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0-03 00:00:5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玄奘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的典籍是《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和《大唐西域记》。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
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扩展资料:
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
唐贞观十九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
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
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前后历时19年,总共行程约5万公里,途径大大小小的国家计56个,走过沙漠、戈壁、雪山、草原、热带雨林、河谷等各种地貌,堪称世界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更是成功的探险之旅。玄奘的西行,没有防护服装、没有地图导航、没有方便饮食、没有柏油马路、更没有救助系统,甚至连当地语言也不了解,有的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健的身体。除了自然条件的艰险外,人为的的阻碍更是不胜枚举,什么兵匪、通关、利诱等等都给他的旅程制造了太多困难。面对如此种种,玄奘法师不仅一一克服,而且如愿取得自己梦寐以求的真经,试问今日之户外达人有几人能做到。
佛法唯识学宗师
佛法唯识学说理论复杂,体系庞大,是印度佛学发展到最高阶段的学说,主张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类的自我)皆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们的意识变现出来的,即所谓“唯识所变”。在玄奘之前,对唯识学做出贡献的主要有十家学派,任何一个人想把这十家的精华集中于一身,都是难以做到的。现代佛学家、《佛教百科全书》副主编吕澄先生评价到“戒贤只传护法一家(之学),犹有局限,而玄奘旁通各派。曾在该寺(那烂陀寺)一度讲护法以外的瑜伽学说,这是戒贤所未讲到的。” 玄奘法师的佛学“成就远远超过了当时印度的一般学者水平”。回国后,玄奘以护法《三十论释》为基础,吸收唯识学其他九家注,就编为《成唯识论》,成为代表唯识学最高水平的论著。现代人要了解印度唯识学的精华,必须从玄奘的《成唯识论》中找,在印度本土反而找不到了。因对佛法唯识学的巨大贡献,玄奘被普遍尊称为“奘师”。
毫无疑问,玄奘法师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哲学家,语言家,翻译家,旅行家,地理学家,探险家。
幼年出家,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0岁随哥哥进入佛门,13岁剃度出家,21岁受具足戒。前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已经达到精通不少重要的经典,成为当时的佛学大家。可是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觉得可能是翻译带来的问题,为寻求真经,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
于时他孤身西行印度求法,从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一路上历尽艰辛,忍受饥寒,越沙漠、度雪岭、斗盗贼,可谓九死一生。
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和弟子窥基等人创立唯识宗。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等译成梵文传入印度,另译有《大般若经》。著有《会宗论》、《破恶见论》,和由他口述、门徒辩机记录的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小说《西游记》都源自他的故事。
还记得当时为了追求真理。玄奘法师西行时曾说:“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这种为理想舍身忘死,花费4年走过荒芜人烟的取经路的精神,现在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了吧。
希望我们不忘前人之志,保留心中的理想,哪怕前路未可知,岂可偷生为人。
季羡林
“对玄奘的评价也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中国方面来看,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关键性的人物,他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同时又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政治活动家。他同唐王朝统治者的关系是一个互相利用又有点互相尊重的关系。”
“至于他个人,一方面,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有道的高僧。另一方面,他又周旋于皇帝大臣之间,歌功颂德,有时难免有点庸俗,而且对印度僧人那提排挤打击,颇有一些‘派性’。”
“因此,我想借用恩格斯评论黑格尔和歌德的一段话来评论玄奘:‘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玄奘在自己领域内算得上是一个宙斯。但是他的某一些行为,难道就没有一点庸人习气吗”。
毛泽东
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说:“中国历史上也有翻译。比如唐僧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回来。唐僧就是一个大翻译家,取经回来后设翻译馆,就翻译佛经。唐僧不是第一个留学生也是第二个留学生。”
1953年2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届第四次会议上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是接受外国的优良文化的。我们的唐三藏法师,万里长征比后代困难得多,去西方印度取经。”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谈到“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时,所举的中外7个历史人物,其中一位就是玄奘。翌年3月,他在成都会议上说到,从古以来创新思想、立新学派的人,都是学问不足的年轻人,他再次举了玄奘等人的例子。
1964年,毛泽东在春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说:“佛经那么多,谁能读得完?唐玄奘翻译的解释《金刚经》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到1000字,比较好读;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那么长,就很难读完了。”可见,毛泽东是相当推崇唐僧的译经水平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