矣。”玄德曰:“前者非布袭兖州,怎解此郡之祸。今彼穷而投我,岂有他心!”张飞曰:“哥哥心肠忒好。虽然如此,也要准备。”
  玄德领众出城三十里,接着吕布,并马入城。都到州衙厅上,讲礼毕,坐下。布曰:“某自与王司徒计杀董卓之后,又遭傕、汜之变,飘零关东,诸侯多不能相容。近因曹贼不仁,侵犯徐州,蒙使君力救陶谦,布因袭兖州以分其势;不料反堕奸计,败兵折将。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玄德曰:“陶使君新逝,无人管领徐州,因令备权摄州事。今幸将军至此,合当相让”遂将牌印送与吕布。吕布却待要接,只见玄德背后关、张二公各有怒色。布乃佯笑曰:“量吕布一勇夫,何能作州牧乎?”玄德又让。陈宫曰:“强宾不压主,请使君勿疑。”玄德方止。遂设宴相待,收拾宅院安下。次日,吕布回席请玄德,玄德乃与关、张同往。饮酒至半酣,布请玄德入后堂,关、张随入。布令妻女出拜玄德。玄德再三谦让。布曰:“贤弟不必推让。”张飞听了,瞋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玄德连忙喝住,关公劝飞出。玄德与吕布陪话曰:“劣弟酒后狂言,兄勿见责。”布默然无语。须臾席散。布送玄德出门,张飞跃马横枪而来,大叫:“吕布!我和你并三百合!”玄德急令关公劝止。次日,吕布来辞玄德曰:“蒙使君不弃,但恐令弟辈不能相容。布当别投他处。”玄德曰:“将军若去,某罪大矣。劣弟冒犯,另日当令陪话。近邑小沛,乃备昔日屯兵之处。将军不嫌浅狭,权且歇马,如何?粮食军需,谨当应付。”吕布谢了玄德,自引军投小沛安身去了。玄德自去埋怨张飞不题。
  却说曹操平了山东,表奏朝廷,加操为建德将军费亭侯。其时李傕自为大司马,郭汜自为大将军,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暗奏献帝曰:“今曹操拥兵二十余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献帝泣曰:“朕被二贼欺凌久矣!若得诛之,诚为大幸!”彪奏曰:“臣有一计:先令二贼自相残害,然后诏曹操引兵杀之,扫清贼党,以安朝廷。”献帝曰:“计将安出?”彪曰:“闻郭汜之妻最妒,可令人于汜妻处用反间计,则二贼自相害矣。”
  帝乃书密诏付杨彪。彪即暗使夫人以他事入郭汜府,乘间告汜妻曰:“闻郭将军与李司马夫人有染,其情甚密。倘司马知之,必遭其害。夫人宜绝其往来为妙。”汜妻讶曰:“怪见他经宿不归!却干出如此无耻之事!非夫人言,妾不知也。当慎防之。”彪妻告归,汜妻再三称谢而别。过了数日,郭汜又将往李傕府中饮宴。妻曰:“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汜不肯听,妻再三劝住。至晚间,傕使人送酒筵至。汜妻乃暗置毒于中,方始献入,汜便欲食。妻曰:“食自外来,岂可便食?”乃先与犬试之,犬立死。自此汜心怀疑。一日朝罢,李傕力邀郭汜赴家饮宴。至夜席散,汜醉而归,偶然腹痛。妻曰:“必中其毒矣!”急令将粪汁灌之,一吐方定。
  汜大怒曰:“吾与李傕共图大事,今无端欲谋害我,我不先发,必遭毒手。”遂密整本部甲兵,欲攻李傕。早有人报知傕。傕亦大怒曰:“郭阿多安敢如此!”遂点本部甲兵,来杀郭汜。两处合兵数万,就在长安城下混战,乘势掳掠居民。傕侄李暹引兵围住宫院,用车二乘,一乘载天子,一乘载伏皇后,使贾诩、左灵监押车驾;其余宫人内侍,并皆步走。拥出后宰门,正遇郭汜兵到,乱箭齐发,射死宫人不知其数。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郭汜领兵入官,尽抢掳宫嫔采女入营,放火烧宫殿。次日,郭汜知李傕劫了天子,领军来营前厮杀。帝后都受惊恐。后人有诗叹之曰:
  “光武中兴兴汉世,上下相承十二帝。桓灵无道宗社堕,阉臣擅权为叔季。无谋何进作三公,欲除社鼠招奸雄。豺獭虽驱虎狼入,西州逆竖生淫凶。王允赤心托红粉,致令董吕成矛盾。渠魁殄灭天下宁,谁知李郭心怀愤。神州荆棘争奈何,六宫饥馑愁干戈。人心既离天命去,英雄割据分山河。后王规此存兢业,莫把金瓯等闲缺。生灵糜烂肝脑涂,剩水残山多怨血。我观遗史不胜悲,今古茫茫叹黍离。人君当守苞桑戒,太阿谁执全纲维。
  却说郭汜兵到,李傕出营接战。汜军不利,暂且退去。傕乃移帝后车驾于郿坞,使侄李暹监之,断绝内使,饮食不继,侍臣皆有饥色。帝令人问傕取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傕怒曰:“朝夕上饭,何又他求?”乃以腐肉朽粮与之,皆臭不可食。帝骂曰:“逆贼直如此相欺!”侍中杨琦急奏曰:“傕性残暴。事势至此,陛下且忍之,不可撄其锋也。”帝乃低头无语,泪盈袍袖。
  忽左右报曰:“有一路军马,枪刀映日,金鼓震天,前来救驾。”帝教打听是谁,乃郭汜也。帝心转忧。只闻坞外喊声大起,原来李傕引兵出迎郭汜,鞭指郭汜而骂曰:“我待你不薄,你如何谋害我!”汜曰:“尔乃反贼,如何不杀你!”傕曰:“我保驾在此,何为反贼?”汜曰:“此乃劫驾,何为保驾?”傕曰:“不须多言!我两个各不许用军士,只自并输赢。赢的便把皇帝取去罢了。”二人便就阵前厮杀。战到十合。不分胜负。只见杨彪拍马而来,大叫:“二位将军少歇!老夫特邀众官,来与二位讲和。”傕、汜乃各自还营。杨彪与朱俊会合朝廷官僚六十余人,先诣郭汜营中劝和。郭汜竟将众官尽行监下。众官曰:“我等为好而来,何乃如此相待?”汜曰:“李傕劫天子,偏我劫不得公卿!”杨彪曰:“一劫天子,一劫公卿,意欲何为?”汜大怒,便拔剑欲杀彪。中郎将杨密力劝,汜乃放了杨彪、朱俊,其余都监在营中。彪谓俊曰:“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言讫,相抱而哭,昏绝于地。俊归家成病而死。自此之后,傕、汜每日厮杀,一连五十余日,死者不知其数。
  却说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贾诩屡谏不听。侍中杨琦密奏帝曰:“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正说之间,贾诩来到。帝乃屏退左右,泣谕诩曰:“卿能怜汉朝,救朕命乎?”诩拜伏于地曰:“固臣所愿也。陛下且勿言,臣自图之。”帝收泪而谢。少顷,李傕来见,带剑而入。帝面如土色。傕谓帝曰:“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则驾被掳矣。”帝拱手称谢,傕乃出。时皇甫郦入见帝。帝知郦能言,又与李傕同乡,诏使往两边解和。郦奉诏,走至汜营说汜。汜曰:“如李傕送出天子,我便放出公卿。”郦即来见李傕曰:“今天子以某是西凉人,与公同乡,特令某来劝和二公。汜已奉诏,公意若何?”傕曰:“吾有败吕布之大功,辅政四年,多著勋绩,天下共知。郭阿多盗马贼耳,乃敢擅劫公卿,与我相抗,誓必诛之!君试观我方略士众,足胜郭阿多否?”郦答曰:“不然。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致灭亡。近董太师之强,君所目见也,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国门。则强固不足恃矣。将军身为上将,持钺仗节,子孙宗族,皆居显位,国恩不可谓不厚。今郭阿多劫公卿,而将军劫至尊,果谁轻谁重耶?”李傕大怒,拔剑叱曰:“天子使汝来辱我乎?我先斩汝头!”骑都尉杨奉谏曰:今郭汜未除,而杀天使,则汜兴兵有名,诸侯皆助之矣。”贾诩亦力劝,傕怒少息。诩遂推皇甫郦出。郦大叫曰:“李傕不奉诏,欲弑君自立!”侍中胡邈急止之曰:“无出此言,恐于身不利。”郦叱之曰:“胡敬才!汝亦为朝廷之臣,如何附贼?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大骂不止。帝知之,急令皇甫郦回西凉。
  却说李傕之军,大半是西凉人氏,更赖羌兵为助。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曰:“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傕闻郦言,大怒,差虎贲王昌追之。昌知郦乃忠义之士,竟不往追,只回报曰:“郦已不知何往矣。”贾诩又密谕羌人曰:“天子知汝等忠义,久战劳苦,密诏使汝还郡,后当有重赏。”羌人正怨李傕不与爵赏,遂听诩言,都引兵去。诩又密奏帝曰:“李傕贪而无谋,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饵之。”帝乃降诏,封傕为大司马。傕喜曰:“此女巫降神祈祷之力也!”遂重赏女巫,却不赏军将。骑都尉杨奉大怒,谓宋果曰:“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宋果曰:“何不杀此贼,以救天子?”奉曰:“你于中军放火为号,吾当引兵外应。”二人约定是夜二更时分举事。不料其事不密,有人报知李傕。傕大怒,令人擒宋果先杀之。杨奉引兵在外,不见号火。李傕自将兵出,恰遇杨奉,就寨中混战到四更。奉不胜,引军投西安去了。李傕自此军势渐衰。更兼郭汜常来攻击,杀死者甚多。忽人来报:“张济统领大军,自陕西来到,欲与二公解和;声言如不从者,引兵击之。”傕便卖个人情,先遣人赴张济军中许和。郭汜亦只得许诺。张济上表,请天子驾幸弘农。帝喜曰:“朕思东都久矣。今乘此得还,乃万幸也!”诏封张济为骠骑将军。济进粮食酒肉,供给百官。汜放公卿出营。傕收拾车驾东行,遣旧有御林军数百,持戟护送。
  銮舆过新丰,至霸陵,时值秋天,金风骤起。忽闻喊声大作,数百军兵来至桥上拦住车驾,厉声问曰:“来者何人?”侍中杨琦拍马上桥曰:“圣驾过此,谁敢拦阻?”有二将出曰:“吾等奉郭将军命,把守此桥,以防奸细。既云圣驾,须亲见帝,方可准信。”杨琦高揭珠帘。帝谕曰:“朕躬在此,卿何不退?”众将皆呼“万岁”,分于两边,驾乃得过。二将回报郭汜曰:“驾已去矣。”汜曰:“我正欲哄过张济,劫驾再入郿坞,你如何擅自放了过去?”遂斩二将,起兵赶来。车驾正到华阴县,背后喊声震天,大叫:“车驾且休动!”帝泣告大臣曰:“方离狼窝,又逢虎口,如之奈何?”众皆失色。贼军渐近。只听得一派鼓声,山背后转出一将,当先一面大旗,上书“大汉杨奉”四字,引军千余杀来。原来杨奉自为李傕所败,便引军屯终南山下;今闻驾至,特来保护。当下列开阵势。汜将崔勇出马,大骂杨奉“反贼”。奉大怒,回顾阵中曰:“公明何在?”一将手执大斧,飞骤骅骝,直取崔勇。两马相交,只一合,斩崔勇于马下。杨奉乘势掩杀,汜军大败,退走二十余里。奉乃收军来见天子。帝慰谕曰:“卿救朕躬,其功不小!”奉顿首拜谢。帝曰:“适斩贼将者何人?”奉乃引此将拜于车下曰:“此人河东杨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帝慰劳之。杨奉保驾至华阴驻跸。将军段煨,具衣服饮膳上献。是夜,天子宿于杨奉营中。
  郭汜败了一阵,次日又点军杀至营前来。徐晃当先出马,郭汜大军八面围来,将天子、杨奉困在垓心。正在危急之中,忽然东南上喊声大震,一将引军纵马杀来。贼众奔溃。徐晃乘势攻击,大败汜军。那人来见天子,乃国戚董承也。帝哭诉前事。承曰:“陛下免忧。臣与杨将军誓斩二贼,以靖天下。”帝命早赴东都。连夜驾起,前幸弘农。
  却说郭汜引败军回,撞着李傕,言:“杨奉、董承救驾往弘农去了。若到山东,立脚得牢,必然布告天下,令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傕曰:“今张济兵据长安,未可轻动。我和你乘间合兵一处,至弘农杀了汉君,平分天下,有何不可!”汜喜诺。二人合兵,于路劫掠,所过一空。杨奉、董承知贼兵远来,遂勒兵回,与贼大战于东涧。傕、汜二人商议:“我众彼寡,只可以混战胜之。”于是李傕在左,郭汜在右,漫山遍野拥来。杨奉、董承两边死战,刚保帝后车出;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郭汜引军入弘农劫掠。承、奉保驾走陕北,傕、汜分兵赶来。
  承、奉一面差人与傕、汜讲和,一面密传圣旨往河东,急召故白波帅韩暹、李乐、胡才三处军兵前来救应。那李乐亦是啸聚山林之贼,今不得已而召之。三处军闻天子赦罪赐官,如何不来;并拔本营军士,来与董承约会一齐,再取弘农。其时李傕、敦汜但到之处,劫掠百姓,老弱者杀之,强壮者充军;临敌则驱民兵在前,名曰:“敢死军”,贼势浩大,李乐军到,会于渭阳。郭汜令军士将衣服物件抛弃于道。乐军见衣服满地,争往取之,队伍尽失。傕、汜二军,四面混战,乐军大败。杨奉、董承遮拦不住,保驾北走,背后贼军赶来。李乐曰:“事急矣!请天子上马先行!”帝曰:“朕不可舍百官而去。”众皆号泣相随。胡才被乱军所杀。承、奉见贼追急,请天子弃车驾,步行到黄河岸边。李乐等寻得一只小舟作渡船。时值天气严寒,帝与后强扶到岸,边岸又高,不得下船,后面追兵将至。杨奉曰:“可解马缰绳接连,拴缚帝腰,放下船去。”人丛中国舅伏德挟白绢十数匹至,曰:“我于乱军中拾得此绢,可接连拽辇。”行军校尉尚弘用绢包帝及后,令众先挂帝往下放之,乃得下船。李乐仗剑立于船头上。后兄伏德,负后下船中。岸上有不得下船者,争扯船缆;李乐尽砍于水中。渡过帝后,再放船渡众人。其争渡者,皆被砍下手指,哭声震天。
  既渡彼岸,帝左右止剩得十余人。杨奉寻得牛车一辆,载帝至大阳。绝食,晚宿于瓦屋中,野老进粟饭,上与后共食,粗粝不能下咽。次日,诏封李乐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起驾前行。有二大臣寻至,哭拜车前,乃太尉杨彪、太仆韩融也。帝后俱哭。韩融曰:“傕、汜二贼,颇信臣言;臣舍命去说二贼罢兵。陛下善保龙体。”韩融去了。李乐请帝入杨奉营暂歇。杨彪请帝都安邑县。驾至安邑,苦无高房,帝后都居于茅屋中;又无门关闭,四边插荆棘以为屏蔽。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李乐等专权,百官稍有触犯,竟于帝前殴骂;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帝勉强纳之。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却说韩融曲说傕、汜二贼。二贼从其言,乃放百官及宫人归。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河内太守张杨献米肉,河东太守王邑献绢帛,帝稍得宁。董承、杨奉商议,一面差人修洛阳宫院,欲奉车驾还东都。李乐不从。董承谓李乐曰:“洛阳本天子建都之地,安邑乃小地面,如何容得车驾?今奉驾还洛阳是正理。”李乐曰:“汝等奉驾去,我只在此处住。”承、奉乃奉驾起程。李乐暗令人结连李傕、郭汜,一同劫驾。董承、杨奉、韩暹知其谋,连夜摆布军士,护送车驾前奔箕关。李乐闻知,不等傕、汜军到,自引本部人马前来追赶。四更左侧,赶到箕山下,大叫:“车驾休行!李傕、郭汜在此!”吓得献帝心惊胆战。山上火光遍起。正是:前番两贼分为二,今番三贼合为一。不知汉天子怎离此难,且听下文分解。

三国解答高手请进

为什么说三国的形成是由贾诩一手造成的呢
  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将军何进谋诛阉宦不成反为所害,而何进所召的并州牧董卓(还兼有前将军、斄乡侯的官职和封号)已经在进军洛阳的途中,同时董卓受何进密令又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诛宦官,但董卓未至而何进已死。当时洛阳大乱,袁术、袁绍兄弟率军攻击皇宫,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董卓遂率其众迎帝于北芒,还宫。
  后来董卓当权暴虐不仁,又为吕布、王允等人设计诛杀,王允为人刚直,当时犯了一个策略上的错误,就是没有马上赦免董卓大批手握兵权的部下,他部下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拥兵屯于陕,一段时间后没有听到赦免的消息,又接着有谣传说洛阳中人要诛灭所有凉州的董卓所部官吏,于是大家惶恐不安,当时众人都纷纷准备解甲逃亡,这个时候,贾诩粉墨登场了。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少时并不出名,唯有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张良、陈平之奇(阎忠此人也是一代名士,而且可以说颇有政治远见。他明白东汉皇朝已经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曾经劝说名将车骑将军皇甫嵩起兵推翻东汉皇朝,皇甫嵩不从,忠乃亡去。后《英雄记》有曰:凉州贼王国等起兵,共劫忠为主,统三十六部,号车骑将军,忠感慨发病而死)。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疾病辞官,西还至汧,道上遇见氐人(游牧民族),和同行的数十人皆为他们所抓,贾诩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当时的太尉段颎,因为久为镇边大将,所以威震西土,因此他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其馀的人却都遇害了。史称贾诩此举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这个“权”字,用得颇为妥帖,因为贾诩的确是这样一个人。
  就在董卓所部的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打算散伙的时候,贾诩阻止了他们。他的理由是:“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他这么做,因为他也是董卓所部的官吏,记载说“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所以他此举也是为自己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打算,因为李、郭等人本就是马贼及军人出身,未必是一个亭长可以捉拿的。
  此举的直接后果,是李、郭等人“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余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诛杀卓者,尸王允于市……傕、汜入长安城,屯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吏民死者不可胜数”,汉献帝北李、郭等所挟,而关东豪杰乘动乱之机自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攻城掠地行为,以壮大自己的势力。在此以前,各地诸侯还不敢很明目张胆地进行此类举动,正是贾诩的这个建议,使东汉天下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状态。
  此后,关中又因为李、郭等人的争权夺利,伤亡巨大,极大地破坏了当时黄河中游地区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三国志》云:“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指李、郭入洛阳前),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又有云:“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荼毒之烈,究其本源,实出于贾诩这一言之谋,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有评曰:“臣松之以为传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然则不仁之言,理必反是。夫仁功难着,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看当时的情况,王允为人正直有干才,朝中尚有皇甫嵩、朱俊等名将,关中精兵数万,而宦官已除,即使不能复振汉朝,一时安定还是可以的,所以裴松之有“元恶既枭,天地始开”一说。所以就这样的情形而言,说贾诩导致“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所以“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也正是因为这次动乱,中央政府开始政令不行天下,以至于“乘舆时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诸将专权,或擅笞杀尚书。司隶校尉出入,民兵抵掷之。诸将或遣婢诣省合,或自赍酒啖,过天子饮,侍中不通,喧呼骂詈,遂不能止。又竞表拜诸营壁民为部曲,求其礼遗。医师、走卒,皆为校尉,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或不时得也。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至此,汉中央政府的威信丧失殆尽,甚至献帝在回洛阳的时候,“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各地诸侯已经根本不再把皇帝和中央政府当回事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雄才大略的曹操采纳曹魏重臣荀彧的建议,抢先下手,把献帝迎会许昌,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二十余年候,曹操的儿子曹丕以魏代汉,结束了东汉皇朝,开始了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从贾诩设计让李、郭进军洛阳开始到三国归晋,期间的战乱长达九十余年,民力物力,消耗殆尽。尤其糟糕的,由于分裂的时间长达九十年,人事推移,新陈代谢,一些在汉末分裂之初,饱经忧患,深知民间疾苦,又具有非凡才能的政略家、战略家全数死光,政权却落到一些靠袭祖上馀荫的纨绔子弟手里,以至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无经国之远谟,无防患之预备,一味埋头陶醉于腐化享乐之中。终于弄到骨肉相残,萧墙祸起。在阶级矛盾及种族矛盾的激化下,不到二十年,又使中原地区陷于血泊之中,导致五胡乱华三百年,南北陷入分裂之局面,这一切,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因为贾诩的一句话引起的。
历代封建王朝出现分裂都是因为中央集权偏弱,地方诸侯势力强大所致.所以到封建社会后期,诸侯建制逐渐消失了.地方大员也很少有军,民,财权集于一身的.三国的出现和当时封建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如果说是谁促进了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阶段形成的,那有很多人都可以被算在里面.比如,没有许攸,官渡之战可能结果就不一样,曹操不能统一北方,三国形成就还需要时间. 从大的方面说,三足鼎立是必然的;从微观方面看,确实有偶然因素. 一点不成熟的观点,见教.
其实没有他,还是会出现三国之乱,这只是起了促进。即使不出现他,也会出现别人。《三国演义》开篇和结尾都说到: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必然的
三国的形成不是由贾诩或任何一个人造成的,而是它的整个社会局势——
http://gaoqifu.123ye.com/infoAction.do?method=show&infoId=44556
不是贾羽一个人造成的。还有其他因素。

沈古印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rnrn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子rnrn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rnrn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rnrn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赵云是政治斗争失败者。刘备平定益州时,欲大赏封地,诸将默然,只有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今安居夏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刘备只得大喜从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rnrn没有野心,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得。关张自成一党,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候,投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rnrn为官清廉。从刘备,孔明几次欲大赏赵云,赵云不受或分赏诸军,可见赵云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没钱笼络家将,估计他也是蜀汉那些贪官的眼中钉。我在想,若是蜀汉统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话,恐怕赵云更不好过。rnrn第三个原因是赵云时运不济,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谁都习惯了赵云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rnrn赵云犯了为官的几大禁忌,又时运不济,故虽一生任劳任怨,也只能是死后封侯。当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于如此结局。rnrn关于赵云的统帅能力。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善内政,从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种看出,赵云实有大智慧。若赵云统兵,辅以一智谋之士,我肯定谋士之言他能听得进。rnrn为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将吴起亲自替士兵吸脓,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赵云,做战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难得的是,有大赏又不独自享受,而是分与诸军。这样的人不是帅才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帅才? 三国9中像张飞这种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统帅。。。。rnrn统兵作战经验尤为重要,而经验是需要积累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天生的将军。若是赵云一开始就定位在统帅的位置上,我以为他的统兵能力不比关羽差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在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连荷兰也有人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陈希亮,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随着国际上文化交流的进展,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还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作为清官确实是非常典型的。

况钟(公元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况钟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现在,只要一提起况钟,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于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况钟任职十三年间,三次离任三次留任,替苏州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当地百姓为纪念况钟,在他死后,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祠堂。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表面一片升平,其时危机四伏。海瑞年青时,便对社会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

汤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县)。主要政绩在康熙朝,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深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不过不知道你这东西是原创么?
我向来很鄙视赵云,不外他,因为那个“一吕二赵三典韦。。。”,就赵云在三国里的作用而言,这个二赵很没道理!关张都是统帅一方的大将,而赵云则是诸葛刘备的警卫员,实在没法与之媲美,关张二人经历无数次大战役,赵云最大的贡献就是拿下了一个零陵,赵云的作用实在不大!赵云号称不败的最大原因在于他根本没打过大仗,既然不打仗,哪有胜败之说呢?
不过看完本文,现在想来赵云也未尝不是受害者啊!
门阀之争,不仅在古代,不仅在三国。直到今天门阀之争也存在,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山东人看不上广东人,这都是门阀的一种引申。我们经常看到“元帅村”“将军村”都是这个原因,任人唯亲,又有谁能免俗呢?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每个将军手下的兵都是固定的,比如对于夏侯敦的青州兵,夏侯的命令比曹操更有效,这也就是大家说的军阀。实力大的,拉几个小的,自己做老大,实力小的,要么投靠大军阀,要么被吞并。比如长沙太守韩玄,他手下有很多小军阀,他自己也有嫡系部队,当他被刘备击败,嫡系部队被消灭,手下的小军阀就各奔东西,诸如黄忠,魏延之流都投靠了刘备。
高层政治中,所谓的忠义是不存在的,比如徐晃,张辽,他们都不是曹操的嫡系,因为自己的主公被消灭,投靠了曹操。像关张这样的忠贞确实难得,因此刘备对二人也寄予了极大的期望,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我们都可以看到诸葛亮真正掌权是在刘备死后的事。而赵云作为一个从公孙瓒手下败逃出来而又没有兵力的将军,很难得到刘备的重用!
再有,诸葛亮也同样是个任人唯亲的人,从他一生排挤魏延就可以看出来。刘备,关张黄马,相继离世,蜀中所剩下的元老级人物只有诸葛亮,赵云,魏延三人,在诸葛亮说了算的前提下,他肯定会选择后起之秀对自己言听计从没有竞争压力的马谡,杨仪,蒋琬等人,而不是选择随时危及自己地位的赵云,魏延。
其实,赵云,魏延二人境遇相当,就是下场不同,他们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却沦为政治游戏的牺牲品,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啊!

周亚夫军细柳中的主要人物是周亚夫,但文章却以皇帝和群臣的反应作为结尾用意是什么?

《周亚夫军细柳》以汉文帝和群臣讨论周亚夫做结尾的用意很多,属于公正评价。
1.汉文帝和群臣属于第三方(第一方是周亚夫,第二方是周亚夫的敌人匈奴人),汉文帝和群臣对周亚夫的评价属于第三方评价。一般第三方评价体系更加公平与公正,因为第三方具有独立性、公平性、专业性等特点。其中,独立性是第三方中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直接影响着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是第三方评价区别于其他评价的根本所在。具体而言,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机构独立、人员独立、运行独立等方面。第一,机构独立。第三方评价(对周亚夫的评价为天子和核心大臣)拥有独立的组织结构、独立的责任,必须独立承担义务。第二,人员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拥有自己的专业评价团队。第三,运行独立。第三方评价必须承担多种专业化的运行职责,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各方利益风险。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不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周亚夫能够独立承担抗击敌人,保护中央政府的职责。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从他所部军纪森严可见其严于治军,从所部随时做好作战准备可见他治军有方,“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周亚夫也体现出能够独立承担抗击敌人,保护中央政府的职责。这为下一步汉文帝遗嘱汉景帝重用周亚夫,以及汉景帝任用周亚夫平息七国之乱奠定了基础。
3.周亚夫诚心耿耿,属于职业军人。在《周亚夫军细柳》里,周亚夫对待文帝不卑不亢不怕误会,可见其心思一心一意在于军事,是专业的职业军人而不是政治人物。这与汉景帝猜忌周亚夫,陷害周亚夫谋反,关押周亚夫,逼死周亚夫,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司马迁在此对汉景帝做了无声的抗议和谴责。
只能说明他们对周亚夫是非常佩服和尊重的,实际上,这是一种反面的烘托效果,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作者看似以对周亚夫的全盘赞誉来作为文章的结尾,实则已经隐晦的表达了周亚夫后来的下场。要知道这次事件虽然在历史上很有名,但实际就是一次很平常的突击检查或者说参观而已,皇帝当时正需要周亚夫这样的人才,所以忍下了这口气,但是如果他真的没往心里去,会“长久赞叹”吗?这明明就是暗示,皇帝对这次受辱的经历不但往心里去了,还非常当回事!而群臣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才如此默契的配合皇帝,没有一个人跳出来攻击周亚夫跋扈不敬的罪名,反而附和着称赞周亚夫治军严格,一来维护了皇帝被扫的面子,二来显示皇帝的心胸气度有真正的王者之风。
《周亚夫军细柳》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体文章,记载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这篇文章说得是绛侯周勃之子周亚夫驻扎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慰问部队的故事。
按照头条君的要求,还是直接上干货,把这篇文章介绍给友友们。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自以为了不起,北方的匈奴不让人省心,那就办他哦。想不到在白登山三十二万大军被困七天七夜,还是借助陈平之计,贿赂了冒顿单于的爱妻阏氏才得以解脱,之后,刘邦知道了厉害,就采取了屈辱的和亲政策,得以苟安。
但在刘邦死后,吕氏把持朝政,搞得乌烟瘴气,最后依靠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人铲除了吕氏集团,迎回代王赵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继位后,对于来自于北方的威胁不敢掉以轻心。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南侵,朝廷就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以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以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其目的是防御匈奴入侵。
《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周亚夫军细柳》解读
汉文帝亲自去慰问部队,先是到了霸上和棘门,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马迎送。
然后,汉文帝到了周亚夫的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剑出鞘,开弓搭箭,处于随时开战的一级战备。
皇上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门前,被拒绝入内。
先行人员说:“皇上即将驾到。”
镇守营门的将士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过了一会儿,皇帝驾到,但守门将士依然不允许进入军营。
于是,汉文帝派遣使者拿着天子的符节去通告周亚夫:“朕要进营慰问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
守门的将士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汉文帝就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手持武器拱手行礼,并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皇上被此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汉文帝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如果他们被偷袭,必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至于周亚夫,是能被侵犯的吗?"
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这个故事,通过其他军队与周亚夫军队的对比,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将军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形象。

《周亚夫军细柳》的主人公最终的结局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周亚夫切切实实令将士们做到了这一点。由于其治军严明,他得到了汉文帝的称赞,继而升任中尉,负责京师安全。
汉景帝继位后,周亚夫出任车骑将军,平定“七国之乱”,凭借功勋,出任丞相,改封条侯,可谓荣宠一时。
但由于周亚夫过于耿直,不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得个悲剧的结局。
汉景帝要废掉太子刘荣,但周亚夫却反对;梁王与周亚夫关系很不好,每次到京城来,总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
太后要景帝封自己的兄长王信为侯,景帝拿不准主意,就跟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刘邦“不是刘姓不能封王,没有功劳不能封侯”为由,说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祖训,搞得景帝无言以对。
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很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但周亚夫却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
但景帝为了安抚边陲,还是封了五人为侯。
周亚夫感到很失落,就托病辞职。景帝也没挽留,就批准了。
之后,汉景帝就想看看周亚夫这头犟驴是不是汲取一点教训,改一改这个驴脾气。
于是,景帝又召周亚夫进宫设宴招待,只给他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却没有给他准备筷子。
周亚夫很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讨要筷子,景帝笑着说:“莫非这些东西还不能让你满意吗?”
周亚夫一听,羞愤不已,不情愿地 向景帝跪下谢罪。
景帝刚说了一个“起”,周亚夫立马站了起来,扭头就走了。
望着周亚夫的背影,景帝叹息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对于周亚夫的耿直和才能,景帝是了解并认可的,还是希望他能够辅佐朝政,甚至想把少主托付给他。
但周亚夫这个驴脾气的确让人接受不了,甚至有些担心哦。
不久之后,又出事了。他的儿子见周亚夫年纪大了,就偷偷购买了五百遁甲,准备他的后事。
遁甲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和私藏的,就被举报了。
周亚夫自然不承认要造反之事,但查办此案的廷尉讽刺说:“你就是不在地上造反,恐怕也会在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碰到这样不讲道理的犟孙,又能说啥呢?一气之下,绝食而死。

豹眼评语
周亚夫善于治军,这没啥问题,的确是良将之所为。
但谁的命令都不准听,只能听你的,这有些离谱。别人不许听,也就算了,皇上的命令也不许听,这事就有些问题了哈。
汉文帝、景帝清楚你为人耿直、一心为国,国家也需要你这样的良将,暂时也就忍了。
但你总这么弄,总有让人受不了的时候。
周亚夫的一生,可谓成也是因为其耿直,亡也是因为其耿直。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
豹眼认为,司马迁用对比的方法,很精彩地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同时体现出汉文帝知人善任的宽广胸怀。
但留给读者的感觉却是,愉悦地欣赏名将之风的同时,深深地为他过于耿直的个性所担忧。
史实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周亚夫的悲剧也正是许许多多名将的悲剧。这绝不是偶然的,值得后世深思。

注: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文章标题: 舆时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 中的“镇压”是什么意思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58206.html

[舆时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 中的“镇压”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