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做笔记如何避免谷歌效应

时间: 2023-04-06 09:00:2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做笔记如何避免谷歌效应

《知识大迁移》Head in the Cloud

1.一个成年人学习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增加自己大脑中的知识含量,而是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你知道曹雪芹,知道《红楼梦》,知道春秋的故事,甚至知道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过程。这些可能你一辈子都用不上的这些非实用的知识,对于我们改善自己的生活,让我们过上阳光富足、健康长寿的生活有没有关系?这本书的结论告诉我们,这两个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相关关系。

2.无知的和痛苦挂钩?

比如因为彩票或者拆迁后成为亿万富翁,不久闹出特别多糟糕的事情,挥霍掉,他没法过一个好日子。

这个现象心理学里有心理学的解释,在这的解释是说,当一个人的大脑当中没有足够多的知识的时候,他也会和幸福的生活离得很远。

3.什么叫达克效应?

说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缺陷。就比如说他们让学生们估分,好多学生考完试以后估分,估分的结果是成绩越高的人估得越准,而且成绩越高的人,有时候还倾向于把自己的分估得稍微低一点。

而成绩最低的那一批人都高得离谱,估分估得都高得离谱。还包括开车的司机,我们说开车技术最差的那些司机普遍地认为自己是好司机,这个叫达克效应。就是如果你蠢到一定的程度,你知道的事太少,你会发现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具备什么样的盲区。

你必须有相当的智力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有多蠢,这是达克效应的浓缩。如果你想找到一个达克效应,最好的范例,你就去照镜子。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你不要觉得你知道得多,因为对于你不知道的东西,你压根就不知道,这个就是第一个警醒的达克效应。

4.为什么知道达克效应这个事很重要?

你要理解,我们说什么事你都可以搜,什么事你都可以跟电脑联机,跟移动互联网,把这个大脑放在云端,但是问题是你怎么知道要搜什么?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搜什么呢?你怎么评判搜的这个搜索的关键词到底对不对?搜索的结果你该采信哪一个呢?都不知道,所以当你在达克效应之下的时候,你是被一种模因操控的。顺便讲一句,模因这个词也是这两个教授发明的,就是我们不能够只去看基因,基因是生物学传递给我们的,模因是周围的文化模式带给我们的。

当我们陷入在一个固定的文化模式当中的时候,我们会被这个文化模式掌控,这个叫作文化的遮蔽性。你在这个文化的遮蔽当中,你是根本看不出这个文化有什么问题。所以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要知道如果你觉得特别志得意满,觉得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已经很棒了,没有什么好改善的了,你要提醒自己有没有可能是达克效应在起作用。

5.人们到底是不是还需要基础知识?

这个书的作者整本书讲的其实是一个调研的过程,就他们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在美国进行大范围的知识测验。他要求接受测验的人,你不要查手机,你也不要看电脑,然后你就回答我的这基础知识的问题。

他通过搜寻了海量的参与答题的人的答案,然后再去匹配他们的生活状态,匹配他们的收入结构,他们住的房子,他们对幸福的评判,他们的健康指标等等。然后来研究,一个人真的具备特别多的基础知识,具备特别多的文化常识,具备很多百科的知识或者物理学的知识,这些人会不会比那些不具备这些知识的人过得要好一点?或者说没有任何的相关关系?这就是一本统计学的调研报告。

那么这里的问题包括哪些?

你比如说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你应该了解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这个你知道。在世界地图或者地球仪上,你能够找到埃及,并且知道它是非洲的一部分,这个不难吧?了解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使用的书面文字,解释基督教在犹太教之后发展起来的原因。

结果大部分的人能够答对7道,就是这里至少有3道题是会答错的,这个结果并不乐观。那么如果我们换作统计数字来说的话,2021年9月皮尤调查,就是皮尤研究中心,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皮尤调查发现,41%的美国成人说不出副总统的名字,20%的人认为激光器是靠汇聚声波来工作的,58%的人不知道《白鲸记》一书的作者是谁,其中4%的人说是斯蒂芬·金。

就证明美国整个社会的无知状态,说尽管美国年轻一代有着比从前历代人都更高的教育水平,但是跟全球同龄人相比,平均而言,他们在文史、计算和技术等环境优越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技能都较弱。

导致这个年轻代无知原因:

1.谷歌效应

“就是研究者找来了一大群学生,要求他们把一些短语录入到电脑里去,这是个很简单的工作,那些短语都是普遍的一些小知识,一句一句的话,没有特别多的相关性。

其中分成两组,一组人说你录入进去就好了,另外一组人说,你们要尽量地记住这些短语,然后他们就录入。另外一组人说你录入进去好了,另外一组人说你录进去以后,过三分钟我们就会删掉所有的这些东西,就这么一个区别。

那你觉得,哪些人在录入完了这些短语之后,脑子里记得的短语更多呢?

有人会讲说,那应该是被要求记住的那些人吧。事实就是,经过了实验以后发现,那些被要求记住这些短语的人并没有显著地和那些没有要求的人有差别。反倒是那些告知他要把它删掉的人,大部分都记住了那个短语里的内容,这个叫作“谷歌效应”。

就是当你知道你所记得这个东西,你没地查了,你不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它的时候,你的大脑才会使劲地愿意去记住它。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大家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我们脑子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理性无知

有很多人说,如果我追求这些知识所付出的努力,大于这个知识所带给我的优势,我就不愿意去追求这个知识。你看你费了那么大的劲学英文,结果后来发现英文用的机会很少,所以我就不要学英文。听起来很理性,你花了那么多的力气,背了很多古诗,结果这一辈子都没有用古诗干过什么事,所以我就不要再去背古诗。

这个无知是理性的,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我计算过了,万一我要用古诗的时候我搜一下,我也能够发个朋友圈,挣点面子可以,这是理性无知。

那么理性无知所牵扯出来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知识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就是如果你把知识当作一个手段,那么理性无知是对的。我获得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得到某一个另外的东西,但是如果知识是目的呢?如果知识本身带给我们的效用,是我们自己没法感知得到的呢?这时候你会发现,理性无知实际上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如果你追求理性无知,这个作者讲你很有可能会陷入元无知的状态,就是达克效应,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该知道些什么,你以为知道那个东西没有用,但实际上是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个东西的存在。

6.文科效应”

“文科效应”就是你不具备百科知识,你只具备文科的知识,它和你的收入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当然作者在这里讲说,这只是从收入这一件事来看。你想想看这些文科的知识给你带来的愉悦感,如果它给你带来了极强的愉悦感,让你觉得幸福,让你觉得丰富,觉得开心,觉得对生活敏锐,那这种东西是不能拿钱来计量的

7.就是如何在这么一个全球性无知的时代成为赢家?

第一个就是他希望整个社会不要人为地制造求知的门槛,就是你比如说咱们拿到一个药瓶,那个药瓶上标注的很多东西是正常人都看不懂的。标注到大部分人读不懂那里的含义,这个其实就是增加了,整个社会的求知门槛。后来导致很多人说算了,反正我就不看,就放弃这件事得了,这是第一个,对于整个社会的一个倡导。

第二个就是个人获取信息应该均衡理性

就是你要小心模因,模因就是我们刚刚前面讲过的,你周围的文化环境给你所带来的那种文化的遮蔽性。你比如说现在我们用手机的时候,大量的人喜欢选择,我愿意接受你推荐给我的信息。当你点了说你愿意接受这个信息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就会被这一类的信息完全包围。甚至有很多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应用,不问你这个问题,他根本不问你需不需要这个推送,他就给你不断地推送,当你用这种方式去获取新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就被整个的达克效应包围。就你只去关注自己,关注那东西就不够均衡,那么我们得去做一些主动探索,主动寻找甚至是意料之外的一些知识的获取。

就是如果我们每天的眼光就仅仅只局限在我现在需要什么,我只想读我习惯的东西,我只想读很多人给我推荐的东西,那你就会陷入到模因当中,然后出现一种叫作“福克斯新闻台效应”。

福克斯新闻台的人,他最重要的特点是他只看这个台,他不去看华尔街日报,他不去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而一个看华尔街日报的人,他反过来可能会去看福克斯新闻台,但是他不会把它做为唯一的摄取来源。但是当一个人把这个地儿当做是唯一的摄取来源的时候,他就会被封闭在这里。所以同样的,这个作者给的建议就是不要看太多的新闻,就如果你一天到晚坐在电视机跟前整天看新闻,你就会被遮蔽住,你就只会去重复地选择那些你希望看到的更刺激的消息。

你要获得知识,你得去读一些书。你要去读一些不是当下发生的最紧要的这些东西,获得一些百科知识,了解物理学的演进过程,读一些诗歌,这时候你才能够在这个时代去获得一个更加均衡的、理性的消息来源。自由选择,自由选择消息来源,而不是任人推送。我们现在大部分的人生活在一个任人推送的世界当中,每天被别人推给你的大量的信息所包围,那个只会强化你的无知,让你拥有更多的达克效应。

第三个就是以协商的方式解决公共冲突

就是当我们有一个事,大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地就讲投票,我们先来投票。有些事是通过投票解决不了的,而且通过投票是很有可能造成非常大的损失的。

作者说像狐狸一样的广博好过像刺猬一样的专精。就是有很多人喜欢拥有一个专业的知识,他说我只要一招鲜,吃遍天。像我爸爸小时候跟我强调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爸的世界里面只有数学,他根本看不上狐狸般的广博,他就认为像刺猬一样地深入进去。知道一件事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我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同时会喜欢戏剧,会喜欢诗歌。

读书笔记 :《认知天性》 18.11.22

听书:樊登读书会

推荐阅读:《刻意练习》《终身成长》

 回忆关键词:  

谷歌效应 元认知偏差 检索回忆 知识链打记忆结 后刻意练习 编码→巩固→检索(有间隔) 打造心智模型→构建概念→知识迁移 良性干扰 记忆扭曲 多层面智力 智力测试 知识体系

如果你在书上画很多的线条和笔记,大脑就不会去记忆。

仅仅在大脑中储藏一些知识是不够的。要把它形成能够自动调用的心智模型。形成心智模型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一个技能的过程。

1、谷歌效应 :在谷歌上能够搜到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不愿意去记它。反复的阅读,持续的阅读会让我们产生错觉。大脑以为似乎已经记住了。

测试结果:过一个星期在阅读的人比连续阅读的人记性要好很多。

2 、 元认知偏差 :大脑中的元认知,对于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偏差。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二是会容易使用那些会让自己以为掌握了学习的学习方法。

3、检索回忆 :记忆效果更好的方式是测试。或用一张白纸,回忆写出知识点的脑图。有挑战的方式,有助于大脑记忆。

4、知识链打记忆结 :学习越轻松,比如拿笔一遍遍写的方式,浪费时间,效果不好。检索回忆考试就等于打一次结。形成长期记忆。

5后刻意练习 : 频繁的集中练习,大脑麻木,只会产生短期记忆。练习中, 加入时间间隔和内容间隔 ,学得更加的灵活。长期记忆中新知识,需要有个巩固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或者数天,他要 与已知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

案例:跳伞的学习过程。不允许带笔记本,测验推动学习。

6、学习的三道工序 :

一编码,把看到的东西在心里编码。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做到并理解这些事情。

二是巩固,心理表征的强化。 通过遗忘,再练习,再挑战。形成深刻的记忆特征。

三是检索。

7、打造心智模型,学会举一反三。如:达芬奇传。构建概念。学习迁移。迁移到生活当中去,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8、良性的干扰 能够提升学习效果。例如:破书的学生成绩好。难得离谱,没有效果。

9、记忆扭曲 :学习的过程中,系统一和系统二会产生矛盾。系统一是我们的直觉系统,二是理性。案例:飞机失事的原因之一,空间定向障碍。不能把学习的节奏交给孩子,孩子容易产生记忆的扭曲。

10、 智商 。智商不是一个绝对值, 是一个相对值 。人的智商在不断的提高。

多层面的智力: 分析型,创新型和实战型 的智商。

智商测试:采用动态测试,而不是静态测试。静态测试在测试容易引发固定性思维。动态测试是测试完你的指标后,看哪些可以进步,进步的方式和方法。动态测试可以定期做。

知识体系:你的知识按照搭积木的方式一样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大厦。 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架构。

11、 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大脑构造和巨大的潜力空间。

人的大脑不同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因为出生后,它还没有发育完全。它会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或几年中,随着他的经历和外界刺激,继续发育。出生时人会有数以千亿计的脑细胞,当他们链接起来(也就是形成树突),才可以传导信息。如果这些神经元没有被链接,是会渐渐消失的。

  所以,大脑的生长,大部分原因是树突数量和密度增加的结果。树突在大脑中是负责接受信息的角色,从出生到4岁前,树突的密集程度明显加大,树突越多说明接受信息的能力越强,人也就越聪明。(摘选自百度百科)

12、教育环境对大脑的影响!

连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这样的人,他们是通过刻意的练习通过成长性思维不断的成长起来,所以这本书应该和《刻意练习》以及《终身成长》,这三本书打一个包。你会发现原来学习是通过成长性思维,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挑战,然后可以练习反复训练,再加上认知天性,用科学的方法给大脑一些小小的挑战,才能够学得更加牢固,这就是学习的方法。

13、学习策略的小结: 第一要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性知识,要回忆要挑战自己。第二有间隔的安排检索练习,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学科穿插着。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是学习和测验,经常和高手过招。减少差距。减少自己的误判。二是要尽量模拟真实的环境。

学新知识的时候,可能要忘记过去的旧知识。(放到潜意识当中。)

14、给教师的建议: 教学生学习的时,第一是解释学习的过程,让孩子知道这个记忆在他的大脑当中是怎么留下来的,把我们这本书讲的内容告诉孩子们,第二个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就是要把学习的方法告诉孩子,第三个叫做创造合适困难,困难就是适度的有效的,最后一个叫做保证透明度,每次做完了这个考试之后,你要给大家反馈,你要告诉大家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对吧?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这个设计,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老师是怎么想的。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上)

逻辑思考的100个关键:系统建立逻辑思维,告别混乱人生 By茂木健一郎

P1:只“输入”不“输出”,大脑很容易中途“放弃”

对自己开始的表现不满意,便容易中途放弃,原因在于大脑的“感觉区”和“运动区”失衡。

“感觉区”是指通过视觉、听觉等五种感觉来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识别的区域;“运动区”是指控制肢体运动的区域。

大脑通过感觉区输入信息,并通过运动区输出信息。在此,输入指的是理解,输出指的是实践。

想要锻炼大脑的感觉区,可以去现场听音乐、去现场观看体育比赛。

P2:思维训练的关键,在于反复“输出”

运动区的学习只能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得到锻炼。仅仅观看,无法锻炼运动区的学习回路,活动身体才能活动大脑。

尝试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切身的体验会带来惊喜。这时,“感觉区学习”和“运动区学习”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P3:增加时间压力,思维和行动会变得敏捷

时间压力指通过给自己的工作设定时间限制,来增加大脑的负荷。按时完成任务时产生的喜悦能够锻炼大脑回路。

工作中一味要求完美,便会一拖再拖,这样便无法“输出”。督促自己强行输出,对保持感觉区和运动区的平衡有帮助。给工作设定时间限制的方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式开始工作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如“一个小时内完成这项工作“,然后努力实现。最理想的目标设定便是对自己稍有难度的目标。

1小时大脑准备法: 在给工作施加压力的时候,不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1~2小时内需要完成的同一件事上。

原理: 与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有关。工作记忆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作为长时记忆暂时存储。人们对工作记忆进行任务操作和管理。工作记忆可以为处理复杂信息而准备,但如果期限延长,每次进入状态时,工作记忆要重新准备一次。由于工作记忆只能针对一件事进行准备,一旦被打断,记忆和信息便会快速瓦解,需要重新召集。故时间压力最好控制在1~2小时内。

故设立一个又一个的小任务,不断积累起来便能完成长期目标。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不断积累一个个小的成就。

P4:让大脑保持高速运转的秘诀,在于丢掉琐碎信息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大脑的潜力,不能依靠大脑进行信息的整理和记忆。丢掉琐碎的信息,才能让大脑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创造。

利用网络和电脑进行日程管理,约好的时间当场记下来,不浪费大脑的内存。

P5:任务清单不必文字化,给大脑灵活发挥的空间

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如交稿日期等,可以在大脑中建立一个随时更改的“任务清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人类大脑会自动保存重要事件的记忆。”任务清单“存储在大脑额叶的工作记忆中。

P6:大脑记不住东西?可能是没有记住的必要

谷歌效应:如果有不懂的,用谷歌搜索一下就知道了。因此,完全依赖谷歌搜索,大脑就会形成判断—能够轻易获取的信息,不需要记忆。记笔记也一样,记得越好,忘得越快。因为大脑会自动判断出“这个信息忘了也没关系“。真正重要的事情即使不记下来也不会遗忘的。

P7:如何调整大脑的“最佳状态”

创造一个让自己“集中精力工作的模式”。如运动员铃木一郎每次站在击球员位置上,都会重复做“同样的动作”。正式上场前,会看自己喜欢的DVD,然后去球场。

人的专注力和感觉很模糊,大脑会把成功的记忆保留下来,等到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会自动反映过来“就是它”。人类大脑捕捉信息不仅仅通过看和听,身体内部还有一种“深层次感觉”的东西。

了解自己状态最佳的模式,通过再现“同一个模式”,让大脑调整到最佳状态。

P8:灵感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记忆与欲望

记忆:人们在接收到来自外部的信息时,会将其作为记忆储存在大脑的颞叶中。输入到大脑中的信息和记忆,只有经过运动区的输出赋予意义之后,才能成为经验。当颞叶所积蓄的经验按照掌管意识的额叶的方针再次被编辑时,就会产生新事物。

欲望:额叶负责掌控欲望和价值判断。需要创意时,额叶会向颞叶发送请求,颞叶为了匹配最符合的记忆,会不停变化组合和连接方式,反复试错,发送给额叶,而额叶则会进行价值判断。

为了发挥创造力,大脑需要让额叶和颞叶聚在一起开个会。

P9:如何源源不断地产生灵感?

创意是由颞叶制造的“经验”和额叶发送的“欲望”共同协作产生。因此,颞叶的经验积累越丰富的人,越能够创造出新事物,额叶的欲望越强烈的人,也越能够迸发出创意灵感。

除了经验和欲望,还需要一点灵感。这需要前期准备工作,即持续“提升思考能力”和“向世界发问”。提升思考能力,即每天思考自己学习了多少知识,动脑思考了多少问题,注重日常积累,不断精进自己。

人类的大脑有一个专为捕捉不知何时会出现的灵感而准备的回路,即位于颞叶的前扣带回(ACC)及其附近位于额叶的外侧前额叶皮质(LPFC)所组成的回路。前扣带回是“有趣天线回路”,发现有趣信息,即给外侧前额叶皮质发送信号,后者为“大脑的司令部”,将前扣带回发来的信息传递给脑内的神经细胞,使其活跃或冷静下来,集中与特定信息。

要想培养迸发灵感的能力,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所以散步是很好的方法。通过整理记忆,信息之间有了联系。如果对灵光一现现象置之不理,天线回路便会弱化。

要有“钓鱼翁的心境”,除了内心处于“什么时候钓到鱼都没关系”的心态,发生了别的有趣的事,转而去关注也未尝不可。即使和眼下工作无关,也要迅速作出反应,来锻炼天线回路。

P10:大脑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

有意识地从正面角度处理,容易陷入固有的线性思维,从边缘视角观察,大脑会始终保持对其高度关注的状态,因为大脑内部的“无意识程序”正在不断处理各种你所关心的信息。

意识的局限性在于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是依次处理事情;而无意识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事情,是并列处理事情。故“创造力只可能出现在并行的无意识之中”。培养创意的方法,即让无意识以极其自然的形式发挥作用的过程。

但,空空的头脑里长不出思想,持续提升思考能力和向世界发问非常重要,都是在为“耕耘无意识”做准备。

P11:为什么所想和所做会存在差异?

因为输入和输出本身就存在偏差,大多数人的输入(感觉区学习)要远远大于输出(运动区学习),大脑处于失衡状态就会产生偏差。

人类的大脑中,负责感觉区学习和运动区学习的区域并不直接相连,所以各自的回路都是基于不同的经验得到锻炼。要想使感觉区学习和运动区学习相互交流,输出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感觉区回路输入的信息通过运动区回路输出到大脑外部之后,会再次经由感觉区回路重新输入大脑。只有当这个循环成立时,感觉区和运动区才能真正实现共享信息。

有意识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输出,建立一个“闭环”非常重要。

P12:单纯的记笔记不利于思考

P13:即便情绪紧绷,及时调整就没事

人类的情绪由大脑产生,大脑的信息通过遍布全身的神经传递到身体各个器官。

短时间的压力其实是一种良性压力。适度的压力反而能使人集中精力、提高效率。人的精神状态就像一根弹簧。即使前一秒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只要下一秒能够回弹,大脑和身体就不会出现不适。重要的是不能让弹簧失去弹性。

P14:采取主动式休闲,幸福指数会明显提高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主动采取行动的休闲方式,会带来更多幸福感。如郊游、爬山、阅读等。

P15:调节情绪的好方法—给生活加个标点

疲惫或胡思乱想的时候,给生活加个休止符~

之所以能够调节情绪,其实是大脑额叶起作用。额叶的主要工作是改变行动模式,决定接下来的行动,并使之付诸实践。

P16:如何应对恐惧情绪?

恐惧反应由人脑深部的杏仁核控制。该区域掌管着与情绪相关的脑部活动,能够预先感知威胁并迅速躲避,如freezing冻结行为。面对恐惧,勇敢迈出去,因为害怕,所以努力。

P17:自我暗示也能帮助调节情绪

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人不是有了想法才行动,而是行动了才有想法。用正面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控制情绪,是有科学道理的。

P18:放空自己,大脑会进入自我整理模式

散步是整理大脑很好的方式。

大脑最深处有一个叫做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的静息态脑回路,是大脑处于放空状态下才会启动的一个大脑维护机制。大脑处于任务状态下,会自动罢工。冥想或者散步时,会自动开启。此时大脑没有进行有意识地活动,处于待机状态。

走路还会让人产生感觉剥夺(sensory deprivation)的体验。

“什么都不做”有时比冥思苦想更有效。

P19:情绪积极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位于大脑视觉区域的梭状回,能够清晰地捕捉人类表情的细微变化。就连若有似无的微妙情感,也能够完美地传递给对方的大脑。因此,多传递正能量,就能拥有正能量。

P20:召唤“意外之喜”的三种能力

“serendipity”指“与幸运不期而遇的能力”。

能否将偶然与幸运相结合则取决于大脑的使用方法—行动、察觉、接受。

积极行动起来,对变化和内心感受保持察觉,不要因和想象不一样便产生抗拒心理,学会坦然接受。

P21:向榜样看齐,人会不知不觉变优秀

人的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当看到别人做某一动作时,镜像神经元立刻会被激活,使我们产生了一种自己也做了相同动作的感觉,所以才会不由自主复制对方的行为举止。

了解镜像神经元的共情机制,多关注别人的优点。

P22:保持乐观能增加行动力

大脑的杏仁核和前喙扣带皮质区域存在一个“积极乐观”的回路,积极的想象会促使杏仁核释放出更多的快乐激素多巴胺。人类的大脑更倾向于接受乐观的信息。这种现象叫做“乐观偏见”。

P23:笑着工作更有战斗力

P24:战胜消极情绪的好办法:给消极情绪取个名字

人类的恐惧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所以尽可能详细地预测最坏的情况,便能战胜恐惧。

“将无意识意识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未被赋予语言的情绪和事物起个名字。

P25:切换大脑模式,能提升抗压能力

抗压能力弱的人,通常无法自如地切换大脑模式。所说的模式是指“集中模式”、“休息模式”、“认真模式”、“独自工作的模式“、”与人见面愉快交谈的模式”……

模式的切换是在大脑额叶的眶额皮质中进行的,额叶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切换模式。要想控制模式,必须操控无意识。大脑无法操控无意识,只能通过活动身体来控制,向大脑传递信号,就能切换模式。如下班后和宠物玩一会,或者泡个热水澡,进入休息模式。

人类的大脑中沉睡着各种各样的模式。模式创建地越多,切换的速度也就越快,并且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和局面。

P26:比较心理会抑制幸福感

如果对方遭遇不幸,自己会感到很高兴,这是大脑中的纹状体这个部位在起作用。

只要一直和别人进行比较,就永远无法获得满足感。

P27:任务难度越高,完成任务的快感越强烈

当人们采取某种行动后,大脑会释放多巴胺,该物质代表大脑给与的奖励,激励人们重复同样的行动。但大脑总在寻求痛苦的刺激,障碍的难度系数越高,克服障碍时大脑的快感就越强烈。

时间压力法:给自己的工作设定时间限制。

P28:主动设时限,能提高专注力

P29:如何系统提升专注力?

速度:将速度加快到极限;

分量:要完成高强度的任务,增加任务的强度;

投入感:无视身边的杂音,全身心投入工作,达到studious状态。

P30:专注的人,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在乎的不是行动所产生的结果,而是行动本身的价值。

P31:利用“瞬间集中法”,快速消除心理障碍

为了让瞬间集中法成为习惯,可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固定的模式之中。如学习前摆好相关书籍和文具,所谓“仪式感”。一旦在大脑中形成回路,身体也会跟着行动。

P32:如何让记忆变得深刻?

记忆储存在颞叶的颞叶联合皮质之中。颞叶联合皮质,是将五种感觉、行动的动机以及心理状态等—各种“模态”统一起来的地方。其特点是,多种模态同时进行工作,才能巩固记忆。综合运用各种模态,读、写、听、做,结合,才能巩固记忆。

如果记不住,便是大脑的记忆回路没用对。记忆分为不久就会消失的短期记忆,和忘不掉的长期记忆。海马体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海马体不起作用,信息便不能作为长期记忆储存在大脑中,而杏仁核也会影响海马体的活动。

当多种模态同时工作时,杏仁核和海马体会瞬间被激活,记忆变得更牢固。在海马体保存的记忆中,如有有被反复输入大脑的信息,就会被输送到颞叶,作为长期记忆保存下来。

记忆的重点是移开视线,在脑海中进行短暂记忆后默写下来,一边看一边抄的过程漏掉了 背诵记忆 这个环节,导致记忆无法被固定下来。这便是记忆回路。

P33:调整状态的关键,在于培养元认知

人的精神会先于肉体达到极限,所以最重要的是突破这个极限。

当我们要解决“既不难也不简单”的问题时,大脑就会自动分泌多巴胺。学会与自己对话,了解大脑的状态,不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P34:自我监测,有助于攻克自我短板

在大脑中自我监测,问自己为什么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找出原因,明白是什么地方绊住了自己。

P35:克服自身弱点的想法,能推动你化劣势为优势

人们在努力克服自身弱点时,内心会充满动力,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进一步推动大脑的强化学习。

P36:不断集中精力,专注力就能得到充分锻炼

活动身体,阻止感觉区信息进入。边走熟悉的路边思考很有效,有助于进入深度思考。这个时候进入大脑感觉区的新信息会相对减少。

掌管专注力的回路和工作记忆一样,存在于大脑的额叶之中。这个回路也是越用越能够得到锻炼。

P37:简单的动作能成为提高专注力的契机

专注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无意识行为。但是无意识行为和运动区回路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活动身体可以间接地控制无意识,创造提高专注力的契机。做一些能够让思考活动继续下去的简单动作比较有效,但不能停止思考。复杂的动作则会破坏大脑的设置。

P38:碎片时间可以用来收集信息

P39:偶尔断网,头脑会变得异常清醒

列出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网站,只搜索感兴趣的内容会带着目的上网。

关闭手机,隔绝信息,静心享受断网的生活。远离外界纷扰,头脑会异常清醒。

P40:长时间沉浸在无聊状态中,大脑会逐渐停止成长

人类大脑具有喜欢新事物的特性,这种现象叫做嗜新症。新奇事物是一种大脑的“营养补剂”,故要积极主动制造一些生活中的乐趣。

P41:如何让初次见面的人对你产生兴趣?

撕下学历和地位的包装纸,直接将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

P42:意识到“我”的存在,大脑的机能就会下降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所拥有的潜能的状态是忘我,即“无心”(心流状态)。“我要拿金牌!” “我想让大家觉得我很厉害。“能够意识“我”的存在是不行的。

P43:交替发言,沟通才会精彩

人在说话和听话的时候,使用的脑回路不同。说话的时候,使用的是Broca’s area,即运动性语言区(运动区学习回路)在起作用。而听话的时候,是Wernicke’s area,即感觉性运动区(感觉区学习回路)在起作用。这两个区域在大脑中并不相连。在与人交流时候,必须同时使运动区和感觉区发挥作用来保持必要的平衡。所以对话过程中的“话轮转换”非常重要。

看到好的事物、听到好消息后, 如果不告诉别人,不写在日记、博客上的话,就无法提高会话和写作能力。

P44:社会感受性越高的团队工作成功率越高

察言观色,即“读空气”很重要。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会模拟其他人的大脑,用五官感受现场周围的气氛,大脑发挥着社会感受性(即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的作用。

这种能力让团队成员之间互相体谅,互相配合,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P45:大脑会无意识读取对方的信息

只要你愿意开启五感,并有意识地观察对方,就能够获取很多信息。

P46:对话的本质是什么?

从大脑的构造来看,对话的本质就是虚构。对话本身就是享受“捏造”的乐趣。

赞美别人时,还会当场适当地编造一些理由,这个现象被称为“选择盲Choice Blindness”。人类的大脑什么都可以当场凭空捏造出来。

P47:沟通中的矛盾可以通过改变语境来化解

与人交流,如果无法在逻辑上达成妥协,就轮到大脑的感情系统出场。在某个语境中产生的矛盾,可以通过导入不同语境来消灭,避免冲突。

改变语境的行为,是感情系统在起作用。同时,以眶额皮质为中心的大脑回路,也可以调节大脑的各项机能。

P48:对话是从不同视角看待自己的契机

对方提供关于自己的意料之外的信息,会下意识思考“是这样吗”,这个过程会对大脑产生刺激并使之活性化。所以说话时争取让对方有所触动,点到为止即可。如,“你总是这么努力,看到你就像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中的少年皮特一样。”

P49:对话可以将对方的世界带入自己的心中

怀着一颗好奇心倾听别人讲话,不要给自己限定感兴趣的对象,将未知的世界带入自己的心中。

对话的时候态度不正确就会产生非对称性思维,尤其是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对话。

P50:对等对话是信息交换最高效的方式

脑科学表明,对等人群之间的对话最令人感到舒服,大脑中的信息交换就会变得更加高效。

上下级关系极其严苛的文化所要承受的风险也相当高。

P51:持续发问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一个好的问题,与具体的行动和努力解决的方向密切相关。

P52:放松是最好的交往状态

要想让自己一直处于自然地状态,就要多多留意与能让你感到轻松的对象在一起时的自己。

P53:沟通能力=共鸣*好奇心

对话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话获得信息和经验,并满足人们想要得到这些宝贵财富的强烈的好奇心。

P54:缺乏沟通会降低大脑的机能

对话可以使大脑延缓衰老,因为满足好奇心是大脑保持年轻活力的源泉。

长期不与人对话,大脑机能会逐渐衰退,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对新事物产生反应时,大脑会释放出奖励系统中以多巴胺为主的、能给人们带来喜悦的神经递质。只有鲜活的信息,大脑才会认真对待。

P55:爱好闲聊是大脑健康的证据

“是否觉得闲聊有趣”是判断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志。闲聊是大脑健康的晴雨表。忙得不可开交或失恋失利的人很难有心情和他人闲聊。

P56:对话的不可预测性能锻炼大脑

人说话的时候,是大脑中颞叶皮质联合区的联想记忆系统在发挥作用。颞叶是掌管记忆的重要脑区域,人的记忆存储在那里。额叶会通过控制存储的联想记忆获取对话所需的信息。

闲谈充满不可预测性,第一次谈话的对象也是,即便熟悉的人,仔细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动作,也会发现崭新的一面,自然而然地锻炼到大脑。

P57:朋友太多,人际关系质量也会下降

英国人类学家邓巴提出“邓巴数字”的概念,也叫150定律。指每个人预期能够保持稳定人际关系的人数的上限,其范围为100~230人之间,平均为150人。

超过这个人数的话,人的大脑中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过于复杂而无法处理。

P58:拓展人脉的关键,在于利用“弱联系”

离自己圈子较远的人,即弱联系,反而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和新的工作机会。因为他们比强联系的人更有可能带来新信息和新想法。与不属于自己圈子的人接触,更容易激发创意、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P59:交流能让不同的人融为一体

如果说意识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向他人传递某种重要的信息,那么一个人的优点,旁人可能比本人看的更清楚。

虽然人类大脑各不相同,事实上却都有着想成为“同一个大脑”的欲望。

P60:倾听时不偏离中心,对话就不会跑题

避免投入过去的感情,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感,才是倾听的最高境界。

大脑会无意识去做已经习惯了的事,故要利用这个特性进行训练。

自己在说话的时候要经常有意识地去思考“对方听见自己说的话会怎么想”,一边脑补对方的心理活动一边说话。如果成功模拟出对方的心理,就要练习“加你自己的话准确传递给对方”的说话技巧。做这样的感知训练—“对方如何看待正在说话的自己?是否感到厌倦?”直到自己能够无意识做到这一点。

所谓不偏离中心地倾听,就是超越了自己的意识,能够在倾听时保持自然的平衡,不会轻易为对方的话所动摇。无论话题跑得多远,都能轻松将话题引回原来的主题。
文章标题: 做笔记如何避免谷歌效应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67668.html
文章标签:效应  笔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