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9-09 21:56: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7次
写作思路:通过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玩竹节人的细节,写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并且写出老师和同学们一同玩的乐趣。
正文:
前天,老师给我们上了《竹节人》这一课,并让我们回去做竹节人。大家一听,个个欣喜若狂,就像一锅烧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
一回到家,我便开始制作。准备好材料后,便按照书上的步骤制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上午,终于把竹节人做好了。我盯着它,想着给它加一个厉害的武器。忽然,我一眼瞄到了餐桌上的牙签,这样它就成了美猴王的金箍棒了!说着,我便把牙签绑在竹节人的“手”上。
然后我用五颜六色的卡纸给它量身定制了一身帅气的盔甲,用黑笔给他画了一副猴子脸。哈哈,看着它威风凛凛的样子,真是太帅了!起个什么名字呢?就叫“七天小圣”吧,霸气!
来到学校之后,许多同学已经在炫耀他们的竹节人了。哇,这些竹节人个个惟妙惟肖,生龙活虎,有的手握大刀,满脸的严肃,有的头戴盔甲,霸气侧漏,有的身穿披风,看起来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常胜将军。真漂亮啊!老师也有一个威武的竹节人,并且与同学们一起战斗。
只见赵毅很不服气:“来,我们再大战三百回合!”周梓涵也十分自信:“好哇!”于是,第二场战争又开始了,已经散去的同学又一下子围了过来,生怕抢不到位置。教室里飘出了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下课了,同学们的竹节人大战还是没有结束。瞧,大家还在玩竹节人呢!
描写思路:根据原文中的意境,设想从作者当事人的角度来叙述,真情实感的表达,结合实际情况描写,正文:
下课后,我和同桌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咦,同桌趴在窗台上看什么?这么津津有味!我走到同桌身边,往办公室里一瞥——呀,唐老师手里拿着的正是我做的“齐天小圣”!
唐老师拿着我的竹节人仔细端详着,不住地点头:“王老师,你别批作业了,过来看看我们班同学做的竹节人,比你们班做的可精致多了!特别是这个,你看这“齐天小圣”四个字,多神气!”
王老师身上一下像通了电,小眼睛立刻闪起了亮光儿:“这个做得可真不错,都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了!”王老师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个刻着“张飞”的竹节人:“这是我班同学做的竹节人,不如咱俩来比试比试?”
唐老师的眼睛像通了电的灯泡,蓦地亮了:“没问题!”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一场“大战”开始了!唐老师扯着线,指挥“齐天小圣”冲向王老师的“张飞”。
王老师也不甘示弱,“张飞”举起丈八蛇矛劈向“齐天小圣”。我不禁为它的命运捏了把汗。还好“齐天小圣”身手敏捷,一闪躲过了。“齐天小圣”舞着金箍棒,唐老师大喊一声:“双龙抢珠!”话音刚落,把“张飞”打倒在地。
王老师一拉绳子,“张飞”利索地站起来。“九阴白骨爪!”王老师大吼一声,猛地举起蛇矛。“齐天小圣”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了一招“黑熊掏心”,用金箍棒一挑——“张飞”的橡皮头像一只小鸟在空中打了个圈,“砰”地一声掉在地上。
“哈哈,还是我们班的‘齐天小圣’厉害啊!”唐老师像一只跳上围墙的公鸡,得意扬扬。王老师也输得心服口服:“这竹节人可真不赖!我服了!”
我也激动极了,心情像湛蓝的天空一般开阔得很,好像荡漾在春水里,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上课铃响了,我和同桌相视一笑,轻手轻脚地溜了。
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 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与满足的感情。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扩展资料
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永不倒下。(简单的玩法折射出的是单的爱与纯洁无瑕的乐。)
其次,就是当一个“斗士”的线被卡住时,“斗士”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用“斗士”与“傻样子”构成反差,生动地写出僵住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玩游戏的快乐与胜利时的喜悦心情。)
再次,挖空心思给竹节人制作武器,创造名号,使竹节人显得更加神气威武。
接着.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要技高一筹,发明了橡皮脑袋和纸盗甲,却弄巧成拙,这样的竹节人中看不中用,反而不敌对手。
最后,同学们在大规模的、热烈的搏斗中人迷,忘记上课。(从侧面烘托出竹节人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满足。)
第22自然段。
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扩展资料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
通过对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并且为“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快乐。
《竹节人》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3-19段),主要描述制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
第三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文章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是因为玩具的稀缺,更因为“新鲜的玩意儿”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而竹节人是“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在无处可买的现实下就自己动手制作,从而表现出竹节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课文是写竹节人的,还写了围观的小伙伴们,这样写是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
第三部分写了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是有关系的。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