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25 04:00:1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看过一本很棒的书《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春树,或许对这个问题有所解悟。以他的话来讲,他希望用fiction这个容器装下少年十五岁左右对于人生彷徨的选择和探寻(《海边的卡夫卡》)。写小说容易,用一点点才华和故事去丰实作品,同时完善自己的生活价值观。虽然如村上般坚持30余年实属不易,但其实以写小说来反哺自己确实是成长的良方。我自己曾经尝试写一本小说,而且踌躇满志要寒窗数载一鸣惊人。当时初读沈从文的《边城》,看到那些属于平凡人的恶,平淡如水却又如临深渊,在边陲小城漾成一圈空悲切的涟漪时,总有一根弦绷在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迫切驱使我提笔埋头。(高中时的这种兴趣好像颇为少见)说来可笑,小说在一年半后无奈夭折。一方面是学校的因素,身处顶尖市重点,在身边无数耀眼星辰下的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悲哀地卷入无数齿轮中被迫沉沦;另一方面是阅历的缺失,也是年龄造就的短板。现在想起那个以梦为马的少年,或许还有点羡慕。若说对成长和阅历的帮助,我觉得更多的在于世界观的建立和批判思维的形成。小说和阅历是有辩证关系的。我毕竟不是职业小说家,不能夜郎自大,小说写作专业的知识我可能知之甚少。但是于我而言,写小说能使你自觉的思考,培养判断事物价值的能力,而不会一直作为被愚弄的“黔首”。从阅历的角度来讲,构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储备,阅历积累的过程,大量被囫囵吞枣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反刍”成阅历再呈现给读者,对自己而言也是重吸收的过程。冯友兰说:“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静默。”至于这些话说给谁听,我想,读者或许是很好的选择。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想明白几件事:1,创作小说,需要的阅历是什么?2,我们常说的写小说需要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3,我们常说太年轻的作者,因为缺乏阅历写不出太深刻的稿子,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一,创作小说,需要的阅历。并不是指创作小说需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个“阅历”所指的更偏重于“人生阅历”。
人生的经历,是一种缓慢的感悟。当然对于某些特定时刻,我们会顿悟某些事。比如被朋友出卖时,被男女朋友抛弃了时,恋爱幸福的时刻,孩子出生的时刻。事业上遇到某些重大挫折后,事业突破瓶颈的时候,某个特别重要的亲人去世的时候。这种特定的时刻,会对我们造成特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如果从打游戏的角度来说,就是那些使得经验条大幅度增长的事。
但创作小说需要的阅历,多数时候是一种缓慢的积累。人生的经验条是缓慢增长的。
这么一说,是否大家能够比较直观的听懂了?
金庸爷爷,曾经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说过,他在书里写过张三丰目睹张翠山的死,当时觉得那么写没有问题。很多年后,他经历过类似的事后,才明白自己写的感觉并不对。
我想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尤其是武侠小说的读者,毕竟是在年纪轻的时候就看了这部小说。所以几乎没人能看出毛病。
二,那么这个阅历的经验该如何积累?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常说一句话“找感觉,找状态”
我曾经有个比喻,就是每个人写的故事,都是从“上帝”那里下载下来的。能写多快要看你的宽带带宽有多少。有的人一天1000字,有的人一天1万字,有的人一天3万字。有的人几天几个字。你没有努力尝试过,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速度。有时候,你坐在键盘前,脑海里各种场景推动着你打字,有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在没有状态的时候,我需要几天时间去思考,在那段思考的日子。会有一种一滴水一滴水落在心湖里,落在脑海里的感觉。你知道上面还有很多水,但在这个时刻,只有一滴一滴的灵感慢慢落下来。急不得,忙不得。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找感觉,找状态。写小说,所需要的积累阅历的过程,比这个等待灵感和状态的过程,要更加缓慢。这个积累,是更难以辨认的一点水。也许一年才有一点增长罢了。
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说,你坐了几天办公室,就了解了办公室政治;你做了几天公务员,就号称自己了解了官场。所谓的了解,所谓的量变到质变,是你真正掌握一个行业的规则,一个领域的运作方式。谁也不敢说,自己可以用极短的时间来速成。这只能靠日积月累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小说里的所谓“阅历”,其实是这种生活点滴的真实感悟,是对社会运转的规则解读。尽管这种感悟,有时候即便懂了,也并不一定能表达出来。比如说,我们了解失恋的痛苦,但真的能把这种痛苦从字里行间里诉说出多少呢?我想,因人而异吧。
三,我们常说太年轻的作者,因为缺乏阅历写不出太深刻的稿子,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我觉得是对的的。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某些很聪明,或者说有天赋的作者,可以轻松的用一些对常识的了解,来暂时代替掉“阅历”积累的这个过程。用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以及一些类型小说固定的模式,来规避掉经验的缺乏。我也曾经在别的文章里说过,小说更主要的是故事的转承。所以很多人,认为作为作者并不需要太强调“阅历”。关于我们这里这个问题的争议,也就在这里。我觉得:有时候没人看得出你写的不对,不代表你写的没有问题。这个“阅历”的成长,毕竟还是需要的。这是你和自己的较量。你能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就在这里。
常常看到有人大言不惭,说自己一不学习,二不勤奋。只是整天混吃混喝,仍然成为了大神。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说,要么这是在“忽悠”后辈,要么就是真的因为祖师爷给饭吃,天生极好运啊。
如果有人把小说家比作木匠,比作艺术家,比作手艺人,这当然没问题。从技术的角度说,没人有禁止年轻人写作,也的确有才华横溢的年轻作家。但阅历的积累,和技巧的打磨,是值得你去花时间,甚至说是值得你用一辈子去慢慢浸淫的。
举一个井上雄彦的例子,他在年轻的时候画出了《灌篮高手》,领一时之风云。在壮年画出了《浪客行》。我们固然不能说哪一部作品更受人喜爱,但从技艺上,个人风格上后者无疑更为出色。
最后,我们说一下增加阅历的方式,和如何在创作时弥补阅历的不足。
一,各种经验增加方式。1多读书。你写一个类型的小说之前,先阅读这个类型的经典作品。但是,当拟创作一定数量该类型的作品后,相关同类型的小说就可以先放一放了。看点别的去。你写武侠的,可以去看看科幻,看看言情。写喜剧的,可以去看看悲剧,换换脑子。
2看人物传记是对增加阅历的速成法。不论是书籍还是影视,人物传记,都是了解历史和某个专业里重要人物的捷径。
3看史书,从自己国家的历史扫盲开始。
4观察社会热点,多思考。
5多照顾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在生活里多动手,积极地过日子。
二,如何弥补?写了那么多,其实这才是我们这道题的重点,但这个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我只能提供两个窍门。1在小说里塑造典型人物,套用生活中你所了解的人和事。即用生活原型来创作小说人物。
2写和生活有关的故事。
你看,关于如何弥补,具体方法只列了很少的部分。可见这件事真的很难。
我是来打酱油的。我不知道怎样写好一本文学作品,但我知道怎么写的作品是不好看的。首先,写作要用心。文学创作是作者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是单纯的,是抒发性的,是向外的,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这也是为什么小说开始创作之前都要确定文章主题的重要原因。如果在创作开始之前,或者在创作过程之中,内心就已经沾染了功利心和名利心的话,这样的作品就基本上很难得到读者的共鸣了。其次,写作要动情。文学创作其实就是一门工艺,作者就是匠人,动情之后方能传神,文章的情,就是文章的精神,动情越深,文章的精神就越充足。在写作之前,想想自己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否是你深以为信的,是否是饱含感触的,如果不够,就别急着下手,再多感触几分,让自己的感情达到饱满。然后,写作要懂行。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不了解的东西就别写了,写出来让别人看到一秒钟出戏了。然后,好像走题走的很过分啊。其实我就想说三思而后行,如果你有了好的创意,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动笔。至于阅历不足嘛,这一点,嘛,小朋友也可以写小说啊,当蒋方舟同学还是小朋友的时候,不也写了不少文学作品吗?其实写小说就是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嘛,对此进行情感赋予,然后进行创作和在创作,重点不就是对于自己已经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情感赋予吗。JK罗琳也不懂魔法,人家就写出了畅销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呢,你说她阅历很多,当年她开始动笔写这本书之前,也不见得就是一个阅历丰富的人呢。依稀记得人家当年写《哈利波特》的灵感也是来自于某一次看到了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的小正太,然后就情感大爆发,文思如泉涌了。其实,就算是一个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的小白领,也是完全可以写出一本很有感情的小说的,你要问他有多少人生阅历,忙着呢,一个月就四天休假,哪来的时间出去经历,可人家就能在这样的环境里迸发灵感,写出一本小说来呢。哎呀,其实写小说人家要看的重点也不是你有多少人生阅历,重点是要看清楚你在故事之中,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情感。一本小说,无论长短,最后被人们一总结,还不就成了寥寥的几句话了。读者不会记得你故事写得有多么的跌宕起伏,只会记得你文中的感情有多么的真挚。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观众到底是对《变形金刚》的感触根深,还是对《阿甘正传》的感触更深。最后,写小说嘛,可长可短,阅历不足,咱就多谢几篇短篇小说呗,只要写得感情真挚,寓意深刻,篇幅和阅历都不能将你禁锢。废话一大摞,总之,别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进行文学创作就更是如此了,慢慢写呗。阅历不足又怎样,谁生来就有阅历了,谁不是到了五十岁以后才知天命的。难道五十岁以下的人就写不出、写不好小说了?别急嘛。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