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12 02:00: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对于《我的团长我的团》,剧大有顶着战争的帽子刻画人性的嫌疑,所以我超乎寻常的喜欢他,所以也有人超乎寻常的不喜欢他,兰晓龙是喜欢写人性的,尤其是男人,写的极好,还有那些人生的感悟,战争是他寻来的一身盔甲,他毕竟是个编剧,编剧已经失去了为纯文学而文学的立场,他总要为自己厉兵秣马,为自己的仓备好充足的粮,所以他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引来众说纷纭,也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失去的东西他知道和知道他的人知道。士兵突击是关于理想和自欺欺人,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关于真实和灰飞烟灭,我,是个喜欢后者的人,宁可在残酷中心竭,不愿在虚伪中矫情。宁肯在孟烦了的叛逃中审视自己的懦弱,不想在许三多的执拗中理解他们的单纯。所以我想我是属于团剧里面描写的那群人,在我们这群人里面,团剧是一个好剧本。 剧本后面情节的致命删减,他们为了什么?为了声势浩大的宣传,为了喜欢挑刺的军迷,为了冠冕堂皇的大制作,那些漆黑的镜头,那些零碎的晃动,那些刻意而为的宏观场面,到最后恰恰成了很多人诟病的地方,是想抒写一段历史,怀念一群人,还是想用战争的场面冲击眼球,制造炮火连天的残酷与真实,这两者如果不能很好的衔接,本该取舍的,我个人也很喜欢亮剑,但是这两部戏有根本的不同,亮剑在战争中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智和勇,而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战争的辅佐依然是为了表达一群人的性与情,一条小溪汇入大海,明晰透彻,一场大雨落入江海,错落有致,何以再让鱼群搅乱跃动的水滴,暗淡的黑夜,一道闪电划过,狰狞的鲨鱼叼着猎物,然后归于沉寂,还有心的无力。
剧中的李连胜,外号李乌拉。乌拉是东北的一种草,所谓的“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据说,旧时东北人把乌拉草捶软,絮在鞋子里,可以防寒保暖。我不知道李连胜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外号,不知道是不是说他一直贱得跟乌拉草一样,老是被人踩在脚下,又抑或他总把这东北的一大宝贝挂在嘴边。我只知道,在这一集,他死了。身中十几枪,血早已流尽。自从见到同胞和同袍以后,他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高大的迷龙背着他,从夜晚到白昼,穿行于茂密的丛林。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刻,他抬起手来,摸了摸迷龙的脸。他甚至看不到这张脸,他的全部力气只够抬起手来,接触它。这是他同东北最后的一丝可感可触的联系了。我不知道他在最后一刻想了什么,或者说看到了什么,不知道这异国的丛林是不是幻化为长白山夏日的绿和冬日的雪。他死了,家,在千里万里之外。
迷龙固执地背着这个死去的人,固执地任那身体的温度在他背上一点一点地凉下去,直至僵硬。这个高大汉子的脸真是不能看,那种深悲巨痛以一种平静的方式被表达出来,透过屏幕,直抵人心。看着那张脸,不发一言,不着一字,你都能够清清楚楚地感觉到,迷龙背着的,不是一具尸体,而是他的东北,他的整个的东北。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现如今的中国人,大半是没有信仰的。没有信仰,又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却还没有疯,这得益于中国人从家这个概念里得到的支持。对于家和乡土的眷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即使是在今日快节奏的商品社会,从五光十色的物质生活的缝隙中,只要留心,你会清晰地看到乡土情结。大学里的同乡会、各地的某某商会、政界中隐隐约约的以乡土和地域结成的利益团体……只要稍稍留心,你会发现它固执的存在。姑且不去讨论它的利它的弊或者它的别的什么,我们只要看见它就够了。看见它,意识到它,再设想: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故事发生的背景下,炮灰团的成员们,很多是从农耕社会中走出来,离了家,离了乡土。如果说人有三魂七魄,那么一定有一缕魂魄是系在了那片不能背着走的土地上,无论那土地有多么贫瘠或者险恶。哪怕走出万水千山,都割不断乡土的联系。在传统中国人的意识里,客死异乡是非常凄惨的一种下场,往往用来赌咒。 之所以要讨论这个,不只是为了更好的分析迷龙,或者说,更好地走进第五集里迷龙那颗因为李乌拉的死而失魂一般的心。我想说的,是本剧方言的运用。这个戏,五花八门的方言也是被争议的一个方面。有人说是为了追求有趣,有人说是为了讨好全国各地的观众,还有人说演员们说得不够地道的方言很雷。我个人的看法是,方言的使用,是和我们的乡土情结相联系的,一种语言,生于一方水土,带着该处的精魄,在那个时代,还背负着该处的伤痕。方言的使用和本剧关于灵魂的追问,关于家国的眷恋是呼应的。所以,对这一点,我赞同,并且是立场坚定的赞同,包括骂人话的使用。
记得孟烦了治腿的那一场中间的一个镜头:当那个英国军医因为孟烦了只是个士兵而拒绝给他治疗的时候,他说:“人家只给军官看病,象我这条瘸腿吧,反正,只有郝兽医配。”那个表情,真是不错。这条伤腿,这条在禅达时恨不得出卖灵魂去换回的腿,这条好不容易有了治疗希望的腿……只有兽医配。那种失望、愤怒和悲凉在心里打了一个转,浮到脸上时,已经轻微到了自嘲和贫,一个转身,就决定接受命运的又一次嘲讽和侮辱——你盼了那么久那么久那么久,让你就眼睁睁地看到希望,然后再活生生地跌回失望中去。从这一个表情或者说表现中,我们可以认识这个嘴损的北平学生兵更多一些:他保护自己的方法,在这个疯了的时代里,在这个已经被命运踩到烂泥里去的处境里,他保护自己的唯一方法,是先把自己贬成烂泥。这是在惨痛人生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得回来的经验。从来不敢真正相信会有希望存在——而其实,他比谁都更向往,更渴慕希望。 可是,事情在龙文章这里,变得儿戏一样的简单,嘿,不就不是军官吗?现场封一个那还不容易?他自己的这个团长还是冒充的呢。孟烦了认为他是小丑一样的办法,可人家这办法就有效。立竿见影。这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和一个实用主义者之间的较量。在这之后,孟烦了和龙文章这种较量还很多,每一次孟烦了都认为没办法了,一定会死,一定会最坏,而龙文章总能用他不按牌理出牌的剑走偏锋找出出路来。一次又一次,孟烦了总觉得失望甚至绝望就在前面等着等着等着,龙文章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把希望活生生地展现给他看,这个交锋,很有趣,很有力,也很温暖。对于孟烦了来说,一次又一次,那简直是光明的致命吸引,到得最后,就算是飞蛾扑火,也一定会本能地奔希望而去。 那么,对于龙文章来说,孟烦了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孟烦了是离他最近的人,不只是那个“三米之内”的距离,更是他的心。孟烦了一直知道他在做什么,他想干什么,尽管孟烦了不相信他能干成——可是孟烦了又一直盼着他能干成。很奇怪对吧?在以后的剧情里,我们慢慢地把这个奇怪的东西说清楚吧。现在,午夜已过,我要去睡了,让我以那个老化石的问句结束本集:你们为谁而战?回答是:家国。一群从来不曾把家国挂在嘴上,甚至几乎不认识家国这两个字的中国脏兮兮的中国士兵,为家国而战,为了东北,为了四川,为了湖南,为了广东,为了——北平。
《我的团长我的团》讲述的是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它的制作班底是原《士兵突击》的制作班底,《士兵突击》我想很多的人都知道,全剧没有一个女性,但是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是因为这部剧,让王宝强彻底火了起来。
由这样的制作班底制作,《我的团长我的团》肯定大受期待。而这部电视剧在播出之后,也不负众望的取得了一片赞扬声。在豆瓣上的点评分数是9.1分,拿下了战争题材片的第一名。看完了这部剧,不得不说这部剧能在豆瓣上拿到9.1的高分并不是刷出来的。认真看过剧的人都知道,这部电视剧能成功都是有原因的。
一是演员们本身敬业。
看过演职员表,这部剧的演员几乎都是老戏骨。张国强老师在拍南天门之前的篝火晚会上唱那首迷龙专属BGM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点喘不上气了,但他仍然坚持下去。拍戏的时候演员有严重的高原反应,但是你看那一段戏的时候你根本感觉不出来他有一点的懈怠。张译拍完这部戏去别的剧组都不会正常走路了,拍着拍着就瘸了。
二是这一组演员之前拍过士兵突击,有默契。
三是剧本和剧组用心。据说兰晓龙导演写团长的时候就是比着演员的性格和特质写的,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是合情合理的,仔细揣摩过的,用了心的。
我看《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时候哭过,也笑过。感觉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好像陷入了骨子里,每个角色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我们都无法对他们进行批判。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