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世道变坏是从人们不爱文学开始的

时间: 2021-09-04 09:38:24 | 作者:人造月球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世道变坏是从人们不爱文学开始的

最近我突然想起了王小波,又开始重温他的书。

我知道有很多人不知道王小波,这很正常,没什么可耻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在他祭日时候才会想起他而已,然后在朋友圈里发几句感叹。当然,其实是我想多了,即使是王小波祭日,朋友圈里也未必有多少人会记得他吧。

这很正常,我们习惯在一个人离开后,假装怀念他。

记得中学看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时,同学凑过来问我,你在看什么书呀。我说,黄金时代。

“哦,小时代!”

“不是,是黄金时代……王小波写的……”

“王小波是谁呀,我只知道周立波。”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

从那以后,我看书就小心很多了,不敢被别人看到在看什么书。如果有人问我在看什么书,我就说是《平凡的世界》,那时候大家都知道平凡的世界,也很爱这书,况且还被拍成了电视剧呢!

我曾经被《平凡的世界》感动过。我和孙少平都是穷屌丝。但后来,见过的人多了,我悲哀地发现像孙少平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也许是不存在的。现实就是现实,官二代田晓霞怎会爱上孙少平呢。

后来,我开始看莫言,那时莫言还没拿奖,也没有什么人知道他。恰好,我看的是《丰乳肥臀》。班里一些女生看到这书名,为我感到很羞耻。

她们故意问:“这是什么书来的?”

我捂住书皮:“莫言的书,就是那个《红高粱》的作者。”

“莫言呀,你不要说话了……”

…………

后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班里刮起莫言热,《丰乳肥臀》也不再是“黄书”了。有些人买了《蛙》来看。朋友问我,你看过莫言的书吗。那个时候,我还没看过《蛙》,但莫言很多小说都有些涉猎。然而说冷门的书也不好,有装逼之嫌,只好假装说,没看过这人的书。于是朋友耻笑,你看你平时那么爱看一些奇奇怪怪的书装逼……莫言都不知道。

再后来,莫言成了大家的写作素材,老师还鼓励大家多收集一点,互相分享。很惭愧,我也在用,现在都还在用。你看,这篇文章也用了。

莫言的《蛙》后来还是没卖过《小时代》,这让我很伤心。但我们曾经有过美好时代。

改革开放以后的伤痕文学、新写实主义、先锋派如雨后春笋。当然,这些都太高大上了。大部分老百姓看的是金庸、古龙、和琼瑶。像我父亲看的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小时候就偷偷去他柜子里翻出这些小说,看到里面一些女性描写就面红耳臊(那时候就是这么纯洁),还以为是黄书来的。

接着就是女性身体写作的流行,出现大量描写女性生理和性的文字。一些作家冠以美女作家的名号,文才不够样貌来凑。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妓女作家,还有公开性爱笔记的木子美。但所谓的身体写作很快就衰落了。毕竟都有《少妇白洁》了,谁还稀罕那半脱不裸的女人。

各种文学流派衰落后,80年代的韩寒和郭敬明崛起,平分半壁江山。那时候青春文学占领了新华书店的书架。班里看的都是郭敬明的书,人们争相传阅《小时代》,还买《小时代》送人。小时代一买就是镶金硬皮的,很高大上。

除此之外,还有安意如,白落梅等人的书,简直是酸掉牙。现在让长大后的读者回忆,都不敢承认自己看这些书“伤痛流泪到天亮”。

但即使是这样,我认为都还是蛮好的,至少还算是半吊子的文学。

真正让人感到担忧的是自媒体的诞生,由博客时代迈进公众号时代。

我们的阅读从庞大的理想国到狭隘的朋友圈,由黄金时代走进黑铁时代。

文艺看似繁荣,其实也是最糟糕的时候。

写作门槛降低,大量良莠不齐的写手涌入微信号,知乎,简书,头条作者等平台。他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不讨论技术、娱乐八卦、电影等自媒体):

    没有任何才华和能力,单纯靠腆着脸免费要授权,不给授权就直接剥下来,冠上原创的名号,有些公众号到处抄袭,导致文风变化多端,妖艳多姿(像我一样),一会讲故事,一会熬鸡汤,一会严肃科普,最搞笑的是读者看不出来,还打赏赞叹:“×××,你真是才华横溢,天文地理,样样精通。”,然后抄袭者就不要脸地回复,忏愧忏愧。等我们这些原创作者去算账时候,就马上变脸,把我们祖宗十八代都操一遍。这些咀虫一旦进化了,就升级技能开始洗稿。可谓是恶人有好报的典范。有才华和能力的,像故事贩卖机,脑洞故事版,专注于故事创作,怎么也算是文学中的小说。还有一些阅读和诗文公众号。当然这些都是偏向于娱乐化,以消遣为主的市民文化。(以上是自豪的夸赞之言)最火的,就是所谓爆文,我自己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朋友圈”体,这些文章专注于微信群,朋友圈的大小事件。凑热点,基于朋友圈里的大量转发关注才写的。所以这些文章开头会以“最近朋友圈”、“最近群里”为开头写作。作者一般标榜的头衔有“情感专家”“恋爱教主”(不明白怎么会有情感专家这东西,他们是谈了很多恋爱吗),“吃货”(瞬间拉近好感度有木有,美食谁不爱呢?呵呵哒),“旅游达人”(专注于小清新,文艺,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穷游整个世界),“文艺青年”(穿个背带裙,白衬衫,就叫文艺青年了,天!)。

“朋友圈”体出现后,文学更加式微了。

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各个公众号里找到阅读的乐趣,不付出任何金钱体力,不高兴了还可以谩骂一下作者。既不想给钱,也不能忍受创作者做广告。

他们翘首以盼。等待着更新,抢着所谓前排。“朋友圈”体可以迅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飘飘欲飞,直呼:

“爽”

同时,这种爽其实和网络小说带来的阅读快感几乎是一致的,不,应该是更爽,因为看一部小说还要思考情节架设,还要记住角色特点。

但“朋友圈”体为他们搭建好了巧妙的逻辑,为他们提供了不可证伪的事例,还给予了他们巨大的情感关怀。

阅读无需脑子思考,一条龙服务。

很多人不知道,一篇“爆文”的诞生是有规律,可以复制的。公众号里的一篇所谓好文章,需要一大早起床取材,团队讨论,出点子,想段子,写完后要先投入小读者群,看读者反映。所以有时候创作者一不小心抄袭了也不知道。

这就是创作上的“工业革命”,流水线生产,高效率。

与此同时,世道开始变坏了。

    一群最恬不知耻的抄袭者出现。如郭敬明抄袭至今不认账,恬不知耻继续圈钱。严肃文学,实体书刊破产。年轻作者转型下海,专门炮制“朋友圈”体,赚的金满钵满,传统作家无人继承衣钵。新一代写手无法以写文为生,只好正儿八经工作,偶尔写来玩玩。北大双胞胎兄弟卖颜卖腐卖书卖面膜。吴大伟秀妹卖书卖化妆品。“北大”、“中国好哥哥”,还有大冰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头衔和标签,都是想为自己的书套上一层光环。文才不够,那就噱头来凑。

而新一代的读者也诞生了。

这一代读者就像爱躺着玩手机一样,在阅读上,他们也希望躺着接受作者的喂养,而且作者还必须容貌帅气,举止温柔。

大部分读者不愿为阅读付出任何代价,但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已经开始在付了。眼花缭乱的廉价信息挤进了他们的世界,他们在接受廉价快餐的同时,也注定了营养不良。

他们的症状如下:

1. 认认真真去看一本书时候(就不说正儿八经的文学书籍了),速度下降,理解困难,最后把书一扔:“握草,这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这洒比作家也配拿这个奖?……”

转变成伪文艺青年,既然在文学上读不下去,那就在表面上做足功夫。穿文艺小清新的衣服,喝咖啡;晒阳光明媚的旅行照,把自己p得白白的,脸颊红嫩红嫩;过度夸赞民谣,把民谣人想象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音乐人,其它音乐都是浮躁圈钱;在白色的床上捧着拖拉机指南看;幻想穷游,毛钱不花环游世界,洗涤心灵等。

其中伪文艺青年也有升级版,那就是装痞,装流氓,高举女权主义等大旗,给自己贴标签,晒裸照,约炮。

2. 没有正儿八经读过多少书,也没有形成良好思考习惯的人,很容易转变为喷子。

他们接受了垃圾文化的“熏陶”,本身鉴赏能力就不高,最终又波及优秀创作者,对好的创作者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一是会误导优秀作者写作方向,二是会打击积极性;三是对创作社群的破坏。

3. 无需付费,长期的服侍也使读者开始变得挑剔。比如说,如果我在文末附上公众号名称的话,就会有一些喷子操我全家。我估计这些人即使看网上视频时,既不想付钱,也不想看广告。(注意我们在文末贴公众号名称跟视频前的广告是两种不一样的做法)

惰于思考的读者,创造了惰于创作的作者;惰于创作的作者,最终又创造了惰于思考的读者。

不鼓励读者自觉思考,不启发读者追求智慧,不帮助读者理性批判,甚至批判自己的作家,最终毁掉了读者。

追求颜值不追求文字,追求形式不追求内容,追求享受不追求思考的读者,最终也会毁掉作者。

在读书和写作上懈怠的屌丝,也只能幻想穷游世界了。

推荐小仙女的肉包子微信号:xiannvne以及这个情感专家,恋爱教主,吃货,旅游达人,文艺青年@藏山

让我们一起娱乐至死吧!

文章标题: 世道变坏是从人们不爱文学开始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21388.html
文章标签:文学  故事  文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