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23 16:01:0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但朱允炆在位仅有一年的时间,燕王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朱允炆离奇失踪,朱棣登基称帝。朱元璋传位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时,朱允炆年仅十五岁,朱元璋难道就不怕传位给如此年幼的孙子,导致皇位不稳吗?他为何不传位给自己的四皇子朱棣呢?
一是因为按照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使嫡长子朱标英年早逝,但朱棣是朱元璋的四皇子,也仅排在第四继承顺位。
二是因为朱棣虽能力出众,杀伐果断,但却不是朱元璋理想的继位人选。
三是因为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嫡长子,而且仁义孝顺,与其父亲朱标非常相似,朱元璋相信朱允炆会成为一位仁慈的继位之君。
按照明朝立嫡立长的原则,朱棣仅排在第四顺位。在古代,为了防止皇子之间争夺皇位,皇帝在立太子时,一直遵循立嫡立长的原则,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的嫡长子是朱标,对于这个嫡长子朱元璋花费了很多心思,不仅教导他治国之策,还将许多朝中大臣培养成太子朱标的心腹,朱元璋对于朱标这个继承人也非常满意,但天不遂人愿,朱标英年早逝,在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中,能力最出众的当属朱棣,但是朱棣仅是朱元璋的四皇子,而且他的母族出身卑微,所以如果是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朱元璋也不会将皇位传给朱棣。
朱棣虽能力出众,杀伐果断,但却不是朱元璋理想的继位人选。对于朱棣的能力,朱元璋是非常认可的,他不仅有胆识,还非常有谋略,朱元璋打天下时期朱棣就一直跟随在朱元璋身边,但是在朱元璋看来,朱棣并不是自己理想的继位人选,因为他认为朱棣戾气太重,如果未来他登上皇位,可能会发生兄弟相残的情况。而且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想找一个仁慈的继承人,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嫡长子,而且仁慈宽厚,与其父亲朱标非常相像。对于自己初立的太子朱标,朱元璋是非常满意的,而且朱元璋也是想把皇位传给朱标的,但朱标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就想到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后代,也就是朱允炆,朱允炆可以说是朱标的嫡长子,而且他为人宽厚仁慈,与其父亲朱标非常相像,朱元璋相信未来朱允炆会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所以最终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皇太孙朱允炆。
所以说朱元璋之所以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而不是朱棣,有朱棣不是嫡长子的缘故,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认为朱棣不是合适的继承人。朱允炆仁慈宽厚的一面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再加上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最终立了朱允炆为继承人,但最终朱允炆在位仅有一年的时间,燕王朱棣就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一生经历传奇,他的行事风格与众不同,在选择接班人这个问题上也让人有许多疑惑与不解,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朱元璋为什么立孙不立子的原因。
众所周知,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膝下还有好几个儿子,但他没有让其中的任何一个儿子继承皇位,而是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他这样做有什么深意?是老糊涂还是别无选择?
朱标
朱标出生于蒙元至正十五年九月五日,是朱元璋的长子。对于这个儿子,朱元璋倾尽了全部心血,朱标刚满六岁,朱元璋就聘请全国著名大儒宋濂为其开蒙。洪元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即皇帝位,当天就册封十四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并让他手下所有的核心成员兼任太子属官,尽心辅佐。
而后,朱元璋册已故平忠武王常遇春的长女为太子妃,随着太子的成长,朱元璋将军国大事的处置权逐步交到了太子的手中,甚至令群臣大小政事先启太子处分,然后再奏闻。
朱标可以说是史上地位最尊崇的太子,是朱元璋最信任最得意的儿子,也是顺理成章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天不遂人愿,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不幸病逝,这对于已经六十五岁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之后,朱元璋面临的问题就是,由谁来继承皇位?
国赖长君,朱元璋当时年事已高,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他可以另立一子继承皇位,这是无可厚非的选择。而且朱元璋的前五个儿子都是马皇后所生,无论立谁,都属于立嫡,没有立嫡立长的纷争。
按顺序,长子死了,应该立皇二子,可是皇二子秦王朱樉,却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人,据说,太子朱标之所以突然得病,与其巡视关陕过于劳累有关,而朱标为什么要巡视关陕,却是因为朱樉在封国无恶不作,伤天害理。如果因此立朱樉当太子,于情于理都不能服众,朱元璋也不可能将大明的江山送给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儿子。
朱棣
既然不能立长,可以考虑立贤,皇三子晋王朱棡,皇四子燕王朱棣的呼声都很高。当时朱棡35岁,朱棣3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们一个总领山西明军,一个总领北平明军,实力不相上下,不管立了谁另一个都不会服气,而且一旦开了立贤的先例,其他有能力的几个儿子也会蠢蠢欲动。如果这样的话,皇室自相残杀,大明江山即刻就会风雨飘摇。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只能选择跳过儿子,将皇位继承权直接传给孙子。而且之前元朝就有这样的先例,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立嫡长子真金为皇太子,后来,43岁的真金太子不幸去世,时年71岁的忽必烈面临的问题和朱元璋一样,到底立子还是立孙,经过8年的考察,忽必烈最终选择了真金太子最小的儿子铁穆耳作为皇为继承人,后来皇位顺利交接,政权过渡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朱标有两个适合继承皇位的儿子,一个是原配常氏生的朱允熥,另一个是继室吕氏生的朱允炆,而且朱允炆还比朱允熥大一岁,选谁更合理呢?
朱允炆
朱允熥的生母是皇太子的正妃,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女儿,是太子朱标的嫡子,朱元璋名正言顺的嫡孙,立他做接班人似乎天经地义。但是朱允熥有一个强大的外家,常遇春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舅舅常升袭爵开国公,掌握兵权,常妃的舅舅则是名将凉国公蓝玉,朱元璋担心自己身后,年幼的小皇帝镇不住这些骄兵悍将,大明江山迟早会被权臣篡夺。
朱允炆的生母吕氏本来只是次妃,但常妃过世后,朱标将她扶正,成为太子继妃,这样一来,朱允炆也算是太子嫡长子,虽然有些牵强,但也说得过去。而且吕氏的父亲是太常侍卿吕本,属于文官集团,选朱允炆作为接班人,没有军方背景,符合二代君主以文治国的政策。但是立孙的坏处,在于皇孙年龄太小,朱元璋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重新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他只能在有生之年,尽其可能地为朱允炆扫清障碍。
所以在洪武二十五年七月,秦王朱樉被打发回了西安,太子之位与他彻底无缘,九月十八日,息息,一大批权臣被打发到山西开展农业生产运动,他们的家小却留在南京和凤阳做人质。在册封大典之前,朱元璋特地把朱棣招回南京,这样一来,如果晋王谋反,燕王必定会出手,反之,如果燕王对册立之事有意见,晋王和大明朝的精英们正在山西虎视眈眈呢,朱元璋的每一步棋,都显示出他非凡的政治手腕与洞察力。
十二月底,权臣们回京,这时大势已定,等待他们的,是一场空前的大清洗。一个多月后,爆发了震惊天下的蓝玉案,受牵连的人不计其数,包括凉国公蓝玉、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都督黄辂,吏部尚书詹徽等在内的文武重臣被悉数诛杀,而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升、定远侯王弼等人此后也陆续遭到清洗。
既然要做,就索性做绝,这才是朱元璋的风格与本色。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