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阅微草堂笔记》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哪个

时间: 2022-12-03 08:00: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阅微草堂笔记》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哪个

《阅微草堂笔记》摘录+感受

摘录:

1、一生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

译:一生的困穷显达,应当安于命运,不安于命运,就会奔走争斗,排挤倾轧,用上各种手段。

2、夫利己之心,虽贤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宽愆,因是而造,甚至遗臭万年,流毒四海,此皆一念为害也。

译:利己之心,即使是贤士大夫也难以避免,想要利己的人必定会损害别人,种种诡诈奸巧就因此发生,种种诬陷冤屈事件也因此制造出来,甚至遗臭万年,流毒四海,都是由于这种利己之心造成的。

3、夫虎不食醉人,不知畏也。大抵畏则心乱,心乱则神涣,神涣则鬼得乘之。不畏则心定,心定则神全,神全则沴戾之气不能干。

译:老虎不吃醉汉,因为醉汉不知道害怕。大体是因为害怕就会心乱,心乱就会神散,神一散鬼魅就可能趁机而入。不害怕就会心定,心定就神志集中,神志集中邪恶就侵犯不了。

4、呜呼!君子义不负人,不以生死有异也;小人无往不负人,亦不以生死有异也。

译:呜呼!君子仗义不背负人,不会因为生死有什么区别;小人没有不辜负于人的,也不因为活着或者死去有所不同。

5、种桃李者得其实,种蒺藜者得其刺,公不闻乎?

译:种桃种李的得到果实,种植蒺藜的得到它的刺,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

6、物惜其群,人庇其党。

译:动物要保护自己的同伴,人也庇护他们的同类。

7、聪明绝特之士,事事皆能知,而独不知人有死;经纶开济之才,事事皆能计,而独不能为死时计。使知人有死,一切作为必有索然自返者;使能为死时计,一切作为必有悚然自止者。惜求诸六合之外,失诸眉睫之前也!

译:聪明卓绝的人士,事事都能知道,而独独不知道人有死的时候;经腹满纶、开创济世的人才,事事都能够筹划,而独独不能够为自己死的时候筹划。倘使知道人有死的时候,必定觉得一切作为意兴索然有自己回头的;倘使能够为死的时候筹划,必定觉得一切作为应该戒惧而自己收手的。可惜人们往往求之于天地上下四方之外,而失于眼前啊!

8、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译:别人能够事事如自己的心意,就是可怕得很了。

9、凡事宜熟虑其后,勿过急也。

译:凡事应当认真考虑后果,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10、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贻后日之忧者。

译:由此可知,对天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顾眼前一时的效果,就会留下以后的忧患。

11、天下小人未有自称小人者,岂惟不自称,且无不痛诋小人以自明非小人者。

译:天下的小人没有自称是小人的,不但不自称是小人,还都痛骂小人,表明自己不是小人。

12、伪仙伪佛,技止二端:其一故为静默,使人不测;其一故为癫狂,使人疑其有所托。然真静默者,必淳穆安恬,凡矜持者伪也;真托于颠狂者,必游行自在,凡张皇者伪也。

译:凡是伪仙伪佛,大抵只有两套伎俩:一种是假装沉默,让人揣摩不透;另一种是假装癫狂,让人觉得他真的有所倚仗。然而,真正静默的人,必然表现为淳朴、肃穆、闲适、恬静,凡是装腔作势的就是假的;真正依托癫狂状态的人,一定是言语行动真实自然,凡是东张西望、神情不安的就是假的。

感受:

最近这些天晚上睡前阅读在看纪昀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早就听说过这本书,而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又把纪晓岚这个人物形象定义成了风流才子,铁齿铜牙。但是后来,我好像看过纪连海先生的《百家讲坛》,他讲述纪晓岚其实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但是才华确实是没得说,高中时有次讲课,也提到过纪晓岚,老师也说历史上真实的他也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

今天我们暂且绕开历史对他的人格的评判不谈,单单就《阅微草堂笔记》一书来讲,我觉得不失为佳作。

它虽然是在纪先生已愈古稀之年后的志怪故事集,但是书中的绝大部分故事都在讲述道理:或人伦教化,或人生哲理。他喜欢用鬼神狐精来教化民众,对于教化的思想,这和他当时的官居高位是分不开的,同时他又对现实底层社会的一些不满的现象和官场的黑暗进行了批判。

我觉得先生的心里一定清楚,光是出一本全是道德伦理的书,未免太过枯燥,也鲜有人会去看的,于是他抓住了人们的弱点,或许朝廷颁布的法令老百姓并不会完完全全的服从,但是人们相信鬼神,相信因果报应,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做的不好而受到无形的力量的惩罚。所以,他以一些生动形象的故事,虽然讲的是鬼神,狐精等,但是道理确是说给老百姓和一些当政者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几年前的一个老奶奶,当时是在公交车上,这个老奶奶和旁边的那个奶奶讲:“刚刚去修鞋,她多找了我五块钱,我发现这可不行,多拿别人的钱财,主是不会饶恕我的,我是主的孩子,不能那样做,我就走了一条街,又把钱给她送了回去。”我当时听了她讲的事,不得不由衷佩服宗教还有神对人的教化要比给她讲多少道理都有用,因为有的人可能文化水平没有那么高,但是她相信报应,相信神,相信佛,相信主。我们可以先不去讨论宗教的思想如何,单是教人们变得善良,守道德,就足够了。

在先生的笔下,我发现不管是狐精也好,鬼神也罢,都具备了人的思想,而且特别有意思,有些也很风趣幽默。比如有人说他不怕鬼,然后半夜鬼就来吓唬他,然后和他说:让你说你不怕鬼,害怕了吧!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一个人看见一只狐狸在树下睡觉,然后他就扔瓦片,打狐狸,狐狸惊醒,没打中,跑了。待他回家后突然发现妻子被吊了起来,他吓坏了,然后大声呼救。这个时候突然发现妻子从屋子里面出来了,而刚才吊着的妻子也不见了。这个时候只见得屋檐附近传来狐狸的声音:叫你也吓一跳。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每读到此,我有时候都会笑出声,心想着,这鬼神狐狸亦幽默风趣通人情啊。

书中不乏大篇幅的写因果报应和人伦教化,不少的故事都在说有的人因为做过好事而关键时刻得救,有的人动了邪念却遭到祸患等等。虽然故事各不相同,但是道理却是相似的,他的本质在教人们向善,也是一种教化。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先生在书的前半部分写过他认为的世上有没有轮回和鬼的想法,当时只读了一遍,但是这么多天过去了,依然不用看书,就能想起,他说:“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轮回,那么,人死去一个,就转世一个,那么世上不就没有鬼了吗?而如果世上没有轮回,那么,千百年来,死去的人这么多,那么,冥间不就装不下那么多鬼了吗?”

下面还有一个有关难产鬼的例子,大家可以看一下,也很有意思。

先生用辩证的思想讨论鬼神的有无,但是正当没有鬼这一结论快赢了的时候,又有新的故事又出现了,所以他好像一直在有鬼没鬼中徘徊,摇摆不定。

是啊,就连孔子他老人家也不确定,于是留下“敬鬼神而远之”之类的话。我想,对于鬼神,对于不确定的东西,我也想同样用孔夫子的话回复别人了。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什么?是神学。这话虽然我不敢苟同,可是以我现在的水平也说不出否定人家的道理,姑且先由他。

自从看了《阅微草堂笔记》,也不知怎么,可能真的是心有所想,夜有所梦吧。我经常梦见鬼,这是真的。昨天早上醒来,我用手机便签记录下了晚上的梦境:

凌晨四点的我,周围一片混沌,只有一个电梯式的列车,载我去往不知何方。我特别害怕,不知道该不该上这辆车,但是这是我离开这里的唯一出路,于是我斗胆上去了,关上门的那一刻,心,在颤抖,电梯里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他们的模样好奇怪。后来,梦就好像消逝了,我再也记不住了,努力回想,也想不起来。只隐约记得我后来摆脱了那个地方,和别人说起自己的经历,人们说:那你是遇到了鬼了。于是半夜,被这梦惊醒,用被子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心中一阵慌乱,挡着窗帘也能感到,外面依旧是黑夜,屋子里也暗得很,只想赶快入睡,摆脱黑暗,直到第二天早上醒来还心有余悸。

醒来后我躺在床上问自己: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回复我的自己也茫茫然,不知道。但是看到外面的天好蓝,一切都明亮了,心也勇敢了起来,便不去想它。

于是我想到了梦,从前,我和同学一样,只要做了什么梦,就会百度查查周公解梦,直到我看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和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从那以后,再对待梦,我便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了起来。

人嘛,都是在慢慢的思想转变。

用科学的方法,我分析了我为什么会做那个梦:四周一片混沌,只有一个电梯似的通道,是因为前些日子看的电影《流浪地球》;至于人们对我说:那你是遇到鬼了。这句话是在这本书中曾经的体现,而黑暗,想急着摆脱是现实生活的压力。这样剖析下来,发现那梦,就没那么可怕了。

让我们重新回到《阅微草堂笔记》吧!我说这本书是伟大的,观点如下:

首先是纪先生本人,在他古稀之年才开始创作这部作品。要知道,那个时代的清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作为一个文学大儒,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统治的捍卫者,他一定是希望这个王朝继续存在下去的,但是对现有的一些事情又不满。他想改变,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相对于历史的滔滔江水,仅凭纪先生的几滴泪怎能逆转水流方向?

但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力为亦不能为,是为风骨啊,然仅凭一己甚至一小部分人的力量又怎能延续一个王朝呢?他是聪明的人,又怎能不知道,但是他心中的信念告诉他:你要写下去!

封建王朝的灭亡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的清王朝同样大势已去了!

但是他仍在思考,且这思考极具现实意义。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底线伦理这个做人的基本维度,那么,封建社会就能朝着向善的方向走下去,而如果每一个有道德价值的人愿意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群体奉献一份力量,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哪怕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群体的力量融在一起,便势不可挡,就能实现全部社会的和谐稳定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阅微草堂笔记》也是一样,读所有的书也相同。如果读完全书,只记得神鬼狐精,只记得幽默风趣的故事,而不去思考故事后的现实意义,那么就会罔了啊!这段话说给我自己,也同样说给爱读书的你!

注:这本书我只摘录了一小部分的句子,不是因为我比较懒,而是因为先生的很多道理都是和故事融为一体的,单单摘录出来,大家会疑惑,为什么?所以,如果真的有探索的兴趣,那就开启这本书吧,相信你不会遗憾,定会觉得开卷有益。

阅微草堂笔记的大致内容是什么?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内文记述若真若假,似乎只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而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於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与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於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全集分五书,共二十四卷,1208则,约40万字。书一《滦阳消夏录》六卷(卷一至卷六)、书二《如是我闻》四卷(卷七至卷十)、书三《槐西杂志》四卷(卷十一至卷十四)、书四《姑妄听之》四卷(卷十五至卷十八) 、书五《滦阳续录》六卷(卷十九至卷二十四)。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之《阅微草堂笔记》,岳麓书社出版
清代是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以成就和影响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地位极高。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则是可以与之平分秋色的另外一部重要作品。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号孤石老人,别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在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历任要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起,纪昀主持修纂《四库全书》,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十余年间倾注了大量精力。后累官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卒谥“文达”。
《阅微草堂笔记》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间,是作者晚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而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四卷,《滦阳续录》六卷。收录故事约一千二百则,近四十万言。记录了作者所经历和见闻的各种奇闻异事、官场见闻、世态人情、民俗风尚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作者在故事的讲述中融入了自己的伦理态度、为官之道、处世哲学、人情爱恶,以儒者之文化自觉,通过狐鬼神怪故事欲行“有益劝惩”的教化。这在当时社会引起广泛反响,书稿每有完篇,便“梨枣屡镌”“翻刻者众”,受到热烈追捧。
嘉庆五年(1800),纪昀门生盛时彦首次将是著五部分合刊,以纪昀书斋号“阅微草堂”命名,编为《阅微草堂笔记》。此后时有翻刻,版本纷出。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部书一度未能进入公众视野。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阅微草堂笔记》的出版发行也如雨后春笋,各种版本层出不穷。然而此书的价值理念如何与现代价值衔接,彰显其现代价值与意义,给予现代人以有益启发,其故事体例如何满足现代人对文学作品的故事性与生动性的要求,仍然是值得探究的课题。这也是我们此次选注选译本所主要关注的内容。因此,本书在选择篇目时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着重于选择适应当下伦理文化需求的篇目。伦理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阅微草堂笔记》虽是作者所闻所见,“聊以消闲”的笔记小说,却处处体现作者“有意而为”“意在劝惩”的创作目的,所谓“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鬼狐世界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世界。那些鬼狐也同人世间的善男信女一样,严格秉持着善恶界限,它们不忍诱人相替,张扬一念存善。纪昀笔下鬼狐的可爱也表现在它们有着风雅的追求,它们品诗论文,往往切中肯綮,甚至为争论一首诗一段文而大动干戈,完全不似人们印象中青面獠牙的丑鄙面目。对道学家的批评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比比皆是。纪昀通过鬼狐对道学家的解嘲挖苦,揭露道学家种种鄙陋之态。《阅微草堂笔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鬼狐之故事来传播名教,维护礼教的秩序与威严。以鬼狐之口来训诫世人,往往能隐去人情社会中的隐约、含蓄,对种种丑恶现象,那些传扬名教的鬼狐可以毫不留情面,率真大胆地去加以批判。在纪昀看来“胜妖当以德”,而就在人与妖的交往中,《阅微草堂笔记》将伦常道德一一昭示于人。
二是注重选择故事性、文学性较强的内容。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有意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相区别,他曾概言《聊斋志异》为“才子之笔”而非“著书者之笔”,以此认为小说属于记叙见闻的叙事文学,须如实记录。也因此《阅微草堂笔记》尚质黜华,篇幅短小,以叙述简古为特色。又由于纪氏长期从事典校秘籍的工作,辨析事理,精微入妙,引经据典,议论偏多,以至多有情节游离之憾。然而在这些故事的讲述中,笔法体例亦多有可取之处。所讲故事往往逸趣横生,有很多篇目匠心独运,能于生趣盎然的简短叙述中引人入胜,把故事讲得生动传神,亦庄亦谐;文笔如行云流水,怡然悠然,潇洒自如,妙趣纵横。而本书偏重选取这些故事性较强的内容。
三是选篇尽可能展现《阅微草堂笔记》内容的丰富性。《阅微草堂笔记》保存了丰富的官场掌故、里巷轶闻、民俗趣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学及社会文化内涵。作者描述了各种稀奇的事物,像是一部别样的“百科全书”。从某个角度来讲,《阅微草堂笔记》又是一部当时社会生活的纪录片,三教九流,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不仅记载了不少地域(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的山川景物、民俗风情,甚至如天主教、西方物理学、地理学等也融入故事的讲述中。本书选篇亦综合考量其文化价值,从而使得整个选篇不至有割裂感。
《阅微草堂笔记》的“祖本”为嘉庆五年盛时彦之庚申本,其板片毁于嘉庆十四年(1809)。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盛时彦重刻,道光十三年(1833)有癸巳本,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纪树馥据癸巳本重刊。此后版本纷出,良莠不齐。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汪贤度标点排印本,以道光十五年乙未本为底本,又结合诸种刊印本;至2021年中华书局出版韩希明“全本全注全译”本,以庚申本为底本,同时以道光十五年乙未郑开禧序本为参校本,并参考了其他点校本。可见庚申本与乙未本均可作为善本,本书亦以庚申本为底本,以乙未本参校,同时其他诸种点校本,如上述汪、韩两种本子,均作为参考。
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有《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集《滦阳续录》。

《阅微草堂笔记》的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边地景物,诗词文章,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纪昀仕途顺利,他写此书的指导思想是“大旨不乖于风教”,采用六朝志怪的笔法,叙述简淡,不作细节描写,不求文辞华美,与《聊斋志异》的描摹细腻、委曲动人大异其趣
我来蹭个热度

PDF电子版下载:网页链接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第一个是有关圣僧圆寂后变成肉身菩萨的故事,原来记得是出自纪晓岚的笔记,后来搜了一下出自袁枚的《续子不语·凡肉身仙佛俱非真体》 ,原文如下:余每游刹院,见肉身菩萨,大概浑身用生漆灰布,叩之橐橐有声。虽腿筋盘屈,隐隐可见,而脰颈总歪。在武夷山,见草鞋仙姓程名艮,坐石洞中;在九华山,见无暇和尚,皆两目下垂,无睛,摇其头尚动,扣其齿皆蛀朽脱落。惟广西永州无量寿佛,虽肉身而头独端正,心常疑之。 后有人云:“顺治间有邢秀才,读书村寺中,黄昏出门小步,闻有人哀号云:“我不愿作佛。”邢爬上树窃窥之,见众僧环向一僧,合掌作礼,祝其早生西天。旁置一铁条,长三四尺许。邢不解其故。闻郡中喧传“某日活佛升天,请大众烧香礼拜”,来者万余人。邢往观之,升天者即口呼“不愿作佛”之僧也,业已扛上香台,将焚化矣。急告官相验,则僧已死,莲花座上血涔涔滴满,谷道中有铁钉一条,直贯其顶。官拘拿恶僧讯问,云:“烧此僧以取香火钱财,非用铁钉,则临死头歪,不能端直故也。”乃尽置诸法。而一时烧香许愿者,方大悔走散。 作为一名僧人,无法选择有尊严体面的死法,不是自愿的寿终正寝的圆寂,而是被一群利欲熏心的僧人包围捕杀做成了供人展览的人体标本,这样的佛,你愿做么?所谓的圣僧圆寂端坐不倒,原来是用铁钉爆*固定(不知道什么是“谷道”的可以自行百度下),台下信徒们纷纷膜拜,以为肉身成佛显了神通,却看不到莲花台下涔涔滴血,仔细想想,多么的恐怖。

余某者老于幕府,司刑名四十余年,后卧病濒危,灯月下恍惚似有鬼为厉者,余某慨然曰:吾存心忠厚,誓不敢妄杀一人,此鬼胡为乎来耶?夜梦数人浴血泣曰:君知刻酷之积怨,不知忠厚亦能积怨也。夫茕茕孱弱,惨被人戕,就死之时,楚毒万状,孤魂饮泣,衔恨九泉,惟望强暴就诛,一申积愤,而君但见生者之可悯,不见死者之可悲,刀笔舞文,曲相开脱,遂使凶残漏网,白骨沉冤。君试设身处地,如君无罪无辜,受人屠割,魂魄有知,旁观谳是狱者,改重伤为轻,改多伤为少,改理曲为理直,改有心为无心,使君切齿之仇,从容脱械,仍纵横于人世,君感乎,怨乎?不是之思,而诩诩以纵恶为阴功,被枉死者,不仇君而仇谁乎?余某惶怖而寤,以所梦备告其子,回手自挝曰:吾所见左矣,吾所见左矣。就枕未安而殁。

宁波吴生,好作北里游。后昵一狐女,时相幽会。然仍出入青楼间。一日狐女请曰:吾能幻化,凡君所眷,吾一见即可肖其貌。君一存想,应念而至,不逾于黄金买笑乎?试之,果倾刻换形,与真无二,遂不复外出。尝与狐女曰:眠花藉柳,实惬人心,惜是幻化,意中终隔一膜耳。狐女曰:不然,声色之娱,本雷光石火,岂特吾肖某某为幻化,即彼某某亦幻化也。岂特某某为幻化,即妾亦幻化也。即千百年来名姬艳女皆幻化也。白杨绿草,黄土青山,何一非古来歌舞之场;握雨携云,与埋香葬玉,别鹤、离鸾,一曲伸臂顷耳,中间两美相合,或以时刻计,或以日计,或以月计,或以年计,终有绝别之期;及其诀别,则数十年而散,与片刻暂遇而散者,同一悬崖撒手,转瞬成空。

文章标题: 《阅微草堂笔记》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哪个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57850.html

[《阅微草堂笔记》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哪个]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