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6-19 01:00:3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关羽形象最突出的性格,也是最为旧时代人们称颂的精神品质,可以概括为勇武和 忠义.然而这样的关羽形象并不是由哪一个入独立塑造的,而是在好几个世纪中由人民 大众和文学家共同创造的,其思想性格的鲜明突田,逐步完美,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 定型,被强化这三个阶段。
一、民间文学中的关羽故事
已突出了关沮“义”、“勇”的精神内核
早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之前,关羽故事就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巳经 具有后来《演义》中关羽形象的雏型了。《老圃丛谈》云:“今入动称关公显圣,此虽 根于小说,然不始于《三国演义》,隋世巳于荆州玉泉寺见灵迹.五代时,蜀王令赵忠 义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见《益州名画录》),知五代时巳盛行关像。”可见远在隋唐 五代,关羽故事不但流传,而且有了神异色彩。宋朝是三国故事大传播的时代,想必关 羽故事亦是主要内容之一。
洪迈《容斋二笔》载:“关公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 众之中。”现存元刊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所写关羽的主要故事已有:“桃园结义”、 “关公袭车胄”、“关公刺颜良”、“曹公赠云长袍”、“云长千里独行”、“关公斩蔡 阳”、“古城聚义”、“关公单刀会”,“刮骨疗病”、“关公斩庞德。
于禁军”等,内容详略不一。元入杂剧以关羽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据傅惜华《元代杂剧 全目》统计,约有十来种,现存《单刀会》、《千里独行》等。《单刀会》是元代早期 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写鲁肃为了索还荆州,邀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仍单刀 赴会,平安而近。全剧几乎提到了关羽生平的所有经历,突出地歌颂了他的智勇.《千 里独行》现存两种版本,作者姓名均不详。一种是关羽主唱,但仅存曲词一折,见于《雍 熙乐府》,抒发关羽辞曹行近古城时的心情。另一种以正旦扮甘夫人主唱,历叙关羽降 曹、辞曹,古城会等故事,《元曲选外编》收入。
民间流传的关羽故事,所塑造的关羽形象,有一定的史实依据。
二、但在对历史材料的 取舍上,明显地可以看岀是出于刻画“义”、“勇”的关羽形象的需要
凡史籍中有利于表现关羽义、勇精神品质的材料,民间艺入一律釆用..由于《三国 志•关羽传》总共只有九百余字,对关羽生平的记载十分简略,裴松之注。引的关羽材料 也不甚详细,因而民间艺人在使用这些材料时,大多丰富了情节,扩充了内容,突出了 关羽的精神面貌。
关羽刺颜良于万众之中,解白马之围事,在《三国志》本传甲有记载。《平话》加入 了曹操的“抚背”赞许来突出关羽的英勇无敌,又有“称颂关羽“勇气凌云”,“前后绝伦”。辞曹归汉事,《三国志》本传仅有“封其所赐,拜书告辞”的简略记载, 《平话》却有曹操故意阻挠,在霸陵桥设伏,关羽连续三日辞曹以及挑袍等情节。刮骨去 毒事,《三国志》本传虽载关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但并没有加以渲染烘托,而 《平话》写这段故事,不仅说与关羽疗病者是当时的神医华陀,而且有诗一首,对名医 遇英雄加以赞叹。
虽有历史记载,但不利于表现关羽义、勇精神品质的,《平话》或杂剧则加以'改 造。
关羽的降曹。
《三国志》本传的记载很清楚: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
《武帝纪》又载:五年春正月……遂东击备,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袁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 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为了塑造理想的关羽形象,民间艺入又虚构了关羽故事
《平话》中的关羽袭车胄,斩文丑,古城会斩蔡阳都是虚构。《三国志•武帝纪》 记文丑被杀云,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时(操)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 破之。
当时关羽是在曹操处,但这里并未明言文丑是关羽所杀。徐州刺史车胄的被杀,
《三国志》中的《武帝纪》、《先主传》都说是刘备所为,亦未明言是关羽所杀.《平 话》却有曹操有意使车胄与刘备争夺徐州太守之职,被关羽袭杀的故事。
三、为什么这样塑造关羽形象?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破例给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作“本纪”,写出了项 羽的英勇善战,决死精神和拨山盖世的英雄气概。“英雄型"入物从来在我国文学作品 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英雄入物作某些"神化”的刻画,也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审美情 趣。所以末元的"说话”艺入、杂剧作家,以及种种民间传说通过关羽斩车胄、颜良、文 丑、蔡阳、刮骨去毒,杀庞德,水淹七军等故事,构成一种壮美的境界,赋予这个入物 威震华夏的英雄本色,以此来征服听众或观众。
然而,光是孔武有力,敢作敢为还算不 得英雄,只能被称之为“匹夫之勇”,因为崇尚入的美德、节操,讲究立身、立名,更 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意识。在我国古代,勇武无畏就既是一个审美范畴,又是一个道德范 畴。《礼记•聘义》指出:"有义之谓勇敢”。孔子也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这就是说,"勇”,的举动必须合乎“义”的要求,而不是亡命之徒的拼命劲头.至于 "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为知己 者死”等等,更是我国古代人民所遵循的传统信条。
于是勇武立业,忠信立身的入物成 了入们尊崇的典范.先秦时期那些不问是非曲直,然而讲究信义,“巳诺必诚,不爱其 躯”的任侠之士也受到普遍的敬仰和爱戴.司马迁为此专作《游侠列传》.一生经历 充满浪漫色彩,具有侠士风度的大诗人李白也颂扬任侠之士的重然诺:"三杯吐言诺, 五岳倒为轻”。在民间,一般老百姓即便有忠”之心,也往往缺少“尽忠”的机 会,倒是仗义救危,讲求信义,真诚相待,相互扶持的道德号召力量更为强大。
正是由 于如此,民间艺入又虚构出"桃园结义”的情节,并赋予关羽不忘兄弟情谊,不恋荣华 富贵,坚守信义,千里独行回归刘皇叔的美德.若论起三人结义的初衷来,原本是朋友 间意气相投,患难与共,平等相待,"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不存在谁该忠于谁的 问题.只不过后来“大哥"成了主子,关、张二入成了臣属。如果关羽在曹操那里贪恋 富贵而不回归刘备的话,便不惟不义,而且不忠了。
四、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使“勇武”、“忠义”的关羽形象定型化
如果关羽故事仅在民间流传而没有鲜明的总体形象,则不可能产生那样巨大的影 响,形成全社会的关羽崇拜.关羽形象的完整、统一和定型,是罗贯中的贡献。
他依据正史,又广泛地吸取了宋元平话、杂剧以及民间传说作为素材,在《三国志通俗演 义》中塑造了一个以勇立功,以忠事主,以义待友,忠、义、勇集于一身的关羽形象这样一个勇武、忠义的关羽形象,正符合那个时代的精神趋向。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从此占据正宗地位。宋代程、朱之后, “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的礼教伦常信条,不仅成了求之于内心 的道德要求,更变成了外在的强制性规范。如此悠长久远的民族精神传统,强有力地影 •响着我们的文学创作.宋元以来的小说、戏曲,往往局限于忠奸、善恶之间所表现出来 的道德力量的冲突,强调其惩恶劝善,裨益风教的社会教化作用,通过所塑造的入物形 象,进行纲常名教的道德说教。这种占据统治地位的精神趋向,自然也强有力地影响了 小说家罗贯中,为他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定下了路子,"强迫”他只能把早在宋代 就受过皇封"的关羽塑造成一个英雄、忠臣、义士三位一体的入物。
清人顾家相对 “世道人心”施加于罗贯中的影响就已有所认识,他说:"北宋太祖得国,虽亦非正, 而诸儒辈出,修身立品,远胜前朝,一时风俗入心,为之丕变。沿及金、元,虽以外域帝 •中华,而理学大昌,大存直道传奇院本所演刘、关、张、曹操之事,亦往往与《三国 演义》相出入,以此知罗贯中之实有所本也。”罗贯中在前入创作的基础上,受到传 统精神趋向的节制,自然要对关羽特别关照。
从关羽形象精神内核的形成,到 这个形象的定型以及他持久、稳固的影响,正可以说明民族文学的保守性。但文学作品在现实中的效果。正所谓“事在人为”,人可以造神,也可以灭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发生了至少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刘备从曹操嘴里,虎口拔牙,夺得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与魏王曹操平起平坐了,大家都是王了。
第二件大事,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随即率兵北伐,攻打樊城,于是,“襄樊之战”爆发。
刘备称汉中王,曹操当然非常生气,在东汉王朝,只有他曹操才可以称王,刘备一个织席贩履的人,怎么能称王呢?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这让曹操头疼了很久,也恐惧了很久。
惧怕到什么程度?曹操都想迁都了,以避开关羽的锋芒,由此可见,曹操怕关羽怕极了。
迁都可不是小事,更不是闹着玩的,只有国家即将灭亡,才会考虑到迁都,否则,怎么能随随便便迁都呢?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为什么要迁都呢?因为,关羽来了,因为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个辉煌的战果,让曹操恐惧,这个辉煌的战果,逼得曹操不得不考虑迁都,实在没招了。
那么,关羽的威震华夏,究竟有多厉害呢?究竟影响有多大呢?
关羽北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他是曹操的得力助手,也是曹氏宗族大将,曹仁被关羽打得闭门不出,毫无招架之力,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向曹操求救,曹操于是派当时的五子良将之首左将军,假节钺的于禁,督七军三万多人,救援樊城,同时,猛将庞德一同出征。
结果,一到樊城前线,于禁就翻车了,关羽利用天气原因,水淹七军,生擒了于禁,斩杀了庞德,于是,一时间,很多地方势力都接受关羽的封号,响应关羽,关羽声势浩大,威震华夏。
《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这个华夏,不是指今天的整个中国,而是指当时的整个中原地区。
即便是当时的中原地区,这个影响也太大了,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那么,威震华夏,震动了整个中原,可想而知了。
曹操甚至想迁都,不敢与关羽硬碰硬,避开关羽的锋芒,能让曹操这样的厉害人物,退避三舍,甚至是迁都,可不简单。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能称得上“威震华夏”的,也只有关羽一个人,这四个字,也似乎是关羽的专属。
从当时关羽取得的战绩和影响来看,关羽是完全可以称得上“威震华夏”的。
首先,曹仁在樊城不敢出战。
曹仁当了缩头乌龟了,曹氏宗族大将,居然如此惧怕,甘愿受辱,可见关羽的强大。
其次,生擒于禁,斩杀庞德。
五子良将之首,于禁被活捉,于禁是左将军,当时曹操手下唯一的假节钺,猛将庞德被杀,于禁七军三万多援军,都做了俘虏,可见关羽的本事。
最后,曹操吓破了胆,居然要迁都,避开关羽。
曹操怕过谁?怕过吕布吗?没有,怕过袁绍吗?没有,怕过周瑜吗?没有,但是,现在怕了关羽。
因此,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关羽的威震华夏,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四个字,关羽也当之无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