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淄博有哪些民间信仰

时间: 2022-11-07 16:00: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淄博有哪些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节日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日期?(例如:佛诞、观音诞)

如题,谢谢!
民间信仰节日就太多了!光是正而八经的佛教节日(称为“佛诞日”)就不少,挑一些重要的给你吧!

佛诞日(佛菩萨诞辰日)

弥勒菩萨诞辰 正月初一
定光佛诞辰 正月初六
释迦佛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
释迦佛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五
观音菩萨诞辰 二月十九
普贤菩萨诞辰 二月廿一
准提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
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
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
药王菩萨圣诞 四月二十八
伽蓝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
韦驮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
观世音菩萨成道 六月十九
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日
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日
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萨圣诞 八月十五日
燃灯佛圣诞 八月二十二日
观世音菩萨出家 九月十九日
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九月三十日
阿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萨圣诞  十一月十九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日
监斋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三日
华严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
正月
初一日天腊之辰

初五日接财神
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诞
十五日 上元一品天官紫薇大帝圣诞(上元节,灯节,元宵节)

十九日长春子丘处机真人圣诞

二月
初一日勾陈天皇大帝圣诞
初二姜太公圣诞
初三日文昌梓潼帝君圣诞
初六日东华帝君圣诞

十五日太上老君(三清之一道德天尊)圣诞
十九日慈航真人(也就是观音菩萨)圣诞

三月
初三日玄天上帝圣诞

初六日眼光娘娘圣诞
十五日财神爷赵公元帅圣诞
十九日太阳星君圣诞

二十三妈祖圣诞

二十八东岳大帝圣诞

四月
十四日吕祖纯阳祖师圣诞

十五日钟离祖师圣诞
十八日北极紫微大帝圣诞、泰山圣母碧霞元君诞、华佗神医先师诞
五月

初一日南极长生大帝圣诞
初五日(端午节)地腊之辰、南方雷祖圣诞、地祗温元帅圣诞、雷霆邓天君圣诞。
十一日城隍爷圣诞
十八日张天师圣诞

六月

初一至初六日南斗星君下降
十五日灵官王天君圣诞

十九日慈航尊者(也就是观音菩萨)成道日
二十三火神爷圣诞
二十四南极大帝中方雷祖圣诞、关圣帝君圣诞
二十六二郎真君圣诞

七月
七月初七 七夕节
十五日(中元节)中元二品地官大帝圣诞

十八日王母娘娘圣诞
十九日值年太岁星君圣诞
八月

初五日北方雷祖圣诞

初十日北岳大帝诞辰
十五日太阴星君诞(中秋节)

九月
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皇降世之辰
初九日斗姥元君圣诞;重阳帝君圣诞、玄天上帝飞升;酆都大帝圣诞
二十二增福财神诞
十月

初一日民岁腊之辰、东皇大帝圣诞
十五日下元三品水官大帝圣诞

冬月(十一月)

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腊月(十二月)
二十四司命灶君上天朝玉帝奏人善恶
二十五天神下降探访善恶
二十九清静孙真君成道
冬至日元始天尊诞
夏至日灵宝天尊诞

什么是打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打铁花需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用的铁水需要达到1600℃~1700℃,即看到铁水迸出金花才行。打铁花时,先把熔好的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盛有铁汁的上棒,使棒中铁汁冲向花棚,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铁汁遇到棚顶的柳枝而迸散开,又点燃棚上的鞭炮、烟花等,五彩缤纷、震天动地。

一般30分钟左右的打铁花表演需要150斤的铁水,需要大量的废铁熬制而成,而且打铁花对于技师们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这关于着观众和技师自身的安全,所以打铁花也被称为“勇敢者的表演”。

扩展资料:

打铁花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河南确山打铁花传人杨建军介绍,这项工艺源自北宋时期,最初是炼丹道士与工匠们在春节祭祀太上老君祖师爷的一种祭祀仪式,后来经过流传和改进,逐渐增加了鞭炮、烟花和耍龙灯等形式,融合成一种气势磅礴、绝美震撼的艺术表演。明清时期,打铁花是最为鼎盛的时候,当时这项表演深受皇家贵族喜爱。

因为打铁花的要求高,而且特别危险,几乎每一个专业的技师在训练中都收到过高温灼伤,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着伤疤,这也是现在无人传承打铁花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平地搭建个花棚,在花棚上面铺一层柳树枝,并绑上鞭炮和烟花!将铁汁注入花棒里,铁汁遇到柳树枝就会自动散开,并点燃上面的鞭炮和烟花在空中绽放,形成五彩缤纷的壮观场面!

打铁花是流传于驻马店市确山县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很有讲究,要在一个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个丈余高的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时,先把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即一根拳头粗细、一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棒的顶端掏有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汁。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十几个“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紧跟一人,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后,遇到棚顶的柳枝立刻迸散开来,铁花又点燃了棚上的鞭炮、烟花。铁花飞溅,流星如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瞬间梦幻般的美丽震慑了在场所有的人。
  打铁花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城镇西关一村)

  打铁花是西关一村的传统娱乐活动,始于清·道光元年。当时,西关六龙桥一带冶炼、铸造、制车(木轮车)诸业兴旺,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岁末年初,工匠们凑在一起,扮玩取乐。铸锅匠们别出心裁,把剩余的铁汁,对空击打,铁花四溅,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尔后,这种娱乐形式在西关一村世代相传,成为传统节目,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演技日臻完善。每年元宵节期间,夜幕降临,西关一村便选择河滩临水平坦地段,扎一松门,砌好熔炉,将碎铁熔成铁汁,表演者手托特制木板,板上用锯末围一圆圈,站在炉旁,用坩锅勺舀入铁汁,面向河心水面方向,将铁汁抛起,待下落时,以木板用力击向空中。随着“啪啪啪”的敲击声响,朵朵铁花飞向天空。近看如泼金撒银,天女散花;远看似金蛇狂舞,闪电裂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1986年元宵节,中央电视台《九州方圆》节目主持人沈力及著名播音员赵忠祥带领摄制组来淄川拍摄打铁花节目,并作为《九州方圆》节目片头播映。
  1991年,第二届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开始,每届都邀请西关一村赴淄博人民公园表演打铁花,令数万观众大饱眼福。
  1992年元宵节,台湾影视界著名导演凌峰率领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摄制组一行5人,专程至西关一村录制打铁花,对这一艺术奇葩赞叹不已。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平地搭建个花棚,在花棚上面铺一层柳树枝,并绑上鞭炮和烟花!将铁汁注入花棒里,铁汁遇到柳树枝就会自动散开,并点燃上面的鞭炮和烟花在空中绽放,形成五彩缤纷的壮观场面!

山东的民俗风情都有哪些不同?山东民俗风情介绍

  山东民俗介绍

   山东民俗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

  1、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是传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2、其中,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还远及国内外。

  3、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既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

  4、山东腹地的家族习俗与民间信仰对周边地区的民俗传承有典型意义,可以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

  东部沿海地区

  以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民俗最为突出,渔业习俗又以日照、荣成、蓬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

  鲁东南地区

  具有山地特征的古代文化发祥较早,保留着较多的传统民俗事象。并且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新中国建立后,这些良风佳俗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沂蒙精神。

   鲁西南、鲁西北地区

  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方言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方言。

  1、山东方言统属“北方方言”,分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个大类。

  2、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地同属冀鲁官话,在山东省内属于比较易懂的方言。

  3、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地同属中原官话,方言比较难懂。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同属胶辽官话,又称胶东方言,最为难懂。

  4、各地方言又因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原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三仙山”与胶东神仙传说

“三仙山”与胶东伸仙传说,是胶东的本土宗教,胶东道教的起源,虽有多种版本的解说,但起源于商周时代的神话传说,及秦汉时期的方仙道却是道学界的共识。山东半岛因其特殊的地域环境,自古以来就神话传说盛行,山东半岛在先秦时期发展起来的方仙道,借助于秦皇、汉武的力量,在秦汉时期达到了它的极盛。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日、月似从大海中跃出,特别是那神秘莫测,时常出现的海市蜃楼,明灭变幻,虚无缥缈,更是激发了半岛先民那无限的遐思和丰富的想象,幻想海上有仙山,仙山有神仙,神仙长生不老,随之产生了有着区域特色,富有想象力的半岛神仙文化。这种神仙文化的影响,在先秦时期就扩散到半岛地区之外了,《史记.封禅书》记:“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说的是自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以来,就使人到渤海寻找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虽说渤海不单指山东半岛沿海,但从后来秦始皇、汉武帝东巡祠神求药的活动范围看,几乎全部集中在山东半岛一带。所以这里提到的渤海,也主要应是山东半岛北部沿海。这说明山东半岛神话传说在先秦时期就有很大影响了。天地和日月星辰是当时山东半岛民间崇拜的最高偶像,由此而产生了日主、月主、阴主、阳主、四时主等神仙。

《史记·封禅书》记:齐地有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淄)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渤)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说的是八神名目自古就有,也有的说是齐太公以来制造出来的。但至少说明了在齐国初期,八神就已经是人们崇拜和祭祀的神灵了。

齐地八神中,天主在临菑,与齐国的都城在淄博临淄有关。地主,在泰山梁父,梁父即梁甫,泰山东南方的一小山,传说中的东夷首领少昊之墟在此。兵主,在东平,祠蚩尤,因其是东夷族神勇的首领,被族人奉为战神。齐国都城,少昊之墟,兵主蚩尤,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或存在过的人们崇拜的偶像。与山东内陆地区的天、地、兵三主不同的是,半岛沿海地区的日主、月主、阴主、阳主、四时主,是当时人们把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奉为了神灵。这样的神灵更神秘,也更具吸引力。日主、月主、阴主、阳主、四时主产生的区域,和山东内陆地区天、地、兵三主所在的区域一样,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日主,祠成山(今荣成市成山头)。不仅因成山头在中国大陆临海的最东端,是大陆最早迎接海上日出的地方,是祠日主之地的最佳选择。成山所在的区域也是山东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这里就设置了不夜县,“不夜,有成山日祠”。西汉时期的不夜县据传曾是古夜国所在地。《齐地记》载:“古有日夜出,见于境,故莱子立城,以不夜为名”。尽管这样的记载带有神秘色彩,但至少可以说明成山在莱夷时期也非荒漠之地,能够创造出祠日文化,成为祠日之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月主,祠莱山(今龙口市境内)。莱山乃秦、汉时期中国八大名山之一,能得此重名,显然靠的是古莱国的文化,莱国曾经是东方有影响的大国,曾统治过山东半岛绝大部分区域,在莱山之北是西周时期莱国都城——归城所在地,《汉书.地理志》记,“黄(黄县,今龙口)有莱山松林莱君祠”。月主祠之莱山,也就很顺理成章了。

阴主,祠三山(今莱州三山岛)。三山岛附近的过西村,据考是夏代方国所在地。《史记》唐司马贞《索隐》:“过,寒浞之子浇所封国也,猗姓国。晋地道记曰‘东莱掖城有过乡,北有过城,是古之过国者也’”。这是能查到的有记载的胶东最早的封国了。

阳主,祠之罘(今烟台芝罘区境内)。之罘在先秦时期是著名的港口转附。“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而且这里还出土了胶东地区最早的新石器古人类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白石村遗址,这都说明了之罘同样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背景。

四时主,掌管四时,即古代的天象、历法,祠琅邪(今胶南市琅岈)。琅邪,《汉书.地理志》记载:“越王勾践尝治此,起馆台,有四时祠。”。《吴越春秋》也记,越王勾践曾“徙都琅邪(琊),立观台以望东海”,也说明了琅邪在先秦时期就是十分发达的古代都会了。

毗邻大海的神秘,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山东半岛沿海地区日主、月主、阴主、阳主、四时主产生的文化背景。这样的文化背景派生出了仙山、仙人、仙药的传说,先秦时期的许多王公贵族,包括后来的秦始皇、汉武帝多次山东半岛来祠神求药,一是出于对东方文化,特别是对日、月、阴、阳和四时五位神主的崇拜和敬畏,再是为了达到自己长生不老的私欲需要,正是这二者的统一,使先秦时期丰富和发展起来山东半岛的神仙文化,其影响力在秦汉时期达到了她的极盛时期,为中国道教的产生做好了思想上和队队伍上的准备。

山东半岛神仙传说的巨大影响,使得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踏上了东方祠神寻仙之路。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说的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东巡祠八神,祈求福佑。但从《史记》的记载看,对天主的祭祀,“其祀绝,莫知起时”。秦始皇及后来的汉武帝到原齐国地祭祀八神,多是直奔半岛沿海地区,祭祀的是半岛沿海地区的五位神主。

秦始皇的这次巡游,“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向秦始皇谈及海上有仙山、仙人的方士“不可胜数”,由此可见,半岛神话传说影响之大,方士数量之多。秦始皇东巡山东半岛,“并勃(渤)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秦始皇这次东巡,途经黄县(月主所在地),攀成山(日主所在地),登之罘山(阳主所在地),再登琅邪山(四时主所在地),都是神主之地。秦始皇还在琅邪停留了三个月,迁来百姓三万户到琅邪台下居住,免除了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可以看出,秦始皇对东方神主和半岛文化的崇拜和敬畏。

公元前219年的这次东巡,徐福等人上书秦始皇,“言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登之罘,刻石”,表白自己“广施文惠,明以义利”,“群臣嘉德,祗诵圣烈”的功德。秦始皇这次东巡,《史记》里虽然没记行礼祠神之事,但秦始皇费时费力来到山东半岛,“登之罘,刻石”,祠神求仙也必定是其东巡的主要目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来到山东半岛,还是为了寻仙求药,祈求神灵的福佑。《史记.始皇本纪》记:“方士徐市(福)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徐福再次游说秦始皇说:“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望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驽射之”。秦始皇“乃令入海者贲捕巨鱼具,而自以连驽侯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同是《史记》里,但说法不一样,《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却是这样记的:徐福说:“臣见海中大神,.....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我们今天无法论证徐福到底说得什么,但不论说得哪一条,都展现了山东半岛神仙传说那特有的魅力。《史记·封禅书》里记,始皇“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说秦始皇希望能得到海中三神山中的长生不老药,没能如愿,回来的路上在沙丘宫病死。

史书有记载可查的,汉武帝有九次来到山东半岛,或在海上,或在陆上,行礼祠神,寻仙求药。汉武帝深信山东半岛乃神仙之地,汉武帝的重要谋臣、以滑稽讽谏见长的东方朔也曾说:“神州,东海(当时黄海称东海)中,地方五百里有不死草生琼田中,草似菰苗。人已死者,以草复之,皆活。”早在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就曾“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寻找安期生等仙人。汉武帝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也效仿秦始皇亲自东巡山东半岛,祭海求神。

《史记.汉孝武本纪》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47岁的汉武帝开始“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汉武帝这次东巡,“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于是汉武帝增派船只,“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汉武帝还“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给方士驿车,并秘密派出了数以千计的使者去寻找仙人。司马迁用了“以万数”,“数千人”,“以千数”来形容当时神仙鬼怪的传说在半岛沿海一带的盛行及方士数量之多。夏季,汉武帝再次东临海边眺望,“冀遇蓬莱焉”,希望能见到蓬莱仙山和仙人。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汉武帝“至东莱(东莱郡,辖山东半岛东部地区),宿留之数日”,“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又派出数以千计的方士去寻找神仙奇物,采集灵芝仙药。还到三山岛(阴主所在地)附近“祷万里沙,”以求神灵福佑。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汉武帝“北至琅邪,并海上”,来到琅邪,以求神灵福佑。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10月,汉武帝“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土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汉武帝考察入海寻仙和方士求神的结果,发现没有一个人的话应验。但汉武帝又派出了更多的人去寻找,希望能遇到神仙。太初元年12月,汉武帝再次“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遥望而拜祭蓬莱仙山,希望能到达仙人居住的异境仙庭。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又“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冀遇其真。”汉武帝虽然对方士们的荒唐话越来越厌倦了,然而却始终笼络着他们,不肯与他们绝断往来,总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神仙。

《汉书.武帝纪》记载,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二月,汉武帝“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琅玡、成山、芝罘,是祠四时主、日主、阳主之地,汉武帝来此三地,一是礼拜三神主,祈求神灵福佑,二是继续寻求见到仙山、仙人。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四月,汉武帝“幸不其(不其县,崂山在其辖区),祠神人于交门宫”。说汉武帝在不其县交门宫祈求神灵。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正月,汉武帝以68岁的高龄,再次“行幸东莱,临大海。”对这次求仙,《资治通鉴》还做了这样的记述:“欲浮海求神山。群臣谏,上弗听;而大风晦冥,海水沸涌。上留十馀日,不得御楼船,乃还。”说汉武帝想亲自入海寻找仙山,群臣劝阻,汉武帝不听。然而风大浪涌,无法控制楼船,汉武帝在海边呆了十多天,只好返回长安.三月,汉武帝对屡屡寻仙人仙药而不得的方士“皆罢斥遣之”。

山东半岛沿海地区远离秦、汉时期的都城,当时的车辆、道路条件,往返一次至少得一、二个月,而且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但山东半岛神仙文化却对秦皇、汉武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秦始皇痴迷了终生,最后还死在了祠神求药而不得的归途中;汉武帝比起秦始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后半生九临山东半岛。这些由皇帝亲自带领,大规模的祠神求仙活动,扩大了山东半岛神仙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壮大了半岛地区,乃至全国的寻仙求药的方士队伍,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为道士的出现做好了队伍上的准备。

山东半岛神秘而充满幻想的神话传说,秦皇、汉武等东巡祭海求仙的故事,“数以千记”、“以万数”、“不可胜数”的庞大方士队伍,使山东半岛处于浓厚的宗教神秘氛围之中。这种氛围,显然是孕育道教文化产生最适宜的土壤。

以山东半岛为主要地区而盛行的探险求仙的方士之术,形成了后来的神仙家,即方仙道。早在汉武帝时期,半岛地区的方仙道家们就有了自己传道的活动场所了。《汉书.武帝纪》记:汉武帝太始四年“夏四月幸不其,视神人于交门宫,若有乡坐拜者,作《交门之歌》。”《汉书.地理志》记载:“不其,有太一、仙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所起。”《后汉书.逸民列传》也记载了逢萌到崂山修道:“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今潍坊昌邑)人也”,因王莽杀其子,“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唐李贤注:劳山“在今莱州即墨县东南,有大劳、小劳山。”也就是今天的崂山。崂山《太清宫志·开山始基篇》也记载: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崂山就“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名曰太清宫。”虽然《太清宫志》的有些记载还有待考证,但《汉书》、《后汉书》的记载就足以说明,崂山在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太平道”出现之前,做为其前身的方仙道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有组织,有场所的活动了。被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誉为“海上仙山之祖”的昆嵛山也是道教圣地,清《山东通志》记载:“麻姑,王方平之妹,汉恒帝时,修道于牟平之姑余山,今姑余山一名昆嵛,仙迹俱存。”说“仙迹俱存”,主要指昆嵛山现在仍保留有唐、宋时期的“麻姑梳妆阁碑”。麻姑修道于昆嵛山也可能是传说,但晋葛洪《神仙传·麻姑传》记,汉孝恒帝时,麻姑“见东海”,“到蓬莱”,这至少可以说明麻姑在“太平道”创立之前的汉恒帝时期,曾修道于山东半岛沿海一带。

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一书指出:“神仙家的神仙信仰和方术皆为道教所承袭,神仙方术衍化为道教的修练方术,神仙方士也逐渐衍化为道士。”当然,这种“衍化”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过程,但方仙道是道教的思想源头,方士衍化为道士,已是中国道教界的共识。南怀瑾先生在其所著《中国道教发展史略》一书中也指出:“道家的神仙方士之术,到汉武帝之世而昌盛,开启后来东汉、魏、晋道家神仙方术思想的基础。再变而有北魏正式道教的形成。”道教产生后,继承发展了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使之成为最核心的教义,道教的教理教义和各种修炼方术,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展开的。神仙传说与方术是道教丹鼎派的直接来源。所以说山东半岛神仙文化的影响并未因汉武帝对方士“皆罢斥遣之”而终止,她的影响只是改换了一下形式,融入道教文化,为东汉时期中国道教文化的兴起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以更高的文化形态对中国社会产生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文章标题: 淄博有哪些民间信仰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55394.html

[淄博有哪些民间信仰]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