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正文

六十岁了也要坚持在一线的编辑!

时间: 2021-07-26 11:27:38 | 作者:藏泷笔记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6次

六十岁了也要坚持在一线的编辑!

我已过了将近40年的编辑生活,现今是身体方面最辛苦的时期,不过从编辑工作趣味度的角度来看,现今是最刺激的时期。能在将近60岁的节骨眼儿勉强赶上这刺激盛宴,实在太开心了。

1. 转发者和认真读者之间是有重合的,但真正读得很仔细的人大多少话

长久以来,我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

一方面我很喜欢它,受看过的动漫和小说影响。

另一方面,我又很讨厌他,毕竟历史和现实因素很多。

相信,这应该是很多国人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看法吧。

无论如何,除去国家这个概念,我对部分日本人的看法还是很好的,特别是那些能够不偏不倚的看待中国的人。

都筑响一就是这样的人,书中这段话很打动我。

“中国和美国一样,是日本媒体不断污蔑的对象吧,说什么暴发户、爱抄袭,让人家买了一大堆东西再嘲笑他们“爆买”。”

这两天看了他的《圈外编辑》,讲述了他四十年来的编辑生活。

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我又看了他最早的摄影集——《东京风格》。

感慨,这两本书没有白看。

都筑响一年轻时机缘巧合进入出版社担任编辑,虽然在公司有办公桌,但没有正式职位。

相当于拿稿费的签约作者,或者是日剧里常常提到的“派遣社员”抑或现在比较火热的自由职业者。也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圈外编辑。

总之,他和公司的关系相当暧昧不清,曾经也有公司邀请他入职,但他婉言谢绝了。

说是不想成为公司里那些尸位素餐,不干实事的编辑。

他自己也说过,如果年轻时入职,那么现在他应该是总编,董事之类的职位了。

毕竟他工作了四十年,如今六十岁了。

但他说更喜欢那种战斗在一线的生活,身为编辑,就应该走出公司,去外面的世界寻找选题,而不是在工位上靠互联网查询。

这一点让我十分敬佩,所谓的营销号不就是这样吗?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这本书的内容也十分有趣,内容不是很多。

主要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对编辑工作的一些看法,我尤其喜欢最后一部分内容。

在公司担任“自由职业编辑”多年后,作者终于下定决定,自己办杂志。

不过资金有限,只创办了电子杂志。

我记得很多年前,电子杂志在国内火过一阵,但终究没有坚持下来。

可能是时机不多,那时的互联网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付费制度和方式也不成熟。

我想,如果有人愿意现在办电子杂志的话,应该会有搞头。

我每年订阅的某财经周刊就推出了电子版,用iPad看也很方便,还比实体版便宜很多。

话说回来,都筑响一在自媒体这一部分讲述了自己对这一行业的看法。

虽然作者已经六十岁了,但对自媒体的理解非常深刻,对内容,形式的研究都很透彻。

比如作者说“不管在哪个领域,一定会有比写手还要懂的读者”。

“文章稍微有点完成度比较好,但塞在里头的信息的质量才是更为重要的”。

“网络营销业界以点击数或点赞数认定网站的成败。但据经验来看,这种判断一点也不准确。他们只是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判断了,就像电视业界只有收视率这个准则。”

“转发者和认真读者之间是有重合的,但真正读得很仔细的人大多少话”等等。

对于现在做自媒体的人也有相当的意义,在网络上看到很多的所谓抖音大学,各种自媒体培训班。

我觉得他们或许掌握了一定的所谓的技巧,但内容,我觉得他们是怎么也教授不出来的。

我现在也算是在做自媒体,把写的读书笔记放在网络上,不过阅读量不行,没有任何推广。

看他的书得到了很多启发,未来说不定能做一个正经的读书博主。

不愧是一直坚持在一线的人!

从以前起,我就特别羡慕那些在年轻时代就能一直从事自己热爱事业的人。

我看马尔克斯的《活着为了讲述》,袁凌的《在别处》,星野道夫《旅行之木》,鬼海弘雄《那些渐渐喜欢上人的日子》时都有这样的想法。

在读后感里面也写到过。

或许,从现在开始也不算太晚?

2.一想到这辈子只能读五千多本书了,我就想长生不老

我从四月份开始做自媒体,写了一个多月的读书笔记,目前的情况并不算好,大多数平台都只有一两个粉丝,很惨。

阅读量不高,其他的互动,比如点赞和评论区几乎没有,不是几乎,是真的没有。

我也焦虑过,想改变这种状况。

是内容不行吗?我自大的认为,比起网上大部分的那些垃圾内容,我的内容要好很多。

想过做标题党,放一些刺激性的图片,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一方面是目前我反正不靠这个赚钱,做这个更多的是想监督自己读书,找到喜欢一起读书的人。

前一个目标稳步实现中,我折算了一下。

如果我能活到八十岁,那么我还能活一万多天。

假如我两天读完一本书,那么我只能再读九千多本书了。

一想到这一点,我就很伤心。

再加上其他的事情耽搁,我这辈子可能只能读五千多本了。

但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看的书,绝对不止五千本,还有很多好书正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一想到这点,我就更伤心了。

大约能明白那些想长生不死的人的想法了,我也想长生不死了。

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前面也提到,都筑响一自己做了自媒体,通过电子邮件订阅的方式发行。

虽然他为人比较理想,但对于订阅量也是非常看中的,毕竟要生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和国内一些媒体一样了。

他说道:“因此,网络杂志或电子邮件杂志都不该在意点击数,目标只能放在“写出读者会读到最后的文章”。相信自己只要持续跑下去,热心的读者就会默默跟上,尽管数字不会反映出来。唉,除了相信还能怎样呢。”

对我这样的新人来说,能够阅读前辈的作品,通过读书来获得指导也算是很大的收获了。

3.住在地下室,也可以心怀希望啊

这里还要讲一下,他的摄影集《东京风格》。

本来是对这本书的主题,那些在东京蜗居的年轻人的房子和生活感兴趣。

看着看着,感觉很不错。

或者是作者有意为之,这些狭窄屋子的主人都算得上是艺术家。

当然也有很多公司职员,甚至一家人。

但年轻的漫画家,作曲家,音乐家等占据了三分之一左右。

他们并非是著名的,有些甚至要去工地上打工才能养活自己。

就是这样的他们,在东京大约七平方米的房子里,摆满了书籍,唱片,艺术品。

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书了,毕竟看书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但我看着他们的生活和环境,尤其是有一对夫妻。

他们都是老师,房间里摆满了书籍,夫妻俩还经常一起打游戏。

光是想想这样的场景,就觉得很幸福。

作者做这本书的本意是。

因为大多数的偶像剧,宣传片都向外界营造一种,只有大房子,有昂贵家具,有庭院和锦鲤池塘的房子才是日式房子。

为了反对这样的风气,作者才做了这样的企划。

很多读者读完以后,也表示受到了鼓舞。

纷纷来信,甚至要来东京生活,感慨原来在东京也不一定要生活成偶像剧的样子。

现在国内的情况和当时的日本不也是很像吗?

偶像剧里,即使是贫苦的灰姑娘也生活得比普通人要好很多。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生活得都很贫困,特别是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住地下室,住遥远的郊外。

以前,我总觉得他们住得不好,有什么意思。

但我现在我倒是觉得。

即使是这样的生活,也能充满希望啊。

文章标题: 六十岁了也要坚持在一线的编辑!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duhougan/116687.html
Top