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6-07 02:05:5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自从有了穿越小说,一个话题也随之热了起来:历史上,究竟有没有穿越人?
好些历史人物,都曾被怀疑是穿越者,因为他们的眼光、业绩,非常超前,深深震撼了后人。
其中比较低调的一位,当属明朝文臣邱浚。
这位弘治年间的内阁大学士,以晚清梁启超的保守估计,他的水平领先欧洲二百年。
民国钱穆更尊他为“中国第一流人物”,就连邻国一直忙革命的列宁,也没忘了偷闲给他打个好评:中国十五世纪杰出经济思想家。
类似如潮赞美,只来自一个历史隐藏的真相:比起惊艳的科学发明和幻想,他的人生贡献,看似低调却更加震撼——亲手开启了大明王朝从保守封闭,向着“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华丽转身的大门。
一
邱浚,字仲深,号玉峰,永乐十九年生于海南岛琼山府下田村。
明朝好些名臣,都曾有个苦出身,但苦到邱浚家这地步的,也真心不多见。
他家曾是当地望族,可至邱浚小时候,已破落不堪。且邱浚七岁时,父亲邱传就染病亡故,生前还惹出过风波,以至家里的藏书,都被人如狼似虎的抢光。他与兄长邱源,全靠母亲李氏辛苦拉扯大,小小年纪就尽尝炎凉。
但上天还是公平的,虽然给了邱浚贫穷苦难,却更给了他别人梦寐以求的一样东西:天赋。
明朝神童不少,但神到邱浚小时候这级别的,却真心不多:两岁认字六岁写诗,还是在祖父寿宴上,当众做了首《五指山下》,华丽文采顿时技惊四座,当场被赞为“国器”。
明朝另一位得此荣誉称号的神童,则是万历年间改革家张居正,且张神童那时的年岁,比邱神童整大了一倍:十二岁。
这客观差距,以至于素来心高气傲的张居正,也相当不好意思,有次身边人拍他马屁,说他是神童,立刻被他一顿骂:我算啥神童,比邱浚差远了。
而比起张居正那位不省心的老爹,童年丧父的邱浚,却又一个足称伟大的母亲:李氏。
李氏出身书香门第,对儿子的道德修养要求高,且自身意志坚韧。有次小邱浚害重病,医生都劝放弃治疗,李氏却不依,足足照料了八个月,终于把邱浚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后来邱浚每遇到人生难过的坎,就以此来自勉。
另一位对他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亲人,则是祖父邱普。
邱普是海南当地有名的医生,每逢有瘟疫时,也常义务施药诊治,而他对邱浚这个聪明的孙儿,更是极为疼爱,邱浚童年时,还和兄长邱源一起,被祖父叫到身边训话。
祖父先勉励邱源继承家族医术治病救人,然后郑重的对邱浚,一字一句说出了自己的盼望:达而为良相,以济天下可也。
“以济天下”这个祖父的殷切盼望,就成了邱浚奋斗终身的理想。
邱浚爱读书,如饥似渴到疯狂。每拿到一本书,都潜心研读钻研,除了八股必考教科书外,天文地理甚至宗教文化,样样来者不拒,全都精心钻研。
由于家里穷,为了读本好书,邱浚只能拉下脸出门求借,听说谁家有书,还曾翻山越岭去求,没少受人嘲讽白眼。
日久天长,邱浚对这类事的处理,方法也日益成熟。
一是讲诚信,凡是借人的书,保存都相当爱惜,不但按期归还,而且绝对和新的一样。
二是啥屈辱都能受,有次为了借一本好书,跟那家主人软磨硬泡,居然足足借了五年,才总算得到两天阅览的机会。
饶是有过不少类似风波,但在邱浚童年时,家乡的乡亲们,对邱浚的帮助接济还是极多的。而邱浚宦海沉浮间也曾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是大明权力场上,出名的重情感恩之人。
而且也正是在各种借书遭遇中,邱浚察言观色的本事越发强大,甚至还有了一个让后世惊呆的能耐:善于只凭简短几句话,就准确把握住一个人的性格。
他这强大的官场权谋手段,乃至对帝王心术的把握,都是借书练出来的。
不过比起这能力来,童年遭遇还给他留下心理阴影:由于生活艰难,且受过不少白眼,邱浚养成了睚眦必报的敏感性格。
正是这一缺陷,差点害他晚年身败名裂。
二
自十九岁起,少年天才邱浚,就是骤然升起在南中国的新星:先中了秀才,二十三岁又中举人,还是乡试解元。
此时邱浚常不拿圣贤做干粮。连明朝公认的元朝大儒许衡都不放过,大批许衡为蛮夷元朝卖命,简直是"人类不尽入禽兽",也就是禽兽不如。
而在中举之后,邱浚长期漂在京城国子监读书。
他特别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是土木堡事变爆发,明英宗给抓了俘虏,他除了写诗感叹,也常预言事情走向,每步都分毫不差,同学中间,让大家连连惊讶。
唯一失意的,却是科考。
正统十二年到景泰二年,怎么考怎落榜。直到三十一岁那年,举案齐眉的妻子金氏病故,痛苦不已的邱浚,才猛然发现自己错在哪:一直以来都只求博名声,其实却虚度了光阴。
痛定思痛的邱浚,从此变了个人,为人开始低调内敛,效果立竿见影,在景泰五年考取进士,还是二甲头名。而且据说本来还能是一甲,只因长得丑,硬给拉低到二甲。
这是大明政坛打的惨烈的几年,特别是两年后明英宗复辟,更是大清洗,好些高官一夜之间就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邱浚平平安安,先参编《寰宇通志》,又在明英宗复辟后参编《大明一统志》,都是记录明朝各地乃至周边国家风情的百科全书,学术价值极大。
这次一战成名,邱浚一下升了翰林院编修,但附带一个后果十分心塞:明英宗因此认定了,邱浚最会编书,所以派给他的全是类似活,可邱浚却不甘心:我的梦想是"以济天下",哪能总干这个?
而且也正是在编《寰宇通志》时,邱浚更从各地风情资料中,看到了大明深重的危机,越发心急。于是低调的邱浚,开始越发多的建言国事,不论经济还是吏治,得空就插嘴说两句。令同僚惊奇的是,他虽说得罪人,却常说对。
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吐槽高手。
在明英宗过世后不久,他就在一件事上把新皇帝明宪宗好好震撼了一把:广西大藤峡叛乱。
大藤峡叛乱,堪称整个明代,最令历代帝王头疼的叛乱之一,而明宪宗成化年间这次尤其大。明宪宗本人,也愁的唉声叹息。
可邱浚却突然信心满满,给明宪宗上了个详细奏折,给出了细致作战方案。
远在北京的他,竟把前线战局甚至战场地理,都拿捏到极度精确的地步。而后明军依葫芦画瓢采纳他的建议,果然一举拿下。
可这次成功吐槽,虽说得到了明宪宗赏识,可往后多年,一切还是老样,不是做国子监祭酒,就是礼部侍郎,全是文化教育工作。
不甘心的邱浚,吐槽也越发多,连朝廷开发河套这样的军事大事,都积极掺和,还曾一句吐槽,把兵部热情设计却有严重缺陷的战车给吐槽废了,自己亲自上阵设计新战车,设计出了北方明军一直用到明末的主战武器:独轮战车。
本职文化工作,虽然他常吐槽没实际意义,却做的不差。特别值得尊敬的一件事是,编修《明英宗实录》时,他拒绝为讨好皇帝而给于谦加罪,正是这坚决态度,加速了于谦案的平反进程。
他骨子里的正直无私,依然没有变。
由于很无私,所以挨骂也多,可他另一个能耐,就是不好欺负。谁犯上邱浚就常倒血霉,不但常被他回骂的狗血淋头,还总罗织罪名拼命报复。
甚至还有好事者,把他和当时权倾朝野的汪直并列,评为官场上不能惹的几类人物。
乍一看来,十分风光得意。
可邱浚心头却是无奈。明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是大明朝行政效率十分低下的时代,朝堂上号称“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基本就是都不干事,就剩邱浚常吐槽,以他自己很多诗文的自嘲说,都是深深的尴尬。
于是在大家眼中,邱浚的生活,也和别人变得一样混,有事骂人掐架,没事混事胡闹。
但就是在这邱浚自己都自嘲虚度光阴的二十年里,他其实正在默默的做另一件伟大的事:编书,编一本足以石破天惊,启迪后世的奇书。
随着明宪宗过世,明孝宗朱佑樘登基,这件震动明朝历史的大事,终于浮出水面。
大家都在说王莽是“穿越者”,那么,王莽真的是想搞“穿越”吗?他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搞“穿越”呢?是不是我们理解错了,王莽还有其他目的呢?
(王莽)
一、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者”?
当下很多网友之所以说王莽是穿越者,是因为他当皇帝后,按照古代典籍记载的那样,改了很多制度,把当时的很多东西,改成西周乃至商朝时期的样子。
比如他改变官名,把当时的很多官名改成商朝和西周时候的官名。如果当时已经没有那种官名了,他就增设一些。王莽也因此增设了不少官。
比如他修改地名,他在古籍中查到很多地名的古名,把这些地名改成古代的名字。这有点像我们现在一些地方热衷于把地名改为古代的地名一样。不过,我们现在改地名,主要是为了旅游发展的需要。王莽当时就是想复古。
比如他实行“王田制”。按照商朝及西周的做法,把全国的土地都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统一分配,不准私人拥有土地。
比如他改革币制。王莽先后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把早已不用的那些刀币、布币等等,又加以恢复。
总之,王莽恨不得把当时的一切都恢复到千年前的商朝、西周时期的样子,这也就是大家说王莽是“穿越者”的由来。
(汉武帝)
二、王莽改制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王莽改制刚开始的时候,之所以反对的人并不多,除了因为他是皇帝以外,还有就是,他是有理论根据的。
当时的人,由于建立了儒教的传统,因此,在学术界及整个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复古的倾向。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人建立了两个尺度:一是祖先的东西总是比现在的东西好。二是儒家先贤的东西,以及被儒家先贤称赞过的制度,总是比现在的制度好。在这两个尺度了,汉朝人(包括后世人)就形成了尧舜时代、西周时代是最好的理想社会的观点。
这一种观点,从汉武帝开始,就广泛地流传下来,汉宣帝的时候,他的太子刘奭就对汉宣帝说,希望汉宣帝能按照周公、孔子讲的方式,对国家执行仁爱治理。连国家太子都欣赏这种方式,可见当时的人心所向。
正是因为有那样一种流行的认识,所以王莽想那样做,没人反对。
(周礼)
三、王莽是不是想实现西周初年的理想社会?
王莽按照西周理想社会的图景,做了很多改制。那么,王莽是不是想“穿越”到西周去,实现那时候的理想社会呢?
这其实是值得怀疑的。至少,王莽在很多地方并没有这样做。比如,西周时期实际上并非国家“王田制”,而是分封制度,土地是分封给了王公贵族的。
就算是商朝的时候,也不算把土地收归国有。商朝搞的是“井田制”,而且,当时的“井田制”,是建立在国家拥有大批奴隶这样一个前提下的。没有大批奴隶,就无法在“井田”上生产。但是,王莽当时却又废除了奴隶制,并且不准再发展新的奴隶,这就有点让人想不明白了。
还有,西周的社会图景,是建立在“周礼”这套秩序上的。可是,在“礼治”方面,王莽却没有这样的建设。因此,王莽的目的实际上是很可疑的。
四、王莽改制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王莽所谓的复古,并不是他的真实目的的话,那么,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王莽真实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王莽想解决当时土地兼并太严重的问题。而且,他还想通过土地国有的方式,一次性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二是王莽想解决国家财政拮据的问题。王莽通过改革币制,而且四次改革,实际上是搜刮民间资产,也就是所谓的“与民争利”。三是想通过改制,强化自己的皇权。毕竟新朝建立后,非常不稳固,他要通过这种办法,强化自己的存在,从而坐稳江山。
以上三个,才是穿着“理想主义”外衣的王莽的真实想法。
可惜,一切违反经济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想法,注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再加上王莽的运气也不好,遇到连年干旱。因此,农民起义大爆发,接着军阀拥兵自重,走上历史舞台。王莽刚建立的政权,就这样匆匆忙忙结束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