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关于写作,你有什么实用的经验,建议或者习惯

时间: 2022-08-18 11:00:4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关于写作,你有什么实用的经验,建议或者习惯

对于写作,你有哪些经验传授?

无戒姐邀请我到她的写作训练营讲课。我应允。但是关于读书写作的经验已经尽在《作为写作者,你真的会读书吗》 这篇文章里了。重复自己是不道德的,所以我在想,我还能说点什么。
困惑时,只能请出我的恩师:福楼拜、巴别尔和契诃夫,让他们给我教诲。于是想起福楼拜的写作单位:句子。他说,他在写作时,只想尽力写好每一个句子。巴别尔亦然。而我这个小学徒,一直奉行着大师们的基本准则。那就谈谈:
如何经营好你文章里的每一个句子。
1. 句子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定义一个句子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句号”。当你看到一个句号时,也就意味着一个句子的形成。当然,“叹号”也能形成句子,但用叹号的人,都是对自己文本不自信,才会想到用一个标点符号来增强语气。
我看简书上的文章不多,但在我读过的那么几十篇文章中,我发现,好多人都有一个毛病:不会用句号。一个句子就是一个意思,一个形象。如果你的句子里有两个意思,那么这个句子就是失败的。学会多打句号。某位文学大家(抱歉,我忘了Ta的名字)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每一行字里都要有一个句号。因为句号自带一种悬念的功能,看到一种句号结束,人们会下意识地想知道下一句的内容。
巴别尔说过:没有什么能比一个放在恰当位子上的句号更能打动你的心。
你能恰当地形成一个句子,便是对你作品的一次完成。无数次完成,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你现在可以重新审视一下你的文章:句号是否恰当?是否有点少了?
2. 怎么写好句子
句子,由词构成。在写作中,我们最常用到的词儿有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等。
你所用的词,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无限地靠近真实。我们具体来谈:
A 名词
名词有大小之分。举例:房子,就是一个大词。因为它还可以分为一些小词:海景房、别墅、出租屋、楼房、平房等。词儿越小,越接近一个事物的真实状态。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文学奖的华人作家哈金,谈到华语作品为什么在世界上不那么流行畅销后,说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细节不够。我们总是流于笼统和大概,细节功底太差。而外国人很重视这点。
习惯用小词,越贴近你所描写的事物的真实状态,越好。
B 动词
怎么用动词,还是延续名词的理论:用小词。
我之前用过一个例子,这次再提一下。鲁迅在写孔乙己给酒坊钱的时候,用了六个字,“把钱一字排开”。一般人可能会说把钱给他,或是放那,等等。但这些词都不如一个“排”,符合孔乙己那种迂腐的旧有的读书人的身份。
还有,我们平常写弯腰,也可以写伛着腰、猫着腰,等等。具体用什么词,看具体的情境。找到最妥帖的、贴近人物身份、心理和行为的那个词。
水平越高的人,越能找到最恰当的词。
C 形容词
“我认为名词只要求一个形容词,一个经过精心挑选的、最适当的形容词。只有天才才能允许自己在一个名词前用两个形容词。”
这话是巴别尔说的。巴别尔都只敢用一个,你呢?
形容词会拖慢一个句子的节奏,让句子变得笨拙、沉重。但是出于某些文体、叙事情绪、叙事精准的需要,使用形容词也是无可避免的。那你就一定要找到那个最精准的形容词。比如,你要形容一朵花,一颗树,需要用到颜色。但花可不止红色,树不止绿色。将颜色细分,也就是说,用形容词里的小词,这样就有可能抵达巴别尔所谓的“精心挑选的”“最适当的”那个词。
D 副词
副词是毒瘤。慎用,慎用。尤其是非常、特别这种俗不可耐的形容词,能少用还是少用。副词是为了表达程度。可替换副词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比喻。
举例来看,形容路面整洁、干净甚至带点恐怖荒凉的话,动用副词是可以的。但也可以试试巴别尔的写法:
货摊都上了锁,路面洁无一物,活像死人的秃顶。
死人的秃顶,这个比喻真是贼好。形容战后的街道荒凉,商铺全无,路面洁净凄凉,极其有味道。
E 总结
我以为,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靠近真实,或者说真相,关于人的真相。语言在真实面前,就像是像素较低的一种相机。我们写作者,都在用语言摄录人生的真实。为了提高像素,就必须锻炼语言的精准度。无论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越精确越能抵达事物和人生的真实。3. 怎么学习写好句子我能在这儿“吹牛逼”,也就是仗着多读了几本书,写了三四百万字的东西。
巴别尔说他自己在写作时,就像走钢丝。那种悬在绳子上的感觉,如履薄冰,极其谨慎。每一个词都要力求最精准,最无可替代。这样的人,用一辈子写了两部不长的短篇小说集《红色骑兵军》《敖德萨故事》,和其他信件等作品。我们没理由不好好读他的作品,去取经的。
对写作虔诚到痛苦的人,还有福楼拜。还有好多文学大师。我们有志于写作的人,不读大师经典作品,无异于自掘坟墓。
像这些大师们写的,咱得读。读完后,你得做笔记。像我之前提到的巴别尔形容路面的那句话,你要是觉得好,就应该整理在一起,勤看勤悟,好好学习一番。
大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你的文学审美,知道什么是好的,比盲目地低头写东西,重要得多。
4. 我的困惑:怎么描写
最后谈一点我的困惑,不知道描写一个东西要到达什么程度。
福楼拜在写作《包法利夫人》时,为了描写一顶独一无二的帽子,用了18页几千字的内容。一顶帽子至于吗?有时候至于,因为要接近绝对的真实,绝对的帽子。但是,福楼拜最后还是把18页的内容,删改数次,最后只有几句话。这是出于文体、情绪、叙事的需要。
当然,你也可以用一个帽子的名称来代替全部的叙述,比如鸭舌帽。然后结束描述。
同样,在描述一个房子,一个酒吧,一个阳台,一座城市,一个乡村,一个人的样貌身材衣着,怎么描写?我们需要细致到什么程度?是将房子里每一件物品都描写出来吗?还是只选用几样进行描述,或者干脆不描述,只用一个名词?
这些都是在写作中会遇到的问题。
斯蒂芬·金,曾讲述过这个问题。他说要讲描述服务于故事的情节、走向、情绪、气氛等。总之,你描写的程度深浅,取决于故事发展的走向。
好像这是一段正确的废话。困惑还在,没解决。
直到,我在马尔克斯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看到了答案。(过年回家,没有带这本书。具体的例子就暂时不举了,但不妨碍我表达意思。)小说里,马尔克斯写到一个阳台。他不会写阳台具体用的是什么装修材料、它的形状、大小颜色、年龄,而是写阳台里的盆栽、绿植。他让我记住这个阳台,不是因为呆板的阳台本身,而是阳台所能容纳的那一样最特别的东西。
同理,你想想,你记住巴黎,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可能是埃菲尔铁塔 、塞纳河等这些地标建筑,或者《巴黎圣母院》《流动的盛宴》这样的文学作品。用这个思路,你去描写一个人,描写一个地方,一个物件,可能那个物件上最特别的东西,反而更容易让人记住,也更贴近那个事物的真实像素。读书、写作十一年,我全部的经验就可以总结为这一句话:经营好文章里的每一个句子。明白要做什么,那就继续读,继续写下去吧。
尹沽城,青年编剧,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微博|简书 ID:尹沽城。

写作是一辈子的事,对于写作的个人经验分享主要从十方面考虑:

1.因为自己是写的相关健康方面的主题,是属于自己的对口专业,写起来相对容易些。

2.先完成再完美,很多人觉得自己文章写得不太好,但是我们对自己要求不要太高,可以试着先去完成一篇文章,在基础上进行修改与润色。我们需要写接地气的文章,不要长篇大论,全是理论方面内容。

3.平时要注意观察,收集素材,如医院体检检出了很多肺部疾病,甲状腺疾病等,我在第一时间就去查阅各种书籍,去查阅文献,看文章,写出了相关肺部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饮食建议等,比如甲状腺疾病也推荐了一些好的饮食。

4.写作不是写日记,不提倡自嗨,我们要写别人需要的文章,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读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写文章不是自我表现,无论如何“与读者沟通”。

5.输入输出系统,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我们一定要先去输入,没有输入谈何输出。这也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对我们写作能力的增加有很大帮助。文章是在被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6.写作不仅是写,而且还需要说,听,观察和思维,如我在病房做宣教工作时,在说完所有内容时,就可以把所说的内容整理成一篇文章。思维是很重要的,如有些人文章看的一目了然,而有些看完了也不知道重点,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整合过程。

7.写擅长的文章,学会分析自己擅长什么,然后朝着这方面努力。

8.需要从作者视线转变成读者视线,写出读者想读的内容,勾起读者兴趣,还要有信服力,最后要深入浅出的语言。

9.写作与美食烹饪的异曲同工之处,第一步写文章需要选择主题(做菜需要决定菜式),第二步需要收集信息(准备食材),第三步理出思路(对着菜谱烹饪),第四步加入案例(有调味品),最后修改文章(关注饮食细节)。

10.需要用自己的语言 用别人理解的语言去叙述,唤起共鸣的都是身边事(自己的或别人的),需要多用具体化的语言,如名词,动词,不要用抽象化的语言,如描述一个橘子好大,可以用好大一个橘子,像橙色的哈密瓜一般大,我们需要有画面感。在平时写作之前一定需要进行构思,忌一开始就动笔。如可以使用九宫格,中间主题,四周可进行发散,写上相关关键词。

为健康答疑解惑,营养界最会手绘的医生(微信公众号:王霞般若)

写作首先要在生活中发现素材。

上中学时,我有一次不小心打破玻璃,玻璃碎了一地,尽管是一件小事,但这件事让我不断回想。“当时幸好没有伤到人,但我会后怕,万一当时砸到人会怎样?如果砸到人,我和被砸的人的命运是不是从此就会彻底改变?”后来,这段经历被我写进了《北京一夜》,在这个故事里,一个男孩打碎了玻璃,砸到了一个女孩,从此,这两个人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在心里一直思考另外一种可能性。小说实际上也是一种可能性的艺术,我们把人生当中的可能性组合在一起,就会变成很有意思的小说。每到一个城市,我总是喜欢在夜里去大街上走一走,有时候看到一个人迎面而来、擦肩而过,或者碰上一个奇怪的新闻、事件,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本书的灵感来源。

写作的灵感固然重要,但写作更重要的是要勤奋。从写作小说的第一年获得“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杯文学新秀奖”,到之后成为畅销书作家。这一路走来,很多人觉得我在写作之路上走得很顺利。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顺利都是建立在勤奋之上的。

坚持才能成就热爱!

写多写少没关系,有感觉时可以写五六千字,没感觉时写一两千字也是可以的。只有稳定的创作,才能始终保持着很好的状态和欲望。

对有的人来说,持续的写作会是一种负担,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创作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我们能在创作本身中活的快乐。哪怕没有人看,写完的瞬间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人总得有一些目标和追求,我希望能够写出雅俗共赏的,能够有很多读者喜欢,同时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作品。

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这回事》由美国斯蒂芬·金所著。一半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恐怖小说之王的人生回忆录,一半是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的文学大师的创作经验谈。

这是我写的第三篇关于写作方法的读书笔记了。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一窥斯蒂芬·金的成长经历和对写作的经验看法,受益匪浅。

说起来,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奇迹。

在斯蒂芬·金把这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他出去散步,被一辆货车撞飞,生命垂危。他被紧急送进医院抢救,好不容易才从鬼门关回来。斯蒂芬·金受尽病痛的折磨,但仍念念不忘此书,稍有好转就担心自己时间不多,带病继续写作,才有了这本书。这本书对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一本呕心沥血的传世秘籍,一本盖棺论定的生命之作。

第一部分自传

这一部分是作者以写作为主线的成长经历的一个自传。作者小时候疯狂迷恋看漫画、小说,在看掉了六吨重的书后,他忍不住开始自己动手写故事,然后到处投稿,那个时候他还不到14岁。当然,稚嫩的他,不断投稿,不断被杂志、出版社拒稿。但他并不放弃,在墙上钉了一枚钉子,把退稿信都钉在墙上。后来,因为退稿越来越多,钉子承受不住掉下来,他又重新换了一枚大钉子,继续写,继续投。

《写作这回事》:到我十四岁的时候,我墙上的钉子已经承受不了太多退稿信的重量,我另换了一个大钉子,继续写。到我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到手写的退稿信内容比“勿装订,用曲别针”之类的建议更令人鼓舞。

作者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把我也整得激动起来。我在读书笔记《我们一直学不好外语,原来是顺序错了》中说到,我们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爱上它。作者的这种对写作和阅读的热爱,就是让他成为作家的最重要的原因。

《写作这回事》: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你必须首先得做到:多读,多写。

我读书并非为了学习写作;我读书是因为我就喜欢。

当我写作的时候,就像在游乐场,哪怕我呆在其中最糟糕的三个钟头,感觉也还是真他妈的爽。

第二部分论写作

这一部分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作为最畅销的恐怖小说作家的斯蒂芬·金多年来创作经验的总结,内容十分深刻,我一点都不高明,目前只能从书中吸收到下面四点智慧,供大家一起学习。

1、故事是第一位的

任何东西——背景故事、环境描绘,人物描绘等等在作者看来都是可以精简的,而小说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故事写好,把故事服务好。读者是来看故事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为故事服务,为读者服务。

小说创作者与编剧不一样。编剧不仅要想故事,还要想场景布置,甚至要想这个人物出场时候的具体着装打扮。但是小说不需要,小说要做的是讲好故事。作者用很大的篇幅,举了很多例子来强调这个问题。

有人说人物的形象难道不用通过外貌的描绘给读者一个印象吗?在作者看来,刻意、细致地描绘服装、脸型根本不能体现人物形象,相反会让读者觉得无聊,觉得老套。作者最讨厌的就是为了表现一个人物性格很坚毅,然后写出他的脸轮廓如何如何之类的大段描述。太假太让人讨厌了。

《写作这回事》:我不是很喜欢那种事无巨细地描述人物外形特征及及穿着打扮的写作风格(我尤其受不了衣物描写;如果我真想读衣物描写,我总可以拿本 J .crew的商品目录看看)。我认为,与其描写人物的外在形象,还不如突出现场感和特征更容易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样,我认为外形描写不该成为人物性格塑造的捷径。

在作者看来,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读者自会产生他们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就像莎士比亚说的,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对于繁琐的描绘,作者总是力求精简,删改使用过多的被动语态、删除过多的副词、形容词。

《写作这回事》:跟被动语态相类,副词大概也是为了胆怯作者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例如关于对话的描写。

《写作这回事》:

“把枪放下,乌特森!”金克尔咬牙( grated)道。

“别停下,吻我!”莎娜喘息( gasped)道。

“你这个混账刻薄鬼!”比尔怒斥( jerked out)道。

作者说拜托,千万不要写成上面这样,直接用某某说就可以了。什么笑着说啊,语重心长地说,不用,全都不用。人物的感情,人物的性格不能靠这些又臭又长的像补丁一样的词,要依靠对话本身的力量。

但是小说创作中并没有什么铁的戒律。作者认为,规则要有,但也不是死板的,偶尔也是可以打破的。但是注意要在十分必需的时候才能用,要在特别需要突出这个词的时候用,因为这样偶然一用,效果很可能还特别好。

2、制定每天的写作小目标,快速完成第一稿

斯蒂芬金把写作分成三稿。第一稿是关起门来,一气呵成创作出草稿;第二稿是把一稿凉一凉后,再修改成完整的初稿;第三稿是打开门找读者,听取反馈意见后再进一步修改成完整的成品。

根据作者的描写,第一稿的创作,我认为和娜妲莉的《心灵写作》的理念十分一致,就是要快,要直抒胸臆,要把此时此刻脑子里想到的故事全都不加批判地写下来。不求写得如何完美,但求写出自己的真实经验,写得爽!

《写作这回事》:实践是无价之宝(写作实践应该感觉很爽,一点也不像是训练实践),而坦诚必不可少。叙事技巧、对话以及人物塑造最终都要落到实处,就是要看得清听得真,然后用同样的清晰和真切把你所听所见记录下来(无须动用不必要的累赘副词)

为了更好地写好一稿,作者建议初学者给自己定一个写作计划。刚开始我们可以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免得产生挫败感。目标定好以后,我们就要下定决心,把自己关进书房里,移走所有让我们分心走神的东西,不达目标决不开门。

其中很要紧的一点是,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回头翻看刚写好的内容的冲动,要控制住想马上分享给亲朋好友阅读的冲动。在没有写完一稿之前,不管我们自认为写得多么精彩,都不能回头去看,也不能给别人看。原因在书中有很好的解释,如果你感兴趣,不妨找来看看。

《写作这回事》:第一遍的草稿—即纯故事稿—一应该是没有别人帮忙(或是干预)独立完成的。

3、把一稿凉一凉后,用局外人的心态修改

第二稿,就是删改文章,做到简短。作者认为,第二遍稿子至少要比第一遍少10%以上。

制作第二稿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名刚拿到这个故事的读者。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作者建议在第二稿和第一稿之间一定要有一段时间间隔,好让我们忘记掉第一稿的内容。

当这种陌生化的效果出现后,我们才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更轻松地发现故事的漏洞和毛病,更能大刀阔斧地给作品做减法。这个阶段的最主要任务是发现故事漏洞,这些很可能是非常大的漏洞,包括动机上的缺乏或者是逻辑上的大的错漏。

《写作这回事》:经过了六个星期的复原,你还可以发现故事或是人物发展中那些巨大的漏洞。我说的是大到开得进卡车的漏洞。这样的问题如何能在作家忙于写作的时候,竟然逃过他/她的眼睛,这确实比较令人吃惊。

在讲到故事的情节问题时,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不要刻意地设计情节。他的意思当然不是说故事情节不重要,而是说,故事的发展不是设计出来的。

《写作这回事》:对于结局我常会有个大致的想法,但我从来不曾命令任何一群人物必须按照我的旨意行事。何必控制欲这么强?或迟或早每个故事总会走到个结局,管它结在哪呢。

作者说我们只要知道一个大的方向就可以了,在我们写起来以后,就应该是由笔下的人物自己来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把自己代入到笔下的人物中去,模仿他们的性格,想象他们在那样的情境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不要欺骗读者,不真实的故事,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

4、打开门来改第三稿

我们把第二稿发给六到八个朋友看,收集这第一批读者的反馈意见。这很像一个程序做出来以后,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待内测完成再进行公测。

如果所有的读者都认为你写得好,那么说明你的二稿真的很不错了。

如果有多数读者说我们这个故事里面的什么情节,他们看不懂或者有问题,我们就可以考虑写第三稿了。

如果说一些人觉得这个故事情节不好,而另一些人觉得很好,比例各占一半一半的话,那就算作者赢,我们就不可以不用去动这个情节。

在第三稿的阶段,我们要多考虑考虑主题了。我们需要想想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作者说主题是自然而然写出来的,而不是实现想的,包括如果存在象征意义的话,也是自然出来的,不是故意设计出来的。

当我们发现了小说里出现的象征意义,就像发现了一笔宝藏,一块化石,我们要好好挖掘打磨,让它闪闪发光。这些我们挖掘出来的宝藏能让故事独一无二。

《写作这回事》:好小说总是由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几乎很少是先定好主题,然后发展出故事。

给自己提的要求

尝试用书中的思想和三稿法来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By 逆水行舟读书会,一个分享好书的公众号。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快速作司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因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向学生进行快速写作目的教育,如果学生认识了快速作文的必要性,他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习趣。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学生有话可写。 

    2.积累写作材料 

    这一点要贯穿到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但在基础训练阶段要重点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一定要求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主义,党的领导,尊重知识,改革开放,廉政建设,学雷锋等等,每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的积累,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3.丰富写作语言 

    如果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时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如果词汇不丰富,写到中途某个字不会写或者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写作就会“卡壳”,当然也就达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因此,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不会老说口水话。再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克服学生腔。另外,要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词汇丰富,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速度也就快了。 

    4.训练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速度。因此进行快速作文教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作文不是书法竞赛,并不要求铁画银钩,但也不能龙飞凤舞,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主要是临摩字帖,每个学生应备有两本字帖,一本正楷,一本行书,先练正楷,后学行书,逐日临摩,坚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通过素质训练,要使学生想写作文,爱写作文,并且有东西可写,话写得通顺。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快速作司文训练才会有成效。心理学同时告诉我们,兴趣与当前的需要有关,因此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办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向学生进行快速写作目的教育,如果学生认识了快速作文的必要性,他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习趣。另外,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学生有话可写。 

    2.积累写作材料 

    这一点要贯穿到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但在基础训练阶段要重点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因此,一定要求学生分专题记住;一些典型材料,譬如有关爱国主义,党的领导,尊重知识,改革开放,廉政建设,学雷锋等等,每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的积累,教师只能做指导,要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全班统一,全班统一了,写作的论据就会雷同。所积累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要强调用脑记,要背,不能光靠笔记本。材料越充足,写作速度就越快。 

    3.丰富写作语言 

    如果学生语言贫乏,写作时搜索枯肠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如果词汇不丰富,写到中途某个字不会写或者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写作就会“卡壳”,当然也就达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因此,写作语言的训练和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写作语言的方法之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得越多,背得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不会老说口水话。再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克服学生腔。另外,要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词汇丰富,写起作文来就能得心应手,速度也就快了。 

    4.训练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速度。因此进行快速作文教学,必须强化书写能力训练。作文不是书法竞赛,并不要求铁画银钩,但也不能龙飞凤舞,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主要是临摩字帖,每个学生应备有两本字帖,一本正楷,一本行书,先练正楷,后学行书,逐日临摩,坚持不懈,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通过素质训练,要使学生想写作文,爱写作文,并且有东西可写,话写得通顺。

《写作这回事》由美国斯蒂芬·金所著。一半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恐怖小说之王的人生回忆录,一半是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的文学大师的创作经验谈。

这是我写的第三篇关于写作方法的读书笔记了。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一窥斯蒂芬·金的成长经历和对写作的经验看法,受益匪浅。

说起来,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奇迹。

在斯蒂芬·金把这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他出去散步,被一辆货车撞飞,生命垂危。他被紧急送进医院抢救,好不容易才从鬼门关回来。斯蒂芬·金受尽病痛的折磨,但仍念念不忘此书,稍有好转就担心自己时间不多,带病继续写作,才有了这本书。这本书对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一本呕心沥血的传世秘籍,一本盖棺论定的生命之作。

第一部分自传

这一部分是作者以写作为主线的成长经历的一个自传。作者小时候疯狂迷恋看漫画、小说,在看掉了六吨重的书后,他忍不住开始自己动手写故事,然后到处投稿,那个时候他还不到14岁。当然,稚嫩的他,不断投稿,不断被杂志、出版社拒稿。但他并不放弃,在墙上钉了一枚钉子,把退稿信都钉在墙上。后来,因为退稿越来越多,钉子承受不住掉下来,他又重新换了一枚大钉子,继续写,继续投。

《写作这回事》:到我十四岁的时候,我墙上的钉子已经承受不了太多退稿信的重量,我另换了一个大钉子,继续写。到我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到手写的退稿信内容比“勿装订,用曲别针”之类的建议更令人鼓舞。

作者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把我也整得激动起来。我在读书笔记《我们一直学不好外语,原来是顺序错了》中说到,我们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爱上它。作者的这种对写作和阅读的热爱,就是让他成为作家的最重要的原因。

《写作这回事》: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你必须首先得做到:多读,多写。

我读书并非为了学习写作;我读书是因为我就喜欢。

当我写作的时候,就像在游乐场,哪怕我呆在其中最糟糕的三个钟头,感觉也还是真他妈的爽。

第二部分论写作

这一部分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作为最畅销的恐怖小说作家的斯蒂芬·金多年来创作经验的总结,内容十分深刻,我一点都不高明,目前只能从书中吸收到下面四点智慧,供大家一起学习。

1、故事是第一位的

任何东西——背景故事、环境描绘,人物描绘等等在作者看来都是可以精简的,而小说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故事写好,把故事服务好。读者是来看故事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为故事服务,为读者服务。

小说创作者与编剧不一样。编剧不仅要想故事,还要想场景布置,甚至要想这个人物出场时候的具体着装打扮。但是小说不需要,小说要做的是讲好故事。作者用很大的篇幅,举了很多例子来强调这个问题。

有人说人物的形象难道不用通过外貌的描绘给读者一个印象吗?在作者看来,刻意、细致地描绘服装、脸型根本不能体现人物形象,相反会让读者觉得无聊,觉得老套。作者最讨厌的就是为了表现一个人物性格很坚毅,然后写出他的脸轮廓如何如何之类的大段描述。太假太让人讨厌了。

《写作这回事》:我不是很喜欢那种事无巨细地描述人物外形特征及及穿着打扮的写作风格(我尤其受不了衣物描写;如果我真想读衣物描写,我总可以拿本 J .crew的商品目录看看)。我认为,与其描写人物的外在形象,还不如突出现场感和特征更容易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样,我认为外形描写不该成为人物性格塑造的捷径。

在作者看来,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读者自会产生他们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就像莎士比亚说的,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对于繁琐的描绘,作者总是力求精简,删改使用过多的被动语态、删除过多的副词、形容词。

《写作这回事》:跟被动语态相类,副词大概也是为了胆怯作者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例如关于对话的描写。

《写作这回事》:

“把枪放下,乌特森!”金克尔咬牙( grated)道。

“别停下,吻我!”莎娜喘息( gasped)道。

“你这个混账刻薄鬼!”比尔怒斥( jerked out)道。

作者说拜托,千万不要写成上面这样,直接用某某说就可以了。什么笑着说啊,语重心长地说,不用,全都不用。人物的感情,人物的性格不能靠这些又臭又长的像补丁一样的词,要依靠对话本身的力量。

但是小说创作中并没有什么铁的戒律。作者认为,规则要有,但也不是死板的,偶尔也是可以打破的。但是注意要在十分必需的时候才能用,要在特别需要突出这个词的时候用,因为这样偶然一用,效果很可能还特别好。

2、制定每天的写作小目标,快速完成第一稿

斯蒂芬金把写作分成三稿。第一稿是关起门来,一气呵成创作出草稿;第二稿是把一稿凉一凉后,再修改成完整的初稿;第三稿是打开门找读者,听取反馈意见后再进一步修改成完整的成品。

根据作者的描写,第一稿的创作,我认为和娜妲莉的《心灵写作》的理念十分一致,就是要快,要直抒胸臆,要把此时此刻脑子里想到的故事全都不加批判地写下来。不求写得如何完美,但求写出自己的真实经验,写得爽!

《写作这回事》:实践是无价之宝(写作实践应该感觉很爽,一点也不像是训练实践),而坦诚必不可少。叙事技巧、对话以及人物塑造最终都要落到实处,就是要看得清听得真,然后用同样的清晰和真切把你所听所见记录下来(无须动用不必要的累赘副词)

为了更好地写好一稿,作者建议初学者给自己定一个写作计划。刚开始我们可以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免得产生挫败感。目标定好以后,我们就要下定决心,把自己关进书房里,移走所有让我们分心走神的东西,不达目标决不开门。

其中很要紧的一点是,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回头翻看刚写好的内容的冲动,要控制住想马上分享给亲朋好友阅读的冲动。在没有写完一稿之前,不管我们自认为写得多么精彩,都不能回头去看,也不能给别人看。原因在书中有很好的解释,如果你感兴趣,不妨找来看看。

《写作这回事》:第一遍的草稿—即纯故事稿—一应该是没有别人帮忙(或是干预)独立完成的。

3、把一稿凉一凉后,用局外人的心态修改

第二稿,就是删改文章,做到简短。作者认为,第二遍稿子至少要比第一遍少10%以上。

制作第二稿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名刚拿到这个故事的读者。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作者建议在第二稿和第一稿之间一定要有一段时间间隔,好让我们忘记掉第一稿的内容。

当这种陌生化的效果出现后,我们才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更轻松地发现故事的漏洞和毛病,更能大刀阔斧地给作品做减法。这个阶段的最主要任务是发现故事漏洞,这些很可能是非常大的漏洞,包括动机上的缺乏或者是逻辑上的大的错漏。

《写作这回事》:经过了六个星期的复原,你还可以发现故事或是人物发展中那些巨大的漏洞。我说的是大到开得进卡车的漏洞。这样的问题如何能在作家忙于写作的时候,竟然逃过他/她的眼睛,这确实比较令人吃惊。

在讲到故事的情节问题时,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不要刻意地设计情节。他的意思当然不是说故事情节不重要,而是说,故事的发展不是设计出来的。

《写作这回事》:对于结局我常会有个大致的想法,但我从来不曾命令任何一群人物必须按照我的旨意行事。何必控制欲这么强?或迟或早每个故事总会走到个结局,管它结在哪呢。

作者说我们只要知道一个大的方向就可以了,在我们写起来以后,就应该是由笔下的人物自己来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把自己代入到笔下的人物中去,模仿他们的性格,想象他们在那样的情境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不要欺骗读者,不真实的故事,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

4、打开门来改第三稿

我们把第二稿发给六到八个朋友看,收集这第一批读者的反馈意见。这很像一个程序做出来以后,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待内测完成再进行公测。

如果所有的读者都认为你写得好,那么说明你的二稿真的很不错了。

如果有多数读者说我们这个故事里面的什么情节,他们看不懂或者有问题,我们就可以考虑写第三稿了。

如果说一些人觉得这个故事情节不好,而另一些人觉得很好,比例各占一半一半的话,那就算作者赢,我们就不可以不用去动这个情节。

在第三稿的阶段,我们要多考虑考虑主题了。我们需要想想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作者说主题是自然而然写出来的,而不是实现想的,包括如果存在象征意义的话,也是自然出来的,不是故意设计出来的。

当我们发现了小说里出现的象征意义,就像发现了一笔宝藏,一块化石,我们要好好挖掘打磨,让它闪闪发光。这些我们挖掘出来的宝藏能让故事独一无二。

《写作这回事》:好小说总是由故事开始,发展出主题;几乎很少是先定好主题,然后发展出故事。

给自己提的要求

尝试用书中的思想和三稿法来写一个完整的故事。

By 逆水行舟读书会,一个分享好书的公众号。

 首先我认为多阅读优秀的作品。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但受着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最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多阅读优秀的作品。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读一次不够可以多读几次,彻底吃透一本好书,比你多读10本书的效果都好。
 

再来就是多写。如果可能话每天都写或者一天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闪光点,都可以形成文字。正所谓“熟能生巧”,循序渐进,练的多了,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写作能力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要细水长流,集腋成裘。 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你可以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

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都是你写作的素材。


最后记住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的条件下,使用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关于写作技巧

关于写作技巧

关于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就是表现时运用的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写作技巧 内容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快来看看吧。

关于写作技巧1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9、略叙法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中不可缺少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以及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的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关于写作技巧2

1、观察与思考

为什么觉得写作文难?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下笔,只是一味地凑字。请记住这样一句话,生活是习作素材的源泉。学会在生活多多观察,观察人物、动物、植物,以及某件事发生的状态和过程,学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并且能够在观察中认真思考,思考人物的内心活动、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状态等等。如此一来,孩子见得多了,脑袋里面想得多了,那么就会拥有更多独具真实性、实践性、真情感的习作素材,就不用发愁没有东西可写了。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长时间的有意识观察思考变成一种良好习惯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写出好的文章。

2、阅读加积累

想要作文水平得到更稳、更扎实地提升,还需要多多阅读名人名家的经典篇章。视学校内规定的经典阅读为基础,课外阅读的数量与质量也要列入计划之内。阅读数量,不单纯指多多看书,如果毫无目的随意翻看,那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这个时候就要思考阅读质量了,想要提高阅读课外经典的质量,较为直接的办法就是学写“读书笔记”。

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可以将“读书笔记”分为浅层读书笔记和深层读书笔记。

一到二年级主要以看图说话、看图写话一句话作文、一段话作文、几段话作文、作文为主,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可以布置各类写人、叙事、写景、想象等、篇幅短小,并具有一定道理的文章,可将其称为“读《……》篇章有感”。这一类读书笔记主要是以记录好词、好句、好段为主,以这一过程注重积累,为后期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段作文素材积累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内词语、古诗文、名人名言等。

三到六年级的作文题材较为丰富,大致包括观书有感、观影有感、书信、说明作文、想象作文、议论作文等,这就需要在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中,有意识侧重素材的应用。素材应用的过程中应当避免照搬照抄,想要做到作文素材的灵活运用,就有必要多练笔,多阅读,多分析,多领悟,这才能够逐步提高作文成绩。高年级段作文素材积累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课内古诗文等,还需要纵向延伸,不断学习并积累课外古诗文、经典国学故事、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时事新闻。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当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方法,即看作者是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以及如何描写事情经过的等等。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总结出部分方法和技巧,并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时常拿出多多翻阅,从中借鉴或引用,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做阅读理解

阅读文章,并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层意义,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另一把金钥匙。课内外阅读理解习题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习题,二是拔高训练。基础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测验,只有将基础知识打牢,才能够降低学生自身习作过程中的难度。想要在阅读理解中获得更有价值的习作方法与技巧,就必须增加拔高训练的部分。这部分练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主题思考与总结的能力。此部分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建议学生先思考,再参考。让学生自主思考相关问题的答题思路与主旨方向,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切入点。及时参考答案,能够让学生获得有关阅读理解的较为正确的答题方式,且能够抓住重点。抓住文章主旨找到文章重点、,即可将其引入与自己主旨相符的作文中。解释:将阅读理解拔高部分的训练看做习作过程中升华文章主旨的素材,引用这样的素材,一方面能够展现学生文笔的功力,另一方面会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也能够打动读者,即获得高分。

4、勤练笔汉字+行文、

想要阅卷老师给出较高的作文分数,首要前提是要保证卷面的干净整洁。一方面要保证没有错别字,另一方面就是向老师展示漂亮规范的汉字。想要写出规范的汉字,就必须要求孩子经常练习字帖。不是说光练习字帖就可以了,日常作业也应该多加注意。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课后作业往往比较多。低年级的孩子一般自控力较弱,这就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不要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而是应当在写作业的时候,也要保证汉字的书写规范。时间长了,孩子认真写字的习惯自然就养成了,写字的速度也会逐渐提高。汉字的练写是基础,想要提高作文的水平,家长还应当督促孩子时常进行小练笔的训练。小练笔的内容随机,给孩子更多想象与发挥的空间。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准备小练笔的本子,多多练笔多积累,既是为各个类型作文积累素材,在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中,又能够让孩子逐渐形成“落笔有话说”的能力。

5、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检验学生行文是否准确的一项标准。有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不会去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常见的误区就是“一逗到底”,一段话中,只在结尾处画上句号。这样的行文会显得没有层次与结构,看上去会比较啰嗦。

6、写作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写作类型,在不断练习相应作文的过程中,我们的作文会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习惯。这些习惯可能会让你的行文更加出彩,但也有可能会给你的.作文减分。那么就需要不断发扬自身作文的优势,不足之处应当及时发现并纠正。在不断习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有的写作风格。想要使自己的作文拥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具体练习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字句推敲细琢磨”。在一段话中,有时候需要细细推敲该用哪个字,该用哪个词,选择恰到好处的字词句,会让描写的人物、事物、风景等更加形象,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好酒越酿越浓,好的文章更需要耐心推敲。

7、真情实感

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一篇作文,从开头到结尾,希望流露出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那样能够让读者看过之后,能够与其产生共鸣,更具说服力。但是作文中的一些事情,可能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许是别人的故事,或者干脆是虚构的故事,那我们该如何做到抒发真情实感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发挥合理的想象了。合理的想象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切勿夸大事实。我们可以将自己视为文中的主角,或者是旁观者,进行合理写作。

关于写作技巧3

1、特征法 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如:“一溜”、“不分好歹,一顿钻进”、“一毂辘睡倒”。

2、连贯法 连贯地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3、特写法 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4、反常法 :人物在某种条件下的反常动作,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5、并现法 描写同一场面下各种人不同的动作,他们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6、化功大法 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7、涂脂抹粉 在动词前面加上修饰语,如幅度、速度、力度等。

8、配上声音 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9、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

10、顺承连接式 几个动作之间具有承接相连的关系

1、某一个对象来发出。

2、由两个乃至多个对象发出

11、前呼后应式 前面有某种动作描写,后面又出现了这种动作,从而形成前后呼应的关系

12、心理感受式 就是描写人物感情世界的变化情况。

1、自我心理感受式

2、他人心理感受式

13、并列平行式 被描写的动作之间呈现出一种并列关系,它们不存在先后,也没有因果、对比等方面的关系,动作的发展是平行的

1、动作由个体发出,施动对象为一个人物或动物或事物。

2、动作由群体发出,施动对象至少有两个,多为合体的

14、客观显露式 对客观事物所发出来的动作进行描写。

1、通过人为感觉,将静物动写。

2、通过外力作用,直接描写景物动态。

15、分合转换式 所写的几个动作之间具有总分关系,这是从动词表意范围大小的角度说的。

1、先分后合

2、先合后分

16、比喻连环式 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人事物景的动作,不止用一个比喻,也不止一个动作,二者密切配合。

1、顺承连环式

2、因果连环式

17、拟人寄情式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动作,以此来寄托某种情感,表达某种情意,展示某种情况。

1、将写作对象拟人化

2、将事物动作拟人化

文章标题: 关于写作,你有什么实用的经验,建议或者习惯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47685.html

[关于写作,你有什么实用的经验,建议或者习惯]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