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8-03 15:27:53 | 作者:1k小路子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传记类著作其实很难写,因为不仅要还原尽可能多的事实,从主人公的言行及周围人的佐证中复刻对方的生平,还需要做到理性客观中立,真正的不卑不亢不污蔑不带立场——后者真的很难。
所以《毛泽东传》我看了三个版本,分别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21版/李锐(毛泽东秘书)版/罗斯·特里尔(美国记者兼作家)版,用了整整三个月,仍然无法说还原出了什么。但好歹这三个版本代表了3种完全不同的立场,拼凑的东西也形象立体的多。
1,优缺点对比
从传记的角度讲,这三本都不合格。不卑不亢不带立场,李锐版卑,罗斯版亢,另一本修改痕迹严重多处带有明显立场。
罗斯版本的是美国记者兼学者眼里的毛泽东,代表了西方人一贯以来对他的看法。和另两本相比,这本书对场景的还原细节最多,看上去最令人信服。但作者本身夹带私货和偏见,学术功夫不到家,遇到不懂的要么含混略过,要么大放厥词胡说一通,因此很难让人全然信服书中的一切。
场景还原是最好的描述方式,我们都知道,细节越多,符合事实的可能性就越小,但人们很容易会相信听上去真实的东西,这也是这本书值得另两本借鉴的地方。
李锐版本的很容易看出作者的工作属性:秘书。一方面,他是主人公的秘书,知道很多的事实,对主人公近乎崇拜。另一方面,他知道的太多了,因此整本书里几乎全盘倾倒了他所知道的一切,包括主人公的家人、恩师,以及其他人的细枝末节,严重偏离主题。因此李版虽然不是合格的传记,但从了解事情真相的角度讲,倒值得一看——记得跳过他啰嗦的地方,再忽略他狂热崇拜的语言就可以了。
国家队永远是最优秀的,这也是最像传记的一本,但依然无法摆脱立场。这本书由多人合著而成,所涉及内容尽量引用原文并标明了出处,这是优点。但你也能感觉到部分章节里的微妙立场,以及强烈的评述语言,隐隐感觉不适。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割裂,立场割裂,情感割裂,甚至章节风格也有差异,你能看到某些位置的私货,感叹自己已经过了尽信书的阶段,真真是幸运。
传记是不应该夹带作者的看法的,作者应当做的仅仅是陈述事实,尽量理性客观中立的陈述事实,作者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真相后读者怎么看,一旦作者妄图以自己的观点影响读者,作品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呢?
2,评述
其实是不太敢评述的,所以上面扯了那么一大段(当然也不是瞎扯)。
越是重要的人物,对他的评述就越不可能客观,时间越久,我们就越不可能了解真相:这是必然的。
哪怕是咪蒙、papi酱、丁真这样的角色,在他们成名之后,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别人眼中、视频中、文章中的主人公,被一遍又一遍的翻炒、褒贬,借他们换取可怜的流量和关注。他们也曾从这样的深渊中仰望,最终成为昔日同伴们仰望和利用的那个人。
历史总是相似的。不愿意成神的人最终被封神,一腔正义的人被裹挟利用,赤诚者高举旗帜奔走,别有用心者躲在背后借题发挥鼓掌欢呼。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一切已经尘封,一切正在发生。
3,结束语
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来,我离开以后,你们就是我。人民万岁!
(网友仿写)
以上内容并非出自教员,是我在微信读书的书评区看到的,出处为教员,粗略确认后直接引用,不够严谨。
至于教员有没有可能说出这句话,我只记得他是反对个人崇拜主义的,之所以在某个阶段成为个人崇拜的对象,是因为特定时期需要这样一个形象,和外部对抗。但是这句“我离开以后你们就是我”不像,有点我为了强行押韵和拔高虚张声势的感觉(我经常这样干哈哈)。
既然是修改,这里就这样结束吧,以后切记严谨,确认后再下笔,不然误导读者就不好了。
感谢大家~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