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一部写了一位姓杨的四川小伙和一位重庆妹妹小艾的爱情故事的博主是谁

时间: 2022-06-25 21:00: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一部写了一位姓杨的四川小伙和一位重庆妹妹小艾的爱情故事的博主是谁

CY哪个明星名字的简称,也就是姓和名的大写第一位

有如下的明星:

1、曹颖。

女,1974年5月14日出生于北京,主持人,演员,歌手。

2001年凭借电视剧《大雪无痕》获得“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及"第2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最受观众欢迎的女演员奖”。同年,主演古装喜剧《乌龙闯情关》受到广大观众喜爱。

2021年出演电视连续剧《莞香》饰“莫兰儿”,作为复出的第一部剧。2021年参演电视剧《天仙配后传》,片中饰演七仙女。2021年参演电视剧《家大业大》。

2021年12月30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全国妇联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妇女慈善奖”颁奖大会上,曹颖获得了“中国妇女慈善奖”贡献奖。

2、程野。

1983年2月1日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 ,葫芦岛市政协委员,赵家班学员,二人转演员。

2001年拜赵本山门下,2009年参加《刘老根大舞台-笑转2009》全国巡回演出 [4]  ,由于表现突出被张艺谋导演选中参演电影《三枪拍案惊奇》饰演“赵六” 。

2021年参加辽视春晚在小品《疯狂粉丝团》中饰演大程子,从而获得更多关注。同年4月参演喜剧片《大笑江湖》饰演马雷子。2021年参演电视剧《第22条婚规》饰演大头。

2021年4月代表辽宁民间艺术团参加《欢乐喜剧人第四季》总决赛,获得亚军。

3、蔡妍。

1978年12月6日出生于韩国首尔,毕业于首尔艺术大学,韩国流行女歌手。

2003年,蔡妍于推出首张专辑《It's My Time》。2004年,她推出舞曲《两个人》。蔡妍于2007年签约中国娱乐公司。

2009年,她在北京举行中国内地的首场大型演唱会,2021年发行首张中文专辑《甜蜜的奇迹》,2021年6月20日,蔡妍再次发行自己的中文单曲《你不再爱我》。

12月,蔡妍和李泉联手推出一首中文情歌《泡面的幸福》及其MV。2021年2月,蔡妍以“红羽毛——阳光美丽”国际慈善援助中心“慈善爱心大使”的身份为其录制的主题曲《美之见》。

2021年6月26日携舞曲《안봐도 비디오(看透)》回归韩国歌坛。2021年7月发行全新EP《角度》。

4、陈烨。

女,中国八十年代电影女星,大约是1955年左右出生的。

步入影坛后的陈烨,先后参加了《阿夏河的秘密》、《蓝天防线》、《曙光》、《405谋杀案》、《半张订婚照》等影片的拍摄。1980年,她应长春电影制片厂之邀,在影片《丹凤朝阳》中饰演女主角卢文凤。

1983年,在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的影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中成功塑造了善良、温婉的慈安,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1986年,她自费去美国留学,进入赫斯顿大学戏剧系学习。1988年回国在影片《一代妖后》中再次饰演慈安。

5、陈烨林。

1992年9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四川大学表演系。

2021年,出演个人首部网络剧《学姐知道》,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第三种爱情》。2021年,在民国武侠喜剧《大侠黄飞鸿》中饰演理查德建国,从而被观众所认识。

2021年,主演惊悚悬疑网络电影《暗窗》 [3-4]  。同年,在古装武侠网络电影《我来也》中饰演孙文秀,从而获得更多关注。2021年在古装电视剧《烈火如歌》饰演姬惊雷。

6、陈怡蓉。

1979年3月13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中国台湾女演员,毕业于天主教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系织品设计组。

2000年在中国台湾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的寻找周杰伦MTV女主角单位甄选活动中被发掘进入娱乐圈,2001年出演偶像剧《薰衣草》受到关注。

2003年首次出演中国内地剧《四大名捕斗将军》。2005年主演的武侠剧《天下第一》获得收视冠军,陈怡蓉饰演云罗郡主。

2008年主演电视剧《光阴的故事》并凭借该剧入围第四十四届金钟奖戏剧类最佳女主角奖。2021年主演电视剧版《画皮》。

2021年编剧作品《狗狗缠》获得中国台湾征选优良电影剧本优良剧本奖。

2021年主演的古装言情剧《紫钗奇缘》于8月14日首播。

扩展资料

2021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宣传例会上,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提出广播电视邀请嘉宾应坚持“四个绝对不用”的标准,即:对党离心离德、品德不高尚的演员坚决不用。

低俗,恶俗、媚俗的演员坚决不用。思想境界、格调不高的演员坚决不用。有污点有绯闻、有道德问题的演员坚决不用。另外,总局明确要求节目中纹身艺人、嘻哈文化、亚文化(非主流文化)、丧文化(颓废文化)不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烨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怡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星

CY是蔡妍的名字简称。蔡妍(이채연),1978年12月6日出生于韩国首尔,毕业于首尔艺术大学,韩国流行女歌手。2003年,蔡妍于推出首张专辑《It's My Time》,2004年,她推出舞曲《两个人》。

2009年,她在北京举行中国内地的首场大型演唱会,2021年发行首张中文专辑《甜蜜的奇迹》,2021年6月20日,蔡妍再次发行自己的中文单曲《你不再爱我》。



蔡妍社会活动

2008年,蔡妍探访了四川成都白血病女孩邦邦,并献上爱心善款。后参与成龙大哥发起的《I love asia》录片活动,为中国四川地震的灾民筹款。同年,她录制了赈灾歌曲《为爱祈祷》。

2008年10月,她进行慈善签售,所有的款项全部捐与灾区重建工作。之后,她被任命为中韩慈善大使,成立蔡妍慈善基金。

2021年2月,蔡妍首次以“红羽毛——阳光美丽”国际慈善援助中心“慈善爱心大使”的身份为其录制的主题曲《美之见》。

陈毅
有好多啦
曹颖程昱陈烨陈怡………………………………………
曹颖
蔡妍

讲一个英雄的故事简单的说一说至少五十字

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查看全部2个回答
魔法门之英雄无敌王朝_正版手游震撼公测!
值得一看的moba手游相关信息推荐
魔法门之英雄无敌王朝-原作英雄回归,再现经典亚山世界,七大特色兵种任选,排兵布阵决胜千里!
上海益玩网络科技有..广告 
幼儿故事机有哪些?找服装批发?就上阿里巴巴,儿童故事机,开平机采购批发
值得一看的蓝牙接收器相关信息推荐
儿童故事机采购批发,尽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汇聚海量商机信息,提供便捷在线交易!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淘宝网睡前儿童故事-做工精致,趣味性强,孩子成长好伙伴!
淘宝睡前儿童故事-让孩子玩的更尽兴,以匠心态度成就美好用户体验!
57 2021-05-28
有没有关于战争一英雄/的故事,一要50字的。
《杨靖宇》——爱国英雄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 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 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 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 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王伟》——海空卫士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的任务中,所驾驶的飞机 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 这次在执行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 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 举行了命名大会,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 烈士。 《王二小》——抗日英雄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 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 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邱少云》——烈火中永生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 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刘胡兰》——巾帼不让须眉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 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 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张自忠——抗日战争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 张自忠 汉族,山东临清人,抗日将领。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当日军攻破第五战区第一道防线,直扑襄阳、枣阳时,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七十四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他写信给河东的第五十九军,“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渡河后,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被日军杀害,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人们哭拜英灵,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愤地唱着复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烂,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坚决为张自忠将军报仇。翌年5月,其部在当阳地区将围攻张自忠将军的日军酋首横山武彦击毙。 黄继光——舍身堵抢眼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入伍后,他在连队当通信员,后又调到营部当通信员。上甘岭战役开始后,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在我炮火准备,打下4、5号阵地后,战斗继续进行。突然,山顶附近出现敌人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疯狂扫射,阻住反击部队进攻。营参谋长张广生几次派出爆破手爆破,都未能成功,上级命令要在天亮前拿下阵地。而此时离天亮只有三、四十分钟,黄继光多次要求去执行爆破任务,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六班班长。 临出坑道时,他对参谋长说:“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他提起手雷,带着战友吴三羊和肖登良向敌火力点匍匐前进。敌人的照明弹把阵地照得透亮,7挺机枪火光闪闪直向外喷射。黄继光带着2人灵活巧妙地利用弹坑和射击间隙迅速跃进,当他们冲到离敌人地堡只有三、四十米时,吴三羊不幸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左臂被打穿了两个洞。 两个战友不能前进了,爆破的任务落在黄继光一人身上。他忍着剧痛,继续向前爬去。离敌人地堡越来越近,敌人发觉了他,子弹在他头顶和身体周围呼啸而过。黄继光一连4次跃进、4次都扑倒在地。他艰难地爬行着,在逼近敌人只有八、九米时,霍地一下站起身来,右手高举手雷,就在这一瞬间,敌人的子弹射中了他的胸膛,黄继光又倒下了。 离天亮只有20分钟了,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焦急。突然间黄继光直起身来投出了手雷,在巨响中,硝烟把地堡和人影遮没了。我二梯队立即跃起冲锋,可是敌人残存的机枪又从炸塌的地堡喷出火舌,部队再次受阻。 这时,黄继光已7处负伤,左腿被打断,身边没有一件武器。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斜侧着身躯,拖着被打断的左腿,双目喷射着仇恨的火焰,坚定地朝敌地堡爬去。猛然间,黄继光以惊人的毅力挺身站起,张开双臂扑向敌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孔。英雄的伟大壮举,为反击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反击部队迅速攻下0号阵地,乘机顺利攻上山头,全歼守敌两个营1200多人。
315 浏览3252 2021-11-23
简单的讲一个一叶障目的故事
楚国有个穷书生,在家闲居时,读了《淮南子》,看见上面记载:“得到了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树叶,可以用来隐身。” 于是,他就到树下仰着头寻找这种叶子。他看见一只螳螂正躲在一片叶子后面伺机捕蝉,就去采摘这片叶子。忽然叶子落到了树下,和树下原有的落叶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他只好扫了几斗落叶带回家里,然后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的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他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后来见他整天这样问就厌烦了,随口谎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个人心中暗自高兴,拿着这片树叶到集市上去了。他当着人家的面,就偷人家的东西,被官吏捕获送到了县衙里。 县官受理这一案件,让他先从头到尾把事情的经过说一遍,县官听后大笑起来,把这个书生放了。
258 浏览2800 2021-12-16
关于古代巾帼英雄故事说简洁越好至少五则
梁红玉 梁红玉是南宋高宗的和岳飞同时代的大将军韩世忠之妻,本是京口的妓女,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应有过人之处。韩世忠在京口和金兵的金兀术在黄天荡对歭。当时,金兀术拥兵十万,战舰无数,而韩世忠只有八千疲兵。韩世忠听取梁红玉的计策,由韩率领小队宋兵舰诱金兵深入苇荡,再命大队宋兵埋伏,以梁红玉的鼓声为命,以灯为引,用火箭石矢焚烧敌船。 金兵果然中计,梁红玉站在金顶上擂鼓台,韩世忠率船队迎战,只听「咚,咚」战鼓响,金兵被韩世忠引入黄天荡,梁红玉三通鼓响,埋伏的宋军万箭齐发,顿时火光冲天,金兵纷纷落水,弃船逃命,死伤无数。梁红玉以灯为引,指挥宋军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为世人歌颂。 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明朝末期巴渝战功卓著的女将军、女军事家。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并且在四川、贵州地区又相继击败奢崇明、安邦彦、张献忠、罗汝才等叛军,取得成都之捷、重庆之捷、夔门之捷等。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爵。去世后谥号“忠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穆桂英: 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木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 、“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樊梨花: “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 花木兰 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14 浏览816 2021-03-28
关于英雄的故事小学一年级
抗日小英雄—雨来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小英雄王朴 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小英雄—海娃 雨来 故事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白洋淀地区的少年英雄雨来利用熟悉的水乡环境,与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之间展开智谋斗争并最终战胜鬼子的故事。 雨来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孩子,也是一个很有“威望”的孩子王,只要他出去玩,孩子们几乎全跟着他。于是,为了逃学,雨来跟老师之间展开了“拉锯”战。 老师在跟雨来“争夺孩子”的过程中,吃了雨来不少恶作剧的亏,但老师很快就战胜了雨来,孩子们全跟着老师回到了课堂,雨来很是郁闷。 就在雨来准备好再次跟老师较量的时候,突然来了一队日本鬼子把老师抓了起来,孩子们全被临时放了假,这时的雨来,虽然身边的孩子全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但他好象没有了对手,有点孤独求败的英雄感觉,于是雨来准备回学校去看看老师到底怎么样了。 这时,雨来看到了老师被几个鬼子“看住”了,而且他还看到了鬼子打老师。于是,雨来决定救出老师。 接下来,为了救出被困的老师,雨来便带着小伙伴一起利用“土坑”“粪坑”“树叉弹弓”“跷跷板飞人”等鬼子从未见过的怪招跟鬼子之间展开了让鬼子啼笑皆非的斗争,最后终于救出了老师…… 王二小 九月十六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二小甩着鞭子赶着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声响,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响了南河滩上的石雷。 有40多个鬼子来抢粮食和弹药,还要消灭八路军的伤员。他们来到南河滩上,大摇大摆,还边走边观景。 鬼子要去狼牙口村,那里藏着粮食、枪支和弹药,还有八路军的伤员。 走着走着,一座山挡住了鬼子的去路。鬼子中队长高崎用望远镜看了半天,也闹不清前边的路应该怎么走,他们面前有3条路,走哪一条呢? 中队长高崎急得直冒汗,把大个子军曹喊来命令说:“这里有3条路,你去看看定哪一条?”鬼子们停下来,有的去河边洗手、洗脸,有的去喝水。高崎发火了:“不准洗手洗脸,快归队。。。。。” 大个子军曹跑回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有一个小孩。” 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 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 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 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 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 二小说:“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 二小半天不言语,军曹上来吼道:“小孩。。。。。。不说。。。。。。死拉死拉的!” 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带进。。。。。。,想到这儿,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 恶狠狠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你不要。。。。。。撒谎!” 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 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在沙滩地上向西走去。 河滩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鬼子踩在石头上,都摔倒在地上,哇啦哇啦叫道:“小孩。。。。。。你带的。。。。。。什么路?” 二小撅着嘴也大声喊道:“这圪塔就是这号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绕过河滩向南走去。河的东面是石岭子山,西边是香炉山。两座山都有几十丈高,在这两座山岭上埋伏着我们的骑兵连,一排在西边香炉山上,二排在东边石岭子山上。 鬼子兵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山沟。这时,石岭子山上的八路军骑兵连的战土开了枪,子弹嗖嗖地射向敌人,七、八个鬼子应声倒地,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鬼子见左边有八路,又朝石岭子崖下躲避,右边香炉山上的八路军正好打个正着。鬼子兵成堆地倒下,鬼哭狼嚎地叫了起来。鬼子兵朝两边山上开枪,可是射程打不到,白费子弹,一个高个子鬼子兵朝崖上扔手榴弹,可是,手榴弹碰到崖边又呼拉拉掉了下来,在鬼子堆里爆炸了。 鬼子中队长高崎气急败坏,连叫“上当,上当”。他一眼看见,王二小这时飞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他掏出手枪朝二小射了过去,二小背中枪弹倒在南河滩上。军曹也跑了过来,用刺刀猛刺二小的胸膛,又把二小用枪尖高高地挑起来,摔在大石头上。我们13岁的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他的鲜血染红了大石头。 1941年农历九月十六,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在南河滩,八路军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海娃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爸爸叫海娃给八路军叔叔送一封十分紧急的信——鸡毛信。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连忙跑过去,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实话的不说,死拉死拉的有!”一个挂洋刀的鬼子哇拉哇拉地叫。、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官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 “小孩,你的羊非常的好,皇军的看中了你的羊,哈哈”说完就来抢海娃的老绵羊,海娃那个着急啊,鸡毛信在羊的尾巴下面呢。连忙说“啊,别抢我的羊,别抢我的羊”幸亏,老养好象看出了海娃的心思,任鬼子怎么拉也拉不动,海娃终于松了一口气。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出发了。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官是要海娃在前面踩地雷。多坏呀! 海娃心里却想,好哇,让我带路,我就把你们都带到八路军那去。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把鬼子越拉越远。 “小孩,你的慢慢地开路!” 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了草丛里。 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不用说有了海娃的帮助,八路军叔叔一定打了一个大胜仗。
74 浏览5754 2021-10-14
颂英雄人物,讲英雄故事的演讲稿
岳飞的故事 一、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离我们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们有好几百年的时间。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突然在一个农居的小房子里传出一阵又一阵婴儿的哭声,岳飞就在这天下午出生了。岳飞在妈妈怀里不停地哭着,小脸涨得通红,岳飞的爸爸在旁边来回走着不停地拍着脑门,哎,该给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只大鸟嘴里哇哇叫着飞了过去,岳飞的爸爸脸上露出了微笑:对,就把这孩子叫做岳飞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鸟一样展翅高飞。 在岳飞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时候,这天早上岳飞爸爸要到镇上去办事,突然黄河发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个张着大嘴的魔鬼,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呼啸而来,吞没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当洪水来到岳飞的家门口时,岳飞的妈妈急中生智,抱着岳飞跳进了一个大大的水缸,就这样,洪水就载着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围已经不见了村庄,全是黄黄的洪水。 终于,几天过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飞和妈妈也漂到了一个小镇上。岳飞和妈妈便无家可归了,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小镇上安家落户了。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所以他很早就跟随妈妈到田里劳动,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飞的身上,可是小岳习却一点都不怕,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孩子。岳飞还非常喜欢看书,喜欢学习。他常常看书到深夜。岳飞从书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比如说要尊老爱幼,要懂礼貌。他还非常喜爱看打仗的书,他想长大以后做一个大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去保家卫国,去帮助国家不受到别人欺负。 由于经常参加劳动,小岳飞的身体长得棒棒的,吃饭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活,周围的大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孩子。 二、 后来,小镇上来了一个叫周桐的老爷爷,他的武艺非常高强,但从来都不欺负好人。岳飞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爷爷练武术了。由于岳飞训练时不怕吃苦,从来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样偷懒,所以,武艺长进得非常快。周同爷爷的绝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爷爷老是不教岳飞,却让他苦练基本功,蹲马步,头上顶一个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个劲老让他踢腿下腰。为这事,小岳飞老不高兴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挂一个小水壶了。回到家里他告诉妈妈,妈妈这样给他说:练武术就象盖房子,得一块砖一块砖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这个房子要跨下来,所以老师让你练基本功,也是为了将来能够让你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啊。“ 周桐爷爷也知道了这件事,有一天他特意将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长弓取出来交给岳飞说:“你如果能拉开这张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飞满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说:“行啊,我要拉开了你可不许耍赖皮”。小岳飞使出全身吃奶的劲去拉那张弓,可怎么也拉不动,周桐爷爷站在旁边抚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从那以后,小岳飞练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练习枯燥的基本功了。经过了几年的训练,小岳飞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不不仅能很轻松地
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杭州西湖的传说故事

1、白蛇传

白蛇传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 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

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2、玉龙和金凤

相传远古时候,天河东边石窑里住着一条玉龙,天河西边树林中住着一只金凤,它们有一次在银河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璞玉,于是一起把璞玉琢磨了许多年,终于使璞玉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天宫,贪心的王母娘娘为了得到这颗宝珠,就派了天兵把明珠偷走。玉龙和金凤发觉明珠不见了,到处寻找。后来得知在王母娘娘手中,于是就赶去天宫向王母索取,王母不肯,死护住明珠不放,玉龙和金凤则上前去抢,于是你争我夺,你拉我扯,明珠由天宫阶沿滚落到人间。

为不让明珠跌碎,玉龙和金凤也紧随着明珠往下飞。这颗明珠一落地,立刻变成晶莹碧绿的西湖。玉龙和金凤舍不得离开自己辛勤琢磨成的明珠,就变成两座山来守护它。这两座山,一座是雄伟的玉龙山(今名玉皇山),一座是青翠的金凤山

3、苏小小

相传苏小小于西湖边邂逅了年轻英俊的公子哥阮郁,其父为当朝宰相,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从此出双入对,海誓山盟,结为夫妻。苏小小为此写下上面这首“同心歌”。不久,阮郁写家信告知此事,其父大为光火,堂堂宰相之子焉能娶歌伎为妻。

但阮父深知儿子的秉性,可谓知子莫如父,立即送来了丰厚的聘礼表示祝贺。到了年底阮郁收到家中来信说阮父病危,希望阮郁能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于是,苏小小当晚为阮郁打点行装。第二天一早送阮郁上路。临别两人依依不舍,阮郁信誓旦旦,许诺料理完家事就尽快返回。

相携苏小小重游西陵,不料阮郁这一走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回到苏小小身边。苏小小对于爱情却无比的专一与执着,依然苦苦地守护在西陵相约处,等候她的阮郎。随着时间推移,祈盼流逝,唯有哀怨,终于苏小小病倒了,两年后咯血而亡。

临终乳娘问小小有何遗愿,小小弱弱地回答,我死后把我葬在西陵,我要在那里等候我的阮郎。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4、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5、鲁班造香炉

巧匠鲁班带着妹妹来杭州务工,正巧碰上黑鱼精在西湖里花样游泳搞得全城乌烟瘴气,自恋的黑鱼精还想强娶鲁小妹做妻子,鲁班将宝石山的一座悬崖凿成香炉做嫁妆,巨型香炉把黑鱼精稳稳压在西湖底,只剩下三座葫芦状的炉脚留在西湖湖面。

西湖来源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扩展资料: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湖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

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扩展资料

西湖名称由来:

《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 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

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

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湖

1、白蛇传的故事: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美丽女子叫白素贞,及其侍女青青在杭州西湖遇药店之王主管许宣(或名许仙)邂逅相遇,同舟避雨,一见钟情,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乃嫁与他。遂结为夫妻。婚后,经历诸多是非,白娘子屡现怪异,许不能堪。

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赠许一钵盂,令罩其妻。白、青被子罩后,显露原形,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鱼。法海遂携钵盂,置雷寺峰前,令人于其上砌成七级宝塔,名曰雷峰,永镇白、青于塔中。

2、玉龙和金凤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雕琢了许多年,白玉终于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常青,百花盛开。

但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故意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3、苏小小的故事:相传苏小小于西湖边邂逅了年轻英俊的公子哥阮郁,其父为当朝宰相,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从此出双入对,海誓山盟,结为夫妻。苏小小为此写下上面这首“同心歌”。不久,阮郁写家信告知此事,其父大为光火,堂堂宰相之子焉能娶歌伎为妻。

但阮父深知儿子的秉性,可谓知子莫如父,立即送来了丰厚的聘礼表示祝贺。到了年底阮郁收到家中来信说阮父病危,希望阮郁能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于是,苏小小当晚为阮郁打点行装。第二天一早送阮郁上路。临别两人依依不舍,阮郁信誓旦旦,许诺料理完家事就尽快返回。

相携苏小小重游西陵,不料阮郁这一走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回到苏小小身边。苏小小对于爱情却无比的专一与执着,依然苦苦地守护在西陵相约处,等候她的阮郎。随着时间推移,祈盼流逝,唯有哀怨,终于苏小小病倒了,两年后咯血而亡。

临终乳娘问小小有何遗愿,小小弱弱地回答,我死后把我葬在西陵,我要在那里等候我的阮郎。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4、梁山伯与祝英台:“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飞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梁山伯与祝英台……”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祝又是发生在西湖的一段令人扼腕的凄美故事。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途遇同窗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遂结义金兰。

于万松书院求学三年中,二人日则同食,夜则同寝,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乡,山伯十八里相送,依依惜别。祝英台假借许下九妹,与梁兄约定日后提亲。谁知天不遂人愿,梁山伯求亲遭拒,祝英台却早被许给马文才。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双双化蝶,令人唏嘘不已。

5、鲁班造香炉,稳压西湖底:巧匠鲁班带着妹妹来杭州务工,正巧碰上黑鱼精在西湖里花样游泳搞得全城乌烟瘴气,自恋的黑鱼精还想强娶鲁小妹做妻子,鲁班将宝石山的一座悬崖凿成香炉做嫁妆,巨型香炉把黑鱼精稳稳压在西湖底,只剩下三座葫芦状的炉脚留在西湖湖面。

杭州西湖的传说故事:

1、  康熙与云林禅寺 

康熙皇帝下江南,来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到处游山玩水,吟诗题字,自称是个风雅的皇帝。  一天,他要到灵隐来耍子了。   灵隐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三百多个和尚都召集拢来。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裟,头顶檀香,手敲法器,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大家跟着老和尚,赶到一里路外的石莲亭,把康熙皇帝接到灵隐来。   老和尚陪着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玩一番。康熙皇帝见到灵隐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长满绿荫荫的树,地下开遍红艳艳的花,真是一个好地方呵!他心里一高兴,就吩咐人在寺里摆酒用膳,想多耍子一会儿。   

2、  西湖的由来   

很早很早以前,杭州还是一大片干涸的海滩。周围几十里内见不着一条小河,也找不到一条小溪。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担着水桶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挑水。他们光为这点点水就日愁夜愁,从来没过上一天开心的日脚。   老一辈人,有的就知道灵隐后山里有股清泉,因为被一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挡住了流不出来。多少年来,曾经有好些年轻人上山去过,想把那道石壁凿穿,可是都没有成功。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   后村有个小伙子名叫水儿,从小没爹没娘,是他老爷爷抚养长大的,从六岁起,他就跟着老爷爷一起去挑水,至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   这一天,是水儿二十岁的生日,老爷爷为他下了一大锅面,祖孙两个快快活活地过了一天。   

3、  中秋月夜寻桂子  

在唐明皇那个时候,有一年的中秋节夜里,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照得满天下都是晶亮晶亮的。   这一天,半夜时分,灵隐寺里的烧火和尚德明,起身到厨房去烧粥,听见一阵“滴滴答答”的声音,觉得很奇怪,望望窗户,月亮明光光的,哪来的雨声呢?于是他就开门出去,抬起头来望望,只见有无数珍珠般的小颗粒儿,从月亮里纷纷洒落下来,掉在寺边的山峰上。   他看着看着,等那小颗粒儿落完了,就爬上山峰去寻找。寻一粒,拾一粒,寻一粒,拾一粒……那小颗粒儿都饱饱绽绽如黄豆那么大,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哩。他拾呀拾呀,从半夜拾到天大亮,拾了满满一大兜。   第二天清早,德明和尚把夜里拾来的那些小颗粒儿拿去给智一老和尚看,问他这是什么东西。智一老和尚细细看了一会,说道:“月宫里有一株大桂树,还有个莽汉子叫吴刚,他一年到头砍这株桂树,但总是砍不断。有时使的劲过大了,就会把桂子纷纷震落下来。说不定这就是月宫中落下的桂子呢!”   

4、  老和尚与金毛猴   

有一年清明,杨柳青,桃花红,正是西湖风景顶好的辰光,游湖踏青的人到处都是,灵隐寺前更是一片闹嚷嚷的。   这天,杭州知府也出来耍子儿,一路上,鸣锣喝道地来到灵隐寺,看见飞来峰脚下,密密麻麻地围着一大堆人,就叫差役赶开人群,让出一条路来,自己挨近去一看,呵哈!原来有个老和尚,正在那里跟一只金毛猴子走围棋哩。这知府也是个喜欢走棋的,当时那些拍马屁的人把他捧得天一般高,称他是天下无敌的国手哩。他看见了棋盘棋子,不觉手痒起来,便一脚把猴子踢开,坐下来要和老和尚较量较量,当着众人显显自己的本领。   老和尚知道做官的人是顶要面子的,于是手下留情,有意让掉几个子儿认输了。知府赢了棋,心中得意,就站起身子,仰着头呵呵大笑起来,并把老和尚奚落一番。   老和尚心想:我好意给你留个面子,你倒不要脸了!就也嘻嘻地笑了起来。知府见他嘻笑,便说:“你疯了,棋走输了还笑哩!”   

5、巨雷劈出一线天   

很久很久以前,诸暨有个年轻人,名叫石娃。   石娃既聪明又健壮,不但是个种田能手,而且是个手艺出众的石匠。每天早晚,他总带着榔头、凿子,招呼村里的青年们一起,爬到山上去琢岩石。不管春夏秋冬,不顾风霜雨雪,一天也没间断过。琢呀琢呀,慢慢地,他们把村边的石头都琢得玲珑俊秀,使得景色特别美丽。   石娃住的村子里,有个姑娘名叫花妹。花妹长得象一朵刚开放的牡丹,鲜艳艳地惹人喜爱,她心灵手巧,绣花绣得好极啦,没有一个姑娘能够赶上她的。每天,花妹都和村里的姑娘们一道,坐在窗口绣花。绣呀绣呀,她们把许多美丽的花朵都绣在锦缎上,再把这些美丽的锦缎做成衣裳穿,大家都打扮得象天仙一样的好看。   花妹还会唱歌,只要她开日一唱,花儿就会开放,鸟儿就会飞舞,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欢笑。石娃在山上凿石头,听到花妹的歌声,劲头也会更大起来。石娃爱着花妹,花妹喜欢石娃,他俩有个同样的想法:一定要等石娃把山上的岩石都琢完,一定要等花妹把四季的花朵都绣尽,到那时侯,他俩才成亲。全村人谁不喜欢石娃和花妹呢,都称赞他俩是天生的一对呵。   

6、会飞的山峰   

从前四川峨眉山上,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飞到哪儿,都会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个济颠和尚,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清规,拿把芭蕉扇子,东游西荡,到处打哈哈,人们也都喜欢他。   有一天,济颠和尚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异的山峰要飞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了。他担心山峰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五更天时就爬起来,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说:“今天中午有座山峰要落到庄上来,大家赶快搬家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骂道:“你这疯和尚,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   

7、和尚骗草龙   

从前,钱塘江口有一条深不见底的地沟,叫做“天开河”。在天开河里,住着一条草龙。草龙能翻江倒海,腾云驾雾,本领很大,但它粗里粗气的,不懂事,整天在江里钻进,海里钻出,和大鱼小虾们嬉戏。   一天,有只官船押着两只驳船从钱塘江口经过。官船鸣锣喝道,气派十足,驳船上却是一片哭声。草龙见了很奇怪,左右一打听,才知道人间有个皇帝,皇帝手下有许许多多官儿,这便是皇帝派官儿捉老百姓到京里去做苦工的。草龙知道了这事,心中十分气愤,它把尾巴一甩,“哗啦啦”一个大浪头扑过去,打翻官船,救下了两船百姓。   草龙想:官船给我打翻啦,可皇帝还在京城里呢!皇帝这样坏,我应该把他收拾掉,换个好的。于是,它便驾起乌云,冲出天开河,向京城飞去。   皇帝正在宫廷里和大巨妃子们饮酒作乐。宫娥彩女们吹的吹,弹的弹,唱的唱,舞的舞,好不快活!不防一霎时天色变了:狂风刮得大树折腰,倾盆大雨“哗哗哗”落个不歇。只见草龙驾着乌云,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这一下,吓得三千御林军抱头乱窜,皇帝更惊得目瞪口呆。幸亏有个胆大的侍卫,拉开弹弓,朝草龙打了一弹丸。这一弹凑巧打中草龙的右眼,疼得草龙大吼一声,扭过头,“哗啦啦!”尾巴扫坍宫殿一只角,飞走了。   

8、臭秦桧   

西湖边有座岳坟,岳坟前跪着四个铁铸的人像,其中有两个就是当年出卖祖国、害死岳飞的秦桧夫妇。   早先,杭州城里来了一个新上任的抚台,那人也姓秦,是秦桧的后代。抚台上任不久,便带手下人去逛西湖。他来到岳坟,看到自己的老祖宗跪在别人面前,忙用衣袖把脸遮住,倒退了出来。   抚台回到衙门,坐不安,立不宁,便叫来师爷商量,想把铁像搬掉。师爷捋捋胡须,想了一想说:“如果明搬吧,老百姓一定不肯,说不定还会闹出事来。我看,不如派人在黑夜里把这对铁像丢进西湖里去。这样大的西湖,铁像沉到湖底,便是把水车干了也难找到。”   抚台连声称赞道:“妙!妙!”于是当夜便派人把铁像丢进湖里去了。   

9、精忠柏   

在岳王庙里有座精致的小亭子,这小亭子里面放着七八段奇特的断木头,乌黑锃亮,硬得象石头一样,叫“精忠柏”。这“精忠柏”是怎样来的呢?事情还得从宋朝说起。   北宋末年,世道乱极啦。金兀术发兵大举入侵中原,一直打到汴沐京。金兵一路上烧呀抢呀杀呀,地方上被弄得十室九空,老百姓痛哭连天。康王赵构从北边逃到南边,却看上了杭州这块好地方,当作远避金兵的安乐窝,丢下半壁江山不管啦,让中原老百姓当着亡国奴。   有道是乱世出忠臣呵!那时候就出了个忠心耿耿的岳飞。岳飞一生把母亲刺在他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牢牢记着,带领岳家军,奋起抗击金兵。金兀术派出了连环拐子马,被岳飞破了;金兀术又使用了铁浮陀,也被岳飞破了。金兀术悲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啊!”岳家军打到哪里,那里的老百姓就纷纷举旗响应。金兀术打一仗,败一仗;岳家军打一仗,胜一仗,一直打到河南朱仙镇。   可是,乱世也出奸贼哪!那时侯又偏偏出了个阴险毒辣的秦桧。   

10、西湖白堤的由来   

这一年,杭州大旱,西湖旁边大批农田龟裂,稻禾晒得象火烧过一样。老百姓天天到衙门里请求放西湖水,可那些官儿们都顾自寻欢作乐,一理也不理。   这一天,百姓们又熙熙攘攘地来到衙门前,有的喊:“青天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吧!”有的喊:“再不放西湖水,我们百姓都活不下去啦!”闹得衙门里的太爷头昏颠倒,只好匆匆走到衙门口,怒气冲冲地说:“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湖里的鱼龙就没地方栖息啦!”老百姓说:“那么请问大老爷,鱼龙性命要紧,还是百姓性命要紧?”太爷一听,又气呼呼地说:,“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荷藕菱茭还活得成么?”老百姓说:“那么请问大老爷,荷藕菱茭为重,还是稻米为重?”太爷一时无话可答。   这辰光,人群中忽然有人高声说:“讲得对呀!讲得有理!”百姓们回过头去,只见那人五十开外,五绺长须,头戴方巾,身穿青衫,笑咪咪地站在那里。太爷一听更生气,冲着那人说:“啊,你说什么?嗯,原来是你在这里煽动……”   那人道:“对不起,我刚来。我说当官的嘛,难道不应该听听父老们的呼声么?”西湖边有座岳坟,岳坟前跪着四个铁铸的人像,其中有两个就是当年出卖祖国、害死岳飞的秦桧夫妇。   早先,杭州城里来了一个新上任的抚台,那人也姓秦,是秦桧的后代。抚台上任不久,便带手下人去逛西湖。他来到岳坟,看到自己的老祖宗跪在别人面前,忙用衣袖把脸遮住,倒退了出来。   抚台回到衙门,坐不安,立不宁,便叫来师爷商量,想把铁像搬掉。师爷捋捋胡须,想了一想说:“如果明搬吧,老百姓一定不肯,说不定还会闹出事来。我看,不如派人在黑夜里把这对铁像丢进西湖里去。这样大的西湖,铁像沉到湖底,便是把水车干了也难找到。”   抚台连声称赞道:“妙!妙!”于是当夜便派人把铁像丢进湖里去了。

姓杨的祖先是谁

马上回答!!!!!!
杨姓起源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26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羡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28世,武王发:文王太子。商纣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武王率修文王绪业。时纣王无道,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于是诸侯尊武王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为:

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 (均为夏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5岁,谥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

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76岁。葬同夫山。生子三:文、宜、亭。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发、重邑、应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统伯(阮伯)、耀高(叔蒿)、谓明。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清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谥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载(栽)、骞、颜;京,配万氏,生子二:羡明、羡光;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丰、礼、鳌、鲁。

6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卒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64岁,谥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寿 73岁,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绍甲。

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说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源于春秋晋太傅杨(月八十)说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羊舌辖有铜(革是)、杨氏、平阳三邑。突生职,职生赤,(月八十)、鲋、虎、季夙。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称叔(月八十),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又据《广韵》、 《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二、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

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3.改姓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原姓马名尚德。

4.回归旧姓

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斌贝)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杨业归宋复姓。

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三、少数民族杨姓

白族杨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1927年灭大天兴国,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因为暴虐,被杀,在位8年。元代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杨鼐,白族,云南大理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举人,任黄州府(治在今湖北黄冈县)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满族杨氏 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5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四世。

纳西族杨氏 杨昌,清代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喜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集中。杨元之,清代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祖父杨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苗族杨氏 杨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约于元皇庆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杨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将领。父亲杨(王景),杨洪初从明成祖北征,机警敏捷,以勇著称。正统三年(1438年)任都指挥同知,正统九年,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镇朔大将军。

回族杨氏 杨应奎,明代诗人、书法家,回族,山东益都人,正德年间进士。此外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中也有杨氏。

杨姓迁徙史

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 (今陕西大荔)。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晋、唐这一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至宋代起,杨姓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代,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台湾杨氏

台湾台南佳里杨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间为台湾政治、经济中心。市里有郑成功祠,为著名古迹。随郑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佥事调任台湾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者甚多,对开发台湾起了极大的作用。有一次蓝理入朝,康熙问台湾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莱。”第二天康熙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实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康熙从其言,兵民皆喜。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台湾台北半线杨氏

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2.3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志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人谷万石。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人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他好行慈善事业,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杨振文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台湾台中杨氏

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兄弟两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初时,身中仅有18铜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他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当时娶一妻两妾,育8个儿子,即现时8祧房亲,享年63岁。其次子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瑶卿,日人时代为参事。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台湾台中沙鹿镇杨氏

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1934年2月23日。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5000人,工厂动力达3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20余家。

香港八闽弘农杨氏

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 (“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杨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杨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 秘书长杨思敬。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伦理道德规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建会初期,就有会员500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移居海外

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

这是杨姓人足迹踏遍东南亚的第一步。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去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云川在此长期羁留,而与当地鲁顺族酋长女儿相爱而结婚。公主后因云川遇难而为夫跳海殉节,留下了“寡妇山”这一游览胜地。而后有原籍福建漳州长泰人杨原抄(1858—1925年),于1877年只身南渡,抵达新加坡,寄宿同乡宗亲会馆中,后又移居今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经过艰苦努力,创建立古晋市,成为当地著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领袖。目前这里已建立了沙捞越古晋董杨宗亲会。如今马

来西亚杨氏最活跃的要数沙捞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杨宗亲会,他们的总顾问是拿督阿玛杨国斯。这个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包括沙捞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诗巫等5个地区的杨姓,其次还有美里杨氏公会和雪龙杨氏公会。

孟加拉杨氏

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间(1780—1783年),杨姓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来,并吸引、接纳中国的侨民,在当时的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中国城”,从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缅甸仰光杨氏

始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他们为谋团结、敦亲谊,于清光绪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总堂”。嗣后,1922年旅缅侨领杨昭固,又倡议新建植德堂于仰光海滨街三若开恒头,门牌 75—76号第三、四楼,1925年冬落成。当时“四知总堂”的会址系租赁,岁时莅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1957年由几位正副理事长倡议筹建会所,推举杨唐豪为建委会主任,着手劝募基金,幸得诸族亲热烈支持,踊跃捐献,数月之间,巨款立就。1958年购地于仰光海域街门牌400号,第二年己亥冬兴工,越三年辛丑告竣。内部雕刻布置,历时经岁,至1962年12月举行落成庆典。目前已在全缅各重镇、市区筹设分堂,宗旨是联系宗亲、加强团结,尽力推行族亲福利,并协助贫穷子弟就学或介绍职业。

菲律宾杨氏

杨姓人已散布在菲律宾全国各地区。宗亲总会成立于 1950年3月19日,会址设在马尼拉市,下面还有礼智三描分会(礼智市)、宿务分会(宿务市)、三宝颜分会(三宝颜市)、纳卯分会(纳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会(怡郎市)和美骨区分会及五宝杨氏家族会等。这里的杨姓人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泉州市、厦门市及其附近的晋江、金门、同安、安溪等县。

新加坡杨氏

新加坡有70%以上的华侨,其中杨姓人占了较大的比重。他们最初去新加坡的具体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这里就成立了槟城杨氏植德堂公司。嗣后又在这里建立了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杨氏公会、槟城杨氏公会和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等宗亲会组织。
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郡望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2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24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26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羡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28世,武王发:文王太子。商纣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武王率修文王绪业。时纣王无道,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于是诸侯尊武王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为:

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 (均为夏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5岁,谥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

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76岁。葬同夫山。生子三:文、宜、亭。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发、重邑、应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统伯(阮伯)、耀高(叔蒿)、谓明。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清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谥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载(栽)、骞、颜;京,配万氏,生子二:羡明、羡光;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丰、礼、鳌、鲁。

6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卒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64岁,谥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寿 73岁,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绍甲。

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说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源于春秋晋太傅杨(月八十)说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羊舌辖有铜(革是)、杨氏、平阳三邑。突生职,职生赤,(月八十)、鲋、虎、季夙。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称叔(月八十),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又据《广韵》、 《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二、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

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3.改姓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原姓马名尚德。

4.回归旧姓

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斌贝)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杨业归宋复姓。

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三、少数民族杨姓

白族杨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1927年灭大天兴国,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因为暴虐,被杀,在位8年。元代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杨鼐,白族,云南大理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举人,任黄州府(治在今湖北黄冈县)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满族杨氏 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5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四世。

纳西族杨氏 杨昌,清代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喜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集中。杨元之,清代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祖父杨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苗族杨氏 杨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约于元皇庆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杨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将领。父亲杨(王景),杨洪初从明成祖北征,机警敏捷,以勇著称。正统三年(1438年)任都指挥同知,正统九年,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镇朔大将军。

回族杨氏 杨应奎,明代诗人、书法家,回族,山东益都人,正德年间进士。此外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中也有杨氏。

介绍文件
杨姓迁徙史
杨姓迁徙史

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 (今陕西大荔)。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晋、唐这一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至宋代起,杨姓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代,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台湾杨氏

台湾台南佳里杨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间为台湾政治、经济中心。市里有郑成功祠,为著名古迹。随郑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佥事调任台湾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者甚多,对开发台湾起了极大的作用。有一次蓝理入朝,康熙问台湾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莱。”第二天康熙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实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康熙从其言,兵民皆喜。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台湾台北半线杨氏

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2.3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志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人谷万石。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人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他好行慈善事业,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杨振文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台湾台中杨氏

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兄弟两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初时,身中仅有18铜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他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当时娶一妻两妾,育8个儿子,即现时8祧房亲,享年63岁。其次子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瑶卿,日人时代为参事。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台湾台中沙鹿镇杨氏

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1934年2月23日。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5000人,工厂动力达3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20余家。

香港八闽弘农杨氏

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 (“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杨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杨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 秘书长杨思敬。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伦理道德规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建会初期,就有会员500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移居海外

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

这是杨姓人足迹踏遍东南亚的第一步。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去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云川在此长期羁留,而与当地鲁顺族酋长女儿相爱而结婚。公主后因云川遇难而为夫跳海殉节,留下了“寡妇山”这一游览胜地。而后有原籍福建漳州长泰人杨原抄(1858—1925年),于1877年只身南渡,抵达新加坡,寄宿同乡宗亲会馆中,后又移居今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经过艰苦努力,创建立古晋市,成为当地著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领袖。目前这里已建立了沙捞越古晋董杨宗亲会。如今马

来西亚杨氏最活跃的要数沙捞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杨宗亲会,他们的总顾问是拿督阿玛杨国斯。这个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包括沙捞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诗巫等5个地区的杨姓,其次还有美里杨氏公会和雪龙杨氏公会。

孟加拉杨氏

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间(1780—1783年),杨姓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来,并吸引、接纳中国的侨民,在当时的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中国城”,从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缅甸仰光杨氏

始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他们为谋团结、敦亲谊,于清光绪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总堂”。嗣后,1922年旅缅侨领杨昭固,又倡议新建植德堂于仰光海滨街三若开恒头,门牌 75—76号第三、四楼,1925年冬落成。当时“四知总堂”的会址系租赁,岁时莅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1957年由几位正副理事长倡议筹建会所,推举杨唐豪为建委会主任,着手劝募基金,幸得诸族亲热烈支持,踊跃捐献,数月之间,巨款立就。1958年购地于仰光海域街门牌400号,第二年己亥冬兴工,越三年辛丑告竣。内部雕刻布置,历时经岁,至1962年12月举行落成庆典。目前已在全缅各重镇、市区筹设分堂,宗旨是联系宗亲、加强团结,尽力推行族亲福利,并协助贫穷子弟就学或介绍职业。

菲律宾杨氏

杨姓人已散布在菲律宾全国各地区。宗亲总会成立于 1950年3月19日,会址设在马尼拉市,下面还有礼智三描分会(礼智市)、宿务分会(宿务市)、三宝颜分会(三宝颜市)、纳卯分会(纳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会(怡郎市)和美骨区分会及五宝杨氏家族会等。这里的杨姓人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泉州市、厦门市及其附近的晋江、金门、同安、安溪等县。
杨姓是当今中国大陆第六大姓,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在台湾排名第十
杨姓谱牒修撰的历史相当悠久。
汉代刘歆在《七略》中提到与他同时的杨雄有《家牒》,而一些古代地方志中摘引的《家牒》片断涉及杨雄身后世。《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提到数十种南朝士族家谱,其中有《杨氏谱》。《隋书经籍志·谱系类》录有:《杨氏血脉谱》2卷,《杨氏家谱状并墓记》1卷,《杨氏支分谱》1卷,《杨氏谱》1卷。此外,古籍中还提到北齐有佚名的《杨愔家传》。以杨姓和王姓等为多,南北朝时的杨姓大族,已有编撰家谱之风。宋至元明时期,私修的杨姓家谱为数不少。元末战乱,杨氏衰落,谱也残缺。明初,分别任司仓、通判的杨氏兄弟罢官家居,商量采撷文献重修家乘,但不久即相继去世。为继承先辈遗志,杨士奇与从兄杨思贻遍访博求,虽为片纸也谨慎过录,积十多年努力,编成《杨氏家乘》。《杨氏家乘》第一部分为族谱,以示尊重本始;第二部分为家谱,以示尊重亲人;以后依次为杨氏人物事实、哀鞔文字、杨氏人物遗文、赠答之作;末附有助于旁考杨氏行事的名贤文字,总共20卷。清代为私修家谱的大发展的时代,雍正皇帝撰写了《圣谕广训》,下令在各地方宣讲,敦促各宗族“修族谱以联疏远”,各级官僚及地方士绅起而应之,各宗族闻风仿效,家谱之盛,遂为空前。民国时期,笃宗族、勤谱事之风未曾稍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谱之风稍歇,20世纪80年代后,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推动,许多族姓又兴起续修、重修之风,如重庆万州、湖北荆门等地的杨姓组织了不少修谱委员会或理事会,分别致书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请同乡同姓寄去生平业绩,以便辑人族谱。这时的家谱,传统的功能已相当淡化,联络感情、光大族姓、多途径发展乡里经济,成为新修家谱族谱的主要目的。久离乡里的杨姓成员,则通过参与修谱来寄托慎终迫远的寻根情怀,当然也不排斥衣锦还乡的骄傲之情。家谱修好后,要定期续修,一则续上后出子孙,二则根据家族内部调节和整合族人的需要,适当修改族规。续修家谱,并不单是循例而行,也是调整族内关系的需要。家谱保存族谱印好后,谱版安置在小宗祠内,各版片之间用纸搪隔,以免损伤,外用木箱封装,搁置在高架上,以免受潮。族中如有需要加印族谱的,要经管理小宗祠者问清来历,如果确是嫡派子孙,备办好纸张后即到祠中印刷,不得搬到别处,以防版片散失。各房领出家谱多少本,管理小宗祠者要作登记,注明领取时间及领谱人,以便稽查。各家领回的家谱要用木匣装载,置放在香火之上,或密藏于书房之中,每逢伏天取出晒晾,不能让其稍有蛀烂之迹。凡逢岁时祭祀,各家带上原本,到小宗祠集中验看一次,如发现有鼠啮、油污、墨浸及磨坏字迹等现象,族中长辈,要在祖宗牌位前对持谱人严厉申饬,并当众罚银三两,归人祠内,以充日后修谱之资。拒不从命的,不得参与祭祀。家谱不得誊抄,不能传与外人,更不能出售,如有不肖子孙瞒众觅利,族众共同驱逐他,从此不许人祠。这类规定,在不少杨姓家谱中,都有或详或略的交代。
家谱的内容体例根据现存的杨氏家谱来看,主要包括:1.谱序,主要记述族姓的来源,先世德行、宗族的迁徙和本家谱的编修、续修情况。谱序一般由本族名人或请当时的社会名人执笔,详细叙述族姓的起源、发展和迁徙的全过程。以使后代子孙知道祖先源流和他们辗转迁徙的艰辛。2.谱例,也称凡例,说明家谱编修的基本原则,家谱的作用和编修家谱的必要睦。3.世家,记述本族的名人事迹。4.诰敕,记录当朝政府对本族人的旌奖文书。5.像赞,收集本族先祖、名人的画像,在其后写上赞语,歌颂其功德。6.世系,这是家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本家族的一世祖以下,每代每人的女名都按辈分写清楚,一看便知自己的继承关系。 7.传志,记述先祖名人仕宦的传记,以教育后代子孙。8.家训,对子孙的教育准则。9.祠规,记述本族祭祀的规矩。10.祠堂,记载坟墓、义庄等财产情况。

杨玉环 (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胖美人。又名杨太真,是唐玄宗的贵妃,又称杨贵妃。她体态丰腴,肌肤细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起初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瑁为妃,后因为美貌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封为贵妃,深受宠爱。杨氏一家因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败坏政事。756年,唐玄宗逃到马嵬驿,兵士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而死。

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大学文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校军衔。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杨修:汉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后因得罪曹操而被杀。

杨坚:冯翊(今陕西省大荔)人,南北朝时北周丞相。公元581年杀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他励精图治,改革兵制,于公元589年灭陈,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270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杨广:隋文帝杨坚的次子。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惨酷猜忌,远征高丽,开凿运河,赋役繁苛,终激乱败国,为宇文化及弑于江都。谥炀。

杨炯:华州华阴人,初唐四杰排名第二,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于显庆四年(659年)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其诗尤以描写军事题材的边塞诗影响最大,有《杨炯集》传世。
杨行密 (852~905):字化源。五代吴国开国君主。庐州合肥人。少为群盗,占据庐州,唐昭宗拜为淮南节度使,封吴王,悉有淮南江东地,在位十五年。后其子溥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杨业:宋朝太原人。初事北汉,骁勇善战,赐姓刘,名继业。北汉亡,归宋,刺代州,积功迁云州观察使,后潘美以忠武军节度使北征,业副之,连拔应、寰、朔各州。会契丹国母萧氏率众南下,复陷寰州,业等在朔州,蔚州刺史王侁等逼业赴敌,既战而败,援兵不至,力竭被擒,不食三日死。后杨氏几代杨延昭,杨文广一直为北宋王朝捍卫疆土,杨家将的忠勇事为后人传诵。

杨延昭:民间俗称“杨六郎”,杨业之子,久经沙场,智勇兼备,防守边关20余年,因操劳过度,57岁时死于军前。
杨秀清 (?~1856):原名嗣龙,清朝广西桂平人。因与洪秀全约为兄弟,故改名秀清。与秀全同起事,屡败清兵,封东王,太平军号令几全出自秀清,权势颇盛,故世并称洪杨,后为韦昌辉所杀。

杨深秀(1849-1898):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 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闻喜县新志》。其狱中诗为世人所传诵。

杨振宁 (1922~):安徽合肥人。华裔美籍物理学家,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近代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九五七年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尚昆 前中国国家主席。

杨一辰 山东金乡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共广州市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部长、第一书记,国务院农产品采购部部长、城市服务部部长、第二商业部部长,商业部部长,1958年5月,被增选为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是年冬,任青海省商业厅厅长。1961年1月,任河北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遭四人帮迫害被关押。1980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彻底平反。随后任河南省副省长,是年因病去世。

杨广威 广东茂名人,

地望分布:河南弘农郡,甘肃天水郡,河南河内郡。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 扶风,梅县等。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 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 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 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6、为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 ; 氐有杨氏,世居仇池 ( 甘肃仇池山 )。
7、出自「扬」姓。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杨氏起源
杨春 (2005-09-03)

杨氏起源

本站关于杨氏起源和家谱大讨论>>>>>
杨氏消息>>>>>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2、郡望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过

张恨水的三个妻子都是谁?给介绍一下,谢谢了

  徐大毛(徐文淑)

  胡秋霞

  周南 (周淑云)

  张恨水之孙张纪曾说,“作为张恨水的后人,我们不愿用世俗的尺子去衡量他更爱哪一个女人……他思想上是‘半新半旧’,他的代表作《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中塑造的小说主人公大多也是半新半旧式的人物。那么就请理解他的婚姻也是半新半旧式的吧,这只能证明他的人性更丰满、更仁慈,反映出他性格中温情善良的一面。”

  本书以张恨水的情感为线索,向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出一个真实可信的张恨水。

  徐文淑

  为了尽孝的第一次婚姻

  1913年秋,皖北潜山,一位30出头的妇人走进黄岭村“老三房”家的客堂。

  一落座,那妇人便欢喜地告诉女主人戴信兰:“信兰嫂子,前几天你说过的那件事已经办成了,姑娘祖上出过做官的,现如今家境虽差些,不过她爹也是个教书先生。”

  “姑娘模样呢?”

  客人道:“这我倒不太清楚。明天徐家牌楼唱大戏,我设法让你见上她一面,自己看看。”

  此时困守乡野的张恨水依然做着求学梦,根本无意这么早就与一个村姑成亲,可是面对寡母慈爱的面孔,他却说不出一个“不”字。

  次日,在徐家牌楼戏台下,媒人的那位亲戚指着不远处说:“喏,就是那姑娘。”戴信兰和张恨水一起抬眼望去,那边正坐着位很俊俏的女孩子。

  张、徐两家迅速订下这桩婚事。

  事实上,张家中了别人的调包计。戴信兰和张恨水相中的那个姑娘是徐大毛的表妹。

  很快,张家用花轿迎娶了徐大毛。洞房中,张恨水发现出现在面前的徐大毛是一个翘嘴唇、塌鼻梁、身材矮胖的姑娘,正做着才子佳人梦的他半晌说不出话来。

  婚后,徐大毛易名为徐文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张恨水与她并未圆房。戴信兰与长媳相处了数载,感情渐深,便向长子求情。 张恨水再次未违拗母亲意愿。不久,徐文淑产下一女,却不幸夭折。

  1919年,张恨水在北京报界站住脚。1926年,徐文淑随张家移居北京城,与丈夫团聚。张恨水已在京另娶了胡秋霞,并且生下一个叫作大宝的闺女。对此,拙于言辞的徐文淑没有什么抱怨,与胡秋霞相处得如同姐妹一般。

  自己没有孩子,徐文淑便拿张恨水的子女当作亲生孩子。1928年,胡秋霞产下长子张晓水。由于是早产,找不到接生婆,胎儿落地居然不会哭。徐文淑当即把孩子搂进怀里,暖了好几个钟头,他终于哭出了第一声。张晓水晚年常念叨:“我的命是大妈救的。”

  在北京城里,徐文淑度过了她成为张家媳妇后最快乐的10年;抗战前夕,她和婆母一道返回潜山,后又定居安庆。张恨水身处异地,坚持按月给她汇去足够的生活费。

  1958年,已逾花甲的徐文淑外出给张晓水寄信,跌倒在街头中风。路人把她送往安庆市人民医院抢救。然而,一切补救措施均已经无济于事。

  噩耗传来时,张恨水因周南要做手术,无法分身。他交给长子张晓水700元钱,委派长子代为前往料理后事。张晓水日夜兼程,四餐粒米未进,赶到安庆将她妥善安葬。

  1989年,张家后人又为徐文淑立了一块新墓碑,碑上刻有“张母徐老孺人文淑之墓”;后人的名字处落着“男晓水”。墓地座落在青山之上,碧水之畔。

  胡秋霞

  贤淑之妻激发创作高峰

  在张恨水的代表作《金粉世家》中,主线是民国总理之子金燕西与冷清秋、白秀珠二女之间的三角情恋,副线为金府丫鬟小怜与柳少爷之间带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

  据张恨水小女张正提供的资料,这位小怜的原型,应该便是张恨水的第二位夫人胡秋霞。

  乳名招弟的胡秋霞出生在重庆。她大约四五岁时,被拐卖到上海的一户人家当丫鬟。大约是14岁那年,招弟从那户人家逃出来,到石碑胡同的习艺所学做糊纸盒一类的手工。

  1923年的一天,习艺所的女工头送给招弟几张男人的照片,让她选择一位作为丈夫。招弟选中一位脸儿圆圆、白白净净的读书人,他就是年轻的张恨水。

  招弟在习艺所时,身体十分瘦弱。张恨水接她出来后,没有马上办婚事。他将她托付给潜山会馆的一对老年夫妇照管。彼此经过一年的接触,互生感情,于是举办了婚礼。这一年,她年仅17岁。

  漂亮而活泼的招弟的到来,无疑为张恨水寂寞冷清的旅居生活平添了无穷的欢乐。张恨水将新娘更名为胡秋霞(另有一名为胡瑞英),并颇具寓意地在新房内悬挂起一副对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胡秋霞是穷人家出身,是丈夫的好后勤。张恨水也有意塑造一个全新的胡秋霞,对她各方面都花费心力进行熏陶,使得她后来的性情、志趣明显带有他身上的痕迹。

  不久,张恨水老家的一大家子人也来到北京。生活在这个30来口人的大家庭里,胡秋霞以自己的率直和热心赢得了一个“好”字,她与婆母和弟妹们的关系也较为融洽。

  从张恨水与胡秋霞完婚到周南进入张家之前的7年间,正是张恨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他不仅有像《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这样的代表作问世,还相继发表了《荆棘山河》、《交际明星》等十余部中长篇力作。无论如何,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没有一个鼎力支持他的贤淑妻子,他恐怕很难有精力、有心情做到文思泉涌、“振笔疾书”。

  遗憾的是,这位妻子的文化程度虽然婚后有所提高,但依然是偏低的,更缺少丈夫梦寐以求的那种温柔和娇憨,日久天长,她逐渐与丈夫产生出距离。

  当一位叫周淑云(后易名为周南)的女中学生进入他的生活时,他没有拒绝。

  胡秋霞并非逆来顺受之人。1931年,对于张恨水和周淑云关系的公开,她抑制不住怨愤撕破脸大闹了一番,甚至要求离丅婚。

  结局仍然是以胡秋霞的屈服告终。她招架不住婆母和众亲友的劝说安抚,更难舍3个稚子幼女。此后,她常常借酒浇愁,在醉乡里寻求慰藉。

  1933年,胡秋霞为丈夫产下三子张庆。喜添娇儿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愉悦,因为在此之前,两个女儿都丧生于1932年夏流行的猩红热中。

  八年抗战,张恨水和周南先行一步,在巴蜀躲避战火;胡秋霞则携张晓水、张庆(于1939年夭折)留守安徽。因为等到他们欲动身西上时,由于战局发展,交通已中断。

  日本人投降后,胡秋霞母子被张恨水接到北平。胡秋霞起初住在丈夫的工作单位《新民报》员工宿舍。1948年生下张正后,张恨水又请来一位乡下保姆负责照料她。不久,为了更好地照料胡秋霞,她移居北沟沿甲36号宅,与张恨水及周南一个大门出入。

  次年5月下旬,张恨水在家给二子张二水、四子张全辅导英语,突然变得口齿不清来。孩子们忙扶他上榻躺下。这一躺,他就怎么也唤不醒了。原来,他患了脑溢血。家人忙把他送往附近的中央医院抢救。哺乳期中的胡秋霞一面照顾幼女,一面随大家轮流去医院护理丈夫,操劳忙碌的生活使她白发骤生。

  张恨水病情稍为好转,胡秋霞便带着张晓水及张正离开了北沟沿住宅,搬到大茶叶胡同19号。这是座大杂院,他们娘仨住中院一间半西屋。张恨水离开病榻后,每月都至少会看望他们一次,来了必乐呵呵地携家人坐小馆子。饭桌上,他吃得很少,倒是常伸出手哆哆嗦嗦地给妻子儿女们布菜。

  闹自然灾害的那3年,张恨水依旧月月去看望胡秋霞,尽管囊中羞涩,上饭馆却是不可省略的老程序。张恨水请胡秋霞全权点菜,她也只有在这时才能敞开肚子饱餐一顿,“老头子请客,我就不客气了。”

  周南作古后,由于种种原因,张恨水与胡秋霞仍未生活在一起。胡秋霞考虑到张恨水的身体日益衰弱,故探望的次数明显增多,直到他在1967年驾鹤西游。

  1983年,胡秋霞也告别人间。

  晚年的胡秋霞虽有孝顺的儿女做伴,依然摆脱不掉寂寞阴影的笼罩。她常常独自吞下一杯杯烈酒,也屡屡在漫天繁星下呆立于高楼阳台,还曾躺在床榻上摆动两只无助的双手,时断时续地清唱一曲《苏三起解》,并曾面对袅袅升起的檀香轻烟向女儿细语:“那就是我的伴……”

  周南

  她的灵性最让他动心

  周淑云祖籍云南,自幼随父母生活在北京。 1931年春天的一次游艺会上,当张恨水作为观众见到舞台上轻歌曼舞的周淑云时,这个16岁的女孩子窈窕婀娜的身影,便再也挥之不去。

  经过无数回北海堤岸畔、颐和园长廊下、中山公园水榭内的约会后,周小姐有一次羞涩地问张恨水:“我们能够永远在一起吗?张恨水沉默半晌,坦言道:”我是30开外的人了,又有过两次婚姻,你那么年轻,该好好考虑。”周淑云没有再考虑,她放弃学业,当年就与张恨水举办了婚礼。婚后,联想到《诗经·国风》第一章“周南”二字,张恨水让她易名为周南。

  周南属于那种玲珑娇小的女子。张恨水的诗词对她的形象有生动比喻:“红杏腮堆雪”、“向人纤斗小腰枝,杨枝瘦弱任风吹。”

  其实,更让张恨水动心的是周南的慧根及灵性。

  周南是中学肆业,后来随夫学读《古唐诗合解》,帮助整理旧文稿,日子稍长,下笔成文自不待言,对他的文风诗骨也全摸透。据张恨水的《劫余诗稿》一文载:某天他在门前晒旧书报,周南信手拿起一角残报,上有一首五言古诗,题名《悠然有所思》,下缺署名。周南念了几遍,笑着说:“这像是你写的诗。”张恨水乐不可支,笑道:“喜得素心人,相与共朝夕。你怎么知道的?”周南回答:“从‘提壶酌苦茗’这句想到的。”张恨水再次大笑,脸上整天喜洋洋的。

  周南对丈夫的诗词风格了然于胸,对他的小说更是“好书不厌千回读”。很久以来,不断有人误以为张恨水与周南相识的媒介是《啼笑因缘》这部小说,并捏造出一段段罗曼史。对此,张恨水在《夜深沉》重庆首版序言中进行了澄清,指出《夜深沉》才是周南的最爱。她反复看过此书七八遍之多,并告诉丈夫:“打开这本书,就像眼见了北平的社会一般。书里面像丁太太、丁二和、田家大姑娘这样的人物,我都见过。”

  耳濡目染间,周南还曾写下多首诗,以“南女士”为笔名,刊载在重庆《新民报》上。

  周南发表过的诗作中,《早市杂诗》是较长的一首,也较有生活气息。诗内有“良辰小祝购荤鲜”、“短发蓬蓬上菜场”等句,表明抗战年代她受环境压迫,由一位不识油盐酱醋的少奶奶,变成一个终日受家务事牵累的主妇。为了生活,周南不仅出门“购荤鲜”,还上山采松蘑和野菜,甚至自己动手种植青菜,饲养鸡和猪。小猪崽免不了乱叫乱窜,她担心搅扰丈夫的文思,每日天快亮就把猪撵上山坡,傍晚再赶回来,藏进宅后的小屋。张恨水直到年关才发现这头膘肥体壮的猪,惊喜地向妻子打听它从何而来。

  重庆时期也是张恨水成名后生活最艰难的一个阶段。我们可以认为,在《牛马走》、《八十一梦》、《水浒新传》、《傲霜花》等宏篇巨制的背后,都站着周南这个纤弱而又坚强的身影。

  张恨水1949年中风后,张家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为了给丈夫医病和维持家用,周南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后来更是与家人协商,将北沟沿住宅卖给一家电影制片厂,搬入西四砖塔胡同的一座小四合院居住。

  周南一向瘦弱多病。1956年,她被检查出患有癌症,动过两次手术后,越发消瘦和憔悴。1959年10月14日,是周南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她身后垫着高高一叠枕头,昏沉沉地半卧半坐在床上,和死神作着无望的搏斗。张恨水不忍多看周南痛苦挣扎的模样,他走到床边,俯身深情地亲吻她的额角,哽咽道:“你放心去吧!”

  周南已经说不出话,她努力睁大双目,眼角挂着一颗泪珠。傍晚5时55分,在女儿张蓉蓉的怀抱中,周南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周南被安葬在八宝山墓地。张恨水给妻子立了碑,又请好友左笑鸿用隶书写下碑文:“故妻周南之墓”,立碑人是张恨水及子女、儿媳和孙子共计16口人。他为妻子写下了近百首悼亡诗,并常常独自乘三轮车去往墓地,在墓前一坐便是好几个钟头……

  摘自《张恨水情归何处》新华出版社2008年12月
张恨水的三次婚姻

● 天柱山人

一、 恨水逃婚 文淑独居

1915年,张恨水20岁了,只身在外闯荡谋生,而时世艰难,一事无成。母亲戴氏心急如焚,想到儿子已到婚娶之龄,既然谋生不易,不如在家安心度日。于是,她自作主张,要为儿子张罗婚事成家,最后在潜山县源潭铺徐家楼物色了一个姑娘。

据媒婆说,姑娘家也是书香之家,门户相当。父亲徐海山,就是教书馆的私塾先生。徐家有两个女儿,待字闺阁。挑花绣朵,无不精绝,心灵手巧,玲珑活泼,且粗通文墨。戴氏一听,非常高兴,亲自出马,替儿相亲。

秋收之后,农闲季节,乡村里就风行唱戏。这天,徐家楼唱戏,相亲就选择在这天。因媒婆说要“暗相”,就是先不惊动对方,但是双方都知道。相中了,再明媒过礼;相不中,外界也不知,双方也不失面子。所以,戴氏在媒婆的陪同下,来到徐家楼,对人便说是“看戏”。只见台前人山人海,甚是热闹。徐家两个姑娘并肩而坐,又说又笑。媒婆指着其中一个说:“就是这一个。”戴氏一看,那姑娘眉清目秀,细皮白肉,模样可爱,神态大方。媒婆说:“这个是姐姐,那个是妹妹。”戴氏说:“一母所生,还有什么两样,不就是一大一小嘛。”于是,当场拍定,满意而归。

可是,戴氏和徐府双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奸刁滑坏的职业媒婆,为了贪得媒礼,在暗中又使用了“连环调包计”。她在徐府上说:“要两个姑娘坐在一起,佯装看戏,有说有笑,活泼自如,比大姑娘一个人呆坐着,中看些。”而她给戴氏指的是长相俊美的二姑娘,坐在身边的才是相貌平常的大姑娘。就这样,媒婆设计导演,一手操作,终于成就了一个“门户相对”的“美满姻缘”。随即,下了聘礼,定了婚期。

戴氏托人寄了信,要恨水回家。张恨水浪迹在外,仍是一事无成,只得回家。戴氏将这婚事向儿子说了。可张恨水对这桩突如其来的婚事,毫无思想准备,不能接受。戴氏正色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自古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儿女婚姻,父母做主。这么多年,你浪游在外,一事无成。我身为母亲,再也不能由你这么浪荡下去,你该成家了。何况,这姑娘,身材窈窕,相貌端庄,配得起你。”张恨水想到三年前父亲临终时的遗嘱,自己亲口答应要孝母听话,又想到母亲36岁居孀守寡,抚育着一家大小的辛苦操劳。他只得违心地听从了母亲的安排。

转眼到了腊月初八。张府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迎亲队伍吹吹拍拍,热闹非凡。在众人的簇拥下,张恨水与新娘拜堂成亲,牵入洞房。谁知,秤杆子挑开红头盖,新娘不好意思的一笑之中,张恨水却呆若木鸡。眼前的新娘方脸后唇,眉目平平,村姑肤色,不显山水。他再定睛一看,身材矮胖。这哪里是身材窈窕?顿时,张恨水的心头大有蒙骗成婚的屈辱之感。他看了多少才子佳人的小说,他看过多少美女英雄的故事。他算不得“英雄”,却也自负为“才子”。他得不到“佳人”,却也不至于落到“骗婚”的地步吧。他心中的美梦彻底破灭了。他不由自主地走出了洞房,默默无语地走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后山天明寨,一个人号哭起来。

家人送鸳鸯蛋时,才发现只有新娘一人独坐,而不见了新郎,方知张恨水逃了。顿时,张府一片混乱,族人打着松明火把,四处寻找。找到下半夜,方在天明寨石缝里找到了张恨水,将其挟持而归。

戴氏本想重重教训儿子一顿,可一看儿子哭得两眼通红,一副落魄之状,不免心内一阵酸楚。她随即转换语气说:“人,已明媒正娶进了门,当众拜过了堂,进了洞房。你没有成婚,也算成了婚。我们张家也算是个高门大户,书香人家,不能有失体统。今晚,你无论如何,也得完婚。这门亲事,是我定的,一切都是我的错。将来以后,你自己有看得中的、如意的,你再娶一房,我不反对。”

张恨水听母亲这么一说,心中苦酸交加,不禁又失声痛哭。母亲与众人立即相劝:“今天是大喜之日,不准哭。”接下来,张恨水被众人推搡着,木偶似的进了洞房。

婚后,张恨水为摆脱封建包办婚姻的痛苦,依然出外谋事。家中,大妹张其范陪伴嫂嫂徐文淑,并教她读书识字。别看徐文淑貌不惊人,可自尊心强。识字读书,日日渐进。不久,《三百千》、《上下论》,居然能读会解,并提笔给张恨水写起信来。张恨水接到徐文淑的信,忧愁的心中平添了几分同情。他想,自己不幸、委屈,成了封建婚姻的牺牲品,而徐文淑又何尝不是呢?她新婚之夜,承受着丈夫弃她而逃的尴尬。她初来乍到,委屈做人。身为人妇,独守空房。自己婚前屈信传言,婚后又嫌弃其貌。而她不也同样是听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任人摆布嘛?假如自己是个瞎子、聋子,她不也照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张恨水如此一想,怜悯之心随即而生。遂于1918年结束了流浪生涯,回归故里,与之摩合。虽谈不上相亲相爱,却也勉强应和。1919年,徐文淑生下一个女孩。三个月后,徐文淑带女儿回娘家,小孩子不幸染病而亡。此事又给张恨水刚刚拂平的心中,烙上了一大创伤。

1925年,徐文淑随全家迁居北平。1926年又生下一子,不幸夭折。从此,徐文淑产生了苦命的心理,基本过着单身生活。1928年,胡秋霞生张小水,下地不哭,是徐文淑抱在怀里救活的。从此,视张小水如同己出。抗战时,张恨水与周南去了重庆,徐文淑与胡秋霞住在老家,形同姐妹。她们共同抚养子女,苦中求乐。1946年,徐文淑曾居安庆,其余全迁北平。张恨水每月给她汇寄50元生活费。徐文淑常对张其范大女儿桂力敏说:“我嫁了个摇钱树呢。”徐文淑晚年开始信佛,研读佛经。每逢初一、十五,就到安庆迎江寺叩头烧香。1958年10月的一天,徐文淑上街去给张小水寄信时,跌倒在地。路人过来搀她,她指指腰兜。人们从兜里掏出一封未发出的信,即按寄信人地址找到她家,送往医院,患了中风,不久便与世长辞了。临终前,示意亲属说,楼上木箱中有两枚金戒指,分别送给胡秋霞和周南,以作纪念。张恨水在京闻讯,拿出700元,派张小水千里奔丧。

二、传奇相识 落霞孤鹜

1923年秋,张恨水与第二夫人胡秋霞结婚。胡秋霞出生贫寒,为人厚朴。她悉心照料张恨水的生活起居,让张恨水有个舒适安静的写作环境。胡秋霞的人生经历以及与张恨水的相识,颇具传奇色彩。

胡秋霞家住四川嘉陵江畔一个小镇。一家人全靠父亲一人挑江水挣钱维养。胡秋霞5岁的时候,一天她父亲起早去卖江水,母亲把剩饭捏成一个饭团子,放在碗里,叫她饿了就自个儿抓着吃。说罢也外出给人帮工去了。小秋霞独自一人在窄窄的街心石板路上玩耍,玩着玩着,被一个男人说给她糖吃哄着上了船,并随船开到上海,卖给了一个姓杨的人家做丫头。大约在10岁左右,这个姓杨的又在段祺瑞执政府里谋到了一份差事。小秋霞又随迁到了北京。任凭她怎样的小心侍奉,却饱受主人的百般虐待,非打即骂。

有天清晨,张恨水编完晚报稿子下班,路过一个胡同口,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独自面壁而泣。出于新闻记者的职业习惯,上前问明原由。女孩告诉他,她是丫鬟,出来买菜。主人给她买菜的钱不小心让小偷偷去了。她买不成菜,回去必定是一顿毒打,不敢回家。张恨水看着女孩那一双畏惧的眼神,同情之心油然而生,随手给了她一些零用钱,叫她快去买菜。小秋霞顿时转涕为笑,感激着下跪道谢这“好大哥!”

后来,胡秋霞整理客厅,扫地抹灰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被主人罚跪在四合院的雪地里。她在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奄奄一息。而主人却在家中打牌说笑,温暖如春。她跪着跪着,心想,与其这样跪着冻死,不如拼着命跑出去,或许还有一条活路。于是,她鼓足勇气,宁死一搏,越墙而逃。在大街上,她发疯似的乱跑。她不知去向,走投无路。在一个胡同口徘徊不定时,被一个好心的民警叫住了,问明了原因。民警告诉她,去投奔石碑胡同里一家专收无依无靠的良家妇女的贫民习艺所,也就是人们所称的妇女救济院。

贫民习艺所是个慈善机构,大部分都是女孩子,要靠挑花绣朵来维活自己,而且进所容易出所难。按照规矩,女孩到了十七八岁,就将照片挂到专门屋子,等待外人来相亲择配。相中了,则由习艺所负责人办妥手续,交给男方领走。

1923年春,习艺所的女工头,将几张男人的照片,让胡秋霞选择。女工头主张她选择一个中年商人,说这样有固定收入,今后生活有保障。胡秋霞却选中了一年轻的读书人。于是,习艺所通知男女双方见面。双方一见,似曾相识。原来,胡秋霞相中的,就是早年给她买菜钱,使她免除一顿毒打的“好大哥”。张恨水相中的,就是当年在街头施舍救济的“可怜女”。于是,办妥手续。胡秋霞随张恨水住到了潜山会馆。

1924年,张恨水的小说《春明外史》开始连载,而红极文坛,名躁京都,她们又生下了一个女儿,使小家庭更有了温暖。而那姓杨的人家,又想方设法来慕名攀亲。又是认胡秋霞做养女,说这样可以提高她的出身门第,不辱没大作家张恨水;又是带着金银首饰,给他俩新生的女儿;又是接胡秋霞回家,说是回娘家走走亲戚。

后来,张恨水根据胡秋霞的生活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落霞孤鹜》。小说出版后,立即被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看中,于1931年又拍成了电影,由著名影后胡蝶主演。有关杨家人认胡秋霞做女儿的情节,张恨水又将其写进了另一部小说《金粉世家》,如第九十八回“院宇见榛芜大家中落,主翁成骨肉小婢高攀。”

二、 红袖添香 琴瑟相伴

1932年,武汉遭受特大洪水,北平新闻界举行赈灾义演。张恨水演的是《女起解》中的崇公道,与之搭档演苏三的是一个年青的女孩子。别看她稚气未脱,表演起来却板槽稳熟,动作优美。特别是甜润的唱腔,镇得全场倾听其喉。下场之后,两人交谈。恨水得知她是春明女中学生,名叫周淑云,能歌善舞,闻名全校。义演组织者专门请她来客串的。而周淑云心仪已久而无缘得识的当红作家张恨水,今日竟与自己同台合演。

周淑云祖籍云南,出身于一个破落官僚家庭。父亲早故,只有母亲和一个弱智弟弟。因此,她成了母亲唯一的希望。这身世与张恨水《啼笑因缘》中沈凤喜较相似。而她就是看了《啼笑因缘》,转而倾慕张恨水的才华的。

如今,天作之合,二人相会。心灵之花,一触即发。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张恨水坦诚相告,已有两房妻室。周淑云追求的则是彼此相爱,终身相守,根本不在乎什么名份和地位。于是,17岁的周淑云以“外室”的身份同36岁的张恨水闪电式的结合了。

婚后,张恨水取《诗经》“周南”之典,将其改名周南。二人到苏杭一带旅行,度过了蜜月。回京后,恨水便教周南读唐诗、学绘画、练书法,不时来段京腔对唱,其乐融融。无疑,周南的到来,给张恨水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张恨水享受到了追慕已久的小鸟依人、红袖添香的家庭温馨。当年,周南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取名张二水。1934年又生了儿子张全。

1935年,张恨水到上海创办《立报》。周南怀抱张全相伴其右,在上海,张恨水除编《立报》副刊外,尚有报刊约稿多达十篇。每天必定写作到深夜。周南却有早睡的习惯。不时将孩子送到恨水怀抱,自管休息。恨水只得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笔写作。孩子哭时,还得哄逗。有时,周南还打招呼说:“里弄中有叫卖火腿粽子的,给我卖两只来。”张恨水点头听从。周南虽然爱使点大小姐的娇憨脾气,张恨水倒反觉得生活中增添了玩赏的乐趣。

抗战之初,全家迁居安徽潜山故居。张恨水只身入川,创办重庆《新民报》。周南却怎么也按耐不住单居山乡的寂寞。她带着张全和不满周岁的张伍,奔往重庆与张恨水团聚。一路上,冒着兵荒马乱,枪林弹雨,甚至连续两天没有吃饭。有关这入蜀之难的情节,张恨水后来写进了小说《蜀道难》。

在重庆,一家人度过了艰苦的八年生活。“入蜀三年未做衣,破衫已不像东西。袜子跟通嘲鸭蛋,布鞋帮断像鸡皮。”是其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住的是“文协”的三间茅屋,下雨时,锅碗瓢盆全用上接漏,恨水戏称“待漏斋”。“瓦盘又唱食无鱼,近还牛肉不登厨。”为改善生活,周南学会了种菜、养猪。为不影响恨水写作,天不亮就叫孩子把猪赶上山,天黑后才赶回后院。

周南又先后生下两个女儿明明和蓉蓉。生活的艰辛,孩子的料理,使她不曾开口一亮歌喉,张恨水在旧货摊上买来京胡,按图索音的拉起来。周南嫌其艺差,不肯露艺。但又禁不住弦索的诱惑,常常随着琴声唱上一曲。往往引来隔溪过路行人驻足而听。张恨水调笑说:“你不请自来,我吹箫引凤。”周南则说:“你的技艺不敢恭维,不过是聊胜于无而已。”

1946年,周南全家定居北平。1949年又生了第六个孩子张同。建国后,周南与恨水共同生活,精心护理着大病之后的张恨水。她身体一向单薄,积劳成疾,于1956年患乳腺癌做了手术。后来病情恶化,做了第二次手术。她默默承受着病魔的折磨,仍以笑脸迎人,直至卧床不起。恨水才意识到她已经病入膏肓,向中央文史馆负责人讲述了周南的病情。文史馆派来名医,但已无济于事了。1959年10月14日,周南离开人世,其年仅四十又五。

张恨水沉浸在悲痛之中,先后数次把笔写作《悼亡吟》。“深山日永绿松阴,聊发豪音我佐琴。只是一场春梦破,画像双瞳出泪痕。”

资料: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
他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2000万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
在小说之外,他还写有大量文艺性散文和新闻性散文,再加上3000首左右的诗词和一些剧本,全部作品在3000万言以上。
人称“章回小说大家”、“通俗文学大师”、新闻战线上“徽骆驼”。
文章标题: 一部写了一位姓杨的四川小伙和一位重庆妹妹小艾的爱情故事的博主是谁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42117.html

[一部写了一位姓杨的四川小伙和一位重庆妹妹小艾的爱情故事的博主是谁]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