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时间: 2022-10-01 03:00: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如何评价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俞敏洪“没哭”:新东方重回创业起点


俞敏洪是个宿命论者。两年前,已经56岁的他对《深网》说,“人生永远不可能知天命,因为天命总是在变,更加重要的是,人到了一定的程度,如何能平和地接受老天给你的各种安排,并且想办法把他往好的方向进一步的引导,这是我们能做的全部的事情。”


即便看过太多商界的兴衰起伏,教培行业今日困局也远远超出他过往的认知。随着新一轮教育监管政策落地,新东方股价已从年初的20美元跌至2美元,这家陪伴他三十年创业历程的教培企业,要重新回到探讨如何活下去的基本命题上。


一条流传甚广的传言称,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有新东方管理层建议公司转型做托儿所,当时俞敏洪在会议上忍不住落泪了。


“俞老师没有哭。”对此,一位接近俞敏洪的新东方内部人士告诉《深网》,近期外界传言俞敏洪在内部会议上落泪是不实消息。


俞敏洪确实面对创业近三十年来的最大危机。自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资本助推下野蛮生长的校外学科培训行业迎来“最强监管”,新东方旗下多项业务面临规范整顿,公司股价较年初高点已跌去近90%。


监管对新东方的影响显而易见,7月31日早晨,新东方发布公告表示,受到近期新规影响将取消财报发布及电话会议。




新东方最初的精神口号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作为中国最早的校外培训机构之一,从政策边缘起步的新东方,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众多看似过不去的坎,最后一个个都过去了。但所有人都知道,今时不同往日,教培行业蒙眼狂奔的时代已经彻底远去,而俞敏洪需要面对真正的险境。


多位接近新东方的人士告诉《深网》, 新东方管理层对于公司转型方向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涉及监管的所有业务肯定都会进行彻底整改。


俞敏洪还在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8月2日,俞敏洪在监管落地之后首次公开亮相,以公益基金发起人的身份出现在首期远山小学校长培训营。一位参加了活动的教育人士对《深网》表示, 俞敏洪提到了目前教培行业面临的困难,但谈到乡村教育时,他还是兴高采烈的滔滔不绝。


在最新的一条朋友圈里,俞敏洪分享称新东方将把业务重心转向素质教育方向。近日, 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成立 ,下设艺术创作学院、人文发展学院、语商素养学院、自然科创空间站,智体运动训练馆、优质父母智慧馆六个板块。新东方上海、深圳、广州、西安等地学校也相继进行了调整。



作为教培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创业者,俞敏洪完整地经历了行业资本化和去资本化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前半段,出国培训促进了中国与国际接轨,而在这个过程的后半段,过度资本化和内卷的K12教培产业因为增加了太多 社会 成本,而被抛到了时代的对立面。


这次监管,或许也是俞敏洪和他领导的新东方重新思考如何回归教育本质的契机。


俞敏洪的大时代

和许多具有公共属性的行业一样,教培行业的萌芽、发展、壮大一直跟随着大时代的变迁。


新东方的成功,与时代的语境不可分割。


“留学教父”俞敏洪赶上了第一个大时代。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开启了隔绝近30年的中美交流。为了鼓励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走向世界,1981年颁布的《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请示》和《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为自费出国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托福考试随之进入中国。


1985年,国家取消“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俞敏洪和他的北大同学徐小平和王强等都在申请出国深造的学生之列。1987年,王强和徐小平先后去了美国和加拿大,俞敏洪却因错过所申请大学的招生时间而失去了出国机会,继续留在北大当老师。


这是一段广为人知的经历。为了筹备出国留学费用,每月工资不到100元的俞敏洪开始参与一些培训机构的托福和GRE教学工作,这为其带来了1000-2000元的月收入。看到开培训班来钱这么快,俞敏洪没多想就在北大成立了一个托福培训班。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职,专职托福培训班。


由于当时还没有申请办学许可证的条件,俞敏洪创办的第一个培训班挂靠在一家名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下,每年需要交15%的管理费。1993年11月16日,终于拿到办学许可证的俞敏洪成立了新东方集团的前身——北京新东方学校。


九十年代日益高涨的留学大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以北京人在纽约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万人空巷,开放不久的国人对国外生活充满好奇与向往。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切中肯綮,是许多中国学子备考托福和GRE的首选。 俞敏洪无意间成了中国与西方沟通的一个桥梁。


后来,随着徐小平和王强陆续加入,新东方在没有对手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狂奔。俞敏洪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新东方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竞争对手”。


直到教培市场出现很多K12培训机构后,俞敏洪才认识到,“市场要变天了”。


俞敏洪经历的第二个大时代背景是,1998年,北京市进行教育改革,取消了小学统考,改为就近入学与重点中学自行择优录取相结合的现行小升初模式。这就意味着没有被择优录取的学生将参加“电脑派位”,电脑根据片区内填报志愿随机分配学生入校。


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被择优录取,那时“学霸辈出”的北大、清华等知名学府的校园内经常出现为孩子找家教的家长们的身影,兼职家教也就成了那时候不少北大、清华学生的“第二职业”。


在各个科目的课外辅导中,数学辅导的市场尤为巨大,因为择优录取中的“优”主要指的是在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的优秀成绩,以及各重点中学自行组织的奥数测试中表现优异。


俞敏洪的北大学弟张邦鑫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于2003年成立了“学而思”课外辅导,此后,高斯教育、精锐教育等一大批K12教培公司争先成立,学科也从奥数开始拓展到越来越多的门类。


如果要为国内教培行业找一条分界线,那么2006年是非常合适的。在此之前,国内教培行业基本是留学培训的天下,而在此之后,K12课后辅导逐渐成为风潮甚至主流。


同样是2006年,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内地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机构。


不过事后来看,俞敏洪也正是在行业推动和资本裹挟下,逐渐将公司业务重心转向了K12教培领域。


风口与资本涌入

随着公司上市,资本给新东方带来了增长要求,也使新东方犯下了很多错误。俞敏洪在《我曾走在奔溃的边缘》一书中总结,最主要的错误一是依赖营销,二是盲目开校区。


对增长和资本负责的心态逐渐让新东方背离了成立时的初衷。 俞敏洪后来也曾反思:营销和销售能促进增长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有足够好的产品和服务。但在教育领域,一段时间拥有的好老师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内拥有的好产品也是有限的。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营销和销售所带来的客户,有可能接受不到你原来的好老师和好产品,他们接触到的教学质量可能没那么好。


不过在当时,新东方还是和大部分的教培机构一样,走在扩张的道路上。2008年到2021年是K12教培的黄金十年也是混乱十年,不少教育公司并非抱着对教育本质的 探索 心态来做教育,而是抱着资本和互联网技术的心态,甚至是营销的心态,希望从中获利。


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对订单、转化、复购等数据的重视远远超过授课效果,越来越焦虑的家长以及越来越“内卷”的学生,成了大量创业者和资本涌入K12教培后最明显的变化。


资本对风口的追逐在疫情下的2021年尤为明显。年初,疫情给所有线下培训机构带来了考验,但也让在线教育站上了风口,资本迅速涌入。据公开数据统计,在线教育行业2021年共融资500多亿,超过了以往十年的总和。猿辅导、作业帮均完成数十亿美元融资,估值超百亿美元。资本用巨量的钱硬生生堆出了一个新赛道。


俞敏洪对在线教育一直比较谨慎,新东方的在线教育业务也长期被认为落后于竞争对手。俞敏洪曾对《深网》解释,“不仅外界这么想,连新东方的一些员工也这么想,但我还是那个观点,头部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都没跑出来,只靠烧钱做营销不是长久的发展模式。”


俞敏洪一直坚持不烧钱战略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一个理念,教育是个慢活,不是靠资本能堆出来的,要培养有人性、有 情感 、身心 健康 、能与大家和谐相处的学生群体,面对面的老师和家长的作用永远是不可替代的。


2021年的疫情是个催化剂,困境中的新东方完成了OMO模式转型,希望线上线下业务结合。


客观来说,俞敏洪对教培行业的非理性繁荣保持着清醒认知。去年底,他曾公开发文斥责同行:


“对当今培训教育行业来说,让这么多人投身进去,甚至把身家性命去砸进去的,最重要的原因绝对不是教育初心,而是资本、 科技 、人才、模式。”还警告说,“培训教育被过度开发,在线教育各种烧钱,资本退潮后,将会出现一地鸡毛的情况。”


没想到雪崩来的如此之快。7月24日,“双减”政策最终落地,明确规定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其中每一项规定对教培行业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监管政策其实有迹可循。早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又出台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今年3月以来,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多地市场监管局责令多家教培机构进行整改,并对跟谁学、学而思等教培机构给予了警告和罚款。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教培机构和投资人都抱有幻想、甚至视而不见。而2021年因为疫情特殊情况,延缓了政策对教育监管的步伐。


俞敏洪也无法置身事外,过度资本化和内卷的K12教培产业因为增加了太多 社会 成本,终于被抛到了时代的对立面。


回到最开始的地方

对于教培机构的未来,据《财新》报道,在“双减”政策执行上,北京拟要求教培机构年底前完成学科类教培机构的“非营利性”转制;教委现已通过行业协会,知会各头部机构负责人,建议企业向高中、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混合业态等方向转型。


K12是新东方等头部教培机构的收入大头,转型难度可想而知。新东方截止2021年2月28日的Q3季度财报显示,其教育项目和服务的净收入同比增长30.5%,占收入比92.7%,其中主要系参加K12课外辅导课程的学生人数增加所致。(海外备考业务环比下降12%,海外咨询和游学业务环比增长11%。)


K12业务为新东方带来了高增长、高利润和高估值,但结合“双减”政策细则和执行方向,新东方自2006年上市后开始拓展的K12教育或面临清零,其业务又回到了多年前俞敏洪创业开始的地方。


外部舆论大多相信,被公认具有“世界级抗打击能力”的俞敏洪能想出辗转腾挪的方法,带领新东方走出困境。有人建议,新东方未来真正的方向或许在于填补中国基础教育科学、教育 科技 前沿创新的薄弱点,因为这契合国家战略。


另一个角度来看,监管或许也是俞敏洪和他领导的新东方,重新思考如何回归教育本质的契机。


俞敏洪此前接受《深网》专访时表示,新东方被外界质疑在在线教育领域发展滞后,同时还面临好未来等竞争对手冲击。俞敏洪当时说,新东方面对的坎是如何在传统教育和 科技 教育中找到链接的桥梁,这既是一道坎,也是挑战,但是根据教育的本质来做这件事情,未来会做得不错。


如今面对监管对于教培行业的新要求,俞敏洪带领新东方走出困境的思路,自然还是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拥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比如最基本的要把学生教育成一个全面发展、人格性格健全的人才等等,俞敏洪曾对《深网》表示,“新东方成立26年(目前28年),一直在摸索真正益于中国教育的事情,今后新东方对于中国教育,尤其是均衡教育及贫困地区的教育能做什么事情,这是我未来最重要的事情。”


善良,是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

读完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本书,让我震撼的不是俞敏洪把事业做的多大、赚了多少钱的丰功伟绩。

让我震撼的是他在做新东方的时候为人处事智慧:跟投机取巧无关,纯粹是镌刻在一个普通人骨子里的善良。

新东方做起来不久,因市场需求旺盛,学校的收入越来越多。几乎每周都要收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学费。

由于当时一到周末,银行除了对个人的存储业务外,对公业务是不开放的。也就是说俞敏洪需要把收到的钱自己保管起来。

所以每到周末,俞敏洪就把收到的学费装进袋子拎回家。都说夜路走多了就会碰见鬼。

果不其然,在“拎包回家”大半年后的一天,俞敏洪在自己家门前被歹徒袭击。歹徒给他注射了大剂量麻醉剂之后抢走了他袋子里的两百万现金。

事后公安机关侦破此案后发现这伙亡命徒中的匪首有前科,而且他们已经用相同的手法抢劫了六个人并当即杀害了所有受害人。

俞敏洪是第七个人,但不同的是那些人没有要他的命。否则,也就没有了俞敏洪把新东方做到美国上市这样的大成就了。

通过审讯得知,那伙人之所以没杀俞敏洪是他们当中领头的劫匪说“不能杀他”,这样俞敏洪才逃过一劫。

原来,这个劫匪与俞敏洪有过一段交集。就在前一年暑假俞敏洪曾经拿五十万租过这个劫匪的度假村做教室。

一个假期结束后,一算账,劫匪还得退给俞敏洪三万元,但是他已经把钱花完了。

所以他提出能不能第二年暑假继续用他的度假村来顶替这三万元,俞敏洪答应了。

所以劫匪感念俞敏洪是个好人,因此,关键时刻放了他一马。

也许这是巧合,但俞敏洪的善良不止体现在这一件事上。

其实在这之前,新东方被同行挤兑也是常有的事情,他们的员工因为贴小广告被同行捅伤过。

对方甚至到他们培训班教室门口发小广告,明目张胆地“欺人太胜”,这一切俞敏洪都忍了。

后来,这个挤兑过他的女老板因与代课老师的财务纠纷求助俞敏洪帮助时,俞敏洪不计前嫌把自己的老师借给她用,无偿帮她度过难关。

后来,那个培训班因招不到人关门大吉,女老板改行,到处宣传俞敏洪,说“他是好人”。

好人有好报!这句话被很多人怀疑过,但事实证明,好报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如果说以上两个故事发生在俞敏洪还不“发达”的时候,他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拓展业务以求壮大才不得已而为之的话,下面的故事再一次为俞敏洪骨子里的善良出席作证。

在新东方先后招来王强、徐小平等几个骨干力量后,新东方如虎添翼,发展速度惊人。

后来到了谈上市的时候,各人意见不统一,管理层的十一个人谁都不服谁。因为是家族企业,连带同学关系,很多时候学校内部的责权不明。

况且,其他人负责的部门确实发展的也很好,给新东方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股权分配上,大家意见不一。

俞敏洪主动提出不控股,他只拿属于他的45%,其余的让大家分。结果这样一来,管理层更加混乱,几乎成了“谁说都不算”的地步。

见“让利”不行,俞敏洪再次让步,提出自己不当总裁、董事长,甘愿做个股东,提议选举,让别人来当,以缓解当时的内部矛盾。

结果王强、徐小平接手总裁、董事长以后并没有解决混乱局面,最后又请依靠俞敏洪再次当总裁、董事长以制止内部纠纷。

这期间,我看到的是俞敏洪对他人的照顾,对名利的淡泊。也正是这一番折腾,新东方上市巧妙地避开了跳进“壳公司”被搞烂的风险。

原来,一家投资公司向新东方投资一亿元,按当时上市制度,须融进外资才能在国内上市。

“壳公司”的鬼把戏就是诱导公司跳进他们事先准备好的“壳”之后,再顺势炒股,将股价抬高来赚取暴力的一种行当。

而对于公司的发展他们毫不在意,到最后,得力的就是这些“外来投资者”。

就在俞敏洪们想弄清楚国内上市的门道之时,俞敏洪被迫“下野”,之后又辗转归位,这一系列操作,历时一年。

结果来投资的投机者等不住只好撤资,两个月之后那个投资集团案发被抓。

原来他们投给新东方的那一亿元是向银行借的,年底了要还,所以才慌忙撤资。

他们就是想把新东方钓尽他们的圈套狠赚一笔,没想到最后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林则徐曾经说过:“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中国人是很讲究风水的。大到阴宅、阳宅,小到家具摆放、花木种植都要用到堪舆之学。但再好的“风水”也要用“德”来养着,不是祖宗埋了个好地方后代就可以高枕无忧、事事顺利。

有个故事说,曾经有一个有钱人想买一处豪宅,就请一个风水大师去看一下房子的风水。当车子行驶到离豪宅不远的地方,有钱人叮嘱司机前方行驶不要按喇叭。

风水大师很疑惑地问有钱人这是为什么?有钱人告诉风水大师,那座豪宅里有一棵荔枝树,这一段时间荔枝刚好成熟,因为宅子里没人,附近的小孩就来摘荔枝。

他怕一按喇叭孩子们一惊会四散逃窜,路上车水马龙,万一哪个孩子不小心被车撞了就不好了。

风水大师闻听此言立刻告诉有钱人不必去看了。有钱人问为什么,风水大师告诉有钱人:“你的善良就是最好的风水,你不管住什么房子都大吉大利,不必看了。”

也许有人说这只是人们杜撰的故事,劝人多做善事而已,何必当真!其实,这就是目的: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事情留一点儿余地,得好处时不要吃干抹净……

这样做,有时候不单单是能得到些甜头,有可能还能在关键时刻救自己一命。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也不胜枚举。

不管是政界要人,还是商界大亨,抑或是普通百姓,随手播种的善良在惠及他人的时候其实已经为自己赢得了不少的机会。

如果当初的俞敏洪立主追要那三万元退款,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新东方;

如果俞敏洪没有在与同伴利益角逐时主动让利、让位,新东方可能不会发展到后来的规模。

俞敏洪的新东方时代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已经永远成为了历史,这是不可以逆转的事实。

但是俞敏洪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普通人在利益面前对他人的善良却是弥足珍贵的。

善良是最好的护身符,处在高位能顾及别人的卑微,关键时刻就不用因“卑贱”的守门人打开城门引狼入室而命丧黄泉!

面对利益能懂得“抱残守缺”主动让利、让他人也能“雨露均沾”是智慧和慈悲的表现,都能为善良加分。

我们一生都在出发,一生都在追逐,那就请带上善良这张护身符一同前行。

因为,就像河南大学教授说的:“纯真能避油腻,善良能辟邪!”

《我曾走在奔溃的边缘》成长指南

我们一直在说成长,在设置目标,努力实现个人成长、公司成长,但怎么成长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像青山资本的总经理李倩说的,任何事情都有成功的方法。

俞敏洪老师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就是一本不错的成长指导书。它讲述了新东方从无到有的故事,描述了新东方遇到的一次次机会与挑战,通过处理这些机会与挑战的故事,说明成长的理论知识。

不论你是创业者还是普通人,不论你是追求企业成长还是个人成长,这本书都值得仔细阅读与思考。

书中俞老师讲了他刚从北大出来,做英语培训的故事。那时刚开始做,没有场地,就在村里租了一个破旧的大楼,供学生暑假上课。

当时夏天没有空调,有时还停电,一天课下来,学生、老师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浸湿,下课后每个人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那时条件虽然艰苦,但几百个人都这样过来了,没人喊苦喊累,大家都上课还都很有激情,即使晚上停电,也要点着蜡烛上课。

鱼哥说,那一辈人,他们经历过艰苦的条件、吃过苦,所以更懂的坚持。我们要学会刻意找些苦吃,把吃苦当吃补,它可以锻炼我们很多方面。

说起这样的环境,我想起自己大一暑假打工的事。那会我和同学一起去电子厂做暑假工,第一天晚上我就热的大半夜没睡着,6个人一间宿舍,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小风扇,放在房间根本没什么用。

作为流水线的工人,平时工作要跟上大家的速度,否则你那囤积很多待做产品,小组长会训你,甚至还会打人。

很不幸的,那时我就是那个做的慢的人。听着组长说“快点,你磨叽什么呢,还大学生呢,这都做不好、跟不上,你能做什么……”,当时他还拿着棍棒敲打我,虽然不怎么疼,但看着他的动作以及说的话,我心里特别委屈,眼泪都流下来了。

有了这次经历,从此以后就特别认真的学习,实在不想以后去流水线当操作工,被别人吗。这也就有了我专转本,然后再考研的经历。没有这次体验,我想自己不会有这么深的体会,也不一定有一定要上好学的决心。

吃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中学到东西,我们要学会找点苦吃,然后把吃苦当吃补,从中吸收能量。

新东方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到现在教育培训界的的老大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好的产品-老师。作为教育培训班,新东方就是售卖老师的服务,拥有好的老师就是它取胜的一大关键。

新东方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才能发展下去。要让学生喜欢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更要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拥有个人魅力,说话风趣幽默,上课气氛活跃,吸引学生。

这些要求,除了拥有专业知识、传授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控场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体制内的老师,自己和新东方的优秀老师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这需要我通过实践来获得。如学习演讲,让自己的讲课声音有波动。多看幽默视频,让自己拥有幽默特质。钻研自己的课程,让自己成为专家。

做好教育的一大关键就是老师。若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就要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精英。

新东方对于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它是让学生给老师打分,若是老师的分数没有达到4分(满分5分),老师是要被劝退的。而老师的薪资也是和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挂钩的,你教学水平越高,学生越喜欢你,你的奖金就越高,也就是高要求有高回报

这就像我们在工作中完成一个高目标任务,自己特别高兴,其他人会给你一些正面的反馈,这就相当于奖励,看着他们,你会受到鼓舞与激励,以后会更努力、更愿意接受挑战。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一技巧。当我们自己或家人完成设置目标时,要及时的给予正面反馈。可以是一顿美食,可以是一件漂亮的衣物,又或者是其他你想要的东西,奖励大小根据自己实现目标的大小来定。

完善的监督机制,让我们努力前行,不敢懈怠。及时的奖励策略,激发我们的斗志,促进我们奔跑。

俞老师说“我是随着新东方的变革,一次次成长起来的。”即不论是新东方还是俞老师自己,都是一步步积累,慢慢强大起来的。新东方从单一英语培训,到后来的出国培训,再到现在全方位教育培育,一步步向前。俞老师开始干英语培训之前,已经是北大的优秀教师,因为有前期的这样的积累,所以才能做做好培训老师。

现在很多人都梦想自己能成为下一个马云,下一个俞敏洪。可是若是没有积累,你或许连你自己都做不好。

作为一名一年教龄的老师,我要一步步来,先钻研自己所教的课程,让自己成为这门课的专家,无可替代。然后再提高自己的讲课能力,通过练习演讲、幽默,让课程变得有趣有料。

很多人有了目标,就特别急。恨不得今天设了目标,明天就能实现。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要想成功,不能求速成,而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慢慢积累势能。

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找点苦吃,把吃苦当吃补,根据自己的目标,设置合适的监督、奖励机制,努力奋斗,逐步积累势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精英。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读后感

关于教育,什么是你知道的呢?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哲学。

  敬仰和崇拜俞敏洪老师是从2021年疫情期间待在家里看了第一本他的书《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开始的,也在抖音上做过好书分享。后来就阅读了《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和《在人生更高处相见》。都是读完马上就能消化的营养。

      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实和调整,俞老师的新东方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或许摇摇欲坠,或许力挽狂澜,所有人似乎都期待一个结果。但事实是俞老师依旧体面,华丽的做着应该做的事情。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每一个强大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比企业更要强大的领头羊。

    之前虽然阅读俞老师的书,但是真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追随俞老师是2021年十月份之后了,双减政策以后,开始关注这位面临这挑战的伟大的企业家,如何面临变革,如何面临政策高压下的生存。当一车车的课桌椅走进农村校园的时候,那种偶像的光环真的笼罩了我,这就是新时代企业家的样子。于是强大的好奇心让我对这位企业导师心生敬畏的同时,买来了所有没有读过的俞老师的书,我想跟这位偶像的距离拉的再近一些。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51624.html

[如何评价俞敏洪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