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如何以“我是宫中唯一的正宫娘娘,亦是陛下心中最厌弃之人”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时间: 2022-07-29 12:01: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如何以“我是宫中唯一的正宫娘娘,亦是陛下心中最厌弃之人”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莲花夫人的故事

  莲花夫人的故事

  在《杂宝藏经》里,释迦讲了一则与他自己有关的故事。他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雪山里住着一位仙人,出于婆罗门贵族,叫做提婆延。他弃绝尘世,入仙修道。然而按照婆罗门教规,为人若不生男育女,死后却不能升天。这是苦行与人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怎样才能两全呢?提婆延苦思冥想,终于发明了一个法子:每天,他总是对着一块光滑的石头解小便,把自己的精液连同小便一起泻到石头上。小便是咸的,有一头母鹿喜欢咸味,便天天来舔。舔来舔去,精气入腹,竟怀孕了。
  母鹿自知腹中的胎儿属于提婆延,足月时,便来到提婆延栖身的山洞,产一下个女孩,长得姣好无比。这女孩的胞衣是一朵洁白的莲花,所以为孩子取名为莲花女。提婆延采用间接授精法获得这个女儿,喜欢非常,悉心抚养,长到一十四岁,出落得似玉如花。更可奇的是,此女漫游山间,步履践踏之处,处处皆生莲花。而今山坡上的所谓雪莲,即是当年莲花女的足迹。
  有一天,国王乌提延率众出猎,来到雪山,只见遍地生花,清芬四溢,不禁纵目观赏,啧啧赞叹。忽见莲花丛中,有一头母鹿昂首嘶呜,其声呦呦,如泣如诉。国王大喜,匆忙拈弓搭箭,瞄准鹿臀。正当箭在弦上将发未发之际,那鹿突然掉头狂奔。国王哪里肯放,即刻拍马穷追。追一程,转过一个谷口,母鹿不见了。国王驻马定睛搜索,眼前竟又出现了奇观:有一绝色女子,悠游在山坡上,足迹所至,莲花朵朵,顾盼所及,草木生辉。国王揉揉眼皮,看得呆了,心想:寡人的后宫佳丽如云,竟没有一个比得上她,若不能娶她为妃,岂不令寡人断魂,愣乎乎地枉为一国之主!又想:寡人的后宫嫔妃如麻,至今却不曾生下一个娇娃,他日不光是大好的江山无人继统,就连寡人的魂灵儿也难登天堂。若能娶得此女,天可怜见为寡人生育后代,岂不了却一块心病!想到这里,情不自禁,便尾随莲花女来到一处洞穴。女子隐入洞中,仙人出洞迎接。国王见仙人道貌岸然,思忖八成儿是此仙女之父,连忙合十问讯,仙人亦稽首还礼。互通姓名之后,国王便启口求婚。仙人提婆延预知这本是五百年前注定的事情,当即慨然应允,从洞中唤出莲花女来,交付国王乌提延带回宫中。
  乌提延娶了莲花女,册封为莲花夫人,整日耳鬓厮磨,如胶似漆,竟对后宫诸姬不屑一顾,这就未免引起醋海汹汹,酸风滚滚。
  有一天,莲花夫人倒在乌提延怀里,揪着他的胡子说:“看你,年纪一大把,膝下无女无儿,想要啵?”乌提延把她搂得更紧:“是啊,夫人,这就指望你了!”“不生就不生,一生就是五百个!”她伸出一只巴掌。乌提延又惊又喜:“好样儿的!什么时候?”“说生就生,明儿见。”
  第二天,莲花夫人让宫女预备下一只大箩筐,在筐里垫上木棉,然后关上门,脱掉裤子蹲进去。只听得笃、笃笃、笃……接连“笃”了五百下,下出五百个菠萝般大小的蛋,拿被子捂上——过不了几天,竟然从这一箩筐里钻出五百个胖娃娃。莲花夫人下蛋累了,便躺到绣床上蒙头大睡。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宫廷。正宫娘娘听说,直气得七窍生烟。另一个妃子耸了耸肩头,慢吞吞地说:“娘娘,别着急。”便把脸凑到娘娘腮帮子上,咬了一阵耳朵:如此这般。娘娘的脸皮逐渐地由紧变松,由松变皱,笑了:“嗯,好主意!”什么主意呢?原来这个妃子叫娘娘趁莲花夫人睡觉的时候,用五百个面团去调换那五百只蛋,再把蛋扔到恒河里去。娘娘立即派手下的心腹去办。不多一会,心腹回来报告:“启禀娘娘,办好了,神不知鬼不觉。啊呀,那五百个大蛋,滚瓜溜圆,看样子个顶个儿都是公的,亏她下得出!”
  娘娘放心了,随即去见国王:“陛下,恭喜贺喜!”“喜从何来?”乌提延问。“陛下还不知道吗?莲花夫人下了五百个蛋,个个圆不溜秋,孵出来准都是王子,这不是大喜事吗?”乌提延听了,把胡子捋了捋,一蹦老高,飞奔到莲花夫人房里,只见地上放着一只大箩筐。掀开被子一看,再伸手一捏,脸色陡变:“啊,咄!这哪里是蛋,分明都是面团团。”这一气非同小可,胡子都翘起来了,随即把莲花夫人从床上拽下来,不由分说左右开弓,掴了两记耳光,大吼一声:“来人哪,把她打入冷宫!”可怜,莲花夫人懵懵懂懂地被拖了出去,在冷宫里孤身一人,流淌了二十年又苦又涩的眼泪。
  话分两头。且说这五百个蛋扔下恒河,顺流而下,飘到萨但菩国。萨但菩王与五百个王妃正在河边洗澡玩水,见到此蛋,便命人捞将起来,分送给妃子们,不多不少,正好一人一个。
  妃子们把蛋带回宫里,过不几天,蛋壳破裂,从里面钻出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胖小子。萨但菩王高兴极了,认为这是上苍所赐,命妃子们好生抚养。
  光阴过得真快,转眼过了二十年,这五百个胖小子全都长成了威风凛凛的大力士,萨但菩国也因此强盛起来。国王想:我与乌提延国向来冤家对头,何不趁此国力强盛之际,兴兵讨伐,报仇雪恨!于是立命五百力士率领兵马,直奔恒河上游而来。
  乌提延国王得报,吓出一身冷汗。心想:一个大力士我便吃不消,何况五百!这这这,怎生是好?幸亏他心有灵犀,急中生智,立刻策马进入雪山,找仙人提婆延求计。
  提婆延正在入定,闭着眼说:“贤婿,何必惊慌,你且将小女莲花夫人放出来,令她到阵前却敌可也。”乌提延道一声谢,回到宫里,请出莲花夫人,为她梳妆打扮,让她骑上大象,晃晃悠悠,来到阵前。那五百力士正在阵前耀武扬威,见夫人出来,一齐弯弓搭箭,要把她射成刺猬一般。咦,怎么搞的,力士们忽然觉得胳膊软了,手腕酥了,浑身像一摊烂泥,动弹不得。此时,仙人提婆延亦驾云而来,在空中大声喝道:“呔,孩儿们不得无礼!骑象的莲花夫人是尔等生身之母,乌提延国王是尔等生身之父,倘若伤害他们一根毫毛,必将永堕阿鼻地狱!”力士们闻听此言,半信半疑,惊讶不已。
  为了证实提婆延的告诫,莲花夫人在象背上解开衣襟,露出膨隆双乳,用两手分别挤压乳房,即从左右两颗乳头中各喷出二百五十道乳汁射入敌阵,道道乳汁俱入五百力士口中。力士们尝到乳汁的滋味,知是母乳,立即滚鞍下马,向父母忏悔认罪,同时乞求养父母萨但菩王及王妃们罢兵修好。从此,两国一直和睦相处,成为兄弟之邦。因此功德,五百力士及两国国王后来都无师自通,成就佛道。莲花夫人及萨但菩国的五百王妃,也被接引到忉利天上享福去了。唯有乌提延国王的正宫娘娘及几个干坏事的妃子和仆从,被罚进了阿鼻地狱。
  释迦讲完了上述故事,问众弟子:“你们知道仙人提婆延是谁吗?”众弟子相顾茫然。释迦说:“不是别人,正是你们的师傅我。不是现在的我,而是往昔前世的我。”众弟子慌忙合十,赞叹乃师道行久远,功德不可思议。
  按:人与某种动物交感而生人,是古代部族起源神话中的普遍题材。乌提延部族也许奉鹿为先祖,萨但菩部族也许奉鸟类为先祖,故有母鹿舔仙人精而生女和嫔妃拾河中卵而孵子的传说。后经人们按照各自的意愿加以合并、增删、篡改,以至生出因无嗣而求偶,因嫉妒而害人,因宿怨而仇杀,以及调和生身与养身父母之间的关系等情节。佛经的编造者拣拾和糅合这些情节,安在释迦上,又成了释迦的本生故事之一。
莲花夫人的故事

在《杂宝藏经》里,释迦讲了一则与他自己有关的故事。他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雪山里住着一位仙人,出于婆罗门贵族,叫做提婆延。他弃绝尘世,入仙修道。然而按照婆罗门教规,为人若不生男育女,死后却不能升天。这是苦行与人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怎样才能两全呢?提婆延苦思冥想,终于发明了一个法子:每天,他总是对着一块光滑的石头解小便,把自己的精液连同小便一起泻到石头上。小便是咸的,有一头母鹿喜欢咸味,便天天来舔。舔来舔去,精气入腹,竟怀孕了。
母鹿自知腹中的胎儿属于提婆延,足月时,便来到提婆延栖身的山洞,产一下个女孩,长得姣好无比。这女孩的胞衣是一朵洁白的莲花,所以为孩子取名为莲花女。提婆延采用间接授精法获得这个女儿,喜欢非常,悉心抚养,长到一十四岁,出落得似玉如花。更可奇的是,此女漫游山间,步履践踏之处,处处皆生莲花。而今山坡上的所谓雪莲,即是当年莲花女的足迹。
有一天,国王乌提延率众出猎,来到雪山,只见遍地生花,清芬四溢,不禁纵目观赏,啧啧赞叹。忽见莲花丛中,有一头母鹿昂首嘶呜,其声呦呦,如泣如诉。国王大喜,匆忙拈弓搭箭,瞄准鹿臀。正当箭在弦上将发未发之际,那鹿突然掉头狂奔。国王哪里肯放,即刻拍马穷追。追一程,转过一个谷口,母鹿不见了。国王驻马定睛搜索,眼前竟又出现了奇观:有一绝色女子,悠游在山坡上,足迹所至,莲花朵朵,顾盼所及,草木生辉。国王揉揉眼皮,看得呆了,心想:寡人的后宫佳丽如云,竟没有一个比得上她,若不能娶她为妃,岂不令寡人断魂,愣乎乎地枉为一国之主!又想:寡人的后宫嫔妃如麻,至今却不曾生下一个娇娃,他日不光是大好的江山无人继统,就连寡人的魂灵儿也难登天堂。若能娶得此女,天可怜见为寡人生育后代,岂不了却一块心病!想到这里,情不自禁,便尾随莲花女来到一处洞穴。女子隐入洞中,仙人出洞迎接。国王见仙人道貌岸然,思忖八成儿是此仙女之父,连忙合十问讯,仙人亦稽首还礼。互通姓名之后,国王便启口求婚。仙人提婆延预知这本是五百年前注定的事情,当即慨然应允,从洞中唤出莲花女来,交付国王乌提延带回宫中。
乌提延娶了莲花女,册封为莲花夫人,整日耳鬓厮磨,如胶似漆,竟对后宫诸姬不屑一顾,这就未免引起醋海汹汹,酸风滚滚。
有一天,莲花夫人倒在乌提延怀里,揪着他的胡子说:“看你,年纪一大把,膝下无女无儿,想要啵?”乌提延把她搂得更紧:“是啊,夫人,这就指望你了!”“不生就不生,一生就是五百个!”她伸出一只巴掌。乌提延又惊又喜:“好样儿的!什么时候?”“说生就生,明儿见。”
第二天,莲花夫人让宫女预备下一只大箩筐,在筐里垫上木棉,然后关上门,脱掉裤子蹲进去。只听得笃、笃笃、笃……接连“笃”了五百下,下出五百个菠萝般大小的蛋,拿被子捂上——过不了几天,竟然从这一箩筐里钻出五百个胖娃娃。莲花夫人下蛋累了,便躺到绣床上蒙头大睡。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宫廷。正宫娘娘听说,直气得七窍生烟。另一个妃子耸了耸肩头,慢吞吞地说:“娘娘,别着急。”便把脸凑到娘娘腮帮子上,咬了一阵耳朵:如此这般。娘娘的脸皮逐渐地由紧变松,由松变皱,笑了:“嗯,好主意!”什么主意呢?原来这个妃子叫娘娘趁莲花夫人睡觉的时候,用五百个面团去调换那五百只蛋,再把蛋扔到恒河里去。娘娘立即派手下的心腹去办。不多一会,心腹回来报告:“启禀娘娘,办好了,神不知鬼不觉。啊呀,那五百个大蛋,滚瓜溜圆,看样子个顶个儿都是公的,亏她下得出!”
娘娘放心了,随即去见国王:“陛下,恭喜贺喜!”“喜从何来?”乌提延问。“陛下还不知道吗?莲花夫人下了五百个蛋,个个圆不溜秋,孵出来准都是王子,这不是大喜事吗?”乌提延听了,把胡子捋了捋,一蹦老高,飞奔到莲花夫人房里,只见地上放着一只大箩筐。掀开被子一看,再伸手一捏,脸色陡变:“啊,咄!这哪里是蛋,分明都是面团团。”这一气非同小可,胡子都翘起来了,随即把莲花夫人从床上拽下来,不由分说左右开弓,掴了两记耳光,大吼一声:“来人哪,把她打入冷宫!”可怜,莲花夫人懵懵懂懂地被拖了出去,在冷宫里孤身一人,流淌了二十年又苦又涩的眼泪。
话分两头。且说这五百个蛋扔下恒河,顺流而下,飘到萨但菩国。萨但菩王与五百个王妃正在河边洗澡玩水,见到此蛋,便命人捞将起来,分送给妃子们,不多不少,正好一人一个。
妃子们把蛋带回宫里,过不几天,蛋壳破裂,从里面钻出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胖小子。萨但菩王高兴极了,认为这是上苍所赐,命妃子们好生抚养。
光阴过得真快,转眼过了二十年,这五百个胖小子全都长成了威风凛凛的大力士,萨但菩国也因此强盛起来。国王想:我与乌提延国向来冤家对头,何不趁此国力强盛之际,兴兵讨伐,报仇雪恨!于是立命五百力士率领兵马,直奔恒河上游而来。
乌提延国王得报,吓出一身冷汗。心想:一个大力士我便吃不消,何况五百!这这这,怎生是好?幸亏他心有灵犀,急中生智,立刻策马进入雪山,找仙人提婆延求计。
提婆延正在入定,闭着眼说:“贤婿,何必惊慌,你且将小女莲花夫人放出来,令她到阵前却敌可也。”乌提延道一声谢,回到宫里,请出莲花夫人,为她梳妆打扮,让她骑上大象,晃晃悠悠,来到阵前。那五百力士正在阵前耀武扬威,见夫人出来,一齐弯弓搭箭,要把她射成刺猬一般。咦,怎么搞的,力士们忽然觉得胳膊软了,手腕酥了,浑身像一摊烂泥,动弹不得。此时,仙人提婆延亦驾云而来,在空中大声喝道:“呔,孩儿们不得无礼!骑象的莲花夫人是尔等生身之母,乌提延国王是尔等生身之父,倘若伤害他们一根毫毛,必将永堕阿鼻地狱!”力士们闻听此言,半信半疑,惊讶不已。
为了证实提婆延的告诫,莲花夫人在象背上解开衣襟,露出膨隆双乳,用两手分别挤压乳房,即从左右两颗乳头中各喷出二百五十道乳汁射入敌阵,道道乳汁俱入五百力士口中。力士们尝到乳汁的滋味,知是母乳,立即滚鞍下马,向父母忏悔认罪,同时乞求养父母萨但菩王及王妃们罢兵修好。从此,两国一直和睦相处,成为兄弟之邦。因此功德,五百力士及两国国王后来都无师自通,成就佛道。莲花夫人及萨但菩国的五百王妃,也被接引到忉利天上享福去了。唯有乌提延国王的正宫娘娘及几个干坏事的妃子和仆从,被罚进了阿鼻地狱。
释迦讲完了上述故事,问众弟子:“你们知道仙人提婆延是谁吗?”众弟子相顾茫然。释迦说:“不是别人,正是你们的师傅我。不是现在的我,而是往昔前世的我。”众弟子慌忙合十,赞叹乃师道行久远,功德不可思议。
按:人与某种动物交感而生人,是古代部族起源神话中的普遍题材。乌提延部族也许奉鹿为先祖,萨但菩部族也许奉鸟类为先祖,故有母鹿舔仙人精而生女和嫔妃拾河中卵而孵子的传说。后经人们按照各自的意愿加以合并、增删、篡改,以至生出因无嗣而求偶,因嫉妒而害人,因宿怨而仇杀,以及调和生身与养身父母之间的关系等情节。
母夫人 鹿母夫人,印度佛教故事中的人物。。《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鹿母夫人】(人名)夫人有子,名鹿,为鹿子之母,故名鹿母,生三十二卵,一卵出一儿。俱舍光记八曰:‘鹿母者,是毗舍佉夫人。毗舍佉是二月星名,从星为名。云长养,即功德生长也。是弥伽罗长者儿妇,有子名鹿,故云鹿母。从子为名,生三十二卵,卵出一儿。’ 鹿母夫人生莲花 的故事 波罗奈国城外不远处有一座山,松柏森森,祥云缭绕,山中有许多仙圣居住,故名之曰“圣游居山”。 有一道山泉从山谷中潺潺流过,泉边青松翠竹,景色宜人。不知哪两位神仙看中了这块宝地,就在泉边凿窟造屋,居住下来。住在南窟的叫南窟仙人,住在北窟的叫北窟仙人。泉畔有一块巨大的平石。春天来了,南窟仙人就在平石上洗衣洗脚。正巧,有一头母鹿到泉边饮水,舐吃了平石上的残水,顿感肚中异样,已有孕在身。等到月满要生产了,因为鹿的生产一定要回到原来受孕的地方来生,于是这母鹿便回到泉水边,躺在泉边平石上,宛转哀鸣,生下了一个一一很奇怪,不是小鹿,而是一个小女孩子。母鹿生产时,忍痛不住,悲呜不止。南窟仙人听到鹿鸣,心生怜悯,便走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他走到泉边,母鹿正用舌舐它所生的小生命,见仙人来了就跑走了。仙人见鹿生下孩子,心中纳罕,从地上抱起孩子,看她眉清目秀、相貌端丽,人相足具,只是两脚是鹿脚,便生了怜爱心,摘花草包裹后抱回窟中。从此仙人日日出去,不辞辛劳,采摘时鲜仙果,精心哺育,不觉中鹿女长到了十四岁,出落得似出水笑蓉,亭亭玉立,十分俏丽。仙人非常钟爱她,因为怕她受凉,从不让居窟的火堆熄灭。 一天,南窟仙人外出,嘱女儿在家好生看护宿火,别教熄灭。偏女儿不谨慎,竟让火灭了。仙人回来,不免抱怨几句:“我生以来,从未使此火熄灭,今日刚刚叫你看火,就让它熄了,你岂不要受凉受冻。北窟仙人那儿有火,你可快去取来。”鹿女奉父命去北窟乞火。她款款而行,移步间,所践的地上就逶迤生出一朵朵盛开的莲花,随着鹿女的足迹,一朵朵莲花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野里,像一条艳丽的彩带,直连结到北窟。 鹿女向北窟仙人说明来意,乞讨火种。北窟仙人见鹿女步生莲花的奇迹,心中暗自惊讶:“此女福德双全,何不向她讨个吉祥。”便对鹿女说:“要火种不难,不过要烦劳姑娘从右边绕我窟走七周。”鹿女为了求火,就依言绕窟七周,举足之处,北窟周围顿时出现层次井然、了了分明的七行莲花。北窟仙人见状大喜,但他没有给火,却说:“欲得火种,还须从左边绕我窟七周。”鹿女无奈,只好又依言绕窟七周,这才乞得火种,回到南窟,归路上又生出一行行莲花。 鹿女离开不久,波罗奈国王率领大臣、侍卫,千乘万骑入山游猎。国王骑着一匹彩鞍白象走到北窟前,见鲜丽的莲花绕窟而生,绚烂无比,心中欣喜,对北窟仙人说:“善哉,善哉!先生真是大德大仙,福德巍巍,才有莲花绕窟而生。”仙人回答说:“陛下差矣,这莲花非小仙所能生,对面南窟仙人哺育一女,姿容端庄,世间少有,那女子行走,莲花随步而生。”国王听了,不胜倾慕,立即前往南窟见南窟仙人。仙人见国王远来,急忙出迎:“大王远涉荒岭,疲劳之极,快快请入窟休息。”国王说:“朕听说大仙有一女,天生丽质,步生莲花,欲纳其为后。”仙人答道:“贫道果有一女,但为鹿所生,服草食果而长成,养在深山人末识,恐难孚大王重望。”国王入窟见鹿女容貌姝丽,羞怯不语,心中欢喜,即令随行宫女侍奉鹿女用香汤休浴,换上华丽的衣裳,佩上百宝璎珞,乘上名贵的白象,在倡伎乐队、侍臣婢女的前后簇拥下回到王宫。 鹿女在王宫深得国王宠爱,很快被封为王后,人称鹿母夫人。国王爱上鹿女很使其他王妃不快。更因相师占卦,说她有孕,将生五百太子,那些王妃越发嫉妒她。不久,鹿女妊娠在身,国王大喜,亲自在侧侍奉,饮食坐卧关怀备至,一心望其生个男儿,继承王位。十月期满,一朝分娩,鹿母夫人产下一朵莲花。王妃们认为时机到了,就在国王面前挑拨诬陷,说她不祥。国王忿然作怒道:“早知是畜生所生,何必当初!”下旨免去鹿女王后之位,打入后宫,将莲花遗弃。 几天后,国王率群臣到御花园游玩,在莲花池畔看力士角抵取乐。有一个大力士以脚跺地,地皆震动,池畔有株本珊瑚,珊瑚下埋着丢弃的莲花。力士在表演时不断以脚跺地,珊瑚与莲花被震动落入池中。大家惊讶地看见,落入水中的莲花熠熠生辉,发出美妙的红光。国王大喜,认为是国家兴旺的征兆,忙命人从水中捞出。奇迹出现了!这莲花足有五百片叶子,每片叶子上有一个童男,相貌端正,惹人喜爱。国王忽有所悟:此莲花莫非鹿母夫人所生。忙问侍女:“王后所生莲花弃在何处?”侍女回答说:“就埋在这池边的珊瑚树下。”国王喜出望外,他明白了,这莲花里的五百个童男就是鹿母夫人为他生的五百位太子。他急匆匆赶到后宫向王后谢罪:“请夫人恕我痴愚鲁莽,违逆夫人的意愿。”鹿母毫无怨恨之意,国王倍感歉疚,更加崇敬鹿母夫人,立即迎还宫中,下旨重新册封为王后。 为了祝贺五百太子的降世,国王邀请诸大臣、诸属国的国王和许多婆罗门相士举行盛大的庆典。席间,国王命侍女抱出五百太子请婆罗门为太子占卜吉凶。相士卜封后向国王禀告说:“大王大喜,国之昌明,道德所归,神才赐予这五百太子。太子都是大德大福之人,在家有神灵护佑,出家必能普度众生脱离苦海,在国都是栋梁之材。”国王听了更加欢喜,传旨从全国选取五百乳母哺育太子。鹿母夫人劝谏说:“大王休要耗费国力,扰乱百姓生计。宫中五百夫人,妒忌我生男儿,大王可下令每位夫人抚养一个太子。她们有了儿子,就不忌恨我了,太子也得以哺育,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国王喟然叹道:“先前诸夫人诽谤你,要驱逐你出宫。如今你不念旧恶,以德报怨,真是世人难及。”遂更加敬重鹿母夫人。 国王派侍女将五百太子分送诸夫人抚养,五百夫人得到太子,深为感动,纷纷到鹿母夫人处请罪赔礼。从此她们和睦相处,如同胞姊妹。众夫人尊奉鹿母夫人为圣贤,待太子如同亲生。 一晃十多年,五百太子在诸夫人的精心抚育下已长大成人,他们个个聪敏颖慧,慓悍英武,一人力敌千军。邻国叛乱,不须劳军远征,太子亲自前往平息,马到功成。从此,波罗奈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们丰衣足食,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敦煌壁画见晚唐85窟) ———————————————————————————————————————————————— 鹿母夫人 作者:〔台湾〕陈鸿滢 摘自:《佛经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游方僧,颇具神通。有一天,他来到一位财主的庄园,正好碰到财主准备吃午饭。 财主一见他来乞讨,身上是破衣烂衫,风尘满面的样子,顿时生出怜悯之心。他想:“像他们这样,每天走街穿巷地乞讨也不容易,正好我还没吃,就把饭都给他吧!”于是财主把自己的午饭,全部倒入僧人的钵中,上面还放了一朵盛开的莲花,表示他对僧人的敬意。 僧人见了,心中十分高兴,马上显现他的神通,变得通体透亮,大放光明,空气中一阵阵飘香。 伺候财主吃饭的一位妇人,见了这情景,心里真是喜不自胜,暗自想:“这才是真正的神人哪!我多希望将来能有一百个儿子,个个都像他这样,具有不凡的神通!” 妇人去世后,她的灵魂滞留在一个婆罗门常去小便的地方。 有一次,一只母鹿来到这个地方舔食小便,马上受到感应而怀了孕,怀孕期满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孩由婆罗门抚育长大,在她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少女了,空闲时就帮父亲做一些事。 这天,父亲出门,她留在家里看守火堆,一边和小鹿玩着游戏。她只顾高兴地玩着,没有想到要给火堆加柴,等父亲再进门,发现火堆已经灭了。他们住在山林里,周围都没有其他人家,父亲只好叫她到很远的村庄去取火种。女孩来到村中,珍迹出现了,她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 村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美丽的姑娘,更没有见过这种珍妙的情景,个个都惊呆了。 她去取火的那家主人对她说:“好姑娘!请你绕着我的屋子走三圈,我就给你火种;我太喜爱你带来的那些莲花了。” 女孩顺从地绕着屋子走了三圈,多么珍妙啊!那家的屋子,立刻被三层五光十色的莲花给环绕住了,那么光彩夺目,清香扑鼻! 有一个看到这珍迹的人,立刻去报告国王。 国王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更没有亲眼看过,他感到这事实在太不可思议了,马上派一个看相人,跟着来人回村里去看看这女孩,是福相还是贱相。 看相人一看到那个姑娘,马上被她吸引住了,他回来报告说:“陛下,真是怪事啊!我看相看了这么多年,看过这么多人,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有福气的姑娘,她必有神力,后代将会做出丰功伟业,并绵延不绝、世世相传呀!” 国王听了,心中异常欢喜,立刻命令手下准备聘礼,娶这姑娘为妻。 那姑娘被带到宫里,她的美貌绝伦、天生丽质,震惊了后宫的王妃宫女,没有一个人能和她相比,惊叹之余,她们又非常嫉妒她,总想找点碴儿,让她难堪。可是由于国王的宠爱,她们始终没有机会。 十个月过去,那姑娘怀孕期满,生下一百个蛋。这又是一件怪事了!那姑娘的来历,本来就不太明白,有着种种离珍的传说,现在她生下的不是孩子而是蛋,便使那些后妃个个幸灾乐祸,想借这个机会,拔掉眼中钉。她们在芭蕉上,刻了妖魔鬼怪的形象,涂上污血交给国王,并向国王报告说她生的是鬼怪。 国王信以为真。 于是这群妃子找来一只大壶,将一百个蛋放在壶内,密封壶口,把壶投到江中,让它随波逐流。 天帝释在天上看到这一切,命令天神在壶上打上天帝释的封印,护送壶顺流而下。到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那壶便停了下来。 那个国家的国王,在高台上看到水中有只壶,正在水波中荡漾,壶面闪闪发光,便派人把壶从水中取出来,他一看,上面竟然有天帝释的封印,再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蛋,外壳都那么光滑洁白,令人十分喜爱。他也不知道蛋里有什么,又不敢随便打破,便找来一百位妇人,每人将一个蛋放入怀中,时时温暖着蛋。 过了一个月,从那一百个蛋中,钻出来一百个男孩,生来就具有神珍的智慧和勇气,个个相貌英俊、武艺高超;声音洪亮,好像狮子吼。 国王高兴极了,命人为他们准备一百头白象,并配上七种宝石制作的鞍子,装备齐全。 他们英勇善战,百战百胜,所向无敌,邻国一个个被他们征服了。最后,终于轮到攻打他们降生的那个国家了。 在他们母亲的国家里,早已听说这一百位所向披靡的武士,也早就为他们征服邻国的事迹所震惊。这次,真的要打过来了!这消息比任何洪水猛兽还令人丧胆,国内百姓个个惊慌失措,恐惧万分。 国王召集文武百官开会,问道:“大敌当前,谁去降服?” 没有人回答。 王后听到这消息,心想:“这一百个勇士,一定是我那失散了的一百个儿子。” 她跑去对国王说:“要是大王您相信我,就不必担心敌人的进攻了。到时候,看敌人是从哪一边攻城,我立刻到敌人阵地前去降服他们。” 众人听了,半信半疑,不知道王后有什么妙计能打退敌人。 很快地,邻国的军队来了,为首的正是那一百个勇士,个个骑着白象,威风凛凛。 国王与王后登上城墙,面对着敌人的军队。 王后解襟露乳,她的双乳立即射出一百道乳汁,射向一百个儿子的口中。 儿子们马上就明白了,他们叫道:“这是我们的妈妈呀!” 立刻放下武器,来到母亲面前,向母亲叩头请罪。 大家见了面,又悲又喜。 这两个敌对国家,从此变成十分亲密的友邦。 据《六度集经》卷三《国王本生》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14页。 摘自:《佛经民间故事》
莲花夫人的故事

在《杂宝藏经》里,释迦讲了一则与他自己有关的故事。他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雪山里住着一位仙人,出于婆罗门贵族,叫做提婆延。他弃绝尘世,入仙修道。然而按照婆罗门教规,为人若不生男育女,死后却不能升天。这是苦行与人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怎样才能两全呢?提婆延苦思冥想,终于发明了一个法子:每天,他总是对着一块光滑的石头解小便,把自己的精液连同小便一起泻到石头上。小便是咸的,有一头母鹿喜欢咸味,便天天来舔。舔来舔去,精气入腹,竟怀孕了。
母鹿自知腹中的胎儿属于提婆延,足月时,便来到提婆延栖身的山洞,产一下个女孩,长得姣好无比。这女孩的胞衣是一朵洁白的莲花,所以为孩子取名为莲花女。提婆延采用间接授精法获得这个女儿,喜欢非常,悉心抚养,长到一十四岁,出落得似玉如花。更可奇的是,此女漫游山间,步履践踏之处,处处皆生莲花。而今山坡上的所谓雪莲,即是当年莲花女的足迹。
有一天,国王乌提延率众出猎,来到雪山,只见遍地生花,清芬四溢,不禁纵目观赏,啧啧赞叹。忽见莲花丛中,有一头母鹿昂首嘶呜,其声呦呦,如泣如诉。国王大喜,匆忙拈弓搭箭,瞄准鹿臀。正当箭在弦上将发未发之际,那鹿突然掉头狂奔。国王哪里肯放,即刻拍马穷追。追一程,转过一个谷口,母鹿不见了。国王驻马定睛搜索,眼前竟又出现了奇观:有一绝色女子,悠游在山坡上,足迹所至,莲花朵朵,顾盼所及,草木生辉。国王揉揉眼皮,看得呆了,心想:寡人的后宫佳丽如云,竟没有一个比得上她,若不能娶她为妃,岂不令寡人断魂,愣乎乎地枉为一国之主!又想:寡人的后宫嫔妃如麻,至今却不曾生下一个娇娃,他日不光是大好的江山无人继统,就连寡人的魂灵儿也难登天堂。若能娶得此女,天可怜见为寡人生育后代,岂不了却一块心病!想到这里,情不自禁,便尾随莲花女来到一处洞穴。女子隐入洞中,仙人出洞迎接。国王见仙人道貌岸然,思忖八成儿是此仙女之父,连忙合十问讯,仙人亦稽首还礼。互通姓名之后,国王便启口求婚。仙人提婆延预知这本是五百年前注定的事情,当即慨然应允,从洞中唤出莲花女来,交付国王乌提延带回宫中。
乌提延娶了莲花女,册封为莲花夫人,整日耳鬓厮磨,如胶似漆,竟对后宫诸姬不屑一顾,这就未免引起醋海汹汹,酸风滚滚。
有一天,莲花夫人倒在乌提延怀里,揪着他的胡子说:“看你,年纪一大把,膝下无女无儿,想要啵?”乌提延把她搂得更紧:“是啊,夫人,这就指望你了!”“不生就不生,一生就是五百个!”她伸出一只巴掌。乌提延又惊又喜:“好样儿的!什么时候?”“说生就生,明儿见。”
第二天,莲花夫人让宫女预备下一只大箩筐,在筐里垫上木棉,然后关上门,脱掉裤子蹲进去。只听得笃、笃笃、笃……接连“笃”了五百下,下出五百个菠萝般大小的蛋,拿被子捂上——过不了几天,竟然从这一箩筐里钻出五百个胖娃娃。莲花夫人下蛋累了,便躺到绣床上蒙头大睡。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宫廷。正宫娘娘听说,直气得七窍生烟。另一个妃子耸了耸肩头,慢吞吞地说:“娘娘,别着急。”便把脸凑到娘娘腮帮子上,咬了一阵耳朵:如此这般。娘娘的脸皮逐渐地由紧变松,由松变皱,笑了:“嗯,好主意!”什么主意呢?原来这个妃子叫娘娘趁莲花夫人睡觉的时候,用五百个面团去调换那五百只蛋,再把蛋扔到恒河里去。娘娘立即派手下的心腹去办。不多一会,心腹回来报告:“启禀娘娘,办好了,神不知鬼不觉。啊呀,那五百个大蛋,滚瓜溜圆,看样子个顶个儿都是公的,亏她下得出!”
娘娘放心了,随即去见国王:“陛下,恭喜贺喜!”“喜从何来?”乌提延问。“陛下还不知道吗?莲花夫人下了五百个蛋,个个圆不溜秋,孵出来准都是王子,这不是大喜事吗?”乌提延听了,把胡子捋了捋,一蹦老高,飞奔到莲花夫人房里,只见地上放着一只大箩筐。掀开被子一看,再伸手一捏,脸色陡变:“啊,咄!这哪里是蛋,分明都是面团团。”这一气非同小可,胡子都翘起来了,随即把莲花夫人从床上拽下来,不由分说左右开弓,掴了两记耳光,大吼一声:“来人哪,把她打入冷宫!”可怜,莲花夫人懵懵懂懂地被拖了出去,在冷宫里孤身一人,流淌了二十年又苦又涩的眼泪。
话分两头。且说这五百个蛋扔下恒河,顺流而下,飘到萨但菩国。萨但菩王与五百个王妃正在河边洗澡玩水,见到此蛋,便命人捞将起来,分送给妃子们,不多不少,正好一人一个。
妃子们把蛋带回宫里,过不几天,蛋壳破裂,从里面钻出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胖小子。萨但菩王高兴极了,认为这是上苍所赐,命妃子们好生抚养。
光阴过得真快,转眼过了二十年,这五百个胖小子全都长成了威风凛凛的大力士,萨但菩国也因此强盛起来。国王想:我与乌提延国向来冤家对头,何不趁此国力强盛之际,兴兵讨伐,报仇雪恨!于是立命五百力士率领兵马,直奔恒河上游而来。
乌提延国王得报,吓出一身冷汗。心想:一个大力士我便吃不消,何况五百!这这这,怎生是好?幸亏他心有灵犀,急中生智,立刻策马进入雪山,找仙人提婆延求计。
提婆延正在入定,闭着眼说:“贤婿,何必惊慌,你且将小女莲花夫人放出来,令她到阵前却敌可也。”乌提延道一声谢,回到宫里,请出莲花夫人,为她梳妆打扮,让她骑上大象,晃晃悠悠,来到阵前。那五百力士正在阵前耀武扬威,见夫人出来,一齐弯弓搭箭,要把她射成刺猬一般。咦,怎么搞的,力士们忽然觉得胳膊软了,手腕酥了,浑身像一摊烂泥,动弹不得。此时,仙人提婆延亦驾云而来,在空中大声喝道:“呔,孩儿们不得无礼!骑象的莲花夫人是尔等生身之母,乌提延国王是尔等生身之父,倘若伤害他们一根毫毛,必将永堕阿鼻地狱!”力士们闻听此言,半信半疑,惊讶不已。
为了证实提婆延的告诫,莲花夫人在象背上解开衣襟,露出膨隆双乳,用两手分别挤压乳房,即从左右两颗乳头中各喷出二百五十道乳汁射入敌阵,道道乳汁俱入五百力士口中。力士们尝到乳汁的滋味,知是母乳,立即滚鞍下马,向父母忏悔认罪,同时乞求养父母萨但菩王及王妃们罢兵修好。从此,两国一直和睦相处,成为兄弟之邦。因此功德,五百力士及两国国王后来都无师自通,成就佛道。莲花夫人及萨但菩国的五百王妃,也被接引到忉利天上享福去了。唯有乌提延国王的正宫娘娘及几个干坏事的妃子和仆从,被罚进了阿鼻地狱。
在《杂宝藏经》里,释迦讲了一则与他自己有关的故事。他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雪山里住着一位仙人,出于婆罗门贵族,叫做提婆延。他弃绝尘世,入仙修道。然而按照婆罗门教规,为人若不生男育女,死后却不能升天。这是苦行与人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怎样才能两全呢?提婆延苦思冥想,终于发明了一个法子:每天,他总是对着一块光滑的石头解小便,把自己的精液连同小便一起泻到石头上。小便是咸的,有一头母鹿喜欢咸味,便天天来舔。舔来舔去,精气入腹,竟怀孕了。
母鹿自知腹中的胎儿属于提婆延,足月时,便来到提婆延栖身的山洞,产一下个女孩,长得姣好无比。这女孩的胞衣是一朵洁白的莲花,所以为孩子取名为莲花女。提婆延采用间接授精法获得这个女儿,喜欢非常,悉心抚养,长到一十四岁,出落得似玉如花。更可奇的是,此女漫游山间,步履践踏之处,处处皆生莲花。而今山坡上的所谓雪莲,即是当年莲花女的足迹。
有一天,国王乌提延率众出猎,来到雪山,只见遍地生花,清芬四溢,不禁纵目观赏,啧啧赞叹。忽见莲花丛中,有一头母鹿昂首嘶呜,其声呦呦,如泣如诉。国王大喜,匆忙拈弓搭箭,瞄准鹿臀。正当箭在弦上将发未发之际,那鹿突然掉头狂奔。国王哪里肯放,即刻拍马穷追。追一程,转过一个谷口,母鹿不见了。国王驻马定睛搜索,眼前竟又出现了奇观:有一绝色女子,悠游在山坡上,足迹所至,莲花朵朵,顾盼所及,草木生辉。国王揉揉眼皮,看得呆了,心想:寡人的后宫佳丽如云,竟没有一个比得上她,若不能娶她为妃,岂不令寡人断魂,愣乎乎地枉为一国之主!又想:寡人的后宫嫔妃如麻,至今却不曾生下一个娇娃,他日不光是大好的江山无人继统,就连寡人的魂灵儿也难登天堂。若能娶得此女,天可怜见为寡人生育后代,岂不了却一块心病!想到这里,情不自禁,便尾随莲花女来到一处洞穴。女子隐入洞中,仙人出洞迎接。国王见仙人道貌岸然,思忖八成儿是此仙女之父,连忙合十问讯,仙人亦稽首还礼。互通姓名之后,国王便启口求婚。仙人提婆延预知这本是五百年前注定的事情,当即慨然应允,从洞中唤出莲花女来,交付国王乌提延带回宫中。
乌提延娶了莲花女,册封为莲花夫人,整日耳鬓厮磨,如胶似漆,竟对后宫诸姬不屑一顾,这就未免引起醋海汹汹,酸风滚滚。
有一天,莲花夫人倒在乌提延怀里,揪着他的胡子说:“看你,年纪一大把,膝下无女无儿,想要啵?”乌提延把她搂得更紧:“是啊,夫人,这就指望你了!”“不生就不生,一生就是五百个!”她伸出一只巴掌。乌提延又惊又喜:“好样儿的!什么时候?”“说生就生,明儿见。”
第二天,莲花夫人让宫女预备下一只大箩筐,在筐里垫上木棉,然后关上门,脱掉裤子蹲进去。只听得笃、笃笃、笃……接连“笃”了五百下,下出五百个菠萝般大小的蛋,拿被子捂上——过不了几天,竟然从这一箩筐里钻出五百个胖娃娃。莲花夫人下蛋累了,便躺到绣床上蒙头大睡。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宫廷。正宫娘娘听说,直气得七窍生烟。另一个妃子耸了耸肩头,慢吞吞地说:“娘娘,别着急。”便把脸凑到娘娘腮帮子上,咬了一阵耳朵:如此这般。娘娘的脸皮逐渐地由紧变松,由松变皱,笑了:“嗯,好主意!”什么主意呢?原来这个妃子叫娘娘趁莲花夫人睡觉的时候,用五百个面团去调换那五百只蛋,再把蛋扔到恒河里去。娘娘立即派手下的心腹去办。不多一会,心腹回来报告:“启禀娘娘,办好了,神不知鬼不觉。啊呀,那五百个大蛋,滚瓜溜圆,看样子个顶个儿都是公的,亏她下得出!”
娘娘放心了,随即去见国王:“陛下,恭喜贺喜!”“喜从何来?”乌提延问。“陛下还不知道吗?莲花夫人下了五百个蛋,个个圆不溜秋,孵出来准都是王子,这不是大喜事吗?”乌提延听了,把胡子捋了捋,一蹦老高,飞奔到莲花夫人房里,只见地上放着一只大箩筐。掀开被子一看,再伸手一捏,脸色陡变:“啊,咄!这哪里是蛋,分明都是面团团。”这一气非同小可,胡子都翘起来了,随即把莲花夫人从床上拽下来,不由分说左右开弓,掴了两记耳光,大吼一声:“来人哪,把她打入冷宫!”可怜,莲花夫人懵懵懂懂地被拖了出去,在冷宫里孤身一人,流淌了二十年又苦又涩的眼泪。
话分两头。且说这五百个蛋扔下恒河,顺流而下,飘到萨但菩国。萨但菩王与五百个王妃正在河边洗澡玩水,见到此蛋,便命人捞将起来,分送给妃子们,不多不少,正好一人一个。
妃子们把蛋带回宫里,过不几天,蛋壳破裂,从里面钻出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胖小子。萨但菩王高兴极了,认为这是上苍所赐,命妃子们好生抚养。
光阴过得真快,转眼过了二十年,这五百个胖小子全都长成了威风凛凛的大力士,萨但菩国也因此强盛起来。国王想:我与乌提延国向来冤家对头,何不趁此国力强盛之际,兴兵讨伐,报仇雪恨!于是立命五百力士率领兵马,直奔恒河上游而来。
乌提延国王得报,吓出一身冷汗。心想:一个大力士我便吃不消,何况五百!这这这,怎生是好?幸亏他心有灵犀,急中生智,立刻策马进入雪山,找仙人提婆延求计。
提婆延正在入定,闭着眼说:“贤婿,何必惊慌,你且将小女莲花夫人放出来,令她到阵前却敌可也。”乌提延道一声谢,回到宫里,请出莲花夫人,为她梳妆打扮,让她骑上大象,晃晃悠悠,来到阵前。那五百力士正在阵前耀武扬威,见夫人出来,一齐弯弓搭箭,要把她射成刺猬一般。咦,怎么搞的,力士们忽然觉得胳膊软了,手腕酥了,浑身像一摊烂泥,动弹不得。此时,仙人提婆延亦驾云而来,在空中大声喝道:“呔,孩儿们不得无礼!骑象的莲花夫人是尔等生身之母,乌提延国王是尔等生身之父,倘若伤害他们一根毫毛,必将永堕阿鼻地狱!”力士们闻听此言,半信半疑,惊讶不已。
为了证实提婆延的告诫,莲花夫人在象背上解开衣襟,露出膨隆双乳,用两手分别挤压乳房,即从左右两颗乳头中各喷出二百五十道乳汁射入敌阵,道道乳汁俱入五百力士口中。力士们尝到乳汁的滋味,知是母乳,立即滚鞍下马,向父母忏悔认罪,同时乞求养父母萨但菩王及王妃们罢兵修好。从此,两国一直和睦相处,成为兄弟之邦。因此功德,五百力士及两国国王后来都无师自通,成就佛道。莲花夫人及萨但菩国的五百王妃,也被接引到忉利天上享福去了。唯有乌提延国王的正宫娘娘及几个干坏事的妃子和仆从,被罚进了阿鼻地狱。
增删、篡改,以至生出因无嗣而求偶,因嫉妒而害人,因宿怨而仇杀,以及调和生身与养身父母之间的关系等情节。佛经的编造者拣拾和糅合这些情节,安在释迦上,又成了释迦的本生故事之一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

sa1
无语。 忽然哗啦啦一声,大门被撞开了,一群官兵冲进来,不由分说,把范喜良绳捆索绑就要带走,孟姜女急忙扑上去,被官兵一把推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夫君被官兵带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来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长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三天三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这才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长城倾倒八百里,惊动了官兵,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悖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来。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见她生的貌美,便欲纳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万岁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坟前亲自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 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奠。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害尽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像在为孟姜女悲叹。

中国经典民间神话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07 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传说很久以前江苏松江府有个孟家庄,孟家庄有一老汉善种葫芦。这一年他种的葫芦长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邻居姜家院里。孟、姜两家非常交好,于是便相约秋后结了葫芦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结了一个大葫芦,孟、姜两家非常高兴,把葫芦摘下来准备分享。忽听葫芦里传出一阵阵小孩的哭声,孟老汉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芦切开一看,呀!有个小女孩端坐在葫芦中,红红的脸蛋,圆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爱。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欢的不得了,一把抱起来说:“这孩子就给我吧!”可是孟老汉无儿无女,非要不可,两家争执起来,一时间不可开交。到后来,只好请村里的长者来断。长者说:“你们两家已约定葫芦一家一半,那么这葫芦里的孩子就算你们两家合养吧。”于是小姑娘便成了姜孟两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汉无儿无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长大了,她心灵手巧,聪明伶俐,美丽异常,织起布来比织女,唱起歌来赛黄莺,孟老汉爱如珍宝。   这一天,孟姜女做完针线,到后花园去散心。园中荷花盛开,池水如碧,忽然一对大蝴蝶落在池边的荷叶上,吸引了她的视线,她便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用扇一扑,不想用力过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孟姜女很是气恼,便挽起衣袖,探手去捞,忽听背后有动静,急忙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公子立在树下,满面风尘,精神疲惫。孟姜女急忙找来父母。   孟老汉对年轻人私进后花园,非常生气,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敢私进我的后花园?”年轻人急忙连连请罪,诉说了原委。   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范喜良,本姑苏人氏,自幼读书,满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壮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声载道。范喜良急忙乔装改扮逃了出来。刚才是因饥渴难耐,故到园中歇息,不想惊动了孟姜女,边说边连连告罪。   孟姜女见范喜良知书秉礼,忠厚老实,便芳心暗许。孟老汉对范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来,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汉非常赞成,便急忙来到前厅,对范喜良道:“你现在到处流落,也无定处,我想招你为婿,你意如何呀?”范喜良急忙离座辞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后连累小姐,婚姻之事万不敢想。”无奈孟姜女心意已决,非喜良不嫁,最后范喜良终于答应。孟老汉乐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议挑选吉日,给他们完婚。   孟家庄有一无赖,平时喜欢拈花惹草,无所事事,多次上门求亲,孟老汉坚辞不允,他便怀恨在心, 孟姜女哭长城
伺机报复。如今听说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带着官兵来抓人。   这时孟家还蒙在鼓里呢,他们刚刚新婚三天,仍沉浸在喜悦之中,忽然哗啦啦一声,大门被撞开了,一群官兵冲进来,不由分说,把范喜良绳捆索绑就要带走,孟姜女急忙扑上去,被官兵一把推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夫君被官兵带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来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长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三天三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这才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长城倾倒八百里,惊动了官兵,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悖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来。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见她生的貌美,便欲纳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万岁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坟前亲自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 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奠。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害尽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像在为孟姜女悲叹。   .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 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不到长城非好汉 2.雄关万里 3.狼烟四起 4.烽火连天 5.兵临城下 6.众志成城 7.固若金汤
编辑本段故事演变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孟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雏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汉末陈琳即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梁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孟姜转化成孟姜女 ,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名。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嘉庆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 (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 ,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据《孟姜仙女宝卷》 ,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 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 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在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它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流传与演变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孟姜女哭长城是民间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千年来口口宣讲,而渐渐误传,以致于张冠李戴,倒把孟姜女的真实性打了个折扣。岂不惜哉!其实,孟姜女是春秋时齐国人,嫁给临淄人杞梁为妇。杞梁事母至孝,而且孔武有力,勇名远扬。只是出身庶族,无官无职,务农为生。   是时,齐庄公想重振齐桓公的霸业,于是出兵攻打莒国。为了激励将士,齐庄公赏赐州绰、贾举二勇士,一人赐了一辆五匹马的战车。州绰和贾举二人十分高兴,贾举又推荐说临淄那个地方有华周和杞梁二人,也很勇敢。于是齐庄公召来华周和杞梁二人,一见之下,果然象是勇士。于是赐了一辆一匹马拉的战车给华周和杞梁。见面之后,退了下来。华周满心的不高兴,对杞梁说道:“同样是赏赐勇士,赏给州绰和贾举一人一辆五马战车,却只赏给我们两个人一辆一马战车,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赏赐,是侮辱。干什么干,不如逃跑,另寻他处吧。”杞梁一听,有点犹豫,对华周说道:“我家里还有老母亲,让我回去跟老母亲说一声,然而再跑不晚。”   杞梁回家,将事情前因后果告诉了母亲。母亲教训了杞梁一番,说:“如果你生时没有什么功劳,死时不能出名,就是坐了五马战车,人家也会笑话你。如果你有大功劳,又死得哄哄烈烈,那么即使是那些坐五马战车的人,也不如你。君命不可违,你还是去努力打仗吧。”杞梁把母亲的话跟华周一讲,华周面红耳赤,叹道:“妇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却不懂,惭愧惭愧!”   于是华周和杞梁二人同乘一车,在齐庄公军营中听候调遣。这一天齐庄公调兵遣将,准备开拔。华周与杞梁主动请缨,要做前锋。齐庄公问道:“你们要步兵多少人?战车多少乘?”二人回答说道:“既不用兵,也不用车,我们就坐你赏给我们的战车,两个人一辆车足够了。”齐庄公想看看二人到底如何勇敢,大笑着同意了。杞梁二人出了大帐,约定轮流驾车,临行的时候,说道,如果能有一个人在车上守住右边,就笃定能战胜一支军队了。这时有一个小兵叫做隰候重的挺身而出,愿意同行。于是一人驾车,一人拿着兵器在车左,一人拿着兵器在车右,向莒国都城进发。   莒国国君黎比公听说齐军马上要到了,亲自率领三百个步兵到城效巡察。正好与杞梁二人相遇。杞梁三人张目大喝,说我是齐将,你们谁敢上来决一死战?黎比公没想到齐军来得这么快,大吃一惊,再仔细一看,只此一车,并无后继。于是命令三百步兵围攻三人。杞梁与华周对隰候重说,你在车上击鼓助威,看我们如何杀敌!于是二人跳下战车,手持长戟,冲入重围,左右冲突,长戟横扫,当者披靡。三百个战士居然被二人杀得死伤过半。黎比公大为惊叹,对二人说道:“别打了,我知道你们二人的厉害了,只要你们归顺莒国,我把莒国一分为二,给你们一半。”二人嘿嘿笑道:“抛弃国家投降敌人,是不忠;领了军命而不去完全,是不信。不忠不信而贪图私利,不是我们的为人。”说完,又奋戟砍杀。黎比公抵敌不住,大败而走。   齐庄公听说二人大败黎比公,连忙派了使者轻马快车,前来慰问,许诺给予大封赏。杞梁二人嘿然而笑,说道:“大王赏给别人五马战车,而只赏我们一马战车,是以为我们不勇,现在又用重利来封赏我们,是以为我们重利轻义。我们真的这么品行低下吗?”于是赶跑使者,弃车步行,直逼莒国都门。   黎比公知道胜不了三人。于是在城门狭道处挖土成沟,在沟里装满烧得红红的木炭,炭火腾焰,人根本没法举步。隰候重说道:“古来将士,能青史留名的,肯定是不怕死的,我能让你们过去。”于是隰候重顶着盾牌,趴到炭上,让杞梁二人从盾上走过。等二人过去之后,再回头看时,隰候重已经被烧得浑身焦黑了。二人大哭一场,持戟杀入城门。黎比公早就在城门埋伏下弓箭手,万箭齐射。杞梁二人冒矢突进,身中数箭,又杀了二十七人。守城的军士环立城上,皆向下拼命射箭。杞梁伤重先死。华周力尽被俘。   莒国被三人吓破了胆,等齐庄公大军到时,不战而败。齐庄公凯旋而归。齐庄公将杞梁尸体殡于郊外,正要入郊,正好碰上杞梁的妻子孟姜来迎夫尸。庄公停车,使人到孟姜前吊丧。孟姜寒着脸说道:“吊丧是在郊外吊的吗?这是哪家的礼仪?”齐庄公大为惭愧,于是将杞梁之尸殡于其家而去吊丧。孟姜女发丧,到了城门之外,停棺露宿三日。孟姜女扶棺大哭,涕泪俱尽,以致于哭出血来。突然之间,齐国都城崩陷数尺。“由哀痛迫切,精诚之所致也”。后来亚圣孟子说“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此之谓也。祥见《左传》之《襄公二十三年》。另外注明:可能哭是真事,墙倒也是真事,但哭与墙倒之间肯定没有必然联系,只是一个巧合。
编辑本段真实性考证
  一说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长城修建于秦朝以后,秦始皇时代修筑的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既然当时当地并无长城,哭长城之事自然是子虚乌有。   一说认为,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庄公四年(前550),齐伐卫、晋,回师攻莒时齐大夫杞梁战死。杞梁妻迎丧于郊,相传她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崩塌。后世以讹传讹,把杞梁妻说成是秦始皇时代的人,演绎出哭长城的故事。   有人指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随着历代时势和风俗不断变化而变异的。战国时,齐都盛行哭调,杞梁(后演化为喜良)战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剧的素材。西汉时,盛行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杞梁妻的悲苦便造成了城崩山裂的感应。至六朝、隋唐间,乐府中有送衣之曲,于是又增添了送寒衣的内容。可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逐渐丰满起来的。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因此,姜女和杞梁,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当是中允之论。   其丈夫名字   由于故事流传较远和民间的以讹传讹,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称范杞梁、万喜良、范喜良、万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   此文中统一为范喜良。   疑似历史人物   杞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攻战莒国时,冒矢突进,身中数箭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春秋时期,“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左传》)齐将杞梁与莒国国君在且于门展开激战,杞梁战死。噩耗传到临淄,杞梁妻痛不欲生,全身缟素,哭夫十日,莒城墙轰然崩塌,杞妻投入淄水殉夫而死。晋代左芬赞云:“夫卒莒境,郊吊不宾,哀崩高城……”后来,人们出于对暴君秦始皇的憎恨,把故事附会到了三百年后的秦始皇身上去了。
编辑本段历史遗迹
  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认为该故事出自战国时期。   据说庙东南4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 孟姜女庙对联
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个大字。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才能读出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范喜良(卫辉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孟姜女庙的长联解读:   海水朝 朝朝朝 朝朝朝落 ( 朝 有时作潮)   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luò   浮云长 长长长 长长长消 ( 长 有时作常)( 长 有时作涨)   fú yún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这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奇巧楹联。它运用汉字的一字双音和通假借读.   出于对孟姜女的敬仰,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建有孟姜女庙,而山海关孟姜女庙则以其古朴典雅,依关面海别具一格。更以其前殿那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著名对联而名闻天下。   这副对联相传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叠音叠义,描绘了海潮涨落,浮云长消的自然景象,显示了自然界变幻多姿的景色,读后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是自然?或亦是人生!   此联的喻意令人深思,而对联的断句则更妙趣无穷,反反复复,重重叠叠,耐人寻味。其读法已有多种,下面列出几种,虽类似文字游戏,然其中亦不乏真趣。
编辑本段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概述
 内容概要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歌曲叙述了秦始皇筑长城时一对新婚夫妻生死离别的故事。内容反映了孟姜女的苦难遭遇,全曲十二段词,以十二月为序,歌词哀怨深情,曲调委婉细腻,结构完整,旋法以级进为主,唱词节奏均匀,采用五声调式,具有典型的江南色彩。   孟姜女是秦始皇时期较为有名的坚贞倔强女子,我国民间长期流传《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民歌。有位103岁的老奶奶,至今还能非常熟练地放声歌唱。她说:“这是祖宗流传下来的老调老歌,凡是上了年纪的人,人人都会唱。”
歌词
  正月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点红灯, 别家丈夫团团圆, 孟姜女丈夫造长城。 二月里来暖洋洋, 双双燕子到南阳, 新窝做得端端正, 对对成双在华梁。 三月里来正清明, 桃红柳绿百草青, 家家坟头飘白纸, 孟姜女坟上冷清清。 四月里来养蚕忙, 姑嫂俩人去采桑, 桑篮挂在桑树上, 抹把眼泪采把桑。 五月里来是黄梅, 黄梅发水泪满脸, 家家田内稻秧插, 孟姜女田中是草堆。 六月里来热难挡, 蚊子飞来叮胸膛, 宁可吃我千口血, 不可叮我亲夫郎。 七月里来七秋凉, 家家窗下做衣裳,   蓝红绿白都做到,   孟姜女家中是空箱。   八月里来雁门开,   花雁竹下带书来,   闲人只说闲人话,   哪有亲人送衣来。   九月里来是重阳,   重阳老酒菊花香,   满满洒来我不饮,   无夫饮酒不成双。    家家都有官粮积 十月里来稻上场,牵笼做米成官粮,   孟姜女家中空思想。   十一月里雪花飞,   孟姜女出外送寒衣,   前面乌鸦来引路,   万杞良长城冷清清。 十二月里过年忙,   杀猪宰羊闹盈盈,   家家都有猪羊杀,   孟姜女家中空荡荡。
故事内容
  传说很久以前江苏松江府有个孟家庄,孟家庄有一老汉善种葫芦。这一年他种的葫芦长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邻居姜家院里。孟、姜两家非常交好,于是便相约秋后结了葫芦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结了一个大葫芦,孟、姜两家非常高兴,把葫芦摘下来准备分享。忽听葫芦里传出一阵阵小孩的哭声,孟老汉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芦切开一看,呀!有个小女孩端坐在葫芦中,红红的脸蛋,圆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爱。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欢的不得了,一把抱起来说:“这孩子就给我吧!”可是孟老汉无儿无女,非要不可,两家争执起来,一时间不可开交。到后来,只好请村里的长者来断。长者说:“你们两家已约定葫芦一家一半,那么这葫芦里的孩子就算你们两家合养吧。”于是小姑娘便成了姜孟两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汉无儿无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长大了,她心灵手巧,聪明伶俐,美丽异常,织起布来比织女,唱起歌来赛黄莺,孟老汉爱如珍宝。
  这一天,孟姜女做完针线,到后花园去散心。园中荷花盛开,池水如碧,忽然一对大蝴蝶落在池边的荷叶上,吸引了她的视线,她便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用扇一扑,不想用力过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孟姜女很是气恼,便挽起衣袖,探手去捞,忽听背后有动静,急忙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公子立在树下,满面风尘,精神疲惫。孟姜女急忙找来父母。
  孟老汉对年轻人私进后花园,非常生气,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敢私进我的后花园?”年轻人急忙连连请罪,诉说了原委。
  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范喜良,本姑苏人氏,自幼读书,满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壮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声载道。范喜良急忙乔装改扮逃了出来。刚才是因饥渴难耐,故到园中歇息,不想惊动了孟姜女,边说边连连告罪。
  孟姜女见范喜良知书秉礼,忠厚老实,便芳心暗许。孟老汉对范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来,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汉非常赞成,便急忙来到前厅,对范喜良道:“你现在到处流落,也无定处,我想招你为婿,你意如何呀?”范喜良急忙离座辞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后连累小姐,婚姻之事万不敢想。”无奈孟姜女心意已决,非喜良不嫁,最后范喜良终于答应。孟老汉乐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议挑选吉日,给他们完婚。

孟姜女哭长城
  孟家庄有一无赖,平时喜欢拈花惹草,无所事事,多次上门求亲,孟老汉坚辞不允,他便怀恨在心,
孟姜女哭长城伺机报
复。如今听说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带着官兵来抓人。
  这时孟家还蒙在鼓里呢,他们刚刚新婚三天,仍沉浸在喜悦之中,忽然哗啦啦一声,大门被撞开了,一群官兵冲进来,不由分说,把范喜良绳捆索绑就要带走,孟姜女急忙扑上去,被官兵一把推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夫君被官兵带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来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长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三天三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这才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长城倾倒八百里,惊动了官兵,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悖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来。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见她生的貌美,便欲纳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万岁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坟前亲自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 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奠。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害尽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像在为孟姜女悲叹。
  .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击石燕鸣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万年灰与燕京城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夫,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夫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夫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夫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夫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灰,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 长城修完后,别的民夫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不到长城非好汉 2.雄关万里 3.狼烟四起 4.烽火连天 5.兵临城下 6.众志成城 7.固若金汤

历史上对于杨贵妃的一生是怎样记载的?详细点…

杨玉环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宦门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

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十分恩爱。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当时后宫数千,无可意者,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天宝四载(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天宝五载七月,由于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来。

天宝九年,杨贵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

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

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虽然体态丰腴,但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

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

杨玉环若生在别的年代,或许成不了杨贵妃。唐朝人以丰腴为美,杨玉环则“凝脂胭华”,连“脂肪”都开始“凝集”,像“胭脂”一样散发着“华丽”的色彩,这都是是需要一定“功力”的。

杨贵妃秘史:杨玉环自述一生,让人潸然泪下,男人看了都流泪!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 水),出生地为容州(今广西容县),祖籍陕西华阴。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璬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 唐玄宗 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此等手法与当年高宗朝武则天削发为尼后入宫如出一辙),(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身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 四大美女 。用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4人。杨玉环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 水),出生地为容州(今广西容县),祖籍陕西华阴。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璬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 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婚后本来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此等手法与当年高宗朝武则天削发为尼后入宫如出一辙),(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杨玉环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身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白居易所言“六军”当为北衙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但玄宗朝其实只有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四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用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4人。杨玉环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
开元二十五年(737)十二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病逝。虽然后宫美女如云,却没有一个能代替武惠妃在他心中的位置。玄宗似乎老了许多,终日里郁郁寡欢,内心十分孤独。有时退朝以后,常常独自站在惠妃生前居住的寝宫前,不发一言,只是呆呆地站着,一站就是很长时间。 玄宗的心事,被侍驾多年的内宫总管高力士洞察得一清二楚,便尽心为他物色新欢,以缓解他半百之年的孤独抑郁心境。经过一年左右的寻访,一位绝色佳人杨玉环引起了高力士的关注,也引起玄宗的莫大兴趣,于是演泽出一场千古传颂的帝王爱情悲剧。 杨玉环是隋末梁君通守杨汪的四世孙杨玄琰的女儿。传说出生时手臂上还套着一枚玉环,所以取名玉环。杨玉环自幼聪颖伶俐,天生丽质,逗人喜爱,不幸的是她父母早逝,很小就被叔父河南府士曹杨玄璬收养。因而她的少女时代是在洛阳度过的。 开元二十二年(734),杨玉环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尽管还带着稚气,但已完全显露出其娇艳的风采。来访的亲友和达官贵人的家眷们都非常喜欢美丽的玉环。她经常在府中弄歌习舞,据说杨家的使女前身是歌舞伎,她舞技很好,经常指点杨玉环跳胡旋舞。杨玉环性格开朗、热情,喜欢出游,所以,她们时常结伴外出。一个偶然的机会,杨玉环意外地认识了玄宗皇帝最宠爱的女儿咸宜公主。与公主的结识竟成为她一生转折的契机。 在一次参加咸宜公上府邸的游宴中,杨玉环认识了公主的同母弟弟、时封寿王的皇子李瑁。杨玉环的姿色使寿王一见钟情。其实,寿王李瑁早在咸宜公主的婚宴上已见过杨玉环,这次是专门让姐姐为他安排的宴会,因为尚没有王妃的李瑁十分想得到杨玉环。 咸宜公主和寿王都是武惠妃所生。惠妃所生的子女,在玄宗那里也比较受宠。为了达到废掉当朝太子李瑛、改立儿子寿王为太子的目的,武惠妃暗中联络奸相李林甫,在自己周围形成了庞大的权力集团团,处处打击排挤太子。寿王为人谨慎,虽然对杨玉环己产生爱慕之心,但他还是让姐姐咸宜公主试探母亲武惠妃的口气。儿子对杨玉环有好感的事,武惠妃已通过女儿咸宜公主获悉,而且面呈玄宗,玄宗也很快应允了李瑁的要求。 开元二十三年(735)十二月,河南府士曹杨玄璬宅院有了特殊的布置。20多名典礼人员沿着伊水岸,每隔10步就立一人,直到杨宅大门前。原来这是宰相李林甫和黄门侍郎陈希烈奉皇命持节到永乐坊的杨府举行册立杨玉环为大唐皇子李瑁的王妃仪式。美貌的杨玉环终因其明眸皓齿、风韵亭亭而成为寿王妃。在寿王府的几年是杨玉环一生好运的开端。 先时,杨玉环并不理解李瑁一心想做皇太子的愿望,她觉得做寿王就很好,为什么非要争皇太子呢?后来,在宫中呆得久了,她感到当太子妃更好,而且一旦武惠妃的谋划成功,寿王能成为当今皇太子取得皇位继承权的话,她杨玉环就会成为当今皇后。 不幸的是,武惠妃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十二月暴病身亡,次年忠王李亨得立太子,寿王李瑁的地位急剧下降。失去母亲的呵护,寿王的小家庭宛如一叶扁舟,在波涛汹涌的宦海中随风摇摆,茫然不知所终了。 “墙倒众人推”,无权无势的李瑁和杨玉环,此时真的是无计可施了。他们心中惟一的希望,便是平淡地度过下半生,共享夫妻的平凡之乐。然而,他们却忘了一句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当初,杨玉环被册立为王妃时,玄宗曾以父皇的身份,参加过他的婚礼,玄宗曾在婚诏中称赞她“含章秀出”。开元二十五年(737)十月,玄宗与武惠妃率皇族幸骊山温泉,杨玉环恰好独自骑马出游,玄宗在高台上看见,便召她入暖阁共同进餐。杨玉环在玄宗心中印象不菲,只是当时武惠妃恃宠在侧,使他无心他顾。至于在另外一些社交场合的见面则不胜枚举,杨玉环的姿容仪态、风度举止都深深地烙在玄宗的心上,因而,一经高力士提出要杨玉环入宫,玄宗那枯槁的心一下子就复活了。 可是,杨玉环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强行娶之,于伦理,于道德,都是相违背的。玄亲迟迟想不出一个两全之计。不过善于巴结逢迎的高力士马上就明白了皇帝的顾虑。 “陛下您放心,老奴一定把事情办得合情合理。” 玄宗终于露出了笑脸。 皇子寿王的王妃杨玉环的命运就这样在谈笑间被决定了。 寿王李瑁和杨玉环万万没有想到,武惠妃的早逝,带来的不仅是失去太子宝座的痛苦,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父皇“夺媳为妻”的圣命,于是,这对恩爱夫妻抱头痛哭,因为夫妻二人从此就要“永别”。 开元二十八年(740)十月,玄宗带领文武官员行幸骊山温泉宫。第二天,玄宗派出的使者直奔长安寿王邸,诏令寿王妃杨玉环赴骊山侍驾。 皇帝的一纸诏书,任人长几颗脑袋都不敢违背。李瑁明白,父皇夺娶子媳的主意已定,他虽与杨玉环两相情深,却也无可奈何。而杨玉环初接到诏书时,也无法接受这残酷的事实。但转念一想,寿王已是没落贵族,出头之日遥不可及,而在玄宗身边,则可尽享无限的荣华富贵,又何必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去等待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呢?更何况,自己一介女流,只能任人摆布,即使自己不愿,又有什么办法?想到这里,杨玉环也便释怀了。与丈夫李瑁告别后,便匆匆赶往骊山。 在高力士的亲自安排下,终于得到杨玉环的唐玄宗在骊山离宫度过了令人销魂的日子,与杨玉环在一起,他觉得自己变得年轻了。与惠妃相比,深深让玄宗迷恋的是杨玉环身上散发着一种野性的美。 而让杨玉环迷恋的是什么呢?是玄宗的风流倜傥吗?当然不是!此时的玄宗已经是55岁的半老之人了,哪还有什么情趣可言?他惟一能吸引她的,只有他九五至尊的地位,以及能给她带来的奢侈享受。 杨玉环知道,必须牢牢拴住这个老皇帝的心,否则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走的。于是她便开始施展浑身解数。 “陛下,我可是没有脸再回寿王那边去了!”杨玉环的娇嗔令玄宗头疼。是的,杨玉环是儿子的王妃,和儿子共享一个女人,在礼制上是行不通的,而玄宗又找不到任何可以纳她为妃的借口,可他已经离不开这个女人。这确实是一件难办的事,然而却又不能不办。 无奈之下,玄宗只好又让高力士来帮忙,高力士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玄宗让杨玉环先在太真宫假做女道士。这样一来,众人的口也就堵住了。因此玄宗先教唆杨玉环上一道表文,以为已故的窦太后奉献为名,乞为女道士。玄宗赐法号为太真。因为玄宗将要娶的就是女道士杨玉环,而不是寿王妃杨玉环了。何况太真宫就在皇宫中,杨玉环可以随时入宫为皇帝侍寝。为了安慰李瑁,玄宗还假仁假义地给他娶了左卫郎将韦照训之女韦氏为妃,以绝了他的希望。 杨玉环是聪明的,她知道后宫佳丽三千,美女如云,自己初入宫中,甚至连个名分都没有,自己只有去争取玄宗的宠爱,并狠狠地打击其他与自己争宠之人,方能在宫中永享富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元宵节这一晚,杨玉环携带侍女走出了太真宫,来到街上观灯。由于玄宗要主持宫中的庆典,接受文武百官和长安百姓的朝贺,所以百无聊赖的杨玉环只能随着街上拥挤的人流走马观花。这时,遇到了曾获玄宗专宠的梅妃。梅妃看到端庄貌美的杨玉环醋性大发,就是这个杨玉环把皇上从她身边夺走,所以,她轻佻地骂了一句:“这肥猪!”杨玉环感到自己受了奇耻大辱,怒不可遏,然而一想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女道士时,她强压怒火:“总有一天,我要叫你知道我的厉害!”杨玉环觉得要改变眼前的境况,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身份,她觉得到太真宫以来,宫中的人叫她太真,甚至皇帝也这样叫她,这使她感到惶恐。 一次,玄宗兴致很高,与杨玉环闲聊,杨玉环忽然流下了眼泪,责问玄宗:“你为什么总叫我太真,却管梅妃叫爱妃!难道要我当一辈子女道士?” 从此,玄宗亲切地称杨玉环为“娘子”,而且让宫中的人也这样称呼,杨玉环地位又有了提高。入宫一年,杨玉环以她的美貌、性格赢得了玄宗的宠爱,而且玄宗对她的宠爱超过了武惠妃和梅妃。玄宗的情趣与杨玉环有许多相同之处,杨玉环通晓音律,能歌善舞,加上她聪慧过人、善于献媚的天赋,越发使玄宗迷恋,为了陪伴杨玉环游乐,他把军国大政委之于李林甫。 天宝四年(745年)八月,玄宗在长安大明宫凤凰园发布诏命,册封太真宫女道士杨玉环为贵妃。她端坐在镶满金银的大椅上接受文武百官和朝廷命妇们的祝驾。看着那些年老的大臣命妇对自己下拜,杨玉环感到从未有过的惬意。入宫五年,杨玉环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分。 当上贵妃的杨玉环终于从冷冷清清的太真宫光明正大地搬到兴庆宫来了。侍女人数也大大超过以前,单是为她织锦刺绣的工人就有1200多个,出则乘轿,入则服侍,享受的礼仪品格与昔日的武皇后一样,甚至比武皇后还奢侈。她要陪侍玄宗接见回京上朝的大臣,外国使臣进京也要为她备份厚礼。杨玉环现在却变得十分挑剔,难以侍候,饭菜稍不如意就要大发脾气,御膳房为了投其所好,据说一顿饭的花销就相当于当时10户中等人家的房产。玄宗也不时地赐给她各种金银饰物和古玩珍画。 杨玉环喜食荔枝,玄宗特令进贡质量最佳的南海荔枝。荔枝虽味道甘美,但娇嫩难藏,采下后隔夜就要变质。南海官员为保鲜,让人采下后用连驿的方式快速运入长安。尽管南海和长安南北相隔几千里,但杨玉环仍能保证每天吃上新鲜的荔枝。 为给她洗浴,玄宗又下令在骊山脚下修建了一个华清宫,内用白玉石砌成华清池。池的边缘雕着鱼、龙、雁等浮雕,池中央还放着一张用白玉石制成的卧铺,使她躺着也能洗浴。 除了美貌,杨玉环吸引玄宗的还有她独特的才华。她善歌舞,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琵琶,而玄宗也非常爱好音乐,这就与玄宗结成了艺术知音。玄宗曾经研习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了《霓裳羽衣曲》,用以咏唱众仙女翩翩起舞的意境。玄宗将此曲交给杨玉环,命她依韵而舞。杨玉环稍加浏览,便心领神会,当即载歌载舞地表演起来。歌声婉转若凤鸣鸟啼,舞姿翩跹如天女散花,使观者仿佛身临众仙齐舞、飘渺神奇的瑶池之会。她对乐曲领悟之深,表现力之强,令玄宗兴奋不已。 杨玉环不仅能歌善舞,还会写诗,这更令玄宗为之拜倒在石榴裙下。一次,杨玉环随唐玄宗游幸乡岭宫,命侍儿张云容当场献舞。云容轻舒罗袖,曼转娇躯,跳起霓裳舞。杨玉环兴致勃发,即席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杨玉环又随即配上曲谱,为云容伴唱助舞。在场的人都为她兼擅歌舞与诗赋的才气倾之倒之。 杨玉环也擅长弹奏琵琶。她所用的琵琶,是中官白秀贞从蜀中带来,其木"温润如玉,光辉可见,用金缕红文,做成双凤",成为乐器中的精品。当时许多王侯郡主纷纷拜杨玉环为师学艺,自称为"琵琶弟子"。杨玉环还是个击磬高手。她演奏时"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玄宗特意让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无比珍贵。 "爱屋及乌",杨玉环的三个姐姐个个妖艳异常,时常出入宫廷,每逢宴会场场必到,而且精心打扮,陪侍玄宗和杨玉环左右。三人中长相最美的虢国夫人,特别善于逢场作戏、搔首弄姿,她时而笑闹不止,时而满面娇羞,有时甚至当着杨玉环的面和玄宗眉来眼去,打情骂俏,令玄宗想入非非,春心荡漾。 天宝五年(746)盛夏,玄宗将游幸曲江的消息发布后,从皇宫到曲江的沿途挤满了看热闹的长安百姓,想一睹圣颜,更想一睹倾倒后宫三千嫔妃的杨贵妃的风采。三夫人亦陪同侍驾。 那天,杨玉环和玄宗同辇,三夫人照例各自乘着华丽的钿车随后,满朝文武也都参加了游宴。行将结束时,贵妃提议到附近的游乐原上看夕阳美景。玄宗推脱饮酒过量想回帐篷歇息。杨玉环一行刚走,虢国夫人就趁机溜了回来,二人很快成了美事。 杨玉环久已对虢国夫人不放心,当发现玄宗和虢国夫人都不在时,她立即带领随从径回玄宗歇息的帐篷,看到那令人尴尬的场面和玄宗羞怯的目光,她气恼了,立即吩咐:"备车,回宫!"对玄宗令杨玉环马上回去侍驾的诏命,不予理睬。 杨玉环气呼呼地回到皇宫,她感到气愤,没料到靠了自己才有今日的虢国夫人竟敢背着自己与玄宗乱来,她不能容忍!高力士匆匆赶回来一见杨玉环就说:"啊呀,娘娘,见了皇上,你就说是因身体不适才急着赶回来的。" "不行!我岂能受虢国夫人侮辱,她算什么东西!" 次日一早,使者带来了玄宗诏令:杨玉环立即出宫,搬到杨玄璬府第。杨玉环余怒未消,拔腿便去。 在宫中,玄宗在盛怒中度过了这一天。 到了晚上,玄宗终于耐不住了,命把赐膳送到了杨府。次日又有十几辆宫车运来了杨玉环的衣物和几十个侍奉杨玉环的侍女,聪明的杨玉环明白玄宗已不再生气了。 杨玉环出宫的第五天夜里,玄宗派高力士迎接杨玉环回宫。杨玉环由侍女扶下宫车,看到早早站在那里等待自己的玄宗。仅仅五天不见,玄宗竟苍老了许多。在这一瞬间她明白了自己在玄宗心中的地位。 玄宗下令在宫中举行欢宴为杨玉环压惊,并赐给了杨玉环各色各样的小玩艺儿,给她的姊妹每年几千万钱的脂粉费。杨氏家族化险为夷,为此又获得了大量的赏赐,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谁知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杨玉环再次被逐出皇宫。原来:杨玉环听说宁王有个玉笛能吹奏出美妙声音,就派人去借了来吹奏。玄宗的弟弟宁王李成器,喜好音乐,他的笛子借给杨玉环这在礼制上是欠妥的。玄宗看见悠然自得吹笛的杨玉环立时大怒,下令:立即出宫,回杨玄璬府去! 杨玄璬府邸再次被阴郁的气氛笼罩着。从虢国夫人开始,杨家的所有亲族再次聚到杨玄璬府邸,商议对策。他们想玄宗无论如何也不会像上次那样宽宏大量了。所以骄纵的虢国夫人像换了个人似的,再没有了那盛气凌人的样子;老实的秦国夫人则大放悲声。杨家人感到那欢乐的生活将会一去不复返,杨氏家族将从此衰弱,甚至会招致杀身之祸。 笼罩着杨府的愁云惨雾只持续了四天。第四天晚上,玄宗派内侍张韬光送来了御赐膳食,杨玉环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于是杨玉环剪了一缕头发用罗帕包妥交给张韬光,赋就短笺一张,令其转呈玄宗:"臣妾死不足惜,惟望陛下珍重圣体,陛下对杨氏家族的大恩大德妾死不敢望。今将头发一缕奉献陛下以为纪念。" 玄宗见一缕秀发,心中一阵痛楚,马上派高力士迎接杨玉环回宫。 再次回到宫中的杨玉环更加受着专宠,玄宗对她的任何要求都立即给予满足,杨氏五府因此又获得了大量赏赐,杨玉环暗自高兴,这次事变后,她和玄宗的关系发生了错位,玄宗对自己已不只是宠爱,简直是病态地迷恋。 杨玉环荒淫奢侈的生活令人侧目,杨氏家族更是因她而飞黄腾达。 杨玉环的从兄杨钊曾在蜀地做小官,后到长安因杨玉环的关系得任清贵宫监察御使。在高力士的举荐和杨玉环的暗中干预下,杨钊很快又升任御史中丞。诏书发布后,杨钊到杨玉环馆舍谢恩。 由于杨玉环在玄宗面前的极力夸耀和杨钊的投机钻营,杨钊在朝堂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到天宝九年(750),他已官至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遥领剑南节度使,身兼十五使职,权倾内外。这年八月,玄宗又赐杨钊名国忠。 杨国忠阴险奸诈,接受贿赂,暗结帮派,媚取玄宗,骗取玄宗的信任。然而他很快发现,玄宗的器重引起了宰相李林甫的不满,开始处处打击排挤他。为了与李林甫对抗,杨国忠在杨玉环的帮助下加强与安禄山的联系。天宝九年五月,杨国忠请求赐给安禄山东平郡王职位,玄宗应允并发布诏令。这样,入朝为官仅四年的杨国忠成为独揽大权17年的宰相李林甫的强大对手,双方的明争暗斗日趋激烈。 天宝十年(751),李林甫以剑南地方战乱迭起、边境不稳为借口,奏请玄宗,剑南节度使杨国忠应立即到任平定战事。想以此借口把杨国忠排挤出朝。这使杨国忠无法拒绝。 杨玉环心里十分清楚,杨国忠和李林甫的明争暗斗,杨国忠压倒李林甫成为朝中头号人物,这对杨家的显赫和她自己地位的稳固都大有好处。杨国忠受到暗算是她不能容忍的,她立即唤高力士商量。高力士是主要的谋划者,他认为杨国忠不如先到蜀地处理军务,暂避风头,然后由杨玉环奏请玄宗将其召回。果然,杨国忠刚到蜀地,玄宗派出的使者也随后赶到了。 天宝十一年(752)十一月,执政19年的宰相李林甫因病死去。这对杨国忠来说真是天赐良机,玄宗马上发布了由杨国忠代替李林甫为右相的诏令。 杨国忠当政后,唐朝政治更处于混乱之中。杨国忠欺上瞒下,边境上的战败奏折他扣住不发,自作主张,甚至人事更动也不与玄宗商议。杨国忠利用宠臣的地位,身兼30多使职,横行受贿,广结罗网,成为李林甫之后又一大奸相。 天宝十三年(754)正月,北部边将,身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入朝拜年。 早在天宝二年(743)正月,玄宗下令隆重接待北部边塞胡将安禄山。 当杨玉环陪同玄宗在大殿上看到向皇帝走来的安禄山时,差点儿笑出声来,这个身材肥胖、尊容令人瞠目的人就是那个拥有各种各样动人传说、以勇武著称的安禄山吗?然而更令杨玉环吃惊的是,安禄山并没有弯腰向玄宗下拜,而是对着杨玉环弯腰行礼。 玄宗觉得失了面子,责问:"啊,杂胡,你为何只向妃子叩拜,不向朕行礼?" "臣从小时候起,就只向母亲行礼,我只知道是母亲生下了我。至于父亲是谁,那就很难说清了,因此臣总是先向女的行礼。" 杨玉环大笑起来,内心不由地对他产生了好感,玄宗自然也就不再追问。 为了犒劳安禄山,玄宗赐给了安禄山许多的金银珠宝,还任命他为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顷刻间,安禄山一下子增添了10万人马,掌握了北部边塞的军政实权。 "陛下,臣有一事相求,希望陛下恩准。"宴席之间,安禄山突然变得一本正经,这令玄宗和杨玉环奇怪。 安禄山两眼盯着杨玉环:"臣自幼丧母,打算认一位高尚的女子作母亲。" "不知这个女子是谁,莫非是朕的娘子?"唐玄宗饶有兴趣地问。 "不错!就是坐在陛下身边的那位。"安禄山毫无做作。 玄宗和杨玉环感到意外。随即玄宗应允:"朕同意。不知玉环意下如何?"认这个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安禄山为干儿子,这令杨玉环惊愕,然而她还是愉快地接受了。聪明的杨玉环想:有这样一拥有地方实权的武将做自己的干儿子,在自己通往贵妃的道路上绝不会没有好处。 然而,当时她哪里想得到,自己的荣华富贵,乃至于身家性命,都间接葬送在这个干儿子手中。 再接前文所述,安禄山入京以前,宰相杨国忠曾多次上奏安禄山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叛唐,要求玄宗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削夺安禄山的兵权,由于杨玉环的暗中庇护,玄宗一直不予理睬。安禄山身领三镇节度使职,在北部边地的战场上屡立奇功,玄宗对他的宠爱较之杨国忠有过之而无不及,安禄山的存在对杨国忠的相对将会构成威胁,所以,他必须想法除掉他。 然而杨国忠陷害安禄山却是杨玉环不能容许的。玄宗这次召安禄山入谒就是她提出来的。为了笼络安禄山,玄宗下令在杨氏五府所在地宣阳坊附近的亲坊为安禄山不惜巨资盖起了一座宽绰豪华的住宅。玄宗仍然赐给了他金银器物,并加官左仆时,对其部下论功行赏。 安禄山被召进宫,受到玄宗和杨玉环的热情款待。三天后,杨玉环把安禄山召进自己馆舍,在虢国夫人等人的怂恿下,几个妇人给安禄山洗了婴儿澡,一直闹到深夜。 在嬉笑之中,安禄山和杨玉环慢慢地产生了私情,毕竟安禄山身强力壮,远比玄宗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更有男人的魅力。于是,他们便趁玄宗不在时,偷偷幽会。 天宝年间,玄宗把军国大事先后托给奸诈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他们骄纵跋扈,屡兴冤狱,致使朝廷贪污腐败,十分混乱。君臣又贪立边功,多次在边境上发动战争。唐初的那种内重外轻、以重驭轻的局面被打破了。多次入朝的安禄山窥透大唐国力空虚,觉得有机可乘,所以他一面积极招兵买马,制造枪械,储备粮草,为起兵叛唐做准备,一面用贿赂媚取的手段骗取玄宗和杨玉环的信任,年年加官晋爵,拥有15万兵马,成为唐朝权势最大的边将。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九日,安禄山以"诛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今北京)起兵,率领胡汉兵马15万长驱南下,直指长安。深受玄宗和杨玉环宠爱信任的安禄山终于公开发动了武装叛乱。 十一月十五日,玄宗一行正在骊山避寒,乍听安禄山起兵的消息,难以置信。然而各地不停送来战况报告,河北的州郡纷纷投降,安禄山的军队所向披靡,已经渡过黄河,迫近东都洛阳了。 大唐的江山社稷不能断送在自己手里!整日与杨玉环沉浸在爱中的玄宗似乎清醒了,他决定亲自率军征讨安禄山这个畜生!让太子监国。安禄山的叛乱对玄宗的打击太沉重了。 对玄宗的打算,杨玉环立即表示赞同。然而得知太子监国、玄宗亲征消息的杨氏家族却惊慌了起来。杨国忠请求杨玉环设法阻止玄宗亲征。他说我们可是一直在同东宫作对啊!太子一旦监国,我们杨家满门都会丧失性命。 所以最终,玄宗还是留在长安城。 天宝十五年(756)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号大燕国皇帝,改年号圣武,正式建立起与玄宗分庭抗礼的政权。消息传到长安,玄宗怒极,恨不得亲手杀了他。 四月,安禄山的后方兴起了许多义军与其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义军。一些投降的州郡纷纷反正,潼关的守军还击败了安禄山的一次进攻。而且传说安禄山病重,收复洛阳是时机已到,而哥舒翰将军派人送回奏折,以为此时收复洛阳还不是时机。所以,朝中部分大臣迫不及待,认为这会使玄宗犹豫。可是一意外的奏折却使玄宗大惊失色,不顾哥舒翰的反对,诏令哥舒翰立即出兵收复东京洛阳。 六月十日,哥舒翰的20万大军从潼关出发,在灵宝县西原同安禄山的劲旅崔乾佑部相遇,展开了决战。哥舒翰虽拼死力战,未能挽回败局,官军死伤大半,哥舒翰被俘,潼关失守。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宫内一片惊慌。潼关一失,长安已无险可守,安禄山的部队很快会到达长安。次日,杨国忠入宫,商量玄宗西狩的具体问题,玄宗出逃的准备工作正在秘密进行,龙武将军陈玄被告知做这次山行的护卫。傍晚,玄宗和杨玉环一起从兴庆宫移往大明宫。 六月十三日,天蒙蒙亮,玄宗带着杨玉环、高力士及一些皇子皇妃踏上了逃难的路途。跟随去蜀的有太子李亨、宰相杨国忠等臣僚及充当护卫的龙武将军陈玄礼率领的龙武军。 从金城全体将士启程不久,东宫宦官李辅国来到太子李亨面前,转达了龙武将军陈玄礼的话:全体将士以为国家遭此大难完全是杨国忠骄横跋扈引起,请杀死杨国忠以谢天下。紧张的气氛骤然笼罩着这支队伍,只是坐在车中的玄宗和杨玉环一无所知。 吃晚饭的时候,队伍到达马嵬驿站,陈玄礼的近卫军四处游荡,一场阴谋正在酝酿中。杨国忠忙得满头大汗,安置随行的官员和各国使者,20多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请求宰相拨给粮食解决晚饭问题。突然,看到这一情形的陈玄礼部下立即高喊:"宰相与胡虏谋反!"呐喊的士兵举起刀剑追向杨国忠,相府卫士和家丁及从官分别阻挡。然而杨国忠还没跑出多远就被蜂拥而上的士兵乱刀杀死。他的儿子杨暄也被杀死。 正在驿亭中吃饭的唐玄宗和杨玉环听到外面的叫嚣声和奔跑声,一种不祥的预感紧紧攫住了玄宗的心。他感到似有兵变。这时有人报告:宰相杨国忠已被叛乱的龙武军杀死。玄宗闻言大吃一惊。这时叛乱的士兵已围住了驿馆,龙武将军陈玄礼大声道:"宰相杨国忠谋反已被臣等杀死,然而祸根却还留在陛下身边,四军将士请陛下割爱正法!" 陈玄礼所指玄宗当然明白,但是他不舍得:"杨玉环在深宫之中,怎么知道宰相谋反,她无罪啊!" 玄宗落泪了。当了40年皇帝的玄宗,此时却无法控制眼前的局面。他舍不得心爱的杨玉环,可是士兵聚集不动,满脸杀气,形势非常紧迫。高力士知道,若不答应将士的请求,玄宗的性命也难以保全,所以,高力士急促地说:"杨玉环确实无罪。可杨国忠已死,杨玉环还在陛下身边,将士们怎能安心?" 杨玉环明白自己决不可能逃脱这场劫难,她站起身对高力士说:"告诉将士,我愿以死殉国!"然后,她又跪在玄宗面前含泪向玄宗长辞:"愿陛下珍重圣体,尽量设法求自免,妾死九泉亦当瞑目!" 玄宗泪落如雨,他怎么能忍心呢?十几年来,杨玉环给过他多少欢乐的时光,他不能忘记长生殿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连理枝"的誓言,他想挽回,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似乎一切都凝固了。士兵们聚集着,高力士为了避免危及玄宗的性命,替玄宗传着口谕"玄宗赐贵妃死"。 众将军闻言,齐声欢呼:"皇上万岁!" 玄宗已五内俱裂。身为一国之主,却无力挽救自己所爱之人。此时的玄宗,已不再是那个一言九鼎的九五至尊,而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李隆基,一个走投无路、连自己的妻子都无力保护的男人。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当初若能把那份缠绵之心,分一点来治理朝政,也不会落得今日的悲惨结果了。 玄宗一声长叹:"愿妃子能善地投生!"说罢,无力地挥挥手,深深地望了杨玉环一眼,然后,背过身去。 进入佛堂礼佛后,高力士将杨玉环带出,在佛堂的梨树下,将白绫系在她的脖子上。须臾,一声高呼:"贵妃升天了!" 年仅38岁的杨玉环,香消玉殒,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
文章标题: 如何以“我是宫中唯一的正宫娘娘,亦是陛下心中最厌弃之人”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45787.html

[如何以“我是宫中唯一的正宫娘娘,亦是陛下心中最厌弃之人”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