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包法利夫人1000字读后感

时间: 2020-03-25 17:33:07 | 作者:Admin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包法利夫人1000字读后感

  外国名著《包法利夫人》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自甘堕落,最终服毒自杀的故事,下面是美文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包法利夫人1000字读后感(一)

  爱玛,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本来生活在修道院,憧憬着修女的生活,然而,在憧憬的同时,她又产生了一些不符合修女生活的想法。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平凡的医生包法利。新婚前,她憧憬的是浪漫的爱情与婚姻,然而现实让她失望,包法利没有情趣,只能算是个粗鲁的汉子,目光短浅,没多大的本事,就连医生的身份也名不副实,实在是个不可靠的人。一方面,爱玛憧憬着浪漫的爱情,另一方面,现实又和她的理想相差过大。在参加过公爵的舞会后,爱玛更加向往上层贵族的生活,对现实愈加不满。

  对爱玛这个人,我是既可怜又痛恨。她爱慕虚荣,自认为长得不错,总是去追求那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却看不清现实。她已经嫁为人妇,按理说应该一心一意,可她却对丈夫诸多不满,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初又要嫁给包法利呢?害人又害己!她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幻想着那些不切实际的爱情,这让她对现实充满了失望,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最终将她推向了深渊。

  但是,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包法利夫人追求自己的理想无可厚非。就算是现在的女生,她们也都在憧憬着美好的生活,憧憬着自己的白马王子,并为之付诸实践。包法利夫人在那个时代,没有自己的工作,只能依靠男人,嫁个好男人,可以改变她的一生。然而,包法利确实不是个优秀的男人,学医也是马马虎虎,没治死病人就算好的了,而他拙劣的医术在后期也暴露无遗,将别人的瘸腿治得要截肢,这样的一个人确实让人没有安全感,这样一个丈夫与爱玛的期望实在是相差太多。

  既然婚姻无法满足爱玛心里的渴望,爱玛开始幻想着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份浪漫的爱情,于是,她出轨了!偷情的刺激让她兴奋,她一如所有陷入热恋的女子一样,对情夫奉献出了一切。但是这段恋情很快结束,情夫不想和她继续下去,于是她病了,对什么都很懒散。爱玛对情夫真心实意,但是却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的确,她没有得到自己心目中想要的爱情,但是,她现在首先是一个母亲,却没有母亲的样子,就从这一点来看,我确实很瞧不起她。她的第一次出轨以失败告终,在她无精打采的时候,包法利以为她身体弱,有什么事都不会去烦她,还偏袒她,纵容她,一如既往地宠她,让我为这个男人辛酸,他哪里知道,他一心一意爱着的妻子是为了别的男人而寝食难安!这真是个巨大的讽刺!

  在对孩子的态度上,她简直更加可恨!她根本就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孩子,都是做母亲的人了,一点身为母亲的自觉都没有,把孩子扔给奶妈和女佣,自己却去谈情说爱。她大肆挥霍的时候,从来没有为这个家考虑过,从来没想过要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真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她从来没有长大过,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人,什么责任都不需要担负。没有人希望和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人生活一辈子,人们需要的是共同承担,在生命的旅程中相互搀扶着走到终点!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都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单,而不是指望别人,自己却任意挥霍,就算是神仙也会厌烦!

  我同情包法利先生,妻子死后,他不肯别人动妻子的遗物,不停地还妻子欠下的债,意志消沉,最后,得知了妻子出轨的真相,他痛苦地死去。一心一意对待的人却是这样对他的,任谁都受不了。的确,包法利先生是没多大出息,但是,他是爱着自己的妻子的,这一点就值得肯定。当我看到包法利夫人的孩子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时,我深深地痛恨包法利夫人,她活着的时候没有疼爱自己的孩子,死了却要把一切都带走,也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什么,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这样糟糕!

  总之,对于包法利夫人,我痛恨大于同情,痛恨她不爱自己的丈夫,痛恨她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痛恨她在婚姻期间与别人偷情,痛恨她因为追求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而毁了整个家!既然结婚了,就要对整个家庭负责,不可以再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固然她的遭遇有时代的错误,但更多的是她自己的错,她不是个伟人,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时代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包法利夫人1000字读后感(二)

  包法利夫人--爱玛原是一个农家的女儿,父母却让她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希看有一天她能走进资产阶级贵族的生活圈子。即使她有美丽的外貌,佼好的素质修养,但在那个身份等级严明,人们极重视家庭背景的年代,他们的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正是爱玛所接受的这种教育,感受到的贵族生活的奢侈糜华与她现实生活矛盾,而造就了她一生的痛苦。假如没有接受这种教育,没有亲身感受到奢华,她的期待向往和梦幻就不会那么强烈了。她追求精神上的丰富,希看有一个风度翩翩的勇猛的男子爱她,给她所憧憬的甜蜜浪漫爱情。但她却不清楚她所期待的精神生活需要贵族式的物质(花园别墅马车)作为后盾,最后她的精神追求变成了物欲和×××乐。

  对爱她的,把她当作高高在尚的女神的丈夫,她有内疚与自责。曾经试图努力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但是她的自责与内疚只是小河的涓涓细流,而物欲与×××乐是大海的波涛汹涌。波涛汹涌的猛烈撞击总是使她不顾一切往追求,连最后残留的一点妇道都丢弃了。

  她本来可以有一个平凡幸福的家庭,一个爱她的丈夫,只由于她不切实际的浪漫追求而把一切毁灭掉了。在她临死的时候,她有留恋她的丈夫和女儿,但她更期待快点离开喧嚣的人世,往天国。也许只有那一刻她做到了无牵无挂(她从没真正牵挂她女儿和丈夫,牵挂的只是她的爱情),只希看早点结束她痛苦的生命。

  爱玛的悲惨命运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冲突的结果,自她进修道院的那天起,她就无法摆脱这个悲惨的结局。

  人所接受的教育越高,精神生活就越丰富,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就越大,走向自杀的可能性就越大。近两个星期华浓四个跳楼自杀案子就引人深思,即使不明其中原因。但这种轻视生命的行为是我所不认同的(除精神病患者外)。

  当人处马斯洛'五需求层次理论'的最低需求--满足生理上的需求,他们昼夜奔波劳碌只为解决温饱,希看生存下来。没有生命的来源,不用自杀也会自己走向死亡。要处于高层次的人向低层次的转变是一件极难接受的事,但有时也不妨往看一下身处比自己低层次的人的生活,可能你就会发现自己比较幸福。

  世上没有尽对,只有相对。唯心主义有时是不科学的,但也许会令你活得开心。

  包法利夫人1000字读后感(三)

  前段时间读法国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主人公艾玛不断地追求爱情,屡次出轨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是如何一步步堕落,一步步走向死亡。是虚荣?是叛逆?是放荡?回忆小说情节,艾玛是一个爱幻想爱做梦的女人,当包法利先生向艾玛的父亲提起婚事的时候,听到的回答是“我不能马上回答你,你今晚在楼下等半个时辰,如果看见窗户的灯是亮的,就表示艾玛同意了”,没有深入了解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只因为艾玛还未成熟,她期待美好的爱恋。但事与愿违,包法利先生是一个平庸的人,固执木讷,没有浪漫,没有激情。“在她的灵魂深处,她一直等待着发生什么事。就像沉了船的水手,遥望着天边的朦胧雾色,希望看到一张白帆,她睁大了绝望的眼睛,在她生活的寂寞中到处搜寻”。

  他们在乡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可艾玛的精神生活却非常空虚,平淡的婚姻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美好。新婚之后的寂寞,迷茫,无聊,使她对感情生活的向往,对自己婚姻的某种悔恨和生不逢时的想法时刻迸发,如小说写的“爱情仿佛是一只玫瑰色的大鸟,只在充满诗意的万里长空的灿烂光辉中飞翔;可是现在,她也不能想象,这样平静的生活,就是她从前朝思暮想的幸福。”

  于是,当莱昂赶着马车来到小镇时,艾玛动心了,莱昂不俗的谈吐,绅士的风度,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艾玛,他们努力寻找共同语言,从文学,从音乐,一步步相互试探,就像是精神式的柏拉图的恋爱,他们都保持着道德的原则,不敢越界。本以为艾玛就这么和莱昂发展下去,可镇里的议论纷纷,莱昂家里的催促,莱昂走了。只剩下艾玛的郁郁寡欢与等待。

  如果将艾玛对爱情的追求看做一只风筝,那么莱昂就是牵着风筝飞翔的人,当莱昂离开,风筝断线,摔在地上,艾玛的心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寻找飞翔的快乐,她渴望飞的更高,飞的更远!欲望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的,就像给饥饿的人一口面包,结果只能是想要的越来越多。

  命运好像给了艾玛一次机遇,罗多尔夫的到来,给了艾玛希望。罗多尔夫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流连于众多女人中间,他看中了艾玛的年轻美貌,艾玛看中了他的英俊潇洒,甜言蜜语。小说有个很讽刺的情节,他们挑选的约会地点不是罗多尔夫的木屋,也不是艾玛喜欢散步的树林和花园,而是一次农业展览会的会议厅里。其间,罗多尔夫对爱玛的甜言蜜语式的语言攻势一直被大会主席的讲话所打断。虚伪的爱情誓言和表白就和令人发笑的“公牛”“种子”“奖章”“粪池”一类的话语完全并列在一起。从此以后,艾玛偷偷与情人约会,甚至为了准备约会的服装,饰品,礼物等,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负债累累,最后在悔恨中自杀。

  我第一次看这部小说时,很讨厌艾玛,觉得她属于红杏出墙的类型,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但是,随着我对西方文化的慢慢了解,对人性的逐渐探究,现在,可以很释怀的谈起艾玛的故事,甚至可以站在艾玛的角度,重新审视《包法利夫人》。

  从小,艾玛的父母就送她去修道院学习,修道院是禁欲的,可艾玛却对世界充满好奇。当别人都读圣经时,她正津津有味的看言情小说,品味男女主人公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向往温柔的骑士和富丽的宫廷。她爱大海,只是为了海上的汹涌波涛;她爱草地,只是因为青草点缀了断壁残垣,她多才多艺,但并不真心喜欢音乐和艺术,她寻求的只是主观的情,而不是客观的景……这一切反映了艾玛的内心是丰富的,她渴望自由,渴望爱。但现实却没有给她快乐成长的土壤,所以她需要去寻找另一片天空,可以给她自由呼吸的清新空气。

  当包法利先生出现时,艾玛以为幸福来临了,以为丘比特的神箭射来了,爱来了,浪漫主义小说让她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她将踏入婚姻殿堂视作摆脱枯燥生活,实现憧憬的一个契机。于是她嫁给了包法利先生。但他们的婚姻毕竟不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爱慕的基础上,所以从一开始就布下了危险的陷阱。

  很多人都觉得包法利先生最无辜,最受委屈,但我想说的是,包法利先生的确和艾玛不合适,即使艾玛不出轨,他们也不会白头偕老。包法利先生虽然对艾玛百依百顺,关怀备至,但都是浅层次的物质满足,他几乎没有深入了解艾玛到底喜欢什么,真正需要什么,他们缺少交流和沟通。当艾玛把对白马王子最美好的光环放在包法利先生的头上时,包法利先生本身平庸木讷,不善言辞,不苟言笑,刻板无趣等性格,和艾玛充满热情与幻想,浪漫与天真的性格显得格格不入,一个缺乏生活情趣、智力平庸、感觉迟钝的男人,与艾玛的期望值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艾玛困惑了,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吗?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吗?我们读者一直强调包法利先生为艾玛的牺牲与宽容,却忽视了艾玛的内心世界,何尝不是承受着煎熬?记得小说有个情节,是写包法利先生的眼睛像一条皮鞭抽打着艾玛,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包法利先生用用爱和仁慈的名义在抽打艾玛的心灵。

  的确,艾玛堕落了,她从一个美丽可爱的少女变成了一只令人害怕的贪婪的猛虎,她在对奢华的追求中慢慢丧失了金钱,在对自由的向往中慢慢丧失了尊严,在对爱情的追逐中慢慢丧失了爱的能力,我们可以批判她,可以鄙视她,可以认为她的死亡是咎由自取,但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艾玛的悲剧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是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时代的悲剧。

  西方文化宣传“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是要犯错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自我约束,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人性的脆弱、贪婪、乖戾、残忍和人性的坚强、美好、善良、高贵一样,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隐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当时机发酵成熟,它们就会像古希腊神话的潘多拉之盒一样,被欲望好奇的心打开,吞噬人的灵魂.我们看了艾玛堕落的故事,不是要幸灾乐祸的看着她死,而是要深入的剖析她为什么会堕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我们创作文学的目的不是谴责艾玛的出轨,而是解释她如何成了出轨的女人,同情她出轨的遭遇,认识她存在的价值。毕竟,文学如果没了同情和怜悯之心,就不是文学了。

  这是一个个人奋斗与社会约束力的关系问题。一个下层平民女孩向往贵族的生活,合不合理;一个女人要求追求真正的爱情的权利,合不合理;一个美貌多才的女子不甘心嫁一个平庸木讷的丈夫,合不合理;一个人坚决拒绝平凡的生活,合不合理;一个心怀人生美好梦想的人最后堕落自杀,合不合理;一个浪漫主义者对残酷现实的无声反抗,合不合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当然,我们看待文学,应该是学习有利于人生营养的东西,应该盼望获得振奋人心的东西,而《包法利夫人》无疑是一个令人痛惜的小说,可我们衡量一部小说,不能拒绝它的悲剧性,因为好的小说从来不粉饰生活,美化人生,以此来满足读者小小的心理安慰。好的小说应该是提供一种人生的某种片段,留足空间,让人看见世界有多大,人性有多少可能的发展,就像张承志曾经说过的“不要因为在和平的环境,才说出我爱世界的话语,而要在了解生活的黑暗,肮脏,邪恶,丑陋之后,依然相信生活,相信美好、温暖、信任、尊严这样的字眼”。

  记得小说的结尾,包法利先生给艾玛的墓志铭写的是“不要践踏一位贤妻”,这里对“贤妻”的定义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贤妻应该不是单指艾玛一个人,应该是象征一种为了自由、为了梦想而不断追求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我们不诋毁,不嘲讽,不亵渎,因为我们必须承认,在我们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人性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光明的一尘不染。

  包法利夫人1000字读后感(四)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我曾读过很多书,其中《包法利夫人》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查尔斯的父母让他退了学,并叫他学医。

  随后,查尔斯在多特成为了一名医生,娶了一个名叫迪耶普的有钱的寡妇。因为迪耶普是一个丑陋的老女人,她一直试图控制家庭的一切。她总是抱怨她的一切,问查尔斯要一个剂量的药物和一点爱,查尔斯根本不爱她。事实上,当他去医治鲁奥先生时,他便爱上了老鲁奥的女儿,一个名叫艾玛的年轻女子。迪耶普去世后,查尔斯就与艾玛结了婚。现在,艾玛成了包法利夫人。

  如果艾玛就像迪耶普一样,是一个平常的女人,我认为,查尔斯也许能和她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然而,事实上,艾玛是一个美丽的,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在她心目中,她的丈夫应该是英俊,机智,有风度,具有吸引力的。

  在她的眼里,丈夫查尔斯并不是一位完美的丈夫。所以当我们知道艾玛最后成了鲁道夫和列昂的情妇时,我们并没有感到万分诧异。但可悲的是,鲁道夫并不是她真正的爱人,列昂也不是。因为购买东西又借了一大笔钱,包法利夫人必须支付八千弗朗西丝。然而,她支付不了这么大一笔钱,所以她向鲁道夫和列昂寻求帮助。但是他们根本不爱艾玛,只把她当成生活的调味料,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她。故事的结局非常悲惨,艾玛对生活感到绝望,对爱情心死,最后选择了自杀。艾玛死后,查尔斯也出人意料地猝死了。他们的小女儿,伯特,被送往cotton-mill谋生。

  当你遇到一个非常爱你,但你却对他(她)没有感觉时,你会选择和他(她)在一起吗?或当你爱的人不爱你时,你会将他(她)栓在自己身边吗?这就是我想和你讨论的,当我读这本小说后。当然,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肯定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一种观点是: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勇敢追求,即使她或他不爱你,死磨硬泡,直到她或他答应和你在一起。另一种观点是,既然你爱的人不爱你,那么就放弃吧,看着我们所爱的人能够幸福,不就已经足够了吗?我们无法判断哪个是正确的,但我偏爱后者,如果你追求的人对你就是不感兴趣,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可能会赢得他(她)的心吧。就比如你自己遇上一个很爱你的人,但你一点也不爱他,无论他(她)对你有多好,你也很难会爱上他(她)。

  在中国历史上,男人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女人。有些男人会迫使自己心爱的女人和他们结婚。很不幸的是,这些女人没有权利说“不”。我不认为这样的婚姻会是幸福的。他们都不会感到快乐。中国有句古语:强扭的瓜不甜。事实上,如果你读过《包法利夫人》,你就会知道,是查尔斯选择了艾玛做他的妻子。艾玛的父亲-老鲁奥也对查尔斯能够娶他的女儿感到十分的满意,因为艾玛太聪明,不适合做农活。艾玛并没有深入了解过查尔斯,便糊里糊涂的嫁给了他。因此他们的悲剧结局从开始就这样注定了。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人毕生都在寻找自己的真爱。但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遇到一个你爱并爱你的人,是很难很难的。最后,我想说的是,也许只有你经历过了,才会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吧。

  包法利夫人1000字读后感(五)

  今天看完了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感慨颇多。

  其中的几个人物都很有特色,包法利夫人(艾玛),包法利先生(夏尔),布匹商人勒和,药剂师奥默先生,布尼贤神甫,包法利夫人的两个情人:罗多夫,莱昂,瞎子,荣镇的人。这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同时不也是无数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吗?我们不是悲剧主义者,但是悲剧的现实却不得不令人相信,爱情仿佛很遥远,我们期望中是很遥远,而我们身边的我们却并不认为那是爱情。

  可以设想任何一个人娶了艾玛那样的女人十之八九都注定不会长久幸福的,而如果一个女人遇到一个像包法利先生一样的男人,那她一定是最幸福的人了,如果她不这样认为,也只能说明她有眼无珠。所以说找女朋友千万不要找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外表漂亮但缺乏智慧的头脑,乐于幻想的女人;找男朋友一定要找像包法利先生一样的男人。

  看看艾玛死后的情况吧:荣镇象平常一样,静悄悄的,夏尔却睡不着,一直在想艾玛。罗多夫为了消磨时间,整天在树林里打猎,晚上回家睡大觉;莱昂在城里也睡得不错。这时偏偏还有一个人睡不着。在墓地旁,在松林间,一个小伙子跪着,哭得伤心,他的胸脯给呜咽撕碎了,在黑暗中一起一伏,无穷的悔恨压在他心上,像月光一样轻,像黑夜一样深。这个小伙子就是朱斯坦(药剂师家的学徒)。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是多么的愚蠢与令人可憎又可怜了,对她真正好的人,他却从来不珍惜,对她虚情假意的人,她却奉为至爱,甘愿倾家荡产。

  艾玛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单纯的美,夏尔可以理解为一种淳朴的真与善。两者同样不具备智慧,而她们的结合,表面上看是一种真善美的结合,应该会幸福,但是结局却是令人扼腕的悲剧。艾玛的死我们更多的觉得是罪有应得,但是夏尔的死以及他母亲的死(及艾玛父亲的瘫痪)和包法利小姐的悲惨命运,我们却真正感到了无比的伤心与难过,一个女人毁了一个人,不她毁掉的两个家庭亦或是两个家族都随她一起堕落进无比的黑暗中。这时我们更加憎恨这个女人,憎恨有什么用呢?我们应该思考,应该反思。

  艾玛的美是一种外表的美,她的心灵并不具备的美的土壤,因为那是一颗躁动的心,一颗时刻幻想的心,一颗愚蠢粗陋的心。而我们的男主人公夏尔(包法利先生)呢?不具备俊朗的外表,却具有一颗真善的心(对于爱情,对于很多方面,而更多是表现在爱情上)。这就不难推出一个结论:漂亮的外表掩映下的愚蠢女人是注定很难得到幸福的,而当平凡外表的老实人遇到这种女人时,更大的不幸福便是必然的了。

  艾玛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简单起来简直不是女人,往往倾向是一种疯子,一种变态狂,一种妄想症患者,一个瘾君子。充满了爱情的幻想,同时又将甜言蜜语与肉欲的满足看成爱情最大的满足,将真诚的关心看做一文不值的。我们不觉得她漂亮,相反我们觉得她很丑陋,很天真,很幼稚,或许她属于童话中,而不属于现实。她的自杀是一种必然,因为她的消费行为超越的她的经济地位,妄图负债消费,却有不具备一丁点的经济法律头脑,傻子似的为情人消费,不计后果的奢侈,真是可悲,现实中这种人不也很多吗?

  这启发我们:广大青年学生一定要定位好,认清自己的经济地位,明确阶段,不做超阶段的消费,适度适量符合自身经济状况的消费才可能长久的发展。同时也启发我们如果遇到这样的女人,千万不要像包法利先生那样痴迷其中,不可自拔,最后弄得家毁人亡。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大致明确自己的倾向,珍视自己身边的の幸福。

  布匹商人勒和是一个十足的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同时我们也看到狡猾的一面,智慧的一面,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营销高手,善于进行营销,推广自己的商品,出色的完成商品价值的让渡,不图短期回报,重视中长期的收益,善于利用法律手段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第三方力量完成讨债追债,自己退居幕后进行操作。单纯的角度来看,在金钱至上的社会这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包法利夫妇的愚蠢罢了,以及他们之间缺乏沟通所致。但从一种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确实不具备真善美,是一个十足的肮脏的心灵,以别人的悲剧作为自己致富的手段确实挺缺德的。但是怎么样呢?在社会大环境下,这样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才可以笑到最后。正义哈哈这里不存在所谓正义的问题。商人唯利是图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怜真善美遇到邪恶的智慧也就只能被带到黑暗的深渊,永远远离光明了。

  药剂师奥默先生,是一个圆滑世故的人,一个八面玲珑智慧庞杂,敢于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的人,或者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尤其是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对待包法利一家的问题上我想奥默先生已经仁至义尽,或许他的仁义不过是假仁假义,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行动只要付出了,我们又何必在乎他当初的动机呢?最后的情形呢?药剂师家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少见,奥默先生考虑到他们两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也不在乎密切的关系能否维持下去。药剂师是崇尚科学的,不管这是卖弄学问,还是爱慕虚名或是其他的原因,他所做的已经最起码可以证明在科学的道路上他是朝着正方向前进的,他的趋势与科学前进的趋势是不谋而合的。

  药剂师向瞎子承诺用自己配制的消炎膏就可以治好他的病,可是瞎子的病不是消炎膏制得好的,他又回到吉约姆树林山坡下,逢人就讲药剂师的药膏不管用,讲得奥默先生进城的时候,不得不躲在燕子号班车的窗帘后面,免得和冤家狭路相逢。他心里恨透了瞎子;为了自己的名誉起见,他使出了浑身的本领,要用暗箭伤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可见他的城府之深,心肠之狠。或许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对一个珍视名誉的人来讲,维护自己的名誉有时是需要一些手段的。

  奥默先生的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的,自从包法利死后,接连有三个医生到荣镇来,但都站住脚,不久就给奥默先生挤垮了。他的主顾多得吓人,当局不敢得罪他,舆论包庇他。他到底得到了十字勋章。我们甚至有些疑问,当初他怂恿包法利先生给金狮旅店的伙计伊波利特(瘸子)在一种新的方法指导下进行手术,最后导致包法利医生的失败。这是不是也是他的一种手段,用以击垮的他的竞争对手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或许也就是如此吧。

  布尼贤神甫是一个宗教狂热主义者,或许可以这样说。罗多夫是一个多情的花花公子,一个负心汉,一个不负责任的可耻的男人。莱昂是一个追求肉欲的人,为了一段情欲,不惜玩弄女人的感情,当肉体不再带来新鲜时便假情假意地将你抛弃。在包法利夫人临终时瞎子的出现充满了一种传奇色彩和一种悲剧的宿命论氛围。让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命运的巧合还是宿命的必然呢?让我们回到故事中再一同体味那来自地府的旋律吧。“忽然听见河边小路上响起了木鞋的拖拖声,还有木棍拄地的笃笃声;一个沙哑的声音唱了起来;天气热得小姑娘,做梦也在想情郎。艾玛像僵尸触了电一样坐了起来,披头散发,目瞪口呆。大镰刀呀割麦惠,要拾麦惠不怕累,小南妹妹弯下腰,要拾麦惠下田沟。“瞎子!”她喊道。艾玛大笑起来,笑得令人难以忍受,如疯如狂,伤心绝望,她相信永恒的黑暗就像瞎子丑恶的脸孔一样可怕。那天刮风好厉害,吹得短裙飘起来!一阵抽搐,她倒在床褥上。

  大家过去一看,她已经断了气。这歌里的小姑娘难道不就是艾玛吗不就是我们可怜的包法利夫人吗。梦里也在想着情郎,这是命运的捉弄,到死终究还是有人来为她做了一番最后的总结。还有奥默先生的学徒朱斯坦,年轻胆小,不就是这样一个小伙子偷偷喜欢上了艾玛吗,也正因为这种喜欢也把艾玛间接给害了,至少说他也是艾玛之死的一个帮凶了。同时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些包法利先生的品质和公证员莱昂的一些品质。他不正是走着莱昂的老路吗,像当年的莱昂一样,不就是比莱昂更胆小怕事了吗?不同的是他的社会地位,教育素养都不如莱昂,注定了他只能偷偷喜欢包法利夫人。

  荣镇的人也是残酷的,我们可以看看艾玛死后,夏尔神智混乱时所发生的情况:不久,勒和先生又要他的朋友万萨尔出面向包法利先生讨债。夏尔宁可答应付高得吓人的利息,也不肯变卖一件属于他妻子的家具。他的母亲气坏了,他却比母亲气还大。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她(夏尔的母亲)只好丢下家不管。于是每个人都来占便宜。朗柏蕾小姐来讨六个月的学费,虽然艾玛从来没上过一次钢琴课,但是她们两人串通好了,出了一张收据给包法利看。租书人来讨三年的租书费。罗勒嫂子来讨二十来封信的寄费,夏尔要她说清寄给谁了,她倒很乖巧地答道:“啊!我怎么知道呢!这是她的事呀!”夏尔每次还债,都以为一了百了。哪里知道旧债刚了新债来,永远没有个完。他的女佣人费力西现在穿起太太的衣服来了;自然不是全部,因为他留下了几件,放在她的梳洗室里,时常关起门来,在室内见物如见人;费力西和太太个子差不多;有时夏尔看见她的背影,居然产生错觉,大声喊道:“喂!不要走!不要走!”但是到了圣灵降临节,她却溜之大吉,同特奥多离开了荣镇,并且把衣橱里剩下的衣物偷得一干二净。

  我们看到了一副弱肉强食的画卷,看到人性是如此的肮脏不堪,也看到了包法利先生的愚蠢的程度,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漂亮的艾玛会有婚外情了,面对如此愚笨的男人谁愿意托付终生呢?这是一个矛盾。美好的品质往往却总是伴随着令人困惑的愚蠢。面对弱者,社会大众更多的欺辱,更多的是嘲笑,而很少会报以同情之心。或许当初夏尔不应该顺从夫人的意见,赶走忠实的女仆人(在托特时,娜塔西)而换用外表乖巧实则经常偷东西不安分的女孩费力西了。或者夏尔不应该气走自己的母亲,一定程度上母亲的死也是和夏尔密切相关的,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竟然忘恩负义的将圣洁的亲情踩到脚下蹂躏,这人也是该死。

  夏尔的出现和结束同样充满了传奇。我们正在自习,忽然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没有穿学生装的新学生,还有一个小校工,却端着一张大书桌。正在打瞌睡的学生也醒了过来了,个个站了起来,仿佛功课受到打扰似的。七点钟,一下午没见到他的小贝尔特来找他吃晚餐。他仰着头,靠着墙,眼睛闭着,手里拿着一股常常的黑头发。“爸爸,来呀!”她说。以为他是在逗她玩,她轻轻地推了他一下,他却倒到地上。原来他已经死了。三十六小时后,应药剂师的邀请,卡尼韦先生赶来了。他解剖后,找不到什么病。莫名其妙的来,莫名其妙的离开,我们也莫名其妙的感慨唏嘘。

  

文章标题: 包法利夫人1000字读后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72711.html

[包法利夫人1000字读后感]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